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百校联盟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广东省百校联盟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广东省百校联盟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广东省百校联盟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广东省百校联盟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百校联盟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综合测试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为了确定渔业捕捞强度和有效控制农林害虫等,需要对相关生物的种群密度进行训查。有关种群密度的调查,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植物的样方一般设置为1m2 B.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用样方法C.调查池塘的鲤鱼用取样器取样法 D.调查农业害虫均可用黑光灯诱捕法2.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18%、Bb的个体占78%,基因B和b的基因频率分别是()A.18%82%B.36%64%C.57%43%D.92%8%3.人体消灭入侵的病原体、清除体内衰老、破损或异常的细胞,离不开免疫系统。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B.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蛋白质,抗体具有特异性C.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D.正常人体产生的癌变细胞不能被免疫系统监控并清除4.阿尔茨海默病又称老年痴呆症,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为记忆力衰退、语言功能衰退等。石杉碱甲是我国科学家研发的一种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乙酰胆碱酯酶可分解乙酸胆碱。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语言和记忆属于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记忆有短期记忆、长期记忆两种形式B.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C.石杉碱甲可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来间接延长乙酰胆碱的作用时间D.患者听不懂别人讲话,但可以说话,可能是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发生障碍5.人体的体温调定点,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如果体温偏离这个数值,则通过反馈系统将信息传回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此中枢会整合这些信息并与调定点比较,相应地调节散热机制或产热机制,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体温调定点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正常人体因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下图为发热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激素甲和激素乙都是通过体液运输发挥作用B.体温上升期,骨骼肌不自主收缩有助于增加产热C.体温升高后的持续期,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D.体温调节过程体现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是相互联系的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生物成分B.生物圈中的生物可以分布在岩石圈上层、水圈和大气圈下层C.消费者通过消化系统可以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D.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结构也就越稳定7.结构复杂的生态系统能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是生态系统保持稳定性的特征之一B.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则恢复力稳定性越高C.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8.(10分)已知垂体由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组成,分别参与不同的稳态调节过程(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②过程体现了性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B.③过程说明性激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机制C.尿量减少过程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一体液调节D.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的内环境变化是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二、非选择题9.(10分)“退耕还林”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措施之一。如图是科研人员对某地不同退耕年限植物群落的物种数目变化的调查结果,请分析作答:(1)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___________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发生在退耕地上的演替为___________,其演替速度快的原因是保留了原有土壤条件,甚至还保留了________。(3)该群落在演替的过程中,决定植物优势种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而决定动物优势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4)如果第2年在该地区人为种植一些灌木和乔木,并加以保护,则草本植物的丰富度达到最大的时间将_______(填“不发生变化”“提前”或“推后”)。与自然演替相比,退耕还林与禁牧使得该山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填“变快”或“变慢"),这说明人类活动________。(5)若干年后发现该群落出现了分布比较均匀的山毛榉种群,调查该物种种群密度时,采取如下操作:①选择山毛榉分布比较均匀长5千米宽1千米的长方形地块;②将该地块分成三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样方;③样方为边长5米的正方形;④每个样方内山毛榉的数量记录如下:样方第一样方第二样方第三样方个体数354①根据该同学的调查,该原始森林中山毛榉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②该调查结果并不可靠原因是___________。10.(14分)下列分别是叶绿体模型图和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1)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②]________上。(2)过程Ⅰ和过程Ⅱ是紧密联系的两过程,过程Ⅰ为过程Ⅱ提供[④]_____和[⑤]______;而过程Ⅱ将过程Ⅰ固定在活跃化合物中的能量储存在稳定化合物[⑦]____________中。(3)光合作用过程的总反应式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4分)下图表示神经元之间兴奋传导的过程,分析回答问题:(1)图中的③④⑤共同构成_____。