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24讲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知能提升课Ⅰ儒学世俗化——宋明理学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25页一、魏晋南北朝、唐代儒学的发展状况1.儒学危机(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的动荡担心造成人们对宗教信仰的渴求,佛教、道教相继兴盛并快速传播,儒学也因此受到冲击。(2)唐代“三教并存”:唐代实行三教并存的文化政策,儒、佛、道三教得以独立发展,并在独立发展中进一步相互争辩、相互融合;在三教的争辩和发展中,儒学日好处于劣势。2.儒学的发展(1)韩愈对佛教进行批判,他提出以“仁、义”为儒学之“道”的内容,以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为儒家的传授谱系,并且以继道统为己任,开儒学讲“道统”之先河。韩愈的思想,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2)柳宗元以“阴阳、元气”为“天道”、以“仁义”为“人道”,并由此构筑了一个以“道”为核心范畴的合天地自然、社会伦理一体化的理论体系,实开宋明理学之端绪。(3)韩愈、柳宗元等人企图建立一个能融会“百家之学”的学说来取代佛、道,后经以“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和程颐)为代表的理学家们的发展,到南宋朱熹时这一“学说”正式形成。二、程朱理学1.儒学的逆境与儒学复兴运动(1)儒学的逆境:魏晋时期,佛、道两教传播冲击着儒学地位。(2)儒学复兴运动:唐中后期,韩愈提出复兴儒学的主见,北宋士大夫们掀起一场大张旗鼓的儒学复兴运动。2.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周敦颐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从而为“理”生万物的理论供应了依据周敦颐和邵雍运用系统的思辨,将宇宙的自然结构与人的精神结构融合起来,找寻其统一的本原,为理学的建立开拓了道路张载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精确地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程颢、程颐找到并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3.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1)朱熹的理学体系:理气关系朱熹认为理比气更根本,理先于气修养论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社会政治理论是以道德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朱熹认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2)理学的成熟:①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孟。②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4.理学的世俗化(1)汉代儒学强化了君为臣纲,宋代理学不仅强化了君为臣纲,而且使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深化人心。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推广到每一个家庭。(2)朱熹把《高校》中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加以详细化、通俗化,构建了上自国家的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百姓的一套周密社会秩序。他关注社会基层民众的日常言行、所作所为,希望从基层着手,变更家族与村落,建立一个志向的社会。因此他重视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他编著《四书章句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说明《论语》《孟子》《高校》《中庸》,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化人心。三、陆王心学陆王心学指以陆九渊和王阳明为代表的理学。陆王心学强调,做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努力实践之。心学的出现,标记着重建理学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1.心学的开创者陆九渊(1)核心思想:“心即理也”。“理”就是内在的“心”,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天地万物都在心中,所以被称为“心学”。(2)求“理”的方法(方法论):“独创本心”。因为“理”在“心”中,所以穷理不必向身心以外的事物探究,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反对“格物致知”。他指责朱熹的理学过于支离、烦琐,反对埋首书册,主见于人生日常处干脆体悟“理”。2.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1)“心即理”。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理存在于心,是头脑中固有的。王阳明吸取了佛教禅宗“心外无佛,即心即佛”思想,在陆九渊心学的基础上详细说明白什么是心。(2)“致良知”。达到心中固有的良知,并加以推广。反对程朱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提倡从自己内心中去找寻“理”。认为人生而有“圣人之心”,良知(即天理)是每个人心中所固有的(人人皆有成圣的潜能);但简单被私欲所侵蚀,所以要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复原良知的本性。(3)“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要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3.影响(1)陆王心学重视个体的主动作用,确定一般人生活欲求的正值性,具有确定的思想解放作用。(2)陆王心学强调人的自觉精神,否定古代经典的确定权威,客观上冲击了正统儒学的影响,冲破了理学的思想禁锢,对晚明思想界的发展起到了确定的刺激作用。(3)陆王心学虽然有利于道德修养,但忽视了对客观学问的学习,造成了之后心学弟子任性废学的弊病。