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防治责任制_第1页
环境污染防治责任制_第2页
环境污染防治责任制_第3页
环境污染防治责任制_第4页
环境污染防治责任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污染防治责任制TOC\o"1-2"\h\u15468第一章环境污染防治责任概述 3106101.1环境污染防治责任定义 3140781.2环境污染防治责任主体 3309571.2.1国家层面 4312591.2.2地方层面 4198571.2.3企业与经营者层面 426511.2.4社会公众层面 4148261.2.5其他相关主体 45928第二章法律法规与政策框架 488562.1环境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 487012.1.1法律层面 4238392.1.2行政法规层面 5257192.1.3地方性法规与规章层面 5138672.2环境污染防治政策体系 551292.2.1政策目标 589462.2.2政策内容 5226212.2.3政策实施机制 5160232.3政策实施与监督 5127082.3.1政策实施 5316802.3.2政策监督 613912第三章企业环境污染防治责任 6296253.1企业环境污染防治义务 631483.1.1企业环境污染防治的基本要求 6183963.1.2企业环境污染防治的具体义务 6243173.2企业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6284443.2.1技术创新与研发 6259673.2.2清洁生产 7227413.2.3环保设施升级改造 7236013.2.4环保管理体系建设 7223693.3企业环境污染防治监管 7154143.3.1企业内部监管 761363.3.2部门监管 7321563.3.3社会监督 7232683.3.4企业自律 728066第四章环境污染防治责任 7302304.1环境污染防治职责 764914.1.1制定环境污染防治政策 7157724.1.2组织实施环境污染防治规划 768754.1.3监督管理环境污染防治工作 721844.1.4保障环境污染防治资金投入 8176534.2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8323234.2.1加强污染源治理 8188854.2.2推进清洁生产 8305754.2.3优化产业布局 868014.2.4强化环境风险防控 8221994.3环境污染防治监督 8296514.3.1完善环境监测体系 885124.3.2加强环境执法监管 8241664.3.3推进信息公开 870734.3.4加强社会监督 830496第五章地方环境污染防治责任 860175.1地方环境污染防治职责 862585.2地方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9162125.3地方环境污染防治监管 97612第六章社会公众环境污染防治责任 10227336.1社会公众环境污染防治意识 10303196.1.1提高社会公众环境污染防治意识的必要性 10317366.1.2社会公众环境污染防治意识的内涵 10120996.1.3增强社会公众环境污染防治意识的措施 10276786.2社会公众环境污染防治参与 1025636.2.1社会公众环境污染防治参与的内涵 10268556.2.2社会公众环境污染防治参与的形式 10165656.2.3促进社会公众环境污染防治参与的措施 10167166.3社会公众环境污染防治监督 11141356.3.1社会公众环境污染防治监督的重要性 11325996.3.2社会公众环境污染防治监督的内容 11139536.3.3加强社会公众环境污染防治监督的措施 1131440第七章环境污染防治法律责任 11264107.1环境污染防治法律责任主体 11210507.1.1法律责任主体概述 11114917.1.2自然人责任主体 1112307.1.3法人责任主体 11212557.1.4其他组织责任主体 11320987.2环境污染防治法律责任类型 12149607.2.1民事责任 1275077.2.2行政责任 12315407.2.3刑事责任 1240737.3环境污染防治法律责任追究 12166247.3.1法律责任追究原则 12127637.3.2法律责任追究程序 1278847.3.3法律责任追究方式 12301607.3.4法律责任追究时效 1216491第八章环境污染防治责任考核与评价 12138468.1环境污染防治责任考核体系 12182568.1.1考核对象 1394468.1.2考核内容 13247118.1.3考核指标 13225078.1.4考核周期 13155138.2环境污染防治责任评价方法 1343318.2.1定量评价法 1392338.2.2定性评价法 13135028.2.3综合评价法 13299698.3环境污染防治责任考核与评价结果运用 13109988.3.1政策制定与调整 14314498.3.2资金支持与奖励 14296788.3.3责任追究 14220518.3.4社会监督与公开 1428692第九章环境污染防治责任宣传教育与培训 1496679.1环境污染防治责任宣传教育 14272989.1.1宣传教育目的与意义 14227689.1.2宣传教育内容 14192509.1.3宣传教育途径 1484759.2环境污染防治责任培训 14114629.2.1培训对象 15264369.2.2培训内容 15200299.2.3培训方式 1523459.3环境污染防治责任宣传培训效果评估 15121129.3.1评估指标 1512249.3.2评估方法 1516719.3.3评估周期 1511525第十章环境污染防治责任国际交流与合作 162452010.1国际环境污染防治责任现状 16626510.2环境污染防治责任国际合作 162878110.3环境污染防治责任国际经验借鉴 16第一章环境污染防治责任概述1.1环境污染防治责任定义环境污染防治责任,是指在环境污染防治过程中,依据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道德要求,各责任主体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其目的是保障环境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环境污染防治责任包括预防环境污染、控制和治理环境污染、恢复受损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内容。1.2环境污染防治责任主体环境污染防治责任主体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2.1国家层面国家作为环境污染防治责任的最高层次主体,承担着制定环境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组织协调各方力量,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职责。国家还需对环境污染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保证各项措施的有效实施。1.2.2地方层面地方作为环境污染防治责任的重要主体,应在本行政区域内负责组织、协调和实施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具体包括制定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政策,分解落实国家环境保护任务,开展环境监测、执法监管和应急管理等。1.2.3企业与经营者层面企业与经营者是环境污染防治责任的直接主体,应承担以下责任:(1)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保证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标准;(2)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环境污染,控制和治理环境污染;(3)对已造成的环境污染,应承担治理和恢复生态环境的责任。