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检测工作指导书TOC\o"1-2"\h\u5800第1章绪论 39171.1环境检测的意义与任务 319331.2环境检测标准与方法 37643第2章环境检测基本原理 4115202.1环境检测概述 480272.2检测方法与技术 4263962.3检测仪器与设备 530927第3章水质检测 5308453.1水质指标与检测方法 5194693.1.1水质指标 5181133.1.2检测方法 5283963.2常见污染物检测 610973.2.1重金属检测 6221513.2.2有机污染物检测 6135653.2.3生物污染物检测 6136903.3水质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6199883.3.1采样点设置 6115233.3.2采样方法 6289753.3.3样品处理 612336第4章空气质量检测 713594.1空气质量指标与评价方法 7290584.1.1概述 7175104.1.2空气质量指标 7140014.1.3空气质量评价方法 7190994.2常见大气污染物检测 729264.2.1二氧化硫(SO2)检测 7236684.2.2氮氧化物(NOx)检测 8213344.2.3颗粒物(PM10、PM2.5)检测 88974.2.4臭氧(O3)检测 8318694.2.5一氧化碳(CO)检测 8238764.3空气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8243664.3.1采样方法 857314.3.2采样设备 8319604.3.3采样位置与时间 872774.3.4样品处理 880034.3.5样品保存与运输 88882第5章土壤检测 888295.1土壤指标与检测方法 8151105.1.1土壤物理指标 8182075.1.2土壤化学指标 924025.2土壤污染物检测 961135.2.1金属污染物 945415.2.2有机污染物 911675.2.3氮磷污染物 9229395.3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996905.3.1土壤样品的采集 989955.3.2土壤样品的处理 930887第6章噪声与振动检测 10301306.1噪声与振动检测基本原理 1053096.1.1噪声基本概念 1021226.1.2振动基本概念 10169026.1.3噪声与振动检测原理 1011116.2噪声与振动测量方法 10104356.2.1噪声测量方法 1029626.2.2振动测量方法 10318366.3噪声与振动数据处理与分析 105286.3.1数据处理方法 10157946.3.2数据分析方法 10260486.3.3数据评估与应用 1122825第7章辐射检测 1117667.1辐射类型与危害 11178497.1.1辐射类型 11208167.1.2辐射危害 11137677.2辐射检测仪器与设备 1152137.2.1电磁辐射检测仪器 11121877.2.2粒子辐射检测仪器 11266377.3辐射检测方法与应用 12211627.3.1电磁辐射检测方法 12326827.3.2粒子辐射检测方法 12307367.3.3辐射检测应用 1232478第8章生态检测 1240718.1生态检测概述 12194898.1.1基本概念 12272408.1.2目的任务 12296678.1.3组织实施 13212358.2生态指标与评价方法 1325418.2.1生态指标 13216178.2.2评价方法 1388968.3生态监测案例分析 13311498.3.1生物多样性监测 1333318.3.2生态系统功能监测 13126998.3.3生态胁迫监测 14294978.3.4生态系统综合评价 1432415第9章环境检测数据分析与处理 1441859.1数据分析与处理方法 1444429.1.1数据收集与整理 14138249.1.2数据分析方法 14129299.1.3数据处理技术 1464829.2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14155649.2.1不确定度来源 14173549.2.2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15120319.3数据质量保证与控制 15121579.3.1数据质量控制措施 15244769.3.2数据质量评估 154776第10章环境检测质量管理体系 152630110.1质量管理体系概述 151548810.1.1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 161437410.1.2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 161371710.2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163035910.2.1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161031910.2.2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 16482710.3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与监督审核 163130710.3.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16721310.3.2监督审核 17第1章绪论1.1环境检测的意义与任务环境检测作为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类健康、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环境检测旨在对环境质量进行实时监控,为环境管理、污染防控和环境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其主要任务如下:(1)监测环境质量现状,揭示环境问题及发展趋势;(2)评估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安全;(3)为环境政策制定、环境标准完善和环境执法提供技术支持;(4)指导企业和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污染,保护环境。