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诗》教学设计范文模板
《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
的问题。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
面是为大家收集的《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是诗人汪国真的作品。他的诗清新、美
好,既有情感特色,又有人生哲理。全诗围绕"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这一主题,采用一种明白畅晓的表达方式,历数面对平坦、崎岖、幸
福、不幸时采用的不同态度,展现了一种超然、豁达、平易、恬淡的
人生态度。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
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的纪念册上。那时的俄国革
命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
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
正义必胜。也让我们明白生命和幸福的本质就是苦乐共存。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歌,体会诗中所传递的思想感情^生
第1页共66页
活态度。
2、品读含义深刻的诗句,从中得到启迪。在理解诗句的基础
上,对"人应该怎样面对生活"有自己的思考。
设计理念: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后没有生字。教学时应给学生较多
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在语言实践中得到锻炼。
2、在朗读、自学第一首诗时,教师可随机点拨学生理解"平
坦、崎岖"的深层含义。指导学生交流面对生活中的平坦、崎岖、幸
福、不幸时,诗人所采取的态度是什么,并结合现实生活,谈谈那些
乐观对待生活的人。
3、教授学生学习现代诗的方法,并在教师指导学第一首诗的
基础上,学生自学第二首诗。
教具准备:画好的小河、大山、燕子、劲竹、笑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介绍现代诗: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学习第8课,《现代诗
二首》,现代诗形式自由,内涵开放,写作手法上多运用修辞。像1
课《在天晴了的时候》中,小草、小白菊、凤蝶儿、云等等,作者都
赋予了人的灵性,让人读起来亲切、自然、美好、欢乐。
2、介绍学法:对于现代诗,我们怎样学习呢?我来告诉大家,
第一步,多读,读出韵味来。第二步,多思,思考作者写了什么?表
达了什么?第三步,多想像,想像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画面。
第2页共66页
3、介绍作者:下面我们来学习汪国真的《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关于作者,你知道些什么?
(汪国真,祖籍福建,出生于北京,他的诗清新、美好。既蕴
含丰富的感情,又富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受到许多青年人的喜爱,他
的诗集曾三次获得全国图书"金钥匙"奖。)
二、配乐多种形式品读诗文。(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水边的阿
狄丽娜》
1、下面请同学们随着优美的乐声朗读三遍,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配乐读。
3、两人搭配读。
4、接龙读。(每人读一大句)
三、交流诗人的生活态度。
同学们读得很精彩,诗中写了哪几种方式的生活?(板书:平
坦、崎岖、幸福、不幸)
1、什么是平坦?在诗中,"平坦"指什么?诗人所采取的态
度是什么?(贴小河图)
2、什么样是崎岖?诗中指什么?诗人所采取的态度是什么?
(贴大山图)
3、面对幸福、不幸,诗人采取了什么态度?(贴燕子图、劲
竹图)
总结:生活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面对平坦,我们要去欣赏与享
受那份简单的快乐。面对崎岖也不必畏惧,庄严地思索、行进才是应
第3页共66页
有的态度。幸福时就让我们随之欢舞,不幸时就挺胸迎战吧。这就是
我们火热的生活。(板书:火热的生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现实问题,
我们应怎样对待?(微笑、乐观、积极……)(贴笑脸图)
四、请同学们想想现实生活中,有没有面对不幸,积极进取的
人呢?
(1意外中失去双臂的书法家和志刚;2身残志坚的张海迪,
通过自学成为了硕士、作家;3全身只有三个手指能动的美国残疾人
霍金,通过不懈努力,成为了世界一流的物理学家;4美国盲聋哑女
作家海伦凯勒成为“世界十大杰出妇女"之一;5贝多芬在耳聋的情
况下,经过无数次尝试,终于创作出了闻名于世的《第九交响曲》……
还有很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走向了成功。
五、写格言
1、同学们,你们觉得"人应该怎样面对生活呢?"请你用一
两句格言式的话写出来。
2、我们可以参照大屏幕上的格言:
人生格言:A每天都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日子,我用全身心的爱
迎接今天。
B你给生活一缕阳光,生活会还你一个太阳。
C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D人生只有进取,满足就意味着死亡。
3、写完,配乐朗读。
4、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仿写诗文。(大屏幕出示仿写例文)
第4页共66页
仿写例文: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生活报我以滋润吗?我是一泓永不断流的清泉,温柔清冽。
生活报我以干涩吗?我是一朵永不凋零的鲜花,绽放四季。
生活报我以甜蜜吗?我是一罐刚出炉的蜂蜜,甜蜜在心。
生活报我以痛苦吗?我是一片无忧无虑的云朵站在天际。
六、在歌声中结束本诗的学习。(歌曲:我微笑着走向生活(谭
辉军I谢若琳))
七配乐朗读第一、二诗,自学第二首诗。
1、了解诗人写诗背景。
2、了解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态度。
《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2
设计说明
《现代诗二首》安排了刘大白的《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
牛歌》两首小诗。"意象组合""以形写意"是诗歌突出的文化特点
和思维方式。诗歌教学要注重对诗歌意境的感悟。教学中主要以"感
