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古人所谓意象,尽管有种种不同的用法,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必须呈现为象。那种纯概念的说理,直抒胸臆的抒情,都不能构成意象。因此可以说,意象赖以存在的要素是象,是物象,物象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但是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主观的色彩。这时它要受到两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经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进入诗中就是意象。诗人的审美经验和人格情趣,即是意象中那个意的内容。因此可以说,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一个物象可以构成意趣各不相同的许多意象。由“云”所构成的意象,例如“孤云”,带着贫士幽人的孤高。杜甫《幽人》:“孤云亦群游,神物有所归。”“暖云”则带着春天的感受。罗隐《寄渭北徐从事》:“暖云慵堕柳垂条,骢马徐郎过渭桥。”“停云”却带着对亲友的思念。陶渊明《停云》:“霭霭停云,濛濛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同一个物象,由于融入的情意不同,所构成的意象也就大异其趣。诗人在构成意象时,可以夸张物象某一方面的特点,以加强诗的艺术效果,如“白发三千丈”“黄河之水天上来”;也可以将另一物象的特点移到这一物象上来,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这些诗都写到“心”,心本来不能离开身体,但李白的“愁心”却托给了明月,杜甫的“故园心”却系在了孤舟上。这些意象都具有了“心”原来并不具备的性质。(摘编自袁行霈《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材料二:王昌龄有一首《长信怨》:“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大家都知道,这首诗的主人是班婕妤。她从失宠于汉成帝之后,谪居长信宫奉侍太后。昭阳殿是汉成帝和赵飞燕住的地方。这首诗是一个具体的艺术作品。王昌龄不曾留下记载来,告诉我们他做诗时心理历程如何。但是我们用心理学的帮助来从文字上分析,也可以想见大概。他做这首诗时有哪些心理的活动呢?他必定使用想象。什么叫做想象呢?它就是在心里唤起意象。比如看到寒鸦,心中就印下一个寒鸦的影子,知道它像什么样,这种心镜从外物摄来的影子就是“意象”。意象在脑中留有痕迹,我眼睛看不见寒鸦时仍然可以想到寒鸦像什么样,甚至于你从来没有见过寒鸦,别人描写给你听,说它像什么样,你也可以凑合已有意象推知大概。这种回想或凑合以往意象的心理活动叫做“想象”。想象有再现的,有创造的。一般的想象大半是再现的。原来从知觉得来的意象如此,回想起来的意象仍然是如此。比如这首诗里“奉帚”“金殿”“寒鸦”“日影”“团扇”等,在独立时都只是再现的想象。“团扇”一个意象尤其如此。班婕妤自己在《怨歌行》里已经用过秋天丢开的扇子自比,王昌龄不过是借用这个典故。诗做出来总须旁人能懂得,“懂得”这是能够唤起以往的经验来印证。用以往的经验来印证新经验大半凭借再现的想象。但是只有再现的想象决不能创造艺术。艺术既是创造的,就要用创造的想象。创造的想象也并非从无中生有,它仍用已有意象,不过把它们加以新配合。王昌龄的《长信怨》精彩全在后两句,这后两句就是用创造的想象做成的。每个人都见过“寒鸦”和“日影”,从来却没有人想到班婕妤的“怨”可以见于带昭阳日影的寒鸦。但是这话一经王昌龄说出,我们就觉得它实在是至情至理。从这个实例看,创造的定义就是:平常的旧材料之不平常的新综合。(摘编自朱光潜《空中楼阁——创造的想象》)材料三:意象美学是中国当代美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其理论价值和研究成果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相比中国当代诸多美学派别,意象美学不像其他理论派别那样倚重西方美学的理论资源,而是将重点放在中国传统美学与艺术实践方面,重视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理论的研究。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理论既不是从客体也不是从主体方面看待审美意象的创造,而是将其看成是情与景、主体与客体、人与天地万物的统一,看成是审美主体即景会心、以形写神的心灵创造。它所追求的不是“象”所直接呈现出来的意义,而是隐含在“象”背后更深层的东西,是具有言外之意和能带给人们丰富的精神愉悦与满足的东西。中国传统艺术追求意象之美,其目的是让人们看到现实之外的高处远处,追求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而这些,构成了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的显著特色,即叶朗所说的“重视心的作用,重视精神的价值”。中国传统意象美学所阐释的对象主要是传统艺术类型,如诗、画、园林、书法、戏曲艺术等,但并不意味着它对现代艺术和审美就失去了阐释能力。因为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理论以象显意、以象体道,它既不舍弃感性、现实的东西(象),又不局限于此,而是要回归到超现实的“意”,看到感性艺术形式后面所隐含的意境和思想,这就克服了西方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或强调感性或强调观念的弊端,将感性与观念、“象”与“意”有机统一起来,从而为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摘编自毛宣国《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理论研究的价值意蕴》)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选项概念特征或属性关系A物象客观性是意象的呈现方式和意象赖以存在的基础B意象主观性仅指客观物象,只是融入了人的主观情意C想象心理活动在心中唤起意象;组合意象进行文学创造D意象美学美学流派追求“象”外之意,以象显意、以象体道A.A B.B C.C D.D2.根据材料三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意象美学不重视西方美学理论,而是立足中国美学传统与艺术实践,彰显了文化自信。B.传统意象美学重视心的作用和精神价值,这可能受《诗经》“兴观群怨”教化功能影响。C.传统意象美学阐释的对象主要是传统艺术类型,其审美形态和艺术形态有一定局限性。D.意象美学如不克服西方现代艺术片面强调感性或观念的弊端,便无助于当代艺术发展。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明确意象的概念后,从意象意趣的丰富性和意象的构成两方面展开论述。B.材料二从问题切入层层递进,采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论证结构。C.材料一重点在说明事理,材料二重在阐释创作的规律,相较而言材料二更深刻。D.材料一排比示例,材料二以《长信怨》为例,分别体现事例的丰富性和典型性。4.材料一第二段以“云”为例来阐释“一个物象可以构成意趣各不相同的许多意象”,请仿照文中的说理方式,在段尾省略号处再补写一个例证。5.学习知识性读物,要了解其内容,还要学以致用,利用阅读所得探究一些具体问题。材料二中所说的“想象”在诗歌创作中并不罕见,请结合李商隐的《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加以分析。〖答案〗1.B2.B3.C4.示例一:“黑云”带着压抑紧张的感受。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示例二“浮云”带着漂泊不定的特征。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5.①意象再现:首先在心里唤起意象,依靠知觉或回想将意象再现出来,如东风、春苑、清秋、斜阳和蝉等在独立时都是再现的想象;②意象重组:全诗最后一句用创造的想象做成,每个人都见过“斜阳”和“蝉”,从来却没人想到人的“身世感慨”可以见于带斜阳和秋蝉的柳树。〖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仅指客观物象,只是融入了人的主观情意”错误。