1.2环境检测标准与方法环境检测标准是环境检测工作的依据,保证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比性。环境检测方法则是实现环境检测目标的技术手段。以下分别介绍环境检测标准与方法。(1)环境检测标准环境检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等;(2)行业标准:针对特定行业的环境保护要求制定的标准;(3)地方环境保护标准:根据地方环境特点,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补充和完善。(2)环境检测方法环境检测方法包括采样、样品预处理、分析测试和数据处理等环节。以下列举几种常见的环境检测方法:(1)化学分析方法:包括重量法、容量法、比色法等,适用于水、土壤、大气等环境介质中污染物的定量分析;(2)仪器分析方法:如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原子吸收光谱等,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好、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3)生物监测方法:利用生物对环境污染的响应,评估环境质量,如生物毒性试验、微生物监测等;(4)遥感监测方法:通过卫星遥感、航空遥感等技术,获取大范围、快速、动态的环境信息。第2章环境检测基本原理2.1环境检测概述环境检测是指对环境质量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和评价,以了解环境现状、预测环境发展趋势和评估环境治理效果。环境检测的基本任务包括监测环境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分布和变化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防控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环境检测涉及大气、水、土壤等多个环境介质,以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学科领域。2.2检测方法与技术环境检测方法与技术主要包括采样、预处理、分析和数据处理等环节。(1)采样:根据检测目标、污染物特性及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设备和技术。采样过程需保证样品的代表性、稳定性和完整性。(2)预处理: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过滤、浓缩、消解等,以消除干扰因素,提高分析准确度。(3)分析: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对样品进行分析,定量或定性检测污染物。常见分析方法包括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电化学分析、免疫分析等。(4)数据处理: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为环境管理提供依据。数据处理主要包括数据审核、异常值处理、统计分析等。2.3检测仪器与设备环境检测所需仪器与设备种类繁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采样设备:如大气采样器、水质采样器、土壤采样器等。(2)预处理设备:如过滤器、浓缩器、消解仪等。(3)分析仪器:如光谱仪、色谱仪、电化学分析仪、免疫分析仪等。(4)辅助设备:如实验室通用仪器(如天平、离心机等)、实验试剂、标准物质等。各类检测仪器与设备需具备良好的功能、准确度、稳定性和可靠性,以保证环境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在使用过程中,还需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进行定期维护和校准。第3章水质检测3.1水质指标与检测方法3.1.1水质指标水质指标是衡量水体质量的重要参数,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常见的水质指标有:(1)物理指标:水温、色度、浊度、臭和味等;(2)化学指标:pH、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电导率、氨氮、总磷、总氮、重金属等;(3)生物指标: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藻类等。3.1.2检测方法针对不同的水质指标,采用以下检测方法:(1)物理指标:采用现场观测、仪器测量等方法;(2)化学指标:采用实验室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等方法;(3)生物指标:采用显微镜观察、生物计数、分子生物学等方法。3.2常见污染物检测3.2.1重金属检测重金属是水环境中的一种重要污染物,主要检测方法有:(1)原子吸收光谱法(AAS);(2)原子荧光光谱法(AFS);(3)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3.2.2有机污染物检测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农药、多环芳烃、多氯联苯等,主要检测方法有:(1)气相色谱法(GC);(2)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3)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4)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HPLCMS)。3.2.3生物污染物检测生物污染物主要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主要检测方法有:(1)显微镜观察法;(2)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qPCR);(3)免疫学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3.3水质样品的采集与处理3.3.1采样点设置根据监测目的、水域特点和水文地质条件,合理设置采样点。