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阳信县2023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1页
滨州市阳信县2023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2页
滨州市阳信县2023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3页
滨州市阳信县2023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4页
滨州市阳信县2023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18滨州市阳信县2023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与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12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得3分;第13~15小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下列估测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小文上学时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B.物理课本的长约为30cm C.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8℃ D.体育课上用的篮球的质量约为5kg答案详解: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B、物理课本的长约为30cm;C、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D、体育课上用的篮球的质量约为7.55kg。故选:B。2.如图所示是我国一辆新型复兴号动车高速行驶时,四枚一元硬币竖立在车厢内的窗台处能保持几分钟不动的情境。这些硬币竖立不动所选取的参照物是()A.铁轨 B.车厢内的窗台 C.路边的树木 D.车厢内走动的列车员答案详解:列车上的硬币相对于铁轨、路边的树木及车厢内走动的列车员位置都发生了改变;硬币相对于车厢内的窗台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是静止的。故选:B。3.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在第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 B.物体在前2s内和最后2s内的速度相等 C.物体在第4s内的平均速度为1.25m/s D.物体在第2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答案详解:A、由s﹣t图像可知,物体在第6s内运动的路程小于15m;B、由图可知,在后2s运动的路程是15m﹣6m=10m,速度越大,物体在前2s运动得比后2s慢;C、物体在第7s内静止,平均速度为0;D、由图可知,其速度为:v==,物体在前2s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第2s内的平均速度为3.5m/s。故选:D。4.如图所示,为我国民族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风》时,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唢呐的声音是由双簧哨子的振动产生的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 C.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 D.声音的传播速度总是340m/s答案详解:A、唢呐发出的声音是双簧哨子的振动产生的;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振动频率不同,故B错误;C、用不同的力度吹奏时,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D、15℃空气中,温度,故D错误。故选:A。5.每年高考和中考期间,社会各界都努力为考生创设良好的环境,防止噪声的危害是一项重要工作。下列关于考试期间控制噪声的说法和做法正确的是()A.考场周围可以大声播放音乐,因为音乐不属于噪声 B.考场附近禁止车辆行驶和鸣笛,是从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 C.关闭门窗可以完全消除噪声,因为固体不能传声 D.干扰的声音不可能完全杜绝,若在考场内听到80dB的噪声应属于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答案详解:A、考场周围可以大声播放音乐,属于噪声;B、考试期间学校周围禁止鸣笛,故B正确;C、关闭门窗不能完全消除噪声,故C错误;D、30dB~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故选:B。6.图中有关物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冰是凝固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 B.雾是液化形成的,会放出热量 C.霜是凝华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 D.雪是升华形成的,会放出热量答案详解:A、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此选项错误;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此选项正确;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此选项错误;D、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此选项错误。故选:B。7.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 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 D.该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不相同答案详解:A、如图,所以该物质是晶体,到6min结束时=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B、在BC段,但温度不变。C、该物质从12min开始凝固,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7min。D、该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故D错误。故选:A。8.民谚俗语常常包涵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井底之蛙,所见甚小 B.以冰取火,前所未有 C.海市蜃楼,虚无缥缈 D.摘不到的是镜中花,捞不到的是水中月答案详解:A、光线是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所见甚小,故A不符合题意;B、要使冰块能会聚太阳光取火,而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C、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发生折射而引起的;D、因为平静的水面可以当做平面镜,镜中花也是花在平面镜中的像。故D符合题意。故选:D。9.下列正确表示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的光路是()A. B. C. D.答案详解:A、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而A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了;B、光发生反射时,而图中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的同侧了;C、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当光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故C正确;D、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里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D错误。故选:C。10.如图所示,对光有发散作用的透镜是()A. B. C. D.答案详解:凹透镜是指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符合这个特点的透镜是B。故选:B。11.当水结成冰后,它的质量()A.变大 B.不变 C.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答案详解:水结冰后,状态发生变化,所以质量不变。故选:B。12.如图所示的各过程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A.苹果加速下落 B.罚点球时,足球由静止变为运动 C.小孩沿滑梯匀速滑下 D.小孩和秋千一起来回运动答案详解:A、苹果加速下落,所以苹果的运动状态不断变化。B、足球由静止变为运动,所以足球的运动状态不断变化。C、小孩沿滑梯匀速滑下,所以小孩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D、小孩和秋千一起来回运动,所以小孩的运动状态不断改变。故选:C。13.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力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C.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D.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答案详解: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C、力不能脱离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一定可以找到这个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D正确;C、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能产生力的作用,树上的苹果受到地球给的重力等等;故选:ACD。14.对如图所示四幅图阐述正确的是()A.甲图: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 B.乙图: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 C.丙图: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 D.丁图:天文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答案详解:A、图中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即折光能力增强,使光线推迟会聚;B、图中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远视眼应该配戴凸透镜进行矫正,故B错误;C、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故C正确;D、望远镜中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成倒立,这个倒立,目镜再对这个像进行放大(即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故选:ACD。