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光的传播散色与颜色_第1页
05光的传播散色与颜色_第2页
05光的传播散色与颜色_第3页
05光的传播散色与颜色_第4页
05光的传播散色与颜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7年级下册尖子生通关重难点集训05光的传播散色与颜色一、光的传播与应用1.用自制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有以下四种说法:a.薄膜上出现的烛焰的像是倒立的;b.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c.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烛焰的像变大;d.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烛焰的像更明亮。对于这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

abcd

B.

acd

C.

ab

D.

cd【答案】A【解析】a.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上面的光线通过小孔到达下面,下面的光线通过小孔到达上面,因此薄膜上出现的烛焰的像是倒立的,故a正确;

b.在小孔成像中,如果像距大于物距,那么成放大的实像;如果像距小于物距,那么成缩小的实像,因此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故b正确;

c.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那么像距增大,因此烛焰的像变大,故c正确;

d.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那么像距减小,像变小,但是烛焰的像更明亮,故d正确。故选A。2.据《湘江晚报》报道:“湘江河灯饰景观工程全长6千米,每千米每小时耗电8千瓦时,比普通灯管要节约电能30%一40%,灯光可以有七色同步、七色渐变、七色追逐等变化……”由此可以知道,灯管内光源有几种色光源(

)A.

7种

B.

5种

C.

3种

D.

1种【答案】C【解析】光的三原色:红、绿、蓝.所以灯管内的三种不同颜色的光源是红、绿、蓝.至少有3种。故答案为:C3.一个人沿马路边行走经过某一盏路灯,在走路过程中,路灯照射到人身上时,影子长短在变化,其变化的情况是(

)A.

逐渐变长

B.

先变短,后变长

C.

逐渐变短

D.

先变长,后变短【答案】B【解析】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当人在远处时,人与灯光的夹角小,形成的影子长;当人逐渐走近路灯时,人与灯光的夹角会变大,此时形成的影子会变短;当人经过路灯逐渐远离时,人与灯光的夹角又会变小,形成的影子再次变长;因此,当人经过路灯时,影子先变短后变长;故选B。4.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A.

B.

C.

D.

【答案】A【解析】A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始终是三角形,并且逐渐变小,选项A符合要求;BCD三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不符合要求;故选A。5.晚上,小明挑着一盏不带光源的工艺品小灯笼在家里玩。当把小灯笼移到发光面较大的吸顶灯正下方时(如图所示),会在小灯笼正下方的水平白纸上出现一个影子,关于这个影子的形状,图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发光面较大的吸顶灯的光被灯笼遮挡后,在后边形成一个黑色的区域,即灯笼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因为吸顶灯的面积较大,所以在灯笼影子的边缘是光线较暗的半影区,中间是没有光线的全影区,半影区与全影区没有明显界限。

故选C。6.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现象是(

)A.

日食和月食

B.

立竿见影

C.

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D.

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答案】D【解析】日食和月食、立竿见影、坐井观天,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B、C不合题意;

发生闪电时,雷声和闪电同时发生,但是由于光速远远大于声速,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故D正确。故选D。7.关于小孔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小孔成像实验中,孔的大小对成像效果没有影响

B.

当物体到孔的距离是像到孔距离的2倍时,像的大小是物体大小的1/2倍

C.

针孔照相机是利用了光的色散现象

D.

当物体相对于孔向左移时,所成的像也向左移【答案】B【解析】A.小孔成像实验中,要求孔的口径小于波长,太大只会得到光斑,不能成像,故A错误;

B.当物体到孔的距离是像到孔距离的2倍时,像的大小是物体大小的1/2倍,故B正确;

C.针孔照相机是利用了小孔成像现象,故C错误;

D.当物体相对于孔向左移时,所成的像不会移动,只会变小,故D错误。故选B。8.点光源发出的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上就会在屏上形成影,关于改变影子大小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增加光源到物体的距离,影变大

B.

点光源与物体距离不变,增加屏到物体的距离,影变大

C.