采样点应覆盖水域的不同深度和流向。3.3.2采样方法(1)表层水采样:使用采样器或水桶,从水面下0.5米处采集水样;(2)深层水采样:使用专用的深层水采样器,根据监测要求采集相应深度的水样;(3)地下水采样:采用井水采样器或泵取法,从监测井中采集水样。3.3.3样品处理采集的水样应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在运输过程中,注意保持样品的原始状态,避免光照、温度等外界因素影响。到达实验室后,按照以下步骤处理样品:(1)过滤:去除水样中的悬浮物;(2)分装:将水样分装至预先清洗干净的采样瓶中;(3)加保存剂:根据分析项目的要求,加入适量的保存剂,以防止样品中待测组分的降解;(4)标记:在采样瓶上标注采样时间、地点、项目等信息;(5)保存:将处理好的样品置于适宜的温度下保存,待分析。第4章空气质量检测4.1空气质量指标与评价方法4.1.1概述空气质量检测是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评估和控制大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本节主要介绍空气质量指标及评价方法,为后续的检测工作提供理论基础。4.1.2空气质量指标空气质量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常规污染物指标: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颗粒物(PM10、PM2.5)等;(2)有害气体指标:臭氧(O3)、一氧化碳(CO)、硫化氢(H2S)等;(3)其他特征污染物指标:挥发性有机物(VOCs)、重金属等。4.1.3空气质量评价方法空气质量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单项指数法:通过计算各污染物浓度的单项指数,评价空气质量;(2)综合指数法:综合考虑多种污染物的浓度,计算综合指数,评价空气质量;(3)空气质量指数(AQI):将污染物浓度与限值标准进行比较,计算得到空气质量指数,用于评价空气质量。4.2常见大气污染物检测4.2.1二氧化硫(SO2)检测采用分光光度法、电化学法等方法对SO2进行检测。4.2.2氮氧化物(NOx)检测采用化学发光法、紫外吸收法等方法对NOx进行检测。4.2.3颗粒物(PM10、PM2.5)检测采用重量法、光散射法等方法对PM10、PM2.5进行检测。4.2.4臭氧(O3)检测采用紫外吸收法、化学发光法等方法对O3进行检测。4.2.5一氧化碳(CO)检测采用气体检测管法、电化学法等方法对CO进行检测。4.3空气样品的采集与处理4.3.1采样方法根据检测目的和污染物特性,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如泵吸式采样、扩散式采样等。4.3.2采样设备选择合适的采样设备,如采样泵、采样瓶、采样管等。4.3.3采样位置与时间根据监测需求,合理设置采样位置和时间,保证样品具有代表性。4.3.4样品处理对采集到的空气样品进行预处理,如过滤、浓缩、分离等,以适应不同检测方法的要求。4.3.5样品保存与运输在规定的条件下保存和运输空气样品,防止污染和降解,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第5章土壤检测5.1土壤指标与检测方法5.1.1土壤物理指标(1)土壤质地:采用筛分法进行检测,分析土壤颗粒的分布情况。(2)土壤容重:采用环刀法或体积法进行测定,计算单位体积土壤的质量。(3)土壤孔隙度:采用排水法或压汞法进行测定,分析土壤孔隙的大小和分布。5.1.2土壤化学指标(1)土壤pH:采用电极法进行测定,评价土壤酸碱程度。(2)土壤有机质: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或灼烧法进行测定,反映土壤肥力水平。(3)土壤养分:包括氮、磷、钾等元素,采用土壤养分速测仪或化学分析方法进行测定。5.2土壤污染物检测5.2.1金属污染物(1)铅、镉、汞、铬等重金属: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进行测定。(2)砷: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或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测定。5.2.2有机污染物(1)多环芳烃(PAHs):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测定。(2)有机氯农药: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测定。(3)石油烃类:采用红外光谱法或气相色谱法进行测定。5.2.3氮磷污染物(1)总氮:采用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2)总磷:采用钼锑抗比色法或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测定。5.3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5.3.1土壤样品的采集(1)根据监测目的和对象,确定采样点位置和数量。(2)采用对角线法、棋盘格法或系统布点法进行采样。(3)采集表层土壤(020cm),深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4)采样工具为不锈钢或聚乙烯样品袋,避免污染。5.3.2土壤样品的处理(1)将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混合,剔除杂质,晾干后破碎。(2)过2mm筛,取适量样品进行指标检测。(3)对于污染物检测,需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如提取、净化等,以满足检测方法的要求。