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作业指导书_第1页
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作业指导书_第2页
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作业指导书_第3页
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作业指导书_第4页
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作业指导书TOC\o"1-2"\h\u4109第1章引言 338021.1研究背景 3216371.2目的和意义 4274541.3结构安排 49754第1章引言:介绍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以及结构安排。 45596第2章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现状分析:分析我国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的现状,梳理存在的问题。 419779第3章国内外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经验借鉴:总结国内外在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方面的成功经验,为我国提供借鉴。 47160第4章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政策建议:针对我国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430289第5章企业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实践:分析企业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的典型案例,总结经验教训。 425672第6章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探讨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的途径和方式,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429192第2章环境保护概述 455802.1环境问题的产生与演变 419592.1.1工业革命以前的环境问题 536022.1.2工业革命以后的环境问题 5195932.2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 5109912.2.1大气污染防治 5219002.2.2水污染防治 627452.2.3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 6309352.3我国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 6162522.3.1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6191352.3.2环境保护政策 65324第3章节能减排基本概念 658463.1节能减排的定义与内涵 6176883.2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7241663.3节能减排的主要途径 78877第4章能源消费与环境污染 8286564.1能源消费现状 866104.1.1能源消费总量 818864.1.2能源消费结构 8237014.1.3能源消费区域分布 894824.2能源消费对环境的影响 8200444.2.1温室气体排放 8311844.2.2大气污染 9132724.2.3水资源污染 9309034.2.4生态破坏 959204.3环境污染与能源消费的关系 9253494.3.1能源消费结构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9326194.3.2能源利用效率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924764.3.3能源消费区域差异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9280294.3.4能源政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96011第5章节能技术与方法 9168035.1工业节能技术 944695.1.1高效节能电机技术 989775.1.2余热余压利用技术 10264245.1.3工艺优化与节能 10315515.2建筑节能技术 10315905.2.1建筑保温隔热技术 10279485.2.2高效节能门窗技术 1031665.2.3绿色建筑与可再生能源利用 10122015.3交通运输节能技术 10265795.3.1汽车节能技术 10110425.3.2轨道交通节能技术 10266245.3.3航空节能技术 10323775.4生活节能技术 10285485.4.1家用电器节能技术 10276335.4.2照明节能技术 113085.4.3公共设施节能技术 11302675.4.4节能生活方式 1115203第6章减排技术与方法 11304996.1燃烧排放控制技术 11313376.1.1低氮氧化物(NOx)燃烧技术 1111386.1.2烟气脱硫技术 11175286.1.3烟气脱硝技术 11237986.2废气处理技术 11289236.2.1吸附法 1199496.2.2吸收法 11205036.2.3生物法 12209236.3减排效果评估与监测 12314936.3.1减排效果评估 12168886.3.2减排监测 12318326.3.3数据处理与分析 1222652第7章低碳经济发展 12141997.1低碳经济的概念与特征 12165827.1.1概念 12288727.1.2特征 122257.2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1393207.2.1技术创新路径 13250387.2.2产业转型路径 13154447.2.3政策制度路径 13122057.3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与挑战 13218597.3.1现状 134337.3.2挑战 133684第8章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政策 14137388.1国际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政策 1443938.1.1概述 1477838.1.2主要国际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政策 1472718.2我国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政策体系 14251928.2.1概述 14319578.2.2我国主要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政策 1489458.3政策实施与效果分析 14246768.3.1政策实施情况 14104728.3.2政策效果分析 1523604第9章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实践案例 15116389.1工业企业节能减排案例 158169.1.1案例背景 15175919.1.2节能减排措施 1567679.1.3实施效果 15253569.2建筑节能案例 1586629.2.1案例背景 15311719.2.2节能措施 15231819.2.3实施效果 16200149.3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案例 165729.3.1案例背景 1616459.3.2节能减排措施 16289859.3.3实施效果 163639.4区域性节能减排案例 16314929.4.1案例背景 16317119.4.2节能减排措施 16112069.4.3实施效果 1621083第10章展望与建议 17478510.1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发展趋势 172883210.2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17216010.3政策与措施建议 171659910.4展望未来:可持续发展之路 18第1章引言1.1研究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作为国家战略,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力度,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水平,有必要对相关领域进行深入研究。1.2目的和意义本作业指导书旨在通过对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的研究,探讨以下目的:(1)分析我国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总结国内外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的成功经验;(3)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为部门和企业提供决策依据;(4)提高全社会对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的认识,推动绿色发展。