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性复合桩技术规程》_第1页
《劲性复合桩技术规程》_第2页
《劲性复合桩技术规程》_第3页
《劲性复合桩技术规程》_第4页
《劲性复合桩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

JXXXXX-2022DB32∕TXXXX-2022

劲性复合桩技术规程

TechnicaIspecificationforstrengthcompositepiles

(征求意见稿)

202X-XX-XX发布202X-XX-XX实施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联合发布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前言

根据《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2018年度江苏省工程建

设标准和标准设计编制、修订计划〉的通知》(苏建科〔2018)609

号)的要求,编制组经大量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多次研讨

和反复修改,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规程。

本标准/规程于XXXX年XX月XX日经主管部门批准发布,自XXXX

年XX月XX日起实施。

本规程共6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

本规定;4设计;5施工;6质量检测和工程验收。

本规程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XXXX(地

址:……;邮政编码:……)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各单位在执

行过程中若有修改意见或建议,请反馈至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站(地

址:南京市江东北路287号银城广场B座4楼;邮政编码:210036)o

本标准/规程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

主编单位:

参编单位:

主要起草人:

主要审查人:

目次

1总则.......................................................1

2术语和符号................................................2

2.1术语..................................................2

2.2符号..................................................3

3基本规定..................................................5

4设计.......................................................6

4.1一般规定.............................................6

4.2桩基设计.............................................7

4.3劲性复合桩构造......................................12

5施工......................................................14

5.1一般规定.............................................14

5.2施工准备.............................................14

5.3施工机械............................................15

5.4施工工艺.............................................16

5.5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19

6质量检测与验收..........................................21

6.1一般规定............................................21

6.2施工前检验..........................................21

6.3施工中检验..........................................22

6.4施工后检验..........................................22

6.5工程验收............................................24

本标准用词说明..........................................26

引用标准名录.............................................27

条文说明.................................................28

1总则

1.0.1为了在劲性复合桩的设计、施工、质量检测与验收中贯彻执行

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

量、绿色低碳、智能环保,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建筑工程中劲性复合桩的设计、施工、质量检测

与验收。

1.0.3劲性复合桩的设计与施工应综合分析地质条件、上部结构与荷

载特征、施工技术条件、工程环境等因素,因地制宜,选择相应的成

桩材料、智能设备和技术参数及施工工艺。

1.0.4劲性复合桩的设计、施工、质量检测与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

尚应符合国家及江苏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劲性复合桩strengthcompositepiles

散体桩、柔性桩、刚性桩经复合施工形成的具有互补增强作用的

桩。

2.1.2S桩sandpile

碎石、砂、砖瓦碎块、钢渣、矿渣、纤维、聚合物等散体材料形

成的桩。

2.1.3M桩mixingpile

水泥、石灰、聚合物等胶结材料与土混合形成的桩。

2.1.4C桩rigidpile

混凝土、钢等材料形成的桩。

2.1.5SM桩SMpiles

S桩成桩后,在S桩中心施打M桩,形成SM桩。

2.1.6SC桩SCpiles

S桩成桩后,在S桩中心施打C桩,形成SC桩。

2.1.7MC桩MCpiles

M桩成桩后,在M桩中心施打C桩,形成MC桩。

2.1.8SMC桩SMCpiles

SM桩成桩后、初凝前,在SM桩中施打C桩,形成SMC桩。

2.1.9内芯innercore

除S桩、M桩或SM桩外的劲性复合桩桩体中心的刚性部分。

2

2.1.10超载验证预压法OVerIOadVerifiCationPreIoadingmethOd

在未硬化水泥土M桩中施加超过设计值的压力于C桩,达到设

计标高时完成承载力检测与完整性检测。

2.2符号

2.2.1抗力和材料性能

4曲--复合段外芯第,•土层侧阻力特征值;

%∙a——非复合段内芯第;土层侧阻力特征值;

^pal—-复合段端阻力特征值;

qpa2—一非复合段端阻力特征值;

凡——劲性复合桩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

QU——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U—复合桩外芯桩身周长;

"—芯桩桩身周长;

TUa——劲性复合桩抗拔力特征值;

N一荷载效应基本组合下桩顶轴向拉力设计值;

力、Ay一—普通钢筋、预应力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永——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作用于第,•基桩的水平力;

M——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作用于桩基承台底面的水平力;

Rh——单桩基础或群桩中基桩的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地震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作用于基桩Z桩

顶处的水平力。

2.2.2几何参数

3

APl--复合段(外芯)桩身截面积;

%--芯桩(非复合段)桩身截面积;

