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菏泽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菏泽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菏泽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菏泽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菏泽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为了探究生长素(IAA)和乙烯(ACC是乙烯的供体)对植物生根的影响,科学家用拟南芥下胚轴插条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促进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的最适宜生长素浓度为50μmoLB.拟南养下胚轴插条细胞中,生长素和乙烯是同时合成并发挥作用的C.两种激素浓度为0时,拟南芥下胚轴插条仍能生根,这与内源性激素有关D.ACC对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作用的影响是促进其生根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无机环境B.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C.湿地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属于运用化学信息传递的措施3.植物对植食性动物和致病微生物的防御机制日益受到重视。研究发现:有一种热带灌木,当毛毛虫吃掉它的一片叶之后,不再吃附近的叶片,而是咬食一定距离之外的叶片。有人推测“深度损伤的叶片可能向附近叶片发出某种化学信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致病微生物有可能是病毒、原核生物、真核生物B.若此推测成立,接受到信号的叶片也可能合成了某种化学物质C.该植物的这种防御机制是基因定向突变的结果D.摘除刚被咬食的叶片,观察毛毛虫是否“舍近求远”可用于检验此推测4.如果母鸡长出公鸡的鸡冠和羽毛并好斗,那么母鸡发生这种变化的最大可能是()A.注射生长激素 B.除去了母鸡卵巢C.移植了睾丸 D.除去卵巢,移植了睾丸5.下列有关种群数量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包括逐个计数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等B.若某地区一年内每万人中出生100个孩子,则其出生率为0.99%C.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其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D.调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选择单子叶植物更有利于实验统计6.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是()A.DNA分子不复制 B.不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C.遗传物质不能平均分配 D.细胞质不平均分配7.下列关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两者第一阶段的场所相同B.可用澄清石灰水检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是否进行了无氧呼吸C.有氧呼吸只有第一、二阶段产生[H]D.有氧呼吸所产生的H2O,其O全部来自氧气8.(10分)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下列说法中正确是A.交感神经占优势,代谢增强,血压升高B.交感神经占优势,血糖降低,胃肠蠕动减慢C.副交感神经占优势,呼吸减慢,血流量增加D.副交感神经占优势,代谢降低,胃肠蠕动加快二、非选择题9.(10分)下面为某家族白化病遗传系谱图,请据图回答(相关的遗传基因用A.a表示)(1)该病是由__________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2)Ⅰ3和Ⅰ4都是正常,但他们有一儿子为白化病患者,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3)若Ⅰ3和Ⅰ4再生一个孩子,那么这个孩子是白化病的机率是___________。(4)Ⅱ3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她是杂合体的机率是___________。10.(14分)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较为复杂,有关信息如图1所示;图2中的甘、天,色,丙代表甘氨酸、天冬氨酸,色氨酸和丙氨酸;图3为中心法则图解,其中a—c为生理过程。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1所示的两个过程对应图3中的______(填字)过程。(2)图2所示过程需要______种RNA参与,该过程中发生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______。色氨酸和丙氨酸对应的密码子分别是____________,该过程需要借助于______(填“b”或“d”)的移动进行。11.(14分)2020年2月,华东师范大学相关研究人员基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表面抗原开发出了灵敏性高的抗体诊断试剂盒,一滴血仅十分钟就可以得出检测结果。该试剂盒目前已应用于疑似感染者、密切接触者、确诊病例的临床验证。请回答下列问题:(1)SARS-CoV-2侵入人体后,通常人体会出现发热的现象,这个过程中,人体体温升高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2)钟南山院士在采访中多次建议人们出门要戴口罩,请从免疫系统抵御病原体攻击的角度分析,戴口罩可以________。(3)SARS-CoV-2侵入人体后,还会引发人体进行特异性免疫。由________产生的抗体在体液中与SARS-CoV-2结合,阻止其________,而对于已经侵入SARS-CoV-2的靶细胞,会被________识别并与之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根据信息,请写出该试剂盒能精确诊断的免疫学原理________。12.如图1是维持人体稳态的部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人的体温冷觉中枢在_____;在寒冷环境中,②的分泌量_____,产热量_____(大于、小于、等于)散热量。(2)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细胞分泌的激素c减少,激素c是_____。当垂体分泌的激素增多时,激素c的分泌量_____(增加、减少、不变)。(3)当人紧张时,内脏神经兴奋,兴奋以_____形式向前传导,引起神经末梢释放_____作用于肾上腺细胞,使体内b的分泌量增加,引起呼吸、心跳加快。(4)如图2为胰岛素作用机理模式图,由图可知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机理是:胰岛素与_____结合后,一方面使_____增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另一方面促进_____合成。