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必一第4课巩固练习第四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一、选择题1.商鞅变法之前秦国农家父子兄弟多是不分家的。商鞅在变法中改造“父子无别,同室而居”的社会,先下令“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尔后再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并规定男丁(15足岁以上)登记在册。这些规定(
)A.旨在加强教化改善社会风气 B.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C.促使血缘宗法制度得到加强 D.强调社会尊卑等级关系2.《商君书·修权》中说:“故尧、舜之位天下也,非私天下之利也,为天下(公天下)位天下也;论贤举能而传焉,非疏父子亲越人也,明于治乱之道也。故三王以义亲,五霸以法正诸侯,皆非私天下之利也,为天下治天下。”商君的上述思想(
)A.强化了王权独尊的专制观 B.明确了为公任法的治国理念C.打破了私天下的继承原则 D.展现了外儒内法的政治思想3.商鞅认为“欲农富其国者,境内之食必贵”。因此,他第二次变法时只向农夫普遍授田,对于从事商贾技艺者不授田,这些人需要靠购买粮食解决吃饭问题。商鞅推行的授田法(
)A.旨在维护宗法分封制度 B.保护了小农经济的发展C.导致商人操纵粮食价格 D.突破“工商食官”局面4.战国时期,出身破产平民的吴起、刚刚被解放不久的奴隶申不害、出身没落贵族的商鞅、出身普通平民的李斯都被各诸侯国委以相、将等要职。这反映出当时(
)A.宗法分封制开始走向瓦解 B.法家思想成为显学C.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D.争霸战争愈演愈烈5.有学者提出,北魏政府在实行均田制的过程中发现大量户口不实的问题,转而着手创立新制度,以收整齐户口之效。这一新制度是()A.大索貌阅 B.三长制 C.编户齐名 D.九品中正制6.孝文帝迁都洛阳不到四十年,北魏灭亡。《魏书》认为:“迁洛之举,群臣不顺,孝文设术以诈之,示威以胁之。不知厌乎累世安乐之余,经始百年荒横之地。一事不成,旧业尽弃,欲以何为?”这种观点认为迁都(
)A.加剧了北魏统治集团的腐败 B.动摇了北魏政权的立国根基C.不利于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D.丧失了保持民族特性的条件7.对历代帝王陵墓的保护是中国古代固有的文化传统。北魏孝文帝在恢复祭陵制度的同时,对汉、魏、晋诸陵的维护沿袭了魏明帝的做法,并以古代帝王祭祀的礼仪“太牢之礼”祭汉光武及明、章三帝陵。孝文帝这一做法旨在()A.尊重历代的贤明君主 B.传承和弘扬鲜卑族文化传统C.彰显其人道主义情怀 D.表明北魏入主中原的正统性8.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四年,南齐派使节北上,恰逢冯太后丧事,齐使欲以朱衣入见,北魏派人四次往返劝阻,皆不肯更衣。后北魏以精通礼学的名士成淹与之辩论,齐使不敌,只得以丧服入见。这一材料可用于研究(
)A.南北文化差异的原因 B.礼乐制度的历史延续性C.南北政权的隶属关系 D.北魏封建化改革的影响9.据司马光记载:“(宋)市易司法,听人赊贷县官货财,以田宅或金帛为抵当,无抵当者,三人相保则给之。皆出息十分之二、过期不输息外,每月更加罚钱百分之一。”这一规定(
)A.利于规范市场金融秩序 B.表明经济法规臻于完善C.体现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D.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10.对于主持变法的王安石,南宋以后的学者多将他看作“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异端,而近代资产阶级学者则把他捧到天上,好像在千年前他就是一个为资本主义世界设计的大人物。20世纪50—70年代,史学界普遍接受列宁的评价“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进入80年代以后“抑王扬马”的观点又流行一时。900多年来,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跌宕起伏、毁誉不一,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着900多年的“社会气候”下列对此理解最合理的是(
)A.南宋学者因距离变法的时间最近,故理解最为准确B.近代学者因可供研究的资料较多,故观点更为合理C.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可能会受到特定时代背景的影响D.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应当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11.宋神宗问唐代河北州县设置,安石日:“唐时或是藩镇欲张虚名,纵唐州县亦不足问,但计方今利害何如尔。”他主持变法期间,政府对地方行政区进行了调整,河北西路撤去19个县。这说明北宋中央政府(
)A.并未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B.认为社会伦理纲常失序C.治国理念发生剧烈变动 D.力图改变积贫积弱局面12.王安石变法中设置的市易务,不仅严格立法以抑兼并,而且参与到市场的直接经营当中,增加商税,如市例钱,以及坊场、河渡之关税,进一步扩大征榷范围等。据此可知,王安石的这一变法举措(
)A.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 B.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C.加大了政府对工商业干预 D.减轻了人民的差役负担13.王安石在《上五事札子》中指出,“保甲之法,起于三代丘甲,管仲用之齐,子产用之郑,商君用之秦,伸长统言之汉,而非今日之立异也。……今一旦变之,使行什伍相维,邻里相属,察奸而显诸仁,宿兵而藏诸用”。这一论断旨在A.减少变法改革的阻力B.宣扬法家思想 C.抨击反对派的保守性 D.强调以民为本14.明代实行“一条鞭法”较早的地区是南直隶(约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和广西,在1567—1572年的十多年间,才逐渐向全国推广。这些地区较早实行“一条鞭法”的主要原因在于(
