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自主预习案详解答案_第1页
课前自主预习案详解答案_第2页
课前自主预习案详解答案_第3页
课前自主预习案详解答案_第4页
课前自主预习案详解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预习案1基础梳理——系统化【知识点一】1.(1)对照少量促进过氧化氢发亮过氧化氢酶燃烧猛烈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更高(2)加热、无机催化剂(FeCl3)和过氧化氢酶产生气泡数目多少温度新鲜程度2.(1)蛋白质RNA核糖核苷酸核糖体活细胞催化(2)降低乙甲降低的活化能向上【知识点二】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较温和酶活性【知识点三】1.腺苷特殊化学键2.(1)转移势能(2)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光能化学能特殊化学键基能过关——问题化一、判一判1.√2.×3.√4.×5.×6.×7.√8.√9.×10.×11.×12.×13.×14.√15.×二、连一连1.2.三、议一议1.提示: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的自变量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包括温度和催化剂两个变量,1号试管中仅放置了过氧化氢溶液,可以起到对照作用。2号试管与1号试管的区别在于温度,3号试管和4号试管与1号试管的区别在于比1号试管多了催化剂。3号试管与4号试管之间也可以起相互对照作用。加入2滴煮沸过的肝脏研磨液的5号试管,可以与加入新鲜的肝脏研磨液的4号试管做对照;同理,加入2滴蒸馏水的6号试管可以作为3号试管和4号试管的对照组。2.提示:(1)最适温度最适pH(2)升高不变高温时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且不可恢复(3)过酸、过碱都会导致酶空间结构被破坏,且不可恢复(4)最高(5)体温升高导致消化酶活性降低,食物在消化道中消化缓慢(6)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为6.8,而胃液的pH为0.9~1.53.提示:拿植物叶肉细胞来说,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内,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这样,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在细胞内不同的区室同时进行,就可以互不干扰了。4.提示:萤火虫尾部的发光细胞中含有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在ATP提供能量的前提下,荧光素酶可催化荧光素转化为能发出荧光的氧化荧光素。5.(1)—OH核糖(2)d(3)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它是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6.ATP与ADP时刻不停地发生相互转化7.提示:由于两个相邻的磷酸基团都带负电荷而相互排斥等原因,使得这种化学键不稳定,末端磷酸基团有一种离开ATP而与其他分子结合的趋势,因而远离腺苷的那个特殊化学键容易水解。预习案2基础梳理——系统化【知识点一】1.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2.是否有氧参与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知识点二】1.变浑浊溴麝香草酚蓝灰绿色2.(1)葡萄糖3.(2)酒精和CO2【知识点三】1.细胞质基质C6H12O6酶2C3H4O3+4[H]少量能量线粒体基质2C3H4O3+6H2O酶6CO2+20[H]少量能量线粒体内膜24[H]+6O2酶12H2O大量能量2.C6H12O6+6O2+6H2O酶6CO2+12H2O+能量3.细胞质基质乳酸酒精+CO2【知识点四】3.乳酸4.呼吸作用基能过关——问题化一、判一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二、议一议1.线粒体具有内、外两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扩大了内膜的表面积。线粒体内膜和基质中含有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2.温和的逐步释放的储存在ATP中有机物中的能量得到最充分的利用维持细胞的相对稳定状态3.第一、二、三第二、三4.大部分储存在酒精或乳酸中,少部分释放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生成ATP5.提示:水果、蔬菜和种子都需要在低温、低氧等条件下储藏。但水果、蔬菜需要在适宜水分条件(一定湿度)下储藏且需要零上低温;种子需要在干燥条件下储藏。6.为伤口创造了透气的环境,避免厌氧病菌的繁殖,从而有利于伤口的痊愈预习案3基础梳理——系统化【知识点一】1.(1)有机溶剂层析液(3)防止色素被破坏(4)橙黄色色素种类色素含量溶解度2.(1)囊状结构光合色素光反应基质暗反应(2)红光和蓝紫光蓝紫光【知识点二】氧气水二氧化碳【知识点三】(1)O2NADPH2C3CO2(2)光ATPCO2酶类囊体薄膜叶绿体基质H++O2ATPCO22C32C3(CH2O)活跃的化学能活跃的化学能NADPH和ATPNADP+、ADP和Pi(3)光能氧化无机物放出的能量硝化细菌CO2和H2O【知识点四】1.糖类消耗量生成量2.(1)水、CO2、光能(2)叶绿体无机营养(3)酶活性温度基能过关——问题化一、判一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二、连一连三、议一议1.绿色光源发出绿色的光,这种波长的光被光合色素吸收的最少,不适合用于植物工厂2.不同颜色的藻类吸收不同波长的光有关3.提示:①胡萝卜素(橙黄色),②叶黄素(黄色),③叶绿素a(蓝绿色),④叶绿素b(黄绿色)。4.水的光解实验是在没有CO2的情况下进行的,没有碳参与反应,而糖的合成需要碳的参与5.提示:不能,因为若CO2和H2O中的氧均标记,则无法分辨氧气的来源。6.答案:C5ATP、NADPH、C5第四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预习案1基础梳理——系统化【知识点一】1.(1)细胞数量物质准备细胞分裂(2)生长、发育、繁殖、遗传2.连续分裂下一次分裂完成DNA分子蛋白质【知识点二】1.蛋白质染色体核仁核膜纺锤体染色质丝纺锤丝2.两相等3.纺锤丝中心粒细胞板细胞膜4.染色体遗传【知识点三】纺锤丝染色体蛙的红细胞基能过关——问题化一、判一判(一)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周期1.√2.√3.√4.×5.√(二)细胞的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1.×2.√3.√4.√5.√6.×(三)实验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1.√2.×3.×4.×5.×二、连一连三、比一比无纺锤丝细胞板有星射线中部向内凹陷四、议一议1.提示:(1)都不一定相同。(2)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所占的时间长,分裂期所占的时间短,因此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时,大部分细胞处于分裂间期。2.提示:着丝粒的分裂不是纺锤丝牵引的结果。用秋水仙素处理分裂中的细胞,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粒照样可以分裂,从而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这说明着丝粒分裂不是纺锤丝牵引的结果。3.提示:看分裂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如果形成细胞板则为植物细胞,如果是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则为动物细胞。4.提示: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比较清晰,形态比较稳定,便于观察。5.提示:解离时细胞已死亡;如果要找到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可以不断移动装片,在不同的视野中寻找。预习案2基础梳理——系统化【知识点一】1.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着丝粒姐妹染色单体2.