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在柱形图显示的几个浓度中,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插条生根的作用增强,当超过一定的浓度后对插条生根的促进作用减弱;与空白对照实验相比,较低浓度的ACC对插条生根具有促进作用,当超过一定的浓度后,随ACC浓度升高,ACC对插条生根具有抑制作用。【详解】A、分析图示可知,促进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的最适宜生长素浓度在10μmol/L和100μmol/L之间,若进一步探究最适浓度,可以在10μmol/L和100μmol/L范围内缩小浓度梯度,但不能判断50μmol/L是最适宜浓度,A错误;B、该实验没有涉及拟南芥胚轴插条细胞中生长素和乙烯合成时间,B错误;C、两种激素浓度为0时,拟南芥下胚轴插条均有一定的生根量,这与其自身的激素有关,C正确;D、由图中信息可知,与ACC激素浓度为0比较,低浓度的ACC对插条生根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对插条生根有抑制作用,所以ACC对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作用的影响具有两重性,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是对IAA和ACC对插条生根的影响,分析题图获取信息并进行推理、判断是考查的重点。2、B【解析】1.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有三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的稳定。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目前控制动物危害的技术大致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机械防治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点,但是目前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的生物防治。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保护措施有:①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是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②易地保护: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基因进行保护,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是关键,要反对盲目的掠夺式地开发利用(合理利用是最好的保护)。【详解】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可来源于无机环境核生物,A错误;B、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都是就地保护的实例,是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B正确;C、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都属于生态方面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错误;D、光照属于物理信息,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属于运用物理信息传递的措施,D错误。故选B。3、C【解析】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2、有一种热带灌木,当毛毛虫吃掉它的一片叶之后,不再吃附近的叶片,而是咬食一定距离之外的叶片,有人推测“深度损伤的叶片可能向附近叶片发出某种化学信号”,如将刚被咬食的叶片摘除,可切断被咬食叶片与相邻叶片的联系,通过观察毛毛虫的咬食部位的叶片,可对推测内容进行验证。【详解】致病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分别属于病毒、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A正确;接受信息的植物细胞产生相应的生理反应,可能是合成了某种化学物质,B正确;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生物的适应性特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错误;摘除刚被咬食的叶片,切断被咬食叶片与相邻叶片的联系,形成对照,可用于验证推测,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信息传递类型和信息传递的意义,“深度损伤的叶片可能向附近叶片发出某种化学信号”属于植物对植食性动物和致病微生物的防御机制。4、D【解析】激素及其作用: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可以促进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生长;性激素由性腺分泌,可以促进性器官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与性行为的形成有关,维持第二性征。【详解】A、注射了生长激素会使母鸡快速生长,但是不会出现公鸡的特征,A错误;B、除去卵巢会使母鸡丧失雌性特征,但是不会出现公鸡的特征,B错误;C、没有除去卵巢,植入了睾丸,体内同时含有雄性和雌性的性腺,结果未知,C错误;D、除去卵巢,植入了睾丸会使母鸡丧失雌性特征,并出现公鸡的特征,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动物激素的功能,重点考查性激素、生长激素的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相关激素的具体功能。5、A【解析】种群的数量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数量的变化,但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数量变化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的。【详解】A、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可以采用逐个计数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等,A正确;B、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即出生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内平均人口数)×100%,则该地区出生率为100/10000×100%=1%,B错误;C、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说明该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基本持平,各年龄层次个体数量均衡,是一个数量稳定的种群,但在一定时间内也会产生波动,C错误;D、调查草本植物密度时,应选双子叶植物,因为单子叶植物常常长成一片,即一株可以发出多个茎杆,不好计数,D错误。故选A。6、B【解析】无丝分裂过程一般是细胞核先延长,核的中部凹陷形成2个细胞核,然后这个细胞从中部凹陷形成两个子细胞,该过程中没有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周期性变化。