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兴安市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内蒙古兴安市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内蒙古兴安市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内蒙古兴安市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内蒙古兴安市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兴安市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检测模拟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哪一组是细胞衰老的特征?()①细胞无限分裂②水分减少③畸形改变④酶活性降低⑤色素沉着⑥易分散转移⑦呼吸速率减慢⑧细胞膜通透性改变A.①③⑥⑧ B.①②⑤⑦ C.②④⑤⑦⑧ D.②④⑥⑧2.图示为种群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解读此图可获得的信息是()①a、b、c可分别表示同一物种的三个不同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②三个种群中处于繁殖期的个体数之比是a>b>c③三个种群的出生率之比是a>b>c④三个种群的迁入率与迁出率之比是a>b>cA.只有①③ B.只有①②③ C.只有①③④ D.只有②③④3.下列现象属于反射的是A.含羞草的叶受到外力碰撞而下垂 B.草履虫游向食物丰富的地方C.白粉虱聚焦到黄色灯光下 D.正在吃草的羊听到异常的声响立即逃走4.如图是利用某野生水果种子(aa,2n=52)为材料培育无子新品种(AAA)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A植株和AAAA植株是不同的物种B.若④是AAaa自交,则产生AAAA的概率为1/16C.③和⑥都可用秋水仙素处理来实现D.若⑤是杂交,产生的AAA植株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785.2018年10月1日宣布,将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科学家本庶佑,以表彰他们在癌症免疫治疗方面所作出的贡献。他们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治疗癌症的方法——通过刺激免疫系统原有的能力,来对抗肿瘤细胞,该项研究发现一种名为PD—1的细胞表面成分能帮助免疫系统识别癌症细胞,请问PD—1的化学成分是()A.磷脂 B.胆固醇 C.蛋白质 D.脂肪6.下面罗列了设计生态瓶应该遵循的原理,其中不合理的是()A.瓶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B.瓶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C.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D.生态瓶放在有阳光的地方以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7.下列叙述中,不一定属于衰老的细胞的特点的是()A.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B.细胞萎缩,体积变小,水分减少,酶活性降低C.细胞内色素积累,阻碍细胞内物质交流和信息传导D.细胞内水分减少8.(10分)马和鼠体细胞具有相同数目的染色体,但性状差异很大,原因是()A.生活环境不同 B.DNA分子中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C.DNA分子中碱基配对方式不同 D.着丝点数目不同二、非选择题9.(10分)2020年春至今,我国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疫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请回答:(1)人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免疫系统会与病毒“作战",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功能。下图为体液免疫过程图解,请写出图中①和②所代表的细胞或物质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__。(2)疫苗是用_________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对已完成全程接种新冠疫苗且满180天的适宜接种人群,倡导加强免疫接种,多次接种的目的是___________。(3)为早日战胜新冠病毒,请从阻断病原体传播的角度简要说说我们该怎样做(至少答两项)________。10.(14分)图甲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分子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图乙是某一生物体中不同细胞的分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AC段和FG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L点→M点表示____________,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____特点。(2)图乙中的B图为____________细胞,对应图甲中的____________段。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发生于图甲中的____________段。(3)图乙中A细胞所处的细胞分裂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该生物的子代间性状差别很大,这与____________(用图乙中的字母表示)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关系密切。(4)图甲中与GH段和OP段相对应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4分)某兴趣小组利用生长状况良好的某植株开展了“探究2,4-D促进扦插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在进行正式实验之前,小组成员先做了以下的预实验:在该植株上选择适宜的枝条,分别用一定浓度的2,4-D处理,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各组的生根情况,测得各组数据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组别处理插条数目2,4-D浓度/(mg·L-1)每组枝条平均生根一1002.5二1024.3三1045.6四1068.2五1085.5六10103.8(1)本实验所用的2,4-D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2)进行预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预实验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确定促进该植物扦插生根的最适浓度,依据表中的数据可判断,2,4-D浓度的取值应设在______mg·L-1的范围内,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预期结果和结论是该植物扦插生根的最适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在拟南芥的幼根中,根尖产生的生长素很少,根所需的生长素主要来自地上部分,地上部分产生的生长素通过中柱只能向根尖运输,然后根尖的生长素再通过皮层回流。