)A.自然经济解体较早 B.地理位置相对优越C.海外白银大量流入 D.人口数量增长迅速15.下表是张居正改革群体成员构成情况。据此可以推知,张居正改革(
)《张居正改革群体成员构成简表》(部分)同乡核心成员:方逢时、刘尧诲(知已、门生)、耿定向(知已)、曾省吾、王宗载、李维祯、傅作舟家人边缘成员:游守礼(同乡)姻亲核心成员:王篆(同乡)、李幼滋(同乡、同年)边缘成员:王之浩(同乡)朋友核心成员:王崇古、万恭、王宗沐等师生核心成员:梁梦龙、庞尚鹏(知已)、张学颜等边缘成员:潘晟下属核心成员:谭纶、王国光、吴桂芳、戚继光、李成梁、潘季驯等边缘成员:孙光枯、曹大野A.具备坚实的群众基础B.失败有其必然性C.注重提升官员的素质D.受到顽固派阻挠16.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大力整肃吏治,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使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但其去世后,家被抄,诸子或自杀,或被充军。张居正家族如此结局,主要缘于其改革A.触犯了官僚地主的利益 B.损害了宦官集团的利益C.改变了明内阁参政体制 D.明神宗一直厌恶张居正17.史载张居正改革十年“海内肃清。用李成梁、戚继光,委以北边,攘地千里,荒外警服。南蛮累世负固者,次第遣将削平之。力筹富国,太仓粟可支十年。冏寺(官署名)积金至四百余万。成君德,抑近幸,严考成,核名实,清邮传,核地亩,一时治绩炳然”。材料无法体现张居正改革:(
)A.有利于加强对少数民族的管理 B.增加了政府下财政收入C.有利于提高政府官员办事效率 D.减轻沉重的田赋负担18.1898年1月,康有为给光绪帝上书,建议在中央设立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甚至“酌定宪法”;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最终由皇帝裁决。康有为此举意在(
)A.建立代议制机构 B.增强改革派的实力 C.裁撤旧官僚机构 D.寻求社会各界支持19.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出版后,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表示难以接受其思想主张,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在维新变法的高潮阶段,甚至遭到支持光绪皇帝变法的两位大臣陈宝箴和孙家鼐反对而饬令毁版。《新学伪经考》之所以遭到反对,是因为它(
)A.竭力倡导君主立宪制B.有悖于传统主流思想C.并不是科学的历史观D.触动了清朝统治根基20.1901年,梁启超在《南海康先生传》中提出,其师康有为是“孔教之马丁·路德”。然而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人士在提到路德时,几乎都是集中于对路德个人事迹的论述和对其勇气的称赞。由此推知(
)A.改良主张缺乏群众基础 B.制度改革难以深入人心C.国人抵触西方思想传播 D.维新变法具有空想色彩21.1897年,一位改革家从广东跑到北京,上书皇帝说:“昔者安南之役,十年乃有东事;割台之后,两年遂有胶州……波兰之宰割均分,而举其国土,马达加斯加以挑水起衅而国灭,……蚁穴溃堤,衅不在大……职恐自尔之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下列主张最有可能是该改革家提出的是(
)A.三民主义 B.东南互保 C.君主立宪 D.扶清灭洋22.“百日维新”前,梁启超任教于湖南时务学堂,“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又窃印《明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等禁书,“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于是“湖南新旧派大哄”。这反映出,当时(
)A.革命已成为主要思潮 B.维新派变法策略未能统一C.变法思想的根本转变 D.维新派侧重动员民众变法23.维新变法期间,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但在上《请厘正学术造就人才折》中称“康有为平日所著《孔子改制考》一书……其徒和之,持之愈坚,失之愈远,嚣然自命,号为‘康学’,而民权平等之说炽矣”,并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这种主张(
)A.推动了新旧势力的合流 B.试图突破“中体西用”束缚C.有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 D.意在彻底否定变法理论基础24.维新变法失败后,翰林院编修沈鹏上疏请立诛荣禄、刚毅、李莲英“三凶”。当时掌院学士徐桐两次严拒了沈鹏之请,沈鹏一气之下把奏章送到了《国闻报》发布,震动朝野。这一事件反映了(
)A.中央决策机构成为了摆设 B.封建士大夫的个人担当C.维新派政治影响并未减弱 D.维新变法促使民众觉醒25.李鸿章在戊戌之后,多次寄意逃亡日本的梁启超,要他“精研西学,历练才干,以待他日效力国事,不必因现实境遇,遽灰初心”。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洋务派和维新派有相通之处 B.君主立宪是中国发展的方向C.李鸿章支持维新派制度变革 D.抵制革命思想在中国的传播26.1903年,直隶总督抽取鼓铸铜元的部分余利为资本,率先在保定创办北洋工艺总局,办起艺徒学堂(后改称为实习工厂,旋易名聚合纺织厂),又建工艺局、习艺所及满城积祥有限工厂等,推进织、染、皮、藤、衣、料器、金属、印刷、雕凿等多项工艺。这些举措(
)A.得益于清末新政的开展 B.使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C.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实现 D.为辛亥革命的成功奠定基础27.如表所示为1908年清廷颁布的《资政院章程》中的部分规定。据表可知,当时(
)
