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大学青年志愿者组织管理情况的问卷调研探析报告(论文)25000字】_第1页
【S大学青年志愿者组织管理情况的问卷调研探析报告(论文)25000字】_第2页
【S大学青年志愿者组织管理情况的问卷调研探析报告(论文)25000字】_第3页
【S大学青年志愿者组织管理情况的问卷调研探析报告(论文)25000字】_第4页
【S大学青年志愿者组织管理情况的问卷调研探析报告(论文)250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5S大学青年志愿者组织管理情况的问卷调研分析报告摘要当前,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在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进一步推动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管理的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高校团学工作的重要方面。本文以S大学青年志愿者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案例法、问卷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从组织管理、志愿者管理、志愿服务活动管理三个层面,阐述其管理现状,分析其在管理方面出现的若干现实问题及原因,提出实现组织管理的规范化和高效化、建立和完善志愿者管理长效机制、创新志愿服务活动管理三个方面的对策建议。期望此研究能为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的管理和发展、为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参考。关键词:志愿者;志愿者组织;非政府组织管理;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目录TOC\o"1-2"\h\z\u摘要 IAbstract II一、绪论 1(一)问题的提出 1(二)选题意义 1(三)研究方法 2(四)研究思路 3(五)研究创新点与局限 4二、相关理论和文献回顾 4(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4(二)相关研究综述 5(三)理论基础 8三、S大学青年志愿者组织管理的现状 10(一)我国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的基本情况 10(二)S大学青年志愿者组织管理的基本情况 10(三)S大学青年志愿者组织的管理结构 13(四)S大学青年志愿者组织的管理成效 15四、S大学青年志愿者组织管理情况的调查结果 15(一)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15(二)调查方法和内容结构 15(三)调查结果分析 16五、S大学青年志愿者组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3(一)存在的问题 23(二)原因分析 26六、完善S大学青年志愿者组织管理的建议 29(一)实现组织管理的规范化、高效化 29(二)建立和完善志愿者管理长效机制 31(三)创新志愿服务活动管理 33七、研究总结 34附录A:S大学青年志愿者组织管理情况调研问卷 36附录B:S大学志愿者管理情况调研访谈提纲 42参考文献 45一、绪论(一)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经济结构的转变促使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社会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日益突出。作为公民社会中人们社会参与的重要方式,志愿服务必将在公共服务中扮演更加重要角色,成为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为社会治理做出自身独特的贡献。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与其他志愿服务组织相比,在成员结构、组织管理和活动开展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在共青团的指导下,高校青年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紧密围绕党和政府工作大局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开展自身工作,服务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服务项目,服务效果和社会影响力持续提升。但是,当前的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在管理方面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进一步推动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管理的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发展,巩固创新高校志愿服务活动项目体系,发挥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个人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提升高校志愿服务服务党政工作大局能力,已经成为高校团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二)选题意义当前,我国志愿者组织的发展建设仍然有巨大的潜力,但实践中出现的种种内外部因素,对志愿者组织的管理、建设和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甚至影响了组织的正常运行和功能发挥。本文以S大学青年志愿者组织为案例对象开展研究,阐述其组织管理、志愿者管理、志愿服务活动管理的一般状况,并运用相关理论刨析其组织架构和运行逻辑,分析其在管理方面出现的现实问题及原因,为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的管理和发展、为高校指导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提供一些可行建议。(三)研究方法1.文献法借助S大学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期刊以及网络搜索引擎等平台和媒介,收集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的管理方面的论文、案例和著作,对研究课题进行了解分析,将研究对象置于已有理论框架下,寻找研究的方向。2.案例法有针对性的以S大学青年志愿者组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组织管理、志愿者管理、志愿服务活动管理等的分析,了解S大学青年志愿者组织的管理和运行现状,分析经验和不足,寻求改进的方向。3.问卷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征求S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相关负责人的建议,制定本研究的调查问卷,问卷向S大学在校生投放,共收回有效答卷1390份,覆盖了26个学院本硕博各个年级层次的志愿者群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4.访谈法在S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相关负责人的协助下,对S大学26个学院的青年志愿者组织的学生负责人以当面谈话、线上谈话的形式进行个别访谈,了解S大学志愿者组织管理基本情况。(四)研究思路(五)研究创新点与局限本文将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的管理划分为组织管理、志愿者管理和活动管理三个板块,分析《志愿服务条例》、《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和《S大学学生志愿服务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对青年志愿者组织的管理规定,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调查S大学青年志愿者组织管理的实际情况和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具有一定可行性的改进建议。本文以S大学青年志愿者组织为具体研究对象,对其他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的关注,所得结论可能具有一定局限,外推性不强。在相关研究成果中,对高校青年志愿服者工作的系统研究较少,特别是专著不多,研究缺少成熟理论的指导。二、相关理论和文献回顾(一)相关概念的界定1.志愿者志愿者(Volunteer)是指那些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奉献个人时间和精力,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而不追求任何物质报酬的人。我国2017年颁布实施的《志愿服务条例》将志愿者定义为“以自己的时间、知识、技能、体力等从事志愿服务的自然人”国务院:《志国务院:《志愿服务条例》(国令第685号),2017年9月6日,/zhengce/content/2017-09/06/content_5223028.htm。2.志愿者组织志愿者组织,又称志愿服务机构,是指那些由志愿者、关心和支持志愿服务的个人和单位自愿组成的,依照一定章程开展志愿服务的非营利性、公益性的社会团体。