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设计_第1页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设计_第2页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设计_第3页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设计_第4页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一对活动指导纲要和高中新课标的再熟识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信息技术不仅是活动实施的主要手段,而且是实践探究的重要内容。活动指导纲要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要强调跨学科的物化应用和技能培育,从同学的真实生活和进展需要动身,在生活情境中发觉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创意、设计、制作、服务等方式培育同学的信息素养。在教学上,以“创意物化”为主要形式,通过文字处理、报刊创作、图像处理、动画制作等,培育同学数字化产品的设计与制作力气,同时加入一些与之相关的计算机科学基础学问。高中新课标则兼重理论性和实践性,围绕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及信息社会责任等学科核心素养,凝练出数据、算法、信息系统和信息社会四个学科或许念,将理论学习、学问积累、思维进展与技能培育融入到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有关计算机科学领域思想与方法的课程体系。在教学上,构建了新的课程结构,制定了学业质量标准,以主题为引领进行有关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学问学习、思维进展和技能运用,建立起完整而全面的信息技术学问体系并予以实践。可见,同样是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综合实践活动侧重于信息技术应用力气和操作技能的培育,以作品质量和操作水平为主要评价标准,突出教学活动的灵敏性和开放性;而高中信息技术则强调学科的科学性、学问性和严谨性,在构建学问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实践和应用,以具体的学业要求把握教学质量,形成完整、稳定的专业课程体系。虽然两者有所不同,但其思想和目标却是全都的,即以核心素养为统领,通过实践培育同学运用数字化工具学习与生活,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提高同学的社会责任感、制造力和实践力气。

二、综合实践活动中信息技术课程设计

信息技术教育蕴含丰富的有关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和理论学问,同学在不具备正确思维方式和基础学问的状态下,仅凭把握一些计算机操作技能,无法达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信息素养”的培育目标。因此,在学校信息技术教育中,除了作品制作以外,还应当进行较为系统和全面的有关计算机科学的思维培育、学问讲授和方法指导。

1.课程目标的设计

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应以全面提高同学的信息素养为基本思想,通过实践活动让同学深刻理解什么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和方法”,理解数据、算法、信息系统、信息社会等学科或许念,以及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方法等,并能娴熟运用数字化工具设计、制作作品并解决其他相关问题,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自觉遵循信息社会规范,负责、有效地参与社会活动,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2.课程内容的设计

(1)课程内容的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是将学习内容分解成一个个主题,围绕某一个主题开展活动,活动内容侧重于作品制作。虽然活动指导纲要给出了一些学问模块,但由于各个主题相对独立,学问内容被分散、隔离在不同的主题中,模块与模块之间、主题与主题之间缺少关联,使得整个信息技术课程缺乏系统性、学问性、连贯性和整体性。要想体现教育思想,反映课程取向,关注全体同学,适应共性进展,强调基础学问与实践应用的内在联系与递进关系,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必需在活动指导纲要的基础上,融入高中新课标的课程理念和课程内容,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与方法、高中新课程的理念与内容,将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制造性和有用性与高中新课标的科学性、学问性和实践性相结合,形成与高中新课程紧密连接、螺旋上升的完整体系。因此,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培育目标,围绕“学科或许念”规划课程结构;以高中新课标确定的学科核心素养预备级水平划分为基础,配置教学内容,使课程具有灵敏性、拓展性和宽容度,适于老师制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以活动指导纲要和高中新课标为依据,体现本学科的科学性、严谨性与规范性;以评价标准为引领,使活动有方向、有目的、可测量、可把握。基于以上原则,结合活动指导纲要对活动方式的要求,把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划分成三类——信息技术基础类、跨学科学问应用类、社区服务类,每一类包含若干活动单元,每个单元分解出不同的活动阶段。“信息技术基础类”以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学问、方法和技能为主要学习内容,是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主体,为后续实践活动打下学问与技能基础;“跨学科学问应用类”立足于跨学科整合,以信息技术为工具开展学科实践活动,运用不同学科的观念、学问、方法和技能,熟识、分析和解决学科问题;“社区服务类”培育同学利用信息技术关注社会、服务社会、满足公众需求的责任意识和技术力气。“单元”是围绕某一类所设计的主题活动。“阶段”是单元活动的具体环节和步骤,对应于传统教学中的一个课时。

(2)单元活动内容的设计

依据高中新课标要求,信息技术课程应当围绕数据、算法、信息系统与信息社会等学科或许念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而依照活动指导纲要的主导思想,教学内容应内化为活动主题,将思维培育、学问学习和技能训练融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因此,学校信息技术教学要从单元整体动身,创设真实情境,设计活动案例,以完成活动任务、解决具体问题为途径开放学习。恰当、适用的活动案例,是达成学习目标的关键。“信息技术基础类”教学案例围绕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学问和原理进行设计,如熟识计算机程序、信息编码、人工智能初探等。“跨学科学问应用类”教学案例突出多学科的综合,如探究清明上河图、你了解声音吗、交通灯模型设计等。“社区服务类”所设计的案例不但要有有用性,还应当体现信息技术进展的新思想、新技术和新方法,如手势识别、社区邻里旧书转换APP、社区车辆出入管理等。