在幼根的中柱和皮层细胞中,无论生长素以什么方式进入细胞,运出细胞时必须依赖运输载体PIN蛋白,见下图1。将拟南芥横放后,其根冠中的平衡石细胞感受到重力信号,细胞内的淀粉体就会沿着重力方向沉降,通过一系列调控使根向地生长,见下图2。(1)生长素在细胞水平上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诱导细胞分化的作用;少量的生长素即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但是植物体还要源源不断合成生长素的原因是_________。(2)PIN蛋白在中柱和皮层细胞分布的位置是否相同?_______(填“是”或“否”)(3)据图分析,拟南芥横放后,由于________________导致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根向地弯曲生长。(4)有研究者曾经认为根的向水性也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生长素运输载体PIN蛋白。有科学家设计如下实验,证明了根的向水性与PIN蛋白无关:将已培养7天的PIN蛋白缺失突变体拟南芥移栽到_______的琼脂培养基中,用遮光罩遮住根部,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记录根的生长和弯曲情况。结果如下图3所示。请指出此实验方案不足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详解】①细胞无限分裂是癌细胞的特征,①错误;②水分减少是衰老细胞的特征,②正确;③畸形改变是癌细胞的特征,③错误;④酶活性降低属于衰老细胞的特征,④正确;⑤色素沉着是衰老细胞的特征,如出现老年斑,⑤正确;⑥易分散转移是癌细胞的特征,⑥错误;⑦呼吸速度减慢是衰老细胞的特征,⑦正确;⑧衰老细胞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⑧正确。则属于衰老细胞特征的有②④⑤⑦⑧。故选C。2、A【解析】图中种群年龄组成a为增长型,预测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多;b为稳定型,预测种群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稳定;c衰退型,预测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减少。【详解】①题图反应的是种群的年龄组成:a、b、c分别代表增长型、稳定性和衰退型,①正确;②据图分析,三个种群中处于繁殖期(成年个体)的个体数的比较应该是b>c>a,②错误;③a、b、c分别代表增长型、稳定性和衰退型,则三个种群的出生率之比是a>b>c,③正确;④而年龄组成不能反应迁入率与迁出率,④错误。综上正确的选项有①③,A正确,故选A。3、D【解析】反射是指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的刺激做出有规律的反应活动.含羞草的叶受到外力碰撞而下垂属于应激性;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体内没有神经系统,所以草履虫逃避食盐的刺激不属于反射,为应激性.正在吃草的羊听到异常的声响立即警觉起来属于反射。故选D。4、B【解析】分析题图:①过程产生了A,为诱变育种;②④为自交,⑤为杂交,③⑥为多倍体育种。【详解】A、AA为二倍体,AAAA为四倍体,两者杂交产生的三倍体植株(AAA)不育,因此AA植株和AAAA植株是不同的物种,A正确;B、由于AAaa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有AA、Aa、aa,比例为1:4:1,所以若④是自交,则产生AAAA的概率为1/6×1/6=1/36,B错误;C、③和⑥过程中都可用秋水仙素处理,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实现染色体数目加倍,C正确;D、AA为二倍体,产生的配子A含26条染色体;AAAA为四倍体,产生的AA配子含52条染色体,所以产生的AAA植株的体细胞含染色体数目是78条,D正确。故选B。5、C【解析】人体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其中脂质包括磷脂和胆固醇,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以不同的方式分布于磷脂双分子层,其种类和含量与细胞膜的功能的复杂程度有关。【详解】磷脂双分子层过程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没有特异性,不能识别癌细胞,A错误;人体细胞膜含有少量胆固醇,没有识别作用,B错误;细胞膜上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其与细胞膜的功能密切相关,如蛋白质与多糖形成的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C正确;细胞膜上不含脂肪,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细胞膜的成分,明确不同的成分具有不同的功能,其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与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密切相关。6、C【解析】生态瓶是一种微型生态系统,使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结构和功能上的相对稳定,应使其具有一定的生态系统成分,并具有合理的生态系统结构。【详解】A、生态瓶中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形成食物链或食物网,A正确;B、瓶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符合能量流动的逐级递减规律,B正确;C、生态瓶应与外界环境保持相对立,应保持生态瓶的密闭状态,C错误;D、生态瓶放在散射光下,以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D正确。故选C。7、D【解析】衰老细胞的特征: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多种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详解】A、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A正确;B、衰老细胞内水分减少,体积变小,酶活性降低,代谢速度减慢,B正确;C、衰老细胞会出现细胞内色素积累,从而阻碍细胞内物质交流和信息传导,C正确;D、细胞内水分减少并不一定是衰老引起的,当细胞新陈代谢变弱时,水分也会减少,D错误。故选D。8、B【解析】马和鼠都属于真核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为染色体。【详解】A、马和鼠性状差异很大的原因是DNA分子中遗传信息不同,不是生活环境不同,A错误;B、马和鼠性状差异很大的原因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同,进而由DNA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不同造成的,B正确;C、马和鼠的DNA分子中碱基的配对方式相同,都是A与T配对,G与C配对,C错误;D、着丝点的数目与染色体的数目相同,由题意可知,马和鼠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因此着丝点的数目也相同,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9、(1)①.免疫防御②.辅助性T细胞③.细胞因子(2)①.灭活的或减毒②.