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极体卵细胞3.存在不均等分裂变形4134.有性生殖原始生殖细胞一次两次一半【知识点二】受精卵细胞核细胞核染色体染色体精子(父方)卵细胞(母方)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基能过关——问题化一、判一判(一)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1.√2.√3.√4.×5.√6.√7.×8.√(二)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比较1.×2.×3.×4.√5.×二、连一连三、议一议1.(1)1和23和42和3、2和4(2)248(3)互换减数分裂Ⅰ前期非姐妹染色单体(4)姐妹染色单体2.提示:水的比热容较大,水的温度相对不容易改变,当气温过低时,灌深水后稻田温度不会降低太多3.自由组合互换4.精子和卵细胞膜上的信号分子细胞膜具有流动性5.提示:骡的体细胞中含有63条染色体,其中32条来自马,31条来自驴。这63条染色体没有同源染色体,导致骡的原始生殖细胞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无法形成配子,因此骡不能繁殖后代预习案3基础梳理——系统化【知识点一】1.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胚胎专门化2.产生完整有机体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全套离体3.(1)分裂和分化(2)早期胚胎各种特定功能【知识点二】1.减少降低增大积累2.单多3.DNA—蛋白质复合体4.正常生命有利于5.(1)基因程序性死亡自然更新稳定(2)物理化学病理性刺激(3)细胞器微生物和毒素基能过关——问题化一、判一判1.√2.×3.×4.×5.√6.√7.×8.√9.√10.√11.×12.√二、连一连三、议一议1.提示:在离体人工培养条件下高度分化的细胞能够脱分化恢复分裂和分化能力。2.提示:否细胞全能性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将干细胞体外培育出某种或某些组织和器官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3.提示:水分减少,多种酶活性降低,细胞膜通透性改变,染色质收缩等4.提示:不支持。表中数据显示,细胞的寿命与分裂能力无明显对应关系。寿命短的细胞不一定能分裂(如白细胞),寿命长的细胞可能能分裂(如平滑肌细胞)。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五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预习案1基础梳理——系统化【知识点一】1.自花异花2.自花传粉外来花粉【知识点二】高茎相对显性性状分离遗传因子彼此分离随机结合Ddd1∶1【知识点三】同源染色体等位染色单体相同减数分裂Ⅰ减数分裂Ⅱ等位基因有性生殖染色体基能过关——问题化一、判一判1.×2.√3.√4.×5.×6.√7.×8.×9.×二、议一议1.提示:①所研究的每一对相对性状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相对性状为完全显性。②每一代不同类型的配子都能发育良好,且不同配子结合机会相等。③所有后代都处于比较一致的环境中,且存活率相同。④供实验的群体要大,个体数量要足够多。2.提示:该同学的观点正确。甲、乙小桶代表生殖器官,颜色不同的彩球代表配子的种类。杂合子产生的雌配子或雄配子的种类均有两种,比例均为1∶1,且雄配子数量一般多于雌配子的数量(雌雄配子经减数分裂产生的数目不同)。3.提示:(1)在F1水稻细胞中含有一个控制支链淀粉合成的遗传因子和一个控制直链淀粉合成的遗传因子。在F1形成配子时,两个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含支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含直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其比例为1∶1。(2)分离定律。即在F1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4.提示:获得纯种开紫花植株的方法有两种:①单倍体育种:用紫花植株的花粉进行花药离体培养,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保留紫花品种。②连续自交:让该紫花植株连续自交几代,即将每次自交后代的紫花植株选育后再进行自交,直至自交后代不再出现白花植株为止。预习案2基础梳理——系统化【知识点一】黄色圆粒9∶3∶3∶1两对随机组合随机YRyryyrrYyrryyRr1∶1∶1∶1【知识点二】1.真核生物细胞核遗传2.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3.(1)杂交育种(2)遗传咨询【知识点三】豌豆一对多对统计学假说—演绎基能过关——问题化一、判一判1.√2.√3.√4.×5.×6.×7.√8.√9.√10.√11.×12.√二、议一议1.提示:不是。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发生在受精作用阶段,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配子产生过程中,所以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不是基因的自由组合。2.提示:⑨过程。基因重组发生在产生配子的减数分裂Ⅰ过程中,可以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的重组,故①~⑩过程中仅⑨过程发生基因重组,图中④⑤过程仅发生了等位基因分离,未发生基因重组,③⑥⑩过程是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过程。预习案3基础梳理——系统化【知识点一】独立性形态结构父方母方非等位基因【知识点二】平行XWXW、XWXwXWYXwYX染色体线性排列【知识点三】性染色体性别隔代遗传多于多于母亲和女儿男性XbXbXBY色盲正常基能过关——问题化一、判一判(一)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与证据1.×2.√3.√4.×5.×6.√7.×8.√(二)伴性遗传的特点与应用1.√2.×3.√4.√5.×6.×7.√8.√二、议一议1.提示:不一定。①真核生物的细胞核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而细胞质基因位于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的DNA上。②原核细胞中无染色体,原核细胞的基因在拟核DNA或质粒DNA上。2.提示:不是,只有具有性别分化(雌雄异体)的生物才有性染色体。如下生物无性染色体:①所有无性别之分的生物均无性染色体,如酵母菌等。②虽有性别之分,但雌雄同株(或雌雄同体)的生物均无性染色体,如玉米、水稻等。③虽有性别分化且为雌雄异体,但其雌雄性别并非取决于“染色体类型”,而是取决于其他因素,如蜜蜂、蚂蚁、龟等。3.提示:(1)不一定,只有存在性染色体的生物才有伴性遗传现象。伴性遗传的根本原因是性染色体在不同性别个体中传递规律不同。(2)不一定,如人类红绿色盲基因、血友病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而外耳道多毛基因则位于Y染色体上,这些基因并不控制性别。第六单元遗传的分子基础预习案1基础梳理——系统化【知识点一】1.光滑粗糙有无2.光滑有毒粗糙无S型活细菌不死亡死亡转化因子3.分别加入有R型活细菌的培养基中蛋白质、RNA、脂质没有转化作用DNADNA【知识点二】1.(1)T2噬菌体(2)同位素标记蛋白质和DNA2.35S32P蛋白质外壳含35SDNA含32P高低没有35S低高存在32P3.DNADNA【知识点三】蛋白质外壳RNA不出现病斑RNA蛋白质DNA、RNADNADNARNADNA基能过关——问题化一、判一判1.×2.×3.√4.×5.√6.×7.×8.×9.√二、连一连三、议一议1.提示:不同意,转化的实质是基因重组而非基因突变。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是指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R型细菌的DNA中,使受体细胞获得了新的遗传信息,即发生了基因重组。2.提示:(1)①个体很小,结构简单,容易看出因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有核酸和蛋白质外壳。②繁殖快,短时间内可大量繁殖。(2)S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P是DNA的特征元素。