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课件-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1页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课件-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2页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课件-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3页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课件-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4页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课件-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外历史纲要下

中古时期:(5-15世纪)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时代,由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开始,此后数百年中,在世界范围内,封建制度占据了统治地位,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53年)之后或15世纪末新航路开辟之前,资本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而中国则相对应的是南北朝到明朝这一段时间的历史。

什么是“中世纪”?这个概念直到启蒙运动时才使用,指的是在西方文明的发展中,有一个光辉灿烂的古代,又有一个光芒四射的现代。但在两者之间却有一个没有光明,一切都停滞落后的时代,这个时代延续了一千年之久。他们把这个时期叫做“中”世纪,也就是处在“光芒”和“光辉”中间的一段,又被称“黑暗的中世纪”

——钱乘旦《西方那块土》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第一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中外历史纲要(下)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洲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社会的变化,认识这一时期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重难点:1、西欧封建社会的产生与发展(封君封臣制度、庄园和农奴制度以及城市和王权的关系)2、东欧部分注意《罗马民法大全》壹西欧封建社会(一)封建社会的形成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的基础上,西欧封建社会产生了。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日耳曼人迁徙后相继建立了一批国家。有法兰克王国、东哥特王国、汪达尔王国、勃艮第王国、苏维汇王国、伦巴德王国、盎格鲁撒克逊等国。民族大迁徙不是简单的民族住地的变化,而是日耳曼人各部落集团对奴隶制罗马帝国的武力征服。在这种征服的基础上使罗马与日耳曼两种文明、两种制度和两大民族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下册(二)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政治:封君封臣制度经济:庄园和农奴制思想文化:基督教占统治地位(中古时期的欧洲社会)存在一个带有军事性质的领主附庸集团……它与同样带有军事色彩的领主、农奴制度相结合,形成一种特殊的贵族等级制度;教会开始拥有精神方面的领导权,掌握世俗的伦理和信仰。——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

1、封君封臣制度①日耳曼文明和罗马传统的融合②社会动荡下军事建设的需要③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在西罗马帝国废墟的基础上,罗马文明与日耳曼文明相碰撞、相融合的产物,在征服罗马帝国过程中,日耳曼人社会产生了两极分化,原先的部落首领和亲兵逐渐形成贵族,与罗马的大地主及僧侣构成社会上层;日耳曼人的一般公社成员与罗马的自由民、隶民及奴隶则形成社会下层。——朱伟奇《中世纪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及其成因》

中古西欧初期王权衰落,社会秩序混乱,地方豪强互相斗争,战乱不已,盗匪横行。国王和贵族为维持自己的地位,往往蓄养一批武装家丁,进行自卫或攻击别人。这些武装扈从(叫做封臣)原由主人供给衣食装备,后来渐改为赐给他们一块土地,以其收入作为服军役的费用。这种以服军役为条件终身领有的土地称为“采邑”。——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形成背景(2)含义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3)权利和义务(4)特点封君封臣提供土地与保护效忠、服兵役

封君封臣仅限于互相宣誓的两个个体之间,双方以契约约束了彼此的关系:一方面,封臣不尽义务不得享受权利;另一方面,王侯超权索取,封臣也可以反抗。

……任何没有直接签订契约的人之间不存在直接的权利或义务关系。因此中世纪流传着一句谚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世界历史读本》①以土地为纽带,层层分封;②契约意识(相互尽义务),控制力有限③等级森严,依次互为主从由于土地被层层分封,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事实上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5)影响

国王、皇帝或教会等理论上的所有者往往不能对其领土实行有效管辖,而直接行使管辖权的当地贵族又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这就很容易引起国王与贵族、王国政府与地方诸侯之间,以及贵族、诸侯之间争夺权力的斗争。

——许二斌《中世纪欧洲战争起因类型计量分析》

在这民生凋敝、暴力肆虐、劫掠横行的时代,地方的力量就是最有效的力量。……地方自治虽然并不意味着王权的丧失,但却意味着国王“声称”拥有的权力通常比他实际拥有的权力更大。——《欧洲中世纪史》①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给王权加强提供了合法性,利于统一和民族国家形成。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形成森严的封建等级。②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课堂探究】比较封君封臣制度与西周分封制比较项西欧封君封臣制西周分封制相同点不同点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北山》目的相同(维护统治);都有相应的权利义务;给予土地;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地方独立性大封建社会奴隶社会以土地为纽带,靠效忠维系以血缘为纽带,靠宗法制维系侧重军事和经济关系侧重政治关系国王是名义上最高统治者,只效忠直接上级天子是最高统治者,都从属于天子2、庄园与农奴制度(1)性质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2)庄园构成土地类型经营管理者权利及义务领主自营地领主农民份地自由农份地自由农农奴份地农奴

