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计学原理》
讲义
第一章会计概说
第一节会计概说
正如我们所能观察到的,无论是营利性质的企业,还是非营利性质的事业以及行政机
关以及非盈利性质的社会团体等单位,均设有“会计”工作岗位,配有会计人员。只要有经
济活动的地方,不论是组织还是个人经营,都在开展着从简单到复杂的会计核算活动。与此
相适应,不管是高等教育,还是中等专业教育,甚至是职业教育,都设有会计专业,共同为
社会培训和输送着不同层次的会计专业人才。“会计”作为一种工作,在现代经济管理中正
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现有的学科群体中,“会计”作为一门科学,也正备受关注;而
作为一项职业,毋庸说,“会计”职业显然是经济社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行当,会计的
职业道德以“诚信”为准则,会计信息以真实以及及时为基本要求,会计人员及其所开展的
会计活动因此得到社会的信赖和尊重。这一切都说明:社会非常需要会计,社会非常重视会
计。
一以及会计行为探源
会计是人类为追求经济效益而进行的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人类要生存,离不开物质
资料的生产和消费。生产物质资料的目的,在于向人类社会提供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
料,生产过程同时也是消费过程,所以,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
发展的基础。在生产过程中,人们通过使用劳动工具,耗用劳动资料,投入劳动量,花费劳
动时间,生产出劳动产品,必然十分关心自己的劳动成果,会自觉地将生产过程的内容记录
下来,盘算以及比较其生产耗费(所费)和生产成果(所得)的数量损益。如果生产所得不足以
抵补生产所费(称为亏损),这种生产纯粹在消耗社会财富,或者说是对社会财富的浪费,毫
无经济效益可言,应立即停止;如果生产所得在抵补生产所费后还有结余(称为盈利),则生
产有了经济效益。结余部分如仅够供给生活消费,则只能按原有规模重复进行简单再生产,
社会不能发展;结余部分如在满足生活消费后还有多余作为追加生产投资,则可按更大的规
模进行扩大再生产,社会由此向前发展。可见,社会发展的程度取决于所能扩大的规模即生
产过程经济效益的好坏。人类生产的目的就是为追求最好的经济效益,而人们为提高经济效
益,对生产活动中的所费和所得进行的观察以及计量以及记录和比较,正是会计活动的重要
内容。
在生产活动的基础上,社会还必须进一步通过分配以及交换(流通)和消费等环节,进行
各种复杂的经济活动,才能使生产过程的物质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生产以及分配以及交换
以及消费四个环节以及它们周而复始的循环往复,构成连续的社会再生产过程。不但四个环
节内部需要管理,以提高经济效益或节约开支,有效利用经济资源,而且四个环节之间也需
要通过管理达到密切配合以及有机运行,否则,生产环节生产的物质财富就可能由于管理不
善而在其他环节被侵蚀以及被浪费。所以,处于交换环节的商品流通企业,处于分配环节的
事业以及机关以及团体等单位,处于消费环节的集体消费乃至个人消费,同样需要运用会计
方法来对各自的经济活动进行观察以及计量以及记录以及分析以及检查,完成其管理经济的
任务。总而言之,社会需要会计对整个经济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以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会计是随着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对经济管理的客观要求而产生,并随着它的发展而发
展的。会计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发展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善到逐渐
完善的过程。最初的会计,只是生产的附带职能,由人们在从事生产活动后顺带进行简单的
观察,计量和登记财物收支,计算生产的所得和所费。随着社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生产规
模的日益扩大,经济活动的日趋复杂,会计才逐渐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由专门人员来完
成,成为独立的职能。会计管理活动的内容以及形式和范围也随之丰富和发展起来,会计的
职能以及作用不断扩大。现代会计既能完成传统的事后记账以及算账以及报账等核算任务,
又能进行事前预测,科学地安排未来,还能通过事中控制,监督以及指挥以及协调整个生产
经营过程,使之达到既定目标,并能将会计信息反馈给有关方面,影响和参与生产经营决策。
所以,会计在经济管理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企业重视会计工作,这个企业
的生产要素就能得到合理配置,这个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好,这个企业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
中取胜;一个公共部门或一个事业单位重视会计工作,这个单位的管理工作质量就高,就能
合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公共服务和公共事业服务的效率和获得更好的满意度;一个国家重
视会计工作,这个国家有限的资源就能得到充分利用,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其社会生产力就
会不断向前发展,国家财富增加了,国际经济地位也会不断提高。
二以及会计和会计环境的关系
会计是在一定的客观历史环境(可称之为会计的社会环境,或称会计环境)中发展起来的。
会计的思想以及理论以及组织以及法制以及工作水平,无一不受环境的影响与制约。会计始
终是与社会环境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影响会计发展水平的环境要素
主要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科技发展水平以及社会文化和教育发展水平以及社会经济和
政治制度的变革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促进会计,发展的首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会计越受重视,会计发展水平也会越来越高。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对会计的影响则表现在两方
面:一方面,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而推动会计的发展;另一方
面,更重要的是,科学技术是制约会计的技术和方法进步和变革的直接因素。会计核算手段
从全盘手工操作,到利用机械操作,再到运用电子计算机操作,都直接利用了历史各阶段的
科技成果。所以,科学技术的发展直接改进了会计管理方式以及方法及手段。必然的,人们
对会计学科的认识和传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文化和教育发展水平。社会文化和教育水
平越高,会计的科学性越强,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及职业道德素质越高,会计的运用水平也
越好。所以,社会文化和教育水平决定着会计工作的水平及会计的社会地位。
当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发生变革时,会计总要向相适应的方向变革,从而会影响到会
计的理论以及组织以及制度和方法等多个方面。一定历史阶段对会计的影响,往往是多种环
境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果这些环境要素都朝同一方向努力,常常引起会计发生质的飞跃,
形成会计发展的里程碑。
反过来,会计对它赖以发展的社会环境也有积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会计管理经济,
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容置疑;会计对新科技成果的运用刺激这个领域的科技进步;会计科
学的水平以及会计教育的改善是社会文化和教育发展的一个标志,而会计的组织建设以及法
制建设等,正是社会政治以及经济制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生产规模越扩大,生产过程越社会化,经济关系越复杂,科学技术越现代
化,社会文化教育水准越高,会计管理经济的作用越能充分发挥,会计的科学性越强,会计
的社会地位就越高。一句话一一“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第二节会计的本质
会计的本质,也即会计的性质,用来说明会计是什么?
