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兰亭集序未命名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兰亭集序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B.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C.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D.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卷/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永和,东晋穆帝司马聃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一个年号,因此,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B.癸丑,此处指癸丑年,属于干支纪年法。古人常用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互相配合来纪年,简称“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C.修禊,古代传统民俗。季春时节,官吏及百姓都到水边嬉游,是古已有之的消灾祈福仪式,后来演变成中国古代诗人雅聚的经典范式。D.流觞曲水:觞,古代酒器;曲水,弯曲的水道。古代的风俗,夏历三月上旬的巳日,在水滨聚会宴饮,以被除不祥。后泛指在水边宴集。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文在叙事写景中融入了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思考,深深地烙上了主观感情的印记。B.本文抒情议论时,引出“死生”这一人生重大问题,抒发人生无常、情随事迁的伤痛之感。C.作者在生死的看法上和当时颇为流行的“一死生”“齐彭殇”的思想极其相似。D.本文语言清新疏朗,句法上骈散兼行而以短句为主,具有清俊流动的自然之美。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2)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答案】1.D2.A3.C4.(1)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2)纵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人们兴发感慨的缘由,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趣舍万殊”“静躁不同”都是主谓结构,是并列分句,中间应断开,排除BC;介词结构“于己”是动词“得”的补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画线句的意思是: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一个皇帝一个年号”错误,应该是“明清时期大多一个皇帝一个年号”,以前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因此,后世即以年号作为对他们的称呼。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C.“极其相似”错误,由文中“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可知,作者认为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所以作者在生死的看法上与“一死生”“齐彭殇”的思想不同。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盛”,盛况;“觞”,名词作动词,饮酒;“足以”,足够来;“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2)“虽”,即使;“殊”,不同;“所以”,……的原因;“致”,思想情趣。参考译文: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从自己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东西,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通过寄情于自己精神情怀所寄托的事物,在形体之外,不受任何约束地放纵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选自《兰亭集序》(二)至贞观中,太宗以德政之暇,锐志玩书,临写右军真草书帖,购募备尽,唯未得《兰亭》。寻讨此书,知在辩才之所。尚书右仆射房玄龄奏曰:“臣闻监察御史萧翼者,梁元帝之曾孙,负才艺,多权谋,可充此使,必当见获。”太宗遂诏见翼。翼奏曰:“若作公使,义无得理,臣请私行诣彼,须得二王杂帖三数通。”太宗依给。翼遂改冠微服,日暮入寺巡廊以观壁画过辩才院,止于门前。辩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乃就前礼拜云弟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历寺纵观幸遇禅师。寒温既毕语议便合。遂经旬朔,翼示师梁元帝自画《职贡图》,师嗟赏不已。因谈论翰墨,翼曰:“弟子先世皆传二王楷书法,弟子又幼来耽玩,今亦有数帖自随。”辩才欣然曰:“明日来,可把此看。”