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核心考点专项突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练习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2/3D/26/wKhkGWcgdRGAd_FoAAKjFDQN4IQ638.jpg)
![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核心考点专项突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练习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2/3D/26/wKhkGWcgdRGAd_FoAAKjFDQN4IQ6382.jpg)
![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核心考点专项突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练习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2/3D/26/wKhkGWcgdRGAd_FoAAKjFDQN4IQ6383.jpg)
![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核心考点专项突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练习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2/3D/26/wKhkGWcgdRGAd_FoAAKjFDQN4IQ6384.jpg)
![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核心考点专项突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练习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2/3D/26/wKhkGWcgdRGAd_FoAAKjFDQN4IQ638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多角度谛视新航路开拓的历史影响1.世界市场联系之路:新航路的开拓引发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自此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起先出现,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2.社会转型之路:新航路开拓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3.人类文明沟通之路:新航路的开拓使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世界起先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4.殖民掠夺之路:新航路开拓后,西方国家起先对外进行殖民扩张,以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与法国为代表;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最终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5.人类思想震撼之路:新航路的开拓证明白“地圆学说”的正确性,干脆冲击了神学理论,打击了教会的威信。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1.对殖民者(1)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宝,转化为资本,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新的全球贸易加速了西欧经济的发展,为即将发生的工业革命创建了条件。2.对殖民地(1)破坏性:是灾难,殖民掠夺造成了亚、非、拉美地区的经济破坏和贫困落后,是其在现代落伍的历史根源之一。(2)建设性:殖民主义带来先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客观上促进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3.对世界(1)大大拉开了东西方历史进程的差距。(2)促进世界一体化进程,加强了世界各地区间经济联系,推动世界市场范围的扩展和世界经济格局的重大变更。多种史观相识新航路开拓与殖民扩张革命史观新航路开拓后,西欧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与掠夺之路,给亚非拉地区的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亚非拉地区的人民抗拒其殖民扩张与掠夺具有正义性全球史观新航路开拓后,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促使世界各大洲的联系加强;殖民扩张促使世界渐渐连成一个整体,使世界市场的雏形起先形成与拓展文明史观新航路开拓与殖民扩张,使世界各地的文明相互碰撞与交融,是人类文明沟通融合之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现代化史观新航路开拓后,西欧国家通过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大量资本,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产阶级的壮大,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到来;客观上促进了世界落后地区的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成为人类逐步走向近代化的最初起步社会史观新航路开拓后,世界各地商业沟通加强,各种物品沟通、交换,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变更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工业革命对西方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影响1.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由农业文明时代迈进工业文明时代,工业资本主义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经济组织形式。2.工业革命使其次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经济格局和产业结构的变更过程,还是一个城市化的过程。