As、Apy.......普通钢筋、预应力钢筋的截面面积;

D——桩身直径;

h、IJ—劲性复合桩复合段第,•土层厚度和非复合段第∕土层厚

度。

2.2.3计算系数

"——桩基中的桩数。

(5,-复合段侧阻力调整系数;

品--复合段端阻力调整系数;

K——安全系数;

九、⅛一分别为劲性复合桩复合段第,•土层抗拔系数,非复合段

第∕土层抗拔系数。

4

3基本规定

3.0.1劲性复合桩适用于软弱土层或软硬互层的地层。

3.0.2劲性复合桩用于泥炭土、有机质土、PH值小于4的土、塑性

指数大于25的黏土,或地下水渗流影响成桩质量以及在腐蚀性环境

中和无工程经验的地区时,应通过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3.0.3劲性复合桩设计施工前,应具备下列资料:

1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上部结构及基础设计等资料;

2类似地质条件的工程经验和使用情况等;

3施工场地及其周边环境情况;

4施工机械及设备的型号与性能、动力条件及对地质条件的适

应性;施工机械设备的进出场及现场运行条件。

3.0.4劲性复合桩设计应满足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并应符合

下列规定:

1应根据地质条件、结构要求及荷载特征选用复合桩型及参数;

2对大型、重要或地质条件复杂的工程,设计前应进行试验性

施工,检验设计、施工参数、处理效果及适用性。

3.0.5劲性复合桩的耐久性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3.0.6劲性复合桩单桩抗压、抗拔、水平向承载力应通过载荷试验确

定。

3.0.7劲性复合桩基沉降计算应满足现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的有关规定。

5

4设计

4.1-般规定

4.1.1劲性复合桩应按MC桩和SMC桩等类型进行设计。

4.1.2劲性复合桩芯桩采用现浇混凝土时,配筋按照现行《建筑桩基

技术规范》JGJ94的相关规定执行;芯桩采用预制桩时,应符合国家

及江苏省现行有关规定的要求。

4.1.3劲性复合桩桩长宜穿透软弱土层,应选择较硬土层作为桩端持

力层,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不小于1Q,且桩长不宜小于4m。

4.1.4MC桩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M桩桩径宜取70Omm〜1500mm,C桩桩径(边长)宜取

30Omm~1000mm,外芯厚度宜为15Omm~350mm;

2当C桩桩长小于M桩时,M桩在C桩桩端以下部分的长度

宜根据土层状况及工程设计要求确定,C桩与M桩的长度比宜为

1/2〜3/4。

4.1.5SMC桩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S桩的桩长不宜大于M桩的桩长;

2S桩桩径宜取22Omm〜800mm,M桩桩径宜取70Omm〜

1500mm;C桩桩径宜取30Omm〜IOoOmm;

3M桩水泥掺入量应通过室内配合比试验确定,宜为15%〜

25%,土质松软时且采用湿喷及旋喷工艺时应加大掺入量;

4当C桩的桩长大于M桩的桩长时,C桩应进入相对较硬的持

力土层。

6

4.1.6劲性复合桩基桩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基桩的最小中心距不小于4d且不小于2Q,桩长不宜大于

30D,M桩的有效长度不宜大于20m;

2当劲性复合桩穿透可液化土层时,应采用SMC桩,先施打S

桩以消除液化影响;

3C桩为预制桩且作为抗拔桩使用时-,宜采用单节桩。

4.1.7劲性复合桩桩基设计时,应按芯桩进行桩身强度与裂缝控制验

算。

4.1.8抗压桩、抗拔桩、水平受荷桩桩顶纵向主筋锚固长度应符合国

家及江苏省相关规范的规定。

4.1.9对于抗震设防区的劲性复合桩基应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其抗

震验算应符合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规定。

4.1.10劲性复合桩基础承台的截面承载力计算和构造要求,应符合

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的有关规定。

4.2桩基设计

4.2.1劲性复合桩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劲性复合桩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应根据单桩竖向抗压

载荷试验确定;

2初步设计时,按下列公式估算:

长芯桩:

Ra=U^^AiJi+^Q.jJj'^Q^^(4.2.1-1)

短芯桩和等芯桩:

7

^=^ΣC‰a<+⅛aA>(4.2.1-2)

式中:

4一一劲性复合桩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kN);

U—复合桩外芯桩身周长(m),按M桩设计桩径计算;

"...芯桩桩身周长(m);

/,、∣j——分别为劲性复合桩复合段第,土层厚度和非复合段第j

土层厚度(m);

