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课标阐释时空构建1.知道五四运动爆发的缘由、过程和结果。2.相识五四运动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影响。3.知道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史实及意义。4.驾驭国民革命基本史实、成果和失败缘由。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45页一、五四风雷1.背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过程阶段时间中心主力斗争形式口号第一阶段1919年5月4日起北京学生学生集会、游行、示威、罢课“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其次阶段1919年6月5日起上海工人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3.结果:北洋军阀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罢免了曹、陆、章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成功。4.性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5.意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打算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二、中国共产党诞生1.条件(1)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并与中国工人运动日益结合。(2)组织基础:1920年初,陈独秀和李大钊酝酿成立中国共产党。(3)国际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2.标记: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召开。(1)时间: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一大在上海隐私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2)内容:①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歼灭资本家私有制。②中心工作: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③领导机构:成立党的中心机构——中心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3.影响: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面貌一新。三、国共合作与北伐斗争1.国共合作(1)条件:中国共产党在开展工人运动中,相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1923年,中国共产党三大确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2)标记: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3)影响:标记着全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国民革命运动高潮快速到来。2.北伐斗争(1)背景: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整编国民革命军,统一了广东革命依据地。(2)目的:歼灭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势力。(3)进程:1926年,国民政府出师北伐;1926年底,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4)影响:基本上摧毁了北洋军阀的主力,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3.国民革命的失败(1)缘由:国内外反动势力支持蒋介石。陈独秀限制工农运动,放弃革命领导权。(2)标记:国民党右派制造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3)影响: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裂开,国民革命失败,革命短暂转入低潮。eq\a\vs4\al(微小点拨)[易错提示]正确理解五四运动的两个问题(1)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缘由是阶级冲突尖锐,即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不是民族冲突。干脆缘由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五四运动并未彻底变更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因此,五四运动只能说取得阶段性成功(或初步成功),并不能说取得彻底成功。[资料回放](教材第66页)资料显示,面对国家的危亡,北京学界号召全国人民起来参与斗争,体现了剧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自我牺牲的精神。[特殊提示]五四运动的彻底性是指在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斗争中表现出的那种彻底的不妥协的斗争看法和斗争精神,并不是说五四运动的结果彻底。[识记点拨]“一、二、二、三、四”归纳五四运动一个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北京为中心,学生是主力军;其次阶段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成为主力。两个标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三点成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职务,拒签和约。四点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概念辨析]1.五四精神: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究、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特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而全部这些,最终目的都是振兴中华民族。2.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起先的。[图解历史]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2.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概念辨析]党内合作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所谓党内合作,是指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共两党的合作在国民党一党内部进行。[易错提示]国民革命应留意的三个问题(1)国民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新三民主义,而不是马克思主义。新三民主义并不等于三大政策,前者是纲领与目标,后者是方法与手段。(2)国民革命是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而不是由国民党单独领导的。(3)国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北伐斗争成功了;但并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基础,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国民革命失败了。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46页探究主题一五四运动的特点[史料一]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五四运动中形成了“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们“渐知工人阶级势力比学生力气大了”,起先“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中共党史资料选编》探究点一据史料一概括五四运动影响的详细表现。提示:学问分子倾向俄国和社会主义;走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史料二]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气的突出证明,假如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气和普及程度抱怀疑看法,那么这正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杜威《中国人的国家情感》探究点二史料二所说的“中国人的国家情感”详细指的是什么?提示:爱国主义情感。五四运动的“新”特点(1)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起先发挥领导作用。(2)新的思想潮流——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渐渐和工人运动结合在一起,成为先进中国人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3)新的精神面貌——彻底地反帝反封建。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4)新的觉醒——民族意识觉醒。五四运动中,各阶层广泛参与,相互支援,形成反帝反封建的强大力气。