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支座用高分子材料滑板_第1页
桥梁支座用高分子材料滑板_第2页
桥梁支座用高分子材料滑板_第3页
桥梁支座用高分子材料滑板_第4页
桥梁支座用高分子材料滑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JT/T901—202X

桥梁支座用高分子材料滑板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桥梁支座用高分子材料滑板的分类、结构和型号、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文件适用于桥梁盆式支座、球型支座、滑板橡胶支座和桥梁减隔震支座用滑板以及其它类型的桥

梁支座及结构工程用滑板。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033.1塑料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第1部分:浸渍法、液体比重瓶法和滴定法

GB/T1040.1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总则

GB/T1040.3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薄膜和薄片的试验条件

GB/T2040铜及铜合金板材

GB/T3280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

GB/T3398.1塑料硬度测定第1部分:球压痕法

GB/T32679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UHMW)树脂

GB/T38173聚四氟乙烯短纤维

HG/T25025201硅脂

HG/T2903模塑用细颗粒聚四氟乙烯树脂

JB/T7380水雾化CuSn10青铜粉

JB/T12420电气用聚醚醚酮模塑料

3术语和定义、符号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高分子材料滑板polymermaterialslidingplates

用聚四氟乙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高分子材料及有机或无机材料进行改性制成的具有良好摩擦、

磨耗和耐久性能的板材(简称滑板)。

3.1.2

超高性能聚四氟乙烯滑板ultra-highperformancePTFEslidingplates

在承压状态无硅脂润滑条件下,磨耗距离不小于15km,线磨耗率不大于30μm/km的板材。

1

JT/T901—202X

3.1.3

侧向导槽滑板guideplate

单向活动支座用于约束支座沿单向位移的导板。

3.1.4

线磨耗率linerateofwear

滑板在一定温度、压力和滑动速度条件下,与对磨件相对滑动时,每千米滑动距离的磨耗量,单位

为微米每千米(μm/km)。

3.1.5

储脂坑dimplepattern

在滑板表面按一定规则排列模压成型的球冠凹坑,用于存放硅脂。

3.2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d——直径或边长,单位为毫米(mm);

A——试样滑动表面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2);

Et——滑板的拉伸弹性模量,单位为兆帕(MPa);

F——正压力,单位为千牛(kN);

H——滑板的球压痕硬度,单位为兆帕(MPa);

L——累计滑动距离,单位为千米(km);

Q——剪力,单位为千牛(kN);

Q1——滞回曲线正向与剪力轴交叉值,单位为千牛(kN);

Q2——滞回曲线负向与剪力轴交叉值,单位为千牛(kN);

S——试样外露高度,单位为毫米(mm);

S0——试样初始外露高度,单位为毫米(mm);

W0——磨耗前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W——磨耗后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η——线磨耗率,单位为微米每千米(μm/km);

μs——滑板初始静摩擦系数;

μd——滑板动摩擦系数;

Δh——滑板荷载压缩变形试验时,滑板外露高度每小时变化的平均值,单位为毫米(mm)。

4分类、结构和型号

4.1分类

4.1.1按滑板材料分为:

a)聚四氟乙烯滑板,代号为PTFE;

b)改性聚四氟乙烯滑板,代号为M-PTFE;

c)改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滑板,代号为M-PE;

2

JT/T901—202X

d)超高性能聚四氟乙烯滑板,代号为UHPF;

e)铜基三层复合滑板,代号为SF-I。

4.1.2按滑板使用功能分为:

a)有硅脂润滑滑板:滑板表面设储脂坑,涂满硅脂,可采用PTFE、M-PTFE、M-PE、UHPF四种滑

板材料;主要用于桥梁盆式支座、球型支座、滑板橡胶支座等。代号RH;

b)无硅脂润滑滑板:滑板表面不设储脂坑,不涂硅脂,可采用M-PTFE、UHPF两种滑板材料;主

要用于具有减隔震功能的支座及结构工程支座。代号WRH;