一以及会计的演进
要对会计的本质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得出恰当的结论,了解和明晰会计演进的过程和
历史是必要的。
(一)古代会计发展阶段。一位学者说过,“科学,按其本质来说,应该是历史的。”一
部会计的发展史,正是一部人类的文明史。会计科学是人类不懈探索的知识结晶。
会计不论作为一项管理活动,还是作为一门学科,在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演进过程中,
遵循着由简单到复杂以及由低级到高级以及由不完善到逐渐完善以及由无序状态到有序状
态的发展规律。会计起源于生产实践活动。人类在开始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就十分关心自
己的生产耗费和劳动成果。早在原始社会的末期,当社会再生产过程日益复杂,剩余产品逐
渐增多,人们单凭头脑来记忆生产活动已不能适应客观需要时,人类就产生了结绳记事以及
刻契记事以及绘图记事等原始记事以及计量以及记录的行为,继而产生了会计的萌芽。但在
会计产生的初期,这些以后属于“会计”的行为,还只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由单个商品
生产者在“生产时间之外附带地把收支以及支付日等等记载下来”(《资本论》7第二卷第
151页,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这时大约是旧石器时代的中以及晚期。从这时起到13世
纪复式簿记的出现,在会计发展史上被称为古代社会的会计阶段。在这段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会计运用的技术方法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而缓慢地发展着。从以下所列几个文明
古国在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会计方法的发展史实,人们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演进和运用的主
要方法是原始计量记录法以及单式簿记法和初创时期的复式簿记法。这是和当时的社会生产
状态以及商品交换方式紧密联系的。
1.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曾经与古巴比伦以及古埃及以及古希腊以及古罗马
一样,把“公元前的古代会计发展到最高峰”,([美]迈克尔•查特菲尔德:“会计思想史》
第3页,中国商业出版社1989年版。)所以,会计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西周(约公
元前1100年至770年之间),“会计”二字就出现在经典著作中,所谓“零星算之为计,总
合算之为会”,可见,“计”的基本含义是分散核算,“会”的基本含义是综合核算,“会计”
因此而得名。西周王朝还设立了专门管理钱粮赋税的官员(“大宰”)和管理全国会计的官吏
(“司会”),并开始有了关于会计报告的规定,如《周礼•天官》篇中有“以参互考日成,
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考岁成”之说,“参互”以及“月要”和“岁会”分别相当于现在的
日报以及月报以及年报。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内部控制以及预算和审计程序方面,周代在
古代世界是无与伦比的([美]迈克尔-查特菲尔德:''会计思想史))第8页,中国商业出版
社1989版。)
自春秋战国时期到秦代,出现了“簿书”或称“籍书”,用“入”以及“出”作为记账
符号来反映各种经济出入事项。“簿书”以及“籍书”的专业化运用到西汉时代又取得显著
进展,开始运用货币作为统计的计量尺度来登记会计事项。唐宋两代,在记账规则方面开始
有了比较一致的作法,会计账簿以及会计报表的设置也日益完备。特别是在宋朝初年(约公
元五世纪初),产生了“四柱清册”,即在“簿”及报表中并列四柱:“旧管”以及“新收”
以及“开除”以及“实在”,四柱的平衡关系是: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分别相当于现在的:
上期结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结存。“四柱结算法”是我国古代会计方法的典范,后来
出现的“龙门账”以及“四脚账”,均是在它的原理启示下才产生的。
2.在古巴比伦,记账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就开始了。巴比伦人爱好组织管理,所以对
簿记工作非常重视,例如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就要求替商人预售商品的代理商应向商人
报送反映价值额的契约证书。古巴比伦还存在着王室检查和审计的证据。
3.在古埃及,官厅会计(政府会计)中已建立了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
4.古希腊对会计发展的最大贡献是早在公元前630年就发明了铸币。当运用货币单位来
进行会计记录时,簿记就变得专业化了。当时遗留至今的“芝诺(托密勒二世财政大臣阿波
罗尼奥斯的私人财产管理者)档案”就是希腊在公元前5世纪采用会计制度的表现,其中已
有了责任会计制度。
然古代会计阶段发展了如此众多的会计方法,但受社会生产力以及其带来的社会经济
交换形态决定了,发展至当时的经济核算和会计行为其核心的簿记方法仍然属于简单的以及
原始的,主要以计量以及记录为主要形式和功能的单式簿记法。
(二)近代会计发展阶段
复式簿记法是伴随着十字军东侵(1096年—1291年)和后来地中海贸易的繁荣而诞生
的。十字军战士带回的东方产品刺激了地中海地区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而意大利的
热那亚和威尼斯正是连接欧洲和近东交易的中继地,所以,意大利商人成为中世纪最活跃的
商人,并且几乎全部垄断国际金融业,使复式簿记法在意大利产生成为历史的必然。1211
年,佛罗伦斯银行采用的账簿称为“佛罗伦斯式簿记",它代表了复式簿记的萌芽阶段。这
种簿记法将银行账户分为借贷两方,上方记借,下方记贷,但记账对象仅限于债权债务(人
名帐户)。
1340年,热那亚出现了比佛罗伦斯式簿记法有重大改进的复式记账方法,它代表着复
式簿记的改进阶段。热那亚式簿记法的特点,一是左借右贷,由叙述式的单式记账发展为复
式记账,二是将记账对象由人名账户扩大到商品以及现金账户。
15世纪初流行的威尼斯式簿记法代表着复式簿记的完备阶段。这种簿记法的理论和方
法,首先由意大利的一位传教士以及数学家卢卡•帕乔利在其著作《数学大全》(又名《算
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的“簿记法”一章中,给予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和阐述,从而使这
种先进的簿记方法为世人所认识,至今在全球范围内广为流传。因此,《数学大全》的出版,
标志着近代会计阶段的开始。
美国会计学家A・C•利特尔顿在其《20世纪以前的会计发展》一书中,提出了系统的
复式簿记产生的七项必要条件,即“文字",簿记首先是记录;“算术”,簿记是由连续计算
组成的;“私有财产”,簿记反映关于财产权的事实;“货币”,簿记以货币作为共同的计量单
位;“信用”,簿记也需要反映未结清的经济业务;“商业”,特别是国际性贸易,促使人们将
零散的核算方法综合成系统的簿记方法;“资本”,没有资本,商业就是小宗买卖,信用交易
也不会产生。
以上条件在古代社会均以某种形式出现过,可是,即隹在古代文明最发达的社会,也没
有出现过类似复式簿记的制度。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原因是由于古代社会的商品
货币经济不发达,使这些条件均不成熟。而在13世纪的意大利,这些条件己趋于完善,才
使意大利成为复式簿记法的发源地。
除以上七项前提条件外,意大利商业的合伙和委托代理关系,也是促进会计方法发展的
两大因素。当时,大多数企业均采用合伙形式。长期的合伙关系使人们认识到,企业应是独
立的实体,资本和收益反映的应是所有者对企业财产的请求权,为了公平地分配利润,企业
需要一套能自动计算利润和资本余额的簿记方法。另外,在当时的意大利,许多外国商人委
托当地商人担任销售代理人,以此逃避对外国人的课税。那么,为了确定这些委托商人的受
托责任,详细反映受委托销售的商品的销售收入以及费用及对委托人的债务,就需要一套较
完善的会计制度。这些因素均是促使复式簿记在意大利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18世纪的产业革命使世界贸易中心转到英国。英国人琼斯在意大利式簿记的基础上,
将金额栏分为借方以及贷方两栏,形成英国式簿记。先进的簿记方法使当时所有权与经营权
集一身的企业主将财产核算和损益计算融为一体,并通过簿记处理程序及其数据控制全部价
值增值运动。会计行为在这一时期己经初步具备了为经济核算体提供管理以及控制服务等活
动的作用。
19世纪后半期至本世纪初,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继续得到发展,资本需要集中以及食利
