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课时作业历史选择性必修1课时作业(八)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20/24/wKhkGWcgKvKAP7f7AAJloUY344A118.jpg)
![2024-2025学年课时作业历史选择性必修1课时作业(八)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20/24/wKhkGWcgKvKAP7f7AAJloUY344A1182.jpg)
![2024-2025学年课时作业历史选择性必修1课时作业(八)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20/24/wKhkGWcgKvKAP7f7AAJloUY344A1183.jpg)
![2024-2025学年课时作业历史选择性必修1课时作业(八)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20/24/wKhkGWcgKvKAP7f7AAJloUY344A1184.jpg)
![2024-2025学年课时作业历史选择性必修1课时作业(八)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20/24/wKhkGWcgKvKAP7f7AAJloUY344A118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八)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尚书·康诰》记载周公认为“殷罚有伦”;荀子说“刑名从商”。由此可知商代的法律()A.体现王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B.维护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C.对周朝的刑法产生很大影响D.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法律2.荀子提出人可以分为四等:一为大儒(先知先觉);二为小儒(后知后觉),需要学习;三为众人(不知不觉),需要教化;四为奸人,杀无赦。由此可见,荀子主张()A.兼爱非攻B.隆礼重法C.仁者爱人D.人性本善3.[2022·四川省内江市统考]《汉书》记载文景时期循吏“皆谨身帅先,居以廉平”,尤其是蜀守文翁“仁爱好教化”,通过“选郡县开敏有材者”到京师受业博士,“又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所以“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这说明汉代()A.儒学已经取得正统地位B.循吏自觉担负教化之责C.地方教育体系初步形成D.巴蜀成为全国文化中心4.汉代法律规定“亲亲得相首匿”原则,即卑幼首匿尊长不负刑事责任,尊长首匿卑幼除死罪可上请减免外,不负刑事责任。汉代还多次减轻刑罚,基本上废除了劓刑、刖刑,使得犯罪者除死刑外基本可以自全其身,尊重和保障了犯罪者的人身人格。这些做法体现了汉代()A.统治者法律意识的淡薄B.法律儒家化的时代特征C.法家思想退出历史舞台D.儒道思想出现融合趋势5.下图为汉代“车马过桥”画像砖,画面为二马拉一轺车,一骑吏在车的右后侧跟随。画像砖中的情境()A.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B.全面再现了汉初社会风貌C.说明中外文化交流成果显著D.反映了礼制对社会的影响6.西晋时期,法律规定“竣礼教之防,准五服以制罪”,处理亲属相犯的刑事案件时,需要按照“五服”之内的血缘关系,依据当事人之间的尊卑、长幼、亲疏定罪。这体现出()A.以法为教,以吏为师B.约法省禁,慎刑慎罚C.引礼入律,礼法合流D.律为正文,例为附注7.唐律对儒家伦理中的“孝”特别重视,要求维护“孝”的伦理的相关律文有数十条之多。这反映出唐律的主要特点是()A.法律严酷B.孝道至上C.礼法结合D.法律完善8.[2022·山东青岛市质检]下表为《唐律疏议》中北齐的“重罪十条”。据此可知唐代()谋反谋危社稷谋大逆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阙谋叛谋背国从伪恶逆谋杀或殴打尊长不道杀一家非死罪三人等大不敬对君主的不敬行为不孝忤逆于直系尊长不睦谋杀、贩卖远亲及殴打远系尊亲属不义杀长官、师长及妻匿夫丧作乐改嫁内乱乱伦A.法律的儒家化B.法律体系完备C.行政司法合一D.重私权轻公权9.