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14-35 求索真理的历程 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14-35 求索真理的历程 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14-35 求索真理的历程 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14-35 求索真理的历程 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14-35 求索真理的历程 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十五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考点展示]1.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3.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和谬误。4.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认识的上升性。核心考点一实践的概念和特点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在把握实践的含义这一知识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2)实践是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3)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提醒不能扩大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也不能缩小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2.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①实践的构成要素——主体、对象和手段是客观的。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主观能动性①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②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③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社会历史性①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必然带有一定社会的烙印。②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征动态发布命题特点大纲全国卷·29四川高考·34上海高考·17海南高考·22重点围绕实践的基本特征展开测试,并常常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过程等结合起来进行考查,材料灵活多变,理解力要求较高,选择题为主,难度较高。命题点1实践的含义典例1(·上海高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实践性是指 ()A.正确阐明整个世界发展最普遍的规律B.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C.有效提供改造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方法D.以认识客观世界为目的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实践的理解能力。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故B正确。命题点2实践的特征典例2(·大纲全国卷)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 ()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④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人们对河流的正确认识是基于实践活动,①正确;②说法错误,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而不是形成理性认识;不同时期人们对河流的利用有不同的认识,说明认识具有历史性,③正确;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④说法错误。1.就销售商品而言,人类经历了货郎挑卖—门市销售—网络销售的变化过程。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A.实践的目的性 B.实践的主观能动性C.实践的社会性 D.实践的历史性答案D解析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故D正确。①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②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一切奇迹④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C解析苏州成立姑苏区,目的是“发挥中心城市之‘核’的作用”,这体现①④;意识有正误之分,②错误;要创造奇迹,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必须尊重客观规律,③错误。A.客观的物质性活动B.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C.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D.社会性和历史性的活动答案B核心考点二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正确理解认识误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即人)对客体(即客观事物)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把间接经验作为认识的来源。把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等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把认识绝对化、思想僵化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能够检验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把科学理论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脱离实践、纸上谈兵,认识不为实践服务提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2)方法论: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动态发布命题特点北京高考·40(2)上海高考·30大纲全国卷·29大纲全国卷·28山东高考·28(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属于认识论部分最重要的理论,重点围绕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展开,难度适中,选择题和主观题均有测试。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命题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典例3(·北京高考)地图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程度,地图的变化记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欧洲中世纪时,地图主要由神职人员绘制。当时欧洲的世界地图千篇一律: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居于中心,多瑙河、地中海和顿河呈“T”字型,把世界分割为欧、亚、非三部分。中国古代地图大部分由官方或士大夫绘制,主要用于日常行政事务管理和作为读史的辅助工具。在中国古代绘制的世界地图中,中国占据绝大部分图幅,政区表现较为准确,中国疆域之外则绘制简略,严重失真。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局限,早期地图绘制者认为地球是平的。15、16世纪哥伦布等航海家证实地球是圆的。随着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的世界地图日益精准,更好地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要。结合材料,说明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答案世界地图的绘制历史表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世界地图的精确绘制是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完成的。(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推动了世界地图的绘制日益精准。(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绘制的世界地图是否与地理实际相符合是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绘制世界地图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实践需要。解析本题以世界地图的绘制历史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哲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本题已经给定原理,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就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理论,具体包括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真理性的检验标准、目的和归宿等。其次分析材料可知,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局限,人们对世界地图的绘制也是有限的,可见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随着人类实践范围的扩大及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世界地图日益精准,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及检验标准。