三、主要教学策略的设计

1.逆向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是对真实、简洁问题的探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同学往往会有不同的想法、意图和行为,这些不确定因素常常使学习效果难以与老师的理想预期相吻合。因此,老师要把握同学不偏离学习方向,使他们清晰、明确、始终如一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和“怎样做”,而“逆向教学设计”符合这一要求。逆向教学设计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就给出精准的评价标准,并将这个标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始终指向目标的达成。不同的同学可以接受不同思路、不同途径和不同方法完成实践任务,但其学习目标应当是全都而明确的。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可以接受逆向设计使同学在灵敏、宽松、自主的活动过程中始终保持正确的学习方向。

2.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受课时等客观因素影响,同学在一段时间内所能完成都主题任务是有限的,加上不同主题都相对独立,这就不行避开地会消逝学问零散化和碎片化现象。订正这一现象的有效手段,是接受“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方法。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以活动单元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设计,每个单元都有确定的活动目标、评价依据、活动要求和活动规划。全部活动都以完成单元目标为目的,各阶段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评价依据都要遵从本单元的整体设计,确保同学所猎取的学问结构完整、连续和系统。

3.单元活动指导设计

受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特点的影响,同学在活动中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假如老师赐予同学过多、过频的关怀,很简洁对同学的探究思路、想象空间形成约束和限制,失去实践活动的本义。因此,比较好的方法是为同学设计合理、有用的单元活动指导,在不干预同学活动的基础上,给同学指明活动意义,引导探究方向,明晰评价标准,供应学问补充和技能关怀。单元活动指导应当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内容包括导言、单元目标、单元内容、评价依据、活动规划及阶段指导等一系列详细而具体的内容。其中,“导言”用于设置活动情境,“单元目标”“单元内容”分别指明本单元应当达成的学习目标和具体的学习内容,“评价依据”是本单元学习成果的内容要求和质量标准,“活动规划”是活动的环节与步骤,“阶段指导”是每个阶段活动的目标、要求、流程、资源和活动记录。

四、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单元活动指导实例

以下是“跨学科学问应用类”中的“探究清明上河图”的单元活动指导实例。

1.导言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厚重的历史与绚烂的文化分散着数千年的民族才智。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难以领悟唐宋的繁华,无法感受当年的风貌。幸而有北宋时的“照相机”——《清明上河图》。以往人们对《清明上河图》的争论大多从艺术、历史、文化和社会的角度来进行,本单元活动将综合历史、语文、美术等学科学问,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对《清明上河图》进行实践探究,学习运用信息技术对“视觉画面”进行“数据计算”的原理和方法。在单元活动中,你可以和几个同伴组成一个团队,先对《清明上河图》进行整体观摩和分析,然后就你们感爱好的主题进行特地探究。主题可以是画面所呈现的某一类历史事物,也可以是绘画的美学表现手法,还可以是对某些有争议问题的独到见解。探究完成后,要以PPT演示文稿、Word文档、Excel表格或主题MV等形式呈现争论成果,完成争论报告,并进行共享沟通。

2.单元目标

综合艺术、历史、文学及信息技术等学科内容,对《清明上河图》所表现的北宋时期文化、商贸及其他社会现象进行探究,得出有效结论;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计算思维抽象和界定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利用量化、计算和数据分析方法对《清明上河图》进行加工处理,把握用计算机科学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3.单元内容

研读《清明上河图》,查阅相关资料,综合历史、语文和美术等学科学问,形成整体熟识;学习和把握信息处理的基本学问与技能,包括数据的采集和整理、量化、建立计算模型、结合学科学问分析计算结果并用图表呈现,以及争论报告的编写和制作等;选择活动主题,确定探究方向,制订探究方案;开展争论活动,完成探究报告;呈现沟通,评价活动效果。

4.评价依据

5.单元活动规划

活动内容:整体了解《清明上河图》;完成组队,并依据课堂所学及本组成员的爱好,综合考虑可行性与科学性,选择《清明上河图》一个具体深化争论的方向,通过借助信息技术方法进行探究。活动目标:了解与《清明上河图》相关的学科学问;学会在电子表格中建立表格、统计、自定义公式、图表的创建等;学会运用图像处理技术对原始图像进行调整、裁剪、突出局部及强化特征等。确定活动主题,开展学习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学习和把握利用信息技术对绘画作品进行处理、加工的方法,获得争论成果。活动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组队,每组3~6人;选题方向明确,理由充分,合理、可行;组内成员在活动过程中要保持乐观、良好的学习状态,均可完成自主学习内容,并完成相应测试;小组工作要体现合作、有序和高效,分工明确,每个人均可完成自己的争论任务;在规定课时内完成争论任务,获得争论成果。活动流程:①分组;②综合历史、语文、美术等学科学问,形成对《清明上河图》的整体熟识;③通过自主学习和听取老师讲授,把握有关信息技术的学问与技能;④确定小组争论方向,设定活动主题;⑤结合学科学问和信息技术,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如怎样把“画面”转换成“数据”,怎样采集和量化数据,设计怎样的算法,接受何种软件工具进行计算等;⑥实际操作,采集数据并依据算法进行计算;⑦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形成有效结论;⑧制作争论报告,包括文字稿、PPT等;⑨在老师组织下在全班进行沟通,阐述自己的争论成果。活动资源:文字资料,包括《清明上河图》绘画,相关历史资料、前人争论成果等;与完成主题相关的信息技术资料,包括数据的采集与量化方法、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