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海南省定安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这一切特点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我们可以叫它作中国建筑的“文法”。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而沿用的惯例,成了法式。中国建筑怎样砍割并组织木材成为梁架,成为斗拱,成为一“间”,成为个别建筑物的框架;怎样布置并联系各种不同的个别建筑,组成庭院:这都是我们建筑上两三千年沿用并发展下来的惯例法式。无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样地千变万化,它们都遵循着那些法式。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之间,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所以我们说它是一种建筑上的“文法”。至如梁、柱、墙、瓦、栏杆、斗拱、正房、厢房、游廊、庭院等等,那就是我们建筑上的“词汇”,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等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做点缀装饰用的。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是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节选自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材料二:曹雪芹一生主要生活在北京、江浙一带,《红楼梦》中的建筑创作素材也主要取自于这两地。大观园类似于江南园林,它以“间”为构成特点,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构成单个庭院,进而由单个庭院构成错落有致的院群,主次分明,不拘一格,在直线和曲线的相结合下,呈现出多维的美感,院群空间变化丰富,同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红楼梦》中对于建筑位置的设定极为讲究,它将主要的建筑安置在对称轴上,而次要的建筑则安置在中轴线两侧的位置上,这种平面设计的布局原则来自于北京故宫的组群布局和北方四合院,它更是我国古代封建宗法和等级观念的集中体现。《红楼梦》中位于中轴线上的建筑是最高等级,为贾母起居处,其他建筑则按照尊卑、长幼、男女、主仆等关系依次排列。每个房屋外部都有界限分明的围墙,前院有倒座,后院有东西厢房,厢房院落左右对称,次要的其他殿阁则以正厅为圆心环绕排开。我国自古有“天圆地方”的自然观,认为自己处于天地的中心,所以“中”字特别能代表古代中国人的处事态度,儒家文化更把这种“中”的概念升华提炼,创造出“中庸”思想。“中者”,天下之大本也。因此《红楼梦》中的建筑在空间布局和平面设计上都遵循了对称的规则,以中轴线对称均等布置,严谨规整,恪守强者居中,等级严格的儒家之“礼”,这样不仅使建筑在构图上取得一种均衡,给人以天然的安全感,而且建筑的对称之美,更突出了中国人民崇尚家庭团聚,国家统一的文化观念,是中华民族伟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集中体现。《红楼梦》中的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例如贾母等在缀锦阁吃酒,命梨香院的女孩子们在藕香榭奏乐,贾母说“就铺排在藕香榭的水亭子上,借着水音更好听”,实现了建筑和水的有机结合,实乃精妙。中国古代就有“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现在更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发展理念。建筑要想获得整体和谐的美感,也必然要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自然环境为建筑起到点缀和烘托的作用,建筑赋予自然环境新的生机与颜色。《红楼梦》就是贯彻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一艺术与美学的原则,从而塑造了一副和谐美丽的豪门巨宅画卷。另外,《红楼梦》中的建筑不仅仅只有居住价值和审美价值,更是一种媒介和桥梁,它用姿态万千的府邸和园林来描绘纷繁复杂的人物性格,刻画人物的性情和行为,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个性更深入人心。(摘编自袁孝颖、宋国庆《论<红楼梦>建筑文化中的美学意蕴》)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建筑的“文法”即我们建筑上两三千年沿用并发展下来的所有建筑都遵循的惯例法式。B.梁、柱、墙、瓦等建筑“词汇”依照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组合成一座座建筑物。C.《红楼梦》中的建筑均结合了江南园林和北方四合院的特色,呈现出变化丰富、多维的美感。D.《红楼梦》中的建筑位置彰显了我国封建宗法制度和等级观念,它们按尊卑等关系依次排列。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我国建筑的特点,材料一主要用比喻的手法来阐述。B.运用相同的建筑“文法”和不同的建筑“词汇”,可以创造出“千变万化”的中国建筑。C.对称的建筑,在构图上有均衡性,给人以安全感,体现了中国人中庸的处事态度。D.“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原则证明了《红楼梦》中的建筑物蕴含天人合一的思想。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主要观点的一项是()A.“荣禧堂”位于荣国府的中轴线上,匾额为皇帝所书赐,它是贾府的当家人贾政的住处。B.贾政等人游大观园时,说:“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则有何趣。”C.贾宝玉的住处“怡红院”种有芭蕉和海棠两种植物,作者借此来衬托他的性情及地位。D.大观园原系十二钗栖止之所,工程浩大,故借元春之名而起,再用元春之名以安诸艳。4.请用《红楼梦》中的建筑特点来解释中国建筑“文法”的灵活性。5.梁思成在《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里说:“我们有些住宅的标准设计‘千篇一律’到孩子哭着找不到家。”请结合材料一分析出现此现象的原因。〖答案〗1.C2.D3.A4.①《红楼梦》中的院群错落有致,不拘一格,空间变化丰富,与周围环境相辅相成(或《红楼梦》中的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珠联璧合,相得益彰);②《红楼梦》中的建筑姿态万千,凸显人物性格。5.①建筑文法和词汇具有一定的拘束性,建筑师们在设计房屋时需要遵循法式,这就容易造成“千篇一律”的现象。②建筑师在设计房屋时忽略了灵活性和多样性,没能关注住户们的“不同的需要”,表达出“极不相同的情感”,“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C.“均结合”错误,原文是“大观园类似江南园林”,而不是《红楼梦》中的所有建筑。故选C。【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证明了《红楼梦》中的建筑物蕴含天人合一的思想”错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艺术与美学的原则”,《红楼梦》中的建筑贯彻了这一原则。故选D。【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论述的是《红楼梦》中的建筑有“主次分明,不拘一格,在直线和曲线的相结合下,呈现出多维的美感,院群空间变化丰富,同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的特点。A.体现了“强者居中”的“我国古代封建宗法和等级观念”,可以作为材料二的论据;B.体现了大观园中的建筑“含蓄”的特点;C.说的是植物和人的关系;D.阐述建筑和人的关系。故选A。【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①结合“《红楼梦》中的建筑与周周自然环境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可知,《红楼梦》中的院群错落有致,不拘一格,空间变化丰富,与周围环境相辅相成(或《红楼梦》中的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珠联璧合,相得益彰);②结合“另外,《红楼梦》中的建筑不仅仅只有居住价值和审美价值,更是一种媒介和桥梁,它用姿态万千的府邸和园林来描绘纷繁复杂的人物性格,刻画人物的性情和行为,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个性更深入人心”可知,《红楼梦》中的建筑姿态万千,凸显人物性格。