由于蛋白质和DNA都含有C和O,因此用14C和18O进行标记无法判断被标记的是何种物质,且18O不具有放射性。(3)缺少35S标记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不能证明蛋白质没有进入大肠杆菌中。所以不能只靠32P标记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预习案2基础梳理——系统化【知识点一】1.(1)沃森克里克衍射图谱ATCG螺旋A=T,G=CTC(2)C、H、O、N、P脱氧核苷脱氧核苷酸脱氧核糖与磷酸氢键A—T,G—C反向平行2.(1)多样(2)特异(3)稳定【知识点二】1.半保留同位素标记全部15N/15N­DNA1/214N/14N­DNA、1/215N/14N­DNA半保留复制2.间期间期半保留复制①能量②解旋③两条螺旋的双链①母链②脱氧核苷酸③DNA聚合酶④碱基互补配对模板链双螺旋结构【知识点三】①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②一个或两个③许多个基因④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基能过关——问题化一、判一判1.×2.×3.×4.×5.×6.×7.×8.×9.×二、议一议1.提示:脱氧核糖上与碱基相连的碳叫作1′­C,与磷酸基团相连的碳叫作5′­C。DNA的一条单链具有两个末端,一端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这一端称作5′­端,另一端有一个羟基(—OH),称作3′­端。DNA的两条单链走向相反,从双链的一端起始,一条单链是从5′­端到3′­端的,另一条单链则是从3′­端到5′­端的。2.提示:3号是犯罪嫌疑人。3.提示:如图所示4.提示: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其基因就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预习案3基础梳理——系统化【知识点一】1.核糖核苷酸A、U、C、G单链细胞核细胞质氨基酸密码子核糖体2.DNARNA双单DNARNA【知识点二】1.碱基碱基互补配对一条链核糖核苷酸mRNADNA链2.(1)核糖体(2)氨基酸tRNA(3)tRNAmRNAtRNA终止密码子3.脱氧核苷酸mRNA1氨基酸直接tRNA【知识点三】1.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控制蛋白质的结构2.(1)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特异性胰岛素基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mRNA蛋白质3.(1)碱基序列基因表达(2)甲基化修饰遗传4.一个基因一个基因多个基因环境条件基因与环境基能过关——问题化一、判一判(一)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1.×2.×3.√4.√5.√(二)中心法则及基因与性状的关系1.√2.√3.×4.×5.√6.×7.√8.√二、连一连三、议一议1.提示:翻译生成的多肽链往往需进行加工修饰,甲硫氨酸在此过程中会被剪切掉。2.提示:结合在一个mRNA上的多个核糖体合成的多条肽链相同,因为作为模板的mRNA相同。3.提示:(1)①②③(2)不完全相同,①过程是A—T,T—A,G—C,C—G;②过程是A—U,T—A,G—C,C—G。(3)HIV可发生的过程是④①②③,其宿主细胞主要是辅助性T细胞,进行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宿主细胞的核糖体,“遗传信息流”的模板是由病毒自身提供的,原料是宿主细胞提供的。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与进化预习案1基础梳理——系统化【知识点一】1.(1)圆饼镰刀谷氨酸谷氨酸替换(2)①必需生长和增殖细胞凋亡②无限增殖形态结构糖蛋白分散和转移2.①替换、增添或缺失②碱基序列③间期④间期⑤等位基因⑥体细胞⑦复制⑧新基因⑨根本来源⑩原材料⑪普遍存在的⑫随机⑬不定向⑭很低【知识点二】有性生殖非等位基因非姐妹染色单体控制不同性状基因型生物多样性基能过关——问题化一、判一判(一)有关基因突变的判断1.×2.√3.×4.×5.√6.×7.√8.×(二)有关基因重组的判断1.×2.×3.√4.×5.√二、连一连三、议一议1.提示:(1)基因突变是产生新基因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对于生物个体而言,发生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但是,就整个种群来看,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产生的基因突变还是很多的。当环境发生改变时,基因突变可使生物更好地适应新环境,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意义。因此,基因突变能够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2)因为紫外线和X射线易诱发生物发生基因突变,提高突变率,使人患癌症的风险增大,因此在强烈的日光下要涂抹防晒霜,做X射线透视的医务人员要穿防护衣。2.提示:亲代在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从而产生不同种类的配子。此外,在四分体时期,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时会随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而发生交换,导致基因重组,使配子种类更加多样化。多样化的雌雄配子通过随机结合得到多种多样的受精卵,从而得到毛色存在差异的小猫。3.提示:镰状细胞贫血致病基因携带者对疟疾具有较强的抵抗力,这说明在易患疟疾的地区,镰状细胞的突变具有有利于当地人生存的一面。虽然这个突变体的纯合子对生存不利,但其杂合子却有利于当地人的生存。预习案2基础梳理——系统化【知识点一】1.(1)个别染色体一套完整的非同源染色体为基数(2)同源染色体各不相同一整套基因2.配子受精卵【知识点二】1.缺失易位2.(1)数目或排列顺序【知识点三】纺锤体卡诺氏液95%的酒精漂洗染色【知识点四】基因重组基因突变不定向基能过关——问题化一、判一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二、连一连1.2.三、议一议1.提示:(1)只有真核生物才有染色体,原核生物和病毒无染色体,不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真核生物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原核生物的二分裂不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2)用单倍体育种方法培育得到的植株,不但能够正常生殖,而且每对染色体上成对的基因都是纯合的,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因此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2.提示:DNA分子上若干基因的缺失或重复(增加),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会改变基因的数量,不改变基因的结构,一般对生物性状影响较大;DNA分子上某个基因内部碱基的缺失或增添(增加),会改变基因的结构,不改变基因的数量和位置,属于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相比,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一般较小。3.提示:(1)不一定,若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奇数个染色体组一般不可育,有偶数个染色体组一般可育。(2)不是。二者杂交的后代不可育。4.提示:(1)西瓜幼苗的芽尖是有丝分裂旺盛的地方,用秋水仙素处理有利于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形成纺锤体,从而形成四倍体西瓜植株。(2)①第一次传粉:杂交获得三倍体种子;②第二次传粉:刺激子房发育成果实。(3)三倍体西瓜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配子。预习案3基础梳理——系统化【知识点一】1.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2.遗传咨询产前诊断预防先天性疾病DNA序列取代或修补【知识点二】1.(1)遗传物质(2)社会家系2.目的要求计划调查活动调查结论调查报告基能过关——问题化一、判一判1.√2.×3.√4.√5.×6.√7.