1.2.4社会公众层面社会公众作为环境污染防治责任的参与者,应树立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具体包括:(1)遵守环保法规,减少环境污染;(2)关注环境问题,参与环境保护公益活动;(3)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1.2.5其他相关主体除上述主体外,还包括科研机构、教育部门、社会组织等。这些主体应在各自领域内发挥作用,为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宣传教育和咨询服务。第二章法律法规与政策框架2.1环境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2.1.1法律层面环境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这些法律法规为我国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基本法律依据,明确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制度。2.1.2行政法规层面在行政法规层面,主要包括《环境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条例》等。这些行政法规对环境污染防治的具体实施进行了规定,为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可操作的规范。2.1.3地方性法规与规章层面地方性法规与规章主要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相关法规,以及地方制定的规章。这些法规和规章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对环境污染防治工作进行了具体规定。2.2环境污染防治政策体系2.2.1政策目标环境污染防治政策体系旨在实现以下目标: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2.2政策内容(1)污染源控制政策:通过限制污染物排放、推广清洁生产、优化产业结构等手段,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2)环境治理政策:包括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废处理、噪声污染防治等,以改善环境质量。(3)环境监管政策:建立健全环境监管体系,加强环境执法,提高环境管理水平。(4)环境经济政策:运用经济手段,调节市场行为,引导企业减少污染排放。2.2.3政策实施机制环境污染防治政策实施机制主要包括: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市场机制、法治保障等。2.3政策实施与监督2.3.1政策实施各级应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切实履行环境污染防治职责,保证政策得到有效实施。具体措施包括:(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2)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工作任务。(3)加大投入,保障政策实施。(4)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2.3.2政策监督环境污染防治政策监督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对政策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评估。(2)加强环境执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3)公开环境信息,接受社会监督。(4)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政策执行不力的责任人进行问责。第三章企业环境污染防治责任3.1企业环境污染防治义务3.1.1企业环境污染防治的基本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认真履行环境污染防治义务,保证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明确环境保护责任人员,将环境保护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和生产经营活动中。3.1.2企业环境污染防治的具体义务(1)污染物排放控制: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污染物排放浓度、排放总量和排放方式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2)环境影响评价:企业在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前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定污染防治措施,并按照审批意见组织实施。(3)环保设施建设与运行:企业应按照国家和地方要求,建设和运行环保设施,保证其正常运行,污染物处理效果达到设计要求。(4)环保信息公开:企业应主动公开环保信息,接受社会监督,提高企业环保透明度。3.2企业环境污染防治措施3.2.1技术创新与研发企业应加大环保技术研发投入,采用先进适用的环保技术,提高污染防治水平。3.2.2清洁生产企业应推行清洁生产,优化生产工艺,减少污染物产生和排放。3.2.3环保设施升级改造企业应定期对环保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提高污染物处理效率。3.2.4环保管理体系建设企业应建立健全环保管理体系,将环保要求纳入企业各项管理制度。3.3企业环境污染防治监管3.3.1企业内部监管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环境污染防治监管制度,对环保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保证环保措施落实到位。3.3.2部门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环境污染防治的监管力度,依法对企业进行检查、监测和处罚。3.3.3社会监督鼓励社会各界对企业环境污染防治工作进行监督,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促进企业履行环保责任。3.3.4企业自律企业应自觉遵守环保法律法规,加强自律,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提高企业环保意识。第四章环境污染防治责任4.1环境污染防治职责4.1.1制定环境污染防治政策应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环境污染防治政策,明确防治目标、任务和措施,为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政策支持。4.1.2组织实施环境污染防治规划应按照国家环境污染防治规划,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保证规划顺利实施。4.1.3监督管理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应加强对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对未完成环境保护任务的责任单位进行问责。4.1.4保障环境污染防治资金投入应将环境污染防治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保障防治工作所需资金,保证防治措施得到有效实施。