我国2017年颁布实施的《志愿服务条例》将志愿服务组织定义为“依法成立,以开展志愿服务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组织”国务院:《志愿服务条例》(国令第国务院:《志愿服务条例》(国令第685号),2017年9月6日,/zhengce/content/2017-09/06/content_5223028.htm。3.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是一个复合概念,是参考青年志愿者、志愿者组织等的定义及特点复合而成的概念。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在前文中已进行过简单介绍,而青年志愿者与一般志愿者相比,在年龄、素质、技能等方面具有自身特殊性。进一步聚焦高校青年志愿者,简单来说,就是那些就读于高等院校的青年志愿者,他们是青年志愿者中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一部分。本研究将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定义为:在高等院校中,通过一定形式召集并组织具有志愿服务精神的青年而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结构和一定组织规范的,以进行各类社会公益活动为任务的社团组织。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是针对高校青年志愿者管理产生的机构和组织,以高校青年志愿者的注册、培训、考核为管理手段,目的是为了促进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动更加有序规范、高校志愿服务事业得到更好发展。(二)相关研究综述“青年志愿者”在中国语境下具有特殊的政治和社会意义,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1993年底共青团中央决定推动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中国青年志愿者事业开始蓬勃发展,此后高校青年志愿者群体异军突起。因而,有关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内,国外的研究多把视角放在普遍意义上的志愿者、志愿者组织和志愿服务上。1.国外研究综述国外有关志愿服务管理的研究大致上分为了志愿者管理、志愿服务活动过程管理和志愿者组织管理三个方面。比较典型的有:JoanE.Pynes(2002)着眼于非营利组织中的志愿者管理,对志愿者的招聘、选拔、培训和评估等方面内容做了细致分析JohnE.Pynes:《公共和非营利性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王孙禺等JohnE.Pynes:《公共和非营利性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王孙禺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56页。SteveMc&CurleyRickLynch.VolunteerManagement:Mobilizingalltheresources.HeritageArts,Publishing,1996:42.NancyMacduff.VolunteerRecruiting&Retemion:AMarketingApproach.MBAPublishing,1996.国外对于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管理的研究相对较为欠缺,而且由于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等的不同,高校青年志愿者群体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时代性,我们需要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管理模式,促进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的发展。2.国内研究综述(1)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管理的基本情况学者们对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管理的研究主要从志愿服务的内涵和精神、当前志愿者组织管理开展情况、志愿服务的价值功能等方面展开。有许多的学者对青年志愿服务的基本内涵作了研究讨论,如王建新、董雪(2001年)分别从志愿服务的社会需求、服务提供、服务性质等角度,阐述了当前学术界对志愿服务不同层次的概念定义王建新王建新,董雪:《我国现代志愿服务研究述评》,《南方论刊》,2011年第12期,第57-59页。有学者对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的评价体系进行了构建,如陶俊安等(2020)提出衡量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满意度的指标是多样的,不仅包括基本的被服务对象的体验,还包括许多志愿者自身的收获及组织方的能力等陶俊安,蔡明璇,杨卓卿,李媛:《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满意度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北京中医药大学751份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社会与公益》,陶俊安,蔡明璇,杨卓卿,李媛:《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满意度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北京中医药大学751份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社会与公益》,2020年第2期,第58-61+69页。李晔:《基于组织绩效视角的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评价》,《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5卷第4期,第105-110页。有学者把视角放在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的价值和功能上,如米蔷(2018年)指出,青年志愿者活动助力大学生素质建设与个人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有效范式米蔷:《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讨》,《产业与科技论坛米蔷:《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讨》,《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年第17卷第21期,第191-192页。周皓翔,郁政:《新媒体视域下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德育功能的维度透视》,《新闻研究导刊》,2020年第11卷第10期,第224-225页。(2)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学者们对高校青年志愿组织管理中存在问题的研究比较重视,形成了比较多的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志愿服务精神方面,二是志愿组织架构方面,三是志愿者管理机制方面,四是志愿服务精神推广方面。有学者关注到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实践与志愿服务精神之间出现偏差,如李兰娟(2011年)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发现当前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着功利化、奉献意识弱等问题李兰娟:《李兰娟:《大学生志愿服务价值取向问题探析》,《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3卷第5期,第269-271页。有学者对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的体系和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如杨鹤(2017年)提出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存在激励机制单一化、培训机制表面化、管理机制行政化、反馈机制空洞化、保障机制薄弱化等问题,存在许多可以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杨鹤:《杨鹤:《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运行机制问题》,《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年第33期,第75页。有学者对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活动的满意度进行了分析,如刘姗等(2020年)通过调查得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大学生志愿者对实现社会贡献、提升自我价值、加强人际交往能力等因素表示满意,但是,考评机制的不完善、项目经费的不足以及没有很好的体现专业技能等因素降低了大学生志愿者的满意度刘姗,刘姗,赵碧印,王洪伦,邓羽羽,陈青:《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评价探析——以贵州高校为例》,《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年第3卷第8期,第196-198页。(3)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管理的改进方法学者们在开展现状调查和进行问题梳理的基础上,对改进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管理的方式方法进行了许多探讨。