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训,是先辈留与后人的为人处世宝典。明代的《何氏家训》要求,“男子要以治生为急,于农工商贾之间,务执一业”;清代的《顾氏家训》告诫后世子孙,“士农工商,须专一业”,还特别规定,对于习贾者,宗族同样给予资助。这反映了当时()A.传统社会结构不断解体B.四民等级观念的固化C.经济发展导致观念变动D.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10.王阳明为官时曾制定《南赣乡约》,其中有“男女长成,各宜及时嫁娶;往往女家责聘礼不充,男家责嫁妆不丰,遂致愆期(延期)”,要求德高望重的“约长”担负疏通责任,“随时(促成)婚嫁”。这一规定()A.削弱了宗族的凝聚力B.表明乡民接受了理学思想C.有助于加强基层治理D.改变了儒家传统义利观念11.南宋年间一出典人想在土地典出多年后以原价赎回,而求赎时货币已大为贬值,典主不同意,因而成讼。当时法定必须采用纸币交易,法官胡颍判曰:“徇人情而违法意,不可也;守法意而拂人情,亦不可也。”于是判决出典人以出典时的铜钱回赎。上述材料反映了()A.法律判决随意性强B.司法实践情法兼顾C.道德观念左右执法D.法制建设渐趋完善12.嘉善同善会是明末清初江南的民间慈善组织。它规定“不孝不悌、赌博健讼、酗酒无赖及年少强壮、游手游食以致赤贫者,一律禁止施济”。这一规定()A.带有明显的歧视色彩B.稳定了地方的社会秩序C.具有鲜明的教化特征D.暴露了政府的救济缺陷13.明朝时,朝廷规定了由地方府、州、县举行“乡饮酒礼”的内容和程序,既要宣讲“为臣竭忠,为子尽孝,长幼有序”等内容,也包含“为民读律”的环节。由此可见明朝举行乡饮酒礼的目的是()A.辩论德治与法治的优劣B.总结礼仪制度并编制法典C.鼓励宗族内的扶贫济困D.将礼法结合进行基层教化14.洪武年间,朱元璋颁行《教民榜文》,宣讲“圣谕六条”,强调以里甲为基础在基层推广教化;永乐年间,明成祖将《蓝田吕氏乡约》列于性理成书,颁降天下,令人诵行;正德以后,一些硕儒乡绅倡行乡约,视乡约为维持地方秩序之妙方。这说明()A.官方意识形态推广缓慢B.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强化C.基层管理出现根本变革D.儒学教化功能发生异化15.明朝初年在全国设置“申明亭”,定期公示本地犯有罪错人员姓名及其罪错内容,同时各地普遍设立“旌善亭”,定期公布本地慈善节孝事迹。此举()A.旨在加强君主专制B.体现刑用重典思想C.利于基层社会治理D.彰显儒学正统地位16.明清时期,地方官在处理民间诉讼时,普遍倡导“平情息讼”,告诫百姓“毋得动辄兴词讼”;争讼一般交由家族内部自行调解,难以解决的最后才交给官府裁决。这一现象反映出()A.儒家思想影响司法实践B.宗族势力决定着治理成效C.民间诉讼扰乱地方秩序D.官府与宗族职能趋于一致二、非选择题(第17题16分,第18题14分)17.(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它集中体现了初唐法制指导思想的基本精神,是唐朝开国三十多年来法制建设经验的总结。德,这里主要是指君主要以“宽仁治天下”;礼,主要是指以封建纲常对臣民进行教化。——张思远《浅谈唐朝法律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材料二“宋法制因唐敕、令、格、式而随时损益因有编敕,一司一路一州一县又别有敕”宋人毕仲游对此评价说:“建隆编敕不过数百条,而天圣编敕,则倍于建隆;庆历编敕又倍于天圣;嘉祐编敕,复倍庆历,至于熙宁、元丰之敕,乃益增于嘉祐几千条,而引用此例以相附著者,至不可胜计。”宋仁宗天圣年间,开始设置详定编敕所,简称敕局,掌将历年所颁敕令统一整理,删编成册,使之成为正式法令。——摘编自李敏昌《论宋代法律制度的特点》(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初唐法制指导思想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并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10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法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所反映的时代风貌。(6分)18.(14分)孔子提出的“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的主张,在汉代以后逐渐成为历代统治者在处理民间诉讼问题上的一种理想追求,这在各朝的律令、榜文等中均有突出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唐代《唐律疏议》规定,“诸告祖父母,父母者,绞”“诸告期亲尊长,外祖父母,虽得实,徒二年”“诸部曲、奴婢告主,……皆绞”。