【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①结合“无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样地千变万化,它们都遵循着那些法式”可知,建筑文法和词汇具有一定的拘束性,建筑师们在设计房屋时需要遵循法式,这就容易造成“千篇一律”的现象。②结合“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可知,建筑师在设计房屋时忽略了灵活性和多样性,没能关注住户们的“不同的需要”,表达出“极不相同的情感”,“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甲)白嘉轩①重新出现在白鹿村的街巷里,村民们差点认不出他来了,那挺直如椽的腰杆儿佝偻下去,从尾骨那儿折成了一个九十度的弯角,屁股高高地搬了起来;他手里拄着一根截短了的拐杖,和人说话的时候就仰起脸来,活像一只狗的形体;抬头仰脸跟人说话时,那双眼睛就尽力往上翻睁,原来鼓出的眼球愈加显得突出,眼白也更加大得耀眼;两个嘴角相反地朝下扯拉,阔大的嘴巴撇成一张弯弓,更显出执著不移近乎倔拗的神气。他在街巷里用简短的语言回答着一个个关切问询着的男女,仅作短暂地驻足,几乎不停步地移动拐杖,跟着拉牛扛犁的鹿三走出村巷。已是秋末冬初,白日短促到巧媳妇难做三顿饭的季节。太阳坠入白鹿原西部的原坡,一片羞怯的霞光腾起在西原的上空。白嘉轩双手拄着拐杖站在地头,瞅着鹿三一手捉着犁杖一手扬着鞭子悠悠地耕翻留作棉田的地块,黄褐色的泥土在犁铧上翻卷着;鹿三和牛的背影渐渐融入西边的霞光里,又远远地从霞光里迎面奔到他眼前来了。白嘉轩手心痒痒腿脚痒痒喉咙也痒痒了,想攥一攥犁杖光滑的扶把儿,想踩踏踩踏那翻卷着的泥土,想放开喉咙吆喝吆喝牲畜了。当鹿三再犁过一遭在地头回犁勒调键牛的时候,白嘉轩扔了拐杖,一把抓住犁把儿一手夺过鞭子,说:“三哥,你抽袋烟去。”鹿三嘴里大声憨气地嘀嗒着:“天短得转不了几个来回就黑咧。”最后还是无奈放下了鞭子和犁杖,很不情愿地蹲下来摸烟包。他瞧着嘉轩把犁尖插进垄沟一声吆喝,连忙奔上前抓住犁杖:“嘉轩,你不该犁地,你的腰……”白嘉轩拨开他的手,又一声吆喝:“得儿起!”犍牛拖着犁铧朝前走了。白嘉轩转过脸对鹿三大声说:“我想试火一下。”白嘉轩只顾瞅着犁头前进的地皮,黄褐色的泥土在脚下翻卷,新鲜的湿土气息从犁铧底下泛漫潮溢起来,滋润着空乏焦灼的胸膛,他听见自己胳膊腿上的骨节咯吧咯吧扭响的声音。他悠然吆喝着简洁的调遣犍牛的词令,倒像是一种舒心悦意的抒情。他一直到棉田的尽头掉过犁头,背着霞光朝东头翻耕过来的时候,吼起了秦腔:“汉苏武在北海……”三个来回犁下来,白嘉轩已经大汗淋漓气喘吁吁,身体毕竟是虚了,可那卧睡炕上三个月的枯燥郁闷的生活也终于结束了。晚饭后在厅房东屋老娘的住室里,白嘉轩临时决定召集一次家庭成员的聚会。白嘉轩说:“我的腰好了。”他侧转头瞅着两个媳妇说:“我在炕上窝蜷了整整一百零七天,你俩——大姐二姐都受了苦尽了孝心都好。”两个儿媳得到了家庭长者的夸奖却感到惶恐,争相表白这完全是做晚辈的应尽的孝道等等。白嘉轩摆摆头就打断她俩的话:“你们还不知道我一辈子最怯着啥?我不怯歪人恶人也不怯土匪贼娃子,我不怯吃苦不怯出力也不怯迟睡早起,我最怯最怕的事……就是死僵僵躺在炕上,让人侍候熬汤煎药端吃端喝倒屎倒尿。”白嘉轩说到这里停顿一下,然后郑重地说出想告诉每一个家庭成员的话:“我说前头这些话的意思,就是说,从明天开始,你们再也不用围着我转了。你们各人该做啥就去做啥,屋里人该纺线的纺线,该织布的织布,该缝棉衣的缝棉衣,外边人该做的地里活就尽着去做,孝文②你跟你三叔犁完花(棉)田接着翻稻地。牛犊你喂槽上留下的牲口,叼空儿推土晒土,把冬天的垫圈土攒够,小心捂一场雪。地一下冻就赶紧套车送粪。把这些活儿开销利索,轧花机就要响动了。一句话,原先的日子咋过从明日开始还咋过。我嘛——好咧!”白嘉轩被土匪砸断腰杆以后笼罩在庭院屋室里的悲凄慌乱的气氛已经廓清,劫难发生以前的严谨勤奋的生活和生产秩序完全恢复。整个四合院犹如那架置了一个夏天和秋天的轧花机,到了冬天就咔嗒咔嗒地运转起来了。这时候,一个致命的打击接踵而来,白嘉轩发觉了孝文的隐秘③。这个打击几乎是摧毁性的。……惩罚孝文的举动又一次震撼了白鹿原。惩罚的方式和格局如同前次,施刑之前重温乡约族规的程序由孝文的弟弟孝武来执行。白嘉轩仍然在台阶上安一把椅子坐着,孝武归来及时替代了不争气的孝文的位置,也及时填充了他心中的虚空。孝武领诵完乡约和族规的有关条款,走到父亲跟前请示开始执行族规。白嘉轩从椅子上下来,跷下台阶,从族人让出的央道里走过去,双手背抄在佝偻着的腰背上。白嘉轩谁也不瞅,端直走到槐树下,从地上抓起扎捆成束的一把酸枣棵子刺刷,这当儿有三四个人在他面前扑通扑通跪倒了。白嘉轩知道他们跪下想弄啥,毫不理睬,转过身就把刺刷扬起来抽过去。孝文一声惨叫接一声惨叫,鲜血顿时漫染了脸颊。这个儿子丢了他的脸亏了他的心辜负了他对他的期望,他为他丧气败兴的程度远远超过了被土匪打断腰杆的劫难,他用刺刷抽击这个孽种是泄恨是真打而不是在族人面前摆摆架式……(节选自陈忠实小说《白鹿原》第十七章,有删改)〖备注〗:①白嘉轩,白鹿村的族长。②白嘉轩有三个儿子,分别取名为孝文、孝武、孝义。③指已婚的孝文和田小娥在破窑洞私会的事。(乙)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乐趣,高兴了,唱“快板”,高兴得像被烈性炸药炸了一样,要把整个身心粉碎在天空!痛苦了,唱“慢板”,揪心裂肠的唱腔却表现了多么有情有味的美来。美给了别人享受,美也熨平了自己心中愁苦的皱纹。……每每村里过红白丧喜之事,那必是要包一台秦腔的,生儿以秦腔迎接,送葬以秦腔致哀,似乎这个人生的世界,就是秦腔的舞台,人只要在舞台上,生,旦,净,丑,才各显了真性,恶的夸张其丑,善的凸现其美,善的使他们获得了美的教育,恶的也使丑里化作了美的艺术。(节选自贾平凹散文《秦腔》)6.下列对两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被劫匪打断腰杆给白嘉轩带来的是身体摧残,儿子孝文的犯错则给他造成精神的重击。B.白嘉轩用“孝”“义”给儿子取名,可以视为儒家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在乡土民间的寄寓。C.当白嘉轩夺犁把和鞭子时,鹿三担心天黑得快完成不了土地翻耕,因而表现得很不情愿。D.秦腔有快板也有慢板,由此可见秦腔唱腔既有豪迈激越的特点,也有凄恻动人的一面。7.下列对两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文都写到秦腔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甲文是通过白嘉轩犁地时吼唱秦腔这一细节来体现的,而乙文是通过抒情、议论的方式直接表达的。B.甲文开头对白嘉轩被打断腰杆后的肖像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写,这是为了突出他可怜可悲的形象,营造悲凄哀伤的氛围。C.甲文划线处连用三个长句,语言节奏徐缓沉重,真切展现了白嘉轩对孝文的极度失望以及内心的无比沮丧。D.“高兴得像被烈性炸药炸了一样”,乙文的这个句子有着声音和画面的质感,传神地表达出人物吼唱秦腔时爽快、狂喜和激动的心情。8.小说节选部分写了“孝文被打”,《红楼梦》也写了“宝玉挨打”,试概括宝玉挨打的原因,并简要概述一下宝玉和孝文两人挨打背后的实质。9.陈忠实说:“秦腔与《白鹿原》共有同一个灵魂。”请结合甲、乙两文,从语言、人物、思想三个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6.C7.B8.宝玉挨打的原因有三:一是宝玉会见官僚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二是宝玉与琪官的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给贾政无端招来官场纠纷;三是贾环搬弄是非,污蔑宝玉逼死了金钏儿。(任写出二点即可)宝玉和孝文挨打的实质是他们俩的行为和观念触犯了当时传统的秩序和礼义,是代表着封建家长和乡绅势力者对叛逆者的一次惩罚和打击。9.①语言上,《白鹿原》选文运用了“得儿起”“试火”“窝”“叼空”等方言,和秦腔一样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都彰显了地域文化的生命力;②语言上,《白鹿原》选文多用排比句,如“想攥一攥犁杖光滑的扶把儿,想踩踏踩踏那翻卷着的泥土,想放开喉咙吆喝吆喝牲畜了”,读起来具有豪迈激昂的气势,和秦腔的激越豪放相契合,作者将秦腔粗犷豪放、厚重大气的风格融入到小说的字里行间。③人物形象塑造上,主人公白嘉轩坚强正直,生命力顽强,不畏命运的劫难,与秦腔快板里展现出来的雄壮豪放精神契合;④人物形象塑造上,白孝文不顾传统,和田小娥相爱;白稼轩不顾亲情,痛打孝文,情感表现凸显人物个性,这和秦腔艺术表现出来的各显真性,有着本质的一致。