悟诗‘境’"为核心任务,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走进诗歌,去领悟《秋
晚的江上》中“归鸟、斜阳、清江、芦苇”等所构成的五彩斑斓的景
象,去感受"归巢、驮着、翻翅、掉落、妆成"等动感十足、美丽的
画面;去领悟《花牛歌》中花牛在草地上活动带给我们的美妙意境。
本文又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中发挥略读课文的功能,注重诗歌类文
本阅读策略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诗歌略读的方法,积淀阅读的经验,
提高阅读的能力。
第5页共66页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搜集和课文相关的图片及文字等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
准备:课前预习课文,自学生字,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把握策略
1.同学们,诗歌是文学宝库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她用简练的
文字描绘不朽的画卷,徜徉在诗歌的王国里,你会忘情于她的波澜壮
阔,流连于她的诗情画意,感应她内心的召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
首现代诗,去领略这两首诗带给我们的美妙意境。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说说以前学过哪些诗歌,古代的、现代的都可以说,并且说
说是怎样学习诗歌的。(引导学生初步归纳诗歌阅读的基本策略,如
反复朗读,想象画面,熟读成诵等。)
4.这篇课文的一开始就给我们提出了重要的学习任务,而这个
学习任务也是学习这两首诗歌的重要方法。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5.课文提出了哪三个重要的任务?(根据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反复朗读;了解景物;想象画面。)设计意图:四年级的学生不是第
一次学习诗歌,已经积淀了一定的阅读经验。教学中引导学生回忆曾
经是怎样学习诗歌的,意在建立语用知识的类比联结,建立起已有知
第6页共66页
识与当前阅读情境之间的联系,促进阅读经验的转化。
二、学习《秋晚的江上》
L出示自学清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Q)反复朗读诗歌,自学生字,把诗歌读正确、读通顺、读流
利。
(2)说说诗歌描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物,
用笔将描写的景物圈画出来。
(3)借助课文插图和诗歌内容,想象诗歌的画面意境,小组之
间相互交流。
2.交流自主学习的成果。
(1脂名朗读诗歌,相机正音。随机学习生字"巢、苇"。
(2)齐读诗歌,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味。
(3)交流对诗歌内容的了解。
①诗歌描写的是秋天的傍晚,江上的景色。
②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利用课件或者用板贴画的方式呈现诗
歌中的景物:鸟儿、斜阳、江上、芦苇。
(4)交流对画面的想象,师生结合诗歌描写相机点评。可插入
情境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倦鸟归巢、抖落斜阳、点染芦苇”的绮丽
景色。(秋天的傍晚,一群倦游的鸟儿扇动着翅膀飞回巢里,斜阳的
余晖照在飞鸟的脊背和双翼上,闪耀着金色的光芒,好像是鸟儿把斜
阳驮回巢去一样。它们双翅翻飞,江面上倒映着美丽的夕阳,这倒影
就像是从鸟翅上掉下来的一样。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也点染了芦
第7页共66页
苇。在一瞬间,白了头的芦苇也变成红颜了。)
3过渡:从飞鸟的双翅到江面,到芦苇丛中,眼前的景物是一
片金红色,构成秋天傍晚江上一幅迷人的画卷。你能通过朗读将这种
迷人的画面传递给每一个同学吗?
4.熟读诗歌,积累语言。
(1)反复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2)小组内相互背诵。
(3)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设计意图:
本环节教学紧扣课文导读话题”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
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来展开,引导学生想象"倦鸟回巢""鸟
翻双翅”"抖落斜阳""点染芦苇”的绮丽画面,以此来领略诗歌背
后令人思接千载的深远意境,还原诗歌教学的本来面目。
三、学习《花牛歌》
L出示自学清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反复朗读诗歌,自学生字,把诗歌读正确、读通顺、读流
利。
(2)思考:淘气的花牛在草地上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当时
的情景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借助老师提供的这几幅连环画(可以
事先发给学生),张开想象的彩翼,来为我们描述一下,并在小组之
间交流。
2.交流自主学习的成果。
第8页共66页
(1)指名朗读诗歌,相机正音。随机学习生字"罗、眠、霸、
占"。
(2)齐读诗歌,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味。
(3)组织学生交流对诗歌意境的想象,师生结合诗歌描写相机
点评。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把文字转化成有形、有声、有色的画面,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一头可爱的肥肥的花牛,身上白一块、黑一块
的,好像穿着花棉袄。它一屁股坐在草地里,重重的身体把一棵美丽
的剪秋罗压扁了。花牛吃饱了,挺着圆鼓鼓的肚子,它打了个哈欠,
躺在草地里睡大觉,它那雪白的大肚子占领了半个草地,就像天上的
白云占领了半个天空。花牛睡醒了,便在草地里慢悠悠地行走,那小
尾巴有节奏地晃悠着,左一下,右一下,真有趣。傍晚时分,花牛睡
在草地里做起了美梦,这时太阳已经悄悄地从西山滑落下去了。)
3.多么富有诗意的情景啊,让我们带着画面来读一读这首优美
的小诗。
4.仿照诗歌形式,尝试创作。
(1)分小组朗读诗歌,每组朗读一节,读出诗歌的节奏和情趣,
感受诗歌每小节起句的特点。
(2)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3)下面我们也来当一回小诗人,你能模仿作者的这种句式,
来创作一首小诗吗?在草地里在草地里在草地
里—,—o在草地里.