3.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这两大对立阶级。4.工业革命引起上层建筑的变更,使社会又一次出现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高潮,工业资产阶级通过改革或革命等形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渐渐占据主导地位。5.工业革命促进了思想、科学和教化的发展。工业革命使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思潮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1)不同点项目第一次工业革命其次次工业革命独创者独创创建者大多是工匠独创创建者均为科学家、科技人员或工程师成果多数是对生产阅历的总结多数是科研产物,量多质高开展国家起先只限于英国,后来渐渐扩展到其他国家一起先就在几个国家同时进行产业部门始于棉纺织业,后来在主要轻工业部门绽开以重、化工业和电力工业为主要领域,对带动和改造整个国民经济具有重大的作用(2)相同点:①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提高;②都引起了社会关系的巨大变更;③都引起了国际关系的巨大变更;④都引起了思想领域的变更。从新史观的角度分析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1)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独创为世界联系的加强供应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3)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4)从社会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都带来了严峻社会问题,如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剧增),严峻的集群性社会问题,特别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化、住房、社会服务等方面问题。(5)从生态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虽然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也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特点及影响1.途径:殖民扩张、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的流淌和资本的流通、殖民掠夺、新式交通工具和通讯事业的发展等是促使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途径。其中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是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2.特点(1)整体性:世界各地渐渐连为一体。(2)开放扩张性:由资本主义固有属性确定。(3)不同等性:残酷掠夺殖民地,供自己发展。(4)进步性:顺应近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必定趋势,客观上促进了人类进步。(5)以英国为中心:英国凭借其“世界工厂”的地位,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时期的主要“供货商”。3.影响(1)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推动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2)从道德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列强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进行掠夺和剥削的产物,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困和落后。(3)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客观上促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全球的传播,结束了人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狭隘性,有利于世界文明的沟通和发展。1.有学者说,15世纪欧洲大航海的主要成就,一是“发觉了新航路”,二是“发觉了新大陆”。这两个“发觉”()A.都导致了政治革命的发生B.都体现了对欧亚贸易垄断C.都结束了欧亚的隔绝状态D.都加速了商业革命的形成【答案】D【解析】两大航海成就都导致了政治革命的发生缺乏历史依据,故A项错误;美洲的发觉与垄断欧亚贸易没有联系,故B项错误;欧亚大陆在新航路开拓之前就存在联系,只是联系较弱,故C项错误;新航路的开拓促进了欧亚贸易的发展,新大陆的发觉促进了欧美贸易的发展,都是商业革命的范畴,故D项正确。2.对于哥伦布及其事业的评价,现在更多的人认为,不能站在当时印第安人的立场上,也不能仅从对西欧某些国家资本主义利弊得失的角度动身,应将其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查。据此,哥伦布发觉“新大陆”使()A.不同文明得以交融与发展B.西欧各国纷纷起先海外探险C.西欧国家起先争夺殖民地D.人类历史迈入工业文明时代【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事实上强调的是要用全球史观或整体史观来看待哥伦布发觉新大陆,从这个角度来说,其使不同文明得以交融与发展,故A项正确;西欧各国纷纷起先海外探险是站在西欧的角度,是一种西欧中心论的反映,故B项错误;西欧国家起先争夺殖民地也是站在西欧的角度,是一种西欧中心论的反映,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故D项错误。3.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觉——两个世界文明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探讨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D.该会议探讨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答案】A【解析】殖民者发觉美洲后,掠夺美洲的财宝,屠杀印第安人,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供应了资本原始积累,拉开了美洲殖民地和欧洲的差距,所以“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是指殖民掠夺的后果,A项符合题意。