原文是“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选项的表述略去了“借助客观物象”。故选B。【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A.“意象美学不重视西方美学理论”错误。原文只是说“意象美学不像其他理论派别那样倚重西方美学的理论资源”,并不代表不重视。C.“其审美形态和艺术形态有一定局限性”错误。从原文“因为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理论以象显意、以象体道,它既不舍弃感性、现实的东西(象),又不局限于此”来看,“传统意象美学”“审美形态和艺术形态有一定局限性”说法错误。D.“意象美学如不克服西方现代艺术片面强调感性或观念的弊端,便无助于当代艺术发展”错误。原文是说“克服了西方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或强调感性或强调观念的弊端,将感性与观念、‘象’与‘意’有机统一起来,从而为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选项的表述因果失当。故选B。【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C.“相较而言材料二更深刻”错误。二者阐释的对象不同,不具可比性。故选C。【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题干要求请仿照文中的说理方式,在段尾省略号处再补写一个例证。作答本题,需要分析参照句的特点。参照句“‘孤云’,带着贫士幽人的孤高。杜甫《幽人》:‘孤云亦群游,神物有所归。’”“‘暖云’则带着春天的感受。罗隐《寄渭北徐从事》:‘暖云慵堕柳垂条,骢马徐郎过渭桥。’”等,先赋予“云”特定的情感,然后以“X云,带着……”,最后,再例举具体的诗句来印证这一特征即可。【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由“什么叫做想象呢?它就是在心里唤起意象。比如看到寒鸦,心中就印下一个寒鸦的影子,知道它像什么样,这种心镜从外物摄来的影子就是‘意象’”“一般的想象大半是再现的。原来从知觉得来的意象如此,回想起来的意象仍然是如此”可知,李商隐的《柳》中,东风、春苑、清秋、斜阳和蝉等在独立时都是再现的想象。由“但是只有再现的想象决不能创造艺术。艺术既是创造的,就要用创造的想象。创造的想象也并非从无中生有,它仍用已有意象,不过把它们加以新配合”可知,“已带斜阳又带蝉”就是用创造的想象做成的,每个人都见过“斜阳”和“蝉”,从来却没人想到人的“身世感慨”可以见于带斜阳和秋蝉的柳树。(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山村一夜叶紫外面的雪越下越紧了。狂风吹折着后山的枯冻了的树枝,发出哑哑的响叫。野狗遥远地、忧郁地嘶吠着。夜的寂静,差不多全给这些交错的声音碎裂了。刘月桂公公面向着火,这个老年而孤独的破屋子主人,是我们一位忠实的农民朋友介绍给我们来借宿的。他左手拿着一大把干枯的树枝,一边拨旺了火势,一边温和地给我们这次的惊慌和劳顿安慰了,而且还滔滔不停地给我们讲述着他那生平一些新奇的故事。“……先生,我们这里还发生过一桩这样的事呢:一个人会蠢到这样的地步的——自己亲生的儿子送去给人家杀了!您想:这还算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三年前,我的一个叫作汉生的学生——干儿子突然在一个深夜里跑来对我说:‘干爹,我现在已经寻到一条新的路了。我同曹德三少爷、王老发、李金生他们弄得很好了,他们告诉了我很多事情。我觉得他们说得对,我要跟他们去了,像跟早两年前的农民会那样的。’‘但是孩子,谁叫你跟他们去的呢?’我说。‘不是的,干爹!’他说,‘是我自己想清楚了,他们谁都没有来邀过我,我只是觉得他们说的对就是了。’‘那么,又是谁叫你和曹三少爷弄作一起的呢?’‘是他自己来找我的。他很会帮穷人说话,他说得很好哩!’”“先生,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因为立志要跟我学几个字,他便称我为干爹了。他的爹爹是做老长工出身,爷儿俩就专靠这孩子做零工过活。但他自己却十分有志气。白天里挥汗替别人家工作,夜晚小心地跑到我这里来念一阵书。不喝酒,不吃烟,而且天性又温存,有骨气。”“他的爹爹也常到这里来。但那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呢?他在我们山后面曹大杰家里做了三四十年长工,而且从来没有和主人家吵过一次嘴。他一直做到六七年前,老了,完全没有用了,才被曹大杰家里赶出去。关于他儿子所做的事,大家都知道,是无论如何不能去告诉他的。但是,谁知道呢?这消息是从什么地方走进他耳朵里的呢?他来找我了。‘我想,亲家公,您是他的干爹!您又比我们都聪明得多。我是想……想……求亲家公对他去说一句开导的话,使他慢慢回到正路上来。’”夜的山谷中的交错的声息,似乎都已经平静了些。然而愈平静,就愈觉得世界在一步步地沉降下去,好像直欲沉降到一个无底的洞中去似的。“那第一次祸事的飞来,”他接着说,“是在大前年的十一月。我们这里的民团局因为和外来的军队有了联络,便想寻点什么功劳去献献媚,巴结巴结那有力量的军官上司,结果,那个叫作曹德三少爷的,便第一个给他们弄去了。”“汉生跑到我这里来了,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干爹,曹三少爷给……给……他们天亮时弄去了!这怎……怎么办呢?’我还记得:①两颗大的、亮晶晶的眼泪,开始爬出了他那黑黑的、湿润的眼眶。我完全被这赤诚的、血性的孩子感动了。于是我便对他说:‘我想他们不会将他怎样吧!你知道,他的爹爹曹大杰还在这里当里总呀!’”不到半个月,我的话便证实了——曹三少爷安安静静地回到他的家里去了。这时候,汉生十分惊异地跑来对我说:‘干爹,你想:曹三少爷怎样会出来的?’‘大概是他们甘心首告了吧。’“‘不,干爹!我不相信会有这样的事。三少爷是很有教养的人!’”“前年元宵节的晚上,那第二次祸祟的事,便又突然地落到他们的头上了!这孩子冲进来,半天不回话,②只是睁着黑得怕人的眼睛,呆呆地望着我。”‘怎样呢,孩子?’‘王老发被他们弄去了,李金生不见了!’‘谁将他们弄去的呢?’‘是曹——曹德三!’他仅仅说了这么一句,两线珍珠一般大的眼泪,便滔滔不绝地滚出来了!“这孩子走后,第二天……先生,我的那蠢拙的亲家公一早晨就跑到我这里来了。‘亲家公,您知道王……王老发昨……昨天夜间又弄去了吗?我想他们今天一……定又要来弄……弄我的汉生。’‘那么,您是来寻汉生的呢,还是怎样呢?’‘您想,唉,亲家公,您想……曹德三少爷怎样呢?他……他还做了官哩!’‘那么,您是不是也要您的汉生去做官呢?’先生,我实在觉得太严重了,我的心都气痛了!③这家伙看到我那样生气,把头完全缩到破棉衣里去了。”“直到第六天的四更深夜,汉生又回来了。他带来了木匠李金生。他们一进门就告诉我说:王老发死了!还说我那亲家公完全变坏了,受了曹大杰和曹德三的欺骗!想先替汉生去首告了,再来找汉生,叫汉生去做官。”“这时候我心里的着急和悲痛的情形,先生,我想你们总该可以想到的吧!我实在是觉得他们太危险了!我叫他们暂时离开这山村,等那愚拙的家伙想清楚了再回来。”“可是他们却不答应。他们只是说事业抛不开,没有人能够接替他们那沉重的担子。”火堆渐渐地熄灭了,我们的全身都被一种接近黎明时的严寒袭击着。④刘月桂公公只管在黑暗中颤抖得窸窣作响。“唉,唉!先生啊!大概过了半个多月的平静日子,忽然,外面又起了风传了。我只是听到那个癫痫头竹匠对我说了这么一句:‘汉生被他的爹爹带人弄去了!’我的身子便像一根木头柱子那样地倒了下去!”刘月桂公公将手向空中沉重地一击,便没有再作声了。这时候外面微弱的黎明之光已经开始破绽进来了。小屋子里便立刻现出来了所有什物的轮廓,而且渐渐地清晰起来了。这老年的主人家微闭着的眼皮上,有着交错的泪痕。我们虽然也觉得十分困倦,全身疼痛得要命,可是,这故事的悲壮和人物的英雄的教训,却偿还了我们的一切。我们觉得十分沉重地站起身来,因为天明了,而且必须要赶我们的路。我们再三郑重地亲敬地和他道过了别,踏着碎雪走出来。路上,虽然疲倦得时时要打瞌睡,但是只要想起那伤心的故事中的一些悲壮的、英雄的人物,我们的精神便又立刻振作起来了!前面是我们的路……(1936年7月4日,大病之后)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生白天辛苦替人做工,夜晚仍要跑到刘月桂这里来念一阵书,说明他是一个有骨气有追求的青年。B.汉生的父亲在地主曹大杰家做了三四十年长工,却从来没有和主人家吵过一次嘴,说明他性情温和。C.汉生的父亲请求刘月桂开导汉生,让汉生慢慢回到正路上来,表明他对儿子从事的革命事业不理解。D.对曹德三被反动当局抓走又安安静静回家一事,汉生和刘月桂的态度不同,表现出汉生的年轻幼稚。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对汉生流泪的细致描写,反映出他对曹德三被抓的焦急和担心。B.句子②“睁着黑得怕人的眼睛”“呆呆地”表现出汉生遭受打击之大。C.