(4)有感情地读读自己写的小诗。设计意图:在想象画面、感
第9页共66页
悟意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模仿句式进行创作,充分发挥文本言语样
式的"例子"功能,实现言语间的相互迁移和内化,提升表达能力和
想象能力。四、总结课堂,课外拓展
L说说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样的收获。(可以从内容角度总结,
也可以从阅读诗歌的角度总结。)
2.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两首现代诗,通过丰富的想象领悟
了诗歌背后那一幅幅画面。读诗可以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富有,让
我们的思维走得更远。希望同学们课后可以多走进诗歌的王国,去领
悟诗歌的美。这里老师再推荐几首现代诗给大家阅读,同学们也可以
自己找几首来读读,读的时候可以想象一下诗歌描绘的画面。
春天的手
春天的手,温暖轻柔。
春天的手抚摸着大地,
大地一片新绿。
春天的手掠过小河,
小河唱起了快乐的歌。
春天的手拂过树梢,
枝头传来小鸟的欢叫。
春天的手拍着我们的肩膀,
小朋友个个活泼又健壮。
拉住春天的手,
春天就在你心头。
第10页共66页
雁儿们
徐志摩
雁儿们在云空里飞,
晚霞在他们身上,
有时候银辉,
有时候金茫。
雁儿们在云空里面飞,
听他们歌唱,
有时候悲伤,
有时候欢畅。
设计意图:语言积累在一个人言语能力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非常
重要的作用。本环节推荐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一方面有意识地引导学
生进行语言的积累,另一方面进一步巩固学生阅读诗歌的策略,提高
学生的阅读能力。
板书设计
现代诗二首
反复朗读了解景物想象画面
秋晚的江上花牛歌
归巢鸟儿坐压扁
驮着斜阳眠霸占
双翅一翻走甩尾
掉在江上梦偷渡
第11页共66页
芦苇红颜
热爱大自然与动、植物和谐相处
教学反思
《现代诗二首》教学反思一
《秋晚的江上》这首诗中,作者以凌空高蹈的视角,敏锐地捕
捉到了悄然发生于暮晚秋江上的动人一幕:倦鸟归巢,背驮斜阳,忽
又抖落斜阳于江水之中。诗人以清秀优美的语言,描绘出的是一幅超
迈旷远,奇异瑰丽,而又令人心醉神往的"倦鸟归巢图",创造出的
是一种意趣丛生,情味绵绵,耐人咀嚼的诗意境界。《花牛歌》牛的
造型童趣盎然,毛茸茸的云朵,毛绒绒的花牛,还有毛融融的小草,
让人忍不住伸手想去抚摸。用了回环反复的结构形式,韵脚多变换,
读来通体匀称。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
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
童诗的兴趣。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儿童诗之于儿童,首先是感受诗的趣味。
诗的趣味首先是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花牛歌》诗人以一种逆
向的思维,表达了儿童独特的探究精神,以酣畅淋漓的语言抒写了童
心童趣,引发了小读者更为开阔的想象。
联想和想象是读诗的延伸,可以丰富对原作的认知,从而在感
第12页共66页
情上引起共鸣,让内心得到抚慰,让心灵得到庇护,从而进入了诗的
意境。读儿童诗,更多的是为诗中所表现的超拔奇特的幻想所感染。
如果是小读者,他可能为之赞叹;如果是大读者,他又会为久违了的
童年的异想天开而快乐。阅读这些儿童诗,会使我们更亲近儿童,更
佩服他们的想象力。想象力丰富的人是智慧的人,是有创造力的人。
2.孩子们心气健旺,在他们的心目中,这个世界上所有美好的
事物,都是有灵性的。面对一朵小花,一场春雨,或悄然凝思,或与
之对语。《秋晚的江上》一时的情与境会,那些平凡的景物便纷至沓
来,倦鸟、斜阳栩栩然活了起来,都成了童话王国的角色。细细品味
这些小诗,我们的灵魂早已伴随着花朵、白云、小鸟飞入了幻境。我
们感受到的是童年纯美的情境和隽永的趣味。
3.读诗还可以让我们体验到故事情节之外的乐趣,这就是诗的
独特的表现形式。
诗不但是最早产生的文学样式,也是在形式上处于不断变化的
样式。因此,读诗不能不注重它的形式,这也是读诗的一种趣味。
中国的新诗,从它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就在不断地探索表现形
式。从所收入的二十首诗看,就可发现诗的艺术风格不同,表现形式
也不同,有的遵守一定的格律,有的靠近民歌体,有的追求散文美。
无论哪一种形式,诗都不可涣散,要凝练集中;诗都不可呆板,要气
韵生动。如徐志摩的《花牛歌》,用了回环反复的结构形式,韵脚多
变换,读来通体匀称。
说到诗与画的关系,古人常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加以褒
第13页共66页
奖,这是因为诗有很强的画面感,借景抒情,情景交触,景语即情语,
都可以让我们在读诗时产生种种幻象。而画又是有内涵的,画所表现
的意境与诗意很贴近,这也就是诗与画的相映成趣。
4.总之,读诗要细致入微,不漏掉只言片语,而要紧紧地追踪
着诗人的情感脉络。读诗,要引发感情的共鸣一首现代诗四小节,要