阶层的产生,使股份公司应运而生。股份公司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掌握着经营权
的经理阶层对具有所有权的投资人负有资本保全并增值的职责。他们通过证券交易所向公司
的投资人以及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公布财务报告,以便有关人士了解企业的资本保全情况以
及获利情况以及投资者可能获得的收益情况,偿还能力等信息。为了取信于社会,他们还请
以“自由职业”身份出现的执业会计师对企业的财务报告和账目进行审查验证。1854年,
英国苏格兰的会计师成立了第一个执业会计师协会一一爱丁堡会计师协会。从此,企业会计
信息已由业主时代的“商业秘密”转向成为公开的社会信息,会计的服务对象扩大了,会计
的内容发展了,尤其通过执业会计师的活动,会计的作用得到社会的广泛承认。因此,爱丁
堡会计师协会的成立被认为是继复式簿记法后近代会计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
从19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的一百年里,会计在理论以及方法和技术各方面都
在突飞猛进地发展。簿记在这个阶段逐步演变成会计的记录部分,成本计算以及会计报表分
析以及货币计价的原则与方法也相继出现。
(三)现代会计发展阶段
人类进入本世纪50年代,会计也随之进入现代会计阶段。由于原子能以及电子计算机
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产生了系统论以及控制论和信息论这样一些新型的基础理论学科,促使
社会生产力提高和企业组织形式变化,也就迫切需要作为经济管理组成部分的会计工作与之
相适应。同时,对''会计行为的结果成为一个有序的经济信息系统”的认识也形成了.于是,
会计方法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革。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标志:
(1)会计的工艺与现代电子技术相结合,会计逐步从手写簿记系统发展为电子数据处
理系统(EDP)会计。会计数据处理电算化,既扩大了信息处理范围,又提高了信息处理速
度和质量,是会计在记录与计算技术方面的重大革命。当然,对“会计行为的结果成为一个
有序的经济信息系统”的认识也形成了。
(2)随着企业外部和内部对会计信息的不同要求,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开始分化为财务
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系统。财务会计来自传统的会计,以编制企业通用报表为主要目标,旨
在向企业外部的投资人以及债权人和其他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方面提供投资决策以及信贷
决策等所需要的财务信息。管理会计以现代管理科学为理论基础,广泛吸收现代化的管理方
法和技术,旨在向企业管理当局和企业内部各部门提供经营决策以及理财决策所需的成本信
息和其他经济信息。管理会计不仅可以详细描述和分析过去,而且可以科学筹划未来,并控
制企业的经营活动按既定目标进行。可见,它已不是原始意义上的以记账以及算账为主要特
征的会计了,而表现为多学科的相互渗透和结合,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所以,管
理会计的出现,使现代会计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本世纪50年代以后是科学大变革的时代,新技术以及新材料以及新能源大规模应用于
生产实践,使人类的商品生产迅速发展,生产经营活动日趋复杂而多样化,市场瞬息万变,
竞争异常激烈。与此相适应,资本进一步集中,跨国公司大量涌现。为适应这种变化的带来
的新情况以及新形势,一方面,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外部集团,对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提出
了更高的质量要求;另一方面,企业管理当局也要求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会计管理
达到现代水平,会计的管理职能逐渐凸显。会计理论以及会计处理程序以及会计方法正是在
这种客观要求下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的。通货膨胀会计以及破产清算会计以及责任会计以及
社会会计以及跨国公司会计以及国际会计等会计学分支层出不穷,人类对会计学的研究达到
空前的繁荣程度。
回顾我国的会计历程,我国在宋朝以后,商品货币经济又有进一步发展,明末清初,资
本主义经济关系逐步萌芽,会计方法在“四柱结算法”后又有创新,相继出现“龙门账”以
及“四脚账”等,并广泛运用于民间商业界。“四脚账”又名“天地合”,这种账要求对企业
发生的一切账项,包括现金出纳以及商品购销以及内外往来等,均在账簿中记录两笔帐,既
登记某一账项的来账方面,又同时登记这一账项的去账方面,借以达到反映同一账项引起资
金变动的来龙去脉的目的。可见,我国早在明末清初也曾为近代会计中的“复式记账”原理
做出过极为重大的贡献。这些方法,闪耀着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灿烂光辉。然而在这个时期
之后,由于生产关系的束缚,社会生产力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会计记账方法便停留在原有基
础上随波逐流以及因循守旧,始终没有形成科学的复式簿记体系,不得不引进外来的记账方
法。我国最早介绍借贷复式簿记法的著作是蔡锡勇的《连环账簿》,时间是19世纪末20世
纪初。之后,经过谢霖(中国的第一名注册会计师)以及徐永祚以及潘序伦以及顾准等几代
人的努力,西式簿记的先进方法在中国得到推广和运用。这些会计界老前辈还积极从事会计
理论研究,致力于发展我国的注册会计师事业和培训会计人才,为我国会计核算事业的发展
发挥了重要的重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适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统收统支的财务体制,我
国从苏联引进了一整套会计核算体系,通过消化吸收,逐步形成自己的会计核算模式。这种
模式以按行业和按所有制关系分别制定的统一会计制度为核心,强调统一性,服务于单一的
国家计划管理需要,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较好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的确立和对外开放政策的贯彻实施,这种过分集中统一的以及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差甚远的
会计制度,日益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和不适应性,迫切需要进行重大改革,实现会计核算模式
的转轨变型。1992年11月30日,我国于建国后首次颁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一基本准
则》,建立起以会计准则为核心的符合国际会计惯例的会计核算管理模式。会计准则适用于
我国境内的所有企业,打破了分所有制以及分行业制定会计制度的模式。会计准则以《会计
法》为依据,通过统一会计核算标准,来规范企业等经济主体的会计核算工作,随后,相继
出台与此相适应的行政和事业单位会计规则,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各行业以及各企业的
会计制度在会计准则的同一要求基础上建立,既有利于提高会计核算资料的可比性,也有利
于会计核算制度走向规范化。所以,会计准则的制订,是我国会计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它标志着中国的会计发展已经融入了会计国际化以及现代化的洪流。
从会计的历史演进过程可以看出,会计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当商品经济
和商品交换不发达,人类文明程度低下时,会计方法既简单以及也不完善,会计对生产经营
以及国家经济管理发挥的作用也是相对有限的。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的复杂,
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会计的理论和方法逐渐走向成熟。到了今天,会计科学已在世界学科
群体中确立了自己的重要地位,也就是说,会计已具有跻身世界先进科学之林的能力。会计
活动也开始在整个社会的宏观和微观经济活动中发挥出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管理职能和作用。