句子③“头完全缩到破棉衣里”体现了汉生父亲的懦弱、愚蠢和可怜。D.句子④表明,因为寒冷所以刘月桂公公才会在黑暗中颤抖得窸窣作响。8.小说有多处景物描写,请结合文本简析其作用。9.鲁迅评价叶紫时曾说“文学是战斗的”。本文的战斗性主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答案〗6.B7.D8.①渲染气氛;②烘托人物心情;③调节叙事节奏/情节过渡转换;④富有象征意义/暗示主旨。9.①对农民的愚昧落后思想的批判;②对压迫者阴险狡诈行为的揭露;③对后继者奋勇前行的呼吁和激励。〖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明他性情温和”错误。没和主人家吵过嘴,也有可能是性格懦弱,不能只归结于“性情温和”。故选B。【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画线句子的能力。D.“因为寒冷”错误。刘月桂公公颤抖得窸窣作响不仅因为寒冷,还有愤怒。故选D。【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文中由多处环境描写:“外面的雪越下越紧了。狂风吹折着后山的枯冻了的树枝,发出哑哑的响叫。野狗遥远地、忧郁地嘶吠着。夜的寂静,差不多全给这些交错的声音碎裂了”,这是刘月桂公公讲述故事的背景,越下越紧的雪、狂风、野狗的嘶吠,不仅渲染了气氛,同时也烘托人物愤怒的心情;“夜的山谷中的交错的声息,似乎都已经平静了些。然而愈平静,就愈觉得世界在一步步地沉降下去,好像直欲沉降到一个无底的洞中去似的”,此处的环境描写,处于汉生的父亲请求刘月桂开导汉生和曹德三少爷被抓的情节之间,具有调节叙事节奏/情节过渡转换的作用;“火堆渐渐地熄灭了,我们的全身都被一种接近黎明时的严寒袭击着。刘月桂公公只管在黑暗中颤抖得窸窣作响”,暗示社会环境的恶劣;“这时候外面微弱的黎明之光已经开始破绽进来了。小屋子里便立刻现出来了所有什物的轮廓,而且渐渐地清晰起来了”,暗示光明必将到来的主旨。【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作品意蕴的能力。由“那么,您是不是也要您的汉生去做官呢?’先生,我实在觉得太严重了,我的心都气痛了!这家伙看到我那样生气,把头完全缩到破棉衣里去了”可知,汉生的父亲懦弱、愚蠢,对儿子从事的革命事业不理解,竟然妄想以让汉生“做官”,文章对农民的愚昧落后思想进行了批判;由“还说我那亲家公完全变坏了,受了曹大杰和曹德三的欺骗!想先替汉生去首告了,再来找汉生,叫汉生去做官”可知,文章还有对压迫者阴险狡诈行为的揭露;由“这故事的悲壮和人物的英雄的教训,却偿还了我们的一切。我们觉得十分沉重地站起身来,因为天明了,而且必须要赶我们的路”“路上,虽然疲倦得时时要打瞌睡,但是只要想起那伤心的故事中的一些悲壮的、英雄的人物,我们的精神便又立刻振作起来了!”可知,还有对后继者奋勇前行的呼吁和激励。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凡欲征伐,先用间谍,觇敌之众寡、虚实、动静,然后兴师,则大功可立,战无不胜。法曰:“无所不用间也。”周将韦叔裕,宇孝宽,以德行守镇玉壁。孝宽善于抚御,能得人心,所遣间谍入齐者,皆为尽力。亦有齐人得孝宽赂金者,遥通书疏。故齐动静,朝廷皆知之。齐相斛律光,字明月,贤而有勇,孝宽深忌之。参军曲严颇知卜筮,谓孝宽曰:“来年东朝必大相杀戮。”孝宽因令严作谣歌曰:“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百升,斛也。又言:“高山不推自崩,槲木不扶自立。”令谍者多赉此文,遗之于邺。孝征与光有隙,既闻,更润色之,明月卒以此见诛。周武帝闻光死,赦其境内,后大举兵伐之,遂灭齐。(节选自《百战奇略》)材料二:太宗曰:“昔唐俭使突厥,卿因击而败之。人言卿以俭为死间①,朕至今疑焉,如何?”靖再拜曰。“臣与俭比肩事主,料俭说必不能柔服,故臣因纵兵以击之,所以去大恶不顾小义也。人谓以俭为死间,非臣之心。案《孙子》用间最为下策,臣尝著论其末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或用间以成功,或凭间以倾败。’若束发事君,当朝正色,忠以尽节,信以竭诚,虽有善间,安可用乎?唐俭小义,陛下何疑?”太宗曰:“诫哉,非仁义不能使间,此岂纤人所为乎?周公大义灭亲,况一使人乎?灼无疑矣。”(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材料三:太宗遣鸿胪卿唐俭、将军安修仁慰谕,靖谓将军张公谨曰:“诏使到彼,虏必自宽。遂选精骑一万,赍二十日粮,引兵自白道袭之。”公谨曰:“诏许其降,行人在彼,未宜讨击。”靖曰:“此兵机也,时不可失韩信所以破齐也如唐俭等辈何足可惜。”(节选自《旧唐书·李靖传》)〖备注〗①死间,指在敌方从事间谍活动,被敌方发现后处死。10.材料三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时不可A失B韩信C所以破D齐也E如唐俭F等辈G何足可惜。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觇,窥视、察看,与《促织》中“惊起觇视”句中的“觇”意思相同。B.遗,散发、分发,与《师说》中“小学而大遗”中的“遗”意思不同。C.再拜,拜两次,与《鸿门宴》“再拜献大王”句中的“再拜”意思相同。D.赍,携带,与《谏逐客书》中“藉寇兵而赍盗粮”的“赍”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曲严编造的歌谣,第一首意思是斛律光要当皇帝;第二首意为北齐高氏统治即将垮台,斛律光就要取而代之。B.虽然在作战中无时无处不在使用间谍,但《孙子兵法》中认为使用间谍有时成功有时失败,是最下等的策略。C.唐太宗派唐俭与突厥和谈,李靖主张趁突厥放松警惕对其偷袭,张公谨则认为朝廷使者在那里,不宜去讨伐。D.唐太宗将李靖舍弃唐俭而攻击突厥的行为与周公大义灭亲相提并论,认为可以为了国家大节而放弃个人小义。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孝宽善于抚御,能得人心,所遣间谍入齐者,皆为尽力。(2)孝征与光有隙,既闻,更润色之,明月卒以此见诛。14.北周灭掉北齐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答案〗10.BEG11.D12.B13.(1)孝宽善于抚慰管理士卒,能赢得人心,他所派往北齐的间谍,都能替他尽全力(做事)。(2)孝征与斛律光有矛盾,听闻此事后更添油加醋,斛律光最终因此而被杀害。14.①北周善用能人;②北周善于用间;③北齐内部不和;④北周善用战机。〖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时机不可错过,这就是韩信消灭齐国的原因。像唐俭等使者即使因此遭到不测,又有什么可惜的呢。“韩信所以破齐也”,“韩信”主语,其前断开,“也”句末语气词,其后断开,即BE处;“何足可惜”,“何”,哪里值得,一般位于句首,其前断开,即G处。故在BEG三处断开。【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文言文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句意:侦察敌军人数多少。/吃惊地起来细看。B.正确。散发、分发;放弃。句意:散发到邺城。/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C.正确。句意:李靖拜两次之后回答说。/拜两拜敬献给大王。D.“意思相同”错误。携带;送给。句意:携带二十天的军粮。/把武器借给了贼兵,把粮食送给了盗匪。故选D。【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孙子兵法》中认为”错误。从原文“法曰:‘无所不用间也。’”“案《孙子》用间最为下策”来看,不能说明是《孙子兵法》的观点。故选B。【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抚御”,抚慰管理;“得”,赢得;“所遣间谍入齐者”,定语后置;“皆为”后补全成分“之”,他。(2)“隙”,矛盾,嫌隙,隔阂;“既”,已经,……之后;“卒”,最终;“见”,被。【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由“周将韦叔裕,宇孝宽,以德行守镇玉壁”可知,北周善用能人;由“孝宽善于抚御,能得人心,所遣间谍入齐者,皆为尽力”可知,北周善于用间;由“齐相斛律光,字明月,贤而有勇,孝宽深忌之”可知,北齐内部不和;由“周武帝闻光死,赦其境内,后大举兵伐之,遂灭齐”可知,北周善用战机。【参考译文】材料一:大凡要出兵攻打敌人,先派间谍侦察敌军人数多少、力量虚实、部队行止,然后再出兵进攻,就能立大功,战无不胜。兵法说:“(对敌作战)无时无处不可以使用间谍。”北周名将韦叔裕,字孝宽,凭借自身德行镇守玉壁城。孝宽善于抚慰和管理,能赢得部众人心,所派往北齐的间谍,都能为他竭尽全力。