激发想象力,要读出乐趣。读诗,还常常会引发并不相同的理解,有
的理解轻浅,有的理解深邃,甚至超出作者的原意,这都是允许的。
因为诗讲究含蓄,有字面的意义,有时还有隐含的意义。由于读者生
活阅历的不同,审美趣味的不同,对诗的鉴赏也就有了差异。
古人说的“诗无达诂",正是说明了好诗没有终结的诠释,这
给我们理解诗歌开辟了广阔的天地,这也是读诗的一种乐趣。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在这两首现代诗的
教学中,培养了读诗的乐趣,是一种审美的阅读,这种阅读有利于提
高文学整体的鉴赏水平。以诗歌为文学基础的图画书,更是画家的挥
毫写意,他们通过对诗的理解,创造了新的意象,帮助了我们对诗的
理解,同时,也帮助我们感受绘画的神韵。
三、不足之处
教学时对时间的把握不好,过多的让学生说,没有很好地体现
出老师的调控引导作用,但反过来想,如果孩子们热情高涨还不让说
的话,不知又会产生怎么样的效果?
四、改进措施
第14页共66页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自由读诗,读
通顺,读流利。我喜欢的伙伴读诗、互评、互相正音。再自由读诗,
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接着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出来,结合重
点词语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
的快乐。最后拓展延伸,发挥想象,自创一首现代诗。
《现代诗二首》教学反思二
《秋江的晚上》通过事物意象,描绘出了秋月黄昏的景象。《花
牛歌》琅琅上口,充满童真童趣。这两首诗歌浅显易懂、韵味十足,
学生在理解诗歌方面我觉得并不是难点,所以这篇课文我是以读代讲
方式进行。
L教学效果(思效)
诗歌这种形式具有诗歌自身的特点,尤其是现代诗,读起来似
乎通俗易懂,但是有这样一句话"意境是诗歌的灵魂"。学习诗歌,
必须注重诗歌的意境。所谓意境,不是单纯的画面,也不是单纯的语
境,而是学生熟读课文后脑中呈现出的“情景再现"。无论是《秋江
的晚上》还是《花牛歌》,语言都是非常简单的。如何让学生兴致盎
然地学习诗歌?这是本节课我所做出的尝试。在初读课文之后,让学
生和我一起制作课件,简单点说就是制作ppt画面:除了诗歌的文字
之外,配上精美的插图、配上优美的背景音乐,在共同制作的过程中
学生不仅是打起十二分的精神面对课文学习,而且有着很强的参与感,
并且学习更加深入。更难能可贵的是,学生对于诗歌背后的东西特别
感兴趣:作者为什么会写这样的一首诗?他为什么写得这么美?什么
第15页共66页
样的画面和音乐才能体现这种美?……真正体现了:课堂是属于学生
的!所谓"无诵不成诗",尤其是在诗歌教学中可千万不能忽视了阅
读教学。”在朗读中的体会能达到用语言难以言传的心灵触动。"朗
读是学生同文本进行对话的一个过程,也是最直截了当的学习诗歌的
方式。熟读成诵,是我们这节课上最大的收获。
美中不足的是,如果课堂上能够引导学生当堂模仿写诗歌就更
好了。
2.教学收获(思得)
(1)用直观形象的一幅画导入,引起学生思索。
一幅画展现在面前,学生语言描绘看到的画面:夕阳西下,照
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简单的诗,简单的画,却
能够引人入胜。学生对图片充满好奇,由兴趣引入,提高学生注意力。
通过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课前布置学生充分预习,主要是了解作者刘大白。让学
生了解作者,体会作者写作时的感受,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3)咬文嚼字学诗歌。一个"3大"字表达的是什么?突出鸟
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绮丽的想象。用问题引
导学生,使学生自己深入诗歌,体会诗歌主旨。
3.不足之处(思失)
(1)两首如此简单易懂的诗读会了背会了,是不能算作完成
学习任务的。不足的地方就是学生朗读得不够,虽然读了很多遍,但
是没有真正起到以读代讲的效果。
第16页共66页
(2)如果能够结合课文的特点以及时代背景,学生适当向课
外拓展、延伸,学生课前多搜集资料就好了。
4.改进措施(思改)
其实,越是简单的课文越是不能小觑。《秋江的晚上》这篇课
文的学习还需要老师对于时代背景进行讲述,尤其是20世纪初的中
国现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人民无自由、幸福可言,为什么作者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写出这样的诗?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的
内涵,走进诗人借景抒情的内心世界。
《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是诗人汪国真的作品。全诗围绕“我微
笑着走向生活”这一主题,采用一种明白晓畅的表达方式,历数面对
平坦、崎岖、幸福、不幸时采取的不同态度,展现了一种超然、豁达、
平易、恬淡的人生态度。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的伟大诗