×8.√9.√10.×11.×12.×13.√二、连一连三、议一议1.提示:不一定。单基因遗传病和多基因遗传病都带有致病基因。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是指由染色体变异引起的遗传病,所以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不携带致病基因。2.提示:并非所有遗传病都可进行发病率和遗传方式的调查。遗传病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等。多基因遗传病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不宜作为调查对象。3.提示:(1)随着母亲生育年龄的增大,子女患唐氏综合征的概率增加;母亲超过40岁后生育,子女患唐氏综合征的概率明显增加(2)父母Ⅰ或Ⅱ两47(3)避免遗传病患儿的出生可以有效地提高人口质量,保障优生优育预习案4基础梳理——系统化【知识点一】沉积岩高等复杂形态和结构胚胎的形成发育过程共同祖先代谢、生长和增殖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共同祖先DNA和蛋白质共同的原始祖先亲缘关系的远近出现的顺序【知识点二】一、1.(1)功能(2)生存和繁殖2.相对的二、1.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物种不变论2.(1)过度繁殖遗传变异生物进化的原因遗传变异个体水平隔离(2)性状基因遗传和变异生物个体种群自然选择【知识点三】一、1.(1)一定区域同种全部(2)机械地集合各自的基因2.(1)全部个体全部基因(2)基因库二、原材料生存环境三、不利变异有利变异表型基因基因频率定向一定的方向【知识点四】一、相互交配可育二、1.相互交配可育后代同种基因交流2.(1)突变基因重组基因交流食物栖息条件基因频率基因库(2)隔离【知识点五】一、物种生物与无机环境无机环境厌氧氧气1.多2.绝对优势物种多样性二、1.遗传(基因)物种生态系统2.不定向定向三、1.中性的中性突变自然选择2.长期稳定迅速形成新种3.自然选择学说基能过关——问题化一、判一判(一)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1.√2.×3.√4.√5.√(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1.×2.√3.×4.×5.√6.×7.×8.√9.√10.×11.×12.×13.√14.×(三)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2.×3.×4.√5.×6.√(四)探究·实践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1.√2.×3.×4.√5.√6.√二、连一连三、议一议1.(1)脊椎动物有共同的原始祖先(2)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也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2.(1)黑猩猩酵母菌(2)亲缘关系越近亲缘关系越远(3)这些生物有着共同的原始祖先3.提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研究生物的进化时仅仅研究个体是不够的,还必须研究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4.提示:自然选择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自然选择作用的直接对象是生物个体的变异性状(表型);间接对象是相关的基因型;根本对象是与生物个体变异性状相对应的基因。5.提示:羚羊中本来就有跑得快和跑得慢的个体,在猎豹追逐羚羊过程中,跑得慢的羚羊会被猎豹捕食吃掉,跑得快的羚羊(有利变异个体)得到生存和繁殖的优势。代代繁殖后,群体中跑得快的羚羊越来越多,有利变异逐代积累,形成了跑得快这一适应性特征。6.提示:将稀释一定倍数的菌液直接涂布到含一定浓度抗生素的培养基上,将长出的菌落挑出,即耐药菌。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预习案1基础梳理——系统化【知识点一】1.水水离子和化合物淋巴液组织液内环境2.(1)细胞外液无机盐水(2)蛋白质组织液血细胞【知识点二】1.(1)渗透压酸碱度温度(2)无机盐蛋白质(4)7.35~7.452.(2)物质交换【知识点三】神经—体液—免疫一定限度正常生命活动基能过关——问题化一、判一判1.√2.×3.×4.×5.√6.×7.√8.√二、连一连三、议一议1.提示:人体血浆内的pH会略有下降。人体借助于体内的NaHCO3与乳酸反应生成乳酸钠、H2O、CO2,其中乳酸钠随尿液排出体外,CO2通过呼吸排出体外。2.提示:(1)CO2浓度最高的部位是组织细胞,CO2浓度最低的部位是肺泡。(2)3.提示:内环境的渗透压会变小。当内环境的渗透压变小时,内环境中的水将较多地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肿胀,进而导致细胞代谢和功能紊乱。预习案2基础梳理——系统化【知识点一】1.大脑呼吸、心脏身体平衡体温水平衡脊髓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躯干、四肢的感觉和运动2.感觉神经中枢神经系统运动神经躯体运动自主神经系统加快扩张蠕动消化腺【知识点二】1.(1)胞体轴突树突胞体轴突(2)兴奋2.(1)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2)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知识点三】中枢神经系统规律性应答非条件反射传入神经神经中枢效应器【知识点四】一、电信号内负外正K+内正外负Na+二、1.(1)轴突胞体型轴突树突型(2)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化学信号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三、1.突触2.中枢神经系统3.海洛因可卡因麻醉精神【知识点五】一、1.(1)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脑干(2)第一运动倒置(3)大脑皮层脑干2.(1)反射脊髓、下丘脑、脑干和大脑(2)副交感神经大脑皮层对脊髓进行着调控二、反射学习1.言语区2.(1)条件反射神经通路(2)短时长时(3)突触新突触(4)抑郁基能过关——问题化一、判一判(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1.×2.×3.√4.×5.×6.√7.×8.×(二)兴奋的传导与传递1.√2.√3.×4.√5.×6.√7.×8.×(三)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与人脑的高级功能1.√2.√3.√4.√5.√6.√二、连一连三、议一议1.提示:不是。人的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交感神经主要是脊神经,副交感神经主要是脑神经,它们控制人的内脏活动。2.提示:(1)不能。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如膝跳反射等单突触反射的传入神经纤维经背根进入中枢(即脊髓)后,直达腹根与运动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绝大多数的反射活动都是多突触反射,也就是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神经元参与,而且反射活动越复杂,参与的神经元越多。(2)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被破坏既无感觉又无效应;传出神经和效应器被破坏,可有感觉但无效应。3.提示:传出神经或效应器被破坏。4.提示:脊髓的神经传导功能出现异常,兴奋不能传导至大脑皮层,或大脑躯体感觉中枢出现异常,不能正常形成感觉。5.提示:该状况的出现表明外伤或脑梗塞已伤及控制排尿的“高级中枢(即大脑皮层)”,致使丧失对排尿这种低级中枢的“控制”作用。预习案3基础梳理——系统化【知识点一】1.(2)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了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的化学物质稀盐酸胰液小肠黏膜在盐酸的作用下分泌某种化学物质,促进胰腺分泌胰液促胰液素2.内分泌器官3.(1)胰岛胰岛实验性糖尿病恢复正常胰蛋白酶胰岛素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2)睾丸4.内分泌腺垂体抗利尿生长发育生长发育生长发育神经醛固酮、皮质醇水盐有机物应激能力升高降低雄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激发并维持各自的第二性征【知识点二】1.