也有被他用钱财收买的北齐人,从遥远的齐国送来书面情报。所以北齐有什么动静,北周朝廷都了如指掌。北齐左丞相斛律光,字明月,贤明又勇武,孝宽非常忌恨他。参军曲严颇为了解占卜术,对孝宽说:“明年,东面的北齐必定大规模相互残杀。”孝宽因此命令曲严编造歌谣,说:“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斛律光要当皇帝,并将归顺北周)。”百升,就是斛。又说:“高山不推自崩,槲木不扶自立(北齐高氏统治即将垮台,斛律光要取而代之)。”命令间谍携带很多这种写好歌谣的传单,散发到邺城。(北齐尚书左仆射)祖孝征与斛律光有矛盾,听说歌谣后又加以润色。斛律光最终因此被杀。周武帝听说斛律光身亡,立即向全国颁布大赦令,后来出动大军,于是灭亡了北齐。材料二:唐太宗问道:“当年我派遣唐俭出使突厥,你却趁机发动突袭,从而击败突厥。人们都说你这是把唐俭当作了死间,我直到今天对此仍抱有怀疑,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李靖拜两次之后回答说:“我和唐俭一起辅佐陛下,预料他必定不能用言辞说服突厥归顺,因此我才趁机出兵袭击突厥,这是用来铲除国家的大患而顾不得保全个人小义的方法。人们以为我把唐俭当作死间来用,这绝不是我的本意。根据《孙子兵法》所说:用间最是下策,我曾在著论后面批注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有用间而获得成功的,也有用间而招致失败的。’如果一个人从年轻时起辅佐君主,在朝政事务中公正坦直,忠心耿耿恪守臣节,诚信而竭尽赤诚,即使是高明能干的间谍,又怎么能发挥作用呢?像唐俭这样的事,乃是小义,陛下又何必怀疑呢?”唐太宗说:“的确是如此!不是仁慈慷慨的人不能指使间谍,这岂是平庸之人所能做到的。周公尚且为大义而灭亲,更何况是对一个使臣呢?现在我明白无疑了。”材料三:唐太宗派遣鸿胪卿唐俭、将军安修仁去抚慰晓谕颉利可汗,李靖对将军张公谨说:“朝廷的使者到了颉利可汗那里,突厥必定会放松戒备。我们就选拔一万精骑,携带二十天的军粮,带兵从白道袭击突厥。”张公谨说:“皇上已经下诏准许颉利可汗归降,朝廷派去的使者也在那里,恐怕不宜去讨伐进击。”李靖说:“这正是用兵的良机,时机不可错过,这就是韩信消灭齐国的原因。像唐俭等使者即使因此遭到不测,又有什么可惜的呢。”(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再至京口寄漕使曹郎中王安石漂流曾落此江边,忆与诗翁赋浩然。乡国去身犹万里,驿亭分首已三年。北城红出高枝靓,南浦青回老树圆。还似昔时风露好,只疑谈笑在君前。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诗人感慨曾经的漂泊流落,追忆与友人共赋诗作、共抒壮志的时光。B.颔联与杜甫《登高》一诗中的颈联都从时空着笔,但所抒情感迥然不同。C.律诗颔联颈联讲究对仗,据上句“北城红出”可知,诗中缺字应是“南”。D.诗歌尾联写到“昔时”,与标题中的“再至”和首联中的“忆”形成照应。16.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概括。〖答案〗15.B16.①对往昔与友人相处时光的眷恋;②对与友人再度重逢的渴望期盼;③对时光流逝的落寞和感慨;④对漂泊在外的无奈与惆怅。〖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B.“情感迥然不同”错误。本诗的颔联与杜甫《登高》的颈联都从时空着笔,抒写自己的孤独惆怅、异乡怀人的感情。故选B。【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首联“漂流曾落此江边,忆与诗翁赋浩然”意思是:我曾经在这江边漂流,回忆起与你一起赋写豪迈风采的诗篇。诗中描写了诗人漂泊流落的境遇,不由想起了与友人一起赋诗畅谈的往事,表达了诗人对往昔与友人相处时光的眷恋;颔联“乡国去身犹万里,驿亭分首已三年”意思是:离开故乡已经是身在万里之遥,分别于驿站早已三载时光。诗人提及与友人分离已经有三年之久,而此时此地自己却身在万里之遥,相逢自是未知。“犹万里”“已三年”,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落寞和感慨,而且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无奈与惆怅。尾联“还似昔时风露好,只疑谈笑在君前”意思是:依然如昔时风露美好,只是怀疑谈笑是否在君前。虽然时光荏苒,但他仍然怀念与友人的欢声笑语,这种怀旧之情通过“只疑谈笑在君前”一句表达得淋漓尽致,充满了诗人对与友人再度重逢的渴望期盼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谏太宗十思疏》开篇落笔气势不凡,以精切的比喻巧妙地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了魏征治国施政的根本主张。(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承上启下,由现实转入梦境,文字简洁凝练,给人以一跃而行千里之感。(3)《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紧承前文“出”字,总写阿房宫的规模。(4)《六国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作者用统计数字来证明赵国用兵抗秦的显著功效。(5)中国古代诗人一向有着深厚的爱国情结,他们即使处境困顿,依旧展示出心系天下的胸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2)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3)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4)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5)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对于阿勒泰来说,李娟的身份颇为独特。一方面,她在阿勒泰生活多年,那里有她的童年和青春,她不是一个浮光掠影的外来者,她深入其间,贴身肉搏,与那块土地产生了血肉联系;另一方面,置身于当地的哈萨克民族之中,文化的差异性让她很难有故乡的认同感。这使得李娟对于阿勒泰,既保持了一种亲近和熟悉,①。也许正是这样一种距离,可以让李娟生活其中的同时,能够以一种审美的、文学的目光去观照阿勒泰,并构建起笔下迷人的文学世界。李娟的文字像她笔下的景物一样浑然天成,不卖弄文学技巧,不兜售异域风情,不渲染生活悲苦。她认真地书写着生活中那些“无用”的事物,处处闲笔,却处处有趣,字里行间渗透出对于生活的超然和豁达。对独特的价值观、“慢”的迷人和物资匮乏中依然存在的诗意的展现是剧集《我的阿勒泰》能吸引观众的原因。某种意义上,《我的阿勒泰》呈现了传统文化、乡土文化,以及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文化对于当下都市人群的一种滋养和弥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困守城市,选择调转方向,②,那是对于新的生存空间的寻找,也是对喜欢的生活方式的主动选择。对于李娟来说,阿勒泰并不是她的诗和远方,而是她朝夕相处的家园,是安身的所在,是生活的当下,是充满困顿和狼狈的生活日常,但是借助文学,她超越了平凡的生活,实现了内心的富足。文学给弱小者以抚慰,给失败者以尊严,让人们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诗意地栖居。我们也许无从选择命运,却可以换一种目光打量生活,于辗转中看见风景,于风雨中看见彩虹,于平凡生活中发现美和诗意。所以,真正治愈我们心灵的,也许不是阿勒泰,而是我们看待生活时所拥有的文学的目光。不是吗?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19.文中画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四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0.下列句中的“打量”与文中加点的“打量”,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鲁智深上前把那棵树上下打量了一下说:“不用了,待我把树拔掉。”B.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C.刘备打量那人:身高九尺,须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D.阿四,到底多多头干些什么,你说——打量我不知道么?21.文章结尾处的“不是吗?”