很多学者提出要构建青年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如祝小迁(2011年)指出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的组织与管理机制、宣传与培训机制、激励与保障机制等,以促进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规范性、长效性祝小迁,窦贤琨:《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设研究》,《科教导刊(上旬刊)祝小迁,窦贤琨:《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设研究》,《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年第21期,第182-183页。牛金芳:《构建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体系长效机制探究——中美比较的视角》,《智库时代》,2019年第15期,第128-129页。有学者对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项目的管理进行了研究,如邸媛(2017年)提出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管理应当坚持自律和他律相结合,寻求服务-功利间的平衡,实现责任和激励在机制上的统一,要对志愿者服务活动进行分类管理邸媛:《邸媛:《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管理方法的探讨》,《中国培训》,2017年第10期,第53页。综上所述,在对高校青年志愿组织管理的认识、存在问题、改进措施等方面的研究主要以理论论述为主,系统性比较强,但是缺乏与实际工作的结合,缺乏具体详细的改进方案,可操作性和指导性相对较弱。(三)理论基础1.非政府组织理论非政府组织,通常指介于政府组织与盈利组织之间的那些社会组织,它一般独立于政府体系之外,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为目的。非政府组织发挥着两大功能,一是向社会提供多样化的公共服务,二向政府反映公众的需求。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与政府两者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都存在局限与不足,也即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非政府组织由于其志愿性和非营利性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所带来的资源分配低效和资源浪费的问题。志愿者组织作为一种非政府组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政府和企业在某些领域的不足,向社会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满足社会需求。但是同时由于非政府组织固有的弱点和志愿者组织在中国的特殊性,如果志愿者组织受到类似政府行为的“行政”干预行为,也可能出现失灵,造成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2.组织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是关于组织结构、规范、职能及其活动的理论。组织管理是组织为达成其组织目标,实现其职能而进行一系列行为的总和,也可以简单理解为组织管理是维持组织秩序的活动。在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看来,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控制等活动的过程弗莱蒙特·E.卡斯特,詹姆斯·E.罗森茨韦克:《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第5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弗莱蒙特·E.卡斯特,詹姆斯·E.罗森茨韦克:《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第5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3.社会系统理论在社会系统理论看来,组织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系统,是由目标统一、信息共享、行动协同的个人组成统一体。组织具有适应环境、整合资源、达成目标和维持模式等功能。组织正常运转以及个人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系统均衡,即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或各个元素之间有效配合、相互协调的状态。社会系统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维护各个子系统或元素之间的均衡关系,使系统均衡运作。根据此理论,本文认为应该将志愿者组织作为一个社会系统来观察研究,要用系统的观念整体把握青年志愿组织体系,力求全面的改良与提升。三、S大学青年志愿者组织管理的现状(一)我国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的基本情况1.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的管理主体共青团是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业务指导部门,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通常在高校共青团的指导开展工作,从校级团委到各院系分团委(总支)基本都配备专职老师负责青年志愿者的工作,青年志愿者组织中普遍有专职团干部担任职务(如兼任青志协会长)。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可以定性为高校共青团直接指导下的公益性社团组织。2.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的特点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是中国志愿者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行动的重要力量,对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根据我们之前对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概念和性质的分析,其不仅具有一般志愿者组织志愿性、公益性、组织性等特点,还具备了时代性、实践性、开放性等新特点。3.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的价值和功能一是组织功能,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动员高校青年学生参与志愿服务,规范管理高校青年志愿者,整合高校和社会资源开展进行组织活动。二是经济功能,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的活动能为政府和社会节约经济成本。三是社会功能,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实践“志愿者-服务对象”双向育人,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二)S大学青年志愿者组织管理的基本情况1.S大学青年志愿者组织的管理依据这里的管理依据主要是指S大学青年志愿者组织管理依据的各种政策制度和支持要素。S大学青年志愿者组织的管理要依据的相关规定有:《关于推进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改革发展的意见》、《志愿服务条例》、《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中国青年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等,具体按照《S大学学生志愿服务管理办法》执行。2.S大学青年志愿者组织的管理主体S大学青年志愿者组织包括S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各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分会和志愿公益类学生社团。S大学所有青年志愿服务组织都必须接受学校的管理和指导,归口指导单位是校团委。校团委设立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督导中心,承担S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处的职能。各院团委及各相关部门要对本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分会和志愿公益类学生社团进行必要的管理和指导,各院分团委都应在校团委和S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指导下成立基层青年志愿者组织,并根据工作开展需要在组织内设置必要的职能部门。根据以上规定,S大学青年志愿者组织的管理主体应包括:校团委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督导中心、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和基层青年志愿者组织。3.S大学青年志愿者组织的管理对象从管理主体的介绍来看,S大学青年志愿者者组织是分层管理,那么管理对象就要辩证的看待,基层青年志愿者组织既是管理主体,也是管理对象。