(1)3.9~6.1mmol/L肝糖原甘油三酯(2)肝糖原非糖物质肝糖原2.(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甲状腺甲状腺激素(2)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精细调控3.(3)传递信息(4)微量和高效【知识点三】1.激素调节2.体液反射弧较缓慢短暂中枢神经系统激素【知识点四】1.(1)骨骼肌皮肤(2)皮肤内脏下丘脑大脑皮层(3)热觉冷觉下丘脑增加增加散热产热2.(1)肾脏皮肤细胞外液(2)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大脑皮层下丘脑垂体肾小管、集合管的上皮细胞(3)下丘脑大脑皮层垂体肾小管、集合管(4)肾上腺皮质Na+基能过关——问题化一、判一判(一)激素与内分泌系统1.×2.×3.×4.√5.×6.√7.√8.×9.√(二)激素调节的实例1.√2.√3.×4.√5.√6.√7.×8.×9.√10.√11.×(三)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1.√2.×3.×4.×5.√6.√7.×8.√9.√10.√二、连一连三、议一议1.提示:血糖可以通过三条途径得到补充:食物中的糖类消化吸收,肝糖原分解,脂肪酸等非糖物质转化。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主要通过肝糖原分解来补充血糖。2.提示:调节过程具有完整的反射弧,是反射。此调节方式属于神经调节,效应器为传出神经末梢以及其支配的胰岛B细胞。3.提示:不能,因为这种患者的胰岛素分泌正常,是由于靶细胞表面缺乏受体而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4.提示:(1)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器官或细胞称为该激素的靶器官或靶细胞,只有靶器官或靶细胞有该激素的受体。(2)不正确。一种细胞可能有多种激素的受体。如肝细胞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多种激素的受体,是多种激素的靶细胞。5.提示:目的是刺激呼吸中枢。原理:eq\x(\a\al(细胞代谢加快,,产生较多的CO2))eq\x(\a\al(血液中的CO2,含量升高))eq\a\vs4\al(\o(→,\s\up7(刺激),\s\do5()))eq\x(\a\al(呼吸,中枢))eq\x(\a\al(呼吸运,动加强))eq\x(排出较多CO2)eq\x(维持体内CO2含量的相对稳定)6.提示:此人垂体功能出现问题,可能是不能释放由下丘脑细胞分泌的抗利尿激素,使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减少,尿量增加,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通过神经调节将信息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造成多饮。预习案4基础梳理——系统化【知识点一】1.胸腺淋巴细胞胸腺骨髓免疫细胞细胞因子2.(1)辅助性T细胞毒性T吞噬抗原处理呈递(2)蛋白质B摄取和加工处理3.辅助性T4.(1)溶菌酶(2)抗原性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突变的细胞【知识点二】一、1.受体2.(1)B细胞辅助性T细胞浆细胞(2)抗原呈递细胞细胞因子浆细胞(3)抗体记忆细胞相同抗原二、1.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T细胞2.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毒性T细胞因子3.靶细胞三、1.(1)辅助性T细胞毒性T(2)细胞毒性T浆抗体免疫2.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1)神经递质、激素和细胞因子(2)特异性受体【知识点三】一、1.(1)免疫相同(2)腺(3)快慢遗传倾向(4)过敏原该过敏原2.(1)自身成分(2)风湿性心脏病3.(1)不足或缺乏4.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性接触传播二、1.灭活减毒抗体2.生理功能白细胞抗原基能过关——问题化一、判一判(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2.×3.√4.×5.√6.√7.×8.×(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1.×2.×3.√4.√5.×6.×7.×8.√9.×10.×(三)免疫失调与免疫学的应用1.×2.×3.√4.×5.√6.√7.√8.√9.√二、连一连1.2.三、议一议1.提示:(1)不都能,免疫器官中骨髓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的场所,其他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分化、成熟或分布的场所。(2)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由浆细胞产生,细胞因子主要由辅助性T细胞产生,溶菌酶可由唾液腺、泪腺等中的非免疫细胞产生。抗体和细胞因子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而溶菌酶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3)吞噬细胞可以直接吞噬病原体,是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同时吞噬细胞又参与第三道防线,能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2.提示:(1)抗原不一定是从外界侵入机体的,也可以是自身衰老的、损伤的和癌变的细胞。(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者的血清中含有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提取这样的血清输给临床病人,其中的抗体可以与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结合,使病毒失活,有助于病人康复。3.提示:(1)参与体液免疫的细胞有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B细胞、浆细胞、记忆B细胞,其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辅助性T细胞、B细胞、记忆B细胞;没有识别能力的是浆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是抗原呈递细胞。(2)不能,抗体与病原体的特异性结合只是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病原体与抗体结合后会形成沉淀等,最终需要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4.提示:(1)在HIV侵入人体初期,HIV在人体细胞中迅速增殖,浓度快速增大,由于此时病毒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功能正常,大量病毒被消灭,因此浓度又快速下降。(2)HIV主要侵染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因此浓度下降。(3)艾滋病患者无法抵抗其他病毒、病菌的入侵,表明丧失了免疫防御功能;艾滋病患者发生恶性肿瘤,表明丧失了免疫监视功能。5.提示:器官排斥的免疫反应属于细胞免疫。使用免疫抑制剂可以大大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第九单元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预习案基础梳理——系统化【知识点一】1.尖端背光向光琼脂片分布不均匀生长素2.作用部位微量有机物【知识点二】色氨酸叶种子生长旺盛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知识点三】1.调节促进抑制向地性2.(2)低促进高抑制【知识点四】一、1.细胞伸长细胞分裂和分化根尖叶绿素萎蔫的叶片气孔关闭种子休眠成熟2.(1)细胞核细胞质赤霉素脱落酸乙烯乙烯(3)顺序性二、1.生长发育调节容易合成效果稳定2.(1)摸索条件科学性可行性(2)促进抑制浸泡沾蘸(3)完全成熟后采摘,经过储存、运输和销售过程容易腐烂液体升高【知识点五】1.(1)蛋白质2.低温发育形态建成基能过关——问题化一、判一判(一)生长素生理作用及特性1.√2.×3.