是个问句,却并不表疑问,它起到了什么作用?〖答案〗18.①又有一种疏远和间离/又有一种陌生和距离②重新奔赴山野和乡村19.示例一:剧集《我的阿勒泰》展现了独特的价值观,展现了“慢”的迷人,展现了物资匮乏中依然存在的诗意,这是它吸引观众的原因。示例二:剧集《我的阿勒泰》吸引观众的原因很多,它(该剧集)展现了独特的价值观,展现了“慢”的迷人,展现了物资匮乏中依然存在的诗意。20.D21.①终止话题;②引人深思;③加强语气。〖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空,此句为照应句,句式上照应上句,应表达为“又……”;内容上照应“文化的差异性让她很难有故乡的认同感”,故可填写“又有一种疏远和间离/又有一种陌生和距离”之类的句子。第②空,根据“选择调转方向”分析,可知此处应填写年轻人所选择的方向,且与“城市”相对,应是乡村等,故可填写“重新奔赴山野和乡村”之类的句子。【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首先把“对独特的价值观、‘慢’的迷人和物资匮乏中依然存在的诗意的展现是剧集《我的阿勒泰》能吸引观众的原因”的主干提炼出来,即“这是它吸引观众的原因或剧集《我的阿勒泰》吸引观众的原因很多”;再将定语成分“独特的价值观”改成句子“剧集《我的阿勒泰》展现了独特的价值观或它(该剧集)展现了独特的价值观”;“‘慢’的迷人”改成句子“展现了“慢”的迷人”;“物资匮乏中依然存在的诗意”改成句子“展现了物资匮乏中依然存在的诗意”。综上,在保证句子连贯、通顺的情况下,组织成:示例一:剧集《我的阿勒泰》展现了独特的价值观,展现了“慢”的迷人,展现了物资匮乏中依然存在的诗意,这是它吸引观众的原因。示例二:剧集《我的阿勒泰》吸引观众的原因很多,它(该剧集)展现了独特的价值观,展现了“慢”的迷人,展现了物资匮乏中依然存在的诗意。【2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的语境义的能力。文中加点的“打量”意为“观察”。A.观察。B.观察。C.观察。D.估量。故选D。【2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不是吗?”出现在文章的结尾,故它并不是问句,起到了终止话题的作用;另外,“所以,真正治愈我们心灵的,也许不是阿勒泰,而是我们看待生活时所拥有的文学的目光”,作者很明确,真正治愈我们心灵的是我们看待生活时所拥有的文学的目光,故最后一句起到了引人深思的作用;“不是吗”,所表达的意思是肯定的,是无疑而问,加强语气。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费孝通先生曾在《旧著(乡土中国)重刊序言》中写到,那时年轻,有点初生之犊的闯劲,无所顾忌地想打开一些还没有人闯过的领域。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作文材料选自费孝通先生《旧著(乡土中国)重刊序言》,回顾了其当年写作《乡土中国》时的思想状态和目的,描述了他年轻时以初生之犊的闯劲,毫无顾忌地探索未知知识领域的经历,并借“乡村社会学”这一领域来深入探究中国乡村社会的特点。这对于今天的青年学生仍具有启发意义。费孝通先生的两句话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年轻人的精神——有点初生之犊的闯劲,无所顾忌;二是开拓创新的做法——打开一些没有人闯过的知识领域。这两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有闯劲,才能开拓创新。写作时,首先可以概述材料中所体现的费孝通做学问的特点:敢于挑战未知,不畏艰难,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和求知欲。费孝通先生以初生之犊的闯劲,毫无顾忌地探索未知领域,这种精神对于当代青年来说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在学术研究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应该保持对未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勇于挑战自己,不断突破自我。然后,进一步针对当代青年自身进行重点论述,强调勇于挑战、突破自我对于自身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人生挑战等等。此外,也可以从费孝通先生的研究领域展开论述,说明当代青年要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立意:1.青年人要勇于挑战,敢闯敢试。2.我们要大胆开拓,勇于创新。3.无畏探索,勇攀学术高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古人所谓意象,尽管有种种不同的用法,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必须呈现为象。那种纯概念的说理,直抒胸臆的抒情,都不能构成意象。因此可以说,意象赖以存在的要素是象,是物象,物象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但是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主观的色彩。这时它要受到两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经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进入诗中就是意象。诗人的审美经验和人格情趣,即是意象中那个意的内容。因此可以说,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一个物象可以构成意趣各不相同的许多意象。由“云”所构成的意象,例如“孤云”,带着贫士幽人的孤高。杜甫《幽人》:“孤云亦群游,神物有所归。”“暖云”则带着春天的感受。罗隐《寄渭北徐从事》:“暖云慵堕柳垂条,骢马徐郎过渭桥。”“停云”却带着对亲友的思念。陶渊明《停云》:“霭霭停云,濛濛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同一个物象,由于融入的情意不同,所构成的意象也就大异其趣。诗人在构成意象时,可以夸张物象某一方面的特点,以加强诗的艺术效果,如“白发三千丈”“黄河之水天上来”;也可以将另一物象的特点移到这一物象上来,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这些诗都写到“心”,心本来不能离开身体,但李白的“愁心”却托给了明月,杜甫的“故园心”却系在了孤舟上。这些意象都具有了“心”原来并不具备的性质。(摘编自袁行霈《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材料二:王昌龄有一首《长信怨》:“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大家都知道,这首诗的主人是班婕妤。她从失宠于汉成帝之后,谪居长信宫奉侍太后。昭阳殿是汉成帝和赵飞燕住的地方。这首诗是一个具体的艺术作品。王昌龄不曾留下记载来,告诉我们他做诗时心理历程如何。但是我们用心理学的帮助来从文字上分析,也可以想见大概。他做这首诗时有哪些心理的活动呢?他必定使用想象。什么叫做想象呢?它就是在心里唤起意象。比如看到寒鸦,心中就印下一个寒鸦的影子,知道它像什么样,这种心镜从外物摄来的影子就是“意象”。意象在脑中留有痕迹,我眼睛看不见寒鸦时仍然可以想到寒鸦像什么样,甚至于你从来没有见过寒鸦,别人描写给你听,说它像什么样,你也可以凑合已有意象推知大概。这种回想或凑合以往意象的心理活动叫做“想象”。想象有再现的,有创造的。一般的想象大半是再现的。原来从知觉得来的意象如此,回想起来的意象仍然是如此。比如这首诗里“奉帚”“金殿”“寒鸦”“日影”“团扇”等,在独立时都只是再现的想象。“团扇”一个意象尤其如此。班婕妤自己在《怨歌行》里已经用过秋天丢开的扇子自比,王昌龄不过是借用这个典故。诗做出来总须旁人能懂得,“懂得”这是能够唤起以往的经验来印证。用以往的经验来印证新经验大半凭借再现的想象。但是只有再现的想象决不能创造艺术。艺术既是创造的,就要用创造的想象。创造的想象也并非从无中生有,它仍用已有意象,不过把它们加以新配合。王昌龄的《长信怨》精彩全在后两句,这后两句就是用创造的想象做成的。每个人都见过“寒鸦”和“日影”,从来却没有人想到班婕妤的“怨”可以见于带昭阳日影的寒鸦。但是这话一经王昌龄说出,我们就觉得它实在是至情至理。从这个实例看,创造的定义就是:平常的旧材料之不平常的新综合。