4.图一,二,三是关于纽约得名后英荷关系的漫画。其突出反映了()A.英荷争当世界霸主 B.英国想方设法压制荷兰C.荷兰不满英国制裁 D.荷兰想独霸贸易市场【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精确理解漫画的信息。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是出入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货物都必需由英国船只载运。这个条例遭到荷兰的剧烈反对,双方爆发了三次英荷斗争,英国夺取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改名为纽约。漫画显示英国限制荷兰的贸易范围,并非荷兰与英国争霸、独霸贸易市场,解除A、D两项;C项虽然符合史实,但没有体现漫画的中心内容(英国压制荷兰),故选B。5.1651年,英吉利共和国发布《航海条例》,其内容可概括为两点:一、禁止外国商人和拥护斯图亚特王朝的美洲殖民地有任何贸易关系;二、外国商船如无共和国政府的许可证,不得与美洲的英国殖民地通商。以下关于此条例说法正确的是()A.其目的在于压制北美殖民地的独立运动B.其颁布有利于工业资本家在海外的扩张C.主要为打击西班牙殖民势力扩张而颁布D.反自由贸易,以爱护主义促进国家利益【答案】D【解析】北美殖民地的独立运动发生在18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工业资本出现在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故B项错误;《航海条例》主要为打击荷兰殖民势力扩张而颁布,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内容可以看出,未经同意外国商人不得与英属美洲殖民地进行贸易往来,说明英国政府实行爱护主义促进国家利益,故D项正确。6.蒸汽和电力作为两种主要动力,成为两次工业革命标记性产物,它们()A.都源于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B.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C.都是科学家反复试验的结果D.都实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跨越性发展【答案】D【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工厂代替手工工场。其次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出现,都实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跨越性发展,故D项正确。7.1854年,英国爆发了第三次霍乱,伦敦在10天中就有500人死亡。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已经成为当时英国常见病和导致死亡的最大缘由。这种现象()A.说明英国已成为世界工厂B.提高了英国国民的素养C.迟滞了英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D.加快了英国环境立法的步伐【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题中现象有助于英国加快环境立法的步伐,故D项正确。8.如图是近代世界贸易图,图中箭头代表贸易路途,它作为史料可以探讨的主题是()A.新航路开拓后引发的欧洲商业革命B.英国“日不落帝国”的形成C.15—19世纪贩卖黑奴的“三角贸易”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答案】D【解析】示意图反映了英国在工业革命完成后成为世界工厂,产品运销世界各地,体现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故D项正确。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中:在这世界里,充溢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个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共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共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共享。”这表明()A.世界普遍确立工业文明主导地位B.工业文明推广实质是各国之间相互借鉴C.交通工具变革成为文明演进关键D.世界市场逐步发展推动工业文明的扩展【答案】D【解析】从“这个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共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共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共享”,可知世界联系的加强,反映出世界市场形成把工业文明的成果推广到世界各地,故D项正确。10.1789年,英国大约生产1000万吨煤,而法国仅生产70万吨煤。当时有位诗人已意识到这种无限的动力之源对英国工业的意义,他写道:英国是个完备的世界!它还拥有东印度群岛!修正你们的地图吧!新的城堡是秘鲁。这反映出()A.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实力的增加B.英国掠夺海外资源满意工业革命需求C.该诗人对英国煤炭产能的骄傲D.法国大革命减缓了其工业革命的进程【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1789年”,英国当时已经处于工业革命期间,且“这种无限的动力之源对英国工业的意义”“它还拥有东印度群岛”表明,英国实力在持续增长,对世界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故A项正确。1.(2024·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3)有探讨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斗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缘由,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答案】D【解析】据材料“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缘由,殖民统治难辞其咎”结合所学分析拉丁美洲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当时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中心集权的封建国家,其落后的生产方式传播到拉丁美洲,成了拉丁美洲发展滞后的历史包袱,而北美地区被英国殖民统治,英国工场手工业发达,推动了北美的快速发展,故选D项;北美的印第安人也受到奴役,解除A项;材料”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说明殖民统治不是缘由,解除B项;北美也有非洲和欧洲移民,解除C项。