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司马迁列传屈原1.积累重要的文言文词句知识;疏通文意,了解屈原生平。2.把握课文将屈原的遭遇与国家生死存亡相联系,表现其人格风采的独特方法。学习本文记叙、议论、抒情结合凸显人物品格的手法;3.正确评价屈原的人生选择,学习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志洁
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学习目标作者简介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西汉史学
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
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
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
历史之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历史学
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全书人物塑造形象鲜明,文笔简练朴素,其中也有许多
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的作品。鲁迅赞誉它为“
史
家
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
文学巨著。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史
记
》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年
间约三千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我国史书体例1.编年体
如《春秋》《左传》《资治通鉴》2.国别体
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国语》《战国策》3.纪传体
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二十四史”4.纪事本末体
南宋的袁枢《通鉴纪事本末》5.通史
不间断的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如《史记》《资治通鉴》6.断代史
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史书,史书体例>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西汉的司马迁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北宋的司马光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国
语》春秋的左丘明
>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
书
》
东汉的班固课文节选自《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司马迁大概是因为屈原、贾谊都是文学家,又都怀才不遇,贾谊还作过《吊
屈原赋》,所以就把他们合写一传。课文选的是屈原的传
文部分(有删节)。《史记》中的这篇传记,是现已知的记载屈原生平事迹最早、最完整的文献。翻译文本任务一小组合作探究,读懂这些段落:1组:探究第一、二段;
2组:探究第三段;3组:探究第四段;
4组:第五、六、七段;5组:第八段;
6组:第九、十段;7组:第十一、十二段。要求:在探究基础上进行展示,其中一人朗诵文段,1-2人
指出文段中的关键字词,1-2人翻译。(20分钟之内)(分配
好各自的任务之后,请各自探究)合作探究探
究
展
示1.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
号
令
;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屈原,名字叫平,是楚王的同姓。担任楚怀王的左徒。
(
他
)知识广博,长于记
忆,明晓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对内,同楚王谋划商讨国家大事,用
来颁发号令;
对外,接待宾客,应酬各国诸侯。楚王很信任他。文化常识姓氏:上古时代,姓和氏是有区别的。姓是人出生了就有,用来“别
婚
姻”;由于人口繁衍,一个氏族分为若干分支,它们的称号就是氏,用
来“明贵贱”。本文中“楚之同姓”的注释中的“屈、景、昭”都是氏。屈原的祖先熊瑕封在“屈”,就以封邑“屈”为氏。除了以封邑为氏
外,氏的来源还有官职(如司马、尹、史)、职业(如巫、卜、陶)、居住地
(如西门、东郭、百里)、景
物(如柳云、杨)、动
物(如马、牛、熊)、国号
(如鲁、赵、秦)、祖先的号(如轩辕氏、高阳氏)等。姓产生后,世代相传,一般不会更改,比较稳定,而氏则随着封邑、
官职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会有一个人的后代有几个氏或父子两代不同氏。
姓氏与人名一起构成了一个人的姓名。“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
,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秦汉以来,姓氏
合为一体。6探究展示2.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
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
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上官大夫和他地位相同,想争得楚王对他的宠爱,便心里嫉妒屈
原的才能。楚怀王派屈原制定国家的法令,屈原撰写的草稿尚未定稿
,
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要强取为己有,屈原不给他
。于是上官大夫就
诋毁他说:“君王让屈原制定法令,大家没人不知道的,每出一道法
令,屈原就炫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制定法令了’。”楚王听了很生气,因而疏远了屈原。3.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
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
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