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27页主题(一)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一、留意历史说明,挖掘“深层隐含”比较相识程朱理学、陆王心学项目二程朱熹陆九渊王阳明不同点对“理”的说明“理”是万事万物的本原,先有理后有物理之源在于天理,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心”即是理,“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获得“理”的途径“格物致知”反省内心可得天理“致良知”“知行合一”哲学思想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相同点地位都属于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把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内容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理”是儒家伦理道德的核心本质都以儒家纲常伦理来规范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影响有利于维护专制统治;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主动作用二、依托史料实证,强化“论从史出”[史料一]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象山先生全集》[思索]结合史料和所学学问,指出理学和心学在寻求“理”的方式上有何不同?二者在本质上的区分是什么?[教你读史]史料反映了陆九渊认为“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即可,事实上是主见用本心去体验天理。解读史料时,要留意看史料的出处,从史料的出处《象山先生全集》可以看出史料是陆九渊的观点。[自主分析][提示]不同:“格物致知”和反省内心。区分: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心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史料二](王阳明)进一步发展、完善了陆九渊的心学体系……与程朱理学形成分庭抗礼之势……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独创本心”的思想,主见从“本心”入手去相识圣贤之心……以自己的内心为最高权威,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体现出确定的同等和叛逆萌芽。——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思索]依据史料和所学学问,指出王阳明的主见是如何传承和发展儒学思想的。[教你读史]史料中“从‘本心’入手去相识圣贤之心”“以自己的内心为最高权威”“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反映了王阳明的主见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哲学范畴。[自主分析][提示]继承了孟子的“性本善”思想,否定了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说;完善了陆九渊的心学体系。主题(二)儒学发展的新阶段——宋明理学一、留意历史说明,挖掘“深层隐含”1.宋明理学兴起的社会条件(1)适应唐末以来重建纲常伦理的须要:唐末和五代时期的长期分裂和混乱,使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破坏,因此,宋代统治者一起先就提倡尊儒读经,宋代的儒学复兴便由此起先。(2)宋代科学文化发展的必定结果:宋代稳定政局后,农业、手工业得到快速复原和大规模发展,商品经济发展,尤其是城市生活的变更以及科学文化的进步,为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儒、佛、道三教长期争辩和融合的结果:中国思想史在唐代中后期出现了一个重要转折,韩愈提出儒家“道统”思想,打破了三教并行的局面。宋代儒学为了与封建统治相适应,儒家“道统”思想自然成为其承续的对象。(4)北宋初期思想解放的产物:北宋学者大胆抛弃汉唐学者师古泥古的学风,敢于疑经改经,相互辩论,相互启发,独立思索,大胆立论,讲求义理,为理学的产生供应了一个相对宽松的思想环境。2.宋明理学的三大特点儒学进一步思辨化这是宋明理学的突出特点。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天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灭欲”或“故意灭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相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能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更多汲取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宋明理学的佛道化是更多地汲取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汲取进来,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见3.辩证评价宋明理学(1)主动方面:①宋明理学把传统儒学从天人感应的神学倾向中解脱出来,使之哲理化,是对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理论总结,具有确定的进步性。②心学打破了理学的僵化,活跃了人们的思想。③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气,留意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重,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主动作用。(2)消极方面:①宋明理学为适应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的须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②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从而束缚了人们的思想。③夸大了“心”的作用,助长了明中叶以后不务实际之风。二、追溯家国情怀,把握“现实将来”宋明理学的现实借鉴意义(1)宋明理学作为确定时期内时代精神的精华,标记着理论思维的时间维度,因而今人在诠释、评价宋明理学家时,应把他们放在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思维结构的环境中,来谛视他们的理论思维的价值和意义。(2)宋明理学留意个人的道德修养,追求志向的圣人人格,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的。这在物质生活较为丰富,而人们的精神生活却日显贫乏、道德标准缺失的今日,尤有借鉴的必要。留意道德建设,提高个人的自身修养,提升集体的凝合力,加强爱国主义教化、集体主义教化,培育良好的互敬互助风尚,既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身心的健康,也有利于个人与他人、与社会的和谐。三、依托史料实证,强化“论从史出”[史料一]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而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找寻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最终变成以哲学形而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程朱理学家们融合创建的哲学才智。