这一发展过程,正如马克思早就指出的,“过程越是按社会的规模进行,越是失去纯粹个人
的性质,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就越是必要。"(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
第152页,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马克思时代的“簿记”发展到今天,已经指包含着会计
核算以及控制以及参与经济管理等多种职能的现代会计了。马克思所说的“过程”,也就是
社会再生产过程•而再生产过程的“社会规模”就标志着人类文明的程度。所以,按照马克
思的这一科学论断,会计科学必将随着人类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继续自身的发展过程,
永无止境。
二以及本质讨论
人们对会计本质的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产生会计行为之初至今,一般主
要有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或表述。一种认为,会计是一种计量的技术和手段;一种认为,
会计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一种认为,会计是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
种经济管理活动。这三种观点其实是在不同阶段,从不同角度对会计进行考察而产生的不同
认识。
“会计是一种计量的技术和手段”,是对会计本质的粗浅认识,但却反映出会计的基本
特征。会计从它一产生开始就与计量技术密不可分。会计计量就是运用一定的计量尺度,来
对会计所要反映的经济活动进行量化的过程,即记录经济活动中占用的各种财产物资的价值,
登记发生的劳动耗费,核算取得的劳动成果,比较经济效益,等等。只不过会计计量的标准
即计量的尺度,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下有所不同而已。例如,在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
的原始社会,会计的计量尺度只能是“结绳记事”或“刻木记事;在商品经济社会出现货币
后,因为货币可以将不同质的商品折合成同名的量,并在量上加以比较,所以货币成为会计
最基本的计量尺度。这时,虽然还用到实物量度以及劳动量度等,但它们只作为一种辅助手
段。正像在会计记录中,虽然同时运用到数字和文字,但文字说明只是用来说明数量的性质
和变化的。可见,计量特别是货币计量,是会计核算区别于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的本质特征。
直到现在,会计计量仍然贯穿于会计工作的全过程,从最初的会计记录到会计报告的
形成,都要运用会计计量的专门方法。但把会计只看作一种计量的技术和手段,却与当时会
计的职能作用有关。现代会计以前的会计,虽然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阶段,但仍以记账以及
算账以及报账为基本模式,限于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包括计量以及记录和报告等,以反映
经济活动的本来面目,并未直接介入管理过程。
“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的观点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仍有争议。第二
次世界大战后产生的系统论以及控制论以及信息论,为人类思维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新概念以
及新思路,也为“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的观点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论。信息是客观
事物的状态经过传递后的再现。系统是由若干要素按特定结构方式相互联系成的具有特定功
能的统一整体。信息系统就是指由各种信息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组成的,通过对信息运动的
处理,以满足人们对信息的各种需要的统一整体。其中,对信息运动的处理指对数据的收集
以及加工整理以及储存以及检索和传递。而会计正是由凭证单元以及账簿组织以及报表体系
以及记账方法和账务处理程序所组成的一个信息系统,各个组成单元在加工处理数据过程中
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比如,原始单据的集中就是对数据的收集,编制记账凭证就是对数
据的处理,登记账簿就是对数据的储存,账户以及账簿以及报表和其它会计档案的目录就是
对数据的检索,报表的报送就是数据的传递。经过这个系统处理以及传递的会计信息,直接
成为有关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做出相应决策的依据。可见,从信
息是会计工作产生的结果这个角度看问题,会计确实是一个信息系统。会计实现电算化后,
会计信息加工技术更为先进,会计作为信息系统的功能更为明显。正因为如此,“会计是一
个经济信息系统”仍是目前普遍流行于西方国家的会计定义。
把会计看作一个信息系统的观点不但丰富了会计理论研究的思维方式,其积极意义主
要还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信息科学要求输入系统的信息,能不受干扰地通过信路,在终端
不走样地再现出来。会计信息系统说强调了这一点,因此十分注意保持输入和输出信息之间
的不走样,通过会计标准以及审计标准以及职业道德标准等使会计行为规范化以及科学化,
保证输出信息的可信度;另一方面,信息系统特别强调系统功能的整体性和系统内部的层次
性,提示人们重视会计信息系统中各子系统和元素之间的联系,使它们协调一致地工作,以
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会计信息系统说的局限性在于,只把会计看成一种自发地以及真实地反映信息的系统,
则只要系统输出的信息不失真,会计作为信息系统的任务也就完成了。事实上,现代会计早
已突破只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以及传递的传统模式,而向经营管理的多个领域以及更深
层次渗透。己不满足于会计信息的可信程度,还追求使可信的会计信息所反映的客观事实,
符合人们管理经济活动的主观意愿。所以,“会计信息系统说”并没有全面反映会计发展到
今天的完整状况和全部功能。
我国的会计理论工作者大多数赞同“会计是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的观点,作为对会
计活动和会计行为讨论的前提,我们的介绍也赞同这一观点。如前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
展,会计的内容和形式也不断丰富和发展。现代会计不只完成计量以及计算以及登记和综合
以及汇总等一系列提供会计信息的任务,而且还对经济活动进行着积极的预测决策以及监督
控制以及指挥协调以及分析考核等一系列管理活动,并通过这些管理活动,促使经济活动能
按照计划的安排进行,实现预期的经营目标。会计管理不善,可以使一个企业濒于破产,而
有效的会计管理,又可以使这样的企业转危为安直至兴旺发达。不容置疑,会计管理在微观
的企业管理以及单位管理以及宏观的国民经济管理中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一切说
明,现代会计比起传统会计,其性质已发生很大的变化,已从一种被动的计量和处理信息的
工作向一种主动的管理工作转变。所以,在现阶段来认识会计的本质,应该说,会计的本质
是管理,会计是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
“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的观点,客观地反映出会计职能的进步,促使人们自觉地把
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作为会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充分地发挥会计管理经济
的职能作用。
由此可见,会计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计量记录以
及分析检查以及监督控制以及预测决策等专门方法,来管理社会经济过程的一种管理活动。
随着人类生产的不断发展,社会文化的不断进步,人类对会计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会计的职
能以及作用以及范围在不断扩大,导致会计的本质在不断变化,因此,人们对会计本质的认
识也将随之不断深化。
第三节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所具有的功能,或称功用。通俗地说,指会计能够干什么?