%一—复合段桩身截面积(m2),外芯桩端截面积,考虑扩径因

素,不扣除内芯桩端截面积,按M桩设计桩径计算;

%——芯桩(非复合段)桩身截面积(m2);

女a——复合段外芯第,土层侧阻力特征值(kPa),按地区经验取

值,无地区经验时可按表422-1的规定取值;

每-—非复合段内芯第/土层侧阻力特征值(kPa),按地区经

验取值,且应取与各自桩型相对应的侧阻力特征值;

金"——复合段端阻力特征值(kPa),按地区经验取值,且应取

劲性复合桩外芯端阻力特征值;

%逐——非复合段端阻力特征值(kPa),按地区经验取值,且应

取与各自桩型相对应的端阻力特征值;

&、尊一—复合段侧阻力、复合段端阻力调整系数,按地区经验

取值,无地区经验时可按表422-2取值。

表4.2.2-1劲性复合桩外芯侧阻力特征值qs,a

土的名称土的状态侧阻力特征值以a(kPa)

人工填土稍密〜中密10〜18

淤泥—6〜9

淤泥质土—10〜14

黏性土流塑/L>112〜19

8

软塑

0.75<∕L<119〜25

软可塑0.5<∕L<0.7525~34

硬可塑0.25<∕L<0.534〜42

硬塑

0<7L<0.2542〜48

坚硬∕L<048〜51

稍密0.9<e12~22

粉土中密0.75<e<0.922〜32

密实e≤0∙7532〜42

稍密1O<2V<1511~23

粉砂中密15<∕V≤3023~32

密实30<N32~43

稍密10<∕V≤1513〜25

细砂中密15<NW3025〜34

密实30<N34~45

表4.2.2-2劲性复合桩复合段外芯侧阻力调整系数4、端阻力调整系数fp

土的类别

调整系数

淤泥黏性土粉土粉砂细砂

1.30〜1.601.50-1.801.50〜1.901.70—2.101.80〜2.30

—2.00〜2.202.00〜2.402.30〜2.702.50〜2.90

注:在表422-1、4.2.2-2中,当劲性复合桩外芯为干法搅拌桩和高压干湿搅拌桩时,取高

值:外芯为湿法搅拌桩和旋喷桩时,取低值;内芯为预制桩时,取高值;内芯为现浇混凝土

桩时,取低值;内外芯截面积比值大时,取高值;三元复合桩取高值。

4.2.2劲性复合桩基础持力层下受力范围内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按

现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有关规定进行软弱下卧层承载力

验算。

4.2.3劲性复合桩桩基沉降计算应符合以下规定:

1劲性复合桩桩基沉降计算,应从C桩桩端平面开始,向下计

算至满足现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规定的要求为止。

压缩模量按现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规定取值;

2复合段及非复合刚性段压缩模量宜按现行《建筑地基基础设

计规范》GB50007相关规定取值;

9

3非复合的散体段、半刚性段及散体与半刚性复合段压缩模量

宜按现行《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相关规定取值。

4.2.4劲性复合桩用于抗拔桩时,应采用长芯或等芯复合桩。单桩竖

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应根据单桩竖向抗拔载荷试验确

定;

2初步设计时,可按下列公式估算:

O=U∑%%J+"∑%%J(425-1)

式中:O——劲性复合桩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kN);

九、小一分别为劲性复合桩复合段外芯第z土层抗拔系数和非

复合段内芯第∕土层抗拔系数,宜按地区经验取值。无

地区经验时可根据土的类别按表4.2.5取值。

表4.2.5抗拔系数小2

土类4

砂土0.60〜0.800.50〜0.70

黏性土、粉土0.75〜0.850.70〜0.80

注:计算抗拔力时,短芯桩不考虑非复合段的摩阻力。

3劲性复合桩芯桩正截面受拉承载力应符合下式规定:

N≤力人+AAy(4∙2∙5-2)

式中:N一一荷载效应基本组合下桩顶轴向拉力设计值(kN);

人、启一—普通钢筋、预应力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MPa);

4、APy——普通钢筋、预应力钢筋的截面面积(a?)。

4.2.5劲性复合桩应按下式计算群桩中单桩的桩顶水平力:

10

"zk=幺(4.2.6)

n

式中:Mk——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作用于第i基桩的水平力(kN);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作用于桩基承台底面的水平力

(kN);

"——桩基中的桩数。

4.2.6水平荷载作用下劲性复合桩单桩水平承载力应符合下式要求:

∕≤Rh(427)