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痛心于楚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说人坏话、
奉承献媚的小人混淆黑白,蒙蔽怀王。品行不正的小人损害国家,
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谗臣所容,所以忧愁深思,就创作了《离骚
》。“离骚”,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上天,是人的始祖;父母,
是人的根本。人困窘没有出路,就会追
念根本。所以劳累疲倦时,
没有不呼叫上天的;遇到疾病忧伤、悲痛时,没有不呼叫父母的。
屈原坚持正确的道路,率直行事,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侍奉
他的国君,却被小人离间,可以说处境很困难了。诚实不欺却被
怀疑,忠信守义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3.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
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
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
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作《离骚》,大概是从怨愤引起的。《国风》好描写男女恋情但
不失分寸,《小雅》怨愤发牢骚但不坏乱礼法。像《离骚》,可以说是兼有二者的特点了。往远处说提到帝喾,往近处说提到齐桓公,中间提
道商汤、周武王,以此讥
刺当世的事。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治乱的条
理,没有不全表现出来的。他的文章简
约,文辞含蓄隐晦,他的志趣高
洁,行为廉洁方正。他文辞描写的是寻常事物,但是它的意旨却极为博
大。列举的事例浅近,而表达的意思很深远。3.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嚼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他志趣高洁,所以作品多用美人芳草作比喻;他的行为廉洁
方正,所以至死不容于世。他自动地远离污泥浊水,像蝉脱壳那
样摆脱污秽的环境,以便超脱世俗之外,不为尘世的污垢所辱,
屈原是个洁白无瑕出于污泥而不染、保持高洁品德的人。我们推
许他的这种志向,即使同日月争光,也是可以的。4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
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
约六里,不闻六百里。”屈原已(被)罢免官职,后来秦国想进攻齐国,齐国与楚国合纵相亲。
秦惠王很担心,便派张仪假装离开秦
国
,用丰厚礼物献给楚国,表示愿意
侍奉楚王,说:“秦国很憎恨齐国,齐国却同楚国合纵相亲,如
果楚国
能同齐国绝交,秦国愿意献上商於一带六百里地方。”楚怀王
贪
心
就
相信了张仪的话,于是同齐国绝交,派使者到秦国接受土地。张仪欺骗楚
使说:“我同楚王约定是六里地方,没说给六百里。”4.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句,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
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
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楚使生气离去,回报楚怀王。怀王发怒,便大规模调动军队攻秦。秦派兵迎击楚军,在丹水和淅水一带大败楚军,杀死八万人,俘虏楚将屈
句,于是夺取楚国的汉中地区。怀王于是全面调动国家军队,深入秦境
进攻秦军,在蓝田开战。魏国听说这消息,偷袭楚国,一直攻打到邓地,楚
军害怕了,从秦撤回。但是齐国始终怨恨楚国绝交而不来救楚国,楚国
处境十分困难。5.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
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
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
张仪,不及。6.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昧。第二年,秦国割汉中的土地来同楚国讲和。楚王说:“不愿得到土地,希
望得到张仪就心甘情愿了。”张仪听说了,就说:“用一个张仪可抵汉中土
地,臣请求前往到楚国。”到楚国后,张仪又趁机送厚礼给楚国当权的大臣靳尚,并在怀王的宠妃郑袖面前说假话。楚怀王居然听信了郑袖的话,又放走了张仪。这时屈原已被疏远,又不在朝廷做官,在齐国出使,回来后,
劝谏怀王说:“为什么不杀张仪?”怀王后悔了,派人追赶张仪,没有追上。在这以后,各国诸侯联合进攻楚国,大败楚国,杀死楚国的大将唐眛。7.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
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这时秦昭王和楚国通婚,想要同怀王会见。怀王打算去,屈原说:“秦国,像虎狼一样的国家,不可以相信。不如不去。”怀王的小儿子
子兰劝怀王去,说:“怎么可以断绝和秦国的友好关系?”怀王终于去
了。进入武关后,秦国伏兵截断了怀王的后路。于是扣留怀王,来要求
楚国割让土地。怀王很生气,不答应。逃跑到赵国,赵国不接纳他。又
回到秦
国
,最终死在秦国,尸体被运回楚国埋葬。8.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
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
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楚怀王的长子顷襄王继位,任用他的弟弟子兰做令尹。楚
国人责怪子兰,因为他劝说怀王到秦国去却没有返回;屈原已
经恨子兰,但即使被流放,也眷恋楚国,心里关心怀王,没有忘记想要回归,他殷切地希望君王能觉悟,习俗全部改变。屈
原渴望保全君王、振兴国家,并且想要回归。在(《离骚》)
一篇作品里再三表达这种意愿。然而最终还是无可奈何,所以不能返回朝中,最终从这些事情看出怀王始终没有醒悟。8.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
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一国之君无论愚昧还是聪明,贤能还是不贤能,没有不想求得
忠臣来帮助自己,选拔贤才来辅佐自己;然而国破家亡的事情却接
连出现,而圣明的君主和兴盛的国家历经好几个朝代也难以见到,
就是因为人君认为是忠臣的人并不忠诚,认为是贤臣的人并不贤明