增加物体本身的大小,影变小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答案】B【解析】A.增加光源到物体的距离,那么光线与物体构成的夹角减小,那么影变小,故A错误;

B.点光源与物体距离不变,增加屏到物体的距离,那么到达屏幕时光线之间的距离增大,因此影子变大,故B正确;C.增加物体本身的大小,光线与物体形成的夹角变大,那么影变大,故C错误;

D.综上所述,故D错误。故选B。9.如图所示为月球的影区分布,当人随着地球运动看到日全食时,地球运动到(

)A.

甲区域

B.

乙区域

C.

丙区域

D.

丁区域【答案】C【解析】日全食时地球处在一条光线都不能到达的区域,即丙区域;日环食时地球处在只有边缘的光线能够到达的区域,看起来像个圆环一样,即乙区域;除日全食与日环食外,还有日偏食,发生在地球处于甲区域时,故C正确,而A、B、D错误。故选C。10.有下列各种光源:①太阳;②火炬;③白炽灯;④日光灯;⑤节能灯;⑥LED光源。其中属于冷光源的是(

)A.

①②④⑥

B.

①②③⑥

C.

④⑤

D.

④⑤⑥【答案】D【解析】太阳、火炬、白炽灯、都是放出热量的光源,叫热光源;而日光灯、节能灯和LED光源,几乎不放出热量,叫冷光源,故D正确,而A、B、C错误。故选D。11.在一块方形纸板的中心挖一个正方形的小孔,把这块有方孔的纸板对准阳光,当纸板和地面相距一定距离时,在地面上能观察到一方形黑影,你还会发现方形黑影的中心有一个圆亮斑(如图所示),请你回答以下问题:(1)地面上出现的方形阴影是________的影子,是________造成的现象。(2)阴影中心的圆亮斑是什么?________。(3)如果在日偏食或日环食时观察该现象,地面上应出现的图案是什么样的?________。(4)夏天在林中散步时,我们会看到地面上呈现很多的圆亮斑,请问树叶间的缝隙一定是圆的吗?________。【答案】(1)方形纸板;光沿直线传播,被不透明纸板遮挡(2)太阳光通过方形小孔所成的太阳的实像

(3)在日偏食时出现的是方形阴影的中心有一块带圆形缺口的圆亮斑;在日环食时出现的是方形阴影的中心有一个圆环形的亮斑(4)不一定【解析】(1)地面上出现的方形阴影是方形纸板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被不透明纸板遮挡造成的现象。

(2)阴影中心的圆亮斑是太阳光通过方形小孔所成的太阳的实像。

(3)如果在日偏食或日环食时观察该现象,地面上应出现的图案:在日偏食时出现的是方形阴影的中心有一块带圆形缺口的圆亮斑;在日环食时出现的是方形阴影的中心有一个圆环形的亮斑。

(4)夏天在林中散步时,我们会看到地面上呈现很多的圆亮斑,树叶间的缝隙不一定一定是圆的。12.用影子辨别方向。如图所示,在北半球,将一根直杆竖直插在水平地面上的O点。中午前后,用描点的方法在地面上画出杆的阴影顶端的运行轨迹,在轨迹上找出其中距O点最近的点A,则A到O所指示的方向就是________(选填“东”“西”“南”或“北”)边,这一判断所应用的光学知识是________。【答案】南;光的直线传播【解析】在北半球,正午时太阳在正南方,那么影子应该在正北方。由于此时阳光与地面的夹角最大,所以此时影子的长度最小,因此OA是南北方向的,AO指南,OA指北。这一判断应该的知识是光沿直线传播。13.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如图所示,圆筒的________(选填“A”或“B”)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静物时,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光屏上像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A;变大【解析】(1)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如图所示,圆筒的A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

(2)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静物时,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光屏上像将变大。14.(2020七下·长兴期末)为了研究影子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实验: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点光源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源A)。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不变,该同学将点光源A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数据如下表:点光源的高度H/厘米2030405060