×4.×5.×6.√7.√8.√9.×10.×(二)其他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关系1.√2.√3.√4.×5.×6.×7.√8.√(三)植物生长调节剂及环境因素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1.×2.×3.×4.×5.√6.√7.√8.√二、连一连1.2.三、议一议1.提示:(1)不同:生长素是植物激素,其本质是吲哚乙酸;生长激素是动物激素,本质是蛋白质。相同:二者都是激素,是信息分子,都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2)与细胞内某种蛋白质——生长素受体特异性结合。2.提示:(1)给细胞传达信息,起着调节细胞生命活动的作用。(2)通过在细胞水平上发挥作用,从而影响器官的生长发育。3.提示:(1)其根本原因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某种激素的含量会发生变化,同时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共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激素的调节还往往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4.提示:这是因为脱落酸能维持种子休眠,抑制发芽。持续一段时间的高温,能使种子中的脱落酸降解。从而解除休眠。再遇到大雨又给在穗上的种子提供了萌发所需要的水分,于是种子就在穗上萌发。5.提示: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得当,可以改善产品品质。例如,适当使用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类物质可以提高葡萄品质。如果使用不当,或片面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则有可能降低产品品质,甚至对人体的健康和环境带来不利影响。6.提示:植物体内的光敏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植物体内还有感受蓝光的受体,因此环境中的红光和蓝光对植物的生长发育非常关键。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第十单元种群和群落预习案1基础梳理——系统化【知识点一】1.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单位体积标记重捕各年龄期雌雄2.(1)等距取样法随机取样【知识点二】1.(1)数学(2)假设数学形式2.食物和空间适宜资源和空间K值环境容纳量【知识点三】1.(1)阳光、温度、水(2)日照延长、降水增多2.(1)种内竞争(2)种间竞争和捕食传染病3.(1)食物天敌(2)气温和干旱地震、火灾4.(1)0最大基能过关——问题化一、判一判(一)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1.√2.√3.√4.×5.×6.×7.√(二)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影响因素1.×2.×3.√4.√5.×(三)探究·实践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1.×2.×3.×4.√二、连一连三、议一议1.提示: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2.提示:(1)88(2)偏高该鼠被捕捉一次之后不易再被捕捉,使再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少,由种群数量计算公式N=eq\f(初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再次捕获个体数,再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知,估算的种群数量偏大,即估算值大于实际的种群密度。3.提示:(1)b曲线的形成过程中始终存在环境阻力。(2)b曲线更符合自然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际情况。(3)在生存竞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量。4.提示:(1)同一种群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改变。(2)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可以采取措施降低有害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如将食物储存在安全处,断绝或减少它们的食物来源;室内采取地面硬化,减少它们挖造巢穴的场所;养殖或释放它们的天敌等。5.提示:(1)(2)预习案2基础梳理——系统化【知识点一】一、1.相同时间一定地域种群2.物种种间空间演替范围3.物种组成物种数目物种丰富度越高固定不变时间和环境二、独立生活为食资源和空间相互排斥获取营养宿主有利【知识点二】一、1.种群2.分层镶嵌光照食物条件湿度盐碱度自身生长特点二、1.外貌结构2.空间位置占用资源其他物种相对稳定协同进化充分利用【知识点三】1.稀少不均匀少繁多树栖2.(1)水分、温度(2)非生物环境种间关系不同物种3.(1)水生生物陆生生物(2)微小浮游植物和大型藻类【知识点四】1.代替植被土壤条件种子地衣草本植物乔木多年生草本植物2.方向和速度基能过关——问题化一、判一判(一)群落的结构1.√2.×3.√4.√5.×6.×7.√8.×(二)群落的主要类型和演替1.√2.√3.×4.√5.×二、连一连1.2.3.三、议一议1.提示:(1)图甲:垂直结构;图乙:水平结构。(2)图甲:①植物分层:阳光。②动物分层: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图乙: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2.提示:利用了土壤动物具有趋湿、避高温、避光的习性。3.提示: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取样器取样法适用于土壤小动物,如蚯蚓等;抽样检测法更多用于微生物的计数。4.提示:能找到这些植物。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在乔木阶段,乔木占据了优势,但其他类型的植物仍是存在的。5.提示:(1)丁→甲→丙→乙。该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它与火山喷发处所发生的演替的区别在于起始条件不同。(2)甲属于初生演替,乙属于次生演替。演替速度更快、历时更短的是乙。第十一单元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预习案1基础梳理——系统化【知识点一】1.非生物环境2.生物圈3.人工生态系统【知识点二】1.(2)自养腐生细菌和真菌物质循环2.食物食物链生产者五营养级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知识点三】1.太阳能生产者食物链和食物网化学能热能2.热能同化量下一营养级(1)呼吸消耗(2)下一营养级(3)分解者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最有效能量流动基能过关——问题化一、判一判(一)生态系统的结构1.√2.×3.√4.×5.×(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2.×3.√4.√二、连一连1.2.三、议一议1.提示:(1)还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命活动存在的最基本条件,生命活动本质上也是物质与能量的变化。非生物物质还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2)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可以有多种形式。在不考虑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的情况下,可以表示为下图所示的简化模型。2.提示:(1)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猫头鹰(或草→食草昆虫→蜘蛛→食虫鸟→蛇→猫头鹰)。(2)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3.提示:(1)生物之间相互作用,一种生物发生变化可导致多种生物发生改变。(2)不一定。人类的捕杀、气候改变等因素也可引起马鹿数量和种群结构发生改变。