校团委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督导中心、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的管理对象是各学院青年志愿者组织和全校青年志愿者,各学院青年志愿者组织的管理对象则是各学院的青年志愿者(基层青年志愿者组织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时,参与活动的并不仅限于本学院志愿者,故在实践中基层青年志愿者组织的管理对象并不是局限的)。从另一个视角来看,志青年愿者组织的管理对象也应该包括志愿服务活动的管理,但是这种管理不像组织内部管理和志愿者管理那样是常态的,而是动态的。4.S大学青年志愿者组织的管理目标S大学青年志愿者组织管理的目标可以概括为:推动学校志愿服务规范化、专业化、组织化、信息化、国际化发展,巩固创新志愿服务项目体系,强化团员先进性建设,提升志愿服务服务党政工作大局能力。S大学青年志愿者组织的管理方法当前S大学青年志愿者组织的管理方法主要是对志愿者的管理,并没有明确组织本身的管理规范和方法。(1)管理方式根据《S大学学生志愿服务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S大学团委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督导中心、S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对青年志愿者的管理方式主要有注册、招募、培训、考评和激励等。1)注册。S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是学校青年志愿者唯一指定注册机构,志愿者的注册程序为申请、学院组织审核、学校组织复核、登记,注册志愿者需要在S大学志愿服务平台和“志愿中国”(志愿汇)系统上备案。2)招募。根据志愿服务活动的需要,在尊重志愿者意愿的基础上招募志愿者,招募程序为发布招募信息、志愿者报名、择优安排上岗。3)培训。各青年志愿者组织定期开展志愿服务基本知识技能的通用培训,活动开始前进行岗前专门培训,确保注册志愿者培训全覆盖。4)考评和激励。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者(通常是各青年志愿者组织)负责做好志愿者志愿服务认定记录,建立学生志愿服务记录档案,互联更新S大学志愿服务平台和“志愿中国”平台数据。校团委组织实施星级认证制度,每年组织开展志愿服务项目、服务集体、十佳志愿者等评选表彰,授予相应荣誉称号和证书。(2)管理手段S大学团委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督导中心、S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对S大学青年志愿者的管理手段主要是S大学志愿服务平台和“志愿中国”(志愿汇)平台。各青年志愿者组织安排的所有志愿服务活动须至少提前三个工作日在S大学志愿服务管理平台上申请、备案,审核通过后方可招募志愿者并开展活动。有意愿参加活动的志愿者在志愿服务平台上浏览招募信息、报名参加活动,活动结束后可在平台下载电子版志愿服务证明。(三)S大学青年志愿者组织的管理结构S大学青年志愿者组织由S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各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分会和志愿公益类学生社团组成。S大学团委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督导中心负责指导S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和各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分会。志愿公益类社团则主要由S大学团委社团管理中心(及其挂靠单位)指导。图1S大学青年志愿者组织管理结构1.校级青年志愿者组织S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于1994年5月成立,由S大学团委领导,是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基层组织。2018年,因为志愿服务工作和社会实践工作存在较大相似性和互补性(志愿服务、社会实践都是学生实践活动,志愿服务主要在学期内进行,社会实践主要在假期进行),S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和S大学团委社会实践部合并,设立S大学团委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督导中心,对外不再保留“S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2020年12月,由于组织管理和对外交流上的需要,对外重新恢复“S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名称,由督导中心承担其秘书处职能。目前,S大学团委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督导中心共设有S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处(加挂“西部计划”项目办)、社会实践办公室、综合办公室、宣传办公室、考评办公室五个部门。图2S大学团委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督导中心部门设置2.基层青年志愿者组织(1)各学院青年志愿者组织各院团委在校团委和S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指导下成立青年志愿者协会分会(或其他具体名称的志愿者组织),并根据工作开展需要设置必要的职能部门。(2)志愿公益类学生社团志愿公益类学生目前由校团委社团管理中心指导,执行《S大学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实施细则》相关要求。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督导中心(青志协秘书处)与社团管理中心联络志愿服务相关事宜,不直接与志愿公益类学生社团联系。社团管理中心统一负责为各志愿公益类社团在管理平台上履行相关流程。目前S大学的志愿公益类学生社团有红十字会、绿色行动小组、爱心俱乐部、思源社、新长城自强社等。(四)S大学青年志愿者组织的管理成效根据S大学志愿服务平台数据,截至2021年4月10日,S大学共有注册自愿者35000多人,志愿服务基地28个,累计运营长、短期志愿服务项目1418个,累计服务次数33528次,累计服务时长81.3万小时。近年来,S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志愿者参与了达沃斯、第十三届全运会等20余项大型赛会活动的志愿服务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服务效果和社会反响。特别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S大学团委的号召和指导下,S大学共有3000多名志愿者投身抗疫志愿服务,服务时长2.6万小时,诠释了志愿服务精神和爱国力行的青年担当。S青年的战疫实践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青年报等主流媒体的关注,公益家教团队获评“天津五四青年奖章集体”、“天津好人”荣誉称号,机场翻译突击队获评“天津市三八红旗手集体”荣誉称号。四、S大学青年志愿者组织管理情况的调查结果(一)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由于青年志愿者组织在发展中缺乏相关的经验和理论的指导,以及制度规范、管理细则等的不完善,其在实际运行中与我们预想的状态出现了偏差。为了充分了解S大学青年志愿者组织在组织内部管理、志愿者管理、志愿服务活动管理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和出现的问题,以全校各年级青年志愿者和青年志愿者组织负责人作为调查的对象,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展开调查。(二)调查方法和内容结构1.问卷调查问卷调查以方便抽样方法开展,向S大学在校生投放。问卷(见附件A)共35道题目,涵盖了志愿者招募、岗前培训、活动体验、评价体系的全过程,并对校院两级志愿服务组织的活动开展和联动现状设置了针对性问题。截至2020年11月25日,共收回有效答卷1390份,覆盖了26个学院本硕博各个年级层次的志愿者群体,其中有128名受访同学有过院系志愿服务活动组织经历,样本具备一定的的代表性。图3受访者所在年级人数分布情况2.访谈访谈(提纲见附件B)为个别访谈,分别对S大学26个学院志愿服务组织学生负责人以当面访谈、线上访谈或书面访谈的形式开展,访谈内容聚焦于院级志愿服务组织结构、品牌活动、宣传方式、院系交流情况、志愿者招募及评价体系、现存不足与期望等内容。(三)调查结果分析1.青年志愿者组织管理方面(1)校级青年志愿者组织和各学院青年志愿者组织的关系问题绝大部分受访者都认为校级组织和各学院组织的关系应该是合理分工、相互配合,少数同学认为校级组织应该全面安排院级组织的工作或校级组织应该全面放开对院级组织的管理,但就如何合理分工的具体措施上大家并没有给出建设性的意见。目前校级组织只是负责时长录入、物资发放等程序性工作,对院级组织业务上的监督指导较少。图4对校、院青年志愿者组织的关系的态度(2)各院级组织的沟通交流问题大部分受访者表示各学院青年志愿者组织之间几乎没有沟通和联系,少部分受访者表示本学院和个别学院曾合作开展活动。有很多受访者希望能在各学院间搭建沟通交流的长效机制,促进各学院组织的交流学习,能够实现多学院合作开展活动。(3)组织管理层流动性问题大部分受访者表示,由于学习压力大等方面的原因,各青年志愿者组织管理层的流动性普遍较强,且组织负责人在更换和换届交接时,很少能进行相关档案资料、工作经验的分享传递。刚接手工作的负责人通常都缺乏资料和经验,不利于开展工作,而当负责人刚刚积累到经验时,又将进行新一轮的换届。