(摘编自朱光潜《空中楼阁——创造的想象》)材料三:意象美学是中国当代美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其理论价值和研究成果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相比中国当代诸多美学派别,意象美学不像其他理论派别那样倚重西方美学的理论资源,而是将重点放在中国传统美学与艺术实践方面,重视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理论的研究。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理论既不是从客体也不是从主体方面看待审美意象的创造,而是将其看成是情与景、主体与客体、人与天地万物的统一,看成是审美主体即景会心、以形写神的心灵创造。它所追求的不是“象”所直接呈现出来的意义,而是隐含在“象”背后更深层的东西,是具有言外之意和能带给人们丰富的精神愉悦与满足的东西。中国传统艺术追求意象之美,其目的是让人们看到现实之外的高处远处,追求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而这些,构成了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的显著特色,即叶朗所说的“重视心的作用,重视精神的价值”。中国传统意象美学所阐释的对象主要是传统艺术类型,如诗、画、园林、书法、戏曲艺术等,但并不意味着它对现代艺术和审美就失去了阐释能力。因为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理论以象显意、以象体道,它既不舍弃感性、现实的东西(象),又不局限于此,而是要回归到超现实的“意”,看到感性艺术形式后面所隐含的意境和思想,这就克服了西方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或强调感性或强调观念的弊端,将感性与观念、“象”与“意”有机统一起来,从而为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摘编自毛宣国《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理论研究的价值意蕴》)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选项概念特征或属性关系A物象客观性是意象的呈现方式和意象赖以存在的基础B意象主观性仅指客观物象,只是融入了人的主观情意C想象心理活动在心中唤起意象;组合意象进行文学创造D意象美学美学流派追求“象”外之意,以象显意、以象体道A.A B.B C.C D.D2.根据材料三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意象美学不重视西方美学理论,而是立足中国美学传统与艺术实践,彰显了文化自信。B.传统意象美学重视心的作用和精神价值,这可能受《诗经》“兴观群怨”教化功能影响。C.传统意象美学阐释的对象主要是传统艺术类型,其审美形态和艺术形态有一定局限性。D.意象美学如不克服西方现代艺术片面强调感性或观念的弊端,便无助于当代艺术发展。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明确意象的概念后,从意象意趣的丰富性和意象的构成两方面展开论述。B.材料二从问题切入层层递进,采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论证结构。C.材料一重点在说明事理,材料二重在阐释创作的规律,相较而言材料二更深刻。D.材料一排比示例,材料二以《长信怨》为例,分别体现事例的丰富性和典型性。4.材料一第二段以“云”为例来阐释“一个物象可以构成意趣各不相同的许多意象”,请仿照文中的说理方式,在段尾省略号处再补写一个例证。5.学习知识性读物,要了解其内容,还要学以致用,利用阅读所得探究一些具体问题。材料二中所说的“想象”在诗歌创作中并不罕见,请结合李商隐的《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加以分析。〖答案〗1.B2.B3.C4.示例一:“黑云”带着压抑紧张的感受。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示例二“浮云”带着漂泊不定的特征。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5.①意象再现:首先在心里唤起意象,依靠知觉或回想将意象再现出来,如东风、春苑、清秋、斜阳和蝉等在独立时都是再现的想象;②意象重组:全诗最后一句用创造的想象做成,每个人都见过“斜阳”和“蝉”,从来却没人想到人的“身世感慨”可以见于带斜阳和秋蝉的柳树。〖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仅指客观物象,只是融入了人的主观情意”错误。原文是“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选项的表述略去了“借助客观物象”。故选B。【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A.“意象美学不重视西方美学理论”错误。原文只是说“意象美学不像其他理论派别那样倚重西方美学的理论资源”,并不代表不重视。C.“其审美形态和艺术形态有一定局限性”错误。从原文“因为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理论以象显意、以象体道,它既不舍弃感性、现实的东西(象),又不局限于此”来看,“传统意象美学”“审美形态和艺术形态有一定局限性”说法错误。D.“意象美学如不克服西方现代艺术片面强调感性或观念的弊端,便无助于当代艺术发展”错误。原文是说“克服了西方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或强调感性或强调观念的弊端,将感性与观念、‘象’与‘意’有机统一起来,从而为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选项的表述因果失当。故选B。【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C.“相较而言材料二更深刻”错误。二者阐释的对象不同,不具可比性。故选C。【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题干要求请仿照文中的说理方式,在段尾省略号处再补写一个例证。作答本题,需要分析参照句的特点。参照句“‘孤云’,带着贫士幽人的孤高。杜甫《幽人》:‘孤云亦群游,神物有所归。’”“‘暖云’则带着春天的感受。罗隐《寄渭北徐从事》:‘暖云慵堕柳垂条,骢马徐郎过渭桥。’”等,先赋予“云”特定的情感,然后以“X云,带着……”,最后,再例举具体的诗句来印证这一特征即可。【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由“什么叫做想象呢?它就是在心里唤起意象。比如看到寒鸦,心中就印下一个寒鸦的影子,知道它像什么样,这种心镜从外物摄来的影子就是‘意象’”“一般的想象大半是再现的。原来从知觉得来的意象如此,回想起来的意象仍然是如此”可知,李商隐的《柳》中,东风、春苑、清秋、斜阳和蝉等在独立时都是再现的想象。由“但是只有再现的想象决不能创造艺术。艺术既是创造的,就要用创造的想象。创造的想象也并非从无中生有,它仍用已有意象,不过把它们加以新配合”可知,“已带斜阳又带蝉”就是用创造的想象做成的,每个人都见过“斜阳”和“蝉”,从来却没人想到人的“身世感慨”可以见于带斜阳和秋蝉的柳树。(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山村一夜叶紫外面的雪越下越紧了。狂风吹折着后山的枯冻了的树枝,发出哑哑的响叫。野狗遥远地、忧郁地嘶吠着。夜的寂静,差不多全给这些交错的声音碎裂了。刘月桂公公面向着火,这个老年而孤独的破屋子主人,是我们一位忠实的农民朋友介绍给我们来借宿的。他左手拿着一大把干枯的树枝,一边拨旺了火势,一边温和地给我们这次的惊慌和劳顿安慰了,而且还滔滔不停地给我们讲述着他那生平一些新奇的故事。“……先生,我们这里还发生过一桩这样的事呢:一个人会蠢到这样的地步的——自己亲生的儿子送去给人家杀了!您想:这还算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三年前,我的一个叫作汉生的学生——干儿子突然在一个深夜里跑来对我说:‘干爹,我现在已经寻到一条新的路了。我同曹德三少爷、王老发、李金生他们弄得很好了,他们告诉了我很多事情。我觉得他们说得对,我要跟他们去了,像跟早两年前的农民会那样的。’‘但是孩子,谁叫你跟他们去的呢?’我说。‘不是的,干爹!’他说,‘是我自己想清楚了,他们谁都没有来邀过我,我只是觉得他们说的对就是了。’‘那么,又是谁叫你和曹三少爷弄作一起的呢?’‘是他自己来找我的。他很会帮穷人说话,他说得很好哩!’”“先生,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因为立志要跟我学几个字,他便称我为干爹了。