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2025届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陕西省西安市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2025届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陕西省西安市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2025届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陕西省西安市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2025届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陕西省西安市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2025届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西安市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2025届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图中a、b、c三个神经元构成了1、2两个突触,甲、乙、丙3条曲线为不同刺激引起神经元c上的电位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表明刺激a时兴奋以电信号形式迅速传导给cB.乙表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C.乙也可表示只刺激b时,a神经元的电位变化D.丙表明b神经元能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2.下列关于植物的克隆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A.高度成熟和分化的植物细胞,仍保持了恢复到分生状态的能力B.由于遗传性的差异,不同种类植物细胞全能性的表达程度不相同C.适当配比的营养物质和生长调节剂可诱导愈伤组织的形成D.二倍体植物的花粉培养得到单倍体的过程属于器官培养3.动物细胞培养应在含5%CO2的恒温箱中进行,CO2的作用是()A.为细胞提供碳源 B.促进细胞贴壁生长C.维持培养液的pH稳定 D.防止细胞之间粘连4.如图①②表示细胞厌氧呼吸的两个阶段,甲乙丙丁表示代谢产物,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乳酸发酵时,②阶段可表示丙酮酸被乳酸脱氢酶还原为乳酸B.乙醇发酵时,甲、丙、丁可能分别代表乙醛、CO2、乙醇C.①阶段能产生[H],②阶段不能产生ATPD.①阶段为糖酵解,②阶段为柠檬酸循环5.用PCR技术将DNA分子中的A1片段进行扩增,设计了引物Ⅰ、Ⅱ,其连接部位如图所示,x为某限制酶识别序列。扩增后得到的绝大部分DNA片段是右图中的A. B. C. D.6.某种植株的茎秆有紫色、绿色和白色三种,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基因A、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紫茎,基因A、B均不存在时表现为白茎,其余情况下表现为绿茎。现让某紫茎植株自交,F1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茎:绿茎:白茎=7:4:1。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基因A与a、基因B与b的遗传均不符合分离定律B.雌配子或雄配子中的aB和Ab类型均不能参与受精C.F1中A和b的基因频率相等,a和B的基因频率相等D.F1中紫茎植株和绿茎植株均有4种基因型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黑茶常被压缩为茯砖茶,其内的金黄色菌落俗称“金花”,主要是冠突散囊菌,其内含丰富的营养素,对人体极为有益。回答下列问题:(1)为分离茯砖茶中的冠突散囊菌,制备马铃薯琼脂培养基→无菌水浸泡黑茶31min过滤获得菌液→取1.2mL稀释液接种在培养基平板上,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形态并计数。由培养基的配方可知,冠突散囊菌属于______________(填“细菌”、“真菌”或“放线菌”)。若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应先做系列稀释再涂布培养,确保以11倍等梯度稀释的操作是每次均从上一个稀释倍数的试管中取1mL菌液,再加入______________中进行稀释,移液管使用过程中的无菌操作有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2)冠突散囊菌能分泌淀粉酶催化茶叶中的淀粉转化低聚糖,也能分泌氧化酶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使茶叶汤色变棕红,消除粗青味。酶催化作用的机理是_______________;欲将多种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酶进行分离,可用______________法;淀粉酶适合采用______________法固定化技术生产麦芽糖浆;若要模拟冠突散囊菌分解茶汤中的成分,应该采用固定化细胞技术而非固定化酶,理由是固定化细胞能____________,使冠突散囊菌能发生连续的酶反应,分解茶汤中的成分。8.(10分)调定点理论认为人的体温调节类似于恒温器的调节机制,正常人的体温调定点为37℃。病理情况下(某些因素如细菌、病毒感染等),致热源能使调定点上调(如达到39℃),体温升高达到新的超正常水平(39℃)。若致热因素不能消除,产热和散热就在新的体温水平上保持平衡,导致长时间高烧不退。