2.(2024·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4)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运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独创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最终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运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独创创建()A.源自于劳动实践B.依靠于科学理论的突破C.取决于资金保障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加【答案】A【解析】材料“英国矿井里运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独创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说明独创创建源自于劳动实践,故选A项;材料“修理过唧筒的瓦特独创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说明来源于劳动实践而不是科学理论,解除B项;材料“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最终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说明资金不是确定缘由,解除C项;材料中瓦特和工厂主并不能说明各阶级广泛参加,解除D项。3.(2024·海南高考·16)有关欧洲近代史的一部著作形象地描述道:挪威是他们的森林,莱茵河两岸是他们的葡萄园,爱尔兰是他们的牧场,普鲁士、波兰是他们的谷仓,印度和阿拉伯是他们的果园。这段描述可以用来说明()A.西班牙的殖民扩张 B.荷兰海上贸易的发达C.拿破仑帝国的兴盛 D.英国殖民地版图广袤【答案】B【解析】西班牙的殖民扩张范围是美洲,与材料爱尔兰、普鲁士等地区无关,故A项错误;17世纪荷兰海上贸易的发达,殖民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地,故B项正确;拿破仑帝国企图军事折服英国安排失败,因此在其兴盛时期也没有限制爱尔兰,故C项错误;爱尔兰是英国领土的一部分,不是其殖民地,故D项错误。4.(2024·江苏高考·16)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须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独创产物。因为棉布紧俏独创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A.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觉B.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C.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D.体现科学与技术的亲密结合【答案】B【解析】无意发觉与材料中“有意的独创产物”不符,故A项错误;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与材料中“因为棉布紧俏独创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相符,故B项正确;垄断组织产生于其次次工业革命,与材料中第一次工业革命“独创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改良了蒸汽机”不符,故C项错误;其次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技术的亲密结合,而材料中反映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故D项错误。5.(2024·天津高考·4)1830年,剑桥高校数学教授查尔斯·巴利奇出版《论英国科学的衰退》一书,分析了欧洲各国的科学状况,指出英国的业余科研传统正在使英国丢失曾经拥有的优势。他呼吁英国人必需将科学作为一项事业来加以关注,科学家应受到良好的培育和教化,并成为一种职业。这反映出()A.欧洲其他国家科学水平超越英国B.英国丢失原有优势地位C.英国科学家普遍缺乏培育和教化D.工业革命的不断扩展【答案】D【解析】题干中的时间为1830年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的科学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讲解并描述一个英国学者分析英国正在丢失科技优势,并不是说丢失优势地位,且1830年英国当时英国属于世界工厂,故B项错误;题干中“英国的业余科研传统正在使英国丢失曾经拥有的优势”,推知查尔斯·巴利奇强调业余科研衰退现状,呼吁科学要作为事业对待,而不是科学家普遍缺乏培育和教化,故C项错误;题干中“呼吁英国人必需将科学作为一项事业来加以关注,科学家应受到良好的培育和教化,并成为一种职业”,推知工业革命革命的扩展,科学家、科学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故D项正确。6.(2024·海南高考·19)伴随着其次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喜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反映出当时欧美()A.城市化进展显著 B.贫富差距渐渐消退C.工业化起先启动 D.工人福利得到保障【答案】A【解析】据材料“大众休闲文化”“戏院”“喜剧和音乐剧”“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可得出随着其次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城市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城市化进展显著,故A项正确;其次次工业革命使得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而不是渐渐消退,故B项错误;工业化起先启动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故C项错误;欧美工人福利得到保障,起先于二战后福利社会制度的建立,故D项错误。