——赵志霞《浅谈程朱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思索]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宋代儒学的特点。[教你读史]史料中“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在传统儒学中找寻”体现出了理学形成中的特点,同时从哲学角度论述宋代儒学的发展和完善过程。[自主分析][提示]以伦理道德为核心;汲取了佛教和道教思想;完成了哲学化、思辨化的过程。[史料二]理学将伦理之理与物理之理、心理之理混为一体。朱子的穷学问也不是以穷学问为目的,而是以宇宙事物去证明他心中的伦理和道德。理学家的思想……因其目的是“卫道”,表示其文化的保守性格……他们的思想……将人欲与天理对立,抹杀个人私利观,替以后专制皇权加强张本,其影响所及达几百年。今日中国民法未尽绽开,仍有以道德观念代替法律的倾向,也不能与宋儒无关。——黄仁宇《现代中国的历程》[思索]依据史料,学者黄仁宇认为理学的一系列缺陷导致了中国传统文化怎样的特点?依据史料归纳理学对后世的影响。[教你读史]史料中“与物理之理、心理之理混为一体”“不是以穷学问为目的,而是以宇宙事物去证明他心中的伦理和道德”“将人欲与天理对立,抹杀个人私利观”等信息,体现了史学家黄仁宇对中国古代理学缺陷的论述及对中国社会影响的相识。[自主分析][提示]特点:中国传统文化性格保守。影响:为皇权专制供应了理论依据;以封建道德代替法律,影响了中国近代法制化的进程。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28页1.宋明理学家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找寻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最终变成以哲学形而上学为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这些做法()A.推动中外文明融合B.增加理学思辨色调C.扩大儒道思想影响D.冲击传统道德观念解析:宋明理学家借鉴“哲学本体论”,完成了儒学哲学化的过程,故选B项;道教是本土文明,解除A项;没有扩大道家的思想,解除C项;理学提倡“三纲五常”,强化了传统道德观念,解除D项。答案:B2.南宋出现相当多的通俗教化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这些读物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这说明()A.理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商品经济推动了理学发展C.政府保障平民受教权利D.理学思想逐步走向世俗化解析:题干材料中讲解并描述了南宋出现相当多的通俗教化读本,这些教化读本主要劝导民众遵守理学提倡的仁义道德、三纲五常,这反映了理学思想走向了世俗化,故D项正确。答案:D3.王阳明被贬贵州龙场后,日夜反省,一天夜里,他突然顿悟,相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就是闻名的“龙场悟道”。据此可知,王阳明()A.否定了“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B.取代了程朱理学的封建正统地位C.领先提出“心即理”的哲学命题D.抛弃了程朱“格物致知”的治学方法解析:王阳明是赞成“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的,故A项错误;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分歧在于方法论,程朱理学的封建正统地位未被取代,故B项错误;“心即理”是陆九渊提出的,故C项错误;“龙场悟道”是内心反省,抛弃了程朱理学“格物致知”的方法论,故D项正确。答案:D4.从儒学自身发展来看,理学作为一种哲学思潮或者儒学复兴运动,它所强调的义理之学,是对汉唐儒学的一种反动。理学的“反动”指()A.强化三纲五常教化作用B.从神学政治转向伦理道德C.留意强化谶纬神学思想D.束缚人的思想和压制人性解析:“汉唐儒学”也有强调三纲五常的内容,故A项错误;宋代以前儒学服务君权神授,宋明理学则将伦理说成世界的本原,儒学成为人生哲学,把儒学的伦理道德根植于人的内心之中,从而达到维护封建专制的目的,故B项正确;“谶纬神学”主要体现在西汉以后,所维护的是“君权神授”,故C项错误;儒学从成为中国的主流思想后,就有“束缚人的思想和压制人性”的作用,故D项错误。答案:B知能提升课Ⅱ儒学时代化——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29页一、历史背景经济上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尤其是江南一带的市民工商业者经济实力增加,成为社会上不行忽视的力气,社会风尚在商品经济冲击下发生巨大变更政治上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统治黑暗,吏治腐败,君主专制制度对社会发展的阻碍作用日益明显,社会内在冲突空前尖锐思想文化上一方面,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儒学走向僵化和因循守旧,八股取士、文字狱强化文化专制,禁锢了士人的思想。另一方面,“西学东渐”,西方传教士来华带来了西方科技,开阔了人们的视野。理学家鼓吹的理论空洞、虚伪,导致学问分子逆反,他们反对空谈心性,力倡“经世致用”的务实之风二、思想主见1.李贽的反正统意识(1)思想主见:①针对正统理学家“存天理,去人欲”的命题,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见。②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③主见“真心”的写作风格,反对摹古文风。(2)代表作:李贽著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等多部著作。2.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说(1)思想主见:①敢于批判君主专制。②提出君臣同等思想,他认为,君与臣就像是一起抬木头的人,他们应是同等的。③提出限制君权的主见。呼吁废除君主专制下的“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④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2)影响: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供应了有力的思想武器。3.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1)顾炎武与黄宗羲、王夫之一样,是清初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者,特别留意实学,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2)顾炎武具有剧烈的批判精神,对君主政治的暴虐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进行了深刻揭露,并提出独到的见解。