(4)S大学志愿服务平台的应用问题为进一步推动学校志愿服务规范化、信息化,校团委于2020年正式推出“S大学志愿服务管理平台”,目前,该平台已成功完成了各校级部门和公益社团、院级志愿组织团队的信息导入,已初步实现了各级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的申报、审核、招募、考评等功能。在对该平台使用情况的调研中发现,目前有18.71%的受访者已经能熟练使用该平台;53.74%的受访者听说过有该平台,但还没机会使用;27.55%的受访者表示没了解过该平台。图5对志愿服务平台的使用情况2.青年志愿者管理方面(1)志愿者的注册校团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中青联发〔2016〕18号)、《关于推进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改革发展的意见》(中青发〔2018〕3号)等有关要求,S大学推动全体团员成为注册志愿者,并在S大学志愿服务平台和志愿中国(志愿汇)平台上完成信息录入,目前全校注册志愿者35000多人。(2)志愿者的招募大部分受访者表示获取招募信息的渠道主要有学院负责人发布信息、志愿者招募的相关推送、老师、同学的宣传等。大部分受访者表示目前志愿者的招募存在难以获得招募信息、招募人数较少等问题,还有部分受访者反映开展志愿服务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周末,涵盖的时间段需要拓展。表1获得志愿者招募信息的方式选项小计比例志愿服务系统64046.14%学院负责人发布信息97170.01%志愿者招募的相关推送100172.17%老师、同学的宣传103974.91%其他251.8%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387选项小计比例难以获得招募信息105075.7%招募人数较少79957.61%招募的要求太高26719.25%其他987.07%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387表2志愿者招募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进一步访谈调研中发现,目前我校校级志愿服务活动招募主要通过S大学团委微信公众号发布招募通知,院级志愿服务依赖于各学院相应公众号发布,校院两级志愿服务招募信息对于志愿者较为繁杂,暂无统一汇总和发布渠道,院校两级志愿服务组织缺乏志愿者招募联动机制。某些志愿服务活动招募时间较为紧张,由于招募信息传播渠道不畅,部分志愿者会在规定时限内错过招募信息。(3)志愿者的培训受访的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前,仅有35.9%的人参加过志愿服务相关培训,64.1%的人未参加过相关培训。对于有过志愿服务岗前培训经历的志愿者而言,培训方式主要为参与培训课程、阅读培训资料、线上讲授服务内容等。图6志愿者培训的主要形式调研结果显示,志愿者普遍认为志愿服务岗前培训较为重要,但实际活动开展过程中仅有少部分同学参与了岗前培训。(4)志愿者的激励在关于志愿者评奖评优等激励体系方面,调研显示70.58%的受访者都不了解学校的志愿者评奖评优方式,26.04%的受访者对志愿者激励方案一般了解,只有3.38%的受访者非常了解。有的受访者建议评奖评优不应唯“时长”论,还应关注参与活动的性质和表现,应该更加公开透明。进一步调研发现,各学院设置的院级志愿者评优体系情况也不尽相同,大部分学院的志愿服务组织学生负责人表示学院并未设置单独的志愿者评优体系,但更希望能建立和健全相关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志愿者工作,从而有效提升志愿者参与热情。校团委每年在全校范围内针对志愿者评选“优秀志愿者”和“十佳志愿者”称号,针对组织和志愿项目分别设置“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和“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等荣誉,但在志愿者群体中的影响还不足,需要进一步搭建更为深入、公平、全面的评优体系。图7对志愿者激励机制的了解程度3.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管理方面(1)志愿服务活动的类型S大学青年志愿者组织目前开展的大多数志愿服务为基础社会服务,活动内容缺乏创新性和专业性,服务对象有限,服务效果欠佳,造成志愿者的期望预期不能很好的实现,对于参加志愿活动的积极性下降。图8志愿服务活动的主要类型(2)志愿活动品牌化建设调研中发现,各学院品牌化志愿服务活动匮乏,建立校内外志愿服务基地的合作服务少。在针对志愿者群体的调研中了解到,很多受访者表示自己仅对个别几个志愿服务的印象深刻,体验感和获得感较佳。院级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次数多但形式比较简单,不能满足志愿者需求,长期开展活动难以持续招募足够数量的志愿者。(3)关于“组织一次成功的志愿服务活动”的IPA分析在调研中,针对有组织志愿服务活动经历的受访者,以“组织一次成功的志愿服务活动”为主题进行了重要度和满意度的测量,在此基础上进行IPA分析。IPA分析法即重要度—满意度分析法,是在对观测值进行量化考核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考核值所处的不同象限位置来判断观测因子重要度与满意度的关系。表3组织志愿服务活动重要度-满意度平均得分序号项目重要度满意度1学校相关部门的支持4.594.122老师或经验丰富志愿者的参与3.823.183完整的志愿者岗前培训3.593.294良好的服务环境3.823.945服务内容贴近学生特征4.354.126服务形式创新多样4.003.597服务内容能与专业知识结合3.243.068有序高效的组织管理4.593.479充足的经费支持4.063.2410公平透明的考评机制4.123.8211健全的风险管理和应急处理机制4.293.9412适当的物质补助3.713.0613学生干部表率作为3.293.24把满意度作为纵轴、重要度作为横轴,象限I、象限II、象限III和象限IV分别为“高重要度-高满意度”区域、“低重要度-高满意度”区域、“低重要度-低满意度”区域和“高重要度-低满意度”区域。处于象限IV即“高重要度-低满意度”区域的评价项目将是我们着重改进的方面,这里包含的评价因素有“服务形式创新多样”、“有序高效的组织管理”、“充足的经费支持”等。图9组织志愿服务活动的IPA评价五、S大学青年志愿者组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存在的问题1.青年志愿者组织管理方面(1)组织运行自主性弱团委职能部门直接承担青年志愿者组织秘书处的职能,虽然便于共青团对青年志愿者组织的管理与工作指导,可以提升志愿者组织的地位与影响力,但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青年志愿者组织的自主性。此外,团委制定的学生志愿服务管理办法具有较浓的控制和约束色彩,青年志愿者组织的活动经费也大多来自团委的专项拨款,这些因素都加剧了青年志愿者组织对行政性力量的依赖。在这种环境下,青年志愿者组织的任务导向明显,往往在团委老师的直接指挥下进行活动,这不利于激发组织的活力和创造力。(2)各主体间协调性差在实践中,院级青年志愿者组织更多的是由学院分团委进行指导,校级青年志愿者组织与院级青年志愿者组织的沟通联系并不紧密;院级青年志愿者组织之间更是缺乏沟通交流的平台和机制,定期举行的交流会并不能满足需要;公益类学生社团主要由团委社团管理中心进行联系和指导,校级青年志愿者组织与公益类学生社团之间几乎不直接联系。由于以上组织种种原因,各级各类青年志愿者组织之间的协调沟通均不够理想。(3)信息化建设成果推广不全面2020年S大学志愿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并根据师生反馈情况不断修补系统漏洞,添加平台功能,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青年志愿者组织的管理效率。但各级志愿服务组织对志愿者使用该平台的方法指导还不够深入,对该平台的功能使用和挖掘还不够充分,志愿者对平台的适应程度还不够,仍需进一步扩大在广大志愿者群体中的宣传影响力。2.青年志愿者管理方面(1)志愿者招募机制简单化一是招募渠道单一,各级青年志愿者组织在招募志愿者时基本都是采用团委微信公众号发推文的方式进行,志愿者通过扫描推送中的二维码进群,虽然招募信息发布在志愿服务平台上,但由于平台影响力不足、操作比较繁琐等原因,目前并不是招募志愿者的主流方式。二是甄选程序简易,很多活动是由共青团组织“自上而下”发起,这些活动一般需要的志愿者较多,为了达到需要的人数,往往会降低标准,简化甚至没有甄选程序,导致志愿者招募门槛低、随意性大,不利于提升服务质量。(2)志愿者培训机制形式化当前的志愿者培训机制的体系化、专业化水平较低,存在“次数少、品质低、效果差”、“小活动没有培训,大活动突击培训”的问题,理论培训和技能培训效果均不理想,培训并不能使志愿者充分理解志愿服务精神、掌握基本的服务技能。培训大多是针对具体项目进行的“临时抱佛脚”式的突击指导,岗前培训过于简单甚至流于形式,对志愿者没有实质性的提升。对于一些简单的、专业水平要求低的活动,组织者往往到达现场才进行简短介绍,志愿者对自己的服务内容还没有完全清楚就直接上岗,导致服务对象和志愿者体验较差。(3)志愿者激励机制低效化根据调研反馈,当前激励机制并不能很好的调动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这种激励机制低效化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精神激励挂帅,缺乏适当的物质激励。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对志愿者的激励仅仅局限于登记志愿服务时长、发放志愿服务证明、评选优秀志愿者等精神激励层面。虽然追求物质回报并不是志愿者参与活动的初衷,但是长期来看仅有精神激励不能满足志愿者的期望。在学校的综合考评如选拔学生干部和优秀学生时,志愿服务经历没有被重视,参与志愿服务耗费了志愿者的时间和精力,但却没有增加志愿者的竞争力,这会降低志愿者的积极性。二是激励脱离动机分析,针对性不足。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动机是复杂多样的,而当前的激励方式缺乏针对性,忽视了对志愿者参与动机的具体分析,志愿者因动机没有被满足而热情降低。三是重正向激励,轻反向激励。在《管理办法》中相关处罚规定力度较轻或缺乏可操作性,没有具体实施的条件,警示作用非常有限。