(3)生态系统本身具有维持稳定的机制,人类不尊重生态规律的荒唐行为,得到的一定是教训。4.提示:(1)以个体为研究对象,有很大的局限性和偶然性,如个体死亡,数据可能不准确;不同个体间差异过大等。以种群为研究对象,能量的流动渠道为食物链(或食物网),在分析时,可能因食物网的复杂性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2)将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种群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能量流动,可以比较精确地测量每一个营养级能量的输入值和输出值。5.提示:(1)初级消费者的摄入量=粪便量+同化量。(2)三个,自身呼吸散失、被分解者利用和流向下一营养级。(3)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的能量,第三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二营养级的能量。6.提示:(1)从能量金字塔来看,人类位于食物链的顶端,生存需要消耗大量能量,随着人口数量增长,对资源的消耗越来越多,地球的生态环境可能会越来越恶化,甚至会崩溃。(2)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个体小,寿命短,又会不断被浮游动物吃掉,因而某一时间调查到的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可能要低于浮游动物的生物量,这时就出现了上宽下窄的倒置金字塔。预习案2基础梳理——系统化【知识点一】1.消费者生产者分解者2.化学元素生物群落全球性相互依存载体3.(1)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超过环境浓度(2)食物链(3)越高全球性【知识点二】1.物理过程化学物质特殊行为2.生命活动繁衍种间关系农畜产品有害动物【知识点三】1.(1)结构和功能(2)各组分生产—消费—分解有机物(3)负反馈2.维持或恢复物质、能量恢复力保持营养结构恢复3.(1)生物种类(2)自我调节能力(3)负相关基能过关——问题化一、判一判1.√2.√3.×4.×5.√6.√7.×8.√9.√10.×11.√12.×二、连一连三、议一议1.提示:(1)生物圈在物质上可自给自足,但在能量上不能自给自足,因为物质可以在生物圈内循环利用,而能量不能循环利用,必须由生物圈外的太阳能源源不断地输入方可维持正常运转。(2)能。农田是人工生态系统,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效益,使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满足人类的需要为目的的。农田土壤中氮的含量往往不足以使作物高产,加之农产品源源不断地从农田生态系统输出,其中的氮元素并不能都归还土壤,所以需要施加氮肥。这与物质循环并不矛盾。2.提示:(1)参与生物富集的物质有:①重金属物质,如铅、镉、汞等。②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如DDT、六六六等。生物富集的途径:①通过大气沉降到土壤、植被的表面,从而被植物吸收而富集。②通过降水进入水体、土壤中,从而被动植物吸收而富集。③通过生物的迁移运动而富集。(2)铅原本以比较稳定的形式存在于环境中,但人类活动加速了铅的循环,改变了铅在环境中的分布。环境中进入生物体内的铅,能够形成多种比较稳定的铅化合物,分布于生物体的多种组织细胞中,导致铅不易被生物体排出,从而积蓄在体内。(3)特点是①逐级积累;②全球性。与能量流动的区别:①生物富集是某些物质沿食物链不断积累;能量流动是能量沿食物链不断减少。②生物富集沿食物链(网)传递的是不易被分解的重金属物质、有机农药等,能量流动沿食物链(网)传递的是有机物中的化学能。3.提示:内蒙古草原上的草场的抵抗力稳定性高于棉田。因为棉田的成分单一、营养结构简单。4.提示:需要不断施肥、灌溉,以及控制病虫害等。预习案3基础梳理——系统化【知识点一】1.生产资源吸纳废物越大2.(1)生态超载(2)增长(3)温室效应【知识点二】①水资源②全球气候③臭氧层④荒漠化⑤生物多样性【知识点三】全部基因遗传生态系统潜在就地易地【知识点四】1.生态学和系统学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生产力生态环境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可持续2.自组织自我更新和维持生物组分生物多样性生长、发育、繁殖互利共存关系迁移与转化迁移顺畅转化率废物生物与环境环境容纳量适当的比例有序的结构经济和社会3.多级循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沼气工程排水和围垦环境污染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工程学和生态学缓冲带自然演替山体、土壤和植被,乃至整个地区生态系统植被重金属土壤微生物群落基能过关——问题化一、判一判(一)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2.√3.×(二)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1.√2.×3.√4.√5.×(三)生态工程1.×2.√3.√4.×5.√6.√二、连一连1.2.三、议一议1.提示:(1)通过测定现今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生存所消耗资源量来评估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2)①维持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的占用——生态足迹需求。如森林用地、草地用地、耕地用地、渔业用地、建设用地等。②吸纳废物的占用——生态足迹供给(或生态系统承载力),如碳足迹(吸收CO2的森林面积)等。(3)通过人类对自然生态服务的需求(即生态足迹需求)与自然所能提供的生态服务(即生态足迹供给)进行比较,即可以定量地判断某一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以便对未来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作出科学规划和建议。(4)牛所处的营养级比蔬菜高,牛生存所需的资源占有一定的草地面积,吸收牛生命活动产生的CO2也占有一定的森林、草地或农田面积,所以食用牛肉会比食用蔬菜产生的生态足迹要大。2.提示:当生态足迹大于生态承载力时,出现生态赤字;当生态足迹小于生态承载力时,则出现生态盈余。3.提示:(1)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和掠夺式利用;环境污染;农业和林业品种的单一化;外来物种盲目引入。(2)人类活动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使得某些物种的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将森林砍伐或开垦为耕地,交通(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水利(修建水坝)设施、房地产工程项目的修建,都可能导致某些野生物种栖息地的丧失或者碎片化。(3)有些人类活动不是主观破坏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但也会造成野生物种栖息地的碎片化。所以人类进行生产建设活动时,要有意识地考虑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保护,可以通过建立专用通道,也可以通过建立研究中心等措施防止野生物种栖息地的碎片化。4.提示:不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开发利用大自然,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5.提示:(1)这是一个生态系统。生产者是作物,消费者是牛、羊、猪等家畜和人,分解者是土壤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2)循环原理。该生态系统的人粪尿、牲畜粪便、作物残留物都能返回到农田土壤里,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再供生产者利用。(3)不对。甲图设计方案是大大提高了能量“利用率”,而不是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4)乙图体现了整体原理。选择性必修3生物技术与工程第十二单元生物技术与工程预习案1基础梳理——系统化【知识点一】一、微生物代谢天然存在前一次发酵半固体发酵毛霉氨基酸二、1.(1)无氧乳酸菌C6H12O6eq\o(→,\s\up7(酶))2C3H6O3(乳酸)+能量(2)5%~20%洗净没过2.