注意:本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操作需遵循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第6章噪声与振动检测6.1噪声与振动检测基本原理6.1.1噪声基本概念噪声是指环境中不必要的、干扰人们正常生活和工作声音的总称。噪声分为空气噪声、结构噪声和冲击噪声等类型。噪声的度量单位为分贝(dB)。6.1.2振动基本概念振动是指物体围绕其平衡位置做周期性或非周期性的往复运动。振动的度量单位为加速度(m/s²)、速度(mm/s)或位移(μm)。6.1.3噪声与振动检测原理噪声与振动检测主要利用传感器将声波和振动转换成电信号,再通过信号处理和分析,得到噪声和振动的参数。6.2噪声与振动测量方法6.2.1噪声测量方法(1)声级计法:使用声级计直接测量噪声级。(2)声压级法:通过测量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声压级,计算噪声级。(3)声强法:测量声波的声强级,适用于复杂环境下的噪声测量。6.2.2振动测量方法(1)速度传感器法:通过测量物体振动速度,得到振动的参数。(2)加速度传感器法:测量物体振动加速度,计算振动参数。(3)位移传感器法:直接测量物体振动位移。6.3噪声与振动数据处理与分析6.3.1数据处理方法(1)数字信号处理:对采集到的噪声与振动信号进行滤波、放大、频谱分析等处理。(2)时间域分析:分析噪声与振动信号随时间的变化规律。(3)频域分析:分析噪声与振动信号的频率分布,找出主要频率成分。6.3.2数据分析方法(1)噪声级分析:根据声级计法、声压级法等数据处理结果,评估噪声级。(2)振动强度分析:根据速度、加速度、位移等数据处理结果,评估振动强度。(3)声振耦合分析:分析噪声与振动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噪声与振动控制提供依据。6.3.3数据评估与应用(1)噪声与振动标准:参照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评估测量结果是否合规。(2)治理措施:根据数据分析和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噪声与振动治理措施。(3)预测与评价:结合环境特点,预测噪声与振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为环境保护提供参考。第7章辐射检测7.1辐射类型与危害7.1.1辐射类型辐射分为电磁辐射和粒子辐射两大类。电磁辐射包括射频辐射、微波辐射、红外线辐射、可见光辐射、紫外线辐射等;粒子辐射主要包括α粒子、β粒子、中子、电子等。7.1.2辐射危害辐射对生物体有一定危害,长期接触高剂量的辐射可能导致细胞损伤、基因突变、免疫系统损害等,进而引发各种疾病,如癌症、放射性病等。因此,对辐射进行有效检测和防护。7.2辐射检测仪器与设备7.2.1电磁辐射检测仪器(1)射频辐射检测仪:用于检测射频辐射的强度和频率。(2)微波辐射检测仪:用于检测微波辐射的强度和频率。(3)红外线辐射检测仪:用于检测红外线辐射的强度。(4)紫外线辐射检测仪:用于检测紫外线辐射的强度。7.2.2粒子辐射检测仪器(1)α粒子检测仪:用于检测环境中的α粒子。(2)β粒子检测仪:用于检测环境中的β粒子。(3)中子检测仪:用于检测环境中的中子。(4)电子检测仪:用于检测环境中的电子。7.3辐射检测方法与应用7.3.1电磁辐射检测方法(1)直接测量法:利用辐射检测仪器直接测量辐射强度。(2)间接测量法:通过测量辐射对生物体或其他物质的效应来推算辐射强度。7.3.2粒子辐射检测方法(1)直接计数法:通过检测仪器直接计数粒子数量。(2)能量沉积法:测量粒子在探测器中沉积的能量,从而推算粒子种类和强度。7.3.3辐射检测应用(1)环境监测:对环境中的辐射进行定期监测,保证辐射水平符合国家标准。(2)工业检测:检测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辐射,评估辐射危害,采取相应防护措施。(3)医疗检测:对医疗设备产生的辐射进行监测,保证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4)核设施检测:对核设施周边环境的辐射进行监测,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对环境和公众造成危害。第8章生态检测8.1生态检测概述生态检测是指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各个方面进行监测和评估,以了解生态系统的现状、动态和趋势,为生态保护、修复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章主要介绍生态检测的基本概念、目的与任务,以及生态检测的组织实施。8.1.1基本概念生态检测涉及生态系统、生态过程、生态因子等多个层面的监测。主要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生态胁迫等方面。8.1.2目的任务(1)评估生态系统现状,揭示生态问题及成因。(2)为生态保护、修复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3)预测生态系统发展趋势,为政策制定提供支持。8.1.3组织实施生态检测应遵循以下原则:(1)系统性:保证检测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2)科学性:采用科学的检测方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动态性:关注生态系统的发展变化,及时更新检测数据。(4)实用性: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检测指标和方法。8.2生态指标与评价方法生态检测指标是反映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特征的重要参数。本节主要介绍生态检测中常用的指标及其评价方法。8.2.1生态指标(1)生物多样性指标: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生态系统功能指标:如生产力、能量流、物质循环等。(3)生态胁迫指标:包括污染指数、生态风险指数等。8.2.2评价方法(1)指数法:通过构建综合指数,对生态系统进行定量评价。