影子长度L/厘米3015107.56(1)实验中短木条影子的形成是由于________。(2)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在点光源逐渐上移过程中,影子长度L________。(选填“变长”、“变短”或“不变”)。(3)图中S可表示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如果要研究影子长度L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的关系,应保持相同的变量有________。【答案】(1)光沿直线传播(2)变短(3)短木条的长度和点光源的高度【解析】(1)实验中短木条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在点光源逐渐上移的过程中,它的高度H不断增大,而影子长度L变短;

(3)图中S可表示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如果要研究影子长度L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的关系,应保持相同的变量有:短木条的长度和点光源的高度。15.(2019七下·苍南期末)在“地面上的圆形光斑是什么?”活动中,小科看到树荫下的水平地面上有如图所示的光斑。这圆形光斑是________通过小孔成的像。为什么圆形光斑呈椭圆形而不是正圆形?小科思考后终于想通了,并推断这个像在苍南的水平地面上不可能是正圆形的,一年中最接近正圆形的在________(选填“夏至”或“冬至”)日正午的时候。【答案】太阳(太阳光);夏至【解析】树荫下的光斑是太阳光通过小孔形成的;在平时太阳的直射点不是在小孔的正上方,所以光斑不是正圆形;而宁波处于北半球,太阳折射点在北回归线时,宁波处于夏至日的时候;16.小东和几位同学做手影游戏时发现,手影的大小经常在改变,那么手影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影子的大小可能与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他们借助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影子高度与光源到物体距离的关系。实验中,把手电筒正对黑板擦由近及远先后放在距离黑板擦不同的位置,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分别测出影子在墙面上的高度,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手电筒和黑板擦的距离I.(厘米)20

30

40

506070黑板擦影子的高度H(厘米)20

17

14.5

13.6

13

12.6(1)分析数据他们发现:若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当手电筒由近及远逐渐远离黑板擦时,影子的高度随之________(2)为了进一步发现其中的规律,他们根据数据绘制了影子的高度H随手电筒到黑板擦距离I。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当手电筒到黑板擦的距离135厘米时,影子的高度H大约是________厘米。

(3)当手电筒距离黑板擦较远时,观察图象的变化趋势发现,影子变小得________(填“快”或“慢”);没想当手电筒距离黑板擦足够远时,影子的大小将________。【答案】(1)减小(2)15.5(3)慢;基本不变【解析】(1)由记录的数据表可以看出,当手电筒由近处逐渐远离黑板擦时,影子的高度随之减小;(2)由坐标图象可知,当L=35cm时对应的H大致高度为15.5cm;(3)从图象中曲线的变化趋势可发现,当手电筒距黑板擦较远时影子变化较慢,当手电筒距离黑板擦足够远时,影子大小基本不变。17.盛夏来临,人们又为“怎样才能晒不黑”而犯愁。资料表明:将皮肤晒黑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好奇实验室”为此检测了若干衣服的防晒效果。检测方法:先用光纤探头和计算机测算出阳光中长波紫外线的强度;再把衣服挡在光纤探头上,测算出透射到光纤探头上的长波紫外线强度。利用前后两次测得的长波紫外线的强度计算出长波紫外线的透过率。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实验序号衣服材质衣服布料层数长波紫外线透过率1天蚕丝112%225%3化纤128%4214%5全棉T恤(白色)17%6全棉T恤(黑色)14%(1)该实验是通过比较________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的。(2)比较实验1、2或3、4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3)根据测量结果,请向你的家人提出一条夏季户外活动时着装的建议:________。【答案】(1)长波紫外线透过率(2)其他条件相同时,防晒效果与衣服的层数(厚度)有关

(3)穿全棉长袖T恤;穿颜色较深的衣服;穿较厚的衣服等【解析】(1)根据题干中的检测方法可知,该实验是通过比较长波紫外线透过率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2)比较实验1、2或3、4可知,衣服的材质和颜色不变,长波紫外线透过率随衣服布料层数的增加而降低,即防晒效果好。故可得结论:其它条件相同时,防晒效果与衣服的层数(厚度)有关。

(3)分析实验1、3或2、4数据可知,防晒效果与衣服的材质有关,并且其他条件相同时,棉料的衣服比化纤防晒效果好;分析实验5、6可知,防晒效果与衣服的颜色有关,并且其他条件相同时,衣服的颜色越深防晒效果越好。根据以上分析,夏季户外活动时着装的建议:穿全棉长袖T恤;穿颜色较深的衣服;穿较厚的衣服等。二、光大散射与颜色18.以下结论不是由光的色散现象得出的是(

)A.