⑤思想上,以白嘉轩为代表的乡绅维护传统的道德观念,爱憎分明,儿子犯错亦给予严惩,与秦腔惩恶扬善的价值观一致。(①②中任答一点即可,③④中任答一点即可。)〖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鹿三担心天黑得快完成不了土地翻耕”错误,鹿三不愿白嘉轩犁地,不是因为白嘉轩会耽搁时间,而是心疼他的身体。故选C。【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B.“这是为了突出他可怜可悲的形象,营造悲凄哀伤的氛围”错误,这段肖像描写是用白嘉轩受到的身体摧残反衬出他内在精神的强大,为下文的情节做铺垫。故选B。【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名著及文章内容的能力。宝玉挨打的原因有三:一是宝玉会见官僚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二是宝玉与琪官的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给贾政无端招来官场纠纷;三是贾环搬弄是非,污蔑宝玉逼死了金钏儿。结合“这个儿子丢了他的脸亏了他的心辜负了他对他的期望,他为他丧气败兴的程度远远超过了被土匪打断腰杆的劫难,他用刺刷抽击这个孽种是泄恨是真打而不是在族人面前摆摆架式……”,宝玉和孝文挨打的实质是他们俩的行为和观念触犯了当时传统的秩序和礼义,是代表着封建家长和乡绅势力者对叛逆者的一次惩罚和打击。【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多角度探究文本的艺术特色及意蕴的能力。语言上:①“白嘉轩拨开他的手,又一声吆喝:‘得儿起!’犍牛拖着犁铧朝前走了。白嘉轩转过脸对鹿三大声说:‘我想试火一下’”“我在炕上窝蜷了整整一百零七天”“牛犊你喂槽上留下的牲口,叼空儿推土晒土,把冬天的垫圈土攒够,小心捂一场雪”,《白鹿原》选文运用了“得儿起”“试火”“窝蜷”“叼空”等方言,和秦腔一样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都彰显了地域文化的生命力;②“白嘉轩手心痒痒腿脚痒痒喉咙也痒痒了,想攥一攥犁杖光滑的扶把儿,想踩踏踩踏那翻卷着的泥土,想放开喉咙吆喝吆喝牲畜了”,《白鹿原》选文多用排比句,读起来具有豪迈激昂的气势,和秦腔的激越豪放相契合,作者将秦腔粗犷豪放、厚重大气的风格融入到小说的字里行间。人物形象塑造上:“白嘉轩被土匪砸断腰杆以后笼罩在庭院屋室里的悲凄慌乱的气氛已经廓清,劫难发生以前的严谨勤奋的生活和生产秩序完全恢复。整个四合院犹如那架置了一个夏天和秋天的轧花机,到了冬天就咔嗒咔嗒地运转起来了”,主人公白嘉轩坚强正直,生命力顽强,不畏命运的劫难,与秦腔快板里展现出来的雄壮豪放精神契合。人物形象塑造上:“这时候,一个致命的打击接踵而来,白嘉轩发觉了孝文的隐秘。这个打击几乎是摧毁性的”,白孝文不顾传统,和田小娥相爱;“白嘉轩谁也不瞅,端直走到槐树下,从地上抓起扎捆成束的一把酸枣棵子刺刷,这当儿有三四个人在他面前扑通扑通跪倒了。白嘉轩知道他们跪下想弄啥,毫不理睬,转过身就把刺刷扬起来抽过去。孝文一声惨叫接一声惨叫,鲜血顿时漫染了脸颊”,白稼轩不顾亲情,痛打孝文,情感表现凸显人物个性,这和秦腔艺术表现出来的各显真性,有着本质的一致。思想上:“惩罚孝文的举动又一次震撼了白鹿原。惩罚的方式和格局如同前次,施刑之前重温乡约族规的程序由孝文的弟弟孝武来执行”,以白嘉轩为代表的乡绅维护传统的道德观念,爱憎分明,儿子犯错亦给予严惩,与秦腔惩恶扬善的价值观一致。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俄直集贤院。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屡辞;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畀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最方今之所急之。”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安石令其党吕惠卿任其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分下。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选自《宋史·王安石传》)材料二:神宗熙宁元年夏四月乙巳,王安石始至京师,时受翰林学士之命已七越月矣,诏安石越次入对。帝问为治所先,安石对曰:“择术为先。”帝曰:“唐太宗何如?”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迁,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耳。”帝曰:“卿可谓责难于君恐无以副卿此意可悉意辅朕同跻此道。”冬十一月,郊。执政以河朔旱伤,国用不足,乞南郊勿赐金帛。诏学士议,司马光曰:“救灾节用,当自贵近始,可听也。”王安石曰:“国用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者故也。”光曰:“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尔。”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光曰:“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加赋。”争议不已。帝曰:“朕意与光同,然姑以不允答之。”(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案〗卡上对应位置的〖答案〗涂黑。卿可谓A责难B于君C恐D无以副E卿此意F可悉意G辅朕H同跻I此道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的“因”意为依靠,与《谏太宗十思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的“因”意思不同。B.文本一“至议变法”的“至”与文本二“至简而不烦”的“至”意思相同。C.文本一“上以为然”的“然”与文本二“安石曰:‘不然’”的“然”意思相同。D.“人言不足恤”的“恤”意为顾念,忧虑,与《答司马谏议书》中“不恤国事”的“恤”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神宗肯定了王安石以改变风俗、建立法度作为其施政之先的观点,并设置三司条例司,任命王安石和陈升之共同掌管。B.王安石性格倔强,非常自信,对自己决定了的事从不改变;经常引经据典与朝中大臣们争辩变法事宜,大家都驳不倒他。C.王安石认为皇帝应该效法尧、舜,尧、舜治国简明、扼要且容易,并非高不可及,而唐太宗治国则烦难迂阔,不值得效仿。D.在国用不足问题上,王安石认为是由于没有找到善于理财的人:司马光则认为与理财无关,所谓理财就是设法夺民而已。13.把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2)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加赋。14.概括王安石所上“万言书”的具体内容。〖答案〗10.CFH11.B12.C13.(1)后来王安石主持朝政,他所安排的措施,大体上都效法这份万言书。
(2)天地所出产的财货物品,不在百姓手中,就在官府手中。善于理财的人设法掠夺百姓,由此造成的危害比增加赋税还严重。14.①效法先王法度应当效法先王的精神;②征收财富改变国家财力困窘的处境;③广纳贤才方可长治久安。〖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你这可说是以难为之事要求我了,恐怕无法符合你的心意。你可以尽心尽意地辅助我,我们共同登上这条道路。“责难于君”,是状语后置句,作“谓”的宾语,所以C处断开;“恐”用于句首表揣测,“副卿此意”动宾结构,所以F处断开;“辅朕”是动宾结构,“悉意”为其状语,“同跻此道”省略了主语“我(朕)与卿”,独立成句,所以H处断开。故选CFH。【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依靠;因为。句意:依靠天下的人力物力来创造天下的财富。/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B.错误。到;极其,非常。句意:到议论变法时。/极其简明而不繁杂。C.正确。都是“对、正确”的意思。句意:皇上认为是对的。/不对。D.正确。句意:人们的议论不足以忧虑。/不愿意顾念国家大事。故选B。【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唐太宗治国则烦难迂阔”错,原文表述为“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迁,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耳”。