c)侧向导槽滑板:在桥梁支座上使用时,不设储脂坑,不涂硅脂,可采用PTFE、M-PTFE、M-PE、

SF-I四种滑板材料;主要用于支座侧向滑移。代号CD。

4.1.3按滑板形状分为:

a)圆形滑板,代号为YX;

b)矩形滑板,代号为JX;

c)球面滑板,代号为QM;

d)柱面滑板,代号为ZM;

e)弓形(劣弧或半圆)滑板,代号为GX;

f)条形侧向滑板,代号为TX;

g)平面环形滑板,代号为PHX;

h)球面环形滑板,代号为QHX;

i)双曲面滑板,代号为SQM。

4.2结构

圆形滑板、矩形滑板、球面滑板、柱面滑板、弓形滑板、条形侧向滑板、平面环状滑板、球面环状

滑板与双曲面滑板结构示意图见图1~图9。

图1圆形滑板结构示意图图2矩形滑板结构示意图

3

JT/T901—202X

图3球面滑板结构示意图图4柱面滑板结构示意图

图5弓形滑板结构示意图图6条形侧向滑板结构示意图

图7平面环形滑板结构示意图图8球面环形滑板结构示意图

图9双曲面滑板结构示意图

4

JT/T901—202X

4.3型号

滑板产品型号表示如下:

□-□-□-□

滑板尺寸:

a)圆形滑板:直径×厚度,单位为毫米(mm);

b)矩形滑板:长度×宽度×厚度,单位为毫米(mm);

c)球面滑板:投影面直径×球面凹面半径×厚度,单位为毫米(mm);

d)柱面滑板:柱面长度×投影面宽度×柱面凹面半径×厚度,单位为毫米(mm);

e)弓形(劣弧或半圆)滑板:弓形半径×矢高×厚度,单位为毫米(mm);

f)条形侧向滑板:长度×宽度×厚度,单位为毫米(mm);

滑板形状:按4.1.3;

滑板使用功能:按4.1.2;

滑板材料:按4.1.1。

示例1:

PTFERH-YX-360×7,表示聚四氟乙烯有硅脂润滑圆形滑板,直径360mm,厚度7mm。

示例2:

M-PTFERH-JX-355×285×7,表示改性聚四氟乙烯有硅脂润滑矩形滑板,长度355mm,宽度285mm,厚度7mm。

示例3:

PTFERH-QM-540×950×7,表示聚四氟乙烯有硅脂润滑球面滑板,投影面直径540mm,球面半径950mm,厚度7mm。

示例4:

M-PERH-ZM-290×245×490×7,表示改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有硅脂润滑柱面滑板,柱面长度290mm,投影面宽度

245mm,柱面半径490mm,厚度7mm。

示例5:

M-PERH-GX-180×150×7,表示改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有脂润滑弓形滑板,弓形半径180mm,矢高150mm,厚度7mm。

示例6:

UHPFWRH-YX-360×7,表示超高性能聚四氟乙烯无硅脂润滑圆形滑板,直径360mm,厚度7mm。

示例7:

SF-ⅠWRH-TX-400×30×2.4,表示铜基三层复合侧向导槽滑板,长度400mm,宽度30mm,厚度2.4mm。

5技术要求

5.1外观

滑板表面应光滑平整,质地均匀,不应有裂纹、气泡、脱层、分层、剥落、夹带杂质和机械损伤缺

陷。除PTFE滑板为树脂本色,侧向导槽SF-I滑板滑动面为黑灰色,其它滑板均为黑灰色。

5.2材料

5.2.1PTFE滑板应采用新鲜纯料,平均粒径不应大于50μm,不应采用再生料和回头料。

5.2.2M-PTFE滑板应采用新鲜聚四氟乙烯纯料加新型高分子改性增强剂,混合应均匀。

5.2.3M-PE滑板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原材料加添加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原料分子量不应小于900