人普希金的作品。这首诗写于他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诗人在这样的
处境下,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却表现出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
想,相信光明必将到来的精神。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歌,体会诗中所传递的思想感情和生
活态度。
2、品读含义深刻的诗句,从中得到启迪。在理解诗句的基础
第17页共66页
上,对"人应该怎样面对生活"有自己的思考。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用自读展示、分组赛读等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诗歌,
用有感情的诵读来传递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与感悟。
2、借助课外资料,联系诗人的生活实际来进一步加深对诗歌
和诗人的理解。
3、查找关于作者更多的资料,推荐学生阅读诗人的其他作品,
从中体会作品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中所传递的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态度。
重难点分析:
教学时给学生较多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在
语言实践中得到锻炼。由于两首诗所要传递的思想与情感都很清晰、
明确,在教学中可以较多地采用自学、讨论等方法。
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有关汪国真和普希金的故事以及了解他们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学生观察两首诗的题目,看看发现了什么特
点?(都与生活有关)
(二)出示课件,介绍现代诗的'学习方法。
第一步,多读,读出韵味来。
第18页共66页
第二步,多思,思考作者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第三步,多想象,想象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画面。
二、学习第一首,领悟诗歌韵味
(-)出示课件,介绍作者。
汪国真,祖籍福建,出生于北京。他的诗清新、美好,既蕴含
丰富的感情,又富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受到许多青年人的喜爱。他的
诗集曾三次获得全国图书"金钥匙"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课件,边读边想,哪些语句让我们体会到诗人是微笑着走
向生活?
交流预设:
什么是平坦?在诗中,"平坦"指什么?诗人所采取的态度是
什么?面对平坦,我们要去欣赏与享受那份简单的快乐。
什么样是崎岖?诗中指什么?诗人所采取的态度是什么?生
活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面对崎岖也不必畏惧,庄严地思索、行进,才
是应有的态度。
面对幸福、不幸,诗人采取了什么态度?幸福时就让我们随之
欢舞,不幸时就挺胸迎战吧。
(三)品读诗句,体味诗情。
学生细读,勾画感受深刻的诗句,适当写下自己的感受。
(四)结合生活,理解诗句。
出示课件:面对生活的平坦与崎岖、幸福与不幸,作者选择的
第19页共66页
是微笑面对,你还知道哪些微笑面对生活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同学们在生活中一定也有许多经历,学了这首诗,你一定有了
自己的想法,我们能不能也像诗人一样,拿起我们的笔,用诗歌的形
式记录下我们的所思所想呢?
仿写练习:出示课件
生活报我以痛苦吗?我会()
生活报我以快乐吗?我会()
生活报我以甜蜜吗?我会()
生活报我以酸楚吗?我会()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尝试背诵。
三、学习第二首,领悟诗歌韵味
(一)介绍作者及作品。出示课件
1、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
之父"。他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
造者,更是19世纪世界诗坛的一座高峰。
2、他的一生创作了近800首优秀的抒情诗篇。
3、他的诗歌,像太阳一样照耀着19世纪的文坛,他被喻为
"诗歌的太阳”。
4、他的说理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问世后,成为许多人激
励自己的座右铭。
(二)出示课件,介绍作品创作背景。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第20页共66页
默读全文,思考:出示课件
这首诗是用什么口吻写给那些受生活欺骗的人们的?对于这
些人,诗人提出了怎样的叮咛和嘱咐?