4.2环境污染防治措施4.2.1加强污染源治理应采取工程技术、管理措施等手段,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4.2.2推进清洁生产应引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推广绿色技术,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4.2.3优化产业布局应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优化产业布局,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耗能项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4.2.4强化环境风险防控应建立健全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加强环境应急能力建设,保证在突发环境事件时,能够及时应对、妥善处理。4.3环境污染防治监督4.3.1完善环境监测体系应建立健全环境监测体系,提高监测能力,保证监测数据真实、准确。4.3.2加强环境执法监管应加强环境执法监管,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维护环境法律法规的权威。4.3.3推进信息公开应推进环境信息公开,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高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透明度。4.3.4加强社会监督应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公众参与环境污染防治监督,共同维护生态环境。第五章地方环境污染防治责任5.1地方环境污染防治职责地方在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中肩负着重要职责。地方应遵循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定本行政区域的环境保护规划和政策,明确环境保护目标,保证环境质量逐步改善。地方应建立健全环境保护责任体系,明确各级部门和企业的环境保护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地方环境污染防治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的环境保护规划,明确环境保护目标和任务。(2)制定环境保护政策,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3)加强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污染治理能力。(4)开展环境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环境质量状况。(5)加强环境执法监管,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6)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5.2地方环境污染防治措施为履行环境污染防治职责,地方应采取以下措施:(1)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绿色产业。(2)加强污染源治理,推动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3)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完善环境保护基础设施,提高污染治理能力。(4)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引导公众参与环保,形成全社会共同治理的良好氛围。(5)加强环境监测和预警,及时发布环境信息,提高环境风险防控能力。(6)建立环境保护考核机制,对地方和相关部门履行环保职责情况进行评估。5.3地方环境污染防治监管地方在环境污染防治监管方面应采取以下措施:(1)完善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制定具体实施细则,保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2)加强环境执法监管,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严肃查处环境违法案件。(3)建立健全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对履行环保职责不力的和部门进行问责。(4)加强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提高环境监测能力,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5)强化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6)加强与上级和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第六章社会公众环境污染防治责任6.1社会公众环境污染防治意识6.1.1提高社会公众环境污染防治意识的必要性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提高社会公众环境污染防治意识成为当务之急。社会公众作为环境污染防治的重要主体,其环境意识的提升有助于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6.1.2社会公众环境污染防治意识的内涵社会公众环境污染防治意识包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环境价值观的树立、环境行为的自觉遵循等方面。具体表现为关注环境保护、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自觉遵守环保法律法规等。6.1.3增强社会公众环境污染防治意识的措施(1)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环保知识水平;(2)加大环保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环保氛围;(3)强化环境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公众法律意识。6.2社会公众环境污染防治参与6.2.1社会公众环境污染防治参与的内涵社会公众环境污染防治参与是指公众在环境决策、环境监督、环境治理等环节的积极参与。这种参与有助于充分发挥公众的主体作用,提高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有效性和公正性。6.2.2社会公众环境污染防治参与的形式(1)参与环境决策,如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编制等;(2)参与环境监督,如举报环境违法行为、监督企业环保措施等;(3)参与环境治理,如志愿服务、环保公益活动等。6.2.3促进社会公众环境污染防治参与的措施(1)完善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的法律法规;(2)加强公众参与环境监督的渠道建设;(3)鼓励公众参与环境治理,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6.3社会公众环境污染防治监督6.3.1社会公众环境污染防治监督的重要性社会公众环境污染防治监督是保证环境保护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公众监督有助于发觉和纠正环境违法行为,维护环境法治,促进环境质量的改善。6.3.2社会公众环境污染防治监督的内容(1)对企业环境行为的监督,如污染物排放、环保设施运行等;(2)对部门环境监管的监督,如环保执法、环境政策制定等;(3)对社会组织和公众环境行为的监督,如环保志愿者、环保公益活动等。6.3.3加强社会公众环境污染防治监督的措施(1)完善公众监督机制,保障公众监督权利;(2)建立公众监督信息平台,提高监督效果;(3)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曝光力度,形成震慑作用。