他的爹爹是做老长工出身,爷儿俩就专靠这孩子做零工过活。但他自己却十分有志气。白天里挥汗替别人家工作,夜晚小心地跑到我这里来念一阵书。不喝酒,不吃烟,而且天性又温存,有骨气。”“他的爹爹也常到这里来。但那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呢?他在我们山后面曹大杰家里做了三四十年长工,而且从来没有和主人家吵过一次嘴。他一直做到六七年前,老了,完全没有用了,才被曹大杰家里赶出去。关于他儿子所做的事,大家都知道,是无论如何不能去告诉他的。但是,谁知道呢?这消息是从什么地方走进他耳朵里的呢?他来找我了。‘我想,亲家公,您是他的干爹!您又比我们都聪明得多。我是想……想……求亲家公对他去说一句开导的话,使他慢慢回到正路上来。’”夜的山谷中的交错的声息,似乎都已经平静了些。然而愈平静,就愈觉得世界在一步步地沉降下去,好像直欲沉降到一个无底的洞中去似的。“那第一次祸事的飞来,”他接着说,“是在大前年的十一月。我们这里的民团局因为和外来的军队有了联络,便想寻点什么功劳去献献媚,巴结巴结那有力量的军官上司,结果,那个叫作曹德三少爷的,便第一个给他们弄去了。”“汉生跑到我这里来了,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干爹,曹三少爷给……给……他们天亮时弄去了!这怎……怎么办呢?’我还记得:①两颗大的、亮晶晶的眼泪,开始爬出了他那黑黑的、湿润的眼眶。我完全被这赤诚的、血性的孩子感动了。于是我便对他说:‘我想他们不会将他怎样吧!你知道,他的爹爹曹大杰还在这里当里总呀!’”不到半个月,我的话便证实了——曹三少爷安安静静地回到他的家里去了。这时候,汉生十分惊异地跑来对我说:‘干爹,你想:曹三少爷怎样会出来的?’‘大概是他们甘心首告了吧。’“‘不,干爹!我不相信会有这样的事。三少爷是很有教养的人!’”“前年元宵节的晚上,那第二次祸祟的事,便又突然地落到他们的头上了!这孩子冲进来,半天不回话,②只是睁着黑得怕人的眼睛,呆呆地望着我。”‘怎样呢,孩子?’‘王老发被他们弄去了,李金生不见了!’‘谁将他们弄去的呢?’‘是曹——曹德三!’他仅仅说了这么一句,两线珍珠一般大的眼泪,便滔滔不绝地滚出来了!“这孩子走后,第二天……先生,我的那蠢拙的亲家公一早晨就跑到我这里来了。‘亲家公,您知道王……王老发昨……昨天夜间又弄去了吗?我想他们今天一……定又要来弄……弄我的汉生。’‘那么,您是来寻汉生的呢,还是怎样呢?’‘您想,唉,亲家公,您想……曹德三少爷怎样呢?他……他还做了官哩!’‘那么,您是不是也要您的汉生去做官呢?’先生,我实在觉得太严重了,我的心都气痛了!③这家伙看到我那样生气,把头完全缩到破棉衣里去了。”“直到第六天的四更深夜,汉生又回来了。他带来了木匠李金生。他们一进门就告诉我说:王老发死了!还说我那亲家公完全变坏了,受了曹大杰和曹德三的欺骗!想先替汉生去首告了,再来找汉生,叫汉生去做官。”“这时候我心里的着急和悲痛的情形,先生,我想你们总该可以想到的吧!我实在是觉得他们太危险了!我叫他们暂时离开这山村,等那愚拙的家伙想清楚了再回来。”“可是他们却不答应。他们只是说事业抛不开,没有人能够接替他们那沉重的担子。”火堆渐渐地熄灭了,我们的全身都被一种接近黎明时的严寒袭击着。④刘月桂公公只管在黑暗中颤抖得窸窣作响。“唉,唉!先生啊!大概过了半个多月的平静日子,忽然,外面又起了风传了。我只是听到那个癫痫头竹匠对我说了这么一句:‘汉生被他的爹爹带人弄去了!’我的身子便像一根木头柱子那样地倒了下去!”刘月桂公公将手向空中沉重地一击,便没有再作声了。这时候外面微弱的黎明之光已经开始破绽进来了。小屋子里便立刻现出来了所有什物的轮廓,而且渐渐地清晰起来了。这老年的主人家微闭着的眼皮上,有着交错的泪痕。我们虽然也觉得十分困倦,全身疼痛得要命,可是,这故事的悲壮和人物的英雄的教训,却偿还了我们的一切。我们觉得十分沉重地站起身来,因为天明了,而且必须要赶我们的路。我们再三郑重地亲敬地和他道过了别,踏着碎雪走出来。路上,虽然疲倦得时时要打瞌睡,但是只要想起那伤心的故事中的一些悲壮的、英雄的人物,我们的精神便又立刻振作起来了!前面是我们的路……(1936年7月4日,大病之后)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生白天辛苦替人做工,夜晚仍要跑到刘月桂这里来念一阵书,说明他是一个有骨气有追求的青年。B.汉生的父亲在地主曹大杰家做了三四十年长工,却从来没有和主人家吵过一次嘴,说明他性情温和。C.汉生的父亲请求刘月桂开导汉生,让汉生慢慢回到正路上来,表明他对儿子从事的革命事业不理解。D.对曹德三被反动当局抓走又安安静静回家一事,汉生和刘月桂的态度不同,表现出汉生的年轻幼稚。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对汉生流泪的细致描写,反映出他对曹德三被抓的焦急和担心。B.句子②“睁着黑得怕人的眼睛”“呆呆地”表现出汉生遭受打击之大。C.句子③“头完全缩到破棉衣里”体现了汉生父亲的懦弱、愚蠢和可怜。D.句子④表明,因为寒冷所以刘月桂公公才会在黑暗中颤抖得窸窣作响。8.小说有多处景物描写,请结合文本简析其作用。9.鲁迅评价叶紫时曾说“文学是战斗的”。本文的战斗性主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答案〗6.B7.D8.①渲染气氛;②烘托人物心情;③调节叙事节奏/情节过渡转换;④富有象征意义/暗示主旨。9.①对农民的愚昧落后思想的批判;②对压迫者阴险狡诈行为的揭露;③对后继者奋勇前行的呼吁和激励。〖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明他性情温和”错误。没和主人家吵过嘴,也有可能是性格懦弱,不能只归结于“性情温和”。故选B。【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画线句子的能力。D.“因为寒冷”错误。刘月桂公公颤抖得窸窣作响不仅因为寒冷,还有愤怒。故选D。【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文中由多处环境描写:“外面的雪越下越紧了。狂风吹折着后山的枯冻了的树枝,发出哑哑的响叫。野狗遥远地、忧郁地嘶吠着。夜的寂静,差不多全给这些交错的声音碎裂了”,这是刘月桂公公讲述故事的背景,越下越紧的雪、狂风、野狗的嘶吠,不仅渲染了气氛,同时也烘托人物愤怒的心情;“夜的山谷中的交错的声息,似乎都已经平静了些。然而愈平静,就愈觉得世界在一步步地沉降下去,好像直欲沉降到一个无底的洞中去似的”,此处的环境描写,处于汉生的父亲请求刘月桂开导汉生和曹德三少爷被抓的情节之间,具有调节叙事节奏/情节过渡转换的作用;“火堆渐渐地熄灭了,我们的全身都被一种接近黎明时的严寒袭击着。刘月桂公公只管在黑暗中颤抖得窸窣作响”,暗示社会环境的恶劣;“这时候外面微弱的黎明之光已经开始破绽进来了。小屋子里便立刻现出来了所有什物的轮廓,而且渐渐地清晰起来了”,暗示光明必将到来的主旨。【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作品意蕴的能力。由“那么,您是不是也要您的汉生去做官呢?’先生,我实在觉得太严重了,我的心都气痛了!这家伙看到我那样生气,把头完全缩到破棉衣里去了”可知,汉生的父亲懦弱、愚蠢,对儿子从事的革命事业不理解,竟然妄想以让汉生“做官”,文章对农民的愚昧落后思想进行了批判;由“还说我那亲家公完全变坏了,受了曹大杰和曹德三的欺骗!想先替汉生去首告了,再来找汉生,叫汉生去做官”可知,文章还有对压迫者阴险狡诈行为的揭露;由“这故事的悲壮和人物的英雄的教训,却偿还了我们的一切。我们觉得十分沉重地站起身来,因为天明了,而且必须要赶我们的路”“路上,虽然疲倦得时时要打瞌睡,但是只要想起那伤心的故事中的一些悲壮的、英雄的人物,我们的精神便又立刻振作起来了!”可知,还有对后继者奋勇前行的呼吁和激励。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凡欲征伐,先用间谍,觇敌之众寡、虚实、动静,然后兴师,则大功可立,战无不胜。法曰:“无所不用间也。”周将韦叔裕,宇孝宽,以德行守镇玉壁。孝宽善于抚御,能得人心,所遣间谍入齐者,皆为尽力。亦有齐人得孝宽赂金者,遥通书疏。故齐动静,朝廷皆知之。齐相斛律光,字明月,贤而有勇,孝宽深忌之。参军曲严颇知卜筮,谓孝宽曰:“来年东朝必大相杀戮。”孝宽因令严作谣歌曰:“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百升,斛也。又言:“高山不推自崩,槲木不扶自立。”令谍者多赉此文,遗之于邺。孝征与光有隙,既闻,更润色之,明月卒以此见诛。周武帝闻光死,赦其境内,后大举兵伐之,遂灭齐。(节选自《百战奇略》)材料二:太宗曰:“昔唐俭使突厥,卿因击而败之。人言卿以俭为死间①,朕至今疑焉,如何?”靖再拜曰。“臣与俭比肩事主,料俭说必不能柔服,故臣因纵兵以击之,所以去大恶不顾小义也。人谓以俭为死间,非臣之心。案《孙子》用间最为下策,臣尝著论其末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或用间以成功,或凭间以倾败。’