翼依期而往,出其书以示辩才。辩才熟详之,曰:“是即是矣,然未佳善;贫道有一真迹,颇亦殊常。”翼曰:“何帖?”辩才曰:“《兰亭》。”及翼到,师自於屋梁上槛内出之。自是翼往还既数,童弟等无复猜疑。后辩才出赴灵汜桥南严迁家斋,翼遂私来房前谓弟子曰:“翼遗却帛子在床上。”童子即为开门,翼遂于案上取得《兰亭》及御府二王书帖便赴永安驿。萧翼因宣示敕旨具告所由,使人召辩才。辩才仍在严迁家未还寺遽见追呼,不知所以。及师来,见御史乃是房中萧生也。萧翼报云:“奉敕遣来取《兰亭》。《兰亭》今得矣故唤师来取别。”辩才闻语,身便绝倒,良久始苏。翼即驰驿而发,至都奏御,太宗大悦。——(唐)何延之《兰亭记》节选5.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及其所之既倦之:往,到达终期于尽期:至,极B.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不能喻之于怀喻:通“愉”,愉悦,愉快C.太宗以德政之暇以:在必当见获见:偏指一方,相当于“它”D.子又幼来耽玩玩:研习、玩味辩才熟详之熟:仔细的、详细的6.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辩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乃就前礼拜/云/弟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历寺纵观幸/遇禅师B.辩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乃就前礼拜/云/弟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历寺纵观/幸遇禅师C.辩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乃就前礼/拜云/弟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历寺纵观幸/遇禅师D.辩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乃就前礼拜/云/弟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历寺纵观/幸遇禅师7.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的前面,介绍写作目的、编写体例和主要内容。《兰亭集序》便属此类。B.“若合一契”中的“契”指的是符契,用木或竹刻成,分为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C.旬朔,十日为一旬;农历每月最后一天为朔。“旬朔”指十天或一个月,亦泛指不长的时间。D.微服,通常指帝王、官吏等外出时为不暴露身份而换穿便服。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兰亭集序》借快乐年华易逝的感叹,借生命长短存灭不是主观所能左右的感叹,借古人“死生亦大矣”的感慨,引出对人生的痛惜,充分肯定了“死生之大”的观点。B.唐太宗非常喜欢临摹王羲之的真书、草书的法帖,一心想得到《兰亭》帖,所以接受了房玄龄的推荐,让萧翼前去办理此事。C.太宗答应了萧翼提出的条件,并让萧翼乔装打扮,混入寺内,接近辩才禅师并逐步取得他的信任。D.辩才十分喜爱书法艺术,所以一眼就看出萧翼的二王法帖虽是真迹,却不是上品,远比不上《兰亭》帖。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2)萧翼因宣示敕旨,具告所由。使人召辩才。辩才仍在严迁家未还寺,遽见追呼,不知所以。【答案】5.B6.B7.C8.C9.(1)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2)萧翼于是宣布圣旨,把情况详细告诉了驿站工作人员。驿站工作人员差人叫辩才来。辩才仍在严迁家,没有回到寺庙,突然就被人追赶呼喊,不知其中缘故。【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A.前句句意为: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之:往,到达;后句句意为:最后归结于消灭。期:至,极。B.前句句意为: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悟:通“晤”,面对面;后句句意为:不能在心中明白。喻:明白。C.前句句意为:唐太宗在实行仁政的闲暇。以:在;后句句意为:一定能成功。见:偏指一方,相当于“它”。D.前句句意为:弟子自幼潜心研究。玩:研习、玩味;后句句意为:辩才仔细观看法帖。熟:仔细的、详细的。故选B。6.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辩才在远处看见萧翼,就问道:“施主是哪里来的?”萧翼就上前行礼叩拜,道:“弟子是北方人,带有一些蚕种来卖,游历寺中恣意观看,有幸遇到禅师。”“辩才遥见翼”“翼”是“见”的对象,之间不断开,之后断开,排除AD;“翼乃就前礼拜”“礼拜”,行礼叩拜,两个动作,之间不断开,排除C。故选B。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此类题在于平时要加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如称谓、习惯、官职、历法、礼仪、科举制度等都要加以理解和识记。C.“农历每月最后一天为朔”错误,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为晦。