啊。怀王因为不知道忠臣(奸臣)的区别,所以在内被郑袖迷惑,在
外被张仪欺骗,疏远屈原而相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结果)军队
被打败,国土被割削,丢失了汉中六郡,自己客死在秦国,被天下人耻笑。这就是不识人的祸害了。9.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令尹子兰听说屈原愤恨他的话后,很生气,最
终派上
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诋毁屈原,顷襄王很恼怒,把屈原放逐了。10.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
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
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
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鋪其糟而啜其离?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
”屈原走到江边,披着头发在水边边走边吟唱,脸色憔悴,身体容貌都
干枯如树木。一个渔父看见问他说:“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何来到
这里?”屈原说:“全社会污浊我一人清白,众人昏醉我一人清醒,因
此被放逐。”渔翁说:“聪明通达的人,不被外物拘束,能随世道变
化而变化。全社会都混浊,为何不随从世俗,与之同流?众人都醉,为
何不吃众人的酒糟喝众人的薄酒?为何要保持高尚的节操志向,却使自己被放逐呢?”10.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
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
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
汩罗以死。屈原说:“我听说,刚洗完头发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灰尘,
刚洗过澡的人一定要拍打衣服上的尘土。作为一个人,又有谁愿意让
自己的洁白之身受赃物的污染呢?宁可跳进江水葬身鱼腹,又怎
能拿
高洁的品德,去蒙受浊世的污垢呢?”就作了一首《怀沙》赋。于是
怀抱石头,便跳进汨罗江自杀了。11.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屈原死后,楚国(还)有宋玉、唐勒、景差这些人,都爱好文辞并凭借善于作赋被人们称赞;然而他们都只能效法屈原说话得体善于应酬的一面,始终没有人能像屈原那样敢于直谏。从这以后,楚国的
领土一天天地缩小,几十年后,终于被秦国所灭亡。12.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
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服鸟赋》,
同死生,轻
去就,又爽然自失矣。太史公说:我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为他的志
向不能实现而悲伤。到长沙,经过屈原自沉的地方,未曾不流下眼泪,
追怀他的为人。等到看到贾谊凭吊他的文章,文中又惊奇屈原如果凭
借他的才能去游说诸侯,哪个国家不会容纳,却自己选择了这样的道
路!读了《服鸟赋》,把生和死等同看待,看
轻离职去官或在朝任职,
这又使我感到茫然若有所失了。理解文本任务一以屈原的活动时间为序(事件顺序),概括了屈原的人生经历。
王甚任之(1)
信任疏
王怒而疏屈平(2-7)
疏远流
放流(8)
免
官迁
顷襄王怒而迁之(9)
放逐
遂自投汨罗以死(10)
投江用课文中的五个字概括屈原的一生人生经历探讨屈原的人生经历第一阶段第一阶段(第1段):“王甚任之”阶段精读文本思考:第1段主要介绍了屈原哪几个方面的才能?王为什么
“甚任之”?“任”的原因:1.
“楚之同姓”(楚国王族)
2.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
于辞令”(杰出才能)文化素养(博闻强志)政治才干(明于治乱)
外交能力(娴于辞令)人生经历:疏探讨屈原的人生经历第二阶段第二部分(第2--7段):“王怒而疏”阶段思考:王为什么怒而疏屈原?直接原因
(小人的嫉妒)
根本原因
—(楚王的昏庸)老板老板,屈原他膨胀了!就他厉害就他牛?楚
怀
王官
大屈原为什么创作离骚?①.“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内因“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疾王听之不聪也,谗陷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②.不满国君的昏庸和朝廷的黑暗。忧国忧民外因2.
第三段记叙了《离骚》的创作缘由、命名、思想内容和风格特点。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笔墨来写《离骚》?内容上
:《离骚》表达了屈原崇高的理想和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也体现出他的高洁品格和决不与奸佞之人同流合污的操守,突出屈原的高大形象。结构上:与屈原后来的蒙冤受屈形成对比,为下文写屈原的冤屈作铺垫。精读文本
知识拓展:古代表示贬官、免官的词语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
记》)贬:①降职。如: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②降职并外
放。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新唐书
·柳宗元传》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
见。(《卜居》)古代表示贬官、免官的词语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琵琶行》)窜:放逐,贬官。如:暂为衔使,遂窜南夷。(韩愈《进学解
》)左除、左降、左转:降职。如: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
除(张)滂等官。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则民受其殃。
古代表示贬官、免官的词语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绌、黜:废掉官职。如:本文中“屈原既绌”。“绌”同“黜”,罢免官职。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夺:削去,罢免。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缚鸡