一个领主单独管辖的特别区域的叫作庄园,有时乡村和庄园是相一致的。但是,有时一个庄园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乡村,而有时一个大乡村可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庄园。——《西欧中世纪史》①提供农民土地;②直接经营领主自营地;③主持庄园法庭,审理庄园案件,维护庄园秩序①交纳地租,服劳役;②法律上自由

①耕种领主自营地,收入归领主;②交纳地租,自备工具服劳役③法律上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庄园法庭任务:庄园法庭主要审理庄园内的案件主持人: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召开时间:庄园法庭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一般是每隔一段时间为解决一批问题而开庭一次召开地点:法庭开庭的地点也不固定有时在领主宅第的厅堂,有时在教堂,有时就在庄园里的大树下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作用: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相关史事:法国庄园法庭记录,无权享用公共牧场但仍在牧场内放牧的人,侵犯了全体村民权益,判令他们从牧场牵走他们的牲畜,从此不得占用牧场,违者还要被罚款;某人不按规定的价格卖酒也要被罚款(3)庄园特点①经济上:领主所有;自给自足,相对封闭;剥削农奴。②政治上:领主拥有法庭,统治管理

(庄园制下)封建领主不但通过各种地租形态对农民进行剥削,同时也对农民施行“超经济的强制(政治、社会附属)”,有统治、惩罚农民的权力。

——齐思和《西欧中世纪的庄园制度》

封建主在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马厩、仓库等设施,而且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有的大庄园还有一些手工业作坊和专职手工业者。庄园生产主要为生产者自家和领主提供生活资料,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性质:相对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政治单位。思考:为什么说奴隶“奴隶成为农奴是一种进步”?异同农奴:法律上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自由农:法律上自由;私人财产受保护材料1:农奴通常一辈子都被拴在土地上,不允许离开他们出生的采邑。…对奴隶来说,成为农奴是一种进步…农奴不是财产,一般来说,不会被人从自己的土地和家庭里卖掉。——《欧洲中世纪史》材料2:它(庄园)承袭了罗马的大地产,但和罗马大地产不同的是,庄园由农奴……而不是奴隶耕种。在现代意义上,农奴无疑是不自由的。首先,他们不能擅自离开土地,他们被迫定期给领主干活而毫无报酬,他们还得忍受数不清的侮辱性的赋税,服从领主法庭的判决。但他们耕种分到的土地用以谋生,而且通常不能加以剥夺,所以他们的处境比奴隶要好得多。这样,当农业改良发生的时候,农奴自己可以指望从中至少稍许获益。更重要的是,虽然理论上领主有权随意摊派赋税,实际上义务趋向于保持固定。尽管许多农奴的命运肯定相当艰难,但他们很少完全听凭他们的领主随意支配打发。——[美]罗伯特.E.勒纳等著,王觉非等译《西方文明史》农奴相对奴隶地位较高,人身束缚更宽松,生产积极性更高。奴隶制经济转变为封建制经济,生产关系进步。奴隶:法律上是财产,无任何权利和自由,世代为奴3、思想文化:基督教“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像月亮要从太阳那里得到光辉一样,皇帝要从教皇那里得到权。”——教皇英诺森三世世俗君主无权对教会及神职人员行使权力。——《教士不纳俗税》(1296年)(1)产生与传播1世纪,基督教产生。2世纪后,基督教教义发生变化,宣扬君权神授等思想。4世纪末,被罗马帝国定为国教。5世纪,法兰克国王把基督教作为国家宗教制度,在被征服地区强制推广,成了西欧民众普遍信仰的宗教。(2)地位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3)表现①经济: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天主教会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西欧国王为获得教会支持,赏赐给教会大片土地,罗马教皇派出许多隐修士到西班牙、高卢、不列颠和北非等地区布教,广建修道院,扩建庄园出租土地,鼎盛时期,天主教会占有了欧洲三分之一的土地,成为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公元6世纪开始,教会利用《圣经》中农牧产品的1/10“属于上帝”的说法,向信徒征收什一税。中世纪时,教皇索性宣布信徒可以支付相应的费用来获得救赎,这样教士兜售赎罪券,是西欧中世纪时特有的现象。罗马梵蒂冈圣彼得教堂②政治:最大的有组织力量,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教权高于王权)罗马教皇天主教最高领袖神父主教大主教红衣主教1教阶制亦称“教阶体制”,一般由主教、神父和助祭组成。主教再划分为教皇、红衣主教、首主教、大主教、主教和一般主教等级。教皇的地位是最高的,他拥有最高的立法权和司法权,能够制定或废除教会法规,指定主教,创立教区。罗马教廷按照这一森严的教阶制度,将西欧的所有基督教组织及神职人员纳入一个巨大且完整的组织体系之中。教阶制是封建制度的观念形式,直至19世纪封建制度瓦解后,它仍对西欧和中欧各国的社会生活方面有很大影响。♔中世纪欧洲逐渐形成了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基督教会和世俗王权互相利用、竞争共存。国王依靠教会支持获得政权的合法性;教会依靠王权扩展基督教,维护教会权威。5世纪11世纪13世纪相互利用扶持阶段王权教权对抗教权极盛阶段王权加强教权衰退丕平献土卡诺莎之辱阿维农之囚丕平献土,是发生于中古欧洲,促成教皇国成立的重要历史事件。751年,法兰克王国的宫相丕平(Pepin)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篡夺王位,创建加洛林王朝。丕平即位后,为了酬谢教会相助,两次出兵意大利。公元756年,丕平(Pepin)把他夺到的意大利中部一部分土地,包括罗马周围地区,送给罗马教皇,史称“丕平献土”。“丕平献土”,加强了国王和教会的联系,使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德皇亨利四世在同罗马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1075年1月,年仅26岁的亨利四世带着他的妻子和孩子,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站在满地白雪的卡诺莎城堡的院子里。根据惯例,年轻的德皇赤足披毡站在寒冷的雪地里苦苦恳请教皇接见,并原谅他这个认了罪的人。而格里高利七世这位出身低微的手工匠的儿子,硬是让高贵的德皇在室外整整等了三天,直到使其受尽了精神上的侮辱后才出来恩赐给这位忏悔者一个赦罪的吻,史称“卡诺莎觐见”,又称“卡诺莎之辱”。13世纪末时基督教(实指罗马教廷)已成为欧洲最大的政治势力和经济集团,尤其是罗马教皇的权势更不可一世。到了“阿维尼翁教宗”时,西欧各国世俗政权与罗马教宗之间的权力争夺十分激烈,教廷也由罗马迁往靠近法国边境的城市阿维尼翁,教皇势力受到极大的冲击。后世的历史学家将此时的教皇称为“阿维尼翁之囚”(PrisonerofAvignon)。③思想:整个西欧社会的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教会控制着他们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基督教的原罪说认为人生下来就是有罪的,肮脏的,人的一生就是为了赎罪而活着,除此以外没有任何意义。出生后首先在神父的主持接受洗礼结婚时在教堂由神父主持婚礼临终由教父主持涂香油仪式,以求灵魂能够升入天堂死后葬礼在教堂举行,遗体被葬在教堂附属的墓地贰中古西欧的王权与城市(一)政治上——王权强化①封建制初期,权力分散,王权软弱。国王作为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被视为最高领主,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②中古中后期,社会环境的逐渐稳定,经济增长。西欧各国王权不同程度的加强。1、背景2、表现(1)英国王权的加强英格兰国王在与贵族的斗争中强化王权,到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后,英格兰逐渐形成较为强大的王权。诺曼征服,王室设立法院,加强对贵族的控制,强化封建王权。英王约翰被迫签订《大宪章》,缓解了王权统治危机,成为英国宪政的源头。1066年1215年

