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并序)》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燕歌行(并序)》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燕歌行(并序)》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燕歌行(并序)》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燕歌行(并序)》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盛唐边塞诗《燕歌行》高适边塞诗歌学习目标1、了解高适的生平及其边塞诗,了解诗歌的

写作背景。2、剖析诗歌意象,分析诗歌描绘的画面。3、分析诗歌中环境渲染、对比手法的作

用。4、剖析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及其现实批判意

义。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军号,

一声声吹得历史都热血沸腾。·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盛唐的边塞诗人视野开阔,胸怀激荡,充满了磅礴的浪漫气质和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精神。他们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充分体现了盛唐精神。盛唐边塞诗代表作家:四大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内容:反映边塞战争生活的艰苦和军旅生活的种种体验,以及

征人、思妇的离愁别绪;抒发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和不

满现实的情绪;描写边塞风光、异域风情。艺术特点: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作者简介高

适(约700-765)字达夫,

一字仲武,渤海

(今河北景县南)人。世称高常侍,与岑参并

称“高岑”,盛唐边塞诗代表作家。其边塞诗感

情激昂,意境雄浑,气势奔放。少时贫困,20岁后到长安求仕不遇,浪游燕、

赵、梁、宋一带。40岁后举

有道科(汉代选举

科目之一,指有道德、才艺的人可由此科被举荐

为官),授封丘尉,不久辞去,在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中掌

书记。安史之乱后任西川节度使等官,最

后任散骑常侍。谥号为“忠”。著名边塞诗人,其作品集为《高常侍集》,《全唐诗》存诗四卷。其诗风

格雄浑悲壮、古朴苍劲。长于七言歌行和五言古诗。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

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永泰元年(765年),去世,

时年六十二岁,追赠礼部尚书,高适简介49岁,举有

道科中第,

受封丘尉天宝十四载,安

禄山反,适拜左

拾遗,转监察御

史,佐哥舒翰守潼关59-62岁,任彭州、蜀

州刺史。上

元元年与杜

甫会于草堂66岁,卒于

长安,赠礼

部尚书,谥“忠”。《旧唐书》

评其一生:

负气感言,

权幸惮之32岁,东北边境

战事爆发,离宋,北游幽蓟天宝三载(744),44岁,与李

白、杜甫游

单父适少渡落,不事生

业,家贫,客居梁、宋,以求丐取

给……39岁,写

《燕歌行》耕读漫游

出仕从军

两任节度高适生平58岁,扬州任

淮南节度使64岁,任剑南

西川节度使52岁,随

哥舒翰入朝开元十五年(727),高适曾北上蓟门。开元二十年,信安王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

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

使张守珪经略(经营管理)边事,初有战功。但二十

四年,张守珪让安禄山去讨伐奚、契丹,为虏所败。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

(假托)张守珪

之命,逼迫平卢将军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

败。

高适见到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写作背景高适在创作此诗之前不久,曾经怀着

豪情壮志,到蓟北一带漫游,寻求报效

国家的机会。当时,那里正是唐朝与契

丹对峙的前沿地区,形势紧张,是用人

之地。由于当地军政官僚们堵塞贤路,高适的愿望无法实现,但他对边塞地区

的现实状况是了解的更加具体、更加透

彻了。这种切身的体验,也为《燕歌行》

的写作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和思想基础。解题燕歌行,乐府旧题,乐府《相和歌·

平调曲》

名。内容多与边塞征戍有关,或写思妇怀念征人

之情。体裁:乐府诗,古体诗。这首诗用拟古体裁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军旅生活

的严酷及军中将士苦乐不均的现实。【题

解】“歌行”即歌行体,是古代诗歌体裁之一(

白居易《长恨歌》和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中的“歌”、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的“引”、李白《梦游

天姥吟留别》中的“吟”。)《燕歌行》不仅是高适的“第一大篇”(近人

赵熙评语),而且是“盛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序言小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

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由序言得知,此诗为和人之作,但绝非无聊应酬,

而是“感征戍之事”而作,饱含着血泪的感慨。“事”,亦非道听途说之辞,而是作者身临其境,

亲眼所睹。“感征戍之事”的三方面:1、所“感”唐家声威。2、所“感”思乡盼归之情。3、所“感”军中苦乐不均。慕歌

读课文,读准字音燕国

yān挺金

chuāng

征戍

shù

旌施

jīng·pèi逶迤

wēi·yí碣石

jié

塞草腓

féi

玉箸

zhù

蓟北

jì功勋

xūn·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

的全过程。可分为四层:·第一层(1-8句)写出师;·第二层(9-16句)写战败;

·第三层(17-24句)写被围;·

第四层

(25-28句)写死斗的结局。●第一层·

【原文1-8句】

——出

师·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挺金伐鼓下榆关,旌施逶迤碣石间。

·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将士们出师,着力烘托气氛天子非常赐颜色。唐朝皇帝对这种精神又特别赏识。挺金伐鼓下榆关,敲钲打鼓队伍雄赳赳开往山海关;旌施逶迤碣石间。旌旗蔽日在北方碣石间连绵不断。校尉羽书飞瀚海,校尉自大沙漠送来了紧急的军书;单于猎火照狼山。说侵略者把战火燃到内蒙的狼山。东北边境上的烽烟尘土蔽日遮天;将领们为扫平凶敌辞家上了前线。

好男儿本看重驰骋沙场为国戍边;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一至四句是说明男儿辞家破贼,报效国家,原是大丈夫本色,皇上对此非常赞赏。五至八句描写唐