第七章环境污染防治法律责任7.1环境污染防治法律责任主体7.1.1法律责任主体概述环境污染防治法律责任主体,是指在环境污染防治活动中,因违法行为而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我国环境污染防治法律责任主体主要包括污染者、管理者、监督者以及其他相关主体。7.1.2自然人责任主体在环境污染防治法律责任中,自然人是主要的违法行为主体。对于污染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行政甚至刑事责任。7.1.3法人责任主体法人在环境污染防治法律责任中,承担的是单位责任。单位在违法时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行政责任,严重者还可能涉及刑事责任。7.1.4其他组织责任主体其他组织包括但不限于行业协会、社会团体等,在环境污染防治法律责任中,根据其违法行为的性质和程度,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7.2环境污染防治法律责任类型7.2.1民事责任环境污染防治民事责任主要包括侵权责任、合同责任等。侵权责任是指因污染行为造成他人损害,污染者应承担的赔偿责任。合同责任是指违反环境污染防治合同约定的义务,应承担的违约责任。7.2.2行政责任环境污染防治行政责任主要包括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等。行政处罚包括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产停业等。行政强制措施包括查封、扣押、拘留等。7.2.3刑事责任环境污染防治刑事责任是指违反环境污染防治法律法规,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行为,应承担的刑事责任。刑事责任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罚金等。7.3环境污染防治法律责任追究7.3.1法律责任追究原则环境污染防治法律责任追究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追究过程中,应保证违法主体承担与其违法行为相适应的法律责任。7.3.2法律责任追究程序环境污染防治法律责任追究程序包括调查取证、告知、听证、决定、执行等环节。在追究过程中,应依法保障当事人的陈述、申辩等各项权利。7.3.3法律责任追究方式环境污染防治法律责任追究方式主要包括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民事赔偿、刑事责任等。在追究过程中,应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后果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追究方式。7.3.4法律责任追究时效环境污染防治法律责任追究时效,是指追究法律责任的有效期限。在时效期间内,有权机关可以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超出时效期间,不再追究法律责任。但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违法行为,不受时效限制。第八章环境污染防治责任考核与评价8.1环境污染防治责任考核体系环境污染防治责任考核体系是保证污染防治责任有效实施的重要机制。该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8.1.1考核对象考核对象包括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等各个主体,按照各自的环境污染防治责任进行分类。8.1.2考核内容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污染防治法律法规执行情况、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污染源治理情况、环境质量改善情况等方面。8.1.3考核指标考核指标应根据考核内容设定,具体包括污染防治投入、污染排放削减、环境质量改善等量化指标。8.1.4考核周期考核周期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一般为一年一次,特殊情况可进行不定期考核。8.2环境污染防治责任评价方法环境污染防治责任评价方法旨在对各个主体的污染防治责任履行情况进行量化评价。以下为常用的评价方法:8.2.1定量评价法通过对考核指标的量化数据进行分析,对各个主体的污染防治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评分。8.2.2定性评价法通过对各个主体的污染防治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实地调查、访谈等,对污染防治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定性描述。8.2.3综合评价法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对各个主体的污染防治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8.3环境污染防治责任考核与评价结果运用环境污染防治责任考核与评价结果的运用是保证污染防治责任落实的关键环节。以下为结果运用的几个方面:8.3.1政策制定与调整根据考核与评价结果,对污染防治政策进行制定与调整,以提高政策实施效果。8.3.2资金支持与奖励对考核与评价结果优秀的主体,给予资金支持、政策优惠等激励措施,推动污染防治工作深入开展。8.3.3责任追究对考核与评价结果不合格的主体,依法进行责任追究,保证污染防治责任落实到位。8.3.4社会监督与公开将考核与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提高污染防治工作的透明度。第九章环境污染防治责任宣传教育与培训9.1环境污染防治责任宣传教育9.1.1宣传教育目的与意义环境污染防治责任宣传教育旨在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明确各主体在环境污染防治中的责任与义务,促进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推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9.1.2宣传教育内容(1)环境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及政策;(2)环境污染防治技术与方法;(3)环境污染防治责任主体及其责任;(4)环境污染防治案例分析;(5)环境污染防治宣传教育活动。9.1.3宣传教育途径(1)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开展宣传;(2)组织举办环境污染防治主题讲座、论坛等活动;(3)开展环境污染防治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等;(4)加强与社区、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合作,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9.2环境污染防治责任培训9.2.1培训对象环境污染防治责任培训对象包括官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环保工作人员、社区工作者等。9.2.2培训内容(1)环境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及政策;(2)环境污染防治技术与方法;(3)环境污染防治责任主体及其责任;(4)环境污染防治案例分析;(5)环境污染防治责任培训课程。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