(2)模型法:运用生态模型,模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空间分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对生态数据进行空间分析。8.3生态监测案例分析以下案例分别从不同方面展示了生态检测在实际应用中的方法和成果。8.3.1生物多样性监测以某地区为例,采用样线调查法、红外相机监测等方法,对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监测。通过数据分析,评估了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和变化趋势。8.3.2生态系统功能监测以某湖泊为例,通过测定水质、底泥、生物指标等,分析了湖泊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为湖泊环境保护和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8.3.3生态胁迫监测以某城市为例,采用空气质量监测、土壤污染调查等方法,评估了城市生态胁迫的现状和来源。为城市环境治理提供了决策支持。8.3.4生态系统综合评价以某流域为例,结合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生态胁迫等多方面指标,构建了流域生态系统综合评价体系。通过评价,提出了针对性的生态保护措施。第9章环境检测数据分析与处理9.1数据分析与处理方法9.1.1数据收集与整理在进行环境检测数据分析前,首先应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主要包括对原始数据的清洗、校验、补全和转换等,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9.1.2数据分析方法采用以下方法对环境检测数据进行分析:(1)描述性统计分析:计算检测数据的均值、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等统计量,以了解数据的分布特征;(2)相关性分析:分析不同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为后续模型建立提供依据;(3)趋势分析:分析检测数据随时间、空间等变化规律,揭示环境变化的趋势;(4)回归分析:建立环境因子与其他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模型,为环境预测和调控提供支持。9.1.3数据处理技术采用以下技术对环境检测数据进行处理:(1)异常值处理:通过箱线图、Grubbs检验等方法识别并处理异常值;(2)数据插补:对缺失值进行插补,如线性插值、K近邻插值等方法;(3)数据归一化: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量纲和尺度差异,便于后续分析。9.2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9.2.1不确定度来源分析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来源,主要包括:(1)采样过程:采样方法、采样时间、采样地点等因素引入的不确定度;(2)检测设备:设备功能、校准、测量重复性等因素引入的不确定度;(3)分析方法: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精密度引入的不确定度;(4)人员操作:人员操作技能、操作规范等因素引入的不确定度。9.2.2不确定度评定方法采用以下方法进行不确定度评定:(1)A类评定:根据检测结果的标准差、样本数量等,计算随机不确定度;(2)B类评定:根据设备功能、方法准确度等,计算系统不确定度;(3)合成不确定度:将A类和B类不确定度进行合成,得到检测结果的总不确定度;(4)扩展不确定度:根据置信概率,将合成不确定度进行扩展,得到检测结果的可信区间。9.3数据质量保证与控制9.3.1数据质量控制措施为保证环境检测数据的质量,采取以下措施:(1)严格遵循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保证检测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2)定期对检测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保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安全风险评估责任书协议预防事故发生3篇
- 2024纸箱购销合同书
- 2025年度电力工程车辆司机聘用协议书及安全要求3篇
- 2025年度餐饮服务业个人临时雇佣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创新基地建设合同3篇
- 2025年度个人合伙餐饮连锁经营合作协议书4篇
- 2025个人工伤赔偿协议书范本5篇
- 2025年江西赣州稀土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蓄水池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保修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辽宁朝阳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电子商务平台用户隐私保护协议3篇
- 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英语 含答案
- 电力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与防控
- 医学教程 常见体表肿瘤与肿块课件
- 内分泌系统异常与虚劳病关系
- 智联招聘在线测评题
- DB3418T 008-2019 宣纸润墨性感官评判方法
- 【魔镜洞察】2024药食同源保健品滋补品行业分析报告
- 生猪屠宰兽医卫生检验人员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钢筋桁架楼承板施工方案
- 2024年驻村第一书记工作总结干货3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