军出征途中声势浩大,军容整肃,而前方军情紧急。·5—8句四句话在结构上承上启下。前两句紧承开头四句,描写唐军敲钲打鼓,浩荡出发,军旗飘扬,逶迤前行,十分壮观。后两句写军情紧急渲染气氛,

为下文即将展开的战斗场面作铺垫。本来这次增援

就十分紧张,行军途中又接到告急文书,可见情况之急迫。“羽书”已十万火急,用了一个“飞

”字

更见形势之紧迫,迫在眉捷。“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两句,不仅渲染了战前的紧张气

氛,也紧紧吸引着读者的兴趣,被提到嗓子眼上急

于了解下情。●

思考问题:·诗人描写“出师”渲染怎样气势?结合全诗,

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这种气势的描写?·

(

结合“挺金伐鼓”和“旌施逶迤”来分析)·

诗人描写“出师”渲染怎样气势?结合全诗,

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这种气势的描写?(结合

“挺金伐鼓”和“旌施逶迤”来分析)。【明确】●

透过这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可以揣知将军临战前不可一世的

骄态,也为下文反衬。●“本自”和“非常”这两个虚字有何作用?●明确:“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貌似赞扬唐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实则已隐

含讥讽。·

樊哙在吕后面前说:“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

奴中”,季布便斥责他当面欺君该斩。

(

见《史记

·季布传》)所以,这“横行”的由来,

就意味着恃勇轻敌。.

“飞”和“照”两个动词有何表达作用?。【明确】。“飞”字和“照”字警告了军情危急。·

“榆关”“碣石”“瀚海”“狼山”四

个地方连缀,有何表达作用?·【明确】·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更到瀚

海、狼山,前八句诗概括了出征的

历程,逐步推进,气氛也从宽缓渐

入紧张。·第二层·【原文9-16句】——战败·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战斗失利,身陷重围,揭示其原因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山川景象萧条延伸到边境的尽头;

敌骑侵凌来势凶猛犹如狂风暴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战士在前线厮杀一半死来一半生;

将帅仍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北方沙漠到了深秋,边塞的草已枯萎;

暮色降临孤城,能战的守兵越来越少。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将帅身受皇恩,却是如此骄傲轻敌;

战士尽管竭力奋战,仍未解除重围。·战士们作战的条件有哪些不利之处?请你概括。。【明确】·①“萧条”自然条件恶劣;·②“凭陵”敌人来势凶猛,战力强;

③“斗兵稀”可以作战的士兵越来越少。·“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这种对比的手法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运用鲜明的对比,将战士的为国死

战和将领的寻欢作乐对比来写

,战

士在前线流血牺牲,将帅却安居营

帐,流连声色——表现

苦乐不均,

死生迥异。控诉了将帅不懂得体恤

士兵,暗示了必败的原因。·

“大漠”“穷秋”“塞草”“孤城”“落

日”“斗兵”六个意象营造怎样的意境?·

【明确】·营造了荒芜、衰败、冷落、凄凉的

,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阴惨

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你认为唐军战败的原因有哪些?主要

原因是什么?●【明确】·

自然条件恶劣,气候条件恶劣,敌人凶猛善战,将领与战士的矛盾。其中官兵的矛盾,尤其是当官的寻欢作乐,

不爱惜士兵是失败的主要原因。·第三层·【原文17-24句】——被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飘那

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杀气三时作阵

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刻画士卒及家人两地相思之苦。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战士们身穿铠甲辛苦地久戍边疆;

家中妻子一定泪如玉箸时时感伤。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少妇们在长安家中恐怕哭断了肠;

征人们在蓟北边防空自回首故乡。边庭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边疆狂风猛烈要想回乡哪里能度过;

边疆旷远迷茫除了苍茫什么也没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早午晚一整天都杀气腾腾战云弥漫;

一整夜频传的刁斗声叫人听了胆寒。·思考:·这一层诗文写征人和思妇的彼此分离

和思念之苦,与全诗描写战争过程是

否背离?有何联系?·

【明确】·

这一层写士兵的痛苦,实是对主将更深的谴

责。应该看到,这里并不是游离战争进程的泛

写,而是处在被围困的险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写

照。“铁衣远戍辛勤久”以下三联,一句写征

夫,一句写思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逐步

加深。城南少妇,日夜悲愁,但是“边庭飘飘

那可度?”蓟北征人,徒然回首,毕竟“绝域

苍茫无所有!”·

相去万里,永无见期,更那堪白天所见,只是

“杀气三时作阵云”;晚上所闻,惟有“寒声

一夜传刁斗”,如此危急的绝境,真是死在眉

睫之间,不由人不想到把他们推到这绝境的究

竟是谁呢?这是深化主题的不可缺少的一层。●第四层·【原文25-28句】——

苦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白刃:锋利发光的刀剑。●

死节:

为国捐躯的志节。·

岂顾勋:哪里会顾及个人功勋?礼赞士兵,突出其壮志豪情,提出心愿相看白刃血纷纷,你我相看雪白的战刀上血迹斑斑;死节从来岂顾勋!为国捐躯的志节,哪里是为了顾及个人的功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您没看见沙场上尝尽征战苦的士兵,至今犹忆李将军。至今仍然怀念西汉时的名将飞将军李广。·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与将领形成怎样的对比?·【明确】·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最后士

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

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

们是何等质朴、善良,何等勇敢,然而又是何

等可悲呵!●

诗人的感情包含着悲悯和礼赞,而“岂顾勋”

则是有力地讥刺了冒进贪功的将帅。·为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