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体温调节的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在体温调节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2)当病毒侵入人体后,机体内需要借助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抗体将其凝集并抑制其繁殖;若机体不能及时清除病毒,则体温调定点会上调,大脑皮层产生________________(填冷觉或热觉),人体皮肤内可能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导致长时间高烧不退。(3)有人认为导致机体中暑时体温升高的原因类似于病理情况下高烧不退的原因。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__________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10分)某多年生二倍体植物的性别决定方式是XY型,基因型为mm的雌株会性逆转为雄株,其余正常。该植物红花、白花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取一白花雌株与一红花雄株杂交,F1表现为红花雌株与白花雄株,F1随机传粉产生F2,表现为红花雌株∶白花雌株∶红花雄株∶白花雄株=3∶3∶5∶5。回答下列问题:(1)白花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研究发现,由于________________不能与白花基因的mRNA结合,导致该基因不能正常表达。(2)F2中红花雄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___种。F2随机传粉,所得子代的雌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F2红花雌株与红花雄株随机传粉,所得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3)欲判断一红花雄株是否由性逆转而来,最简便的方法是取题中的________________植株与之杂交,观察到子代雌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则该雄株是性逆转而来。10.(10分)蝴蝶兰是一种观赏植物,因其美观、耐旱、易于栽培而备受青睐。某科研团队为研究蝴蝶兰的耐旱机理,测得该植株在正常和干旱条件下CO2吸收速率日变化曲线如下图1;下图2为蝴蝶兰在干旱时CO2固定途径。请回答:(1)由图1可知,正常条件下P点时刻含义是______,W点时蝴蝶兰叶肉细胞光合作用所需的CO2来自于______。(2)图1表明,干旱条件下蝴蝶兰CO2吸收的特点是______,原因是______。(3)根据图2可知,蝴蝶兰夜间吸收的CO2以化合物______的形式储存。白天释放CO2,通过光反应提供的_____完成卡尔文循环(暗反应)。(4)欲使栽培蝴蝶兰较快生长,应避免长期干旱,原因是干旱条件下蝴蝶兰夜间会出现______。11.(15分)沙漠蝗虫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干旱的沙漠中,以各自分散的方式生活,通常在晚上单独行动,对人类危害不大。但当降水增多时,植物骤然生长,以此为食的蝗虫也随之大量繁殖,数量骤增,沙漠蝗虫会发展为群居模式,体内含有毒素,外表呈鲜艳的黄、黑相间,这些恐怖的蝗虫会集结成群,四处飞行寻找食物并在迁飞过程中吃掉地表植被,所经之处植被受到严重破坏。研究发现蝗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图1是在35℃下沙漠蝗虫的产卵量受相对湿度影响的曲线;图2为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沙漠蝗虫的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图3表示某沙漠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所形成的食物网。(1)沙漠蝗虫身体表面的角质层和外骨骼中含有______,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种含氮多糖类生物大分子,真菌类细胞的_______结构中也富含这种成分。(2)由图1和图2可知,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沙漠蝗虫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雨量充沛、气候潮湿时,沙漠蝗虫的数量随着湿度的增大而减少,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由图2可知,温度为________时,沙漠蝗虫对湿度的适应范围最宽。独居状态下的沙漠蝗虫呈浅褐色,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是一种保护色,但仍会被鸟等天敌捕食一部分,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4)图3中,若蛇的食物1/2来自沙鼠,其余的食物来源占1/2,则蛇的体重每增加1kg,理论上至少需要消耗青草______kg。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D【解析】据图分析,甲表示只刺激a,c神经元产生了电位变化,即兴奋通过突触1由a传到了c,但是不能说明两者之间以电信号传递,A错误;由于没有设置对照实验,因此不能说明兴奋在突触间是单向传递的,B错误;乙表示只刺激b,结果c没有产生电位变化;丙表示同时刺激a、b,结果c产生了电位变化,但是与单独刺激a相比减弱了,说明刺激b抑制了a向c传递兴奋,进而说明b神经元能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C错误、D正确。2、D【解析】

