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集_第1页
人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集_第2页
人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集_第3页
人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集_第4页
人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1、《古诗词三首》

班级:____________:组别:

主备人:颜雪梅总课时:3分课时:]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学习目标:

1、我会认识生字、会写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我会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独坐敬亭山》。

3、我会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

孤独寂寞之情。

学习重点:

重点品味诗句,背诵古诗,积累语言。体会诗人孤独寂寞之情。

知识:

《独坐敬亭山》这首诗是白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宣州时所作。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

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心酸的滋味,孤舟之感倍生。诗人通过对敬亭

山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寻找

安慰的真实写照。

预习任务:

1、释题,简介背景。

2、学会重点生字词。能正确读写。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3、结合插图,根据注解逐句说说诗意。

4、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自主、合作、探究:

1、释题,简介背景。

2、你学会了那些生字词?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

3、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大意。

5、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说说从哪些词语中可以体会出来?

闯关达标:

1、比一比,再组词。

闲()厌()亭()

闭()庆()亨()

2、默写《独坐敬亭山》。

3、根据古诗容填空。

(1)《独坐敬亭山》的诗人是代诗人—。诗得前两句烘托了诗人心灵

。诗的后两句运用的手法是,表达了诗人对的喜爱。

(2)《独坐敬亭山》题目中的“独”,不仅写山,也是写作者。这首诗里,还有_____、_______、

、这些词、句也表现出孤独的意思。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课外收集一些有关大自然美丽、神奇的图片,让我们做个有心人,发现自然界的美,懂得欣赏美并保护

这些美。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班级:_____________:组别:

主备人:颜雪梅总课时:3分-深时:2

第二课时

望洞庭

学习目标:

1、我会认识生字、会写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我会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洞庭》。

3、我会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

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秋月图。

学习重点:

重点品味诗句,背诵古诗,积累语言。体会诗人的描写方法。

知识:

《望洞庭》这首诗是禹锡所作。明月当空的夜晚,诗人经过洞庭湖,记下所见的景象。故名为“望

洞庭”。

预习任务:

1、释题,简介背景。

2、学会重点生字词。能正确读写。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3、结合插图,根据注解逐句说说诗意。

4、吟读,体会诗人的描写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1、释题,简介背景。

2、你学会了那些生字词?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

3、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大意。

5、吟读,体会诗人的描写方法。说说从哪些可以看出来?

闯关达标:

1、比一比,再组词。

未()摇()庭()

末()遥()挺()

2、默写《望洞庭》

3、根据古诗容填空。

(1)《望洞庭》是代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

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第二句以——作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第三

句写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

(2)《望洞庭》这一首诗“盘里一青螺”中的“盘”指的是,“青螺”指的是,

这句诗形象写出了洞庭湖。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课外收集一些有关大自然美丽、神奇的图片,让我们做个有心人,发现自然界的美,懂得欣赏美并

保护这些美。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班级:______________:组别:

主备人:颜雪梅总课时:3分课时:3

第三课时

忆江南

学习目标:

1、我会认识生字、会写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我会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词,背诵古诗词,默写《忆江南》。

3、我会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

对江南景色的无限赞叹和向往之情。

学习重点:

重点品味诗句,背诵古诗,积累语言。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知识:

《忆江南》这首词是白居易离开,回到以后怀念时写了三首《忆江南》中的第一首。“忆江南”,词

牌名。词的容也是回忆江南。白居易曾经当过刺史。词中所回忆的是诗人曾经观光游览当地风景时所留

下的印象。

预习任务:

1、释题,简介背景。

2、学会重点生字词。能正确读写。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3、结合插图,根据注解逐句说说诗意。

4、吟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自主、合作、探究:

1、释题,简介背景。

2、你学会了那些生字词?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

3、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大意。

5、吟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闯关达标:

1、默写《忆江南》

2、读诗句,解释字意,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谙:

3、根据古诗容填空。

《忆江南》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代的“忆江南”的意思是_其中

的是形象的比喻句,写出了的特点;

是一个反问句,抒发了作者对江南景色的之情。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课外收集另外两首《忆江南》。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2、《山水》

班级::组别:

主备人:颜雪梅总课时:2分课时:]

学习目标:

1、我会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2、我能有感情的朗读。

3、我会了解课文大意,围绕课题划分段落。

4、我能初步感知山水的优美景色。

学习重点:

掌握重点词句,整体感知课文。

知识:

1、在广西壮族自治区。1985年,山水被评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据考证,大约在36亿到37

亿年前,一带是汪洋大海,海水深达2000米。今天遍布这一带的石灰岩,就是那时候在海水中形成的。

约32亿年前,这里上升为陆地。后来进过地壳运动,到距今几百万年前,才形成了目前的水陆形势。坚

硬的石灰岩经过几百万年的风化和水流作用,形成了无数突兀奇峰,流经石灰岩地区的漓江泥沙很少,

江水特别清澈,再加上这里气候温暖潮湿,有利于植物生长。这样诸多因素,使得水清山秀峰奇,成为

天下少有的奇观。

2、词语解释。

波澜壮阔:指大海波浪翻滚,景象壮观。

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

拔地而起:从地面上突起。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危峰兀立:危,高;兀立,直立。高高的山峰耸立着。

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预习任务:

1、请参照“课前预习导学案”进行预习。

2、请将预习容呈现在智慧树上。

3、预习展示:

(1)展示学会的重点词语。

(2)围绕课题给课文划分段落。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自主、合作、探究:

1、你学会了那些生字词?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字词吗?

2、比一比,谁能把课文读得最好听。

3、说一说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容?为什么?

4,我新认识的排比句。

5、读了课文,说一说山水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收集到图片的同学可以借助图片等资料结合课文容来说。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2、《山水》

班级:_________:组别:

主备人:颜雪梅总课时:2分课时:2

学习目标:

1、品味山水的奇秀之美。

2、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山水的特点,受到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4、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力和理解、表达能力。学习“总一分一总”

的叙述方法。

学习重点:

1、理解、体会漓江水“静、绿、清”和山水“奇、秀、险”的特点。

2、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及清晰的结构布局。

知识:

从市区南行,首先引入眼帘的是一头伸长鼻子在江边吸水的''大象",现在一般称它为象山、象鼻山。

课文中说的''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只是举例说明的山形态各异。实际上,在漓江两岸,独秀峰、

叠彩山、泯波山、南溪山、葫芦岩、七星岩等都很有名。

预习任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积累课文优美的语段,初步体会排比句式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初步认识分号。

3、通过看图学文,感受山水独特的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自主、合作、探究:

1、课文是怎样评价山水的?作者又为什么要荡舟漓江来观赏山水?

2、作者用什么和漓江的水作比较?比较的目的是什么?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3、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3、《记的双龙洞》

班级:_____________:组别:

主备人:颜雪梅总课时:2分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我会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

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等词语。

2、我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我会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容,理清课文写作顺序。

学习重点:

按课文游览顺序理清课文脉络。

知识:

1、这篇精读课文是一篇游记,节选自《小记十篇》一书,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

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的双龙洞是的名胜。因为洞的洞顶有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所以叫“双龙洞

2、理解新词。

盘曲而上明艳突兀森郁蜿蜒变化多端颜色各异

预习任务:

1、请参照“课前预习导学案”进行预习。

2、请将预习容呈现在智慧树上。

3、预习展示:

(1)展示学会的重点词语。(2)给课文划分段落。(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自主、合作、探究:

1、你学会了那些生字词?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字词吗?

2、比一比,谁能把课文读得最好听。

3、说说课文都写了什么?

4「布翥猿蚯的路委戛意拜的?每二处景京看蔽特点?一

5、读了课文,说一说的双龙洞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收集到图片的同学可以借助图片等资料结合课文容来

说。

闯关达标:

一、看拼写词语。

heshihunanguanshangk6ngxi

()()()()

m1ngyandujuan6jidoj1shI

()()«()()

二、按课文容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作者游览的地点是,时间是。游览的顺序依次是

、、、»

学习收新一

知识延伸:

收集有关双龙洞的资料。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3、《记的双龙洞》

班级::组别:

主备人:颜雪梅总课时:2分课时:2

学习目标:

1、我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2、我会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学习重点:

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

知识:

1、外洞有巨大的屏石相隔,仅通水道,长10余米,宽3米多。外洞的相隔与相通,形成了双龙洞最鲜明的

特色。古诗云“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如欲观赏,唯有平卧小舟,仰面擦崖逆水而入,不得稍有抬

头,有惊而无险,妙趣横生,堪称游览方式之一绝,有“水石奇观”之誉。

2.洞钟乳石、石笋众多,造型奇特,布局巧妙,有“黄龙吐水”、“倒挂编幅”、“彩云遮月”、“天马行空”、

“海龟探海”、“龟蛇共生”、“青蛙盗仙草”、“寿星与仙桃”等景观,幻化多变,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龙宫。

3、学习写法。

(1)叙述有条理,贯穿全文有两条线索:一是游览的顺序:路上一洞口一外洞一孔隙一洞一出洞;

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深黑的石洞一洞一孔隙一外洞一洞口一流下山,作者正是迎着溪流上山入洞的。

(2)作者移步换景,情随景变,既描述出双龙洞的神奇景色,又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预习任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2、品读课文。领悟写作顺序,了解洞外的特点。

3、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自主、合作、探究:

1、文中写到洞中双龙的句子有哪些?

2、品赏路上的见闻。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游览外洞和洞。

(1)外洞有什么特点?作者的感受是什么?

(2)洞有什么特点,作者的感受是什么?

4、说说你喜欢的句子。并会说出你喜欢的原因。

5、课文的主要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闯关达标:

一、按课文容填空。

1、'作者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先描写了,特点是;再写了,特点是

;然后写了,特点是.

2、“孔隙”的特点。表现在:

(1)小得只能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船的进出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乘船必须一

_____;

(4)通过孔隙的感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3、洞的特点是、、。重点写了的特点。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假如让你当游双龙洞的一个小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旅客介绍双龙洞呢?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4、《七月的天山》

班级::组别:

主备人:颜雪梅总课时:[分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学习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学习难点:

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知识:

天山:亚洲中部的大山系,横贯新疆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全长2500千米,

宽250〜300千米。平均海拔约5000米,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峰顶白雪皑皑。天山博格达

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在博格达峰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

米,深约90米。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洁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

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相传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来到这里,王母娘娘就在这里设蟠桃宴招待

他,因而古称“瑶池”。现在这里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预习任务:

1、请参照“课前预习导学案”进行预习。

2、请将预习容呈现在智慧树上。

3、预习展示:

(1)展示学会的词语。(2)给课文划分段落。(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自主、合作、探究:

1.说说作者笔下的天山之夏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2.在文中找出有关方位变化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想一想作者浏览的顺序和地点的转换。

3.我要把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4.作者在第2自然段中写了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什么样的想象?

5.作者笔下的天山之夏是那么令人神往,作者是如何具体、形象地描绘这一景物的呢?

6.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的哪些想象和比喻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除了比喻外,还有哪些地方值得

我们去揣摩、欣赏?

闯关达标:

1、我会区别,并能给它们找朋友。

府()缤()

()滨()

()槟()

2、请把作者游览的顺序补充完整。

(1)进入天山——()——()

(2)进入天山这一段依次写了()、()和()的奇特景象。

3.读下列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a.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彩就像自组上绣了几朵银衣色的花。

b.融化的雪水,丛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浮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

的溪流,浪花往上地,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4.抄写词语:

翡翠凉爽高耸山涧透射寂静增添细碎马蹄

柔嫩锦缎绵延绚烂白皑皑重重叠叠斑斑点点

知识延伸:请同学们设计一个摘录卡片,把优美的句子记录下来。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5、《中彩那天》

班级:________组别:__________

主备人:小群总课时:2分课时:1

学习目标:

①我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并理解下面的词语:拮据面黄肌

瘦闷闷不乐梦寐以求教诲迷惑不解。

②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我能说出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重点难点:

1、能正确读写并理解下面的词语:拮据面黄肌瘦闷闷不乐梦寐以求教诲迷惑不

解。

2、会概括本文的主要容。

知识:

关于诚信的名人名言有:

言必信,行必果。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

预习任务:

1、请参照“课前预习导学案”进行预习。

2、请将预习容呈现在智慧树上。

3、预习展示:

(1)展示学会的词语。

(2)理解下列词语:

拮据精湛梦寐以求馈赠

(3)抽部分学生读课文。

自主、合作、探究:

1、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说说。

闯关达标:

1、看拼音写词语

xiangfucaifucaipiaoyOngjI

()()()()

anweibench1h6njicilngen

()()()()

2、根据意思选词语。

拮据面黄肌瘦闷闷不乐梦寐以求教诲迷惑不解

(1)心事重重,烦闷不快的样子。()

(2)缺少钱。()

(3)睡梦中都在寻找,追求,形容愿望强烈、迫切。()

(4)教导。()

(5)辨不清是非,让人很难理解。()

(6)面色发黄,身体瘦弱,形容不健康的样子。()

3、摘录喜欢的句子

学习收获: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5、《中彩那天》

班级::组别:

主备人:小群总课时:2分课时:2

学习目标广

I、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容,学习“父亲”诚实守信的品质,懂得“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

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的含义。

3,体会课文叙述条理清楚,首尾呼应的表达方式。

重点难点:

(1)抓住重点语句,分析理解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感悟人物品质。

(2)理解母亲常安慰家人的这句话:“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预习任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3)找出“父亲”正面临的道德难题,并思考他是怎样面对和处理这个难题的。

自主、合作、探究:

L父亲中彩后,“我”的心情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这个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难题?他是怎样面对和处理这个难题的?

3.父亲最后拨给库伯,让他把车子开走,你觉得父亲这样做值得吗?为什么?

4.说说为什么中彩那天父亲打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理解这个“富有”的特殊意义)

5.体会开头与结尾之间的联系。

6.画出文章的中心句,说说对这句话的体会。

迁移训练:

你知道有关诚信方面的名人名言吗?说出来与同学交流。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我能想象库伯先生派人把汽车开走以后,“我们”全家人当时的表现,我要把想到的写下

来0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6、《万年牢》

班级::组别:

主备人:小群总课时:i分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本课8个生字。

②通过课文的研读,体会父亲做事认真,做人实在。

重点难点:

通过课文的研读,体会父亲做事认真,做人实在。

预习任务:

1、自读课文最少三遍,尽量做到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三遍正确流利。

2、请参照“课前预习导学案”进行预习。

3、请将预习容呈现在智慧树上。

4,预习检查:

默读,思考课文讲了一件哪几件事。用自己的话说说。

自主、合作、探究:

1、万年牢是什么意思?万年牢指什么?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

3、课文中三次提到“万年牢”,分别指什么?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迁移训练:

1、看拼音,写词语。

一•一1•

nanj1nliangshaidanwuzhuanqianzhuqian

()()()()()

2、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

把闷削

()()()

3、你读懂了吗?课文中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交流同学们之间发生的“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7、《尊严》

班级::组别:

主备人:小群总课时:2分课时:1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尊严、逃难、善良、朴实”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我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容。

知识:

尊严的代价?

有人可能要说尊严是无价的。

不,它是有价的,

当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时,

它所体现的是一代隐士的清风亮节,

所折射出的是不为世俗所累的洒脱;

当在日本老板的斥责声中中国打工仔拒绝下跪时,

它所代表的是一个不为淫威所迫的坦然,

所挺起的是一个民族的脊梁。

是的尊严是买不到的,

正是因为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诱惑,

才体现了尊严的价值。

预习任务:

1、请参照“课前预习导学案”进行预习。

2、请将预习容呈现在智慧树上。

3,预习展示:

(1)展示学会的重点词语。(2)围绕课题给课文划分段落。(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自主、合作、探究:

1、你学会了那些生字词?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字词吗?