(3)提出“众治”的主见,“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4)梁启超把顾炎武的思想归结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4.王夫之的“孤秦陋宋”批判(1)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深刻揭露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做法。(2)哲学思想:发挥了古代“气一元论”的唯物论思想,提出敬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3)评价:几乎在传统哲学的全部范畴和命题上,都提出超越前人的见解,其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5.唐甄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1)思想主见:对君主专制进行大胆批判,认为大多数官吏“为盗臣”“为民贼”,但仍把国泰民安的希望寄予在贤君明主身上。(2)评价:对君权和官吏的批判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高度,没有跳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志向。三、评价1.主动影响(1)提倡民主,反对君主专制,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走向衰落的历史趋势。(2)重视工商业,反映了早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3)批判地继承了传统儒学,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形成了具有反封建性质的早期启蒙思想。2.消极影响(1)由于早期资本主义萌芽力气弱小,早期的民主思想缺乏物质基础,不占统治地位。(2)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本质上属于传统儒学的范畴,在根本上有别于西欧的启蒙思想,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思想。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29页主题(一)李贽、黄宗羲思想的特点及相识一、留意历史说明,挖掘“深层隐含”1.李贽的思想特点与影响(1)特点:①李贽是反封建思想的先驱,对封建伦理纲常进行抨击,叛逆色调深厚。②在确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中小地主和工商业者的要求,带有民主性的色调。③主见特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支持和维护个人利益的合理性,要求打破孔孟之道及宋明理学对特性的束缚。④敢于蔑视传统和批判权威。李贽抨击儒家经典,反对理学空谈,提倡功利主义。(2)社会影响:李贽的思想切中时弊,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显明的异端叛逆色调和战斗精神,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对以后的反封建斗争有着较大的影响。2.客观相识黄宗羲的思想(1)黄宗羲思想的最精彩之处是敢于批判君主专制,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主见建立“天下之法”以限制君权。(2)其主见虽为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供应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但其思想深处,仍把国泰民安寄予在贤君明主身上,没有跳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志向;他提出的工商皆本的主见,缺乏阶级基础,只是反映了明末清初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二、依托史料实证,强化“论从史出”[史料一]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①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李贽《藏书》[思索]史料反映了李贽追求特性自由、反对迷信孔子的思想,据此分析其思想的主要特点。[教你读史]史料反映了李贽反对迷信孔子的批判思想。解读史料时从出处的人物去推断主见。①画线处说明白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自主分析][提示]反传统、反权威。[史料二]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凡②天下无地而得安静者,为君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思索]史料中黄宗羲提出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的早期民主思想,这等同于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吗?[教你读史]史料反映了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留意史料的出处及史料中“古”“今”的变更。②画线处说明白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自主分析][提示]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定产物。但由于当时资本主义尚处于萌芽阶段,他们还没有提出推翻封建制度的时代要求,本质上仍属于封建儒家思想的范畴,因此二者不等同。主题(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一、留意历史说明,挖掘“深层隐含”1.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特点及表现特点表现反传统,反教条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批判道学家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带有确定的民主色调黄宗羲指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主张限制君权,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确定的影响提倡“经世致用”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的思想,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不切实际的学风等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黄宗羲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提出“工商皆本”的主见2.