式中:Rh——单桩基础或群桩中基桩的水平承载力特征值(kN),对

于单桩基础,可取单桩的水平承载力特征值Rha。

4.2.7需要进行地震作用效应设计的桩基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应符合

下式要求:

%永≤125R11(4.2.8)

式中:‰——地震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作用于基桩i

桩顶处的水平力(kN)0

4.2.8当劲性复合桩的水平承载力由水平位移控制,且缺少单桩水平

载荷试验资料时,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的计算应符合现行《建筑桩

基技术规范》JGJ94的有关规定。

4.2.9长短劲性复合桩外围桩可相互搭接或格栅状连接,增强基础整

体工作性能和抗水平能力。

4.2.10群桩基础(不含水平力垂直于单排桩基纵向轴线和力矩较大

的情况)的基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应考虑由承台、桩群、土相互作用

产生的群桩效应,计算时应符合现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

11

有关规定。

4.2.11承受较大水平荷载或水平地震作用、风载作用时,基桩内力

和变位的计算应符合现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有关规定。

4.3劲性复合桩构造

4.3.1MC复合桩构造如图4.3.1所示,在M桩中打C桩,形成MC

桩,C桩做复合桩内芯。

1

1

2

2

(a)(b)(C)

(a)短芯MC桩(b)等芯MC桩(C)长芯MC桩

I-M桩;2-C桩

图4.3.1MC桩构造

4.3.2SMC复合桩构造如图4.3.2所示,在SM桩中打C桩,形成

SMC桩,C桩做复合桩内芯。

(a)(b)(C)

(a)短芯SMC桩(b)等芯SMC桩(C)长芯SMC桩

I-SM桩;2-C桩;3-M桩

图4.3.2SMC桩构造

4.3.3当M桩、SM桩桩身纵断面内桩身强度的加权平均值/cu(90d)

12

不小于1.2MPa时一,可不考虑内外芯接触面间的破坏。

4.3.4劲性复合桩内芯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且应满足桩身

承载力对桩身强度的要求。

4.3.5劲性复合桩芯桩为管桩(或预制空心方桩)时、与承台连接并

应满足江苏省相关规程的规定。

4.3.6芯桩为实心桩时,与承台连接以及承台配筋应按现行《建筑桩

基技术规范》JGJ94执行。

13

5施工

5.1-般规定

5.1.1S桩、M桩施工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现行《建筑地基

处理技术规范》JGJ79的有关规定。

5.1.2C桩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C桩采用混凝土预制桩、钢桩或灌注桩时,应符合现行行

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有关规定;

2当C桩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

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的有关规定。

5.1.3劲性复合桩施工前应进行成桩工艺试验,数量不得少于3根。

当成桩质量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在调整设计与施工有关参数后,

重新进行试验。

5.1.4劲性复合桩中各单体桩桩位的允许偏差应为±10mm,SM桩的

垂直度允许偏差应为1%,SC桩、MC桩与SMC桩的垂直度允许偏

差应为0.5%。

5.2施工准备

5.2.1施工前应具备下列资料:

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建筑物平面布置图、桩位布置图及技术

要求;

2砂、石、水泥、石灰、粉煤灰、钢材等原材料的产品合格证

书及抽样送检报告;

3砂石配比、水泥土配比、混凝土配比试验资料;

14

4预制混凝土方桩、先张法预应力管桩、钢桩等成品桩产品合

格证书及现场抽样检验资料;

5试验性施工资料;

6平面及高程引测点资料;

7邻近建(构)筑物和地下设施类型、分布及结构质量情况;

8专项施工方案。

5.2.2施工前应平整场地并清除地上和地下障碍物,当表层土松软时

应碾压夯实;场地平整后应测量场地平面标高,桩顶设计标高以上宜

预留30Omm~500mm土层。

5.2.3桩定位前应按单个建(构)筑物设置轴线定位点及水准基点,

并应采取措施加以保护。后施工的桩应重新定位。

5.2.4施工前应检查施工机械设备的工作性能及各种计量装置的完

好程度。

5.3施工机械

5.3.1劲性复合桩施工机械包括整体式与组合式。有条件时应选用整

体式施工机械。

5.3.2劲性复合桩整体式施工机械设备宜包括干湿搅拌桩机、沉桩

机、智能控制系统等。

1干湿搅拌桩机具有大功率、大扭矩、大直径、多通道等功能,

干湿搅拌桩机应配有静力触探头、回转式取土器与卫星定位仪;

2沉桩机施工过程中的参数应通过沉桩数据测量记录仪实时上

传,上传时间间隔不宜超过2s;