万,混合应均匀。不应采用再生料和回头料。

5.2.4UHPF滑板应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添加高强度聚四氟乙烯纤维及有机润滑材料聚醚醚酮,通过

偶联剂进行改性。

5

JT/T901—202X

5.2.5SF-I滑板应采用高密度铜合金为基材,中间为多孔青铜层,表面为聚四氟乙烯和铅组成的填充

聚四氟乙烯材料。

5.3滑板材料性能

5.3.1滑板物理机械性能要求见表1。

表1滑板物理机械性能要求

项目PTFEM-PTFEM-PEUHPF

密度ρ(g/cm3)2.14<ρ≤2.202.0<ρ≤2.100.93<ρ≤0.980.95<ρ≤1.05

拉伸强度(MPa)≥30≥21≥30≥21

断裂拉伸应变(%)≥300≥300≥250≥150

球压痕硬度H

23≤H≤3326.4≤H≤39.626.4≤H≤39.626.4≤H≤39.6

(H132/60)(MPa)

拉伸弹性模量Et(MPa)480≤Et≤720600≤Et≤900680≤Et≤1020600≤Et≤900

5.3.2有硅脂润滑滑板摩擦系数、线磨耗率与荷载压缩变形性能要求见表2。

表2有硅脂润滑滑板摩擦系数、线磨耗率与荷载压缩变形性能要求

项目PTFEM-PTFEM-PEUHPF

相对滑动速度(mm/s)0.4

初始静21±2≤0.012

摩擦系数试验温度

μs0±2≤0.018

在有硅脂润滑(℃)

条件下与不锈-35±2≤0.035

钢板滑动摩擦相对滑动平均速度(mm/s)815

系数

动摩擦21±2≤0.005

系数试验温度

0±2≤0.012

μd(℃)

-35±2≤0.025

压应力(MPa)3045

试验温度(℃)21±2

在有硅脂润滑

条件下与不锈相对滑动平均速度(mm/s)815

钢板摩擦的相对往复滑动距离(mm)±10

线磨耗率

累计滑动距离(km)150

线磨耗率(μm/km)≤15≤5

压应力(MPa)60120180120

荷载压缩试验温度(℃)35±2

变形持荷时间(h)48

压缩变形量(mm)≤0.0005S0

5.3.3无硅脂润滑滑板摩擦系数、线磨耗率与荷载压缩变形性能要求。

6

JT/T901—202X

5.3.3.1无硅脂润滑滑板摩擦系数、线磨耗率与荷载压缩变形性能要求见表3。

表3无硅脂润滑滑板摩擦系数、线磨耗率与荷载压缩变形性能要求

项目M-PTFEUHPF

相对滑动速度(mm/s)0.4

21±2≤0.07≤0.05

初始静摩擦

系数μs

试验温度(℃)0±2≤0.08≤0.06

在无硅脂润滑条-35±2≤0.10≤0.07

件下与不锈钢板

滑动摩擦系数相对滑动平均速度(mm/s)15

21±2≥0.05≥0.03

动摩擦

系数μd

试验温度(℃)0±2≥0.06≥0.04

-35±2≥0.08≥0.05

压应力(MPa)45

试验温度(℃)21±2

在无硅脂润滑条

相对滑平均动速度(mm/s)15

件下与不锈钢板

摩擦时的线磨耗

相对往复滑动距离(mm)±10

累计滑动距离(km)1015

线磨耗率(μm/km)≤100≤30

压应力(MPa)120

试验温度(℃)35±2

荷载压缩

变形

持荷时间(h)48

压缩变形量(mm)≤0.0005S0

5.3.3.2无硅脂润滑滑板在地震作用下的动摩擦系数性能要求见表4。

表4无硅脂润滑滑板在地震作用下的动摩擦系数性能要求

项目M-PTFEUHPF

无硅脂润滑滑板在地震作用相对滑动平均速度(mm/s)200

≥0.05≥0.03

下的动摩擦系数μd试验温度(℃)21±2

第3周期与第20周期的摩擦系数

反复加载次数相关性≤20

对比变化率(%)