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为植物体细胞的全能性,即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培养过程的顺序是:离体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外植体)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根、芽等器官进而形成新的植物体。【详解】A、高度成熟和分化的植物细胞,含有本物种的全套遗传信息,仍保持了恢复到分生状态的能力,A正确;B、由于遗传性的差异,不同种类植物细胞全能性的表达程度不相同,B正确;C、适当配比的营养物质和生长调节剂(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可诱导愈伤组织的形成,C正确;D、二倍体植物的花粉培养得到单倍体的过程属于细胞培养,而二倍体植物的花药培养得到单倍体的过程属于器官培养,D错误。故选D。3、C【解析】

1、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取动物组织块→剪碎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中(原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用酶分散为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传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

2、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

(1)无菌、无毒的环境:①消毒、灭菌;②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③定期更换培养液,以清除代谢废物。

(2)营养物质: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

(3)温度和PH:36.5℃±0.5℃;适宜的pH:7.2~7.4。

(4)气体环境:95%空气(细胞代谢必需的)和5%的CO2(维持培养液的pH)。【详解】动物细胞培养应在含5%CO2的恒温箱中进行,C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稳定,C正确,ABD错误,故选C。4、C【解析】

根据细胞呼吸是否有氧气参与,我们把细胞呼吸分为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需氧呼吸是细胞呼吸主要方式,包括糖酵解、柠檬酸循环、电子传递链。厌氧呼吸是在无氧的条件下发生的,在细胞溶胶中进行。第一阶段与需氧呼吸一样,为糖酵解(C6H1206+2NAD++2ADP+2Pi→2丙酮酸+2NADH+2H++2ATP)。第二阶段中,丙酮酸在不同的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不同的产物。最常见的产物是乙醇或乳酸。乙醇发酵中乙醇的来源和乳酸发酵一样,来自丙酮酸。乙醇发酵的第二阶段的反应式为2丙酮酸+2NADH+2H+→2CH3CH2OH+2CO2。【详解】A、乳酸发酵时,②阶段可表示丙酮酸被还原氢还原为乳酸,A错误;B、①②表示细胞厌氧呼吸的两个阶段,①表示厌氧呼吸第一阶段,②表示厌氧呼吸第二阶段,因此甲、乙、丙可能分别代表丙酮酸、NADH+H+([H])、ATP,甲、乙、丁可能分别代表丙酮酸、NADH+H+([H])、CH3CH2OH及CO2,因此甲、丙、丁可能分别代表丙酮酸、ATP、CH3CH2OH及CO2,B错误;C、①阶段为葡萄糖产生丙酮酸的过程,能产生[H],②阶段为2丙酮酸+2NADH+2H+→2CH3CH2OH+2CO2,不能产生ATP,C正确;D、柠檬酸循环为需氧呼吸第二阶段,乙醇发酵没有柠檬酸循环,②阶段为丙酮酸的还原,D错误。故选C。5、D【解析】

利用PCR技术将DNA分子中的A1片段进行扩增,当引物与母链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结合后,子链延伸的方向总是从5′端到3′端,据此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B、C均错误,D正确。6、C【解析】