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辩,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见“采纳劳农主义的干脆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辩()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打算了条件D.消退了学问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命题立意]本题以五四运动后出现的一场争辩切入,考查学生获得和解读信息的实力,有利于时空观念和历史说明等核心素养的培育。[得分思路]五四运动后关于“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辩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的影响力,这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打算了条件,故C项正确;经过井冈山地区的革命实践,毛泽东等人探究出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材料中的这场争辩并没有确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故解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欧美的社会制度,故解除B项;D项中“消退”一词说法肯定,可解除。[答案]C探究主题二国民革命运动的特点[史料]国民革命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探究点你如何从这首军歌中理解当时革命形势?提示:(1)北伐军歌歌词蕴含了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革命精神,反映出北伐斗争的时代特点。(2)“打倒列强,除军阀”说明当时中国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从“工农学兵,大联合”“齐奋斗”中可以看出各革命阶级阶层实现了大联合,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3)北伐斗争是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一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国民革命运动的特点(1)革命任务:“打倒列强,除军阀”说明当时中国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2)群众基础:以两党合作为核心,形成了统一战线。(3)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两大革命指导思想并存,其中新三民主义占主导地位。(4)革命军队:组建国民革命军,并进行北伐斗争,基本歼灭了封建军阀,打击了列强的侵华势力。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项目新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不同点领导阶级无产阶级资产阶级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群众基础广泛不广泛革命结果取得成功失败,没有变更社会性质革命范畴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相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点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27年,一位国民党领导人说:“现在可有一种危急,是国民党差不多专做上层的工作,中心党部、国民政府都是国民党的同志多。至于下层的民众运动,国民党员参与的少,共产党员参与的多,因此形成一种畸形的发展。”由此可知,当时()A.工农运动确定斗争走向B.国民革命运动已经失败C.国共合作存在分裂隐患D.国民党起先重视工农运动[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国民党对工农运动的看法,意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学问分析问题的实力,有利于唯物史观的培育。[得分思路]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时仍处于国共两党合作时期,但两党在工作中的分工却日益不同,“国民党差不多专做上层的工作”,而“至于下层的民众运动……共产党员参与的多”,这本质上是国共两党的阶级属性和社会基础差异的体现,反映出国共合作存在分裂隐患,C项正确;A项与材料无关,解除;依据材料可知,此时国民革命运动还未失败,B项错误;材料并没有提及国民党方针政策的转变,D项错误。[答案]C一、学思之窗(教材P68)(1)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与国民党合作?(2)它们实行怎样的合作方式?提示:(1)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领导工人运动中渐渐相识到工人阶级的敌人力气强大,力气弱小的工人阶级单枪匹马难以完成中国革命的任务,必需联合其他革命阶级,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而当时的国民党长期从事资产阶级革命斗争,是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的同盟军;依据共产国际的建议,中国共产党三大确定与国民党合作。(2)实行党内合作的方式,此种方式有利于我党从国民党左派中汲取革命分子,扩大组织,壮大革命基础。二、本课测评(教材P69)中国共产党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诞生的?提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和工人阶级队伍壮大是根本条件;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日益结合奠定了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打算了组织基础和干部条件。三、学习延长(教材P69)请说说毛泽东这个论断的依据是什么。提示:(1)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无产阶级队伍快速壮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促进了无产阶级政治上的成熟。(2)中国革命的性质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历史的一大进步。从今,中国革命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有了正确的指导思想,有了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中国革命的面貌面貌一新。[随堂训练]对应学生用书第47页题组1五四风雷1.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总体评价,代表中国共产党观点的是()A.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B.五四运动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C.五四运动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解析:题干要求从中国共产党的立场来评价五四运动,A、B两项侧重于从文化角度来评价,并不能代表中国共产党的观点;C项说法也体现不出阶级性,不能代表中国共产党的观点,只有D项符合题意。答案:D2.《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五四’以后,新的宇宙观、人生观一齐涌来,新的一代改革者科学地相识和阐明白下层群众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这里的“下层群众”主要是指()A.农夫阶级 B.工人阶级C.学问分子 D.资产阶级解析:五四运动时工人阶级起先登上政治舞台,“下层群众”指的主要是工人阶级,B项正确。答案:B题组2中国共产党诞生3.《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下列各项主题中,符合“沪浙红色旅游区”的是()A.开天辟地,中共创立B.武装起义,八一建军C.战略转移,万里长征D.战略反攻,挺进中原解析:依据材料“沪浙”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中国共产党一大在上海和浙江两地召开,此次会议标记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故答案为A项;B、C、D三项发生的地点与题干信息不符。答案:A4.有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产生的路途是偏执的。”下列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内容中不“偏执”的是()A.革命对象是资产阶级B.革命力气是工人、农夫和士兵C.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歼灭资本家私有制,承认无产阶级专政D.彻底断绝与资产阶级的学问分子及与其类似的其他党派的任何联系解析:中国共产党一大指出,革命对象是资产阶级,要求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歼灭资本家私有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A、C、D三项旨在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现共产主义,这些内容是脱离中国当时的国情的,是“偏执”的表现,因为当时的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同盟军;革命的力气是工人、农夫和士兵,这一内容是正确的,因此答案为B项。答案:B题组3国共合作与北伐斗争5.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