5.3.4SF-I滑板

5.3.4.1侧向导槽SF-I滑板在280MPa压应力下,压缩永久变形量不大于0.03mm。

5.3.4.2层间结合牢度按规定方法反复弯曲五次,不应有脱层、剥离,表层的填充聚四氟乙烯层面不

断裂。

7

JT/T901—202X

5.4工艺要求

5.4.1尺寸偏差

5.4.1.1有硅脂润滑滑板和无硅脂润滑滑板尺寸偏差应符合表5的要求。

表5滑板尺寸偏差单位为毫米

直径或边长d直径或边长偏差厚度厚度偏差

1.50.40.2

d≤6007,8(2,3)

000

2

600<d≤12007,8(2,3)

0

30.6

d>1200>8

00

注:括号内数值适用于滑板橡胶支座用聚四氟乙烯滑板。

5.4.1.2侧向导槽SF-I滑板中高密度铜合金板基层厚度为2.05mm±0.15mm,青铜粉中间层的厚度为

+0.15+0.02+0.1

0.250mm,填充聚四氟乙烯面层的厚度为0.100mm。SF-I滑板成品的总厚度为2.40mm。

5.4.2滑板加工

5.4.2.1PTFE滑板和M-PTFE滑板

PTFE滑板和M-PTFE滑板应采用模压板,不应使用车削板。车削板仅用于滑板橡胶支座。

5.4.2.2M-PE滑板和UHPF滑板

M-PE滑板和UHPF滑板加工采用模压、烧结同时进行,根据支座所需滑板规格尺寸设计模具定型压制

烧结,也可制成大型板材再进行裁剪。

5.4.2.3SF-I滑板

SF-I滑板由高密度铜合金板基层、烧结多孔青铜层的中间层、表层覆盖80%聚四氟乙烯和20%铅(体

积比)组成的填充聚四氟乙烯烧结而成。

5.4.3储脂坑的设置

5.4.3.1有硅脂润滑滑板表面应设置存放硅脂的储脂坑。储脂坑应模压成型,不应用机械加工方法成

型,储脂坑平面布置和尺寸(见图10),储脂坑应布满滑板表面。

5.4.3.2无硅脂润滑滑板和侧向导槽滑板不设储脂坑。

8

JT/T901—202X

单位为毫米

图10有硅脂润滑滑板储脂坑平面布置和尺寸

6试验方法

6.1外观

滑板外观质量在自然光线下用目视检查。

6.2材料

6.2.1聚四氟乙烯树脂性能应按HG/T2903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检验。

6.2.2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性能应按GB/T32679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检验。

6.2.3聚四氟乙烯纤维性能应按GB/T38173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检验。