(1)酵母菌醋酸菌兼性厌氧需氧C6H12O6+6O2eq\o(→,\s\up7(酶))6CO2+6H2O+能量C6H12O6+2O2eq\o(→,\s\up7(酶))2CH3COOH(乙酸)+2H2O+2CO2+能量C6H12O2eq\o(→,\s\up7(酶))2C2H5OH(酒精)+2CO2+能量C2H5OH+O2eq\o(→,\s\up7(酶))CH3COOH(乙酸)+H2O+能量需氧不需氧(2)冲洗酒精发酵18~3030~35密封通气10~127~8【知识点二】1.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菌种培养基发酵设备微生物数量产物浓度营养成分过滤、沉淀产物的性质2.大麦种子发芽,释放淀粉酶淀粉分解,形成糖浆酵母菌将糖转化为酒精和CO23.食品添加剂酶制剂基能过关——问题化一、判一判(一)发酵与传统发酵技术1.√2.×3.×4.×5.√(二)发酵工程及其应用1.√2.×3.×4.×5.×二、议一议1.提示:发酵技术是从生活、生产实践中产生的,人们在生产发酵产品时需要科学研究的指导和技术的改进;科学理论和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可以进入工程应用阶段等。2.提示:(1)煮沸有两大作用,一是除去水中氧气,二是杀灭盐水中的微生物。冷却是为了防止杀死坛内的发酵微生物。(2)白膜是由产膜酵母的繁殖形成的。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泡菜发酵液营养丰富,其表面氧气含量也很丰富,适合酵母菌繁殖。3.提示:存放时间过长、变质的蔬菜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在特定的条件下会转变成亚硝胺,亚硝胺具有致癌作用。4.提示:(1)应该先冲洗,然后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2)先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快速繁殖,耗尽氧气后再进行酒精发酵;其次,防止发酵过程中产生的CO2造成发酵液的溢出。5.提示: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和废弃培养液需经过相应的净化设备,达到国家排放要求后才能排放到外界环境中。因为有些气体和废弃培养液对人和生物有害或对环境造成污染。预习案2基础梳理——系统化【知识点一】1.氮源无机盐液体培养基鉴别培养基pHO22.化学药剂消毒法干热灭菌湿热灭菌杂菌3.(1)单一个体纯培养物(2)配制培养基(3)平板划线稀释涂布平板(4)湿热灭菌平板划线倒置未接种【知识点二】一、1.目的菌抑制或阻止2.(2)培养基表面酒精均匀(3)倒置恒温培养箱(4)①火焰②火焰旁③试管口④菌液⑤试管口⑥接种环⑦末端⑧倒置二、1.(1)稀释度足够高单菌落菌落数(2)30~300(3)30~300同一稀释度平均值(4)菌落数2.(1)细菌计数板血细胞计数板(2)快速直观三、脲酶尿素中性菌落数目稳定菌落特征基能过关——问题化一、判一判(一)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1.√2.×3.√4.√5.√6.×7.√(二)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1.√2.×3.√4.×二、连一连1.2.三、议一议1.提示:灭菌可杀死处理材料中的全部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而消毒仅杀死部分微生物。2.提示:(1)还能有效避免操作者自身被微生物感染。(2)通过灼烧灭菌,可以防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平板冷凝后,皿盖上会凝结水珠,凝固后的培养基表面湿度也比较高,将平板倒置,既可以防止培养基表面的水分过快地挥发,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3)不能。因为空气中的微生物可能在皿盖和皿底之间的培养基上滋生,可能会造成污染。(4)划线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最终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这样做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以便获得单个菌落。3.提示:(1)在酒精灯火焰旁操作可以保证无菌,防止杂菌污染。(2)①获得图A效果的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获得图B效果的接种方法为平板划线法。②最可能的原因是菌液浓度过高或划线时在划下一区域前未将接种环灼烧灭菌;采取的措施是增大稀释倍数或每次划新区域前先将接种环灼烧灭菌。4.提示:(1)碳源是葡萄糖,氮源是尿素。(2)分解尿素的微生物能合成脲酶,而脲酶可将尿素分解成氨,从而为微生物提供氮源。5.提示:(1)由于在所划的线中,一般只有最后一次划线的末端才会形成只由一个细菌形成的菌落,而其他一些菌落往往由两个细菌或多个细菌繁殖而成,而在计数时一个菌落对应着一个细菌,这样在划线所得的平板中,菌落数目远低于活菌的实际数值,所以不能用平板划线法测定活菌数量。(2)出现杂菌污染的可能原因有:培养基制备过程中被杂菌污染;接种过程中,无菌操作不符合要求;依次等比稀释时,无菌操作不符合要求等。预习案3基础梳理——系统化【知识点一】细胞分子细胞器细胞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知识点二】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生物体的每个细胞中都含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需的全套基因激素温度【知识点三】2.愈伤组织3.流水酒精无菌水次氯酸钠0.5~1cm1/3~1/2愈伤组织封口膜18~22℃生芽生根封口膜培养基消过毒生长【知识点四】1.流动性全能性2.纤维素酶和果胶原生质体离心聚乙二醇(PEG)融合法高Ca2+—高pH原生质体再生出细胞壁愈伤组织3.生殖隔离远缘杂交【知识点五】1.全能性分生区2.染色体变异单倍体纯合子基因突变新品种3.(1)单个细胞团(3)小分子(4)植物细胞培养基能过关——问题化一、判一判(一)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1.×2.×3.×4.√5.√(二)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1.√2.√3.×4.√5.√二、议一议1.提示:无性繁殖。植物组织培养是在细胞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的基础上实现的,此过程并没有生殖细胞的产生,所以是无性繁殖。2.提示:(1)防止杂菌污染(2)脱分化形成的不定形的薄壁组织团块是愈伤组织,具有全能性,其可再分化后继续发育为植株。3.提示:快速繁殖是在具有一定人工设施的室内生产,可以不受季节、气候等自然条件的限制。4.提示:对于无性繁殖的作物而言,病毒在作物体内逐年积累,就会导致作物产量降低、品质变差。而植物分生区附近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因此切取一定大小的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再生的植物就有可能不带病毒,从而获得脱毒苗。5.提示:一般选取植物顶端分生区附近,如茎尖。植物分生区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用分生区细胞进行组织培养,能得到大量的脱毒苗。预习案4基础梳理——系统化【知识点一】1.细胞增殖2.动物细胞融合动物细胞培养3.血清培养液36.5±0.57.2~7.4维持培养液的pH4.胰蛋白酶细胞悬液原代培养胰蛋白酶5.(1)基质表面瓶壁(2)相互接触停止分裂增殖6.(1)分瓶之前初次培养(2)分瓶后7.骨髓任何一种类型成体神经干细胞特定的细胞或组织胚胎干细胞【知识点二】一、PEG融合电融合流动性有性杂交二、1.(1)一大量增殖大量增殖特定抗体(2)B淋巴细胞选择培养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2.(1)诊断试剂病原体(2)治疗疾病【知识点三】1.细胞核卵母细胞新胚胎动物体细胞核具有全能性胚胎2.MⅡ期去核卵母3.遗传改良生物反应器转基因克隆动物胚胎干细胞非常低健康遗传和生理缺陷基能过关——问题化一、判一判(一)动物细胞培养1.×2.×3.√4.√5.√(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与单克隆抗体1.√2.×3.√4.√5.√(三)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克隆动物1.√2.√3.√4.×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