(4)志愿者保障机制薄弱化一是经费保障薄弱,一些规模小、短期效益不明显的项目很难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有时需要志愿者倒贴交通费、伙食费。二是权益保障薄弱,《管理办法》中对志愿者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比较空洞,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具体权利义务并不明确,只是在活动开展前简单签订承诺书,项目评估不到位的情况下不能及时为志愿者提供规避风险的保障,当权益受损失时,志愿者也没有明确的反馈渠道,没有有效的解决措施。3.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管理方面(1)活动品牌化建设能力弱首先,校级青年志愿者组织组织进行的志愿服务活动多为大型活动,为一次性项目,几乎无法形成品牌活动项目;而各学院青年志愿者组织开展的活动虽然次数多但形式内容过于单一,从长期来看,对志愿者的吸引力逐渐降低,“快餐式志愿服务”项目所取得的效果欠佳,难以打造为品牌活动。其次,青年志愿者组织开展的活动虽然各个领域都有涉及,但很少纵向发展、深挖项目价值,总是重复进行浅层次项目,而不是深化一个项目,造成“泛而不专”的局面。此外,青年志愿者组织的创新动力不足,开展的活动已形成固定主线,如三月雷锋月、假期支教、迎接新生已经日常的敬老院福利院活动,这些项目几乎所有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都在开展,力度和影响力差别不大,同质化严重。(2)活动社会影响力低当前的青年志愿服务以校内志愿活动为主,活动形式主要为校园义务劳动等,校外活动主要是去敬老院、福利院献爱心等简单形式,校外活动次数不多、效果不显著。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在开展活动时与社会组织机构的的协调配合困难,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很难满足具体的社会志愿服务需求,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在社会中的影响力较低,高校大学生的志愿服务社会参与面很小朱春花:《青年志愿服务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的影响》,《新西部(理论版)》,2014年第23期,第124-125页。朱春花:《青年志愿服务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的影响》,《新西部(理论版)》,2014年第23期,第124-125页。(二)原因分析1.管理模式行政化趋向共青团是青年志愿者组织的业务指导部门,共青团职能部门直接承担了青年志愿者组织秘书处职能,从校团委到各学院分团委,都配备有专职老师负责对青年志愿者组织进行统一指导。这种管理安排便于团组织对青年志愿者组织的管理与工作指导,但也弱化了其独立性,约束了它的效率和活力。一些志愿服务活动往往带有指令性,团组织策划活动,再根据需要组织相关的志愿者参加活动,本该发挥指导监督作用的团组织承担了许多具体的事务性工作,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这种行政化趋向带来的后果,一是基层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习惯于接受上级的安排和指挥,对上级组织的依赖性与服从性强,自主性与创新性弱;二是志愿精神容易被忽视,造成活动的功利化、形式化,把志愿服务活动当成组织任务,片面注重宣传而轻视服务本身。2.管理队伍流动性强根据对团委老师和青年志愿者组织学生负责人的访谈,很多青年志愿者组织的学生负责人由于学业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会主动选择离开组织,如近几年校青志协和团委督导中心的管理人员流失严重,多次从其他学生组织和院级青年志愿者组织负责人中选拔调用学生干部。这种管理队伍的强流动性,打乱了梯队建设,造成组织在人员结构上缺少有经验的管理者,管理队伍长时间处于适应、磨合状态,非常不利于组织运行效率的提升。3.组织的制度规范不健全当前S大学青年志愿服务方面的规定仅有《S大学学生志愿服务管理办法》,该办法主要是对志愿服务机构设置、志愿者权利义务、志愿者相关管理措施等方面内容作出规定,而对青年志愿者组织的管理并没有明确的制度规范,青年志愿者组织自身也没有明确的章程和管理规定。这种制度规范上的不健全,易造成组织管理上的随意性,引发组织管理混乱,不利于组织的正常运行。4.组织结构松散组织结构直接影响着组织功能的发挥,只有严谨的组织结构才能实现最优的组织功能。当前,S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处承担的职能有全校志愿者的注册登记、志愿服务平台的运营维护、组织开展各类大型赛事活动的志愿服务工作和志愿者培训等工作,而组织的宣传工作、志愿者考评工作和保障工作分别由S大学团委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督导中心宣传办公室、考评办公室和综合办公室承担。而且,S大学的志愿服务工作和社会实践工作由同一个部门(督导中心)负责,上述三个办公室还要承担社会实践方面的相应工作。S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作为一个青年志愿者组织,它的职能被割裂,组织结构被打乱,完整性和系统性遭到破坏,组织运行不畅,引发一系列低效率问题。5.志愿者管理的长效机制不健全大多数管理者普遍认为评估青年志愿者组织的标准是开展活动的意义、规模和影响力,志愿者管理工作的成效显现慢,不被重视。青年志愿者组织对志愿者的管理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依托志愿服务具体内容展开,没有形成长效机制,对志愿者招募、培训、考评等方面的工作不是依靠制度机制来推动,而是根据任务需要来推动,“重活动、轻建设”,一个活动任务采取一种管理办法,对经验积累和模式探索的重视程度不够。志愿者管理长效机制的缺失,会引发一系列问题,降低管理的连续性和持续性,使志愿服务的意义和质量大打折扣。6.信息交流和宣传平台单一当前青年志愿者组织进行信息交流的主要平台是微信群聊,但这种交流平台并不活跃,通常被用来发布任务和询问问题,在交流经验和合作开展活动等方面并没有发挥出理想的作用。当前青年志愿者组织的宣传平台主要是校团委和各学院分团委的微信公众号,这一宣传平台的宣传手段单一,传播力有限,通常只在本校、本学院学生中传播,很难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不利于弘扬志愿精神和赢得广泛支持。7.组织文化建设缺失当前青年志愿者组织的管理强调对组织成员和志愿者的指挥协调控制约束,忽视了组织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没有形成青年志愿者组织全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团队意识和工作作风,失去了调动组织成员和志愿者积极性、增强组织凝聚力的重要手段。管理队伍的强流动性和组织人员结构的不稳定性,以及工作交接的随意性、信息经验的匮乏性等因素,更对组织文化建设造成了阻碍。8.组织的专业化程度低一方面,指导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参差不齐,当前负责各青年志愿者组织工作的都是团委的专职老师,他们并不是所有人都具有志愿服务工作的经验,也缺乏专门的管理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组织内学生骨干的专业化程度低,青年志愿者组织的骨干主力是大一大二年级的同学,他们往往并不具备丰富的志愿服务经验,加之缺少专业化的培训培养,他们本身对志愿服务精神的理解、对志愿服务知识和技能的把握都不充分。9.组织的社会参与程度低当前青年志愿者组织与社会组织机构之间缺少有效的联系,未能形成志愿服务网络,社会参与程度低,组织在社会化发展方面存在不小的阻力。高校青年志愿者在自身管理上的存在局限,为规避风险往往不积极于走出校园开展活动,同时由于专业水平等原因,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能提供的志愿服务往往不能满足社会的具体需要,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与社会组织机构很少有长期的交流合作,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小。10.组织的资金来源单一当前青年志愿者组织的资金来源主要为各级团委和其他指导机构的专项拨款,接受社会资金被认为存在风险以及有违志愿者组织社会公益的性质,但这种资金来源的限制性一定程度上局限了青年志愿服务组织的发展,加重了其对团委等指导部门的依赖程度。六、完善S大学青年志愿者组织管理的建议(一)实现组织管理的规范化、高效化1.增强组织运行自主性尽量消除青年志愿者组织的行政管理色彩,团组织除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外,可减少对青年志愿者组织的干预,特别是不直接参与组织志愿服务活动等事务性工作,实现青年志愿者组织自主化管理,平衡好团组织指导性管理和青年志愿者自主性管理的关系,充分发挥青年志愿者组织的积极性,实现行政化的执行力和自律化的创造力有效结合。2.健全组织管理制度规范制定并完善青年志愿者组织的制度规范和实施细则,如《S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章程》等,明确志愿者组织的性质任务、成员权利义务、工作岗位设置、部门设置、组织内部考核、组织文化建设和各部门工作细则等内容,要求全体组织成员学习贯彻,实现组织管理和运行的规范化。此外,还要注意规范组织负责人的更替交接程序,着力做好管理队伍传帮带工作,克服流动性大的问题,维持组织人员组成结构的稳定。3.优化组织管理结构建立青年志愿者组织管理体系三层次结构:第一层,S大学团委志愿服务指导中心,由团委指导老师和若干工作经验丰富的学生干部组成,为全校志愿者组织的管理和志愿服务的开展提供指导。