会计的职能其实是会计本质的具体体现。
如前所述,会计的职能是随着人类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和扩大的。在
现阶段来认识会计的职能,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反映,二是控制,三是参与经济决策。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将会计的职能表述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我国的会
计理论工作者将此归纳为会计的前两项基本职能一一反映和控制。
一以及会计的反映职能
会计的反映职能主要指会计提供经济信息的职能。会计使用货币作为统一的价值尺度,
运用各种专门的技术方法,将经济活动过程的各种原始信息,通过分类以及整理以及汇总后,
记录在会计凭证以及账簿和报表上,得出总括性的会计信息,从而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综合的
观念:财产有多少?利用情况如何?是盈还是亏?为什么盈?为什么亏?所以,反映职能又称
作“观念的总结”,它是会计的基础职能。从最简单的原始会计到复杂的现代会计,会计的
内容和方法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会计的反映职能却依然不变,这是会计的本质所决定的。
人们要运用会计来管理经济活动,首先就要全面以及如实地了解经济活动过程,才谈得上对
经济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会计反映职能的发挥,使人们能通过会计信息真实地把握住经济
活动全过程。
目前,会计的反映职能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得到充实。现代会计的反映职能,不限
于仅仅反映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还运用预测方法,对未来的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反映,使人
们能够把握未来的经济活动,以便确定管理的目标。同时,积极运用分析手段,揭示经济活
动过程中各种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对事物变化的原因做出深层次的反映,并反馈给相关的
信息使用者和信息需求者。
二以及会计的控制(监督)职能
会计的控制职能是指运用会计的专门方法,对经济活动过程的价值运动进行控制,使
生产以及经营等经济活动能实现经营和活动目标,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和事务活动效率。会
计在履行控制职能时,主要运用指挥以及调节和监督的手段。指挥和调节生产经营活动的行
为主要包括:①制订计划(预算),确定标准;②组织计划的实施;③把执行结果与计划(预算)
进行比较,评价取得的成果;④在评价成果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纠正偏差。在这些过
程中,提供出许多对管理经济活动有用的会计信息。
监督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检查企业以及经济组织是否遵守执行国家的财经方针以及政
策以及法令以及制度和纪律,监督企业以及各类经济组织的会计事项和会计处理是否符合会
计法以及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定,做到既合法又合规;二是监督经济活动的效益性,促
使企业在守法合规的前提下,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组织事务活动的实现经济性和效
率性。监督有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外部监督由审计机关以及财政以及税务以及银行以及注
册会计师和审计师来实施,内部监督由企业以及经济组织的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来实施。
三以及会计参与经济决策的职能
会计参与经济决策的职能是会计本质属性的一个具体体现,也即进行决策是经济管理
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参与经济决策的职能,主要体现在微观经济活动方面。因为会计
采用统一的货币量度作为计量单位,就使得会计信息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一个经济单位的会
计信息,反映了这个单位的业务活动情况;一个企业的会计信息,体现出这个企业的经营状
况和管理水平。人们从各种各样的会计信息中,了解到进行经济管理和决策所需要的各种信
息,诸如:总资产及其分布以及劳动生产率以及投资项目效益以及企业占用的财产物资及利
用情况以及生产的耗费及成本的开支以及盈亏状况,预算单位的经费拨入及开支情况及其结
果等等。会计人员在提供这些会计信息的同时,会计活动产生的结果和会计核算手段本身也
将自然和自发的提供各层次的管理人员分析不同方案,选择最优的决策的帮助,发挥“智囊
团”的作用。所以,参与经济决策,正是会计的一项重要职能。
需要说明的是,反映以及控制以及参与经济决策三项职能相互协调,有机结合,共同
体现在会计工作具体的预测以及计划以及计量以及记录以及分析以及检查以及监督以及反
馈等各个环节中。例如;在记账(记录以及反映)的过程中,会计人员要及时发现与计划的差
异,同时监督检查各项开支是否违反有关规定,并反馈给有关管理人员。又如,在检查监督
(控制)的过程中,会计人员则要依据反映的结果,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和性质,及时反馈信
息,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帮助管理人员进行相关决策。因而,不能只将反映职能与记账
以及算账以及报账过程相联系,只将控制职能与检查以及监督过程相联系,只将参与经济决
策职能与反馈以及预测以及计划等过程相联系,否则,就忽视了会计职能的统一性。
综上所述,会计的反映职能包括三个要点:①利用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尺度,客观地以
及真实地反映经济活动。②运用会计的技术方法对原始的经济信息进行分类以及整理以及汇
总,得出综合的会计信息。③对经济活动过程进行分析以及预测,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的反馈
作用。会计的控制职能包括两个要点:④通过制定计划以及组织实施以及评价结果以及纠正
偏差以及指挥和调节生产经营活动。②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以及合规性以及效益性进行监督
检查。会计参与经济决策的职能包括两个要点:①会计信息是宏观经济决策和微观经营决策
的直接依据。②会计人员在经营决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三个职能从经济活动发生到结
束的循环中,在整个伴随产生的会计活动循环中相伴相生以及共同作用以及协同实现会计活
动的服务目标,并获得核算结果。
当然,会计职能只是会计本身已具备的功能。人们在从事会计管理活动时,还必须结
合所处的时期以及环境及管理要求,制订出通过会计工作应达到的目标,即会计的任务。会
计的任务因时以及因地以及因环境而异,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人的主观意愿,故难以确定
统一的目标(任务)。主要的,会计任务不能超越会计职能的范围,因为超出职能范围的任务
是无法完成的。在完成会计任务过程中会计所具体发挥着的功用,称为会计的作用,它无非
是会计职能的具体化。总之,会计的职能决定着会计的任务和会计的作用。
第四节会计假设
会计假设,即会计假设理论,也称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从会计实践中抽象出来
并得到公认的会计理论中最基础部分之一,它是进行会计活动的必要前提。
我们知道,会计是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来反映和控制社会经济过程的一种管理活动。
由于社会生产和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反映经济活动过程的价值运动也必然是多层次多
步骤的复杂过程.因此,必须对会计所反映和控制的空间范围以及时间界限以及会计对象以
及计量手段等加以限定。换句话说,会计只能在一定的环境中,运用一定的手段,在一定的
对象上进行。这里的“一定的环境”,具体指时间和空间范围的环境;“一定的对象”,即在
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另外,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本质是价值运动,
价值运动可以也必须用货币来计量,所以,”一定的手段”就是指货币是会计核算的计量手
段。那么,会计假设正是对以上所述会计实践活动的一定环境以及一定对象和计量手段所涉
及的客观条件的判断与限定,所以,会计假设是企业以及行政以及事业以及其他非营利或非
盈利组织等单位进行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条件。
我国会计界认识比较一致,并列入《企业会计准则》的会计假设有四个:会计主体假