15

3智能控制系统应具有实时显示、智能控制、实时传输、及时

反馈与调整的功能。

5.3.4劲性复合桩中的M桩施工主要配套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注浆泵、高压水泵的压力、流量应满足施工要求,其额定压

力不应小于设计规定压力的1.2倍;

2空气压缩机的供气量和额定压力不应小于设计规定值;

3水泥浆搅拌机的性能应与需浆量相适应,并保证浆液搅拌均

匀;

4储浆桶的容积应能满足连续供给高压喷射浆液的要求。

5.3.5应根据设计文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施工场地周边环境情况

选用适宜的劲性复合桩中的C桩施工机械。

1静压法应选用大于200t压桩力机械,采用超载预压且稳压时

间不宜小于3min;

2锤击法应满足贯入度最后三击小于2cm,施工过程桩端沉降

基本完成。

5.4施工工艺

5.4.1MC桩施工工艺流程为:定位放线一桩位复核—M桩桩机就位

→M桩施工-M桩机移位至下一根桩-C桩桩机就位一桩位复核—C

桩施工-MC桩成桩。

5.4.2SMC桩施工工艺流程为:先打S桩一在S桩中心再施打M桩,

形成SM桩—在水泥土硬凝前在SM桩中心施打C桩,形成SMC桩。

5.4.3C桩施工前必须重新测放并复核桩位,确保C桩桩位测量误差

16

小于2cmo

5.4.4M桩采用水泥土桩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M桩施工参数应根据成桩工艺性试验确定,并在施工中进行

控制;

2水泥浆应过筛后使用,其搅拌时间不应少于2min,自制备至

用完的时间不应超过2h;

3施工中钻杆垂直度允许偏差应为1%;

4对需要提高强度或增加喷搅次数的部位应采取复搅复喷措

施;

5停浆面高出桩顶设计标高不应小于500mm,桩径、有效桩长

不应小于设计值。

5.4.5C桩采用现浇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C桩成桩应遵照所选桩型工艺特点组织施工;

2成孔设备就位后必须平整、稳固,确保在成孔过程中不发生

倾斜和偏移;

3钢筋笼制作与安装质量应符合现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的相关规定;

4检查成孔质量合格应及时浇灌混凝土。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由

试验室根据混凝土用料试验确定,混凝土坍落度应满足灌注要求,并

按规定留置混凝土试件;

5混凝土灌注应连续进行,充盈系数不得小于1.0;

6混凝土应适当超灌,一般为Id且不小于50cm,使桩顶混凝

17

土强度在凿除凿除桩顶浮浆后满足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

5.4.6C桩采用混凝土预制桩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预制桩施工前应清除M桩施工后的桩顶返浆;

2预制桩垂直度允许偏差应为0.5%;

3预制桩定位允许偏差应为IOmm;

4预制桩植入M桩中时应采取监控预防措施;

5多节预制桩接桩时应保证接桩质量和上下节段的桩身垂直

度;

6预制桩桩顶标高允许偏差应为士50mm。

5.4.7M桩施工宜采用水泥基固化材料,掺入量宜为13%〜25%。水

泥基固化材料宜包括水泥、矿渣微粉、碱性激发剂、膨胀剂、纤维材

料等。

5.4.8原位土体含水量N30%宜采用干法施工,同时排水与降水;原

位土体含水量<30%宜湿法施工,同时加水加气。

5.4.9M桩采用干法搅拌工艺时,C桩施工应在SM桩施工后6h内

进行。当M桩采用湿法工艺时,应在SM桩成桩12h内打入芯桩,C

桩采用空心桩时,底端宜进行封闭。

5.4.10坑开挖与承台施工除应符合现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

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基坑开挖宜分层均匀进行,且桩周围土体高差不宜大于LOm。

机械开挖时,应确保桩体不受损坏;应采用人工截桩头,不得造成桩

顶标高以下桩身断裂;

18

2浇筑填芯混凝土前,应将C桩内壁浮浆清理干净;

3C桩及锚固钢筋埋入承台的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承台混凝

土应一次浇筑完成。

5.5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

5.5.1劲性复合桩施工过程的安全和环境保护应符合现行《建筑施工

安全检查标准》JGJ59、《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的

有关规定。

5.5.2劲性复合桩施工安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定期检查机械及防护设施,确保安全运行;

2施工前应对注浆泵、高压水泵、空气压缩机、水龙头等设备

和供水、供气、供浆管路系统进行安全检查,施工机械的使用应符合

现行《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定》JGJ33的规定;

3遇暴风雨、雷电时,应暂停施工并切断电源,施工临时用电

应符合现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的规定;