文章没有提到唐太宗治国的特点。故选C。【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当”,掌管或主持;“注措”,措施;“祖”,效法。(2)“所生”,出产的;“夺”,掠夺;“甚于加赋”,状语后置,应为“于加赋甚”。【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①由“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可知王安石认为:效法先王法度应当效法先王的精神。②由“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可知王安石认为:应征收财富改变国家财力困窘的处境。③由“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可知王安石认为:应广纳贤才,方可长治久安。【参考译文】文本一:王安石,字介甫,是抚州临川人。他写文章时下笔如飞,初看似不经心,完成后,看过的人无不叹服他的文章精妙。王安石议论高深新奇,善于雄辩和旁征博引自圆其说,敢于坚持按自己的意见办事,慷慨激昂立下了矫正世事、改变传统陋习的志向。于是向宋仁宗上万言书,认为:“当今天下的财力一天比一天困乏,风俗一天比一天败坏,毛病在于不知法度,不效法先王的政令。效法先王的政令,在于效法先王政令的精神。依靠天下的人力物力来创造天下的财富,征收天下的财富来供天下人消费,自古以来的太平盛世,不曾因为财富不足而造成国家的祸患,祸患是由于治理天下财政不得其法。居官任职的人的才能已经不足,而平民百姓之中又缺少可用的人才,国家的托付,疆域的保护,陛下难道能够长久地依靠上天赐予的幸运,而不考虑万一出现祸患该怎么办吗?我的这些议论,是那些沉溺在颓靡习俗中的人不会说的,而且那些议论的人还会认为是这迂腐而不切实际的老生常谈。”后来王安石主持朝政,他所安排的措施,大体上都效法这份万言书。不久王安石任直集贤院。在此之前,朝廷多次下达委任他担任馆阁职务的命令,他都辞谢了;士大夫们认为他无意于仕途,都恨自己不能结识他,朝廷多次打算委任他美官,只是怕他不就任。王安石因母亲去世离任,一直到英宗朝结束,朝廷多次召他,他都不肯起复任职。北宋神宗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皇上问:“你最先开始的施政措施是什么?”王安石答道:“改变劣习风俗,树立法规,是现在最亟需的了。”皇上认为是对的。于是开设增置三司条例司机构,任命他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一并负责。王安石让他的亲信吕惠卿参与管理事务。而后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等变法相继开始实施,号称新法,派遣提携推举各类官员四十余人,分派颁布执行新法。王安石性格倔强刚愎,遇事不管对与错,都坚持自己的意见,执意不肯改变。到议论变法时,在朝百官都持不能变法的意见,王安石陈述儒家经义,提出自己的主张,辩论起来动不动就是好几百字,大家都驳不倒他。他甚至说“天灾不足以畏惧,祖宗不足以效法,人们的议论不足以忧虑”。王安石当了很长时间的宰相,因为旱灾而引退,等到再担任宰相,只过了一年多就被罢免了。直到神宗朝结束,也没有被再召回朝廷,前后共八年。文本二:神宗熙宁元年夏四月乙巳,王安石才首次来到京师,这时接到翰林学士的任命已经超过七个月了,下诏让王安石越级入朝答对。神宗问治理国家应当首先做什么事,他回答说:“首先要选择推行政策的方法。”神宗问道:“唐太宗怎么样?”他答道:“陛下应当效法尧、舜,何必要效法唐太宗!尧、舜之道,极其简明而不繁杂,扼要而不迂阔,容易而不繁难,但是后世求学的人不能通晓,因此认为高不可及。”神宗说:“你这可说是以难为之事要求我了,恐怕无法符合你的心意。你可以尽心尽意地辅助我,我们共同登上这条道路。”冬季十一月,朝廷举行祭祀天地的大礼。宰相等人因为黄河北部连遭旱灾,国家用度不足,请求南郊祭天后别再照例赏赐金钱绢帛了。诏命众学士讨论。司马光说:“赈济灾荒,节省开支,应当从中枢部门做起,可以采纳这种提议。”王安石说:“国家用度不足,是因为没有找到善于理财的人。”司马光说:“所谓善于理财的人,不过是按人头计数征税,用畚箕敛取谷物罢了。”王安石说:“不对,善于理财的人,不增加赋税也能使国家用度充足。”司马光说:“天下哪有这种道理?天地所出产的财货物品,不在百姓手中,就在官府手中。善于理财的人设法掠夺百姓,由此造成的危害比增加赋税还严重。”双方争论不休。宋神宗表态说:“我的看法和司马光相同,但姑且用不批准这样做来答复宰相等人。”(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送路六侍御入朝①杜甫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②相逢是别筵!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③柳絮白于棉。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备注〗①此诗作于杜甫避乱流寓四川梓州时,此时安史之乱告一段落。路六侍御是杜甫儿时旧友。②忽漫:忽而,偶然。③不分:犹言不满,嫌恶的意思。“分”,一作“忿”。④生憎:犹言偏憎、最憎。15.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写童年伙伴的亲切和重逢的喜悦及朋友间失去联系的茫然之感和感伤离乱的情怀。B.颔联写出了当故交叙Ⅲ之日,即离筵饯别之时,使相见的欢愉立即转化为别离的愁思。C.尾联中的“酒”是饯别之酒,“酒边”的“剑南春色”,也是诗人“别筵”的眼前风光。D.这首诗迂曲顿挫,先情后景,与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情景表达的套路完全相同。16.诗歌颈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歌进行赏析。〖答案〗15.D16.以乐景写哀情(反衬)。本诗通过红火的桃花、洁白的柳絮等意象描绘剑南的无边春色,通过“不分”“生憎”可知,无边的春色徒增诗人的伤感,美好的春色反衬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无尽哀愁。〖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D项,“与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情景表达的套路完全相同”错误,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先写景后抒情,与本诗先抒情后写景不同。故选D。【16题详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翻译:与儿时的旧友分别了四十年,在此之间的杳无音信令我们都感到茫然失落。一别四十年,时间是这样久,谁能想到在某地能重新会合?他乡遇故知,本来是值得高兴的事;然而同样没有想到,久别重逢,乍逢又别!现在我不去赞美桃花秀丽的如锦缎一般,却反而憎恶柳絮比棉花还要白。我恼怒剑南的春色无赖,是因为它冒犯了我这个愁人;而它之所以冒犯了我,是由于我和朋友后会无期,离怀难遣。此诗借聚散离合之情,写迟暮飘零的身世之感。前四句写送别之情,后四句写别时之景。“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这景物描写以乐景写哀情,全是从上文的“别筵”生发出来的。“桃红似锦”,“絮白于棉”,这风光是明艳的,而诗偏说是“不分”,“生憎”,恼怒春色“无赖”,是因为它“触忤”了“愁人”;而它之所以“触忤愁人”,则是由于后会无期,离怀难遣,对景伤情的缘故。颈联中的“不分”和“生憎”,恰恰成为绾合上半篇和下半篇的纽带,把情景融为不可分割的完美的诗的整体。【『点石成金』】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此题的两个选项分别为手法和情感错误。(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一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舟泛水上,境致与苏轼《赤壁赋》中“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两句所写的景致相似。(2)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提醒唐太宗:历代帝王中有好开局的很多,然而“__________________”;这并非因为创业易而守业难,而是因为其人一旦得志,“__________________”,最终导致民心背离。