14C中期16C中期模范议会,议会权力逐渐加强,下院地位提高。王权受限百年战争,走上中央集权道路;玫瑰战争,削弱旧贵族,建都铎王朝,加强君权,议会衰落宗教改革,摆脱罗马教廷控制,建立君主专制统治。王权反弹(2)法国王权的加强国王借助通婚和征服等手段,击败各地封建主,逐步扩大王室领地,到15世纪晚期,基本完成了法兰西的统一法国三级会议的召开,对抗罗马教皇,确立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标志法国建立等级君主制。英法百年战争,法国民族意识觉醒,封建割据势力遭到削弱,中央集权得到加强。1302年1337-1453年1661年路易十四修建凡尔赛宫,把法国各地的贵族邀来居住,进一步削弱了贵族势力,法国王权达到顶峰。(君主专制制度)(3)伊比利亚半岛:15世纪末,经过“收复失地运动”,民族国家西班牙和葡萄牙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历史纵横:英国议会的起源1215年《大宪章》调整了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助于封建统治的稳定1265年会议教俗贵族、骑士市民出席会议,等级会议被保留1295年“模范议会”骑士和市民出席会议得到普遍认可,此后议会都以该议会为榜样1343年两院制议会议会逐渐形成上下两院,成为中古英国的重要机关。《大宪章》意义:在历史上第一次限制了封建君主的权力,确立了“王在法下”的政治传统。【探究】世俗王权加强,产生了哪些进步影响?①结束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国家逐步走向统一。②王权集中国家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基督教会对西欧国家的控制,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民族国家的形成),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③在加强王权的斗争中,法国和英国出现等级代表制,成为西方近代议会制度的起源。④葡西王权的加强,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支持力量。(二)经济的新变化——城市的兴起与自治(1)时间:10—11世纪起(2)兴起原因:①政治:11-14世纪的西欧免于外敌入侵,社会比较稳定;②经济: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耕地面积增加,风力、水利和畜力得到比较有效的利用;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那些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更快。意大利、法兰西、英格兰、德意志等,都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城市。城市的规模很小,人口数量一般不超过5000人。13世纪时,英格兰最大的城市伦敦只有4万人左右,像法兰西的巴黎,意大利的米兰、威尼斯等拥有超过5万人口的城市屈指可数。(2)城市自治过程城市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以工商业为基本谋生手段。琅城是法兰西东北部的城市,主教也是这里的领主,控制着城市。琅城居民募集金钱,赎买了自治权,并建立了自治机构。但主教挥霍了赎金后,背信弃义,擅自取消了琅城的自治权。1112年,愤怒的市民举行起义,杀死主教此后又坚持斗争多年,直到1128年,路易六世不得不向琅城颁发特许状,同意琅城建立公社,实行自治。13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在这样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成为自治城市。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的形式,是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国王给在封建主领地上的城市颁发特许状,既削弱了割据势力,又获得城市的拥护。(3)城市自治的影响:②政治:支持王权,促进统一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民族国家的产生;③文化:大学兴办和大学教育制度的建立,打破了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垄断,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准备了有利的条件。①经济:促进工商业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形成,推动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