诗中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些语句
体会到的?
学生默读,勾画,写出自己的感想,教师巡回指导。出示课件
(四)全班交流,交流过程中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五)如何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将成为亲切的回忆"?
四、情感升华
(-)这篇课文的两首诗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许多人把
它们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读完以后喜欢这两首
诗吗?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各抒己见。出示课件
(二)请把自己的想法用格言的形式写下来,与老师同学共勉。
(三)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尝试背诵全文。
《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4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L认识"巢、苇、罗”等6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
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第21页共66页
教学重点: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愿望的美好。
教学难点:掌握诗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学写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景激趣,自主设疑(5——8分钟)
1、同学们,走过了春天,度过了夏天,我们走进了带着凉意
的秋天,谁能说说想到秋天你会想到什么?(课件出示2)
2、(落叶、丰收)从古至今有很多诗人对秋天也是情有独钟的,
在他们笔下是怎样描绘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交流一下,请同学们来
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关于秋的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大白的一首描写秋天的诗《秋晚的
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板书:秋晚的江上花牛歌)用身边的
事物来勾起回忆交流齐读课题
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5——7分钟)
(-)初读诗文,学习生字
L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出示生字"巢、苇、罗、眠、霸、
占"并分别组词。(课件出示3)
2、分小节读诗文。
(二)范读诗歌,整体感知出示诗文(课件出示4)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给你的印象。
2、引导学生观看课文配图。
第22页共66页
自由朗读课文听师读说一说观看课文配图
三、多元导悟,合探解疑。(10——15分钟)
L学生练习读,教师相机指导评价。(出示诗歌指导读)
2、赏析《秋晚的江上》这样美的景色,我们现代的诗人刘大
白会用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出示《秋晚的江上》。
(1)读诗歌,品诗意。
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这情景好比一
幅画,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作者把芦苇拟人化了,
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板书:归巢的鸟斜阳白色
的芦苇美景)欣赏古诗《花牛歌》。这是一首赞美儿童的诗,边读边
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出示《花牛歌》。
(1)读这首诗,讨论诗意。
诗人描写了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美好的愿望,也表现了归巢
的鸟儿对自由的渴望、向往,对现实的抗争。
(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花牛在草地里睡觉。)
(板书:花牛在草地里睡觉童趣)练习读诗读诗歌,品诗意思考回答
边读边想讨论诗意思考回答四、巩固深化,学用延展。(8——10分
钟)
1、比一比,组词语。
渡()倦()坐()度()卷()座()
第23页共66页
2、课文整体梳理。
《秋晚的江上》描写了一幅倦鸟、斜阳的画面。
《花牛歌》中描写了、等景物。
自由做题,指名交流答案
板书设计:
秋晚的江上花牛歌归巢的鸟斜阳美景花牛在草地里睡觉童趣
白色的芦苇教学反思
《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识"巢、苇、罗”等6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
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
趣。
教学重点
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愿望的美好。
教学难点
掌握诗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学写诗的兴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L认识本课的字词。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
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第24页共66页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交流导入(课件出示2)
L同学们,走过了春天,度过了夏天,我们走进了带着凉意的
秋天,谁能说说想到秋天你会想到什么?
2.(落叶、丰收)从古至今有很多诗人对秋天也是情有独钟的,
在他们笔下是怎样描绘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交流一下,请同学们来
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关于秋的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大白的一首描写秋天的诗《秋晚的江
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板书:秋晚的江上花牛歌)
二、初读诗文,学习生字
L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巢、苇、罗、眠、霸、占"并分别组词。(课件出
示3)
2.分小节读诗文。
三、范读诗歌,整体感知
出示诗文(课件出示4)
L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给你的印象。
2.引导学生观看课文配图。
四、自由读诗,理解诗意
第25页共66页
1.学生练习读,教师相机指导评价。(出示诗歌指导读)