6.2.4聚醚醚酮性能应按JB/T12420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检验。

6.2.5高密度铜合金板性能应按GB/T2040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检验。

6.2.6青铜粉性能应按JB/T7380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检验。

6.3物理机械性能

6.3.1密度

滑板密度试验方法按GB/T1033.1的规定进行。

6.3.2拉伸强度、断裂拉伸应变

滑板拉伸强度和断裂拉伸应变的试验方法按GB/T1040.3的规定进行,采用5型试样,厚度2mm±

0.2mm,试样表面粗糙度不低于6.3μm,试验拉伸速度50mm/min。

6.3.3球压痕硬度

滑板球压痕硬度试验方法按GB/T3398.1的规定进行,荷载132N、持荷时间60s。

6.3.4拉伸弹性模量

滑板拉伸弹性模量的试验方法按GB/T1040.1的规定进行,试样采用5型试样,厚度2mm±0.2mm,

试验速度为1mm/min。

9

JT/T901—202X

6.3.5滑板摩擦系数

滑板摩擦系数试验方法按附录A的要求进行。

6.3.6滑板反复加载次数相关性

滑板反复加载次数相关性试验方法按附录A的要求进行。

6.3.7滑板线磨耗率

滑板线磨耗率试验方法按附录B的要求进行。

6.3.8滑板荷载压缩变形

滑板荷载压缩变形试验方法按附录C的要求进行。

6.3.9SF-I滑板试验

SF-I滑板层间结合牢度和压缩永久变形试验方法按附录D的要求进行。

6.4滑板尺寸

6.4.1滑板厚度用精度不低于0.02mm的量具测量。

6.4.2滑板直径、长度和宽度用精度不低于1mm的钢直尺测量。

7检验规则

7.1检验分类

7.1.1滑板检验分为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检验项目见表6。

表6滑板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型式出厂

检验项目

有硅脂无硅脂侧向导槽有硅脂无硅脂侧向导检验检验

润滑滑板润滑滑板滑板润滑滑板润滑滑板槽滑板

外观质量5.15.15.16.16.16.1++

尺寸公差5.4.15.4.15.16.46.46.4++

密度5.3.15.3.1—6.3.16.3.1—++

拉伸强度5.3.15.3.1—6.3.26.3.2—++

断裂拉伸应变5.3.15.3.1—6.3.26.3.2—++

物球压痕硬度5.3.15.3.1—6.3.36.3.3—++

机拉伸弹性模量5.3.15.3.1—6.3.46.3.4—++

械摩擦系数5.3.25.3.3—6.3.56.3.5—+-

能线磨耗率5.3.25.3.3—6.3.76.3.7—+-

荷载压缩变形5.3.25.3.3—6.3.86.3.8—+-

压缩永久变形——5.3.4.1——6.3.9+-

层间结合牢度——5.3.4.2——6.3.9+-

注:+表示进行检验,-表示不进行检验。

10

JT/T901—202X

7.1.2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b)正式生产后,结构、材料或工艺有改变,影响产品性能时;

c)正常生产时,密度、拉伸强度、断裂拉伸应变、球压痕硬度、拉伸弹性模量每年进行一次第三

方检验;摩擦系数、线磨耗率、荷载压缩变形、层间结合牢度、压缩永久变形每两年进行一次

第三方检验;

d)产品停产一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e)出厂检验结果与上一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f)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

7.2组批与抽样

7.2.1组批

同一配方、同一工艺生产的产品为一批进行验收,每批数量不超过500kg。

7.2.2抽样

7.2.2.1型式检验应从该批正常生产产品中随机抽取2个样品。

7.2.2.2出厂检验应根据该批生产数量随机抽取2个~3个样品。

7.3判定规则

7.3.1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时,检验项目全部合格,则判定该次检验为合格。当检验项目中有不合格项,应取双倍试

样进行复检,复检后仍有不合格项,则判定该次检验为不合格。

7.3.2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时,检验项目全部合格,则判定该批次产品为合格。当检验项目中有不合格项时,应从该

批产品中再随机抽取双倍试样对不合格项进行复检,复检后仍有不合格项,则判定该批次产品为不合格。

8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8.1标志

每批滑板应附有质量检验合格证,注明生产厂家、产品名称、型号、产品批号、数量、执行标准、

生产日期。

8.2包装

滑板用塑料薄膜袋做内包装,厚纸箱或木箱做外包装。经背面活化处理的PTFE滑板和M-PTFE滑板应

采用避光保存的包装。

8.3运输

滑板在运输和装卸过程中,应小心操作,不应受到划伤、碰伤、抛甩、剧烈撞击及油污和化学品等

污染。

8.4贮存

滑板应贮存在清洁、阴凉、干燥的库房内,摆放整齐,曲面板应采取保型措施,以防受压变形。

11

JT/T901—202X

附录A

(规范性)

滑板摩擦系数试验方法

A.1试样

试样形状与尺寸见图A.1和A.2。

单位为毫米

图A.1有硅脂润滑滑板摩擦系数试验用试样

图A.2无硅脂润滑滑板摩擦系数试验用试样

12

JT/T901—202X

A.2试验数量

初始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的试样数量为3组,每组2块,由3组摩擦系数的平均值作为摩擦系数