第二层,S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处,在保证组织结构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基础上,立足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未来发展的趋势,合理设置工作岗位、划分职能部门,作为全校志愿者工作的中枢,负责协调管理全校志愿者工作,充分发挥上下传达、左右联动的作用,保障指导中心和基层青年志愿服务组织的联系畅通,做好各基层志愿服务组织之间协调联动。第三层,基层志愿服务组织,作为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直接载体,各学院青年志愿者组织和志愿公益类学生社团在校团委志愿服务指导中心、校青志协秘书处和各分团委、挂靠部门的指导下,完善内部管理规范,做好志愿者日常联系和管理,明确本组织志愿服务的侧重范围,使每个基层青年志愿者组织既有自主独立性,又有合作互补性。三个管理层次在学校团委统一管理下,分工有序、相互协作。4.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根据工作实践需要以及老师同学反馈情况,持续加强S大学志愿服务平台的建设,不断修补系统漏洞,添加平台功能,在师生中加强宣传,提升平台的影响力和使用率。可以尝试将志愿服务平台与微信、飞书小程序等平台结合,进一步促进平台使用的便捷化。5.探索合理的多元化资金筹集方式资金来源单一和资金短缺,制约了组织的管理成效和未来发展,青年志愿者组织要着眼于市场经济条件,分析潜在的资金来源。一是寻求政府支持,争取政府的项目资金支持,二是打开社会捐赠的通道,在做好风险评估和规避后争取企业、个人等社会实体的支持。可以尝试在政府、社会和学校三方的支持下,设立志愿服务基金,拓宽组织资金来源渠道。(二)建立和完善志愿者管理长效机制1.建立完善的志愿者信息库根据《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中青联发〔2016〕18号)、《关于推进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改革发展的意见》(中青发〔2018〕3号)等有关要求,S大学逐步推动全体团员成为注册志愿者。同时根据S大学《公能实践》课程要求,本科生前三个学年累计参加校内外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的时间不少于68学时且次数不少于6次,其中至少完成18学时的志愿服务。基于此,可以判断,将来的S大学,基本上人人都是注册志愿者,人人都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为此亟需建立一个完善的涵盖专业技能、学生工作经历、兴趣特长、志愿意向,个人培训档案、心理期望等多方面内容的志愿者信息库,以方便对志愿者的针对性管理,更好的分配人力资源,让活动更好的开展。2.完善志愿者招募和甄选机制建立完善的志愿者招募机制和甄选机制,要从思想、知识、技能等多方面考虑,目的是选拔出符合志愿者队伍建设和管理要求的志愿者。校级组织定期汇总全校志愿服务招募信息,通过微信公众号,飞书、志愿服务平台、志愿汇APP等多种媒介发布,基层青年志愿者组织做好信息传达和组织动员工作,招纳志向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甄选和选拔的工作应当遵循个人填报材料、笔试、面试、试用、综合评定的流程何文晓:《建设何文晓:《建设“六有”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高校志愿者队伍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魅力中国》,2017年第5期,第266页。3.健全志愿者培训机制志愿者培训决定了志愿者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高校青年志愿者的成长离不开科学丰富的培训。要从志愿服务需要的各个方面出发,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实现志愿者培训的系统化、持续化、标准化。一是坚持岗前专门培训和通用素质培训相结合,岗前专门培训针对特定项目的服务内容和对象开展的专题化培训,旨在提升志愿者应对特定情景的服务知识和技能,增强实操能力;通用素质培训是对志愿服务基本常识、基本理念和基本技能的培训,旨在培养志愿者的志愿精神,提升组织活动、人际沟通、应急处置等志愿服务的基本素养,是可以长期系统进行的培训。二是坚持培训学习和服务实践相统一,将培训中学习的知识技能应用到服务实践,并通过服务实践检验培训成效,实现培训动态管理,建立涵盖内容设计、组织实施和服务反馈的全方位培训评估机制。三是提升培训专业化水平,可以邀请社会上的志愿服务专业培训机构、相关领域专家和经验丰富的校内外志愿者进行专业培训。四是创新培训方式,将传统培训方式和新型培训方式结合起来,不仅要有集中讲座培训,还要树立“互联网+”思维,运用网络和新媒体开展“线上+线下”立体化培训彭辉辉:《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管理长效机制构建》,《高教学刊》,2彭辉辉:《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管理长效机制构建》,《高教学刊》,2018年第7期,第135-137页。4.改善志愿者激励机制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是保持志愿者队伍高效性、稳定性、持久性的重要途经,要在充分了解志愿者真实需求动机的基础上形成合理有效的志愿者激励体系机制。一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实现个人考评和团队考评相结合,定量和定性相结合,打破“以时长论英雄”的单一评价标准,全方位综合评价志愿者参与服务的数量、质量、内容和精神等方面内容。二是构建立体式激励网格,虽然志愿者的激励应以精神激励为主,但也应给予适当的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的作用更深入持久,而物资激励的作用更为直接;要将志愿者志愿服务经历与综合素质评价、各类评奖评优、升学、创业就业、党员发展推优等挂钩;还要加大对优秀志愿者的宣传和表彰树立典型,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各种方式增强社会对志愿服务的认知、认同、认可,让志愿者在志愿服务中得到社会尊重和自我满足。三是正向激励与反向激励相结合,不仅要对优秀志愿者给予奖励和荣誉,也要对不合格志愿者采取一定批评惩罚措施,赏罚分明,维护志愿活动的公平性、严肃性和纯洁性,同时激发志愿者竞争意识,实现志愿者自我提升与自我改善,提升志愿者队伍整体素质。四是激励机制与动机目标管理相统一,分析志愿者不同的参与动机,采取差异性激励,全面综合地识别青年志愿者不同的期望需求,根据志愿者需求的差异灵活制定激励方式,有针对性地设计多样化的激励内容和实施方式。5.加强志愿者保障机制对青年志愿者提供有力的保障是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应尽的责任,只有志愿者自身的权益得到保障,才能消除志愿者的后顾之忧,提高其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和质量。一是从制度规范上对志愿者自身合法合理权益作出肯定和支持,政府、社会和高校要制定规范性文件,避免侵害志愿者权益行为的发生。二是做好风险规避,在充分了解志愿者自身情况和充分评估志愿服务活动项目的基础上,为志愿者提供必要的人身保险,制定应急预案,规避外在风险,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三是做好物质支持,在志愿活动持续时间长、通勤距离远等情况下为志愿者提供餐费、交通费等补贴,为志愿者提供活动开展需要的物资设备等。(三)创新志愿服务活动管理1.创新和丰富活动内容形式各级志愿服务组织要着重加强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管理工作,将志愿服务活动同社会需求和关切相结合、同学校学科专业特点相结合、同高校青年志愿者自身发展相结合,深入社会实践,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创新和丰富活动内容形式。可以学习借鉴成熟社会志愿者组织的经验,充分发挥高校青年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优势,创建精品志愿服务活动,提升志愿服务的水平和内涵。2.加强志愿服务品牌化建设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要提高质量和成效,必须结合自身优势和资源,打造精品项目,形成品牌化效应。S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的公益家教和基层青年志愿者组织开展的爱心包裹、公益晨跑等志愿服务活动在校园和社会中反响较好,影响力大,是比较典型的品牌项目,可作为学习参考的范本。各青年志愿者组织要尽可能减少短期的、急功近利的活动,筹划更多具有长期性、延续性的专业化项目,形成品牌化效应的同时,激发高校青年志愿者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确保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拥有旺盛的生命力。3.积极拓展社会互动合作为了提升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的社会化程度,必须积极拓展社会互动合作。一是增进与社会的沟通联系,各级志愿服务组织应主动与政府、企事业单位、社区和社会公益组织等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和供需沟通机制,校地联合共建志愿服务平台,有序推动建立更多“S大学志愿服务基地”,保持高校青年志愿者社会参与的持久性和稳定性。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要和社会组织加强供需信息沟通,结合自身优势和资源,根据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的特点,为社会提供丰富多彩、充实有效的服务。二是寻求社会的支持与帮助,除了前文提到的探索合理的多元化资金筹集方式,从社会汲取活动经费外,还可以聘请社会公益组织的专业人士作为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的顾问,请他们对青年志愿者进行专业化培训,对青年志愿服务活动进行专业化指导。