(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针对司马光“生事”的指责,王安石回复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算是制造事端。〖答案〗(1)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2)能克终者盖寡则纵情以傲物(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从毕业季以诗词寄托临别深情,到在社交平台上用诗词分享生活意趣,如今,古诗词在网络空间里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为《游子吟》《早发白帝城》等配上有趣的手势舞,用动漫的形式讲解《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古朴典雅的吟唱还原《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的词曲意境……如今,从音乐、舞蹈到戏曲、书法创作,围绕古诗词进行“二次创作”的短视频形式多样,并且①。这样的“出圈”,让古诗词拥有了更广泛的受众,也让古诗词之美通过互联网泛起更大的涟漪。古诗词为什么能在互联网上“走红”呢?古诗词的篇幅通常比较短,契合短视频的时长需求,也满足了今天很多人碎片化的阅读习惯。互联网上多元化的表现形式,视频、声音、文字的融合,也赋予古诗词更丰富的展现空间,有助于更形象地②。与其说古诗词“出圈”了,不如说是古人的诗词,让今时之人在忙碌的当下获得了温暖心灵的力量。我们的人生际遇、喜怒哀乐,在古人的诗句中得以安放。有时候,只是简单的一句浅唱低吟,就能唤起我们与古人强烈的情感共鸣。“白昼谈诗夜讲词,诸生与我共成痴。”今天,短视频平台读诗、赏诗的行为,体现了古诗词传播形式的创新和新意,反射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绵延赓续。古人诗句,穿越千年,经浩瀚历史长河直抵人心,唤醒我们的文化基因,滋养着我们的精神世界。常读常新的文化内涵,真切动人的情感体验,让古诗词③,感染和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18.①各具特色②表情达意③经久不衰19.今天,通过短视频平台读诗、赏诗的行为,体现了古诗词传播形式的创新,折射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绵延赓续。20.①运用设问的手法,一问一答,引发了人们对古诗词能够在互联网上“走红”的关注和思考,起到强调或突出的作用。②运用设问的手法,使文章波澜起伏,使行文更活泼、灵动。〖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短视频形式多样”强调风格独特,各不相同,可用“各具特色”。各具特色:每个人或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②语境指视频、声音、文字的融合有助古诗词传达内在的感情,可用“表情达意”。表情达意:表达感情和主旨。③语境指让古诗词永远有生命力,可用“经久不衰”。经久不衰:形容某事或某人经历很长时间仍旧保持较高的旺盛状态。【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语病有:成分残缺,“短视频平台读诗、赏诗的行为”缺少介词,“视频平台读诗、赏诗”只是一种途径和方式,在前面加上“通过”;成分赘余,“创新和新意”有包含关系,词义重复,可以删掉“和新意”;搭配不当,“反射……绵延赓续”动宾不搭配,把“反射”改为“折射”。【2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能力。原句使用设问修辞,“古诗词为什么能在互联网上‘走红’呢?”为问,“古诗词的篇幅通常比较短……”为答,有问有答,以问答方式引发人们的注意和思考,有突出和强调的作用。在以议论为主的文字中加入设问句,使行文富于变化,语言更加灵活和生动。(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有人会选择晨跑迎接一天的新生活,也有人选择夜跑①。晨跑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身体代谢,有效燃烧脂肪,有助于完成瘦身计划。因为经过一夜的代谢,血液内血糖含量相对较低,身体正处在糖类最缺乏的状态,此时进行适当运动能够燃烧脂肪。而且晨跑可以让人快速兴奋起来,以更好的心态面对新一天的工作和生活。夜跑能够缓解压力。与晨跑相比,夜跑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相对较低。经过一天的活动,身体协调性更好,结合自身体力可以进行更高强度的运动。在睡前4至5小时进行夜跑还有助于睡眠。晨跑时②,起床后身体肌肉僵硬,心跳和血压会随着运动逐渐上升,马上剧烈运动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系统负担突然加重。其次要适当补充水分或热量,经过一夜的消耗,机体处于饥饿状态,晨跑前③,能够避免运动过程中发生低血糖。21.下列句子中的“燃烧”和“运动能够燃烧脂肪”中的“燃烧”,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从8月8日开始,美国夏威夷州毛伊岛的山火,燃烧了整整7天。B.在和平年代,我们不应忘记争取民族独立的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C.日本核污染水排海的消息传来,世界人民的怒火开始燃烧了。D.做事要讲求效率,过多的低效加班是在燃烧大家的工作热情!2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答案〗21.D22.①缓解一天的压力②首先要充分热身③补充能量很有必要〖解析〗【2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义的能力。“运动能够燃烧脂肪”中的“燃烧”意为消耗。A.“燃烧”意为物质燃烧;B.“燃烧”意为迸发,褒义;C.“燃烧”意为爆发、被引燃。D.“燃烧”意为消耗。故选D。【2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第三段提到“夜跑能够缓解压力”可知,此处在第一段,起到总括下文的作用,故填写“缓解一天的压力”;第二空,下文提到起床后身体肌肉僵硬,心跳和血压会随着运动逐渐上升,马上剧烈运动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系统负担突然加重,语境强调锻炼之前要做好活动准备,故填写“首先要充分热身”;第三空,下文提到避免运动过程中发生低血糖,语境强调避免低血糖的做法,故填写“补充能量很有必要”。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哲学家培根说:“同情是一切道德中最高的美德。”心怀悲悯的人,应该鄙弃丑恶,坚守良知,追求正义。《窦娥冤》《雷雨》《哈姆雷特》《祝福》等作品中的人物悲剧命运曾激发起我们的悲悯情怀,而现实生活中许多身处困厄或遭遇灾难的人也应该得到我们的深切关怀。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哲学家培根的话“同情是一切道德中最高的美德”是对“同情”的高度肯定和赞美,他认为“同情”是美德的最高境界,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因为“同情”是一切善和美产生的基础,如果没有同情心,是不会有善行的;“心怀悲悯的人,应该鄙弃丑恶,坚守良知,追求正义”指出了心怀悲悯的人该有的做法,我们应对一切“丑恶”说不,坚守良知的人生底线,追求正义,传递正能量。第三段通过《窦娥冤》《雷雨》《哈姆雷特》《祝福》等作品中的人物悲剧命运激发我们的悲悯情怀,紧扣选择性必修下第二单元的人文主题,唤醒我们的悲悯情怀和良知,引导我们新生善念,以一颗悲悯之心,去看待现实生活中的苦难,去关怀身处困境的人们,启发我们心怀悲悯,对他们伸以援手,拒绝冷漠,传递温暖和善意。如果写成议论文,应在文章开头简短引入主题,可运用比喻、排比、引用等方法引入中心论点,如“心怀悲悯,传递温暖”;正文部分可运用递进式结构行文,先论述悲悯之心是什么,怀悲悯情怀有什么好处;接着运用正反对比论证,从拥有悲悯情怀和冷漠两个角度对比论证;最后可以论述有悲悯情怀的具体做法,如对身处困厄或遭遇灾难的人抱以善意,伸出援手等。行文要综合运用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以充实有力地说理,可列举陆鸿帮助其他残疾人谋生、杨宁带领家乡人民脱贫等事例,来论证观点。立意:1.心怀悲悯,传递温暖。2.同情是美德的最高境界。3.拒绝冷漠,心怀悲悯。海南省定安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这一切特点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我们可以叫它作中国建筑的“文法”。