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层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市民反对封建割据,反对领主特权,支持国家统一和王权强化。而建立新城市符合国王们削弱诸侯势力的政治考虑,因而国王成为城市的长期盟友。国家出现了不与封土相联系的官吏;市民阶级开始参与政治。

12世纪,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同时大学教育制度的建立……冲击看传统的教权主义、普世主义与禁欲主义的束缚,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中古史》牛津大学(1096年—至今)剑桥大学(1209年—至今)项目西欧封建社会中国封建社会时间跨度形成背景政治制度阶级矛盾经济制度城市发展思想文化约5世纪——1453年公元前475年——1840年希腊罗马文明,日耳曼民族,基督教影响小农经济,地大物博,法家思想封君封臣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领主与农奴地主与农民庄园制土地私有,小农经济为主自治传统,起步较晚无自治权,类型多,发展早基督教垄断文化儒家思想占主流【知识拓展】比较西欧和中国的封建社会3、思考:中古西欧文化与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区别与联系●从文化发展方面来看,中世纪西欧文化通过宗教形式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也为中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以及后来的科学革命准备了必要的思想文化基础。联系●从政治文明看,古希腊雅典的民主制度,罗马法的诞生和发展都为中世纪的法律制度提供了有利条件和理论基础。●古希腊、罗马文化有自己的完整的神学体系,宣扬人性,赞扬自由主义。区别●中古时期的欧洲文化以信仰基督教为主,宣传神性,禁欲主义,是由教会统治人的信仰。

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醉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美)朱迪斯M本内特等《欧洲中世纪史》29叁拜占庭与俄罗斯斯拉夫人(一)拜占庭帝国的兴衰(395-1453年)2、帝国兴盛材料:拜占庭在宗教上承袭基督教,在文化上承袭古希腊,而它的政府结构则大致源于罗马。——《欧洲中世纪史》思考:据地图和两则材料,说明拜占庭帝国的独特之处及其特点?1、建立: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继续发展。首都拜占庭材料:在它的(君士坦丁堡)的主要街道的市场内,可以看到整个世界的产品堆积如山…它的码头停泊有密集如林的船舶。——[法]布瓦松纳《中世纪欧洲生活和劳动》帝国境内工商业发达,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拜占庭文明具有继承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特点。3、查士丁尼统治:(1)对外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2)法律编纂:查士丁尼在位期间编订的《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它与同时或稍后编纂的《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称《罗马民法大全》。地位: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标志罗马法体系最终完备。

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查士丁尼法典》序言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查士丁尼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都以罗马法为立法基础来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如《拿破仑法典》、《德国民法典》等。现在世上许多国家的陪审制度、律师制度、诉讼原则都渊源于罗马法。世上公认的法学理论、法制民主原则也均发端于罗马法。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罗马法的影响?积极影响:维系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局限性:实质上保障和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对后世:对世界的司法和立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3)罗马法影响公元395年

6—7世纪的拜占庭帝国阿拉伯人占领了从叙利亚到北非的大片土地。11世纪时仅剩希腊半岛和爱琴海地区。13世纪初西欧封建主组建十字军东征,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1453年新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人的不断进攻。1453年,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4、帝国衰落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版图如下:5、拜占庭帝国的影响(1)政治:①拜占庭帝国严密的社会组织、完善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对亚洲国家,特别是对阿拉伯帝国政治文明的进步具有重要影响。②《罗马民法大全》不仅是《拿破仑法典》的范本,而且也是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制定法律的依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