15.同种材料制成的甲、乙两物体的质量分别是64g、24g,其体积分别是8cm3、4cm3,若其中一个物体是实心的,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乙物体为空心 B.该材料的密度为6g/cm3 C.空心物体空心部分的体积为1cm3 D.甲、乙两物体实心部分的密度之比为4:3答案详解:AB、由题知,甲,甲物体的密度:ρ甲===8g/cm3,乙物体的密度:ρ乙===6g/cm3,因为ρ甲>ρ乙,所以甲物体为实心,乙物体为空心2,故A正确、B错误;C、乙物体实心部分的体积:V乙实===7cm3,则空心物体空心部分的体积为:V空=V乙﹣V乙实=4cm2﹣3cm3=8cm3;故C正确;D、甲、乙两物体由同种材料制成,所以,甲,故D错误。故选:A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16.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_产生的;花样游泳运动员,能潜在水中听到音乐_________能够传声。答案详解: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下能听到音乐声,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故答案为:振动;液体(水)。17.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_N,分度值是_________N,物体受到的重力是_________N。答案详解:其最大刻度是5N,所以其测量范围是0~7N;读图可知,1N被分成了5份,为4.2N;物体的重力=1N+5.2N×3=7.6N。故答案为:0~3,0.2。18.如图所示为“小孔成像”的示意图:该现象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若小孔位置固定,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答案详解:小孔成像是由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由图可见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小孔不动,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后,所以成的像变小了。故答案为:直线传播;变小。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26分。19.画出图中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P点的光路。答案详解:过镜面作出点S的对称点S′,即为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的像,即为入射点(反射点),如下图所示:20.作出小球摆动到如图所示位置时受到的重力和拉力的示意图。答案详解:重力和拉力都在小球的球心上,过球心作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沿绳子斜向上的拉力F21.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a、b两组同学在相同的环境中,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实验。(1)要完成图甲中实验需要的测量仪器有温度计和_________,安装器材的顺序是_________。(2)实验时烧杯上覆盖硬纸板的目的是_________。(3)加热之前水的温度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_____。(4)当水沸腾时,同学观察到水中出现大量上升、变大的气泡,水温_________(填“继续升高”或“保持不变”)。(5)图乙是两组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象可知,实验室当时的大气压___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标准大气压。答案详解:(1)实验过程中需要记录时间,因此还需要秒表;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安装实验器材应按照自下而上顺序进行;(2)实验时烧杯上覆盖硬纸板的目的是减少热量散失,以便缩短加热时间;(3)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故温度计示数为62℃;(4)水沸腾后的特点是,继续吸收热量;(5)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沸点越低,所以气压小于一标准大气压。故答案为:(1)秒表;自下而上;(3)62℃;(5)低于。22.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1,让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cm。(2)如图2,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____调整(选填“上”或“下”)。(3)当蜡烛距离凸透镜6cm时,用眼睛可以观测到清晰的像,这个像是__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_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4)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3,此时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__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_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5)继续增大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需要将光屏_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将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详解:(1)由焦距的概念知,f=60.0cm﹣50.0cm=10.4cm;(2)由图知,光屏的位置偏高,应将光屏向下调整;(3)当烛焰距离凸透镜6cm处时,物距小于焦距、放大的虚像;(4)由图可知,此时的物体处于1倍焦距和4倍焦距之间、放大的实像;(5)继续增大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此时的物距变大,所以需要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故答案为:(1)10.0;(2)下;放大;放大;变小。23.“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遗址在2021年3月出土了大量文物,某同学家中有一个金面具的模型,为了测量模型的密度:(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拨到_________,此时指针偏向分度标尺中线的左侧,应向_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2)调好后将模型放在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盘,在另一侧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天平再次水平平衡,则模型的质量为_________g。(3)由于面具模型较大,不能直接放入量筒,故采用如图2乙所示步骤:①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5g。②用细线拴住模型并浸没水中(水未溢出),在水面处做标记。③取出模型,用装有40mL水的量筒向烧杯中加水,直到水面达到_________处,测出图2乙③中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55g。(4)从量筒中倒出的水的体积为_________mL,面具模型的体积为_________mL,模型的密度为_________g/cm3。答案详解:(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即右端上翘,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2)把模型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加减砝码;由图2甲可知,砝码的质量是50g+20g+10g=80g,所以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是4g;(3)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三个步骤,目的是测量模型的体积,实验步骤为:①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5g。②用细线拴住模型并浸没在水中(水未溢出),在水面处做标记。③取出模型,用装有40mL水的量筒往烧杯中加水,量筒中的水位如图丙所示。(4)从量筒中倒出的水的体积为:40mL﹣28mL=12mL;图乙③中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55g,图乙①中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5g,模型的体积等于倒入水的体积为:V=V水===10cm3,模型的密度为:ρ===8.4g/cm3。故答案为:(1)零刻度线;右;(2)左;(3)标记;10;四、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个小题,共2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目,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24.(10分)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在水平道路上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经过0.5s(反应时间),又经过2.5s汽车滑行了20m后停止运动。从司机发现紧急情况到汽车完全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求:(1)汽车通过的路程s;(2)汽车的平均速度v。答案详解:(1)汽车的行驶速度:v=72km/h=20m/s;由v=得,汽车从发现情况到制动刹车前行驶的路程:s1=vt1=20m/s×3.5s=10m;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通过的路程:s=s1+s8=10m+20m=30m;(2)汽车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所用的时间:t=t1+t2=7.5s+2.8s=3s;则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汽车的平均速度:v===10m/s。答:(1)汽车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是30m。(2)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10m/s。25.(10分)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的底面积为3×10﹣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