若束发事君,当朝正色,忠以尽节,信以竭诚,虽有善间,安可用乎?唐俭小义,陛下何疑?”太宗曰:“诫哉,非仁义不能使间,此岂纤人所为乎?周公大义灭亲,况一使人乎?灼无疑矣。”(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材料三:太宗遣鸿胪卿唐俭、将军安修仁慰谕,靖谓将军张公谨曰:“诏使到彼,虏必自宽。遂选精骑一万,赍二十日粮,引兵自白道袭之。”公谨曰:“诏许其降,行人在彼,未宜讨击。”靖曰:“此兵机也,时不可失韩信所以破齐也如唐俭等辈何足可惜。”(节选自《旧唐书·李靖传》)〖备注〗①死间,指在敌方从事间谍活动,被敌方发现后处死。10.材料三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时不可A失B韩信C所以破D齐也E如唐俭F等辈G何足可惜。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觇,窥视、察看,与《促织》中“惊起觇视”句中的“觇”意思相同。B.遗,散发、分发,与《师说》中“小学而大遗”中的“遗”意思不同。C.再拜,拜两次,与《鸿门宴》“再拜献大王”句中的“再拜”意思相同。D.赍,携带,与《谏逐客书》中“藉寇兵而赍盗粮”的“赍”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曲严编造的歌谣,第一首意思是斛律光要当皇帝;第二首意为北齐高氏统治即将垮台,斛律光就要取而代之。B.虽然在作战中无时无处不在使用间谍,但《孙子兵法》中认为使用间谍有时成功有时失败,是最下等的策略。C.唐太宗派唐俭与突厥和谈,李靖主张趁突厥放松警惕对其偷袭,张公谨则认为朝廷使者在那里,不宜去讨伐。D.唐太宗将李靖舍弃唐俭而攻击突厥的行为与周公大义灭亲相提并论,认为可以为了国家大节而放弃个人小义。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孝宽善于抚御,能得人心,所遣间谍入齐者,皆为尽力。(2)孝征与光有隙,既闻,更润色之,明月卒以此见诛。14.北周灭掉北齐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答案〗10.BEG11.D12.B13.(1)孝宽善于抚慰管理士卒,能赢得人心,他所派往北齐的间谍,都能替他尽全力(做事)。(2)孝征与斛律光有矛盾,听闻此事后更添油加醋,斛律光最终因此而被杀害。14.①北周善用能人;②北周善于用间;③北齐内部不和;④北周善用战机。〖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时机不可错过,这就是韩信消灭齐国的原因。像唐俭等使者即使因此遭到不测,又有什么可惜的呢。“韩信所以破齐也”,“韩信”主语,其前断开,“也”句末语气词,其后断开,即BE处;“何足可惜”,“何”,哪里值得,一般位于句首,其前断开,即G处。故在BEG三处断开。【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文言文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句意:侦察敌军人数多少。/吃惊地起来细看。B.正确。散发、分发;放弃。句意:散发到邺城。/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C.正确。句意:李靖拜两次之后回答说。/拜两拜敬献给大王。D.“意思相同”错误。携带;送给。句意:携带二十天的军粮。/把武器借给了贼兵,把粮食送给了盗匪。故选D。【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孙子兵法》中认为”错误。从原文“法曰:‘无所不用间也。’”“案《孙子》用间最为下策”来看,不能说明是《孙子兵法》的观点。故选B。【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抚御”,抚慰管理;“得”,赢得;“所遣间谍入齐者”,定语后置;“皆为”后补全成分“之”,他。(2)“隙”,矛盾,嫌隙,隔阂;“既”,已经,……之后;“卒”,最终;“见”,被。【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由“周将韦叔裕,宇孝宽,以德行守镇玉壁”可知,北周善用能人;由“孝宽善于抚御,能得人心,所遣间谍入齐者,皆为尽力”可知,北周善于用间;由“齐相斛律光,字明月,贤而有勇,孝宽深忌之”可知,北齐内部不和;由“周武帝闻光死,赦其境内,后大举兵伐之,遂灭齐”可知,北周善用战机。【参考译文】材料一:大凡要出兵攻打敌人,先派间谍侦察敌军人数多少、力量虚实、部队行止,然后再出兵进攻,就能立大功,战无不胜。兵法说:“(对敌作战)无时无处不可以使用间谍。”北周名将韦叔裕,字孝宽,凭借自身德行镇守玉壁城。孝宽善于抚慰和管理,能赢得部众人心,所派往北齐的间谍,都能为他竭尽全力。也有被他用钱财收买的北齐人,从遥远的齐国送来书面情报。所以北齐有什么动静,北周朝廷都了如指掌。北齐左丞相斛律光,字明月,贤明又勇武,孝宽非常忌恨他。参军曲严颇为了解占卜术,对孝宽说:“明年,东面的北齐必定大规模相互残杀。”孝宽因此命令曲严编造歌谣,说:“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斛律光要当皇帝,并将归顺北周)。”百升,就是斛。又说:“高山不推自崩,槲木不扶自立(北齐高氏统治即将垮台,斛律光要取而代之)。”命令间谍携带很多这种写好歌谣的传单,散发到邺城。(北齐尚书左仆射)祖孝征与斛律光有矛盾,听说歌谣后又加以润色。斛律光最终因此被杀。周武帝听说斛律光身亡,立即向全国颁布大赦令,后来出动大军,于是灭亡了北齐。材料二:唐太宗问道:“当年我派遣唐俭出使突厥,你却趁机发动突袭,从而击败突厥。人们都说你这是把唐俭当作了死间,我直到今天对此仍抱有怀疑,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李靖拜两次之后回答说:“我和唐俭一起辅佐陛下,预料他必定不能用言辞说服突厥归顺,因此我才趁机出兵袭击突厥,这是用来铲除国家的大患而顾不得保全个人小义的方法。人们以为我把唐俭当作死间来用,这绝不是我的本意。根据《孙子兵法》所说:用间最是下策,我曾在著论后面批注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有用间而获得成功的,也有用间而招致失败的。’如果一个人从年轻时起辅佐君主,在朝政事务中公正坦直,忠心耿耿恪守臣节,诚信而竭尽赤诚,即使是高明能干的间谍,又怎么能发挥作用呢?像唐俭这样的事,乃是小义,陛下又何必怀疑呢?”唐太宗说:“的确是如此!不是仁慈慷慨的人不能指使间谍,这岂是平庸之人所能做到的。周公尚且为大义而灭亲,更何况是对一个使臣呢?现在我明白无疑了。”材料三:唐太宗派遣鸿胪卿唐俭、将军安修仁去抚慰晓谕颉利可汗,李靖对将军张公谨说:“朝廷的使者到了颉利可汗那里,突厥必定会放松戒备。我们就选拔一万精骑,携带二十天的军粮,带兵从白道袭击突厥。”张公谨说:“皇上已经下诏准许颉利可汗归降,朝廷派去的使者也在那里,恐怕不宜去讨伐进击。”李靖说:“这正是用兵的良机,时机不可错过,这就是韩信消灭齐国的原因。像唐俭等使者即使因此遭到不测,又有什么可惜的呢。”(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再至京口寄漕使曹郎中王安石漂流曾落此江边,忆与诗翁赋浩然。乡国去身犹万里,驿亭分首已三年。北城红出高枝靓,南浦青回老树圆。还似昔时风露好,只疑谈笑在君前。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诗人感慨曾经的漂泊流落,追忆与友人共赋诗作、共抒壮志的时光。B.颔联与杜甫《登高》一诗中的颈联都从时空着笔,但所抒情感迥然不同。C.律诗颔联颈联讲究对仗,据上句“北城红出”可知,诗中缺字应是“南”。D.诗歌尾联写到“昔时”,与标题中的“再至”和首联中的“忆”形成照应。16.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概括。〖答案〗15.B16.①对往昔与友人相处时光的眷恋;②对与友人再度重逢的渴望期盼;③对时光流逝的落寞和感慨;④对漂泊在外的无奈与惆怅。〖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B.“情感迥然不同”错误。本诗的颔联与杜甫《登高》的颈联都从时空着笔,抒写自己的孤独惆怅、异乡怀人的感情。故选B。【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首联“漂流曾落此江边,忆与诗翁赋浩然”意思是:我曾经在这江边漂流,回忆起与你一起赋写豪迈风采的诗篇。诗中描写了诗人漂泊流落的境遇,不由想起了与友人一起赋诗畅谈的往事,表达了诗人对往昔与友人相处时光的眷恋;颔联“乡国去身犹万里,驿亭分首已三年”意思是:离开故乡已经是身在万里之遥,分别于驿站早已三载时光。诗人提及与友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