宋代《宋刑统·户律》在“婚田入务”门中规定:官府只在每年十月一日至次年三月三十日间受理田宅、婚姻、负债等相关民事案件,其余时间不得提起诉讼,成为“入务”。明代《钦定户部教民榜文》规定,“民间户婚、田土、斗殴、相争一切小事,不许辄便告官,务要经由本管里甲、老人理断……若不经由者,不问虚实,先将告人杖断六十,仍发回里甲、老人理断。”清代《刑案汇览》中载:“奉上谕:御史朱鸿奏杜构讼之弊以息刁风一折所奏甚是,民间讼牍繁多,最为闾阎之患……全由于讼棍为之包谋……著通谕直省审理词讼各衙门,凡遇架词控诉之案,必究其何人怂恿……勒令供明,立拿讼师到案,将造谋诬控各情节严究得实,一切重罪悉以讼师当之。”——据郭星华《无讼、厌讼与抑讼——对中国传统诉讼文化的法社会学分析》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古代统治者“无讼”的理想追求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逻辑清晰,史实运用准确,观点明确。)课时作业(八)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1.解析:据材料“周公认为‘殷罚有伦’;荀子说‘刑名从商’”可知,周代的法律参照了商朝的法律,故选C项;材料主旨是商代法律的影响,与神权无关,排除A项;据所学,商代是奴隶社会,法律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商代法律的历史地位,排除D项。答案:C2.解析:荀子认为“儒”“众人”需要学习,需要教化,提倡“礼”的作用;面对奸人则杀无赦,体现“法”的作用,故选B项;兼爱非攻是墨子的观点,排除A项;仁者爱人是孔子的主张,排除C项;人性本善是孟子的主张,排除D项。答案:B3.解析:汉朝地方官员“仁爱好教化”“又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表明汉朝循吏自觉担负起教化百姓的责任,故选B项;儒学取得正统地位是在汉武帝时期,排除A项;地方教育体系初步形成是在汉武帝时期,排除C项;汉朝时期全国的文化中心是在长安,蜀守文翁“仁爱好教化”,无法说明巴蜀成为全国文化中心,排除D项。答案:B4.解析:汉代法律规定的“亲亲得相首匿”原则,以及汉代多次减轻刑罚的做法体现了汉代的法律中渗透了儒家的价值观念,即法律儒家化的时代特征,故选B项;对儒家价值观念的强化通过的是法律手段,不能说明统治者法律意识的淡薄,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汉代法律的发展,不能说明法家思想退出历史舞台,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儒家思想对国家法律制定的影响,未体现儒道思想的融合,排除D项。答案:B5.解析:据材料“二马拉一轺车,一骑吏在车的右后侧跟随”及图中信息(车上二人,左边(前)一人双手前伸作驾驶状,应为御者,右边(后)一人高冠宽袍,双手怀抱,应是主人)可知反映了礼制对社会的影响,故选D项;“车马过桥”画像砖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排除A项;仅“车马过桥”不足以全面再现汉初社会风貌,说法太绝对,排除B项;材料中仅体现中国文化,无中外文化交流,排除C项。答案:D6.解析:据材料“竣礼教之防,准五服以制罪”可知,法律以亲属之间的尊卑、长幼、亲疏作为量刑的重要原则,目的在于维护儒家提倡的三纲五常,体现出引礼入律,礼法合流,故选C项;为保证法令畅通,韩非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排除A项;约法省禁,即法令要简约,刑网要宽疏;慎刑慎罚指审慎地量刑和处罚,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明朝在司法实践中特别重视“例”,曾数次重修《问刑条例》,最后一次重修采取“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排除D项。答案:C7.解析:由材料“唐律对儒家伦理中的孝特别重视,要求维护‘孝’的伦理的相关律文有数十条之多”可知唐朝的法律中融入了儒家忠孝的理念,说明唐律的主要特点是礼法结合,故选C项;材料并未提及法律的严酷性,排除A项;“孝道至上”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强调唐律的特点而非发展阶段,排除D项。