2、比一比,谁能把课文读得最有感情。

3、我读通了课文,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闯关达标:

1、多音字组词

难:nGn()量:lidng()背:b。i()

nan()liang()bei()

2、形近字组词。

沃)例()

()倒()

()僵()

()缰()

3、按要求改写句子。

(1)杰克逊大叔是一个善良的人。杰克逊大叔是一个善于发现人才的人。(用关联词把两句话连成一

句话)

(2)他就是石油大王哈默。(改为反问句)

学习收获: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7、《尊严》

班级::组别:

主备人:小群总课时:2分课时:2

学习目标厂

1,我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能找出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并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

3、我还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文中年轻人哈默的有关资料。

重点难点:

我能找出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并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

自主、合作、探究:

1、我能找出文中描写小伙子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

2、从对小伙子的描述中你知道他是个怎样的人?按照“我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句式来谈谈你的

看法。

3、这个年轻人是谁?是什么使他从一无所有到拥有一笔让所有美国人都羡慕的财富呢?

4、课文的题目为什么叫做“尊严”?从年轻人哈默和杰克逊大叔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

5、我搜集了几条有关“尊严”和做人方面的格言。

迁移训练:

(-)读下面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或语言的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写出你自己的理解

例: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

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答:我的理解是:听到没有活干,很失望,虽然他很饿,但是坚持要用劳动换取食物。

1、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

2、“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年轻人站起来说。

3、年轻人也蹲下来,轻轻地给杰克逊大叔捶背。

(二)阅读答题

列宁读书

列宁读书的时候,十分认真。他常常向自己提出许多问题。例如:这本书是什么时候写的,为什么

要这样写,中心思想是什么等等,都要弄个一清二楚,才肯放手。他读过的书还要写出自己的意见。他

的意见总是很中肯的。列宁对课外书籍的选择也是很严格的。他从来不读没有价值的书。在列宁的房间

里,无聊消闲的书籍一本也找不出来。

1、按“读书认真”和“选书严格”这两个意思把这段话分成两层,用“/”标在文中。

2、用“一”画出每一层的中心句。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8、《将心比心》

班级::组别:

主备人:小群总课时:分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能理解课文容,独立阅读。能体会出“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容,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知识:

课文中讲到一位阿姨为老奶奶推开沉重的大门,等老奶奶过去后才松开手,“她为什么会这样做

呢?”问题一提出,一位同学这样回答:“阿姨的妈妈和这位老奶奶的年龄差不多,她只希望自己的遇

妈妈到这种情况也有人为她开门,阿姨这样的目的是:(1)能唤起人们多一份关心和一份关爱,(2)能

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从这位阿姨的言行举动和平淡的话语中说明了什么呢?一位同学回答:”说

明阿姨心灵纯洁,心地善良,是多么的善解人意、关心他人啊!”在我们社会主义的国家里,如果在平

常的生活中遇事能将心比心,推心置腹地想,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使我们的社会更加

文明。

预习任务:

1、请参照“课前预习导学案”进行预习。2、请将预习容呈现在智慧树上。

自主、合作、交流: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我能复述文中的两则小故事?

3.通过自学,谈谈课文中哪些她方让你感动?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将心比心”这个成语的意思。

迁移训练:

1、我会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用"表示。

沉重(ch6nch6ng)涌到(t6ngyong)

输液(zsu-n(zzu-nU-n

xsh二xzh

1、抄写词语:

道谢温暖沉重扎针抱怨鼓励患者

宽容尊重增加眼神将心比心

2、按课文容填空。

(1)如果我们生活中能就会对老人,对孩子,就会

使人与人之间多0

(2)课文具体写了两件事,一是.二是o

知识延伸:

读背有关“将心比心”的名言。

a.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b.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

c.一个不肯原谅别人的人,就是不给自己留余地,因为每一个人都有犯过错而需要别人原谅的时候。

d.帮助他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9《自然之道》

班级::组别:

主备人:小群总课时:2分课时:]

学习目标:

1、我会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能了解课文主要容。

课前预习:

1、请参照“课前预习导学案”进行预习。

2、请将预习容呈现在智慧树上。

3、预习展示:

(1)展示学会的重点词语。

(2)给课文划分段落。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合作学习:

1、你学会了那些生字词?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字词吗?

2、比一比,谁能把课文读得最好。

3、说说课文都写了什么?