本作业指导书的意义在于:(1)有助于完善我国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政策体系;(2)有助于提高企业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意识,促进绿色生产;(3)有助于引导社会公众树立绿色消费观念,共同参与环境保护;(4)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生态文明提供理论支持。1.3结构安排本作业指导书共分为六章,各章节内容安排如下:第1章引言:介绍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以及结构安排。第2章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现状分析:分析我国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的现状,梳理存在的问题。第3章国内外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经验借鉴:总结国内外在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方面的成功经验,为我国提供借鉴。第4章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政策建议:针对我国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第5章企业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实践:分析企业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的典型案例,总结经验教训。第6章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探讨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的途径和方式,提高全民环保意识。第2章环境保护概述2.1环境问题的产生与演变环境问题是指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导致生态失衡、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环境问题的产生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在工业革命以后,人类经济活动迅速扩张,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环境问题逐渐凸显。本节将从历史演变的角度,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2.1.1工业革命以前的环境问题在工业革命以前,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小,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人口增长和自然灾害等方面。这一时期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1)土地荒漠化: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等人类活动导致植被破坏,土地失去肥力,逐渐荒漠化。(2)水资源污染:农业生产中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生活污水排放等导致水资源污染。(3)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产生严重影响。2.1.2工业革命以后的环境问题工业革命以后,人类经济活动迅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这一时期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1)大气污染: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废气、汽车尾气等导致大气污染,严重影响人类健康。(2)水污染: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等导致水质恶化,影响生态平衡。(3)固体废物污染:工业生产、生活垃圾等产生大量固体废物,对环境造成压力。(4)生态环境破坏:过度开发、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导致生态环境恶化。2.2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环境保护是指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和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2.1大气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旨在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主要措施包括:(1)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对工业废气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清洁能源,降低能源消耗。(3)机动车尾气治理: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推广新能源汽车。2.2.2水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旨在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质量。主要措施包括:(1)工业废水处理:对工业废水进行处理,实现达标排放。(2)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3)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广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使用。2.2.3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旨在减少固体废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主要措施包括:(1)加强固体废物分类收集与处理:推广垃圾分类,提高废物回收利用率。(2)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对工业固体废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减少堆存。(3)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加强危险废物监管,保证安全处置。2.3我国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我国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以指导和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发展。2.3.1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2.3.2环境保护政策我国环境保护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污染防治政策:针对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问题,制定相应的防治政策。(2)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政策制定。(3)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政策:推广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等政策。(4)环境经济政策:通过税收、信贷等手段,引导企业绿色发展。(5)环境监管政策:加强环境监管,提高环境执法力度。第3章节能减排基本概念3.1节能减排的定义与内涵节能减排是指在能源消耗过程中,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改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减少污染物排放,从而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其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降低单位产品或服务的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优化能源结构: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3)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能源消耗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排放,减轻对环境的压力。(4)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节能减排,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3.2节能减排的重要性节能减排在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能源安全:节能减排有助于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降低对外依存度,提高能源安全。