7.(2024·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3)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确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特地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名贵的心灵相一样”。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答案】A【解析】佛罗伦萨市政府扩建“小而简陋”的教堂,且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名贵的心灵相一样”,突出了市民的要求,说明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地位更加重要,故A项正确;人文主义广泛传播起先于文艺复兴之后,文艺复兴起先于14世纪,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市政府确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且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名贵的心灵相一样”,说明教会权威在下降,故C项错误;新教产生于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8.(2024·北京高考·21)图9取材于欧洲画家斯泰达努斯的画作《新发觉》(NOVAREPERTA)。图中所描绘的新发觉()A.有助于罗马帝国的海外扩张 B.亲密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C.宣告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诞生 D.标记着英国海上霸权的确立【答案】B【解析】依据题目中的“罗盘”和世界地图可以推断新发觉指的的新航路的开拓,罗马帝国的海外扩张是在公元1世纪,与题目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新航路的开拓打破了世界的隔绝状态,亲密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故B项正确;人文主义思想的诞生指的是文艺复兴,与题目时间和内容不符,故C项错误;英国海上霸权的确立指的是1588年战胜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与题目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9.(2024·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3)表3英国国民总收入变更表年份约1770约1790~1793约1830~1835数额(百万英镑)140175360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更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年份175517971835指数42.7442.4878.69综合表3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B.经济快速发展依靠于廉价的劳动力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答案】D【解析】依据表中的英国国民总收入和工人实际工资的数据变更分析,可以看出英国工人实际工资的增长赶不上国民总收入的增长,且1755—1797年甚至没有增长,所以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并不同步增长,故A项错误;表中涉及的数据变更是在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工人运用机器生产,经济快速发展主要依靠于生产工具的改进,不是依靠于廉价的劳动力,故B项错误;工人工资在1797—1835年有较大幅度增长,说明工人生活在肯定时期内有明显改善,故C项错误;对比表中英国国民总收入和工人实际工资的数据变更,可知工人工资水平提高速度赶不上国民总收入增加速度,说明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故D项正确。10.(2024.4·浙江高考·21)市场需求推动技术独创,英国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的发展供应了一个典型个案:织布速度的提高,推动了纺纱技术的改进,纺纱技术的改进,又呼喊织布技术的革新。下列独创,按其先后依次排列正确的是()①手摇纺纱机②骡机③飞梭④水力织布机A.②③①④B.③①②④C.④①②③D.④③①②【答案】B【解析】首先是飞梭的独创促成了手摇纺纱机的独创,骡机独创是在1779年,集中了水力纺纱机和手摇纺纱机的特点,水力织布机独创是是1785年,选择B项符合题意。11.(2024.4·浙江高考·27)【加试题】1866年,清朝官员斌椿奉命考察欧洲,所著《乘槎笔记》被认为是中国学问分子最早亲历欧洲的记述。下列项中,不行能在其笔记中出现的是()A.在伦敦,访威斯敏斯特宫(议会所在地),“高峻宏敞”。B.到曼彻斯特,观纺织工厂“皆用火轮法,总轮有四百匹马力。”C.在巴黎,见“电机寄信法,………通都大邑以及乡村镇市,线到处,皆可通信。”D.到柏林,访帝国议会,见“会议厅甚大………旁有皇座,备德皇驾临 之用焉。”【答案】D【解析】1866年,英国已经有了议会,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866年,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有了纺织工厂,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866年,无线电报已经产生,在法国可以看到,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871年德意志帝国才成立,设立帝国议会,因此1866年不行能存在帝国议会,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12.(2024·上海高考·9)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出现了下列那一重要现象()A.手工工场建立B.城市化进程起先C.垄断组织产生D.资本全球扩张【答案】B【解析】手工工场的建立是在中世纪的欧洲,发生于工业革命之前,时间上与题干不符,故A项错误;依据所学,工业革命变更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促进了很多新兴城市的产生,加快了城市化进程,故B项正确;垄断组织产生于其次次工业革命时期,故C项错误;资本全球扩张是在其次次世界大战后,时间上与题干不符,故D项错误。