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导学案【学习目标】1.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新中国的法治进程,理解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变革。2.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学习重难点】重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难点:社会主义法制和社会主义法治的区别知识导航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1.社会主义法制的初创时期(20世纪50年代)(1)成就①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等法律、法令。②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等。(2)作用: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建立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2.中国法制建设的形成时期(1)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强调,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1982年,我国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此前后,我国还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批基本法律,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3.中国法制建设的完善时期(1)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1999年和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先后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法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3)到2010年,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4)中共十八大以来①党领导人民全面依法治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②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③做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治国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④深化司法改革,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⑤2018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⑥2020年5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背景:百废待兴、物质匮乏的困难局面。(2)内容: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3)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孟泰、时传祥,“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科学家李四光、华罗庚等。(4)意义:全社会形成了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政治氛围,关心集体、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准则,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新型人际关系。这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热情和干劲。2.改革开放以后(1)20世纪80年代:“五讲四美三热爱”,是20世纪80年代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最响亮的口号,即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2)20世纪90年代:开展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为主要内容的三大系列创建活动,对促进社会风气好转起了积极作用;1994年,中共中央先后颁布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加以推进。(3)思想道德建设:2001年,中共中央在总结以往思想道德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从以德治国的高度进一步规划思想道德建设。(4)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①提出: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②形成:中共十七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中共十八大进一步提炼、概括,形成简明扼要、便于传播和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代表:杨善洲、黄大年等一大批全国道德模范。④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就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习题巩固1.(2023.浙江省A9协作体高三联考)201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2020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这些成就表明()A.我国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普及度B.民法典取代宪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益完善D.表明法治建设是经济建设的有力补充2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是中国先人对当时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在当代中国,我们应该积极培育和践行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理解正确的是()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②它体现了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凝聚着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③它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④它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提和基础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3.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贺信中强调,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为中华文化传承作出新贡献。由此可知文化自信应该()A.实施全民文化创新运动B.以甲骨文研究为根本C.重新确立"双百"方针D.坚持民族性与时代性4.(2023浙江省A9协作体高三模拟)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法治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下列属于20世纪80年代法治建设成就的有()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④《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5.20世纪90年代,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在()A.1997年B.1999年C.2004年D.2010年6.(2024淮安高二检测)在编纂《民法典》过程中,我国立法机关广泛地听取专家学者意见,多次派员深入调研;还通过网络收到100多万条意见和建议。但已颁布的《民法典》仍存在未充分确认商事关系的特殊性,难以满足社会的商法制度需求等问题。这从侧面反映了()A.广大民众法律知识滞后B.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曲折性C.国家立法程序仍需完善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7."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准确揭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要素,其中"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是()A.科学立法B.依法行政C.司法公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