白光是复色光

B.

阳光中的可见光谱是由七种单色光按一定比例组成

C.

不同色光进入棱镜发生偏折程度不同

D.

阳光除可见光谱外,还有不可见光【答案】D【解析】A.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复色光,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光的色散现象说明:阳光中的可见光谱是由七种单色光按一定比例组成,故B正确不合题意;

C.三棱镜对红光的偏折能力最小,对紫光的偏折能力最大,即不同色光进入棱镜发生偏折程度不同,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光的色散现象不能说明阳光除可见光谱外,还有不可见光,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白光是单色光

B.

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C.

黑色物体吸收各种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反射各种颜色的光

D.

不同的物体,对不同色光的反射、吸收和透过情况不同,因此呈现不同的颜色【答案】A【解析】太阳光为白光,经过三棱镜的折射后,分解为七种颜色的色光,这说明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故A错误符合题意,B正确不合题意;

黑色物体吸收各种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反射各种颜色的光;不同的物体,对不同色光的反射、吸收和透过情况不同,因此呈现不同的颜色,故C、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A。20.小明仔细观察学校的彩色电子显示屏,发现它是由许多组小LED灯组成,如图所示。每一组有三个小灯,它们发出光的色彩分别为(

)A.

红、黄、蓝

B.

红、绿、蓝

C.

红、黄、紫

D.

黄、绿、紫【答案】B【解析】红、绿、蓝为光的三原色,自然界中所有的光都是由这三种光按照不同比例混合在一起形成的,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21.在无任何光源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色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A.

全身呈绿色

B.

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

C.

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色

D.

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答案】D【解析】白上衣能反射所有的色光;红裙子只反射红光,其他色光则被它吸收。当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白上衣时,白上衣反射绿光,上衣呈绿色;红裙子只能反射红光,绿光被它吸收,没有光反射出来,所以裙子呈黑色。故D正确,而A、B、C错误。故选D。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玻璃呈“无色”是因为它能透过一切色光

B.

衣服呈白色是因为它能发出白光

C.

衣服呈红色是因为它吸收红光

D.

物体呈黑色是因为它能反射一切色光【答案】A【解析】A.玻璃呈“无色”是因为它能透过一切色光,故A正确;

B.衣服呈白色是因为它反射白光,故B错误;

C.衣服呈红色是因为它反射红光,吸收其它色光,故C错误;

D.物体呈黑色是因为它能吸收一切色光,故D错误。故选A。23.如图所示的实验中,不能说明的是(

)A.

通过缝隙的白光经过三棱镜后向三棱镜底边的方向偏折

B.

通过缝隙的白光经三棱镜后发生了色散现象

C.

白光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

D.

实验证明了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答案】D【解析】A.通过缝隙的白光经过三棱镜后向三棱镜底边的方向偏折,故A正确不合题意;

B.通过缝隙的白光经三棱镜后发生了色散现象,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白光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实验中,光线从空气射入三棱镜,再从三棱镜射入空气,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两次改变,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2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红外线与紫外线都是不可见光,红色光与紫色光都是可见光

B.

电视机遥控器发射一种看不见的光来控制电视机,这种不可见光是红外线

C.

医院常用紫外线给手术室、病房杀灭病菌

D.