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而沿用的惯例,成了法式。中国建筑怎样砍割并组织木材成为梁架,成为斗拱,成为一“间”,成为个别建筑物的框架;怎样布置并联系各种不同的个别建筑,组成庭院:这都是我们建筑上两三千年沿用并发展下来的惯例法式。无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样地千变万化,它们都遵循着那些法式。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之间,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所以我们说它是一种建筑上的“文法”。至如梁、柱、墙、瓦、栏杆、斗拱、正房、厢房、游廊、庭院等等,那就是我们建筑上的“词汇”,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等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做点缀装饰用的。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是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节选自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材料二:曹雪芹一生主要生活在北京、江浙一带,《红楼梦》中的建筑创作素材也主要取自于这两地。大观园类似于江南园林,它以“间”为构成特点,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构成单个庭院,进而由单个庭院构成错落有致的院群,主次分明,不拘一格,在直线和曲线的相结合下,呈现出多维的美感,院群空间变化丰富,同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红楼梦》中对于建筑位置的设定极为讲究,它将主要的建筑安置在对称轴上,而次要的建筑则安置在中轴线两侧的位置上,这种平面设计的布局原则来自于北京故宫的组群布局和北方四合院,它更是我国古代封建宗法和等级观念的集中体现。《红楼梦》中位于中轴线上的建筑是最高等级,为贾母起居处,其他建筑则按照尊卑、长幼、男女、主仆等关系依次排列。每个房屋外部都有界限分明的围墙,前院有倒座,后院有东西厢房,厢房院落左右对称,次要的其他殿阁则以正厅为圆心环绕排开。我国自古有“天圆地方”的自然观,认为自己处于天地的中心,所以“中”字特别能代表古代中国人的处事态度,儒家文化更把这种“中”的概念升华提炼,创造出“中庸”思想。“中者”,天下之大本也。因此《红楼梦》中的建筑在空间布局和平面设计上都遵循了对称的规则,以中轴线对称均等布置,严谨规整,恪守强者居中,等级严格的儒家之“礼”,这样不仅使建筑在构图上取得一种均衡,给人以天然的安全感,而且建筑的对称之美,更突出了中国人民崇尚家庭团聚,国家统一的文化观念,是中华民族伟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集中体现。《红楼梦》中的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例如贾母等在缀锦阁吃酒,命梨香院的女孩子们在藕香榭奏乐,贾母说“就铺排在藕香榭的水亭子上,借着水音更好听”,实现了建筑和水的有机结合,实乃精妙。中国古代就有“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现在更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发展理念。建筑要想获得整体和谐的美感,也必然要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自然环境为建筑起到点缀和烘托的作用,建筑赋予自然环境新的生机与颜色。《红楼梦》就是贯彻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一艺术与美学的原则,从而塑造了一副和谐美丽的豪门巨宅画卷。另外,《红楼梦》中的建筑不仅仅只有居住价值和审美价值,更是一种媒介和桥梁,它用姿态万千的府邸和园林来描绘纷繁复杂的人物性格,刻画人物的性情和行为,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个性更深入人心。(摘编自袁孝颖、宋国庆《论<红楼梦>建筑文化中的美学意蕴》)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建筑的“文法”即我们建筑上两三千年沿用并发展下来的所有建筑都遵循的惯例法式。B.梁、柱、墙、瓦等建筑“词汇”依照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组合成一座座建筑物。C.《红楼梦》中的建筑均结合了江南园林和北方四合院的特色,呈现出变化丰富、多维的美感。D.《红楼梦》中的建筑位置彰显了我国封建宗法制度和等级观念,它们按尊卑等关系依次排列。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我国建筑的特点,材料一主要用比喻的手法来阐述。B.运用相同的建筑“文法”和不同的建筑“词汇”,可以创造出“千变万化”的中国建筑。C.对称的建筑,在构图上有均衡性,给人以安全感,体现了中国人中庸的处事态度。D.“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原则证明了《红楼梦》中的建筑物蕴含天人合一的思想。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主要观点的一项是()A.“荣禧堂”位于荣国府的中轴线上,匾额为皇帝所书赐,它是贾府的当家人贾政的住处。B.贾政等人游大观园时,说:“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则有何趣。”C.贾宝玉的住处“怡红院”种有芭蕉和海棠两种植物,作者借此来衬托他的性情及地位。D.大观园原系十二钗栖止之所,工程浩大,故借元春之名而起,再用元春之名以安诸艳。4.请用《红楼梦》中的建筑特点来解释中国建筑“文法”的灵活性。5.梁思成在《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里说:“我们有些住宅的标准设计‘千篇一律’到孩子哭着找不到家。”请结合材料一分析出现此现象的原因。〖答案〗1.C2.D3.A4.①《红楼梦》中的院群错落有致,不拘一格,空间变化丰富,与周围环境相辅相成(或《红楼梦》中的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珠联璧合,相得益彰);②《红楼梦》中的建筑姿态万千,凸显人物性格。5.①建筑文法和词汇具有一定的拘束性,建筑师们在设计房屋时需要遵循法式,这就容易造成“千篇一律”的现象。②建筑师在设计房屋时忽略了灵活性和多样性,没能关注住户们的“不同的需要”,表达出“极不相同的情感”,“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C.“均结合”错误,原文是“大观园类似江南园林”,而不是《红楼梦》中的所有建筑。故选C。【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证明了《红楼梦》中的建筑物蕴含天人合一的思想”错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艺术与美学的原则”,《红楼梦》中的建筑贯彻了这一原则。故选D。【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论述的是《红楼梦》中的建筑有“主次分明,不拘一格,在直线和曲线的相结合下,呈现出多维的美感,院群空间变化丰富,同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的特点。A.体现了“强者居中”的“我国古代封建宗法和等级观念”,可以作为材料二的论据;B.体现了大观园中的建筑“含蓄”的特点;C.说的是植物和人的关系;D.阐述建筑和人的关系。故选A。【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①结合“《红楼梦》中的建筑与周周自然环境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可知,《红楼梦》中的院群错落有致,不拘一格,空间变化丰富,与周围环境相辅相成(或《红楼梦》中的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珠联璧合,相得益彰);②结合“另外,《红楼梦》中的建筑不仅仅只有居住价值和审美价值,更是一种媒介和桥梁,它用姿态万千的府邸和园林来描绘纷繁复杂的人物性格,刻画人物的性情和行为,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个性更深入人心”可知,《红楼梦》中的建筑姿态万千,凸显人物性格。