13.(2024·上海高考·13)在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上,各个国家路径不同。其中以军事力气完成统一,以发展重工业为重点的国家是()A.法国B.日本C.德国D.俄国【答案】C【解析】法国现代化道路以启蒙思想为先导,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并举,崛起为现代工业强国,法国工业革命同英国工业一样都起先于轻工业,故A项错误;19世纪60年头,日本明治维新实行“版籍奉还”、“废藩置县”政策,建立中心集权式的政治体制,完成统一,故B项错误;德国曾长时期处于分裂的状态,这严峻影响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斗争统一德国后,德国借着其次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良机,发展重工业,快速赶超了传统的欧洲其他列强,故C项正确;1861年改革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此后俄国从农业的和农村的生活方式向工业的和城市的生活方式转变,向现代化方向迈进,故D项错误。一、选择题1.从11世纪末到13世纪,在威尼斯、热亚那、比萨、佛罗伦萨、米兰等城市,不仅取得了自主,而且还限制了周边农村,发展成独立的城市共和国。这些城市共和国的出现()A.加速了资产阶级民主化进程B.为欧洲社会发展贡献了崭新因素C.反映了欧洲统一趋势的出现D.为新航路的开拓创建了政治前提【答案】B【解析】14世纪欧洲才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威尼斯、热亚那、比萨、佛罗伦萨、米兰等城市依靠武装斗争获得不同程度的独立与自主,推动欧洲社会发展,故B项正确;欧洲统一趋势的出现是在20世纪60年头,故C项错误;新航路的开拓是在15、16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2.(2024·莱芜质检)“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的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歼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从这一角度看,新航路开拓的历史作用不包括()A.促使世界市场起先形成B.世界各地经济文化沟通联系日益紧密C.促使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D.原始积累加速,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答案】C【解析】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是鸦片斗争后中国经济领域的一种变更,与新航路的开拓无关,故选C项。3.16世纪中期,英国大部分的呢绒、德国的金属制品和织物、德法两国的酒、西班牙的羊毛、葡萄牙和意大利来自东部的香料以及波罗的海地区的小麦,都运到尼德兰(荷兰)的安特卫普(港口城市)成交。这反映出()A.西欧国家商业旺盛B.新航路开拓推高了欧洲的物价C.荷兰贸易出现顺差D.世界贸易中心移至大西洋沿岸【答案】D【解析】材料供应的时间为16世纪中期,据此可知新航路开拓后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故D项正确。4.阅读关于英国的重大历史事务,以下表述正确的是()1562年英国的非洲奴隶贸易起先1583年英国起先在北美殖民1651年伦敦商人起先组建东印度公司1651年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17世纪中后期三次英荷斗争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1742年英国与西班牙发生贸易斗争1825年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运行胜利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斗争A.优越的地理环境是英国崛起的最重要缘由B.强大的海上军事实力是英国崛起的基础C.处理好与邻国的关系让其成为欧洲霸主D.工业革命是其成为“日不落帝国”的根本缘由【答案】B【解析】上述材料没有反映出英国优越的地理环境,也并非英国崛起的最重要缘由,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在不断的对外扩张中,强大的海上军事实力是英国崛起的基础,故B项正确;英国在与邻国的殖民斗争中获胜,成为欧洲霸主,故C项错误;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在其起先工业革命之前,故D项错误。5.琼斯的探讨结果表明,1700年英国一英亩地能养活0.18人,一个农业生产者可养活1.7人。到1800年,一英亩地能养活0.26人,一个从事农业的人可养活2.5人。一个世纪中,劳动生产率提高了47%。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缘由是()A.圈地运动带来的农业革命 B.拖拉机等农业机械的运用C.资本主义制度的进步性 D.工业的需求促进农业发展【答案】A【解析】材料供应的背景是1700年到1800年的英国,因此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圈地运动的推行带动了农业革命,故A项正确;英国的农业发展推动了工业发展,故D项错误;B、C两项均与材料无关。6.19世纪以前,教化主要是少数精英和富有阶级的特权。然而到了20世纪初,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建立起义务教化体系,全部6~12岁的儿童都要上学。上述变更主要是由于()A.民主政治对特权阶级的冲击B.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C.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抗拒斗争D.人文主义对个人素养的高度关注【答案】B【解析】联系19世纪以前到20世纪初的世界背景学问可知,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对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是推动义务教化的主要缘由,故B项正确。7.(2024·临汾测试)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初叶,“大部分科学进步不是像在17世纪那样来自牛津、剑桥和伦敦,而是来自利兹、格拉斯哥、爱丁堡、曼彻斯特,尤其是伯明翰”。这一现象表明()A.英国科技中心的转移B.传统高校科学探讨的落后C.工业革命推动了科学进步D.