第一条资政院“以取决公论,预立上下议院基础为宗旨”“新定法典及以后修订”第十五条前条所列第一至第四各款议案,应由军机大臣或各部行政大臣先期拟定第十六条所议法案的颁布须请旨拟夺A.军机处仍处于权力中心 B.司法独立已是大势所趋C.传统政治影响依然较大 D.政治体制改革已达共识28.如图是刊登在1908年《神舟日报》上的漫画。漫画左边屋顶上的字依次为“出版者之宅”“集会者之宅”“言论者之宅”,门头上写有“自由社”。该漫画表明(
)A.晚清政府在钳制民间舆论B.基层组织维护社会治安C.禁绝封控以缓解社会矛盾D.各方协作改善国家治理29.1904年初,清政府试办户部银行。3月,颁布《试办银行章程》,该章程规定:作为有限公司,该行归国家保护,遇市面银根紧急,青黄不接时,可向户部请给库款接济;其开办资本为库平银400万两,分为4万股,每股100两,户部认购一半,其余一半准私人自由认购。这些规定的实施(
)A.促成了新的经营方式的出现B.适应了洋务新政的需要C.助推清廷重掌国家财政命脉D.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30.1978年9月,李先念提出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口号。陈云也认为“在计划经济的前提下,搞点市场经济作为补充。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是个补充,但不是小补充,而是大补充……要竞争一下”。以上相关主张表明(
)A.改革开放政策已经稳步推行 B.引进现代企业制度开始提上日程C.突破现有经济体制势在必行 D.建立市场竞争机制得到广泛认同31.1985年5月,党中央推行教育改革,改革高等教育学校的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分配制度,实行国家计划招生、用人单位委托招生和在国家计划外招收少数自费生三种办法……成立国家教育委员会,统筹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这表明,我国教育改革(
)A.厘清了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关系 B.适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C.开启了我国高等院系调整的历程 D.解决了国家财政收入紧张的问题32.1978年底,中央工作会议上印发了《战后日本、西德、法国经济是怎样迅速发展起来的》以及新加坡、韩国等经济发展情况的材料,主要是为了讨论A.增强国营企业活力 B.积极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D.调整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二、材料分析题33.时代催生变法改革,改革推动时代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之志,在制兼并,济贫乏,变通天下之财,以富其民而致天下于治。于是“设青苗以夺富民之利”、“凡籴买税敛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置市易司,借官钱为本,稍笼商贾之利,即一岁之入亦不下一二十万贯。”……本意欲以摧抑兼并,万一行之不善,而国家反为兼并之祸,则民何诉焉?而盗一臣之因缘以自肥,又无论也。故荆公之政策,其于财政上所收之效岁颇丰,而于国民经济上所收之效滋啬,良以此也。——改编自梁启超《王安石传》等材料二伴随白银货币化的进程,嘉靖初年白银在社会流通领域形成了主币,并以赋役改革的形式迅速扩张,进入国家财政的层面。《会计录》显现出明代财政从实物折银到征银的曲折反复过程,这无疑已将原有的以实物为主的财政结构破坏殆尽,使得国家财政状况异常的混乱无序。财政危机表明,对于原有财政体系需要一个改革与重组。张居正改革正是应对这样的挑战与危机而出现的,是在白银通货的盛行中应运而生的。——万明《传统国家近代转型的开端——张居正改革新论》材料三1997年初,江泽民在十五大文件起草组会议上的讲话中,着重谈了自己关于股份制和公有制的看法。他指出,不能笼统地把股份制归结为私有或公有。他向与会人员强调:第一,股份制是一种现代经济发展的企业组织形式或资本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同样可以用;第二,股份制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或资本运作的效率和竞争水平;第三,股份公司的所有制性质,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石建国《国企改革——江泽民探索社会主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微观历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王安石“变通天下之财”的主要举措,并结合所学分析其理财措施的效果。(2)根据材料二,从国家财政角度说明张居正改革应对“挑战与危机”的必要性。结合所学简述张居正改革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90年代中共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成果。综合上述材料,运用唯物史观,阐述三次改革的共同启示。1.B【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时空是战国时期。根据材料可知,古代农业社会,国家依赖税收获得生存,税收的征发是通过户籍管理而实现的。“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男丁(15足岁以上)登记在册”的目的都是要成年男子分家另立户口,确立一夫一妇为单位的农户,这些规定不仅增加了政府的财政税收,也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中“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虽然有“革除残余的戎狄风俗,而代之以中原的文明风尚和习俗”的目的,但是分户的规定主要考虑的是增加小农的户数来达到促进农业生产、增加税收的目的,排除A项;血缘宗法制是按照血统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制度,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材料强调父子兄弟分户别居的规定,由“父子无别,同事而居”到“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这与尊卑等级关系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故尧、舜之位天下也,非私天下之利也,为天下(公天下)位天下也;论贤举能而传焉,非疏父子亲越人也,明于治乱之道也。