(2)②结构中所含的传递信息的物质称为_____。(3)构成⑤结构的基本骨架是_____。(4)静息时,⑤结构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当⑤结构接受刺激后,由于对_____的通透性增加,导致膜两侧电位发生改变,产生兴奋。12.学习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1896年,C.S.Sherrington把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机能接点命名为突触。在20世纪30年代,对于突触之间是电学传递还是化学传递曾发生过争论。OttoLoewi等科学家用实验证明突触之间存在化学传递。Furshpan和Potter在1959年首先指出在螯坏的可兴奋细胞之间有电学传递。使用细胞内微电极技术记录鳌虾腹神经节内神经纤维的膜电位(如图1),他们发现了神经元之间介导动物逃避反射的电突触。电突触普遍存在于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中,在动物的逃避反射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哺乳动物的神经系统和视网膜中,电突触主要分布于需要高度同步化的神经元群内的细胞之间。形成电突触的两个相邻细胞间的距离特别小,两侧的神经元膜上都存在一些贯穿质膜的蛋白,称为连接子。突触前膜和后膜上的连接子相对形成缝隙连接(如图2)。连接子中间形成一个通道,允许小的水溶性分子通过。通过连接子,许多带电离子可以从一个细胞直接流入另一个细胞,形成局部电流和突触后电位。在化学性突触,从冲动到达突触前膜至突触后细胞出现电位变化,有接近1ms的延迟(即突触延迟)。电突触没有延迟,电流瞬间从一个细胞传递到下一个细胞。在大多数情况下,电突触的传递是双向的。(1)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释放______(如乙酰胆碱等),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______的结合,从而在化学突触间传递信息。(2)填表比较电突触与化学突触传递兴奋的差异。化学突触电突触突触结构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由突触间隙分隔开①______传递方向②______(3)在图1所示实验中,刺激突触前神经元后,发现______,研究者据此提出“在螯虾的可兴奋细胞之间有电学传递”的假设。(4)十九世纪时,有些学者认为,神经元是独立的单元;另一些学者认为,神经元由原生质桥相连形成一个整体。请结合文中信息,对这两种观点进行评价: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析】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1)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①概念: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法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②适用范围:植物种群密度,昆虫卵的密度,蚜虫、跳蝻的密度等。(2)标志重捕法:①前提条件: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重捕的概率相等。调查期内没有新的出生和死亡,无迁入和迁出。②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和范围大的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活动能力强和活动范围大的昆虫等动物。【详解】A、对于不同植物,选取的样方大小可能不同,例如大型乔木选取样方为100m2,A错误;B、调查蝗虫幼虫跳蝻常用样方法,B正确;C、调查池塘的鲤鱼可以用标志重捕法,因为鲤鱼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C错误;D、调查具有趋光性的农业害虫可以用黑光灯诱捕法,D错误。故选B。2、C【解析】1、基因频率: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2、种群体中的基因频率能保持稳定的条件:①群体是极大的;②群体中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③没有突变产生;④没有种群间个体的迁移或基因交流;(AA)⑤没有自然选择,那么这个群体中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就可一代代稳定不变,保持平衡。3、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详解】试题分析:基因B的基因频率=18%+78%/2=57%,b的基因频率=1-57%=43%,C正确。故选C。3、D【解析】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病原体失去了寄生的基础,因而能被吞噬、消灭。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被破坏的细胞属于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癌变的细胞能被免疫系统监控并清除。【详解】A、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三部分组成,A正确;B、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一种蛋白质,一种浆细胞一般只产生一种特定的抗体,抗体具有特异性,B正确;C、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C正确;D、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被破坏的细胞属于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癌变的细胞能被免疫系统监控并清除,D错误。故选D。4、A【解析】1、人脑是整个神经系统的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其中语言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是将已获信息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2、石杉碱甲抑制了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发挥作用后不能被分解,进而导致下一神经元持续兴奋。【详解】A、记忆是人脑的高级功能,但不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语言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A错误;B、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是将已获信息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B正确;C、乙酰胆碱是一种有助于记忆的神经递质,石杉碱甲可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来间接延长乙酰胆碱的作用时间,C正确;D、大脑皮层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故发生障碍的患者听不懂别人讲话,但可以说话,D正确。故选A。5、C【解析】据图分析,图示为体温调节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激素甲表示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乙表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图中增加产热的方式有骨骼肌收缩和甲状腺激素调节使代谢增强,减少散热的方式是皮肤血管收缩。【详解】A、激素调节的特点之一是通过体液运输,所以激素甲和激素乙都是通过体液运输发挥作用,A正确;B、体温上升期,产热量大于散热量,骨骼肌不自主收缩有助于增加产热,B正确;C、体温升高后的持续期,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C错误;D、由图可知,体温调节过程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D正确。故选C。6、C【解析】消费者通过消化系统可以将大分子有机物水解成小分子有机物,不能分解为无机物,C错。