满足了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回答的关键是按着材料+原理或原理+材料的模式,不能就理论说理论,或者抛开理论只谈材料,这都是片面的。命题点2认识的反作用典例4(·大纲全国卷)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日益凸显,各国都在寻求应对之策。我国科学家研究了气候变暖条件下热量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1981年以来,我国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粮食作物种植界限明显北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前者粮食产量平均可增加54%~106%,后者可增加27%~58%。该研究为我国合理调整农作物区域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科学认识 ()①具有自觉选择性,能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化害为利②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够推测未来,创造理想世界③能够揭示事物演化规律,指导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发展④基于实践活动,体现了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和目的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其实在考查科学认识的作用,①的说法“化害为利”不妥,这样说有点绝对和夸张;②说法错误,“推测未来,创造理想世界”也是夸大了科学认识的作用。③正确,因为科学认识能指导实践,推动社会发展;④说法正确,体现了科学认识的特点。①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②实践的发展推动人类认识的发展③真理来源于大胆假设和科学实验④真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超越自身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解析题意强调科学家的实践,使人类在科学解释宇宙大爆炸,揭示生命、宇宙、万物形成的奥秘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说明②④正确。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①错误;真理来源于实践,③错误。5.材料一北京时间年10月9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奖者名单揭晓。法国科学家塞尔日·阿罗什(SergeHaroche)与美国科学家大卫·温兰德(DavidJ.Winland)获此殊荣。材料二量子理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石之一。两位科学家独立地发明并拓展出能够在保持个体粒子的量子力学属性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测量和操控的基础性方法,而这在之前被认为是不能实现的;他们研究方法为量子物理学实验新纪元开辟了一扇大门。对于单个光子或物质粒子来说,经典物理学定律已不再适用,量子物理学开始“接手”;通过他们巧妙的实验方法,他们成功地实现对量子碎片的测量和控制,颠覆了之前人们认为的其无法被直接观测到的看法。他们的突破性的方法,使得这一领域的研究朝着基于量子物理学而建造一种新型超快计算机迈出了第一步。结合材料一、二,运用实践和认识关系的知识,说明两位科学家的科学实验过程。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通过科学实验,两位科学家获得了检验、控制并计算粒子的方法。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两位科学家通过他们的实验活动,获得的方法改变了“在保持个体粒子的量子力学属性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测量和操控是不能实现”的认识,为量子物理学实验新纪元开辟了一扇大门。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他们实验证明了“在保持个体粒子的量子力学属性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测量和操控的方法是不能实现的”论点是错误的。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他们所获得的突破性的方法,使得这一领域的研究朝着基于量子物理学而建造一种新型超快计算机迈出了第一步。(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在他们突破性的方法指导下为建造一种新型超快计算机迈出了第一步。核心考点三真理与认识过程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全面理解真理的属性属性理解误区真理是客观的①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②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③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应当坚持“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④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是第二性的①对同一对象可以有多个真理;②真理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真理;③真理是一成不变的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在这个条件和范围内,真理是绝对的;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因此真理又是相对的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需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理解原因误区方法论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直线论”,此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是直线式的前进;“循环论”,此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上升性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对真理的追求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总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动态发布命题特点福建高考·35山东高考·24新课标全国卷·22海南高考·21围绕真理的含义、特征和认识发展的过程进行综合测试,近几年在各地高考中都有较强的测试要求,认真审读材料是答题的重要突破口。命题点1真理的特征典例5(·福建高考)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神话被打破。这启示我们 ()A.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C.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D.真理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答案A解析“200多年时间里”“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20世纪初”“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等,表明真理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真理,因而A项符合题意。B、D两项是对真理的错误认识;题干表明随着时空条件等客观条件的变化,人们的认识发生变化,因而C项与题意不符。命题点2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典例6(·山东高考)自1956年美国科学家在实验中直接观测到中微子后,人类对中微子的研究不断深入。年9月,欧洲核子中心称发现“中微子超光速”现象,同时指出实验过程存在误差,呼吁全球科学家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和独立测试。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A.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B.真理和谬误没有原则界限C.科学实验是社会存在的基础D.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答案A依托自然科学型选择题解题方法此类题目多以自然科学的最新认识成果及其应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自然科学的发展历程、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所获得的经验教训等为背景,主要考查生活与哲学模块的有关知识。解答此类试题,首先,看题肢表述的是什么知识;其次,分析材料中有关自然科学变化的表述,分析变化的动态过程所对应的题肢表述的知识及其相关的意义。方法1关键词(句)法,就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词(句),然后通过分析、比较选出能够体现这些关键词(句)的题肢。方法2归纳法,就是根据材料中的具体做法归纳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做法和要求,即从个性中找到共性。6.十八大报告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新举措。其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阐述,特别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新阐述和新定位,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这是实现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客观需要。