故三王以义亲,五霸以法正诸侯,皆非私天下之利也,为天下治天下。”可知,商君认为以尧、舜为例,彰显公天下之利,以五霸以法正诸侯为例,彰显法治即为维护公天下之利的重要手段,B项正确。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强化了王权独尊的专制观,排除A项;材料以尧、舜为例想表明公天下之利的重要性,并非想打破私天下的继承原则,排除C项;“外儒内法”为汉代董仲舒思想的特点,不符合材料内容,也不符合商君所处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3.B【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商鞅变法优先倾向于农夫,这体现出商鞅意识到农业的重要性,因此保护了小农经济的发展的说法符合题意,B项正确;商鞅变法助推了宗法分封制的瓦解,排除A项;据材料无法判断商鞅推行的授田法导致商人操纵粮食价格,排除C项;战国时期,确实商业发展突破“工商食官”局面,但是材料主要涉及农业,排除D项。故选B项。4.C【详解】根据“战国时期,出身破产平民的吴起、刚刚被解放不久的奴隶申不害、出身没落贵族的商鞅、出身普通平民的李斯都被各诸侯国委以相、将等要职。”可得出战国时期平民阶层通过立军功以及个人的才能进入到统治阶层,打破了血缘政治的限制,反映出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宗法,排除A项;材料与法家无关,排除B项;D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5.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南北朝时期中国。均田制按人口分配土地,其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是政府对户口数量有较为翔实的掌握。北魏政府为了遏止豪族荫占人口,增加小农数量,使均田制得以推行,每五户百姓置一邻长,合五邻置一里长,合五里置一党长,即所谓三长。三长的职责是检查户口,监督耕作,征收租调,征发徭役和兵役,因此能达到“整齐户口”之效,B项正确;大索貌阅是实行于隋朝的强化户口管理的措施,排除A项;汉代继承了秦朝的全民户口登记制度,将全国的地主、自耕农、雇农、佣工、商人,全部编入国家的户籍,这叫做“编户齐民”,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为强化对基层户口的控制而实行的新制度,九品中正制为选官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6.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南北朝时期中国。《魏书》认为孝文帝放弃经营百年的平城(今山西大同),强行迁都到中原的洛阳是“旧业尽弃”,不利于其统治,B项正确;北魏统治的腐败与迁都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项;迁都洛阳有利于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排除C项;材料主要讲丧失了“旧业”,也即经营百年的平城,未提及丧失了民族特性,排除D项。故选B项。7.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北朝的“正统之争”贯穿始终,材料中北魏孝文帝维护前代帝王陵墓的做法,意在证明其入主中原的合法性和正统性,D项正确;材料中孝文帝维护前代帝王陵墓的做法不是传承和弘扬鲜卑族文化传统,排除B项;A是表象,孝文帝的真正的目的是要宣扬北魏入主中原的正统性,排除A项;孝文帝的做法不是人道主义行为,排除C项。故选D项。8.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中国)。据材料可知,南齐使者出使北魏,恰逢冯太后丧事,想着红衣祭拜,最终北魏以精通礼学的名士成淹与之辩论,齐使不敌,只得以丧服入见,可见北魏坚持着丧服祭拜,显然这是受到中原礼仪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南北文化的差异,材料主要体现北魏在齐使祭拜冯太后问题上坚持祭拜者着丧服,排除A项;材料中一定层度体现了礼仪制度,但是材料主旨是北魏受汉化影响大,排除B项;C项表述错误,南北政权不是隶属关系,是并存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9.A【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和影响题。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宋)市易司法,听人赊贷县官货财,以田宅或金帛为抵当,无抵当者,三人相保则给之。皆出息十分之二、过期不输息外……”,可知,允许人们以田宅或金帛为抵押,向政府赊贷,并且规定了具体的利息标准和罚款标准,这有利于规范市场金融秩序,A项正确;材料仅涉及市易法,不能说明经济法规臻于完善,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及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排除C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对劳动人民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10.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北宋时期(中国)。