【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①结合“无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样地千变万化,它们都遵循着那些法式”可知,建筑文法和词汇具有一定的拘束性,建筑师们在设计房屋时需要遵循法式,这就容易造成“千篇一律”的现象。②结合“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可知,建筑师在设计房屋时忽略了灵活性和多样性,没能关注住户们的“不同的需要”,表达出“极不相同的情感”,“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甲)白嘉轩①重新出现在白鹿村的街巷里,村民们差点认不出他来了,那挺直如椽的腰杆儿佝偻下去,从尾骨那儿折成了一个九十度的弯角,屁股高高地搬了起来;他手里拄着一根截短了的拐杖,和人说话的时候就仰起脸来,活像一只狗的形体;抬头仰脸跟人说话时,那双眼睛就尽力往上翻睁,原来鼓出的眼球愈加显得突出,眼白也更加大得耀眼;两个嘴角相反地朝下扯拉,阔大的嘴巴撇成一张弯弓,更显出执著不移近乎倔拗的神气。他在街巷里用简短的语言回答着一个个关切问询着的男女,仅作短暂地驻足,几乎不停步地移动拐杖,跟着拉牛扛犁的鹿三走出村巷。已是秋末冬初,白日短促到巧媳妇难做三顿饭的季节。太阳坠入白鹿原西部的原坡,一片羞怯的霞光腾起在西原的上空。白嘉轩双手拄着拐杖站在地头,瞅着鹿三一手捉着犁杖一手扬着鞭子悠悠地耕翻留作棉田的地块,黄褐色的泥土在犁铧上翻卷着;鹿三和牛的背影渐渐融入西边的霞光里,又远远地从霞光里迎面奔到他眼前来了。白嘉轩手心痒痒腿脚痒痒喉咙也痒痒了,想攥一攥犁杖光滑的扶把儿,想踩踏踩踏那翻卷着的泥土,想放开喉咙吆喝吆喝牲畜了。当鹿三再犁过一遭在地头回犁勒调键牛的时候,白嘉轩扔了拐杖,一把抓住犁把儿一手夺过鞭子,说:“三哥,你抽袋烟去。”鹿三嘴里大声憨气地嘀嗒着:“天短得转不了几个来回就黑咧。”最后还是无奈放下了鞭子和犁杖,很不情愿地蹲下来摸烟包。他瞧着嘉轩把犁尖插进垄沟一声吆喝,连忙奔上前抓住犁杖:“嘉轩,你不该犁地,你的腰……”白嘉轩拨开他的手,又一声吆喝:“得儿起!”犍牛拖着犁铧朝前走了。白嘉轩转过脸对鹿三大声说:“我想试火一下。”白嘉轩只顾瞅着犁头前进的地皮,黄褐色的泥土在脚下翻卷,新鲜的湿土气息从犁铧底下泛漫潮溢起来,滋润着空乏焦灼的胸膛,他听见自己胳膊腿上的骨节咯吧咯吧扭响的声音。他悠然吆喝着简洁的调遣犍牛的词令,倒像是一种舒心悦意的抒情。他一直到棉田的尽头掉过犁头,背着霞光朝东头翻耕过来的时候,吼起了秦腔:“汉苏武在北海……”三个来回犁下来,白嘉轩已经大汗淋漓气喘吁吁,身体毕竟是虚了,可那卧睡炕上三个月的枯燥郁闷的生活也终于结束了。晚饭后在厅房东屋老娘的住室里,白嘉轩临时决定召集一次家庭成员的聚会。白嘉轩说:“我的腰好了。”他侧转头瞅着两个媳妇说:“我在炕上窝蜷了整整一百零七天,你俩——大姐二姐都受了苦尽了孝心都好。”两个儿媳得到了家庭长者的夸奖却感到惶恐,争相表白这完全是做晚辈的应尽的孝道等等。白嘉轩摆摆头就打断她俩的话:“你们还不知道我一辈子最怯着啥?我不怯歪人恶人也不怯土匪贼娃子,我不怯吃苦不怯出力也不怯迟睡早起,我最怯最怕的事……就是死僵僵躺在炕上,让人侍候熬汤煎药端吃端喝倒屎倒尿。”白嘉轩说到这里停顿一下,然后郑重地说出想告诉每一个家庭成员的话:“我说前头这些话的意思,就是说,从明天开始,你们再也不用围着我转了。你们各人该做啥就去做啥,屋里人该纺线的纺线,该织布的织布,该缝棉衣的缝棉衣,外边人该做的地里活就尽着去做,孝文②你跟你三叔犁完花(棉)田接着翻稻地。牛犊你喂槽上留下的牲口,叼空儿推土晒土,把冬天的垫圈土攒够,小心捂一场雪。地一下冻就赶紧套车送粪。把这些活儿开销利索,轧花机就要响动了。一句话,原先的日子咋过从明日开始还咋过。我嘛——好咧!”白嘉轩被土匪砸断腰杆以后笼罩在庭院屋室里的悲凄慌乱的气氛已经廓清,劫难发生以前的严谨勤奋的生活和生产秩序完全恢复。整个四合院犹如那架置了一个夏天和秋天的轧花机,到了冬天就咔嗒咔嗒地运转起来了。这时候,一个致命的打击接踵而来,白嘉轩发觉了孝文的隐秘③。这个打击几乎是摧毁性的。……惩罚孝文的举动又一次震撼了白鹿原。惩罚的方式和格局如同前次,施刑之前重温乡约族规的程序由孝文的弟弟孝武来执行。白嘉轩仍然在台阶上安一把椅子坐着,孝武归来及时替代了不争气的孝文的位置,也及时填充了他心中的虚空。孝武领诵完乡约和族规的有关条款,走到父亲跟前请示开始执行族规。白嘉轩从椅子上下来,跷下台阶,从族人让出的央道里走过去,双手背抄在佝偻着的腰背上。白嘉轩谁也不瞅,端直走到槐树下,从地上抓起扎捆成束的一把酸枣棵子刺刷,这当儿有三四个人在他面前扑通扑通跪倒了。白嘉轩知道他们跪下想弄啥,毫不理睬,转过身就把刺刷扬起来抽过去。孝文一声惨叫接一声惨叫,鲜血顿时漫染了脸颊。这个儿子丢了他的脸亏了他的心辜负了他对他的期望,他为他丧气败兴的程度远远超过了被土匪打断腰杆的劫难,他用刺刷抽击这个孽种是泄恨是真打而不是在族人面前摆摆架式……(节选自陈忠实小说《白鹿原》第十七章,有删改)〖备注〗:①白嘉轩,白鹿村的族长。②白嘉轩有三个儿子,分别取名为孝文、孝武、孝义。③指已婚的孝文和田小娥在破窑洞私会的事。(乙)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乐趣,高兴了,唱“快板”,高兴得像被烈性炸药炸了一样,要把整个身心粉碎在天空!痛苦了,唱“慢板”,揪心裂肠的唱腔却表现了多么有情有味的美来。美给了别人享受,美也熨平了自己心中愁苦的皱纹。……每每村里过红白丧喜之事,那必是要包一台秦腔的,生儿以秦腔迎接,送葬以秦腔致哀,似乎这个人生的世界,就是秦腔的舞台,人只要在舞台上,生,旦,净,丑,才各显了真性,恶的夸张其丑,善的凸现其美,善的使他们获得了美的教育,恶的也使丑里化作了美的艺术。(节选自贾平凹散文《秦腔》)6.下列对两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被劫匪打断腰杆给白嘉轩带来的是身体摧残,儿子孝文的犯错则给他造成精神的重击。B.白嘉轩用“孝”“义”给儿子取名,可以视为儒家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在乡土民间的寄寓。C.当白嘉轩夺犁把和鞭子时,鹿三担心天黑得快完成不了土地翻耕,因而表现得很不情愿。D.秦腔有快板也有慢板,由此可见秦腔唱腔既有豪迈激越的特点,也有凄恻动人的一面。7.下列对两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文都写到秦腔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甲文是通过白嘉轩犁地时吼唱秦腔这一细节来体现的,而乙文是通过抒情、议论的方式直接表达的。B.甲文开头对白嘉轩被打断腰杆后的肖像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写,这是为了突出他可怜可悲的形象,营造悲凄哀伤的氛围。C.甲文划线处连用三个长句,语言节奏徐缓沉重,真切展现了白嘉轩对孝文的极度失望以及内心的无比沮丧。D.“高兴得像被烈性炸药炸了一样”,乙文的这个句子有着声音和画面的质感,传神地表达出人物吼唱秦腔时爽快、狂喜和激动的心情。8.小说节选部分写了“孝文被打”,《红楼梦》也写了“宝玉挨打”,试概括宝玉挨打的原因,并简要概述一下宝玉和孝文两人挨打背后的实质。9.陈忠实说:“秦腔与《白鹿原》共有同一个灵魂。”请结合甲、乙两文,从语言、人物、思想三个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6.C7.B8.宝玉挨打的原因有三:一是宝玉会见官僚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二是宝玉与琪官的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给贾政无端招来官场纠纷;三是贾环搬弄是非,污蔑宝玉逼死了金钏儿。(任写出二点即可)宝玉和孝文挨打的实质是他们俩的行为和观念触犯了当时传统的秩序和礼义,是代表着封建家长和乡绅势力者对叛逆者的一次惩罚和打击。9.①语言上,《白鹿原》选文运用了“得儿起”“试火”“窝”“叼空”等方言,和秦腔一样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都彰显了地域文化的生命力;②语言上,《白鹿原》选文多用排比句,如“想攥一攥犁杖光滑的扶把儿,想踩踏踩踏那翻卷着的泥土,想放开喉咙吆喝吆喝牲畜了”,读起来具有豪迈激昂的气势,和秦腔的激越豪放相契合,作者将秦腔粗犷豪放、厚重大气的风格融入到小说的字里行间。③人物形象塑造上,主人公白嘉轩坚强正直,生命力顽强,不畏命运的劫难,与秦腔快板里展现出来的雄壮豪放精神契合;④人物形象塑造上,白孝文不顾传统,和田小娥相爱;白稼轩不顾亲情,痛打孝文,情感表现凸显人物个性,这和秦腔艺术表现出来的各显真性,有着本质的一致。⑤思想上,以白嘉轩为代表的乡绅维护传统的道德观念,爱憎分明,儿子犯错亦给予严惩,与秦腔惩恶扬善的价值观一致。(①②中任答一点即可,③④中任答一点即可。)〖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鹿三担心天黑得快完成不了土地翻耕”错误,鹿三不愿白嘉轩犁地,不是因为白嘉轩会耽搁时间,而是心疼他的身体。