答案:C8.解析:据“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等可知其主要涉及忠、孝、义等内容,而这些都是儒家思想强调的伦理,故选A项;材料仅列举《唐律疏议》中“重罪十条”的内容,未体现法律体系情况,排除B项;“重罪十条”属于司法领域,未涉及行政,排除C项;据“社稷”“君主”可知重公权而轻私权,排除D项。答案:A9.解析:据材料“于农工商贾之间,务执一业”“对于习贾者,宗族同样给予资助”可知,明清时期民间对于经商的人同样重视,结合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可知,这一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商人的看法有所改变,故选C项;据所学,明清时期传统的士农工商社会结构没有解体,排除A项;据材料“对于习贾者,宗族同样给予资助”可知,民间对于经商者予以认可,说明四民等级观念松动,排除B项;据所学,明清重农抑商政策依然实行,排除D项。答案:C10.解析:材料提及王阳明制定《南赣乡约》,引导、促成男婚女嫁,有利于协调好南赣基层地区婚嫁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故选C项;材料信息未提及宗族信息,“削弱”不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提及的是王阳明制定《南赣乡约》,协调男婚女嫁矛盾,未提及要乡民接受理学,排除B项;“改变了”不合史实,且材料未涉及“义利观念”,排除D项。答案:C11.解析:根据材料“徇人情而违法意,不可也;守法意而拂人情,亦不可也”可知,在处理民间的债务纠纷的时候,法官既考虑了出典人的诉求,也考虑了应当执行的法理,说明司法实践情法兼顾,故选B项;随意性指的是司法审判完全遵循人的意志,不把法理作为司法的依据,材料只是在司法实践的时候兼顾了情理,并非随意司法,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法律体系和儒家的伦理道德相融合。儒家伦理道德融于法律体系当中,但是司法并非被道德观念所左右,只能说是有一定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只反映了一个具体的民间诉讼案例,不能说明法制建设是否完善,排除D项。答案:B12.解析:嘉善同善会规定不向“不孝不悌、赌博健讼、酗酒无赖及年少强壮、游手游食以致赤贫者”进行救济,是为了减少这些行为,这带有鲜明的教化特征,故选C项;这一规定是进行教化而非歧视,排除A项;这一规定是为了教化部分民众,而非稳定地方社会秩序,排除B项;材料信息只涉及民间救济,不涉及政府救济,排除D项。答案:C13.解析:乡饮酒礼的内容要宣讲“为臣竭忠,为子尽孝,长幼有序”“为民读律”,说明明朝举行乡饮酒礼的目的是对民众进行道德教化和使民众遵守法令,即将礼法结合进行基层教化,故选D项;材料是宣讲而不是辩论,是礼法结合而不是探讨孰优孰劣,排除A项;宣讲不等于总结,“为民读律”不等于编制法典,排除B项;扶贫济困与“为臣竭忠,为子尽孝,长幼有序”“为民读律”无关,排除C项。答案:D14.解析:从朱元璋颁行《教民榜文》以宣讲“圣谕六条”的教化措施,到明成祖将《蓝田吕氏乡约》颁降天下令人诵行,再到正德以后硕儒乡绅倡行乡约,都是在用儒家思想来加强对基层民众的教化,以强化儒家思想这一社会主流价值观,故选B项;材料中提到明代在不遗余力地不断强化对基层民众的教化,并不能说明官方意识形态推广缓慢,排除A项;材料所述信息是基层管理的辅助手段,之前也存在,并不是基层管理的根本性变革,排除C项;儒学教化功能始终是通过官方和民间两种渠道来推行的,所以不是其功能的异化,排除D项。答案:B15.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明朝初年在全国各地设置“申明亭”和“旌善亭”,一方面通过“定期公示本地犯有罪错人员姓名及其罪错内容”来有效警示其他人员不敢犯罪,另一方面通过“定期公布本地慈善节孝事迹”来给其他人员树立榜样,这种做法利于基层社会治理,使得社会秩序比较稳定,故选C项;“申明亭”和“旌善亭”是设立在地方上的基层机构,与“加强君主专制”无关,“君主专制”主要涉及皇权与相权的关系,排除A项;在“申明亭”上“定期公示本地犯有罪错人员姓名及其罪错内容”,其目的在于警示他人不能犯罪,不属于“重典”即严厉的刑律的范畴,并且在材料中还述及了“旌善亭”,即表彰那些“慈善节孝”的事迹,排除B项;在“旌善亭”上表彰那些“慈善节孝”事迹属于“以儒治国”的体现,但是在材料中还述及了“申明亭”,即“依法治国”的思想,即“彰显儒学正统地位”并不能全面概括材料之意,排除D项。答案:C16.