据材料“南宋以后的学者……异端……近代资产阶级学者则把他捧到天上,好像在千年前他就是一个为资本主义世界设计的大人物……900多年来,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跌宕起伏、毁誉不一”,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时代,对王安石的评价不一,说明历史人物的评价受到特定时代背景的影响,C项正确;南宋学者的观点也不一定是正确的,排除A项;近代学者由于受立场、视角的影响,观点也不一定合理,排除B项;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应该是固定的标准,不能说变就变,排除D项。故选C项。11.D【详解】依据材料“他主持变法期间,政府对地方行政区进行了调整,河北西路撤去19个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政府想通过王安石变法来改变统治危机,D项正确;北宋的治国理念就是重文轻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伦理纲常失序,排除B项;北宋治国理念并未发生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12.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王安石变法中的“市易法”规定:由政府出资在若干重要城市设“市易务”,平价收购市场上滞销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去,商贩可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或成批赊购货物,半年出息一分,这有利于平抑物价、抑制兼、增加国库收入。同时市易务还参与到市场的直接经营当中,增加商税、关税,进一步扩大征榷范围等。据此可知,王安石的这一变法举措加大了政府对工商业的干预,C项正确;从某种程度上看,市易法会激化政府与商人、地主的矛盾,排除A项;市易法有利于增加政府收入,但与“强兵”没有直接关联,从历史上看,王安石变法达到了富国目的,但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排除B项;市易法不能直接减轻人民的差役负担,排除D项。故选C项。13.A【详解】根据“保甲之法,起于三代丘甲,管仲用之齐,子产用之郑,商君用之秦”要得出王安石强调保甲法起源早,前人已经有实行过,这样做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A项正确;其指导思想不是法家,排除B项;CD项不是其主旨,排除CD项。故选A项。14.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明代实行‘一条鞭法’较早的地区是南直隶(约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和广西,在1567—1572年的十多年间,才逐渐向全国推广。”可知,明朝推行“一条鞭法”,用白银缴纳赋税,其中较早的地区有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和广西等地,这些地区是明朝中后期对外贸易比较发达的地区,受到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为改革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A项;地理位置优越是商品经济发达,货币量增加的原因之一,但非主要原因,排除B项;人口数量增长迅速,与推行“一条鞭法”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15.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张居正改革的群体成员包括了同乡、家人、姻亲、朋友、师生等,具有明显的任人唯亲色彩,影响了改革的具体效果的实施,因此其失败也是必然的,B项正确;张居正改革是统治阶级自上而下进行的,因此维护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不具备坚实的群众基础,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张居正改革群体成员大多为同乡、家人、姻亲、朋友、师生等,具有明显的任人唯亲色彩,但不能体现张居正改革注重提升官员的素质,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张居正任人唯亲,未体现顽固派阻挠,排除D项。故选B项。16.A【详解】根据题干知识可知,张居正作为明朝的改革家,但是死后的遭遇却令人惋惜,主要是其改革触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A正确;张居正主要是损害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并非是宦官集团的利益,B排除;CD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A。17.D【详解】综合材料内容可知,张居正改革中有核定土地的内容,但没有体现减轻田赋负担的内容,D项符合题意;根据“委以北边,攘地千里,荒外警服。南蛮累世负固者,次第遣将削平之”可知体现对少数民族的管理;根据“力筹富国,太仓粟可支十年”可知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根据“抑近幸,严考成,核名实,清邮传,核地亩,一时治绩炳然”可知有利于政府官员办事效率的提高,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项。18.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1898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最终由皇帝裁决。”及所学可知,维新派代表人物向光绪皇帝提出的建议体现了维护皇帝权威的特点,意在赢得光绪皇帝对变法的支持,从而增强维新力量,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设立制度局,议事结果最终由皇帝裁决,这不符合代议制的特点,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裁撤旧官僚机构的信息,这属于戊戌变法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康有为属于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者,他意在寻求光绪皇帝的支持,选项表述有误,排除D项。