紫外线灭菌灯只能杀伤或杀死细菌等微小生物,对人体不会有影响【答案】D【解析】A.红外线与紫外线都是不可见光,红色光与紫色光都是可见光,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电视机遥控器发射一种看不见的光来控制电视机,这种不可见光是红外线,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医院常用紫外线给手术室、病房杀灭病菌,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紫外线灭菌灯只能杀伤或杀死细菌等微小生物,大剂量的紫外线对人体也会产生影响,甚至诱发皮肤癌,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25.冬冬在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时,看到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冬冬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思考.受此启发,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冬冬想再进行一个实验:如果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看它们的焦距是否相同.你觉得红光的焦距________紫光的焦距(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理由是________。【答案】大于;玻璃对红光的偏折角度较小【解析】根据三棱镜对光线的偏折情况,可以得出,红光被偏折的程度小,紫光被偏折的程度大,当红光和紫光分别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向相同的凸透镜时,红光的会聚点,也就是红光的焦点距离透镜远,而紫光的焦点离透镜近,所以红光的焦距大。26.将红________、绿三种色光照白纸上(图甲),中间相互重叠区域会出现白色;当白光照到鹦鹉图片上时(图乙),鹦鹉的嘴呈红色,翅膀呈绿色,则当只有红光照射时,嘴将呈________色,翅膀呈________色。【答案】蓝;红;黑【解析】(1)将红、蓝、绿三种色光照白纸上(图甲),中间相互重叠区域会出现白色;

(2)当白光照到鹦鹉图片上时,鹦鹉的嘴呈红色,那么嘴只能反射红光;翅膀呈绿色,那么翅膀只能反射绿光。如果只有红光照射时,红光被嘴反射呈红色,被翅膀吸收呈黑色。27.钞票的某些位置用荧光物质印上了标记,在紫外线下识别这些标记,是一种有效的防伪措施。某同学在较暗的环境中做了下列两个实验,如图所示:(1)如图甲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面值为100元的钞票,看到“100”字样发光。这表明紫外线能使________发光。(2)如图乙所示,他把一块透明玻璃放在紫外线灯和钞票之间,让紫外线灯正对玻璃照射,在另一侧无论怎样移动钞票,“100”字样都不发光。他做这次实验是为了探究________。【答案】(1)荧光物质(2)紫外线能否透过玻璃【解析】(2)如图甲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面值为100元的钞票,看到“100”字样发光。这表明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2)如图乙所示,他把一块透明玻璃放在紫外线灯和钞票之间,让紫外线灯正对玻璃照射,在另一侧无论怎样移动钞票,“100”字样都不发光。他做这次实验是为了探究紫外线能否透过玻璃。28.如图甲所示,冬冬在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时,看到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冬冬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思考:这是由于不同的色光在通过三棱镜时发生光的________(填“反射“或“折射”)程度不同而造成的。受此启发,在用“平行光聚焦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冬冬想:如果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入射,如图乙所示,红光、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肯定是不同的。请你说出,凸透镜对________色光的焦距较大,你推断的理由是________。【答案】折射;红;红色光较紫色光偏折能力弱【解析】白光经三棱镜发生光的色散,是由于不同的色光在通过三棱镜时发生光的折射程度不同而造成的。分别用红光和紫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凸透镜对红色光的焦距较大,这是因为红色光较紫色光偏折能力弱。29.如图所示是一个彩色的屏幕,小红洗手时不小心将水滴到了屏幕上,透过水滴她惊奇地看到屏幕上出现多个不同颜色的小格子。当水滴滴到图中________(选填“红色”“绿色”“蓝色”或“白色”)区域时能同时看到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小格子,屏幕上丰富的色彩,就是由这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著名的光的________实验证明了太阳光也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太阳光中除了可见光之外,还存在不可见光,其中的________具有显著的热效应,它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________。【答案】白色;色散;红外线;红外线灯(或红外线遥控器等合理即可)【解析】(1)当水滴滴到图中白色区域时能同时看到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小格子,屏幕上丰富的色彩,就是由这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著名的光的色散实验证明了太阳光也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3)太阳光中除了可见光之外,还存在不可见光,其中的红外线具有显著的热效应,它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红外线灯(或红外线遥控器等)。30.为了探究太阳光的颜色,小明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1)按图所示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________

。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

。(2)在上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