4施工作业区应设立警示牌,施工人员作业时应采取相应的防

护措施并保持安全距离,施工完成后应在桩位处设置防护措施;

5施工作业人员应接受安全教育以及安全技能的培训,严格执

行相关的安全规程,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增强职工安全意识。

5.5.3劲性复合桩环境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采用加防护罩等措施对施工机械进行降噪处理;

2水泥运输、水泥浆搅拌应采取覆盖、封闭等防尘措施;

3施工作业应按现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19

GB12523的规定,在施工期间严格控制噪声;

4夜间施工应办理相关手续,并应采取措施减少声、光的不利

影响。

20

6质量检测与验收

6.1-般规定

6.1.1劲性复合桩质量应按S桩、M桩、C桩三种类型进行检查,应

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和《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的

有关规定。

6.1.2劲性复合桩质量检验按时间顺序可分为三个阶段:施工前检

验、施工中检验和施工后检验。

6.1.3劲性复合桩质量检验主控项目应包括水泥及外掺剂质量、水泥

用量、桩数、桩位偏差、桩身完整性和单桩承载力。

6.1.4劲性复合桩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施工记录,出现异常情况应

及时处理。

6.2施工前检验

6.2.1施工前应对M桩、C桩、外掺剂等产品质量进行检验。

6.2.2C桩质量检查包括下列内容:

1预制桩、现浇钢筋混凝土桩、钢桩等芯桩的质量检查参照现

行《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和《建筑桩基技

术规范》JGJ94的有关规定执行。

2批量生产的预制桩芯桩、钢桩芯桩应出具产品质量合格证。

6.2.3施工前应对施工机械设备及性能进行检验。

6.2.4施工前应对桩位放样偏差进行检验。

21

6.3施工中检验

6.3.1成桩工艺性试验应对水泥土M桩固结体的形态大小、垂直度、

胶结情况、桩身均匀程度及水泥土强度进行检验。

6.3.2M桩施工质量应检查控制性轴线、桩位的复核、水灰比、水泥

用量、搅拌电流、桩长、搅拌头转数和机头升降速率、复搅次数、复

搅电流和深度、喷浆时间、停浆处理方法、桩顶及桩底标高、垂直度

等施工参数及程序。

6.3.3C桩施工质量检验应根据桩型特点重点检查桩位、桩径、桩长、

垂直度、桩顶及桩底标高、压桩力及终压力或锤击贯入度、钢筋笼制

作安装质量、混凝土灌注量、混凝土充盈系数等。

6.3.3劲性复合桩施工过程中宜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完成最不利条件

下的承载力检测与完整性检测,宜利用回转式取土器实时取土获取各

深度的原位土样、水泥土样、砂土样。

6.3.4在进行复合桩下一种桩型施工时,应据能反映前种桩型桩身强

度的参数—电流、压桩力、贯入度等即时调整后种桩型的相关施工参

数,以保证复合桩体的完整性和均匀性。

6.3.5对相邻桩搭接要求严格的工程,应按设计要求在成桩15d后,

选取数根桩进行开挖,检查搭接情况,数量可依当地经验由设计会同

各方协商确定。

6.4施工后检验

6.4.1基槽开挖后应检查桩位、内外芯中心偏差、桩径、桩顶标高、

桩顶质量、桩数、坑(槽)底土质情况,当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采取

22

补救措施。

6.4.2施工完成后的工程桩应进行桩身完整性检验和竖向承载力检

验。

6.4.3劲性复合桩可在成桩后7〜28d进行单桩竖向抗压、抗拔与水

平静载荷试验,以检验其承载力,单位工程的工程桩检测数量不少于

同条件下总桩数的1%,且不应少于3点;当总桩数少于50根时,检

测数量不应少于2根。劲性复合桩静载荷试验应符合《建筑基桩检测

技术规范》JGJl06的有关规定。静载荷试验时,宜在C桩桩顶进行

处理设置桩帽,以满足试桩检测要求。

6.4.4对于设计等级为甲、乙级的建筑桩基和地质条件复杂或成桩质

量可靠性较低的桩基工程,应采用有效方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检测数

量应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lo6的有关规定执行。

6.4.5劲性复合桩施工结束后质量检验应符合本规程表6.4.5的规

定。

表6.4.5施工后质量检验标准

项序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查方法

1承载力按设计要求按本规程

2桩位偏差(mm)100+0.005/7用全站仪及钢尺量

主控项目

3桩身完整性按设计要求按本规程

4桩数按设计要求现场清点

1劲性复合桩桩径按设计要求用钢尺量

一般项目

2桩顶标高±50水准仪

注:"为施工现场场地标高与桩顶设计标高的距离。

23

6.5工程验收

6.5.1劲性复合桩工程验收应在基坑(槽)开挖后进行,验收合格后

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6.5.2劲性复合桩工程验收资料应包括:

1设计文件、施工图以及设计变更通知书;

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开工报告;

4图纸会审记录;

5技术交底文件;

6试验性施工记录;

7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8原材料或成品桩的产品合格证书及抽样检验资料、材料配比

试验资料、样桩的位置等;预制桩芯桩、钢桩芯桩产品质量合格证,

原材料的质量合格证和质量鉴定文件;

9施工记录及隐蔽工程验收文件;

10桩体质量检查记录、取样送检记录及试验报告等;

11施工过程中质量问题处理记录;

12桩位、桩顶标高、垂直度实测记录;

13载荷试验报告、桩身完整性检测报告;

14工程竣工图,补桩记录等;

15竣工报告;

16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

24

17工程质量验收报告。

6.5.3劲性复合桩工程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现行《建筑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

量验收规范》GB50202的有关规定。

25

本标准用词说明

1为便于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

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允许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按……

执行”或“应符合……的规定(或要求)”。

26

引用标准名录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

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

7《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

8《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定》JGJ33

9《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

10《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

1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

12《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l06

1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

27

江苏省地方标准

劲性复合桩技术规程

DB32∕TXXXX-2022

条文说明

28

修订说明

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调查和总结了国内外劲性复合桩技术的应用现

状和实践经验,同时参考了国外先进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并通过劲性复合桩的

承载性能试验等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技术参数。

为了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和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能正

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劲性复合桩技术规程》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

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过程中需注意的有关事

项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

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

29

目次

1总则......................................................31

2术语和符号...............................................32

2.1术语.................................................32

3基本规定.................................................34

4设计......................................................35

4.1一般规定.............................................35

4.2桩基设计............................................36

4.3劲性复合桩构造......................................39

5施工......................................................42

5.1一般规定............................................42

5.2施工准备............................................42

5.3施工机械............................................42

5.4施工工艺............................................46

5.5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49

6质量检测与验收...........................................50

6.1一般规定............................................50

6.2施工前检验..........................................50

6.3施工中检验..........................................51

6.4施工后检验..........................................51

6.5工程验收............................................52

30

1总则

1.0.1劲性复合桩施工技术是由散体桩、柔性桩、刚性桩等通过一定

的工艺,将两种或三种单体桩进行复合,形成劲性复合桩的一项技术。

目前,劲性复合桩施工技术已在江苏、上海、云南、新疆、辽宁等地

使用,推广应用项目已达到1200多项。为了使本技术更好地推广应

用,并确保质量、绿色低碳、智能环保、减少污染、经济合理、安全

适用、规范操作的目的,制定本规程。

1.0.3劲性复合桩应用时应详细了解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了解土层形成年代和成因,掌握土的工程性质,特别是穿越土层和桩

端土的类别与性质,结合工程经验,进行计算分析。由于岩土工程分

析中计算条件的模糊性、信息的不完全性、计算方法的局限性和各种

假想边界条件的不确定性,不能完全精确计算出地基基础的承载力、

沉降量、稳定性等指标,需要岩土工程师在计算分析结果和工程经验

类比的基础上综合判断。复合桩设计应在充分了解功能要求、荷载的

性质与大小和掌握必要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设计条件的概化,先定性

分析,再定量分析,从技术方法的适宜性和有效性、施工的可操作性、

质量的可控制性、环境限制,以及经济性等多方面进行论证,然后选

择一个或几个方案,进行必要的计算、验算和试验,通过比较分析,

逐步完善设计。复合桩施工宜采用超载预压法,在未硬水泥土中施加

超过设计值的压力于芯桩,达到设计标高时完成承载力检测与完整性

检测,同时施加的压力基本由桩端承担,促进了桩端土沉降快速完成,

实现最不利条件下即可完成超载验证。

31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在岩土工程的实际应用中,单一桩型有一定的局限性:砂石桩