故选B项。19.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1898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出版后,……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甚至遭到支持光绪皇帝变法的两位大臣陈宝箴和孙家鼐反对而饬令毁版。”及所学可知,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遭到了维新派的反对,主要是因为康有为猛烈批判孔子和儒家经典的做法过于偏激,造成了维新派内部意见分歧,B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康有为对君主立宪制的竭力倡导,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新学伪经考》是宣扬托古改制思想的经书论证著作,不是科学的历史观,这并不是题干描述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新学伪经考》并未触动清朝统治的根基,其主要作用是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作舆论准备,排除D项。故选B项。20.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01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康、梁为代表的维新人士在提到路德时,几乎都是集中于对路德个人事迹的论述和对其勇气的称赞”及所学可知,1898年戊戌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维新派人士认为路德的个人勇气是推动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原因,并未认清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本质要求,这从侧面反映出维新变法运动具有一定的空想性色彩,D项正确;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改良运动,缺乏群众基础,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维新派制度改革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维新变法时期国人抵制西方思想传播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21.C【详解】根据材料“1897年,一位改革家从广东跑到北京,上书皇帝说:‘昔者安南之役,十年乃有东事;割台之后,两年遂有胶州……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可知,当时警示“皇帝与诸臣”国灭危机的是维新派,其主张君主立宪,C项正确;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提出的,他是反对帝制的,排除A项;“东南互保”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是东南的督抚,而非政治改革家,排除B项;“扶清灭洋”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属于农民阶级,不符合材料中人物的身份,排除D项。故选C项。22.B【详解】根据“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湖南新旧派大哄”等内容可得出,当时维新派并没有统一的思想与策略,有人宣扬新的思想,便大家起哄,B项正确;当时维新思想是主流,排除A项;C项太绝绝对,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对群众的动员,排除D项。故选B项。23.C【详解】根据材料“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可以看出,陈宝箴本人是赞同并推行了变法改革的,但同时他又认为‘康学’使民权平等的学说非常兴盛,这会造成守旧派更大的阻扰,故其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C项正确;新旧势力的合流,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其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不是为了突破“中体西用”束缚,排除B项;彻底否定,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24.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戊戌政变后,维新派遭到镇压,但沈鹏不顾个人安危,一再要求诛杀“三凶”,这体现了封建士大夫的个人担当,B项正确;材料信息表明沈鹏善于利用舆论影响,并未体现中央决策机构的地位变化,排除A项;戊戌变法失败后,维新派损失惨重,政治影响大为削弱,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维新变法促使民众觉醒,排除D项。故选B项。25.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身为地主阶级的李鸿章寄意逃亡日本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梁启超“精研西学,历练才干,以待他日效力国事,不必因现实境遇,遽灰初心”,是因为两人在主张上是一致的,即学习西方,挽救民族危亡,A项正确;材料未表明君主立宪是中国发展的方向,排除B项;李鸿章是地主阶级官僚,不会支持维新派制度变革,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抵制革命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排除D项。故选A项。