(2)保护生态环境:节能减排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3)促进经济增长:节能减排有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4)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实现我国减排承诺,树立国际形象。3.3节能减排的主要途径节能减排的主要途径包括:(1)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产业,淘汰落后产能。(2)技术创新与推广:研发和推广节能减排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3)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实施能源审计、能效对标等制度,提高能源管理水平。(4)清洁能源替代: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消费。(5)政策引导与激励:制定实施节能减排政策,加大对节能减排项目的支持力度,引导社会投资。(6)宣传教育与培训:加强节能减排宣传教育,提高全民节能减排意识,开展节能减排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第4章能源消费与环境污染4.1能源消费现状能源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其消费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能源消费总量呈上升趋势。本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我国能源消费的现状:4.1.1能源消费总量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增长,已成为世界上能源消费最大的国家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从2000年的约20亿吨标准煤增长到2018年的约46.7亿吨标准煤。4.1.2能源消费结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其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总量的绝大部分。我国加大了对清洁能源的扶持力度,水电、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逐年提高。4.1.3能源消费区域分布我国能源消费区域分布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能源消费量较大,中西部地区能源消费相对较少。这主要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能源资源分布和能源利用效率等因素有关。4.2能源消费对环境的影响能源消费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2.1温室气体排放能源消费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我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居世界前列,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4.2.2大气污染能源消费,尤其是煤炭消费,是导致我国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导致酸雨、雾霾等环境问题。4.2.3水资源污染能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等污染物,容易对地表水、地下水和海洋环境造成污染。4.2.4生态破坏能源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如煤炭开采导致地表沉陷、水资源流失等。4.3环境污染与能源消费的关系环境污染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能源消费产生的污染物排放,直接或间接地对环境造成影响。以下是环境污染与能源消费关系的主要表现:4.3.1能源消费结构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不同能源消费结构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程度不同。化石能源消费产生的污染物排放量大,对环境污染严重;而清洁能源消费对环境污染相对较小。4.3.2能源利用效率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能源利用效率低,导致能源消费量增加,从而加剧环境污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助于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4.3.3能源消费区域差异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能源消费区域差异导致不同地区环境污染程度不同。东部沿海地区能源消费量大,环境污染相对严重;中西部地区能源消费量相对较小,环境污染程度较轻。4.3.4能源政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能源政策对环境污染具有调控作用。通过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大环保投入等措施,有助于减轻环境污染。第5章节能技术与方法5.1工业节能技术5.1.1高效节能电机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电机是主要的耗能设备。采用高效节能电机,可显著降低能耗。对电机进行变频调速,以适应负载变化,也是提高电机运行效率的有效途径。5.1.2余热余压利用技术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余压,可通过余热锅炉、热泵等技术进行回收利用,降低能源消耗。5.1.3工艺优化与节能优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能源消耗。例如,采用先进的炼钢技术、水泥生产技术等,以降低单位产品能耗。5.2建筑节能技术5.2.1建筑保温隔热技术通过采用高效的保温隔热材料,降低建筑物的热量损失,从而降低供暖和空调能耗。5.2.2高效节能门窗技术采用双层中空玻璃、节能型材等材料制作的高效节能门窗,可降低建筑物的能耗。5.2.3绿色建筑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绿色建筑设计充分考虑自然通风、采光等因素,降低建筑能耗。同时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传统能源消耗。5.3交通运输节能技术5.3.1汽车节能技术提高发动机燃烧效率,减少尾气排放。采用混合动力、纯电动等新能源汽车,降低燃油消耗。5.3.2轨道交通节能技术采用高效牵引电机、轻量化列车设计等技术,降低轨道交通能耗。5.3.3航空节能技术优化飞行路线,减少航程;采用新型飞机发动机、机翼设计等技术,提高燃油效率。5.4生活节能技术5.4.1家用电器节能技术采用高效节能型家用电器,如节能冰箱、空调、洗衣机等,降低家庭用电消耗。5.4.2照明节能技术采用LED等高效光源,降低照明能耗。5.4.3公共设施节能技术在公共场所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实现能源的合理分配与利用。例如,智能路灯、节能电梯等。5.4.4节能生活方式倡导绿色出行、合理消费等节能生活方式,提高全民节能意识。例如,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骑行和步行等低碳出行方式,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第6章减排技术与方法6.1燃烧排放控制技术6.1.1低氮氧化物(NOx)燃烧技术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主要通过优化燃烧过程,降低燃烧温度和减少燃烧区域的氧气浓度,从而减少氮氧化物的。具体措施包括:采用分级燃烧、烟气再循环、富氧燃烧等方法。6.1.2烟气脱硫技术烟气脱硫技术是减少二氧化硫(SO2)排放的有效手段。常见的烟气脱硫技术包括:湿法脱硫、干法脱硫和半干法脱硫等。湿法脱硫具有脱硫效率高、运行稳定等优点;干法脱硫则具有占地面积小、运行费用低等特点。6.1.3烟气脱硝技术烟气脱硝技术主要用于降低氮氧化物(NOx)排放。常见的烟气脱硝技术包括:选择性催化还原(S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等。这些技术通过添加还原剂,使氮氧化物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氮气和水。6.2废气处理技术6.2.1吸附法吸附法利用吸附剂对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吸附,从而达到净化废气的目的。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硅胶、沸石等。吸附法适用于处理浓度低、流量小的有机废气。6.2.2吸收法吸收法是利用吸收剂将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转移到液相,实现废气净化。常用的吸收剂有水、碱液、酸性溶液等。吸收法适用于处理浓度较高、具有腐蚀性的废气。6.2.3生物法生物法利用微生物对废气中的有机物质进行降解,转化为无害物质。生物法具有处理效果好、运行费用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适用于处理低浓度、生物降解性较好的有机废气。6.3减排效果评估与监测6.3.1减排效果评估减排效果评估主要通过对比排放浓度、排放量等指标,分析减排技术的实际效果。评估方法包括:排放浓度分析法、排放量分析法、减排效率分析法等。6.3.2减排监测减排监测是对排放源进行定期检测,以保证排放浓度和排放量符合相关标准。