迁移训练:

1、我能正确朗读并书写下列词语。

旅游蠢事海鸥争先恐后若无其事

见死不救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

2、我能根据意思写词语

(1)争着向前,唯恐落后,形容十分积极。()

(2)像游鱼那样一个接一个地出去。()

(3)形容呼吸急促的样子。()

(4)十分愚蠢,好心反而办坏事。()

(5)犹豫。()

3、读了课文,我知道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9《自然之道》

班级::组别:

主备人:小群总课时:2分课时:2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容。

2、了解“自然之道”,认识我和同伴违背自然之道引起了严重后果。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

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课前预习:

1、自由朗读课文三遍,难读句子多读几遍,画出令你怦然心动的句子,说说体会。

2、你从文中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写下来。

合作学习.

1、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样的“蠢事”?

2、愚不可及的做法及原因。

3、你知道幼龟入海的规律了吗?我们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

4、展开想象: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

5、我能说出用上划横线的词语好在哪里,并把这几个句子抄下来。

(1)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料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

(2)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幽:“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那样的伤害。”

6、说说本课的“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

迁移训练:

1、向导明明知道“我们”的想法会害了幼龟,还抱起那只幼龟朝大海走去。他这样做你是赞同还是反对?

2,你还了解哪些“自然之道”,请简单写下来。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班级:_____________:组别:

主备人:小群总课时:]分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课前预习: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4、请将预习容呈现在智慧树上。

预习检查:

1、我能把下列字按音、形、义区别,并能组词。

()

()

或()

()

2、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我能理解下列词语。

摇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苦不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息繁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忧患

合作学习: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

3、黄河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我能说说对治理黄河的意见和看法。

5、你从文中受到了哪些启示?

迁移训练:

1、说说带点的字与括号里的字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江淮(准)叫苦不迭(选)开垦(恳)放牧(收)

2、举生活中的实例谈谈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保护环境,治理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你打算怎样做,请写下来。

拓展探究:

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_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11《蝙蝠和雷达》

班级::组别:_____________

主备人:小群总课时:2分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我能把握课文主要容与要点。

课前预习:

1、请参照“课前预习导学案”进行预习。

2、请将预习容呈现在智慧树上。

3,预习检查:

(1)我能正确读出本课词语。

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

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

(2)我会给这些生字组词。

蝙()捕()蛾()蚊()僻()锐()渴()蝇()

扁()哺()饿()这()避()说()揭()绳()

(3)通过预习课文,我知道了科学家__________,揭开了蝙蝠_____________

,并从中受到了启发,给飞机安装了,让飞机能够

合作学习:

1、再次自由读全文。

2、我能与组员合作,分段朗读课文,并简要进行评价。

3、小组交流容易写错的生字。

4、小组交流不理解的词语。

5、默读第7、8自然段,填空。

雷达的天线相当于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相当于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相当于蝙蝠的()

迁移训练:

1、在本节课中科学家从蝙蝠在夜间飞行中得到启示发明了_____,让飞机也可以在夜间飞行,科

学家真是了不起,我将来要当一名______发明(分组展示)

2、学完课文,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容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探究:

人类在生物的启示下,发明创造了很多东西,如:(飞机一一鸟,潜水艇一一鱼,降落伞一一

松鼠尾巴……),这是一门新的科学一仿生学,请同学们阅读资料袋,交流收集到的仿生学的资料。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11《蝙蝠和雷达》

班级::组别:

主备人:小群总课时:2______分课时:_____2_____

学习目标厂

1、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

3、培养学生观察与探究能力,拓宽学生视野。

课前预习: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容。

2、思考: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

合作学习:

1、认真默读第4、5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思考: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做了几次试

验?都是怎样做的?试验证明了什么?(填写下表)

试验次数做法结果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在夜里飞行的?

迁移训练:

1、请你根据自己的常识,将动物和它生活的地方连起来。

企鹅天空

松鼠海洋

海豚南极

大雁森林

试想一下,如果把它们的生活地点改变了,会有什么后果?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12《大自然的启示》

班级:______________:组别:

主备人:小群____总课时:1分课时:1

学习目标厂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

物的兴趣。

课前预习:

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等科

普读物的兴趣。

3、请将预习容呈现在智慧树上。

预习检查:

1.我能给下列生字注音。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