4.创新构建活动宣传平台依托S大学团委新开设的《大学生志愿服务》通识选修课,通过讲座、培训、实践等形式,对志愿服务活动、志愿精神和理念进行不同层次的宣传,增强动员力度。通过校园广播、微信、微博、飞书等媒体媒介,展现志愿服务活动成效,展示志愿者风采,进一步弘扬志愿精神和理念,提升志愿服务活动的影响力,拓展志愿服务活动发展空间。七、研究总结在本专业四年学习和学生干部工作中,我对当前高校青年工作有了一些思考,我发现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的管理和运作是一个具有相当研究意义的领域。在分析已有研究、确定选题的基础上,本文以S大学青年志愿者组织为具体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案例法、问卷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通过现有的规范性文件和个人工作实践经验,从组织管理、志愿者管理、志愿服务活动管理三个层面,阐述其管理现状。在校团委老师同学的帮助下,向S大学各年级在校生投放调查问卷,共收回有效答卷1390份,还对S大学26个学院的青年志愿者组织的学生负责人以当面谈话、线上谈话的形式进行了个别访谈,通过以上调查,对S大学青年志愿者组织的管理情况有了新的了解和认识。综合分析已有文献的资料,将当前S大学青年志愿者组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归纳为组织运行自主性弱、各主体间协调性差、信息化建设成果推广不全面等组织管理问题,志愿者招募机制简单化、培训机制形式化、激励机制低效化和保障机制薄弱化等志愿者管理问题,以及活动品牌化建设能力弱、活动社会影响力低等志愿活动管理问题,指出管理模式行政化趋向、管理队伍流动性强、组织的制度规范不健全、组织结构松散、志愿者管理的长效机制不健全等可能造成当前这些问题的内外部原因。着眼未来,我对S大学青年志愿者组织未来管理上的建议有:增强组织运行自主性、健全组织管理制度规范、优化组织管理结构、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探索合理的多元化资金筹集方式以实现组织管理的规范化高效化;建立完善志愿者信息库、志愿者招募和甄选机制、培训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等志愿者管理长效机制;创新和丰富活动内容形式、推进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化管理和阵地化管理、积极拓展社会互动合作以实现志愿服务活动管理的创新发展。遗憾的是,由于本人知识储备欠缺,写作能力有限,相关经验不足,研究并没有完全实现预期成果。对S大学青年志愿者组织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的描述分析并不全面、准确,对问题和其成因的内在逻辑没有完全理顺,所提对策建议还比较粗浅,有待完善。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条件限制,我仅能够对S大学青年志愿者组织展开研究,所得研究结论的代表性和外推性有待考量,不能很好回答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管理的总体问题。未来,我将继续对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的管理问题进行研究,特别是了解其他高校志愿者组织的相关情况,希望今后能提出更全面的见解,提出更具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附录A:S大学青年志愿者组织管理情况调研问卷亲爱的同学:你好!本问卷的主题是S大学青年志愿者组织管理情况调研,本调查不记名,您的回答情况将被严格保密,调查结果仅用于学术研究分析,烦请您如实作答,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1.您所在的学院[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您的年级[单选题]○2020级本科○2019级本科○2018级本科○2017级本科○硕士○博士3.您是否担任学院志愿服务相关部门的学生骨干[单选题]○是○否4.您是否组织过学院的志愿活动[单选题]○是○否5.您在组织活动中遇到过哪些问题[多选题]□学院支持力度不够□同学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活动内容没有新意□开展新活动的难度大□其他_________________6.您认为校级志愿服务组织与院级志愿服务组织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单选题]○校级、院级组织合理分工,相互配合○校级组织全面安排院级组织的工作○校级组织全面放开对院级组织的管理○校级组织只负责简单程序性工作7.您所在学院的志愿服务部门在换届时,上一届负责人是否向您分享过工作经验和相关资料[单选题]○是○否8.您希望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频率为[单选题]○一周一次○两周一次○一月一次○半年一次○一年一次○其他_________________9.您参加过哪些类型的志愿服务活动[多选题]□大型赛会□校园服务□脱贫攻坚□环境保护□关爱少年儿童□阳光助残□邻里守望与助老服务□节水护水与水利公益宣传教育□文化和旅游□恤病助医□禁毒教育与法律服务□应急救援10.您最难忘的一次志愿服务活动经历[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多选题]□帮助有需要的人□实现个人价值□锻炼自己的能力□增加自己的阅历□多认识些朋友□为了评奖评优□其他_________________12.您所参加的志愿活动有哪些优点[多选题]□活动形式多样□志愿团队专业□活动内容有趣、吸引人□管理体系严密□其他_________________13.您所参加的志愿活动还存在哪些问题[多选题]□参加活动程序复杂□志愿者招募信息宣传力度不够大□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其他_________________14.您在服务过程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或权益受损时,会采取什么样的反馈方式[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您通常从哪些渠道了解志愿者的招募信息[多选题]□志愿服务系统□学院负责人发布信息□志愿者招募的相关推送□老师、同学的宣传□其他_________________16.您认为目前志愿者的招募中存在哪些问题[多选题]□难以获得招募信息□招募人数较少□招募的要求太高□其他_________________17.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前,您是否参加过志愿者的相关培训[单选题]○是○否18.您接受的培训是志愿者通用培训还是针对某次活动的专门培训[单选题]○通用培训○专门培训19.您所参与的培训形式为您所参与的培训形式为[多选题]□线上培训□阅读资料□参与培训课程□其他_________________20.您认为这些培训有必要吗[单选题]○非常有必要○比较有必要○一般○不太有必要○非常没必要21.您更喜欢哪种培训方式[多选题]□条例式讲解□观看影片□阅读资料□优秀志愿者现场讲座□现场提问□其他22.您对志愿者相关培训活动的建议[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您是否了解学校往年的评优体系[单选题]○非常了解○一般了解○没了解过24.您觉得对表现突出的志愿者给予什么样的奖励更有意义[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您觉得您所了解的评优方式存在哪些问题[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您希望评优的方式有哪些改进[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您所参加过的志愿活动的宣传工作做得怎么样[单选题]○非常好○一般○非常不好28.您认为对志愿服务活动的宣传应该采用哪些形式[多选题]□精美推送□落地推广,如发放传单□活动vlog、相关视频等□其他_________________29.您是否了解并使用过学校的志愿服务平台[单选题]○没了解过○听说过,但还没机会使用○已经能熟练使用30.您还希望学校志愿服务平台能够实现哪些功能[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您对学校志愿服务平台的满意程度[单选题]○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比较不满意○非常不满意32.您对学校志愿服务平台还有哪些建议[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您参加过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督导中心、校青志协举办的哪些志愿服务活动[多选题]□校庆志愿者□公益家教□居家守护□光盘行动□没参加过□其他_________________34.您对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督导中心、校青志协举办的志愿活动的满意程度[单选题]很不满意 ○1 ○2 ○3 ○4 ○5 很满意35.您对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督导中心、校青志协今后的工作有哪些建议[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录B:S大学志愿者管理情况调研访谈提纲1. 【组织结构&工作内容】简单介绍一下当前学院志实部的组织架构,又是怎样进行工作的?在您所在学院的志愿服务组织换届时,上一届负责人是否向您分享过工作经验和相关资料?您是否能凭借这些经验很好地开展新学期工作,有无困难?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