设以及持续经营假设以及会计分期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
一以及会计主体假设
会计主体假设是关于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的限定,是用来解决会计人员为谁核算,核
算谁的经济业务问题的。可见,进行会计核算时,必须首先明确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也称
会计个体)是指拥有经济资源并实行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会计主体是会计服务的对象,它
既可以是一个企业以及一个行政事业单位以及一个机构或团体,也可以是一个企业或一个单
位的某一特定部分,例如分公司以及门市部等。总之,凡是拥有一定的经济资源,实行独立
核算的经济实体都是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即法人)不同。法人是自然人的对称,指在政府部门注册登记以及
有独立的财产以及能够承担民事责任的法律主体。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关系包括三种情况:
(1)二者相一致。例如.有限责任公司以及股份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既是法律主体,又是
会计主体;(2)是会计主体但不是法律主体。例如,独资企业以及合伙企业,这两类企业因
其财产和债务与其所有者的私产和私债分不开,故不是法律主体,但从会计上来说,不论企
业是按照哪一种形式组成的,只要是经济实体就都是会计主体,故这两类企业仍然是会计主
体;(3)是法律主体但有时不一定是会计主体。例如,企业集团下属很多子公司,尽管这些
子公司是法律主体,在以子公司作为整体核算时也是会计主体,但为了全面考核和反映集团
公司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成果,就必须将所有的子公司连同其母公司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编制
合并会计报表,这时的子公司就不是一个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理论认为,一个会计主体的资产,是它本身所拥有的资产.而不是它的所有
者拥有的资产;会计主体的负债,也不是其所有者所欠的债务,而是债权人要求会计主体本
身偿付其所欠债务的权利;同理,投资者(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只是所有者对会计主体所拥有
的资产要求的权利。
划分会计主体,其意义在于界定会计核算的范围和明确会计人员应有的基本立场。也
就是说,某一会计主体(例如一个企业)会计核算的内容,应是反映和控制这一特定企业的生
产经营活动,不包括企业所有者个人的经济活动,更不包括其他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那么,会计人员就只能为企业的经济活动提供服务,而不能为企业以外的经济活动或某一个
人服务。只能客观以及准确地提供本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资产以及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以及收
入以及费用以及损益等的变化情况,而不能按某个所有者或某个领导的旨意,随心所欲地进
行所谓“会计核算。很显然,只有明确会计主体进而明确会计核算范围,才能独立地以及完
整地反映经济组织的经营活动,才能真实反映经济组织本身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明确
经营管理责任,才能使各有关方面的信息需求者和信息使用者根据经济组织提供的真实以及
可靠的会计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会计代表“谁”?为“谁”服务?它服务的空间范围有多大?也即会计主体假设的形成和
发展,是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初期,由于生产规模和经济活
动范围狭小,经营组织形式主要是独资和合伙形式,。所以,会计的“空间范围”并不明显,
会计人员一般是站在业主兼经营者的立场上,以业主的经济活动作为自己的服务对象(例如
我国近代的会计人员曾长期被视为掌柜的“账房先生”)。随着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经营
形式的变化,特别是股份公司的出现,使企业所有者的所有权和企业的经营权相分离,企业
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要求独立核算其盈亏,这时,就必须将本经济实体的经济活动同其所
有者的其他经济活动(如所有者个人的财产收支或其他经济往来)区分开来,而会计人员就只
能站在本经济实体的立场上,以经济实体的经济活动作为自己服务的对象。至于所有者投入
本经济实体的财产,只能视为该经济组织资产的一项来源,在账簿上记录后,与经济组织的
其他资产一样,被按照经济实体的经营和事务活动要求加以运用。所以,从这一角度可以说,
凡是会计主体,就必须是独立于或相对独立于其所有者以外的会计核算单位。
二以及持续经营假设
持续经营也称为“继续营业”。持续经营假设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既定
目标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将按既定的用途使用现有的资产,将按原先承诺的条件去清偿债
务,也即假设企业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以及清算。换言之,持续经营假设是规定
会计核算应当以持续以及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能以破产清算为前提。
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是最大限度地获取经济效益,其他经济组织存在和活动的目标是
实现组织生存的功能和正常开展事务活动。但要获取经济效益,或者实现经济主体事务活动
的正常和可持续开展,首要条件是经济主体要存在并能持续不断地开展经营活动,在生存的
基础上谋求发展。反之,譬如企业关门倒闭以及破产清算,就毫无经济效益可言。
有了持续经营假设,在假定企业能够一直正常经营的前提下,企业的会计政策才可以
保持相对稳定,会计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所采用的会计程序和方法才能一致,会计计量和确认
的许多原则(如权责发生制原则以及历史成本原则等)也才能使用。例如,一个持续正常经营
的企业购置各种财产物资的目的是自己使用,而不是转让以及销售,那么,其财产物资的价
值就可以按购物时的历史成本计量,可不按其变现价值或清算价值计量。据此,可按历史成
本提供出真实可信的会计报告。又如,一个持续正常经营的企业拥有的固定资产,如厂房,
机器设备等,就可以在较长的年限内分期计提折旧,即分期摊销它们的价值,避免造成产品
成本影响企业盈亏的大起大落状况。再如,一个持续正常经营的企业,还可以对自己承担的
债杈债务按权责发生制的要求进行合理的分担和清偿。总之,有了持续经营假设,才能做到
对经济业务客观以及及时以及准确地确认以及计量和报告,从而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然而,企业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谋求生存和发展,竞争是必然的以及残酷的,有竞争
就必然有优胜劣汰,任何企业在竞争中可能获胜,也可能失败,胜者继续经营,败者只能清
算倒闭。如果有一个充分的证据说明一个会计主体已无法从事正常的经营活动,无法履行它
所承担的义务,则持续经营假设就不能成立,建立在这一假设之上的会计确认以及计量以及
报告的原则和会计的程序和方法也将不再适用。例如,对破产清算企业来说,其资产要按清
算时实际可以变为现金的价值计算,其负债只能按资产变现后的实际偿还能力清偿。不过,
企业经营是成功还是失败,只能由将来的事实去证明,不可能等到未来的结果得到肯定后才
去进行会计实践,因而,一个企业只要没有倒闭进行破产清算,我们就假定它能持续经营下
去,同时,按正常的会计程序和方法组织它的会计核算。
三以及会计分期假设
会计分期假设是指,会计确认与报告的是每一个经营期的经济活动,而不是企业在其
漫长生存期内发生的全部经济话动。
一个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和业务活动是连续不断进行的,在时间上具有不间断性。从
理论上说,如果等到企业的经营活动全部结束,各种资产都变为现金,各项负债都清偿完毕,
这时企业在整个经营期间的经营成果便可以非常简便而又十分精确地计算出来,并编制真实
可信的会计报表。但这样做在实践中是行不通的,也是不可以的。因为企业(非企业的经济
主体同此理)的投资者以及债权人以及管理者以及其它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机构以及团体和
个人(企业会计信息的利用者),无不渴望及时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和理财方针,
以便他们做出下一步的判断和决策。为了及时地向企业的信息使用者和需求者提供所需的会
计信息,企业在漫长的持续经营的前提下,只有人为地截取相等的较短期间来计算盈亏,确