的实测值。

A.3试样对磨件

试样对磨件采用镜面不锈钢板,不锈钢板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应符合GB/T3280的有关规定。不锈

钢板表面硬度为HV150-HV220,表面粗糙度Ra应小于0.8μm。

A.4硅脂

滑板润滑采用5201-2硅脂,材料性能应符合HG/T2502一等品的规定。

A.5试验方法

A.5.1有硅脂润滑滑板试验应按以下要求和操作程序进行:

a)试验时试样表面涂满5201-2硅脂;

b)滑板试样与对磨件发生初次滑动时的摩擦系数为初始静摩擦系数。初始静摩擦系数试验采用双

剪试验方式,试验装置见图A.3,有硅脂润滑滑板摩擦系数试验条件见表A.1。初始静摩擦系

数由滑动时的水平剪力与正压力的比值计算得出,见公式(A.1)。

Q

μ=…………………(A.1)

s2F

式中:

Q—剪力,单位为千牛(kN);

F—正压力,单位为千牛(kN)。

c)滑板试样预压至试验荷载,保温至21℃±2℃,保持荷载1h后,施加水平荷载测定初始静摩

擦系数。初始静摩擦系数试验结束后,开始动摩擦系数试验。有硅脂润滑滑板动摩擦系数试验

条件见表A.1。滑板试样与对磨件相对滑动10个周期,取每个周期的最大推力与最大拉力,

计算平均值,取10个周期的平均值作为剪力。有硅脂润滑滑板动摩擦系数由剪力与正压力的

比值计算得出,见公式(A.1)。随后,分别降温至0℃±2℃和-35℃±2℃,进行相应温度条

件下的初始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的测试。

d)其数值应分别符合表2的要求。

表A.1有硅脂润滑滑板摩擦系数试验条件

试验条件单位PTFEM-PTFEM-PEUHPF

压应力MPa3045

试验温度℃21±2、0±2、-35±2

预压时间h1

相对滑动速度mm/s0.4

初始静

相对滑动距离

摩擦系数mm10

(三角波加载)

相对滑动平均速度mm/s815

动摩擦相对往复滑动距离

mm±10

系数(正弦波加载)

周期个10

13

JT/T901—202X

标引序号说明:

1——试验机上承压板;5——焊接不锈钢板用的基层钢板;

2——嵌放滑板钢板;6——水平力加载装置;

3——滑板;7——试验机下承压板。

4——不锈钢板;

图A.3滑板摩擦试验装置

A.5.2无硅脂润滑滑板摩擦系数试验应按以下要求和操作程序进行:

a)试验前用丙酮或酒精擦拭干净;

b)无硅脂润滑滑板初始静摩擦系数摩擦系数试验条件见表A.2,无硅脂润滑滑板初始静摩擦系数

的测试方法见A.3.1b);

c)无硅脂润滑滑板动摩擦系数摩擦系数试验条件见表A.2,无硅脂润滑滑板动摩擦系数的测试方

法见A.3.1c);

d)其数值应分别符合表A.3的要求。

表A.2无硅脂润滑滑板的摩擦系数试验条件

试验条件单位M-PTFEUHPF

压应力MPa45

试验温度℃21±2;0±2和-35±2

预压时间h1

相对滑动速度mm/s0.4

初始静

相对滑动距离

摩擦系数mm10

(三角波加载)

相对滑动平均速度mm/s15

动摩擦相对往复滑动距离

mm±10

系数(正弦波加载)