2.赏析《秋晚的江上》这样美的景色,我们现代的诗人刘大白
会用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出示《秋晚的江上》。(课件出示5)
(1)读诗歌,品诗意。
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这情景好比一
幅画,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作者把芦苇拟人化了,
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板书:归巢的鸟斜阳白色
的芦苇美景)
3.欣赏古诗《花牛歌》。这是一首赞美儿童的诗,边读边想,
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出示《花牛歌》。(课件出示6)
(1)读这首诗,讨论诗意。
诗人描写了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也表现了归巢
的鸟儿对自由的渴望、向往,对现实的抗争。
(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花牛在草地里睡觉。)(板书:花牛在草地里睡觉童趣)
五、指导朗读,感受诗情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注意读准字音,读流
2.指名朗读,尝试着读出诗的节奏。
3.齐读。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
4.生谈自己的发现。
第26页共66页
六、总结拓展,布置作业(课件出示7)
秋晚的江上黄昏时的景色是美丽的,而《花牛歌》描写了作者
童年时的乐趣。想一想,自己童年生活是否也曾经有过无数的梦想或
者也曾经有过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模仿这首诗,记录下你的童年梦
想。(要求:只写一个小节)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诗歌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语感,其
关键在于创设情景,在读中感悟现代诗歌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感
到很欣慰,孩子们的发言并不是那么积极,但我分明感受了孩子们蠢
蠢欲动的心灵,只是他们还有些含蓄。从孩子精炼的发言中,我发现
孩子已经懂得从大量的材料中选取对自己有用的或是自己需要的信
息了。我想,此时孩子们心中已经积淀了一定的情感。围绕诗歌的中
心,让孩子对各种新诗内容的细节(关注诗的字、词)进行进一步的
感悟。一节课就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悄悄地的过去了,通过诵读,感悟
讲解,分析,孩子们对儿童诗想象奇、意境美、情感真的特点的体验
在读中得到了升华,孩子们的情感通过读而表现得淋漓尽致。
不足之处:
但因为课的容量较大,一心想要让学生对诗歌有个比较系统地
了解,自己时间观念又不强导致了效率不高,看来,还是要赶紧跟上
时代的步伐,严格要求自己,上出实用高效的创新课。
《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6
第27页共66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运用欣赏诗歌的方法阅读、鉴赏诗歌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读,领会蕴含在诗中丰富的情感。
2、领略诗歌美妙的意境。教学难点:领略诗歌美妙的意境。
过程设计:
一、导入,然后分组,组织课堂。
二、教师朗诵,然后指导学生朗诵。
三、学生自由读诗,教师巡视。
四、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五、师生共同回忆阅读、鉴赏诗歌的方法。学生反馈,师生交
流、归纳。
1、体会诗歌语言的准确、形象、凝练;
2、领会诗歌蕴含的丰富情感;
3、领略诗歌美妙的意境。
六、各组分工协作,讨论以下问题,组长组织交流,准备发言
稿。
流程:学生互相讨论——自己写稿——互相交流——组长整
理本组成果——组长在班上交流。
L郭沫若笔下的日出胜景是什么样子的?
2、太阳象征着什么?
3、说说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第28页共66页
4、说说诗歌美妙的意境。学生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其中。
七、教师指定第一组读前三节,然后组长展示本组成果。学生
反馈,师生交流:
1)日出前:光芒万丈
2)日出时:火一样准确、形象凝练描绘日出胜景
3)日出后:耿晶晶、白灼太阳(象征光明、真理、未来新生
祖国)
八、教师指定第二组读全诗,然后组长展示本组成果,教师补
充以上板书。
九、教师指定第三组读后四节,然后组长展示本组成果,教师
补充以下板书。
4)——7)礼赞一抒情澎湃的激情对美好祖国的追求对祖
国强烈的爱
师生交流、总结:诗人描绘了日出的胜景,抒发了如火山喷发
的像怒涛澎湃的激情,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美好祖国的追求和强烈的爱。
十、教师指定第四组读全诗,然后组长展示本组成果,师生交
流、总结。
(明确)辽阔的大海上,波涛汹涌澎湃,霞光万丈,一轮红日
缓缓上升,将大海上的云彩染成一片火红。太阳啊,请你永远照耀世
界,将四周的黑暗驱除出去吧!太阳啊,请赐给我无穷无尽的光和热
吧,我将为你献身。
十一、师生共同总结是如何欣赏这首诗歌的。
第29页共66页
十二、学生自读《炉中煤》,然后自己分享第二个礼物。思考
问题:
1、请找出诗中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并说说这样比喻的好处。
2、请说说《炉中煤》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在主题上和《太阳
礼赞》有什么相同之处?(师生共同聊聊爱国这个话题。)
十三、实践中感受象征的魅力
▲读下面一段文字,运用课文中的象征手法,给"母爱"找出
合适的意象。
母爱,一个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母爱就像一场春雨,一首情
歌,润物无声,绵长悠远;母爱就像幽远纯净,
和雅清淡;母爱就是________________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
然;母爱就像,婉转悠扬,轻吟浅唱;母爱就是
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答:一首田园诗;
一幅山水画;一首深情的歌;一阵和煦的风。
(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象征手法的魅力。答案不必统一,只要
能符合特征就行。)
课文赏析:全诗共七节,前三节写景,后四节抒情
第一部分:写景,描绘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不同景象。
"辽阔的大海上,波涛汹涌澎湃,霞光汹涌万丈,一轮红日缓缓上升,
将大海上的云彩染成一片火红。"
画面具有动态美和色彩美,因而能给人一种飞动的感觉。这里,
诗人运用蒙太奇的表现手法,将太阳的光线由弱到强,将太阳的色彩
第30页共66页
由淡到浓的过程清晰地表现出来。写景是为了抒怀。
第二部分,作者对太阳敞开胸怀,述说自己的愿望。每句以"太
阳哟"开头,诗人请求太阳永远照耀世界,将四面的黑暗驱除出去:
诗人希望能从太阳吸取无穷无尽的光和热,将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