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鉴赏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C.“并让萧翼乔装打扮,混入寺内”错误,从“臣请私行诣彼”“翼遂改冠微服”可知,并非唐太宗让萧翼乔装打扮混入寺内。故选C。9.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中“固”,本来;“一”,名词用作动词,把……看作一样;“齐”,形容词用作动词,把……看作相等;“彭殇”,长寿和短命。(2)中“具”,详细;“召”,叫来;“遽”,突然;“所以”,……的原因。【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选自《兰亭集序》贞观年间,唐太宗在实行仁德之政的闲暇,一心一意赏玩书法,临摹王羲之真书、草书的法帖,购置征集得十分完备,唯独没有得到《兰亭》帖。寻找打听这本法帖,得知在辩才的住所。尚书右仆射房玄龄上奏说:“我听说监察御史萧翼,是梁元帝的曾孙,有才艺,多计谋,可以去办这件事,一定能成功。”太宗于是下诏召见萧翼。萧翼回答道:“如果公开前去讨要,从道理上讲是不能够获得的。我请求私下到他那里,但必须要有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各种法帖几件。”太宗依他说的给了他。 萧翼就改换帽子穿上平民的服装,傍晚时走进寺庙,在巡廊里观看壁画,路过辩才的院子,停在门前。辩才在远处看见萧翼,就问道:“施主是哪里来的?”萧翼就上前行礼叩拜,道:“弟子是北方人,带有一些蚕种来卖,游历寺中恣意观看,有幸遇到禅师。”寒暄过后,言谈议论能说到一起。 于是没过多长的时间,萧翼拿出自己效仿梁元帝画的《职贡图》给辩才禅师看,辩才禅师赞赏不已,于是论及书画。萧翼说:“弟子的先人,都继承二王的楷书法帖,弟子自幼潜心研究,现在也有几帖随身带着。”辩才高兴地说:“明日来,可以带到这里欣赏。”萧翼如期前往,拿出二王法帖给辩才看。辩才仔细观看法帖,说:“这倒是真迹,但不是最好的。我有一真迹,很是不同寻常。”萧翼说:“什么帖?”辩才说:“《兰亭》帖。”等到萧翼到来,辩才自己从屋梁上的暗槛内取出《兰亭》帖。从此,萧翼往来多次以后,童子和徒弟们不再猜疑他。后来有一天,辩才出去到灵汜桥南严迁家做法事,萧翼就私自来到房前,对辩才的徒弟说:“我把手绢丢在床上了。”童子就马上为他开门。萧翼从案上取过《兰亭》帖以及御府中的二王法帖,急忙赶到永安驿。萧翼于是拿出圣旨,把情况详细告诉了驿站工作人员。驿站工作人员差人叫辩才来。辩才仍在严迁家,没有回到寺庙,突然就被人追赶呼喊,不知其中缘故。等到他来,见到御史竟是萧翼。萧翼告诉他说:“奉圣旨来取《兰亭》帖,现在已经拿到了,所以叫你来告别。”辩才听到这句话,一下子便惊倒在地上,过了好久才醒过来。萧翼于是乘坐驿车出发,到京都上奏皇帝,太宗大喜。 ——(唐)何延之《兰亭记》节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二)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10.下列对文(一)和(二)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癸丑:古代的干支纪年法,由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中各一个字搭配组成;永和九年为癸丑年。B.山阴:此处指会稽郡的一个县名,因在会稽山北而得名。古代山的北面、水的南面称作阴。C.太尉:我国古代重要的官职名,由战国时秦国的国尉演变而来;晋朝时为掌管财政的长官。D.东床:就是女婿。对女婿称“东床”,源于晋代我国著名大书法家王羲之坦腹东床的传说。11.下列对文(一)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篇诗集的序。王羲之与孙绰、谢安等人,集会于兰亭,流觞饮酒,感兴赋诗;事后,将全部诗歌结集成册,由王羲之写成此文。B.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手法。前两段主要写景、抒情;后两段,作者笔锋一转,变为叙事、议论;是融多种表达手法于一体的妙文。C.文章具有哲理思辨。作者由对生死和寿命的认识,进而探求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并产生了珍惜时间、眷恋生活、热爱人生的思考。D.文章语言清新质朴,自然流畅。或骈或散,散则错落有致,骈则整齐优美;且不尚华丽辞藻,不重典故堆砌,文笔洗练,自然有致。12.下列对文(二)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B.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C.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D.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13.把文(一)(二)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2)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答案】10.B11.C12.D13.1、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2、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一听到有信使来择婿的消息后,都显得拘谨不自然。【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B.“古代山的北面、水的南面称作阴”表述错误。应该是“山南水北称作阴”。故选B。