科学进步加速工业革命【答案】C【解析】材料意在表明工业革命前大部分科学进步来自高校科研机构,而工业革命后主要来自伯明翰这些工业城市的工厂,表明白工业革命推动了科学进步,故C项正确。8.19世纪上半期,一位英国政论家这样描述道:“现在看得很清晰,我们可爱的国家——大不列颠已经被安排担当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这种依据自然法则,用原料换制成品的方法使各个国家相互服务,显示人类的兄弟之情。”这说明()A.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B.英国成为世界工厂C.英国对外贸易保持顺差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答案】B【解析】据材料“19世纪上半期”“大不列颠已经被安排担当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可知,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故B项正确。9.19世纪英美文坛出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春天,诞生了一批描写女性的文学作品,如《苔丝》《红字》《名利场》《简·爱》等,在这些作品中体现出女性要经济独立、接受良好的教化以及同男性建立同等的婚姻关系等思想。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缘由是()A.工业革命的发展 B.自由主义思想的兴起C.启蒙运动的兴起 D.女权主义意识的兴起【答案】A【解析】依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19世纪”“女性要经济独立”“接受良好的教化以及同男性建立同等的婚姻关系等思想”得出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的大发展,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转变,促进了自由主义思想、推动启蒙运动(自由和同等思想)的发展,故A项正确。10.某学者说,17世纪末的革命事实上意味着英国政府有了永久的“专制权”,议会有权剥夺人民财产,哪怕当事人并不情愿,因为议会有权颁布私法法例,政府就可以无视财产全部人的意愿,实施圈地运动。该学者意在指出()A.工业革命的发生与合适的政治体制有关B.议会权力的提升破坏了英国法制化进程C.光荣革命事实上并未促进代议制的发展D.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的政治制度发生变更【答案】A【解析】材料强调的是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而这与“议会有权颁布私法法例,政府就可以……”有关,这表明工业革命的发生与合适的政治体制有关,故选A项。依据“因为议会有权颁布私法法例”,可知议会权力提升后,即使要剥夺财产全部人的财产,也要通过法律的形式,这并未破坏法制化进程,解除B项。依据“17世纪末的革命事实上意味着英国政府有了永久的‘专制权’,议会有权剥夺人民财产”可知,“光荣革命”后议会权力大增,所以“并未促进”表述错误,解除C项。材料表述的是工业革命的背景,并未指出工业革命进程中英国政治制度的变更,解除D项。11.19世纪末英国在海外营业的银行共有25家,并在各地设立了很多分行。各殖民地设立的银行机构更多,1904年共有50个殖民地银行和2279个分行;到1910年殖民地银行增至72个,分行达5449个。造成这种现象的缘由是()A.自由主义的盛行 B.世界市场的形成C.垄断资本的膨胀 D.资本输出的带动【答案】D【解析】材料供应的时间是19世纪末,正值其次次工业革命时期。随着其次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侵略的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而开设银行就是资本输出的一种重要方式,故D项正确。12.(2024·临沂检测)19世纪末,美国总统格罗弗·克利夫兰在一次演讲中痛斥垄断组织的扩张:“公民正在遥远的后方挣扎,或者在钢轮下承受践踏直至死亡,公司团体原来应当是受到法律细致约束的造物和民众的奴仆,现在却变成了民众的主子。”这说明垄断组织()A.限制国家经济命脉和政权B.破坏了美国民主政治制度C.不利于社会化生产的要求D.造成侵扰人权和社会动荡【答案】A【解析】材料意在说明垄断组织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限制国家经济命脉和政权,故A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2024·河南名校联盟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源于明代中期的钱铺、钱庄、银号等金融机构,即对城乡居民及工商业经营者发放贷款。到明末清初以后,由单纯的从事银钱兑换的货币经营资本,起先向高利贷资本转化。其业务由银钱兑换发展到兑换、放款、存款、开发钱票、开展汇兑等多种业务。形成一个多种业务的、综合性的金融机构。其资本规模也得到相当的扩张,合伙制也在钱铺、钱庄、银号经营盛行。尤其是到了乾嘉以后,这种发展之势更加明显。清末,银行渐渐兴起,替代了钱庄。——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货币史》材料二早在13世纪至14世纪,意大利一些富有的家庭为便利经商,纷纷设立了私人银行,如佛罗伦萨的巴尔迪银行、佩香贾银行、麦迪西银行和热那亚的圣乔治银行。在16世纪下半叶,由政府担保的公共银行起先大规模地兴建起来,1552年的巴勒莫和那不勒斯银行、1586年的热那亚银行、1587年的威尼斯银行、1593年米兰圣安布罗焦银行、1597年的米兰银行、1605年的罗马银行、1609年的阿姆斯特丹银行,以及1619年的汉堡银行等相继建立,进一步促进了欧洲的金融制度发展。全部这些公共银行,都是储蓄或转账银行。一般而言,他们接受政府或其他机构的贷款,但都禁止向私人个体发放贷款。1694年英国成立的英格兰银行是第一个资本主义股份银行,它是现代银行的标记。依据英王特许成立,股本120万镑,向社会募集。成立之初即取得不超过资本总额的钞票发行权,主要目的是为政府垫款。——摘编自[美]金德尔伯格《西欧金融史》(1)依据材料,指出明清时期的金融机构与13~17世纪西欧银行的共同之处。(9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别概括明清时期的金融机构与西欧银行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16分)【答案】(1)共同:背景相同,商品经济、长途贩运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性质相像,都具有近代银行的某些属性。态势相像,都得到快速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2)特点:前者私人经营,后者由私人经营发展到政府担保的公共银行;前者只经营国内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