党的指导思想的发展告诉我们 ()A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C.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D.真理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答案A解析党的指导思想要与时俱进,表明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正确,当选。B、D错误;C与题意不符。7.我国长期以来不断对社会公平进行探索。计划经济时代比较重视平等,甚至走向了平均主义误区,而相对忽略经济发展,其结果导致经济发展缓慢。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更加强调效率和发展,并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实现这一目标。其间,经历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等认识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努力促进社会公平,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我国对公平的探索体现了认识论的哪些道理?答案(1)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我国对公平的探索属于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目的在于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而不同时期对公平形成的不同认识和不同处理措施,则是受特定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体现了实践的社会历史性特征。(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检验标准及目的和归宿。对公平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对公平认识的变化源自于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实践也验证了计划经济时期和市场经济某些时期对公平的认识存在误区,促进社会公平是为了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3)追求真理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认识发展是一个反复、无限和上升的过程。我国在不同时期对公平的认识和追求,受不同时期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各种主观因素的制约,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我们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对公平的真理性认识。解析解题时要紧扣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公平的认识及其变化的信息,调动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特点以及追求真理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等知识,将材料信息与教材知识有效对接。易错点1不能准确理解实践的基本特征提醒在涉及实践的基本特征时,材料中强调“计划”、“方案”、“规划”的制定一般体现的是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材料中强调历史过程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的历史性;材料中强调“合作”等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的社会性。矫正训练1探月卫星一小步,人类文明一大步。我国已经确定的探月工程计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期工程为“绕”,即绕月探测;二期工程为“落”,即实现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三期工程为“回”,即实现月球样品采样后自动返回。这告诉我们 ()①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②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③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④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C解析我国探月工程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其计划分为三个阶段,体现了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故①④入选。②③不符合题意。易错点2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是一样的提醒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通过亲身参加实践获得的经验,间接经验则是从他人那里获得的经验。就知识的整体来说,无论何种知识都离不开直接经验,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矫正训练2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 ()①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②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④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解析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①本身说法错误;获得正确认识既可以通过实践,也可以通过间接经验,故④错误。易错点3不能正确理解真理和谬误的关系提醒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真理与谬误在认识过程中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矫正训练3一位诗人曾用生动的语言表述了“错误”的自白:“我不是魔鬼,不是恶棍,每个喜欢探索和追求的人都是我终身相许、棒打不散的情人。我总是先给他们一分荒谬,两分不幸,再给他们三分收获,四分欢欣,我总是在阵痛中分娩着聪明。”从这一自白中得出的结论是 ()①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谬误从反面推动真理的发展②对每一个认识的个体来说,犯的错误越多,所获得的真理就越多③找出所犯错误的原因,意味着接近了真理④谬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从谬误到真理的转化是有条件的,②的说法忽略了二者转化的条件,排除。①③④正确,选C。易错点4对认识的发展过程理解有误提醒正确理解认识的发展过程要注意以下几个“并不意味着”:①认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并不意味着人类没有彻底认识世界的能力;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并不意味着人们无法正确认识事物;③单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并不意味着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矫正训练4地球外存在着智慧生命是人类很早就提出的一个假说,可至今也没有得到证实。美国科学家在20世纪70年代发射了携带着地球人多种信息的宇宙飞船,期望有朝一日能被太阳系之外可能存在的智慧生命收到并发回音讯。可据专家们估计,飞船要飞到距太阳系最近的恒星体系,需要八万年的时间。这说明 ()A.科学有时能成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B.由于实践的局限性,人类不具有彻底认识世界的能力C.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类的认识具有有限性D.有些认识不能依靠实践检验,只能依靠逻辑推导证实答案C解析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只能是实践,而不可能是认识或者客观事物本身,A、D错误;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B错误。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的认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是有限的,C正确。“神舟”飞天问苍穹“蛟龙”深潜探海壑热点解读命题前瞻[背景扫描]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在太空停留13天,于29日返回。“结果圆满、过程完美、成果丰硕”,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用了12个字总结此次任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航天人尊重科学,以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机制推动工作,大胆探索创新、自强不息、勇于超越、埋头苦干的结果。①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积累了新形势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经验;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证明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计划、程序、步骤等举措是科学的。②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进行多次下潜试验,成功突破7_000米深度。年6月27日,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_062米,创造了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③这标志着我国成为美、法、俄、日之外第五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考点对接]信息点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信息点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深化和发展。