监测方法包括:手工监测、自动监测、在线监测等。监测数据应真实、准确、可靠,为减排效果评估提供依据。6.3.3数据处理与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掌握排放源的排放状况,为减排措施的调整和优化提供参考。数据处理方法包括:统计学方法、灰色系统理论、神经网络等。通过数据分析,评估减排技术的适用性和效果。第7章低碳经济发展7.1低碳经济的概念与特征7.1.1概念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量减少高碳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7.1.2特征(1)能源消耗低:低碳经济以能源的高效利用和清洁能源的开发为核心,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实现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脱钩。(2)碳排放低:低碳经济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3)技术创新驱动:低碳经济依赖于技术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4)政策制度支持:低碳经济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制度,引导和激励社会各界参与低碳发展。7.2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7.2.1技术创新路径技术创新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包括能源技术、节能技术、碳捕捉与封存技术等。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强度。7.2.2产业转型路径产业转型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包括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绿色制造等。通过产业转型,降低高碳产业比重,提升产业附加值。7.2.3政策制度路径应制定和完善低碳政策制度,包括碳排放交易制度、碳税、绿色金融等,引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低碳发展。7.3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与挑战7.3.1现状我国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能源结构优化:清洁能源比重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逐年上升。(2)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单位GDP能耗逐年下降,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3)碳排放强度降低:我国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4)政策制度逐步完善:制定了一系列低碳政策制度,推动低碳经济发展。7.3.2挑战(1)能源结构转型压力大:我国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清洁能源发展仍面临诸多制约因素。(2)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我国在低碳技术领域的研究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高。(3)政策制度执行力度不够:部分低碳政策制度执行力度不足,影响了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4)国际合作与竞争压力大: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竞争激烈,我国在国际合作中面临一定的压力。第8章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政策8.1国际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政策8.1.1概述国际社会对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问题日益关注,各国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8.1.2主要国际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政策(1)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及巴黎协定:旨在控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降低气候变化风险。(2)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在20082020年期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平均降低5%。(3)国际能源署(IEA)节能政策:推动全球能源效率提升,降低能源消耗。8.2我国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政策体系8.2.1概述我国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措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8.2.2我国主要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政策(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明确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强化环境执法监管。(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针对大气污染问题,提出防治措施和目标。(3)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推动能源结构调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4)“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明确“十三五”期间节能减排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措施。8.3政策实施与效果分析8.3.1政策实施情况我国不断加大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政策实施力度,通过立法、行政、经济等手段,推动各项政策落地生根。8.3.2政策效果分析(1)环境质量改善:各项政策实施以来,我国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如空气质量改善、水质提升等。(2)能源消耗降低:通过节能减排政策的推进,我国能源消耗强度逐年下降,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3)产业结构优化:政策引导下,高污染、高耗能产业逐渐淘汰,新兴产业和绿色产业快速发展。(4)国际地位提升:我国在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领域的积极作为,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赞誉。第9章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实践案例9.1工业企业节能减排案例9.1.1案例背景某化工企业,年综合能耗较大,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气和废水。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企业决定实施节能技改和环保措施。9.1.2节能减排措施1)更新生产设备,采用高效节能型设备;2)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能源利用率;3)实施废气处理设施升级,减少污染物排放;4)开展废水处理和循环利用,降低水资源消耗。9.1.3实施效果通过以上措施,企业实现了年节能10%的目标,同时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改善了周边环境质量。9.2建筑节能案例9.2.1案例背景某大型公共建筑,建筑面积较大,能耗较高。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决定进行节能改造。9.2.2节能措施1)对建筑外墙、屋顶进行保温处理;2)更换高效节能型空调系统;3)采用节能灯具和智能照明控制系统;4)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热水系统。9.2.3实施效果节能改造后,建筑能耗降低了20%,运营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同时提升了室内舒适度。9.3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案例9.3.1案例背景某城市公交公司,拥有大量柴油公交车。为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尾气排放,公司决定进行新能源公交车替换。9.3.2节能减排措施1)采购纯电动公交车,实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