26.A【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原因题、影响题。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据材料,20世纪初,直隶总督在保定创办工厂,发展近代工业。结合所学,《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实施“新政”,鼓励发展实业,材料所述举措得益于清末新政的开展,A项正确;晚清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水平不高,自然经济仍然是经济的主导,排除B项;材料所述属于经济范畴,与民主政治关系不大,排除C项;材料所述为清末新政的影响,不是促成辛亥革命成功的条件,排除D项。故选A项。27.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类题目,时空是1908年的清政府。根据材料“应由军机大臣或各部行政大臣先期拟定”“须请旨拟夺”可知,清末立宪改革中仍然突出旧的军机处的地位,以及突显皇权的地位与作用,说明在改革中传统政治影响依然较大,C项正确;“军机处仍处于权力中心”表述错误,军机处始终不是中央一级的法定机构,排除A项;根据材料“应由军机大臣或各部行政大臣先期拟定”“须请旨拟夺”可知司法权仍然受到极大的干涉,并不独立,排除B项;“政治体制改革已达共识”表述错误,清末新政是一场排除民族资产阶级领导和参加的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运动,其主观意图是遏制革命形势和消除统治危机,排除D项。故选C项。28.A【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08年属于晚清时期,从漫画中象征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出版自由的自由社被封可知,在社会立宪浪潮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清政府担心民间舆论会威胁自身的专制统治,钳制民间舆论,A项正确;漫画中封控人员皆身着统一的“制式服装”,且自由社内有“言论者之宅”“集会者之宅”“出版者之宅”,由此可见,它并非基层组织在维护社会治安,排除B项;晚清政府封禁民间社团、钳制民间舆论激化了社会矛盾,排除C项;材料无法看出"各方协作”,排除D项。故选A项。29.D【详解】户部银行采取官商合办的形式,且银行本身就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D项正确;明朝后期,新的经营方式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中就已经出现,排除A项;洋务新政以甲午战争的失败而告终,排除B项;20世纪初,清政府统治危机日益深重,列强逐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命脉,排除C项。故选D项。30.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8年的中国。根据材料“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计划经济的前提下,搞点市场经济作为补充”可知,在1978年9月,也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党内已有领导人认识到对经济体制调整的必要性,尽管此时尚不能确定此后的经济体制改革最终目标,C项正确;此时改革开放尚未开始,排除A项;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是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B项;此时市场经济竞争机制尚未得到广泛认同,排除D项。故选C项。31.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5年(中国)。由“改革高等教育学校的招生计划……实行国家计划招生、用人单位委托招生和在国家计划外招收少数自费生三种办法……统筹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可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通过三种招生方式,统筹教育事业发展,使高等教育人才适应国家、用人单位的需要,结合1985年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可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适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B项正确;材料强调国家、单位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户外广告安装与户外广告策划、设计、安装与广告效果监测合同3篇
- 2024年软件开发外包合同
- 2025年度消防安全培训与服务合同3篇
- 2024版房屋建筑工程承包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海绵城市排水系统工程质量监管协议3篇
- 2025年度版权代理合同:作者与版权代理公司之间的版权代理协议3篇
- 2025园林工程合同范本
- 2024年金融产品销售代理框架3篇
- 2025白酒灌装生产线环保验收检测合同样本3篇
- 2024版夫妻离婚共同抚养子女协议书
- 上海市闵行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
- 2024年国考行测真题-言语理解与表达真题及完整答案1套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可打印
- 医疗高级职称评审论文答辩
- 设计服务保障措施方案
- 软件测试方案模板(完整版)
- 建筑幕墙工程(铝板、玻璃、石材)监理实施细则(全面版)
- 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学科教学改进研究课题申报评审书
- 批判性思维技能测试题及答案
- 人工智能教学实验室建设方案
- 医疗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