故选C。【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B.“这是为了突出他可怜可悲的形象,营造悲凄哀伤的氛围”错误,这段肖像描写是用白嘉轩受到的身体摧残反衬出他内在精神的强大,为下文的情节做铺垫。故选B。【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名著及文章内容的能力。宝玉挨打的原因有三:一是宝玉会见官僚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二是宝玉与琪官的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给贾政无端招来官场纠纷;三是贾环搬弄是非,污蔑宝玉逼死了金钏儿。结合“这个儿子丢了他的脸亏了他的心辜负了他对他的期望,他为他丧气败兴的程度远远超过了被土匪打断腰杆的劫难,他用刺刷抽击这个孽种是泄恨是真打而不是在族人面前摆摆架式……”,宝玉和孝文挨打的实质是他们俩的行为和观念触犯了当时传统的秩序和礼义,是代表着封建家长和乡绅势力者对叛逆者的一次惩罚和打击。【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多角度探究文本的艺术特色及意蕴的能力。语言上:①“白嘉轩拨开他的手,又一声吆喝:‘得儿起!’犍牛拖着犁铧朝前走了。白嘉轩转过脸对鹿三大声说:‘我想试火一下’”“我在炕上窝蜷了整整一百零七天”“牛犊你喂槽上留下的牲口,叼空儿推土晒土,把冬天的垫圈土攒够,小心捂一场雪”,《白鹿原》选文运用了“得儿起”“试火”“窝蜷”“叼空”等方言,和秦腔一样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都彰显了地域文化的生命力;②“白嘉轩手心痒痒腿脚痒痒喉咙也痒痒了,想攥一攥犁杖光滑的扶把儿,想踩踏踩踏那翻卷着的泥土,想放开喉咙吆喝吆喝牲畜了”,《白鹿原》选文多用排比句,读起来具有豪迈激昂的气势,和秦腔的激越豪放相契合,作者将秦腔粗犷豪放、厚重大气的风格融入到小说的字里行间。人物形象塑造上:“白嘉轩被土匪砸断腰杆以后笼罩在庭院屋室里的悲凄慌乱的气氛已经廓清,劫难发生以前的严谨勤奋的生活和生产秩序完全恢复。整个四合院犹如那架置了一个夏天和秋天的轧花机,到了冬天就咔嗒咔嗒地运转起来了”,主人公白嘉轩坚强正直,生命力顽强,不畏命运的劫难,与秦腔快板里展现出来的雄壮豪放精神契合。人物形象塑造上:“这时候,一个致命的打击接踵而来,白嘉轩发觉了孝文的隐秘。这个打击几乎是摧毁性的”,白孝文不顾传统,和田小娥相爱;“白嘉轩谁也不瞅,端直走到槐树下,从地上抓起扎捆成束的一把酸枣棵子刺刷,这当儿有三四个人在他面前扑通扑通跪倒了。白嘉轩知道他们跪下想弄啥,毫不理睬,转过身就把刺刷扬起来抽过去。孝文一声惨叫接一声惨叫,鲜血顿时漫染了脸颊”,白稼轩不顾亲情,痛打孝文,情感表现凸显人物个性,这和秦腔艺术表现出来的各显真性,有着本质的一致。思想上:“惩罚孝文的举动又一次震撼了白鹿原。惩罚的方式和格局如同前次,施刑之前重温乡约族规的程序由孝文的弟弟孝武来执行”,以白嘉轩为代表的乡绅维护传统的道德观念,爱憎分明,儿子犯错亦给予严惩,与秦腔惩恶扬善的价值观一致。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俄直集贤院。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屡辞;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畀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最方今之所急之。”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安石令其党吕惠卿任其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分下。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选自《宋史·王安石传》)材料二:神宗熙宁元年夏四月乙巳,王安石始至京师,时受翰林学士之命已七越月矣,诏安石越次入对。帝问为治所先,安石对曰:“择术为先。”帝曰:“唐太宗何如?”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迁,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耳。”帝曰:“卿可谓责难于君恐无以副卿此意可悉意辅朕同跻此道。”冬十一月,郊。执政以河朔旱伤,国用不足,乞南郊勿赐金帛。诏学士议,司马光曰:“救灾节用,当自贵近始,可听也。”王安石曰:“国用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者故也。”光曰:“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尔。”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光曰:“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加赋。”争议不已。帝曰:“朕意与光同,然姑以不允答之。”(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案〗卡上对应位置的〖答案〗涂黑。卿可谓A责难B于君C恐D无以副E卿此意F可悉意G辅朕H同跻I此道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的“因”意为依靠,与《谏太宗十思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的“因”意思不同。B.文本一“至议变法”的“至”与文本二“至简而不烦”的“至”意思相同。C.文本一“上以为然”的“然”与文本二“安石曰:‘不然’”的“然”意思相同。D.“人言不足恤”的“恤”意为顾念,忧虑,与《答司马谏议书》中“不恤国事”的“恤”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神宗肯定了王安石以改变风俗、建立法度作为其施政之先的观点,并设置三司条例司,任命王安石和陈升之共同掌管。B.王安石性格倔强,非常自信,对自己决定了的事从不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中国电建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限公司招聘给排水工程师设计人员10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电信湖北恩施分公司招聘17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14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下半年浙江金华市金东区部分区属国企业招聘15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下半年广西桂林兴安县事业单位招聘40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下半年四川青川县招聘事业单位人员拟聘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下半年四川省江安县事业单位招聘50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上半年江苏省常州事业单位招聘163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上半年四川省达州市事业单位招聘(1978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上半年四川凉山州金阳县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9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JT-T-1240-2019城市公共汽电车车辆专用安全设施技术要求
- 小升初数学《选择题》100道有答案解析
- 2024年中考英语真题-带答案
- 储能一体柜技术协议
- 设备间火灾应急预案
- 2024年高考语文阅读之孙犁小说专练(原卷版)
-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
- 评语大全之学生英语学科评语
- 《职业辅导》自考学习笔记
- 《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技术规范》
- 《姓氏歌》第一课时(课件)语文一年级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