定损益,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才能满足企业自身和利益以及信息相关者的要求。这种
将时间段落人为地进行划分就称为会计分期,划出的时间区间就称为会计期间。会计期间可
与公历日期一致,也可以不一致。我国的会计期间与公历日期一致,划分为年度以及季度和
月份,即经济主体在其存续期间,应当按年以及按季和按月分期结算帐目,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分期假设与持续经营假设有密切的联系:二者都属于对会计时间范畴的假定,并
相互补充,不可分离。只有假定一个会计主体能够无限期地持续经营下去,才有必要和可能
进行分期。显然,会计分期依赖于持续经营,持续经营需要会计分期。只有立足于企业持续
正常的经营,又尽可能分清各个会计期间的经营业绩,才能连续地提供会计主体在各个会计
期间各方面的经济信息。
会计分期假设对经济组织的会计核算有着重大的影响。人为地划分为会计期间以后,
由于按会计期间结账和编表的需要,就产生了某些成本以及费用必须在不同的会计期间内进
行跨期分配和摊销,如银行借款利息以及固定资产折旧等。进而产生了是以权责发生制还是
以收付实现制来进行各期收入与费用的配比,也产生了分期计算损益和进行不同会计期间经
济效益的比较等一系列问题。
四以及货币计量假设
货币计量假设是指会计核算是用币值基本稳定的货币为计算单位和计量尺度的。
一个会计主体所拥有的经济资源来源非常广泛,各种有形的财产物资的性质以及形态
和实物计量单位均不同,无法在数量上进行简单的加减;另一方面,其经济活动的内容也往
往十分复杂,难以统一计量这些千差万别的经济活动。因此,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都面临着
解决计量尺度的问题,如果没有统一的计量手段,会计就无法对经济活动进行计量,进而比
较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一方面,商品的劳动量采用价值形式,经济活动过程也就表现为
价值运动过程。另一方面,只有货币才是计量一切有价物价值的共同尺度,是价值表现的最
赢形式。因此,可以用货币来反映商品的价值,来计量一切经济活面,来比较劳动耗费,来
评价劳动成果。也就是说,尽管各会计主体的财产物资在实物形态上千差万别,但它们在价
值形式上却具有同质性,可以借助于货币这个一般等价物去统一计量它们的价值;尽管各会
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内容各不相同,但可以用货币来统一衡量经济活动的数量方面。货币为会
计的计量以及记录分类以及汇总分析提供了一个最为简单且普遍适用的手段,因而成为会计
核算的计算单位和计量尺度,也成为会计核算区别于业务核算以及统计核算等其它经济核算
的显著特征之一。这就是货币计量假设产生的根源。
然而,货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本身也具有价值,并且价值量也会发生变化。例如,
货币升值时货币的购买力上升,货币贬值时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因此,在货币计量假设的基
础上,还必须假定货币的币值不变(币值不变假设),即使有所变动也微不足道,不足以影响
会计计量和财务信息的正确性。只有这样,会计核算才能坚持历史成本原则,即按经济业务
发生时的实际成本计量资产以及负债以及收入,成本费用等,以便客观地反映经济活动的本
来面目。
所以可以说,货币计量假设中包含着币值不变假设,或者说,货币计量假设以币值不
变假设为前提。问题的另一方面是,币值不变是相对的,币值变动才是绝对的。在币值变动
不大的情况下,坚持货币计量和币值不变假设,.坚持历史成本原则,可以提供真实可靠的
会计信息。但是,在通货膨胀(严重的货币贬值)条件下,以历史成本为基础提供的会计信息
就会严重背离经营的实际情况,出现虚盈实亏的经营假象。这时,就不能坚持历史成本原则,
而要用特殊的会计原则(如通货膨胀会计原则)来对会计信息加以处理,才能提供符合实际的
会计信息。
会计的货币计量假设还包括一个要求,就是在多种货币存在的条件下,或某些业务是
用外币结算时,需确定某一种货币为记账本位币,编制分录和登记账簿时,采用某种汇率折
算为记帐本位币登记入账。在我国境内,应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有外币收支的企业,也
可采用某种外币为记账本位币,但向我国有关方面报送会计报表时,必须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第五节会计方法概述
会计方法是反映和控制经济活动过程所运用的业务技术方法。它是由各种既相互联系
而又相互区别的专门技术方法构成的一整套会计的方法体系。在会计方法体系中,各种方法
从不同方面反映和控制经济活动过程,完成会计的任务。
会计的业务技术方法的发展是随着会计本身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以及发展和逐渐完善的
(其发展过程本讲义第一章一一“会计的演进”部分进行过介绍)。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一
套较为成熟和完整的会计方法体系,这些方法大致可分为: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
会计监督和检查的方法;会计预测和决策的方法。现分述如下:
一以及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是对经济活动过程进行连续以及系统以及全面和综合地反映和控制的业
务技术方法。它偏重于对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归类以及计量以及记录以及计算以及汇总
和报告。主要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
本核算;资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核算方法在会计方法体系中处于基础和核心的地位,
它也构成基础会计的主体内容,其具体内容将在本讲义以及课程的第三以及四以及五以及七
以及八以及九以及十以及十二章中详细叙述和介绍。
二以及会计分析方法
会计分析方法是以会计核算资料为主要依据,结合其他有关资料,对经济活动过程及
其结果所采用的数量分析方法。通过会计分析,能对企业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和其他形态经济
组织的经济活动,作出一定的评价,并测定各种因素对有关经济活动的影响程度。会计分析
方法散见于《财务管理学》(或称《理财学》),《经济活动分析学》以及《管理会计学》等
有关学科内容中。
三以及会计监督和检查方法
会计监督是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以及会计人员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监察以及督促,
使之按照有关法律以及规章以及准则以及制度办事,以利于保护财产的安全完整,提高经济
效益。会计监督的方法主要是对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以有关法规以及准则以及
制度为准绳进行审查以及分析和判断,从而确认是否进行会计处理的方法。这些方法往往要
结合其他会计方法一起运用。
会计检查是以会计核算资料为依据,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以及正确性及其所反映经济
活动的合法性,效益性等进行的检查。会计检查的主要方法有:凭证检查以及账簿检查和报
表检查等。会计检查方法的内容集中在《审计学》中,本课程第十一当中介绍了其中的一部
分内容。
四以及会计预测和决策方法
会计预测是以会计核算和会计分析资料为基础,结合其他有关经济信息,对未来的经
济活动可能发生的变化作出判断,权衡利弊,以供经济单位管理当局决策。
会计决策是根据会计核算和会计预测资料,对企业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和其他形态经济
组织经济活动所拟定的各种方案的经济效果进行分析比较,从中选出最优方案,提供经济组
织领导和决策者参考,以利于企业和不同经济单位的发展。
会计预测和会计决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联系的方面看,二者都是为了规划未来,
使经济活动按照预定目标进行并达到预期效果的一种会计控制;从区别的方面看,预测偏重
于对未来的经济活动进行预算判断,而决策偏重于选择最优方案。会计预测和决策的方法主
要集中在《管理会计学》中。
上述各种方法共同构成了会计方法体系,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说明的是,上述
的划分方法只是一个大致的分类,而在会计实务中各种方法常常彼此联系以及相互配合地加
以运用。例如,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同时要运用到会计分析以及会计监督以及会计检查的各
种方法。又如,进行会计预测和决策时,也会涉及到会计核算和会计分析方法。
第六节会计学及会计学科体系
会计是会计工作和会计学的统一,也是会计实践和会计理论的统一。既然有会计工作
的实践,势必就有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就有会计的理论,就有进行会计工作的指导思想。
会计学正是将人们在长期的会计实践中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以此形成较为完整的理