者事》)人生经历:流探讨屈原的人生经历第三阶段第三部分(第8段):“放流”阶段思考1:国家危难之际,屈原的态度和信念是什么?表现了什么精神?态度:嫉之,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信念: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存君兴国精神: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思考2:这一部分作者议论的观点是什么?对表现屈原有什么作用?观点:指出楚国的危难在于“此(怀王)不知人之祸也”。作
用:通过议论,突出了屈原对楚国(兴盛衰亡)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4-8段所写内容,思考:1.屈原被疏后,楚国经历了哪些变故?受骗绝齐→兵败丹、淅→蓝田退兵→复释张仪→诸侯击楚
→
赴秦身死
→为秦所灭2.作者为什么记述楚国的命运?①.把屈原“眷顾楚国”同“系心怀王”紧密地连在一起,具体而又深刻地表现了屈原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②.反复写楚国命运,其用意是想强调这些失败都是排斥屈原造
成
的
,把屈原个人的命运同楚国的命运连在一起。探讨屈原的人生经历第四阶段第四阶段(第9段):“王怒而迁”阶段第四阶段:迁“顷襄王怒而迁之”说明了什么?顷襄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已见糊涂,
“怒而迁”屈原,更见其昏愦。表现了楚王父子的昏庸无能,当朝重臣的贪婪
鄙陋。共同造成了屈原自投汨罗江的悲剧发生。探讨屈原的人生经历第五阶段第五阶段(第10段):
“投江以死”阶段两相比照,突出了屈原高洁的品格和坚定的操守,表现了他矢志不渝,以死明志的品质。对话中表达了作者对屈原人格
的赞扬和景仰以
及同情惋惜之情,其中也表现出对黑暗社会
的强烈愤慨。司马迁为什么要写渔父与屈原的对话,他想要表达什么?两种不同的人生哲学渔父:随波逐流、明哲保身无
所
谓
啦对比衬托屈原:怀瑾握瑜、宁死不屈六
、影响(第11段)第十
一
段
叙述屈原对后世的影响文
学
上:屈原楚辞诗体后继有人,继承了他的文学主
张,但无人继承他的政治主张。政治上:将楚之灭亡与屈原生死相联系,写出了屈原无可比拟的崇高伟大和对楚国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凸
显屈原对于楚国的价值。分析人物形象任务三●●【屈原人物形象分析】
●探究1.“列传”以写人为主,那么课文是如何描写主人公
屈原的形象呢?正侧面结合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
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其他人物性格、行动
手法
屈原的品行怀王、顷襄王听信谗言,不辨忠奸,分别对屈原“怒而疏”“怒而迁”侧
面
或
反
面
衬
托忠贞爱国,正道直行令尹子兰的邪恶欺诈、泄私愤图报复疾恶如仇、忠君爱国上官大夫的嫉贤妒能正道直行张仪的狡诈阴险英明果断靳尚、郑袖的贪婪卖国爱国无私宋玉之徒虽“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但“终莫敢直谏”忠贞爱国、正直无畏渔父的明哲保身、随遇而安坚贞品德、高尚志行屈原死后188年,西汉诞生了一位他将来的“粉丝”—司马迁。司马迁
整理了屈原的有关史料后,撰写了《屈原列传》。他在文章末尾写道:
“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司马迁为什么
悲其“志”?请结合司马迁生平分析。[司马迁]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生于龙门
(西汉夏阳、即今陕西省韩城市,另说今山西省河津市),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
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
,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司马迁与屈原有相似的身世:一样的怀才,正直,忠君爱国,有志向;一样的受谗被疏,面临生
死抉择。唯一不同的是屈原是以死明“志”,司
马
迁是以生践“志”。所以司马迁是借写屈原的身世
在抒发自己的感愤。司马迁为什么悲其“志”?赏析艺术特色任务四赏析艺术特色本文在写作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①选材上,《屈原列传》不具备曲折、生动、完整的故事情节,而
是根据文献记载,粗线条地勾勒人物的生平事迹。②写法上,记叙和议论相结合(夹叙夹议)。全文三个部分都有
“传”有“评”,因“传”而“评”,以“评”点“传”。③
语言上,具
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如叙述屈原保持操守,含敬重之
情;叙述屈原的悲惨遭遇,含悲愤之情。作者运用对偶、对比、排比、反
复、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表达效果。技法迁移
夹叙夹议本文作为一篇传记,成功地运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评传结合,既塑造了
传主鲜明的个性特征,又表达了作者的观点态度,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做到夹叙夹议要注意三点:(1)以“叙”为基础。夹叙夹议的基础是记叙。因此,要在记叙中把事件的过
程写清楚,把人物或场景写具体,为下文的议论做好充分的铺垫。(2)以“议”为统帅。议论,是夹叙夹议中的关键,是所记事件、人物或场景
的意义之所在。要在议论中揭示出事件的内涵,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3)
灵活安排“叙”和“议”的位置。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边叙边议,还可以
先议后叙。总结作者为屈原立传,按时间顺序,以“任、
疏、流、迁、投”为线索,通过记叙屈原的
生平事迹,特别是政治上的悲惨遭遇,表现
了屈原的一生和楚国的兴衰存亡息息相关,赞颂了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的品德。我们应如何看待屈原的“自沉”?屈原在那“举世混浊”、“众人皆醉”的恶劣环境中,“宁赴常流”“葬身鱼腹”决不“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也决不“以皓皓之白,
蒙世之温蠖”地去死,他是以死明志”。①.歌颂了他洁身自好的高尚节操和宁折不弯的斗争精神。②.表现了他对理想和正义的执着追求,对卑劣、腐朽的切齿痛恨,是对