孟德尔在做两对杂交实验的时候,发现F2的分离比为9∶3∶3∶1。提出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并且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F1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四种不同的配子,进而雌雄配子结合得到F2分离比9∶3∶3∶1。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B/b,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某紫茎植株自交,F1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茎:绿茎:白茎=7:4:1。一共只有12份,没有达到16份,且白茎(aabb)为1/12=1/3×1/4,说明杂交的过程中某种配子异常。该异常配子若为AB,则后代紫茎植株只有5份,因此该异常配子只可能是aB或Ab。若雌(雄)配子aB异常,F1的表现型为紫茎(7A_B_):绿茎(1AAbb、2Aabb、1aaBb):白茎(1aabb)=7:4:1。若雌(雄)配子Ab异常,F1的表现型为紫茎(7A_B_):绿茎(1Aabb、2aaBb、1aaBB):白茎(1aabb)=7:4:1。【详解】A、基因A与a、基因B与b的遗传均符合分离定律,A错误;B、雌配子或雄配子中的aB或Ab类型不能参与受精,B错误;C、若aB雌(雄)配子异常,则后代不含aB与其它4种雄(雌)配子结合的个体,因此F1中a和B的基因频率相等,同理,A和b的基因频率相等,C正确;D、F1中绿茎植株有3种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aaBb或Aabb、aaBb、aaBB,D错误。故选C。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真菌9mL无菌水移液管需要灭菌;操作时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转移菌液等操作不能接触任何物体显著降低反应需要的活化能凝胶色谱法化学结合和物理吸附固定一系列酶【解析】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适于培养细菌、麦芽汁琼脂培养基适于培养酵母菌、马铃薯琼脂培养基适于培养真菌等,真菌能够大量生成淀粉水解酶,利用培养基中的淀粉。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的比较:【详解】(1)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一般用于真菌培养,故冠突散囊菌属于真菌,稀释涂布平板法在稀释菌液时,一般用无菌水稀释,,确保以11倍等梯度稀释,则需要加入1mL菌液,再加入9mL无菌水稀释,涉及到的无菌操作包括移液管需要灭菌;操作时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转移菌液等操作不能接触任何物体等;(2)酶催化作用的机理显著降低反应需要的活化能,分离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酶可以采用凝胶色谱法,由于酶分子较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因此酶更适合采用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固定法,固定化细胞可以催化一系列的酶促反应,有利于冠突散囊菌分解茶汤中的成分。【点睛】本题考查常见培养基、微生物培养过程、固定化酶技术和细胞固定化技术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难点在于真菌的判断,根据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的特点来判断冠突散囊菌的类型。8、下丘脑神经调节浆细胞(效应B细胞)冷觉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立毛肌收缩;汗腺分泌活动减弱不赞同中暑时体温升高是由体温调节功能失调引起的,而高烧不退是由机体的调定点上调导致的,其本身体温调节功能正常【解析】