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C.“进而探求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并产生了珍惜时间、眷恋生活、热爱人生的思考”表述错误。文章有消极的人生无常感慨,却没有“热爱人生的思考”的表述。但本文在批驳庄子“一生死”“齐彭殇”的虚妄论调,在崇尚玄学、老庄思想的东晋时代,还是难能可贵的。故选C。1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本句的句意为:他尤其擅长隶书,为古今之冠,人们称赞他的书法笔势,认为是“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伯父王敦、王导都很看重他。“隶书”名词,作“尤善”的宾语,故中间不能断开,而从其后断开,排除AC,“笔势”名词,作“称”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B。故选D。1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得分点:(1)虽,虽然;丝竹管弦,音乐;畅叙幽情,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2)佳,不错;咸,都;矜持,拘谨不自然。【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参考译文: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兰亭集序》
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堂侄。王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看不出他有什么过人之处。长大后,他很善于辩论,并且以性情刚劲、正直而著称。他尤其擅长隶书,为古今之冠,人们称赞他的书法笔势,认为是“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伯父王敦、王导都很看重他。陈留(今河南开封附近人)阮裕在当时享有盛誉,而阮裕也看重王羲之,把他和王承、王悦视为王家三位少年英才。当时,太尉郗鉴派门生来见王导,想在王家子弟中选位女婿,王导让来人到东边厢房里去看所有的王家子弟。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一听到有信使来择婿的消息后,都显得拘谨不自然。只有一个人坐在东床上,敞开肚子吃东西,若无其事。”郗鉴说:“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一打听,原来是王羲之,郗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兰亭集序(东晋)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褉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遊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程易田诗序(清)刘大魁余性顓愚,知志乎古,而不知宜于时;常思以泽及斯民为任。凡世所谓巧取而捷得者,余皆不知其径术,以故与缙绅之士相背而趋,终无遇合。退而强学,栖迟山陇之间,虽非有苦,而亦未尝有乐也。年已晚暮,始为博士①于黟。博士之官,卑贫无势,最为人所贱简。而黟、歙邻近,歙尤多英贤,敦行谊,重交游。一时之名隽多依余以相劘切,或抗论今时之务,注念生人之欣戚,慨然太息,相对而歌。盖余生平之乐,无以加于此矣。程子易田,尤所称著材宿彦,亦旦夕相从。其所为诗歌,摅词朴直而寄兴深至,尝谓其有陶潜之风。易田固信余,余亦甚重易田也。虽然,余老矣,今年年七十有三,将归休于枞阳江上。而易田年逾四十,犹困于诸生②,家又贫,故里不足以自活,亦将糊其口于汝阴。念欲长与诸君子游处,不可得矣。居稽也,弦诵也,欣欣而忘其倦也。欢聚未几,离散随之,余于此共犹能独乐焉?否耶?夫以生平未尝有乐之人,徒以与诸君子游处而乐,今复以聚之不常而不乐生焉。回忆独居时,虽无所乐,而亦非有不乐也。则是今日之不乐,由前日之乐而来也。夫造物之于人,安能使其长乐哉?因取易田之诗所谓“濠上吟③”者反复咀呤益叹其文章之古与其人之心貌相称属其板刻之以与四方之知直者共读焉而余为序之如此。(选自刘大魁《海峰文集》,清乾隆刻本)(注)①博士:学官名,掌管文庙《孔庙)祭祀、教育生员等。②诸生:生员,俗称秀才。③濠上吟:语出《庄子·秋水》中庄子与惠子的“濠梁之辩”。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列坐其次次:地方B.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C.知志乎古志:志向D.敦行谊敦:注重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及其所之既倦夫造物之于人B.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常思以泽及斯民为任C.后之览者凡世所谓巧取而捷得者D.亦将有感于斯文将归休于枞阳江上16.下列句子中与例句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例:引以为流觞曲水A.死生亦大矣 B.俯察品类之盛 C.栖迟山陇之间 D.最为人所贱简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兰亭集序》语言朴实,清新疏朗。句法上,骈散兼行而以散句为主,顿挫有致,音韵和谐。文章情感脉络以“乐”起笔,由“乐”生“痛”,以“悲”作结。B.