邪恶势力的强烈控诉。③.也是对浑浑噩噩的人们的呼唤和激励。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①.屈原的这种反抗终究是消极的。②.同时他这种孤芳自赏,傲世疾俗的思想感情,也反映了他轻视群众,脱离人民的阶级局限和时代局限,表现了他的“国无人莫我知”(《离骚》)
的孤独感。面对生命中的苦难我们该如何选择?◆我们不能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照看命运,但不强求;接受命运,但不卑怯。◆如果我们面对的是无法避免的苦难,那么请选择主动的受难,
在苦难中了解生存真相,分析苦难的根源,发掘苦难的深层原
因,以不懈的斗争改变命运,守住做人的尊严,选择不与命运
和逆境抗争的主动意识。重点字词句总结任务五辨析通假离,同“罹”,遭受指,同“旨”绌,同“黜”,指被罢免官职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
详,同“佯”,假装质,同“贽”,见面礼内,同“纳”,接纳被,同“披”,散发
文言知识“离骚”者,犹离忧也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屈平既绌齐与楚从亲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亡走赵,赵不内被发行吟泽畔例词例
句古义今义明年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第二年今年的下一年用事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当权(凭感情、意气等)行事诡辩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假话无理狡辩
文言知识
古今异义例词例
句古义今义颜色颜色憔悴脸色,
面容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
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形容形容枯槁身形,面容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从容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
令
,
终莫敢直谏委婉得体举止不慌不忙
文言知识
古今异义
文言知识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蝉蜕于浊秽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其后楚日以
削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名词,品行不正的小人/
端方正直的人名词作状语,像蝉脱壳……那样形容词作名词,忠诚之士/贤能之
人名词作状语,
一天天地名词作动词,效法,继承
文言知识入则与王图议国事/出则接遇宾客谗谄之蔽明也惠王患之秦
,虎狼之国词
类
活
用动词作状语,对内,在朝廷上/对
外,在朝廷外动词作名词,说人坏话、奉承献
媚的小人名词意动用法,担忧名词作状语,像虎狼一样
文言知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复释去张仪同死生,轻去就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词
类
活
用名词作状语,对内/对外形容词作动词,诋毁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离开形容词作动词,看轻形容词作名词,小的事物一词多义动词,撰写动词,跟随动词,劝酒名词,类动词,同“嘱”,嘱咐动词,归属,隶属文言知识屈平属草稿未定
然国破家亡相随属
举酒属客若属皆且为所虏
属予作文以记之名属教坊第一部
文言知识
一词多义名词,志向,志趣名词,记忆动词,做标记
动词,立志其志洁博闻强志处处志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志
文言知识疾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管仲有疾,桓公往问之寡人有疾,寡人好色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小人不疾贤,而不肖者不妒功一词多义动词,感到痛心名词,疾苦,痛苦名词,疾病名词,缺点,毛病形容词,快形容词,强、猛烈形容词,锐利,敏锐动词,妒忌一词多义形容词,诚信动词,信任副词,随意副词,确实,实在形容词,真实的
文言知识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疏屈平而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培训班述职报告
- 西京学院《包装设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华大学《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昌学院《外国文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邮电大学《原子物理》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对口升学语文模拟试卷(5)-江西省(原卷版)
- 青海省西宁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
- 汽车维修店员工工服管理规定
- 大连理工大学生物化学课件-蛋白质合成与转运
- 中国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技术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
- 2024年新疆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各版本
- 市场调研分析总结与反思
- 启航计划培训总结与反思
- MOOC 人体生理与健康-河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范文(十九篇)
- 《肾内科品管圈》
- 人力资源管理-基于创新创业视角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空气预热器市场前景调研数据分析报告
- 2024版食源性疾病培训完整
- 2024年甘肃省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重点考试题库(含答案)
- TIAC 13-2017《保险经代数据交换标准 人身保险部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