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等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详解】(1)人体体温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调节机制是神经一体液调节,其中最主要的是神经调节;(2)当病毒作为抗原侵入机体时,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效应B细胞),浆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体温调节的调定点上调过程中即形成高烧过程,产热大于散热,体温低于调定点,冷觉感受器兴奋,大脑皮层产生冷觉;引起汗腺分泌活动减弱,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立毛肌收缩;(3)不赞同;中暑时体温升高是由体温调节功能失调引起的,而病理性发烧是由机体的调定点上调导致的,其本身体温调节正常。【点睛】本题以体温调节“调定点”为情境,考查神经调节、体温调节和免疫调节等知识。需要学生不拘泥于原有的调节机制,思考在调定点的环境下,高烧过程中人体的状态变化,在做题的过程中可以类比物理中参照物的变化来思考。9、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白花雌株与红花雄株杂交,F1表现为红花雌株与白花雄株(F1表现型与性别有关且子代雌性均为红花)核糖体47∶8红花雌株:白花雌株:红花雄株:白花雄株=26∶2∶19∶13亲本白花雌株1∶0(全为雌株)【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取一白花雌株与一红花雄株杂交,F1表现为红花雌株与白花雄株,子代雌雄性表现不同,且雌性后代与父本相同,雄性后代与母本相同,说明控制该性状的R、r基因再X染色体上,且白花为隐性性状,红花为显性性状,则亲本相关基因型为XrXr、XRY,子一代基因型为XRXr、XrY,理论上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红花雌株∶白花雌株∶红花雄株∶白花雄株=1∶1∶1∶1,而实际上的比例为3∶3∶5∶5,说明发生了雌株性逆转为雄株的现象,即亲本都有m基因,因此子一代的基因型为MmXRXr、MmXrY,则亲本基因型为MMXrXr、mmXRY。【详解】(1)根据题意分析,由于白花雌株与红花雄株杂交,F1表现为红花雌株与白花雄株,F1表现型与性别有关,且子代雌性均为红花,雄性均为白花,说明白花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表达时,与mRNA结合的是核糖体。(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亲本的基因型为MmXRXr、MmXrY,子二代雄性红花中与性逆转的,因此子二代红花雄株的基因型1+3=4种;雄性中MM∶Mm∶mm(一半是性逆转)=1∶2∶2,雌性中MM∶Mm=1∶2,正常雄性与雌性交配后mm占2/3×2/5×1/4+2/3×1/5×1/2=2/15,则M_∶mm=(4/5-2/15)∶(2/15)=(10/15)∶(2/15),性逆转产生的雄性与雌性交配中雄性mm占整个后代的比例为2/3×1/5×1/2=1/15,则雌性占整个后代的比例为1/5-1/15=2/15,因此后代的雌雄性比例=(5/15+2/15)∶(5/15+2/15+1/15)=7∶8;子二代红花雌株基因型为1/3MMXRXr、1/3MmXRXr,红花雄株基因型为1/5MMXRY、2/5MmXRY、1/5mmXRY、1/5mmXRXr,结合以上分析计算可得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雌株∶白花雌株∶红花雄株∶白花雄株=26∶2∶19∶13。(3)若亲本红花雄株是否由性逆转而来,则其基因型为mmXRXr,让其与亲本白花雌株MMXrXr杂交,子代全部为雌株。【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其实质、伴性遗传的特点,能够根据子一代雌雄性的表型型及其与亲本表型型的关系判断该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遗传方式,并能够根据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分析亲本的基因型。10、蝴蝶兰植株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从外界吸收和细胞内线粒体有氧呼吸产生夜间吸收CO2,白天几乎不吸收干旱条件下,为防止水分的过度蒸发,白天气孔关闭,导致CO2无法通过气孔进入叶片苹果酸ATP、[H]将淀粉转化为甘油酸【解析】

分析图1:在长期干旱条件下,蝴蝶兰除了可以进行呼吸作用外还可在夜间吸收CO2并贮存在细胞中,但是由于光照增强,温度升高,蝴蝶兰在4〜10时之间吸收CO2的速率逐渐降低,而白天10〜16时CO2的吸收速率降为0,这是由于光照过强蝴蝶兰的气孔是关闭的,但是到16点之后,光照强度减弱,气孔有逐渐张开。而在正常情况下,在6点之前,20点之后,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6点之后开始出现光合作用,并逐渐增强,在与横轴的交点处,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分析图3:叶肉细胞吸收CO2并以苹果酸的形式储存于液泡中,白天某些时段气孔关闭,“储存的CO2”用于植物的光合作用。【详解】(1)由图1可知,正常条件下P点时刻既不向外吸收CO2也不向外释放CO2,表明蝴蝶兰植株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W点时蝴蝶兰叶肉细胞还需要向外吸收CO2,表明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则光合作用所需的CO2来自于从外界吸收和细胞内线粒体有氧呼吸产生。(2)图1表明,干旱条件下蝴蝶兰CO2吸收的特点是夜间吸收CO2,白天几乎不吸收;原因是干旱条件下,为防止水分的过度蒸发,白天气孔关闭,导致CO2无法通过气孔进入叶片。(3)根据图2可知,在夜间,线粒体中产生的CO2用于合成苹果酸储存CO2,用于白天植物的光合作用;白天释放CO2,通过光反应提供的ATP、[H]完成卡尔文循环(暗反应)。(4)蝴蝶兰在干旱条件下,干旱条件下蝴蝶兰夜间会出现将淀粉转化为甘油酸,细胞干重增加量小,因此栽培蝴蝶兰应避免干旱,以利于其较快生长。【点睛】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环境因素及探究实验的一般原则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