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未能实现社会转型的缘由客观缺乏政治基础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压抑了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缘由缺乏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封建经济占据确定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因受到封建制度的严峻阻碍而发展缓慢,未形成资产阶级力气缺乏思想基础封建纲常礼教,文化专制,阻碍早期民主思想的传播缺乏群众基础人们深受封建礼教毒害,迷信愚昧,难以接受新思想主观缘由自身缺陷明显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本质上并未脱离地主阶级儒学的范畴,在行动上也未解决实际问题二、依托史料实证,强化“论从史出”[史料一]自秦汉至明清,各家思想皆视“道”为现象背后的本真,将“得道”当作终极的追求目标。道家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无”,追求抱朴守真;佛教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空”,追求清净寂灭。宋儒斥责道、释两家所论皆属私言,主见“道”乃天地间最高的力气,是人们必需遵从的真理。明清时期的少数思想家不满宋儒脱离人生的“道”论,强调“道”寓于人的生活之中:“百姓日用即道”。——摘编自雷颐《史学方法论》[思索]依据史料及所学学问,指出明清进步思想家与宋儒关于“道”的不同相识,并分析其缘由。[教你读史]史料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短短的几行字,时间跨度较大,涉及秦汉、宋到明清;二是字里行间充溢着激烈的思想交锋。[自主分析][提示]分歧:宋儒强调“道”就是人们必需遵守的封建伦理纲常;明清进步思想家则强调“道”就在一般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缘由:程朱理学渐渐僵化;商品经济发展对传统道德观念的冲击。[史料二]黄宗羲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提出要“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立“天下之法”,废“一家之法”。“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又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时期,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被很多人称为17世纪中国的“民权宣言”。——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思索]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明夷待访录》被称为17世纪中国“民权宣言”的主要缘由。[教你读史]史料中关键信息“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立‘天下之法’”“盖皆本也”体现了黄宗羲的主见,反映了其进步性。[自主分析][提示]缘由:提出了与近代民权思想类似的主见:反对君主专制,主见法治;提出学问分子有参政、议政的权利和实行舆论监督;承认人们有权追求个人利益;提出了“工商皆本”的思想等。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31页1.对于法律与君主的关系,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认为君主要用严刑峻法确立维护君主的确定权威,而明末清初的黄宗羲则提出用“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以限制君权,两者的观点迥然不同。形成这样的历史叙述,首先须要()A.据史料提出自己的相识B.考证相关史料真伪C.探讨分析比较史料异同D.搜集整理相关史料解析:对历史人物的不同观点进行考证之前首先要搜集整理(占有)相关史料,在考证相关史料真伪之后,再通过探讨分析比较史料的异同,依据史料得出自己的结论和相识,因此D项是第一步,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不符合题干中的“首先须要”的要求,解除A、B、C三项。答案:D2.关于“封建制”与“郡县制”的争辩,秦汉和唐朝是两个高潮,主要是围绕王朝行政体制的优劣主题进行争辩。明末清初,这一争辩又出现一次高潮,黄宗羲、顾炎武、颜元等人,力主“复封建”,对有关“封建”问题的探讨,寓与了新的意涵。“新的意涵”之核心是()A.提倡经世致用 B.反对君主专制C.挑战宋明理学 D.弘扬唯物思想解析:经世致用并没有涉及郡县与分封之争,故A项错误;依据史实我们不难得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一个主要思想就是反对君主专制,故B项正确;封建制度并不涉及对宋明理学的挑战,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对唯物思想的相关提及,故D项错误。答案:B3.顾炎武认为“理学之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据此可知他主见()A.知行合一 B.经世致用C.回来孔孟 D.民贵君轻解析:依据材料“‘《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强调回来圣人(孔孟)的儒学本源,故选C项;知行合一强调相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密不行分,解除A项;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需有益于国事,解除B项;民贵君轻是孟子对民本思想的详细阐述,解除D项。答案:C4.明清之际有学者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以下属于他的主见的是()A.反对以“孔子是非”为标准B.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C.主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物质发展变更有规律可循解析:材料反映的思想是唯物思想,符合王夫之的思想主见。反对以“孔子是非”为标准的是李贽,故A项错误;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是黄宗羲,故B项错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梁启超概括顾炎武的思想主见,故C项错误;材料中“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说明物质发展变更有规律可循,故D项正确。答案:D高考探讨课本讲命题点分析与前瞻预料考纲卷别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考情分析全国卷Ⅰ2015·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2014·宋明理学;2013·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儒学的思想特征是本讲高考的重点,尤其是对宋明理学的考查,因此,既要关注历代儒学各自思想特征的差异,也要关注历代儒学的共性。