《程易田诗序》中作者因不知迎合时俗,又常惦记施恩百姓,因此与达官贵人相背而行。其隐退而努力学习,游息山野之间,也能自得其乐。C.《兰亭集序》在叙事、写景中融入作者对于生命的思考,虽流露出人生无常的感伤,但也批判了“一死生"“齐彭殇”思想的虚妄,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D.《程易田诗序》构思巧妙,主要写不遇之叹、得友之乐及离别之伤。文章不但抒发了有志不获骋的牢骚,也有对时弊的讥讽。18.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因取易田之诗所谓“濠上吟”者反复咀吟益叹其文章之古与其人之心貌相称属其板刻之以与四方之知言者共读焉而余为序之如此A.因取易田之诗所谓“豪上吟”者/反复咀吟益叹/其文章之古/与其人之心貌相称/属其板刻之/以与四方之知言者共读焉/而余为序之如此B.因取易田之诗所谓“濠上吟”者反复咀吟/益叹其文章之古/与其人之心貌相称/属其板刻之/以与四方之知言者共读焉/而余为序之如此C.因取易田之诗所谓“濠上吟”者/反复咀吟益叹其文章之/古与其人之心貌相称属/其板刻之/以与四方之知言者共读焉/而余为序之如此D.因取易田之诗所谓“濠上吟”者/反复咀吟/益叹其文章之古/与其人之心貌相称属/其板刻之/以与四方之知言者共读焉/而余为序之如此1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2)或抗论今时之务,注念生人之欣戚,慨然太息,相对而歌。【答案】14.C15.C16.C17.B18.B19.(1)用来放眼纵观,舒展胸怀,足以尽享视和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啊。(2)有时争辩当今事务,挂念百姓的忧乐,不禁感慨叹息,面对面歌咏。【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知志乎古”句意是:只知道信奉古训,所以“志”是“笃信”的意思,而不是“志向”的意思。故选C。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者”都是“……的人”的意思。A.“之”分别是:动词,得到;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以”分别是:介词,因为;介词,把。D.“于”分别是:介词,对;介词,在。故选C。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例句和C项皆为省略句: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栖迟(于)山陇之间。A.判断句,“死生亦大矣”,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B.定语后置句,定语是“盛”,修饰“品类”,“俯察品类之盛”,俯身可以考察众多的物类。D.被动句,“为……所”表被动,“最为人所贱简”,最被世人轻视怠慢。故选C。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也能自得其乐”理解错误。根据第一段最后一句“虽非有苦,而亦未尝有乐也”,虽然不是有过痛苦,但也不曾有过快乐。所以选项曲解文意。故选B。18.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子中“叹”是赞叹之意,“其文章之古”的意思是“他文章之古朴”,是作前文“叹”的宾语,所以应该在“益叹”前面断开,据此可排除A、C。比较BD两项,“称”是符合的意思,“属”是叮嘱的意思,应该是“与……相称”,“属其板刻之”,这样两个句子结构完整,应该在“称属”中间断开,据此排除D,B项正确。句子大意:于是拿来易田的题名为“濠上吟”的诗集,反复咀嚼吟诵其诗,更加赞叹其文章之古朴,与其人之心灵、容貌相符合。我叮嘱他将其诗作板刻成集,用来与四方的知音一起诵读。而我为他的诗集作这样的序。故选B。1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一句重点字词:所以,用来……;游目骋怀,纵目浏览,驰骋胸怀,抒发胸臆;极,尽;信,实在。第二句重点字词:或,有时;注念,挂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滴滴 明文写研究报告
- 涤纶dty行业研究报告
- 沉浸式绘画班课程设计
- 沉井结构课程设计
- 档案安全管理对策研究报告
- 大理石水幕墙施工方案
- 大渡口彩色沥青施工方案
- 地埋水管维修施工方案
- 餐饮食品产品设计方案
- 近视防控公共宣传活动总结
- 公务员2023年国考《申论》(副省卷)题和参考答案
- 2024年中国遥控风扇控制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宫颈癌保留生育能力的手术
- 名创优品课件教学课件
- 2024苏教版科学小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科技改变生活》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含答案)
- 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标准
- 传感器技术-武汉大学
- 人力表单46 - 全体职工大会会议纪要(裁员)
- 2024黑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招聘38人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反洗钱知识竞赛参考题库400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