论方法体系,用来解释和指导会计实践的知识体系。作为一门学科,会计学属于社会科学中
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以实现最优经济效益为目的,着重研究如何掌握对社会经济过程进
行反映以及控制和参与决策的规律性;作为一门应用学科,会计学又与自然科学中的数学有
密切联系,它借助数学方法来形成会计的各种方法和技术,并使会计的定量分析方法达到完
善。
会计学既然是对会计实践进行总结和概括,则必然是会计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会
形成会计学;而且,会计学还必须借助经济学的许多理论和方法。一般认为,会计学是十五
世纪以后才逐渐产生以及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会计学的各个分支构成了会计的学科体系。可
以从不同角度划分会计学分支,没有完全统一的说法。结合现代会计的发展情况,一般的分
法是按会计学研究的内容来划分。
按其研究内容的不同,会计学可划分为基础会计学以及财务会计学以及成本会计学以
及管理会计学以及审计学以及会计制度设计以及会计理论以及会计史以及社会会计学以及
比较会计学以及国际会计学等多门学科。
其中,基础会计学以及财务会计学以及成本会计学以及管理会计学以及审计学是比较
重要的分支,也是会计学科的主干课程。
基础会计学是会计学中的基础理论学科。主要阐明会计学的基础理论以及基础知识以
及基本方法以及基本技能。这四个“基”,包括了其他各门会计学分支共同的基本问题。学
生在学完基础会计学后,应掌握会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即“会计凭证一会计账簿一会计报
表”的程序和一系列专门方法,并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为进一步学好其他会计分支
学科奠定基础。
财务会计又称对外报告的会计,财务会计学是会计学中的基础实务学科。它依据会计
准则,利用记账以及算账以及编表等工作,研究如何客观地以及真实地以及及时地向经济主
体的投资者和债权人,以及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报告经济组织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财务
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是会计要素的具体展开,即包括流动资产以及长期投资以及固定资
产以及无形资产以及递延及其他资产以及流动负债以及长期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等的核算;
收入以及费用的确认;利润的形成及分配;对外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内容,还要探讨搞好资金
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成本会计学主要针对以企业形态方式核算的经济组织中,生产或经营单位在生产或经
营阶段所形成的成本核算和管理独立出来形成的一门学科,主要包括成本核算以及成本计划
和成本控制三个部分。介绍成本资料的收集,实际成本的计算,未来成本的预测以及成本计
划的编制,进行成本决策以及分析和控制等一系列成本管理方法,探索通过管好成本来提高
经济效益的途径.
也可将企业的财务会计学与成本会计学合并在一起,称为“企业会计学”。
管理会计是为经营者从事经营管理服务的一种内部会计。管理会计学以现代管理科学
为基础,以财务会计资料为依据,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为目的,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事前的
计划与控制,对未来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决策,对经营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其主要内容包括
利润规划以及成本规划以及投资决策以及全面预算以及决策评价以及责任会计等。
审计学是研究如何监督检查经济活动的合法性以及合规性及其效益性的基本理论和方
法的一门学科。它是随着审计实践的发展,逐步做出的比较系统以及全面的总结,用来说明
和指导审计实践的理论。有时也将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从性质上看,审计学应是一门
广义的会计学分支。
会计学其他分支的研究内容可以通过会计学体系中相关的课本和课程里获得了解。
具体的财务会计核算知识,是将财务会计学结合所应用的行业和部门,可以进一步划
分为工业会计学以及农业会计学以及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学以及施工企业会计学以及交通运
输企业会计学以及金融保险企业会计学以及对外经济合作企业会计学以及房地产开发企业
会计学以及旅游以及饮食服务企业会计学,以及行政以及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学及非营利或
非盈利的其他经济组织会计学等。
如前所述,在所有的经济形态的组织会计核算中,因为企业的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最
为复杂,对其进行的会计核算和会计分析和讨论,涵盖较全面的会计实作和会计研究的内容。
对于会计学原理的学习和讨论,通过对企业模式下的介绍和学习,也能了解和明晰其他经济
核算较简单的经济组织的情况和方法,起到一通而百通的作用。因此我们的《会计学原理》
课程,就以企业会计为范围,以记账方法为主体,着重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模式和基本方法,
旨在使同学们全面掌握会计学最基本的理论和技能,是会计学的启蒙和入门。
附录:
I以及本章必知概念
会计会计的本质会计的职能会计的任务会计的作用会计假设会计主体假
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会计方法会计学会计学科体系
II以及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会计?哪些部门需要运用会计?
2.会计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3.怎样理解“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的论断?
4.对会计本质的认识有哪三种主要的观点?每一种观点的产生背景以及主要内容以及
意义和局限性如何?你同意哪种观点?
5.会计的职能有哪些?每一职能的内容及要点?你怎样认识会计的职能?
6.会计职能与会计任务以及会计作用之间的关系
7.会计假设的实质是什么?
8.会计主体假设的内容?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关系?划分会计主体的意义?
9.持续经营假设的内容?确定持续经营假设的意义?
10.会计分期假设的内容?进行会计分期的意义?会计分期假设与持续经营假设的联
系?
11.货币计量假设的内容?为什么要有货币计量假设?货币计量假设与币值不变假设的
关系?如何弥补货币计量假设的局限性?
12.会计方法体系及其构成?各种方法的内容以及各自在方法体系中的地位。
13.会计学的产生?会计学科体系?会计学主要分支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会计的内容
第一节会计内容的一般性描述一一会计对象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的职能发挥作用的范围,主要指会计的两个基本职能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度建筑工程C型钢采购合同
- 门板定制合同范本
- 龙胆花生物碱抗癌机制研究
- 石头买卖合同范本阅读
- 基地收购合同范本
- 2024年度建筑工程设计、施工及监理服务合同
- 《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专项体能陆雪衔接训练的研究》
- 《肺CD103~+ DC抑制过敏原特异性Th2记忆细胞形成作用和机制的研究》
- 《Ni-Al基活性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程序教学法在少儿拉丁舞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 室内装修施工安全方案
- 直播电商代运营服务协议(GMV计费模式)
- 工程询价合同模板
- 事业单位招聘《综合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中国瓦楞包装纸箱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无锡风机吊装施工方案
- 第九章 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课件
- 2024年保安员证考试题库及答案(共260题)
- (新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大单元教学设计
- 《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 教师个人业务学习笔记(41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