等散体材料桩对软弱地基处理后承载力提高幅度不大;水泥土类桩的

桩身强度受土质、施工工艺影响较大;在软土中采用振动沉管灌注桩

施工时,由于振动和挤土效应易造成缩劲和断桩现象;预应力管桩在

软土中单桩承载力较低。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全国各地逐步发展

了刚性桩(C桩)、柔性桩(M桩)、散体桩(S桩)相互复合的桩型,

并用于实际工程。

劲性复合桩是将常用的S桩、M桩、C桩三种单一桩型相互复合,

后一种桩体在前一种桩体上进行再次施工,形成互补增强的劲性复合

桩型。可分为S桩与M桩复合成的SM桩、S桩与C桩复合成的SC

桩、M桩与C桩复合成的MC桩,以及SM桩和C桩复合成的SMC

桩。其中在S桩、M桩或SM桩桩体上再进行C桩施工后形成的桩

又称为劲芯复合桩。劲芯复合桩由内芯和外芯两部分组成,根据内芯

的长度又可分为长芯、等芯和短芯等。

2.1.2散体桩,桩身为碎石、砂、砖瓦碎块、钢渣、矿渣、纤维、聚

合物等散体材料,多采用振动沉管、锤击沉管、柱锤冲扩、振动水冲

等方法成桩。

2.1.3柔性桩,桩身除水泥以外,也可采用粉煤灰、石灰、化学浆液、

聚合物或混合料等胶结材料,采用粉喷、湿喷、高压旋喷、注浆及复

合方法等施工工艺。

32

2.1.5SM桩也称单一复合桩,是由S桩与M桩复合形成的桩。可先

施工S桩,后用搅拌机在S桩上原位搅拌施工M桩;也可先施工S,

后注浆或施工含砂水泥土复合桩(先砂后粉,先粉后砂,砂粉预混后

搅拌)。

2.1.6SC桩是由S桩与C桩复合形成的桩。可先施工S桩,再在S

桩上原位施打C桩。也可利用特殊工艺同时施打S桩和C桩。

2.1.7MC桩是由M桩与C桩复合形成的桩。可先施工水泥土M桩,

在水泥土硬化前,在水泥土桩桩体上施打C桩。局部有较硬土层,

大直径M桩的施工困难时,可采用两桩8字形、三桩梅花形或格栅

搭接。对差异沉降敏感的高耸独立建(构)筑物,可采用十字形、格

栅结合圆环形水泥土桩搭接,再在部分水泥土桩体中打入C桩,形

成整体刚度及稳定性较高的复合桩基础。

2.1.8SMC桩是由S桩、M桩、C桩三种桩复合形成的桩。可先施

工SM桩,SM桩桩身硬化前,在桩体上施打刚性桩形成SMC桩;

可先施工SC桩,再在散体外芯内注浆形成SMC桩。

2.1.10在水泥土M桩趋于凝固状态时进行压桩施工,通过巨大能量

压入C桩的同时挤扩致密水泥土M桩,此时施加的压力主要由桩端

阻力承担,形成稳定性超载压密持力层,施工过程中完成超载验证预

压,促进了桩端土沉降快速完成。

33

3基本规定

3.0.2对于泥炭土、腐殖土等极软土层,或有侵蚀性地下水、地下水

流量大,或开挖深度超过12m的基坑工程及无经验的地区,应根据

工程设计的要求,通过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当地下水富含SCU、离子

时,M桩固化剂应选用抗硫酸盐水泥;当腐蚀情况较大时,M桩中

应掺入含石膏、石灰、纳米材料的软土固化剂。当土层中有机质含量

高时,应加散体材料S和碱性较高的石灰等材料,形成桩身强度较高

的SMC桩。

3.0.3场地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包括评价浅层土地基承载力,查明浅

层明滨、暗滨、淤泥等软弱土等不良地质现萌象的范围和深度,探明

地下障碍物的范围和深度;对桩基持力层以上(包括持力层)土层提

供原位测试参数;根据场地条件提供劲性复合桩桩基设计参数,并评

价劲性复合桩方案的适宜性。类似地质条件的工程经验和使用情况,

包括劲性复合桩的施工条件、设计施工经验、载荷试验资料和沉降观

测资料等。施工场地及其周边环境情况,包括地面建(构)筑物、地

下工程、周边道路及管线等情况。

3.0.6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试桩,并进行静载荷试验,提供

单桩承载力,作为设计和施工依据。试桩数量不宜少于3根。若地质

条件复杂,成桩可靠性差,宜适当增加试桩数量。

34

4设计

4.1-般规定

4.1.3劲性复合桩桩长可根据工程要求和工程地质条件通过计算确

定:

1当软弱土层厚度不大时,劲性复合桩桩长宜穿过软弱土层。

2当软土层厚度较大时,对按稳定性控制的工程,劲性复合桩桩

长应不小于处理后最危险滑动面以下2m的深度;对按变形控制的工

程,劲性复合桩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