解析:由材料“告诫百姓毋得动辄兴词讼”“争讼一般交由家族内部自行调解,难以解决的最后才交给官府裁决”可知官方倡导民众要谦和待人,做事要隐忍,不要轻易挑起争端,并利用基层宗族力量解决争端,说明儒家伦理思想对司法实践的影响和渗透,故选A项;“决定”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民间诉讼会对地方稳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但“扰乱”过于夸大民间诉讼的影响,排除C项;“趋于一致”表述错误,官府与宗族的职能各不相同,排除D项。答案:A17.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精神,据材料一“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得出德主刑辅,礼法并用(或以德礼为主,法治为辅)。第二小问背景,据材料一“唐朝开国三十多年来法制建设经验的总结”结合所学可从政治、经济、社会、历史经验和思想等方面分析,唐初社会稳定,政治、经济、文化蓬勃发展,封建社会进入鼎盛时期,各种封建社会关系需要运用法律手段进行调整;统治者总结隋朝灭亡的教训,励精图治,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政治措施;借鉴秦汉以来封建统治和法制建设的经验;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第(2)问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二“宋法制因唐敕、令、格、式而随时损益因有编敕”得出以唐律为蓝本;据材料二“建隆编敕不过数百条,而天圣编敕,则倍于建隆;庆历编敕又倍于天圣;嘉祐编敕复倍庆历,至于熙宁、元丰之敕,乃益增于嘉祐几千条”“掌将历年所颁敕令统一整理。删编成册,使之成为正式法令”得出编敕大量出现,以敕代律。第二小问风貌,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编敕大量出现,以敕代律反映了皇权和中央集权加强;商品经济发展,经济繁荣,社会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显现;结合所学得出重文轻武,文人阶层壮大。答案:(1)精神:德主刑辅,礼法并用(或以德礼为主,法治为辅)。背景:唐朝总结隋朝灭亡的教训,励精图治,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政治措施;唐初社会稳定,政治、经济、文化蓬勃发展,封建社会进入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产品服务佣金合同范本
- 安装承包合同范本
- 深圳经济特区房产的租赁合同范本
- 医疗机构聘书合同范本
- 2025年中国电表箱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年中国复原乳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 制作标书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合伙人共同开发旅游线路合作协议书范本
- 2025年清洗保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度酒店客房布草洗涤及更换外包合同
- (正式版)HGT 22820-2024 化工安全仪表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 宝典三猿金钱录
- 安徽凌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超细二氧化硅气凝胶系列产品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聚合物粘弹性
-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管理规程解读
- 华银铝项目氧化铝系统总体投料试车方案
- 2023年卫生院岗位大练兵大比武竞赛活动实施方案
- 2023年浙江省初中学生化学竞赛初赛试卷
- 辽海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全套课件
- 专题7阅读理解之文化艺术类-备战205高考英语6年真题分项版精解精析原卷
- 2022年广东省10月自考艺术概论00504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