[命题猜想]“神九”上天,“蛟龙”下潜,真是“惊天”“动地”,这一热点常考查意识的能动性、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实践与认识、认识的发展过程等知识。[命题预测]1.年6月24日17时41分,顺利完成手控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向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7000米新纪录的3位潜航员表示祝贺和问候。中国太空探索和深海探索循序渐进、厚积薄发,“神九”“蛟龙”为探索大自然奥秘提供了平台和技术支持。材料集中体现的哲学道理是()①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充满了曲折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科学实验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④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B2.从1992年启动载人航天工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取得新突破。发展阶段第一步载人飞船阶段第二步空中实验室阶段第三步建成中国空间站阶段成果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年11月3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正在探索中,预计年之前完成技术攻关掌握航天员空间出舱活动关键技术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请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答案(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中国对载人航天技术的探索既是一种客观物质性活动,又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和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在实践的基础上,中国载人航天技术不断取得成功突破。(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研究还未最终完成,还有许多难题需要我们去解决。A组基础强化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①温家宝总理表示钓鱼岛是中国神圣的固有领土②菲律宾东部海域年8月31日发生7.9级地震③重庆、上海作为试点省份进行房地产税改革④北京第一高楼“中国尊”项目将于年底封顶,预计总投资达240亿元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B解析温总理就钓鱼岛发表意见、表明立场不属于实践活动,排除①;地震属于自然现象,排除②。③属于变革社会的实践,正确;④是生产实践,符合题意。2.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这是因为实践具有 ()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C.直接现实性 D.社会历史性答案C3.“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下列与这首诗蕴涵哲理相同的是 ()①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③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④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A.①② B.②④ C.② 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操千曲、观千剑属于实践活动,晓声、识器意指认识的形成。材料表明实践决定 认识,只有②与之蕴涵哲理相同。①反映的是生产实践,③④体现事物的运动发展。4.据美国宇航局网站报道,在过去几年一系列的近距离飞越考察过程中,美国宇航局的卡西尼探测器确认在土卫二星球的南极地区存在巨大的水汽“喷泉”,科学家发现其喷出的物质中除了水和有机物之外还有盐分,这可能暗示其地表下方存在一个巨大的地下海洋。可见 ()①人类借助于科学仪器可以穷尽对客观世界的认识②科学仪器有助于延展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③实践的发展能够为人们提供更为先进的认识工具④科学仪器可以替代人类对客观事物作出精确反映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5.英国哲人培根说过:“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他主张打破“偶像”,铲除各种偏见和幻想。这表明 ()A.真理与权威是相互排斥的B.真理要靠科学理论来检验C.只有服从真理,才能具有权威D.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答案D解析“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说明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具有客观性,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故选D项。其他各项均为错误观点。6.一次,钱学森为解决导师交给他的难题,前后写了五份演算文稿。当他把定稿装入文件袋后,特意在封面上工工整整写道“Final”(定稿),但他马上又觉得不妥,便在旁边补了一行“Nothingisfinal!!!”(没有什么认识是最后的)。这句“Nothingisfinal!!!”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真理是客观的 B.真理是绝对的C.真理是发展的 D.真理是普遍的答案C解析“Nothingisfinal!!!”(没有什么认识是最后的)准确地表明了认识要在实践中发展,追求真理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C项符合题意。其他各项均与题意不符。7.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25年前36小时的气象预报一样可靠。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这一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 ()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到达真理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答案D8.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所体现的世界观是()①认识具有反复性②认识具有无限性③真理是客观的④真理具有可变性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答案AB组能力提升9.莎士比亚说“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卡莱尔说“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以下对上述观点的理解错误的是 ()①书本知识是作者主观努力的结果②书本知识于读者可能是间接经验,于作者却可能是直接经验,是读者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③书本知识来源于实践④陆游的观点否定了间接经验的重要性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D解析知识作为主观的东西是客观存在的反映,①错误,③正确;莎士比亚、卡莱尔均谈到了书本知识(间接经验)的重要性,②正确;陆游强调直接经验的重要性,但并没有否认间接经验的重要性,④错误。10.陪伴了几代中国人的大型科普丛书《十万个为什么》正在进行第六版的编纂工作。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编纂不再参考过去的问题和答案,所有问题都将根据时代发展和读者需求重新设置,很多问题也将有新的答案或不再有标准答案。上述编纂思路的确立是基于 ()A.物质的客观性,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B.运动的绝对性,事物是不能被正确认识的C.意识的能动性,人们可根据自身需要对事物进行阐释D.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答案D解析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十万个为什么》丛书编纂思路的确立就是基于此,故D正确。A不符合题意;B中“不能被正确认识”的说法错误;C否定了真理的客观性。11.(·新课标全国卷)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存。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解析从本题的关键词“以前”“现在”可以发现,人们对生物生长的认识具有反复性,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因此,②③正确。人们对真理的追求是不断前进的,不是循环的过程,因此①说法错误;④说法错在“超越历史条件”上。12.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党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又对科学发展观作出新阐述,并写入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材料主要表明 ()A.理论创新是实践创新的基础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C.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答案B13.材料一伦敦奥运会在英国当地时间年7月27日晚上21∶00正式拉开帷幕。在此之前,《NBC环球》评选出了史上最炫目五大奥运开幕式,其中,年北京奥运会雄踞榜首,“关于头名我们必须要诚实,任何声称总结史上五大开幕式的文章,其实都是其他四届在争夺第二名而已。因为,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届奥运会可以在壮观、雄伟、奇妙、创新、远见和精密方面,能与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相提并论。”“北京若第二,没人敢第一。”材料二英国著名运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