【详解】A、无丝分裂过程存在DNA分子的复制,A错误;B、无丝分裂不同于有丝分裂的特点是不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B正确;C、遗传物质不能平均分配不是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C错误;D、细胞质不能平均分配不是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D错误。故选B。7、B【解析】(1)有氧呼吸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分解为二氧化碳、大量的[H]和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和大量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2)无氧呼吸全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即一分子的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两分子的丙酮酸,过程中释放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为乳酸,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产生能量。【详解】A、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A正确;B、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会产生二氧化碳,而澄清石灰水是鉴定二氧化碳的,因此不能用澄清石灰水检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是否进行了无氧呼吸,B错误;C、有氧呼吸第一、第二阶段产生[H],第三阶段消耗[H],C正确;D、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氧气与[H]反应生成水,因此水中的O全部来自于氧气,D正确。故选B。8、D【解析】交感神经兴奋时,腹腔内脏及末梢血管收缩,心跳加快加强;支气管平滑肌扩张;胃肠运动和胃分泌受到抑制;新陈代谢亢进;瞳孔散大等。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心跳减慢减弱;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胃肠运动加强促进消化液的分泌;瞳孔缩小等。一般内脏器官都有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这两种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拮抗的,但在整体内两类神经的活动是对立统一互相协调的。交感神经的活动比较广泛,副交感神经的活动比较局限,当机体处于平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的兴奋占优势,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能量的补充,有利于保护机体。当剧烈运动或处于不良环境时,交感神经的活动加强,调动机体许多器官的潜力提高适应能力来应付环境的急剧变化,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综上分析,答案选D。【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植物性神经的作用。二、非选择题9、(1).隐(2).性状分离(3).1/4(4).AA/Aa(5).2/3【解析】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故图中第一代的亲本均为Aa。【详解】(1)根据无中生有可知,该病是隐性遗传病。(2)Ⅰ3和Ⅰ4都是正常,但他们有一儿子为白化病患者,属于性状分离。(3)由于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故Ⅰ3和Ⅰ4均为Aa,故再生一个白化病孩子即aa的概率为1/4。(4)由于Ⅰ3和Ⅰ4均为Aa,Ⅱ3可能是1/3AA、2/3Aa。【点睛】判断遗传病时,无中生有,可以确定是隐性遗传病。10、(1)b、e(2)①.3②.A—U、U—A,G—C、C—G(或A—U,G—C)③.UGG、GCA④.b【解析】分析图1:图1为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图示转录和翻译过程在同一时间和空间进行,发生在原核生物细胞中。分析图2:图2表示翻译过程,其中a为多肽链;b为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c为tRNA,能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d为mRNA,是翻译的模板。分析图3:a为DNA分子复制过程,b为转录过程,c为逆转录过程,d为RNA分子复制过程,e为翻译过程。【小问1详解】图1所示的两个过程是转录和翻译,对应图3的是b转录和e翻译。【小问2详解】图2所示的过程是翻译,需要mRNA(模板)、rRNA(核糖体组成成分)、tRNA(转运工具)共3种;翻译过程中是mRNA与tRNA发生碱基互补配对,故碱基配对方式是A—U、U—A、G—C、C—G;转运色氨酸的tRNA上反密码子ACC,反密码子与密码子的碱基互补配对,所以色氨酸的密码子是UGG;转运丙氨酸的tRNA上反密码子CGU,反密码子与密码子的碱基互补配对,所以丙氨酸的密码子是GCA;翻译过程中是b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能准确判断图示过程及物质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1、(1).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2).有效阻止病毒从外界与人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皮肤、黏膜)相接触(3).浆细胞(4).繁殖和对人体细胞的黏附(5).效应T细胞(6).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解析】1、体液免疫2、细胞免疫3、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以及黏膜分泌的物质。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等和吞噬细胞。前两道防线都是生来就有的,非特异性的。第三道防线: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主要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因而具有特异性,叫做特异性免疫。【详解】(1)人体体温升高说明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SARS-CoV-2侵入人体后,通常人体会出现发热的现象,人体体温升高的直接原因是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2)病毒侵入人体,首先需要突破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以及黏膜分泌的物质),戴口罩可以有效阻止病毒从外界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相接触,可以降低病毒感染的风险。(3)病毒侵入人体后引发人体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