增加抗体和记忆细胞数量,使免疫应答更持久(3)勤洗手、戴口罩、自觉隔离、减少聚集(答案有理即可给分)【解析】体液免疫︰病原体可以直接和B细胞接触,树突状细胞作为抗原呈递细胞,可对抗原进行加工、处理后呈递至辅助性T淋巴细胞,随后在抗原、激活的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双信号刺激下,B淋巴细胞活化,再接受细胞因子刺激后增殖分化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和病原体结合。【小问1详解】免疫系统的功能有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免疫系统会与病毒“作战”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体液免疫过程中,抗原呈递细胞将病原体摄取处理后传递给①辅助性T细胞;而后其分泌②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小问2详解】疫苗属于抗原,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多次接种疫苗的目的是增加抗体和记忆细胞数量,使免疫应答更持久。【小问3详解】为早日战胜新冠病毒,我们可以从勤洗手、戴口罩、自觉隔离、减少聚集方面阻断病原体传播。【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体液免疫的过程,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并结合实际生活加以应用。10、①.DNA复制②.受精作用③.流动性④.次级精母⑤.IJ⑥.GH⑦.减数分裂Ⅱ后期⑧.D⑨.不同⑩.GH段染色体数目为正常体细胞数目,OP染色体数目为正常体细胞二倍【解析】分析图甲:a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其中AC段为分裂间期,CE段为分裂期。b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其中FG段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GI段为减数第一次分裂,IK段为减数第二次分裂。K点→L点表示成熟的生殖细胞。L点→M点为受精作用。c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OP段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和末期。分析图乙:A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C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细胞呈现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又因其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说明该生物个体的性别为雄性。【详解】(1)图甲中AC段和FG段的核DNA含量均增倍,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L点→M点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中的相同,是受精作用所致,因此L点→M点表示受精作用,该过程涉及到卵细胞与精子的相互识别与融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特点。(2)图甲中FG段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GI段为减数第一次分裂,IK段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图乙中的B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D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又因其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所以该生物为雄性动物。由此可见,B图为次级精母细胞,对应图甲中的IJ段。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对应于图甲中的GH段。(3)图乙中A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该生物的子代间性状差别很大,这与基因自由组合有关,而基因自由组合主要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与图2的D细胞关系密切。(4)在图甲中,GH段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其相对应的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中的相同;OP段属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和末期,与其相对应的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中的二倍。综上分析,GH段和OP段相对应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同。【点睛】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和理解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含量的变化规律,明辨图甲曲线中各段形成的原因及对应的细胞类型与所处的时期,准确判断图乙中各细胞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11、(1)①.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②.插条的生理状况、插条的处理时间、培养温度、光照条件等(2)为进一步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3)①.4~8②.植株插条的平均生根数③.每组枝条上平均生根数最多的组所对应的2,4-D浓度【解析】探究2,4-D促进扦插生根的最适浓度: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2,4-D,因变量是对生根的影响,观测指标为植株插条的平均生根数,无关变量是除了自变量以外对实验结果会造成影响的量。小问1详解】2,4-D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开展“探究2,4-D促进扦插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2,4-D,插条的生理状况、插条的处理时间、培养温度、光照条件等都属于无关变量。【小问2详解】为进一步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常常进行预实验。如该实验中,探究最适浓度,可进行不同浓度范围的预实验。【小问3详解】根据表格可知,浓度为6mg·L-1每组枝条平均生根数最多,4和8mg·L-1的相近,因此应该在4和8mg·L-1之间进一步探究最适浓度;植株插条的平均生根数为本实验的观测指标,可以反映2,4-D对生根的作用;因此每组枝条上平均生根数最多的组所对应的2,4-D浓度是该植物扦插生根的最适浓度。【点睛】本题主要考查2,4-D促进扦插生根的作用,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能力。12、(1)①.促进细胞伸长生长②.生长素起作用后即被灭活(或分解)(2)否(3)淀粉体沿着重力方向沉降,使位于细胞膜上的PIN蛋白的分布在近地侧,生长素通过PIN蛋白向根的近地侧运输(4)①.左侧含水量高,右侧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