涉及差异的题目往往与各自的思想内容有关,涉及共性的题目往往关系到儒学与现实政治或者法制的关系,此时往往围绕“儒学使政治秩序和法制体系带有纲常特色”命题,同时,在横向方面留意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和西方的启蒙思想进行比较,留意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在试题中融入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加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这对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志向目标具有主动意义,这也将成为高考命题的新角度全国卷Ⅱ2024·程颢——全国卷Ⅲ————全国卷2012·宋明理学——心学;2010·心学2011·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31页(2024·高考全国卷Ⅱ)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C.张扬自我的人生看法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学问定位]程颢思想[素养解读]本题主要考查“历史说明”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详细解读如下,本题考查方法指导历史说明作者以轻松的笔触、悠闲的心态观赏秋日的晨景,忽觉万物的消长荣衰、季节的变化更迭与人生经验感悟一样都有其存在的道理,即“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揭示了“理”是万物的本原。家国情怀“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体现了作者的家国情怀意识。[尝试解答]________[解析]作为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颢的诗句体现的主旨是天地万物都蕴含道理,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故选B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不是材料主旨,解除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张扬自我和无为而治,解除C、D两项。[答案]B(2014·高考全国卷Ⅰ)人性是先秦以来始终探讨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相识,宋明理学家主见“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学问定位]本题考查程朱理学的内容。[素养解读]全国卷高考命题以素养考查为主,本题主要考查“历史说明”,详细解读如下:本题考查方法指导历史说明《三字经》是理学思想的普及读物。性本善属于天理,应当加以保存;习相远正是邪恶的人欲造成的,因此应当灭人欲[尝试解答]________[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留意题干中的关键点“对人性的新相识”。宋明理学家继承并坚持孟子的性善论思想,还将人性高扬为宇宙的本体——天道(天理),认为人性原来与天理一样,具有仁、义、礼、智等美德,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A项不是新相识;B、C两项表述不符合理学家的思想主见。[答案]D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32页(一)已考视角1.命题点:唐代儒、佛、道三教地位的变更(2014·高考全国卷Ⅰ)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确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精确理解题干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题干材料阐释了唐高祖因姓李,与老子同姓,规定道教第一、儒学其次、佛教第三;武则天为打击李氏势力,明令佛教地位高于道教;后来唐武宗又“灭佛”。只有儒学的地位没有重大变动,最为稳固。故答案选C。答案:C2.命题点:宋明理学的影响(2013·高考全国卷Ⅰ)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更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化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留意题干的时间变更。宋代,程朱理学成为主流思想,朱熹编著了《四书章句集注》,并成为理学的经典。A项宗法血缘制度渐渐瓦解是在春秋时期,故解除;B项仁政理念深化人心在汉代大一统时期就已出现,故解除;D项陆王心学主见内心的自我反省,而且心学的集大成者王守仁生活在明代,故解除。答案:C(二)待考视角3.命题点:朱熹的思想朱熹曾说:“天下国家之大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实在省赋,省赋之实在治军。若夫治军省赋以为恤民之本,则又在夫人君正其心术以立纪纲而已矣。”由此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蒸锅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2024年度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及运营合同
- 轴间隙测试仪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自行车用驮篮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2024年度光学仪器玻璃制造与安装合同
- 健身用拉筋板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血管加压药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2024年度版权许可使用合同termsandconditions
- 2024年度便利店财务管理加盟合同
- 自行车车把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消防安全工作台账
- 《品牌策划与推广》课件
- 拒绝垃圾食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宣传课件
- 2024统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2024年人工智能技术服务外包合同
- 天一大联考2025届物理高一上期中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4年全新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 输尿管结石护理查房
- 2024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英语试题卷(标准含答案)
- 朝鲜族介绍课件
- 2024年秋一年级上册8升国旗 课件共33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