故选C7、B【解析】生态系统稳定性即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主要通过负反馈调节来完成,不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同,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种类越多,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高,抵抗力稳定性越高。【详解】A、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其中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是生态系统保持稳定性的特征之一,A正确;B、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则恢复力稳定性越低,即两者呈负相关,B错误;C、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丰富度越高,则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C正确;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反馈调节,D正确。故选B。8、D【解析】下丘脑对性激素合成和分泌的调节过程: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作用于性腺,促进性器官的发育及合成、分泌性激素,当血液中性激素含量过高,会抑制下丘脑、垂体的分泌活动。人体缺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详解】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促性腺激素,此过程体现了性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A正确;③性激素反馈调节下丘脑和垂体,故此过程说明性激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机制,B正确;通过图示可知,尿量减少过程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一体液调节,C正确;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多,D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9、(1)物种组成(2)①.次生演替②.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3)①.光照②.食物条件(4)①.提前②.变快③.可以改变演替的速度(5)①.0.16株/m2②.选取的样方数目过少,每个样方的面积太小【解析】1.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作生物群落。

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称为物种丰富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作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小问1详解】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小问2详解】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其中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发生在退耕地上的演替,正因为退耕地保留了原有土壤条件,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其演替速度才较快。【小问3详解】该群落在演替的过程中,植物主要竞争阳光,因此决定植物优势种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而动物主要竞争食物,因此决定动物优势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食物条件。【小问4详解】如果人为种植一些灌木和乔木,会加快自然演替的速度,则草本植物的丰富度达到最大的时间将提前。与自然演替相比,退耕还林与禁牧可以帮助群落重建,使演替速度加快,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速度。【小问5详解】①根据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法计算各样方的种群数量平均值,即(3+5+4)÷3=4(株),即边长5米的正方形样方中平均有4株山毛榉,则种群密度为4÷25=0.16(株/m2)。②由种群密度计算结果可见,该调查结果并不可靠。因为样方选取数目太少、面积太小,导致在所取样方中山毛榉数量少。对此可以扩大样方面积,增加样方数目,以提高调查结果的准确性。【点睛】本题考查群落的演替、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群落演替的概念和类型,并能准确区分不同演替类型,再结合种群密度的调查要求进行作答。10、(1).类囊体薄膜(2).[H](3).ATP(4).(CH2O)或有机物或C6H12O6(5).【解析】题图分析,叶绿体结构模式图中,①是叶绿体外膜,②是类囊体薄膜,③是叶绿体基粒,光合作用图解中,④是[H],⑤是ATP,⑥是二氧化碳,⑦是(CH2O),Ⅰ是光反应阶段,Ⅱ是暗反应阶段。【详解】(1)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即图中的②,其上分布着光合色素,因此可以作为Ⅰ光反应阶段进行的场所。(2)过程Ⅰ和过程Ⅱ是紧密联系的两过程,过程Ⅰ为过程Ⅱ提供[H]和ATP;而过程Ⅱ将过程Ⅰ固定的活跃化合物中的能量储存在稳定化合物[⑦](CH2O)中,从而实现了物质的合成、能量储存的过程。(3)光合作用过程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时放氧气的过程。其总反应式可概括为:【点睛】熟知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正确辨析图示的各个结构和物质是解答本题的前提,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反应式也是本题的考查点。11、(1).突触(2).神经递质(3).磷脂双分子层(4).外正内负(5).Na+【解析】据图分析:该图为突触的结构示意图,①表示轴突末梢,②表示突触小泡,③表示突触前膜,④表示突触间隙,⑤表示突触后膜。【详解】(1)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构成,即由③④⑤共同构成。(2)②表示突触小泡,其内包裹着神经递质,可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3)⑤为突触后膜,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4)静息时,⑤突触后膜结构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当⑤结构接受刺激后,由于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导致膜两侧电位发生改变,产生兴奋。【点睛】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突触的结构,意在强化学生对突触结构的识记、理解与运用。12、(1)①.神经递质②.(特异性递质)受体(2)①.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通过缝隙连接而连接起来②.从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或单方向的)(3)没有突触延迟(4)一些神经元之间形成化学突触,突触间隙将神经元分隔开;一些神经元之间形成电突触,原生质相连通。所以两种观点均有一定道理。(都有道理,化学突触支持“神经元是独立单元”的观点,电突触支持“神经元通过原生质桥连接为一个整体”的观点)【解析】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因为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通过胞吐的形式释放到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上有识别神经递质的受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