周期个10

A.5.3无硅脂润滑滑板在地震作用下的动摩擦系数试验应按以下要求和操作程序进行:

a)试验前用丙酮或酒精擦拭干净;

b)无硅脂润滑滑板在地震作用下的动摩擦系数试验条件见表A.3,试样预压至试验荷载,保温至

21℃±2℃,保持荷载1h后,施加水平荷载,开始动摩擦系数试验。滑板滞回曲线形状见图

A.4。动摩擦系数由第三周期零点位移的剪力平均值与正压力的比值计算得出,见公式(A.2)。

c)其数值应符合表4的要求。

14

JT/T901—202X

表A.3无硅脂润滑滑板在地震作用下的动摩擦系数试验条件

试验条件单位M-PTFEUHPF

压应力MPa45

试验温度℃21±2

预压时间h1

相对滑动平均速度mm/s200

动摩擦相对往复滑动距离

mm±50

系数(正弦波加载)

周期个3

图A.4滑板滞回曲线

按公式(A.2)计算滑动摩擦系数:

푄−푄

휇=12………………(A.2)

푑4퐹

式中:

Q——剪力,单位为千牛(kN);

Q1——滞回曲线正向与剪力轴交叉值,单位为千牛(kN);

Q2——滞回曲线负向与剪力轴交叉值,单位为千牛(kN);

F——正压力,单位为千牛(kN)。

A.5.4无硅脂润滑滑板反复加载次数相关性试验按表A.3的要求和操作程序进行:

a)试验前用丙酮或酒精擦拭干净;

b)无硅脂润滑滑板反复加载次数相关性试验条件见表A.3,试样预压至试验荷载,保温至21℃±

2℃,保持荷载1h后,施加水平荷载,开始反复加载次数相关性试验。第3周期与第20周期

的摩擦系数计算方法见公式(A.2)。

c)其数值应符合表A.4的要求。

15

JT/T901—202X

表A.4无硅脂润滑滑板反复加载次数相关性试验条件

试验条件单位M-PTFEUHPF

压应力MPa45

试验温度℃21±2

预压时间h1

相对滑动平均速度mm/s200

相对往复滑动距离

mm±50

(正弦波加载)

周期个20

注:取第3周期与第20周期摩擦系数进行对比,变化率不应大于20%。

A.6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试验概况:试验设备、试验荷载、试验温度、加载速度等;

b)试验过程中有无异常情况,如有异常,描述异常情况发生的过程;

c)试样摩擦系数实测结果,并评定试验结果;

d)试验现场照片。

16

JT/T901—202X

附录B

(规范性)

滑板线磨耗率试验方法

B.1试样

滑板线磨耗率试验用试样与摩擦系数试验试样相同,见图A.1、图A.2。试样数量为一组两件,另附

密度试样一件。试样应从支座用滑板中随机抽取。

B.2试验准备

B.2.1有硅脂润滑滑板试验准备应按以下要求和操作程序进行:

a)试验前先将试样表面储脂坑内涂满硅脂,放置24h,随后仔细擦去硅脂,用丙酮或酒精擦洗干

净,在干燥皿中放置24h,用精度0.001g天平称试样质量,作为试样原始质量W0,单位为克

(g);开始试验前再将试样表面储脂坑内涂满硅脂;

b)用游标卡尺测量试样直径,计算试样滑动表面面积A(应扣除储脂坑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

(mm2);

c)按GB/T1033.1测定试样密度ρ,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3)。

B.2.2无硅脂润滑滑板试验准备应按以下要求和操作程序进行:

a)试验前将试样用丙酮或酒精擦洗干净,在干燥皿中放置24h,用精度0.001g天平称试样质量,

作为试样原始质量W0;

b)用游标卡尺测量试样直径,计算试样滑动表面面积A,单位为平方毫米(mm2);

c)按GB/T1033.1测定试样密度ρ,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3)。

B.3试验方法

试验方法按以下要求进行:

a)滑板线磨耗率试验按双剪试验方式进行,见图A.4;

b)试验条件见表B.1和表B.2;

表B.1有硅脂润滑滑板线磨耗率试验条件

试验条件单位PTFEM-PTFEM-PEUHPF

试样尺寸mmФ100×7

压应力MPa3045

试验温度℃21±2

预压时间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