诗人愿和太阳融为一体,表达了为光明而献身的理想以及同一切黑暗
势力作搏斗的信念。四至七节,诗人的感情如火山爆发,充分表现了
"五四"时期那种特有的狂飙精神。
最后一节中"的笑",更是渗透了诗人的欢快之情,使画面活
跃起来。
评析:诗人对太阳充满了如此强烈的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
美的热烈追求,这种美不但包括自然美,也包括理想美,因为在诗人
的心目中,太阳是光明的象征,也是真理的象征,也是未来中国的象
征。诗人渴望"美的中国"早日到来。于是诗人用笔将他所要表达的
社会理想表达出来了。
《我爱这土地》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饱含深情地朗
诵诗歌。
2、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3、学习有关象征的表现手法。
4、深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第31页共66页
1、关键诗句的理解。
2、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本诗的主旨。
教学难点:
1、象征的表现手法。
2、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
2、讨论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蹒,曾有人捍
卫它而披肝沥胆。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
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
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爱这土地》,随着诗中所迸发的
爱国情感的火花而燃烧。(板书:我爱这土地)
二、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
诗人。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
昂扬。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诗集
第32页共66页
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
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
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
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三、背景介绍:
本诗写于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
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
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
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
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四、朗读指导:
自由体的新诗,不同于旧体诗,字数、停顿、押韵没有严格的
限制。随感情的表达句子可长可短,字数可多可少,自由灵活,不拘
一格。因此,我们在读现代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
停顿,轻重缓慢,抑扬顿挫,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语感,
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对象、运用的表现手法,更准确地领悟诗人所表达
的思想感情,以读会意,以会意促读。词语的重读与否,主要是由诗
歌的情感所决定的。一般来说,能鲜明的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包
括中心语、修饰语,都应该重读。
第一步:听录音或教师范读;
第二步: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
第三步:学生自由朗读;
第33页共66页
第四步:推荐2—3名读的好的同学在班上朗读;
第五步:男生、女生分别齐读;
第六步:全班同学集体朗读;
第七步: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一、学生在熟悉诗歌的基础上,紧扣"土地",师生讨论分析
全诗。
1、点出土地情结。起始两句,诗人对土地的酷爱,已到了不
知道如何倾诉的地步,于是他只能舍弃人的思维语言而借用鸟的简单
朴素的语言倾泻他的感情。在诗人看来,这简单朴素的往往是最真诚
热烈的,"嘶哑"的歌声正能抒发对土地的义无反顾的真诚和执着,
于是土地情结的激越歌声由此响起。
2、倾吐土地情结。"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悲愤的河
流"、"激怒的风"、"无比温柔的黎明"是作者所歌唱的对象,诗
人没有沉溺于对"温柔"恬静的"黎明”的欣赏中,为了自己的爱永
远留给土地,他作出了庄严郑重的选择。
3、升华土地情结。一问一答,诗人由借鸟抒情转入直抒胸臆。
太"深沉”太强烈的土地情结,已使人难以诉诸语言,只能凝成晶莹
的泪水。"深沉"一词也许表达不到与实际感情相适应的表达强度,
于是其后紧跟的沉重的省略号,似乎涌动着潜流地火一般的激情,更
为沉重地叩击着读者的心房,激起读者持续的共鸣。
二、问题探究:
第34页共66页
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内陆水路货物运输代理合同样本
- 二零二五年度广告传媒行业设计人员派遣合同范本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土地征收与补偿安置合同模板
- 2025年度上市公司人事劳动合同模板2篇
- 2025年度个人旅游线路设计服务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电梯钢结构高空作业安全防护承包合同2篇
- 2025版智慧苗圃基地规划设计施工一体化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内墙批灰与智能家居照明系统合同4篇
- 课题申报参考:面向破损兵马俑修复的碎片多尺度全局T o k e n掩码学习分类研究
- 2025年度商铺租赁合同(含租赁物安全责任)
- 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二模试题 生物 含答案
- 《电影之创战纪》课件
- 教学查房及体格检查评分标准
-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完整整套教学课件
- 人教版高一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 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术中护理
- 三方采购协议范本
-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全套教学课件
- 安全学原理第2版-ppt课件(完整版)
- 倾听是一种美德
- 武汉东湖宾馆建设项目委托代建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