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贵州省毕节市部分学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贵州省毕节市部分学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贵州省毕节市部分学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贵州省毕节市部分学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贵州省毕节市部分学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贵州省毕节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血缘的意思是人和人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亲属关系来决定。亲属是由生育和婚姻所构成的关系。血缘,严格说来,只指由生育所发生的亲子关系。生育是社会持续所必需的,血缘社会就是用生育去维持社会结构的稳定。血缘是稳定的力量。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的。“生于斯,死于斯”把人和地的因缘固定了。生,也就是血,决定了他的地。亲属是自己人,从一个根本上长出来的枝条,原则上是应当痛痒相关,有无相通的。亲密的共同生活中各人互相依赖的地方是多方面和长期的,因之在授受之间无法一笔一笔地清算往回。亲密社群中既无法不互欠人情,也最怕“算账”。“算账”“清算”等于绝交之谓,因为如果相互不欠人情,也就无需往来了。社会生活愈发达,人和人之间的往来也愈繁重,单靠人情不易维持相互间权利和义务的平衡。于是“当场算清”的需要也增加了。“钱上往来”就是这种可以当场清算的往来,狭义地说就是生意经,或是商业。在亲密的血缘社会中商业是不能存在的。这并不是说这种社会不发生交易,而是说他们的交易是以人情来维持的,是相互馈赠的方式。在乡土社会中,有专门作贸易活动的街集。各地的人到这特定的地方,各以“无情”的身份出现。在这里大家把原来的关系暂时搁开,一切交易都得当场算清。商业是在血缘之外发展的。地缘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而地缘却是契约社会的基础。在契约进行中,一方面有信用,一方面有法律。契约的完成是权利义务的清算,须要精密的计算,确当的单位,可靠的媒介。在这里是冷静的考虑,于是理性支配着人们的活动——这一切是现代社会的特性,也正是乡土社会所缺的。(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血缘与地缘》)材料二:“断亲”现象的具体调查比例数据(选自胡小武《青年“断亲”:何以发生?何去何从?》)材料三:不愿意走访亲戚、不愿意回家过年、不愿意参加亲戚间的聚会……这一代年轻人似乎更想要一种“走亲戚自由”的权利,而被忽略的长辈们则越发地认为现在的年轻人不孝顺、亲情观念淡薄。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亲情观念,现今正经历着两种完全不同文化圈层的碰撞。传统农业社会是一个安土重迁的熟人社会,亲属之间具有强烈的群体同聚意识,宗亲互助成为必然,亲属间互动也较为频繁。但在现代城市中资源富集,就业机会多、发展前景好、收入高、竞争环境相对公平,在比较利益驱使下,向城市、大城市迁徙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理性选择。于是空间上的距离带来了关系上的疏离,滕尼斯所说的“亲属们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在现代社会已然成为一种奢望。“断亲”现象与社会分化和社会分层息息相关。社会关系网络更多建立在社会阶层地位相近的人之间,社会地位相差很大的人之间难以建立起密切的关系。这主要是由于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的理想目标、追求、关注点与所遭遇的问题各不相同,因而彼此之间更多属于“鸡对鸭讲”,无法谈到一块儿去。例如,在家庭聚会上,长辈的关注焦点是学业、工作与婚姻家庭。一方面,长辈的“人生三问”确实是其关心年轻一代的方式,保守、传统的思想观念让他们对于稳定的生活极为看重。另一方面,长辈的关注焦点确实也与年轻一代的关注焦点存在偏差。此外,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人们的生活压力不断增大,内卷化不断引起人们的共鸣。现在的大多数学生,从小内卷式的教育与学习致使他们的休闲时光被完全压榨,再也没有多余的时间维系与亲戚之间的交往。在教育压力之下,学生阶段的社交圈与亲戚和长辈逐渐发生分离。当这部分人群踏入工作领域,逐渐走入中年,又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如果还需要维系着没多少感情、也没多少价值的亲属关系的话,会更加身心俱疲,因而他们选择“断亲”。要说明的是,“断亲”不是一种正式声明的断绝亲戚关系,无论如何“断亲”,“断”的只有相对意义上关系之间的距离,而永远无法断绝血缘意义上的亲属关系。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终究会找到新的亲情存在形式与社交关系,而最舒服的相处状态永远是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与追求。(节选自陈友华、宗昊《“断亲”:概念、问题及思考》)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族世世代代“生于斯,死于斯”,人一出生就决定了他的地,这体现了地缘和血缘是不分离的。B.商业是在社会生活发达,人和人之间的往来繁重之后产生的,它不能存在于亲密的血缘社会中。C.当下的年轻人不愿意走访亲戚、回家过年等现象,表现出他们缺乏孝心、亲情观念淡薄的问题。D.当下,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亲情观念正经历着两种不同文化圈层的碰撞,“断亲”则是碰撞的体现。2.下列选项中,与材料二“经常联系”项变化趋势相符的一项是()A. B.C. D.3.为更好地了解当下年轻人“断亲”的原因,你所在的研究性学习小组计划对本地区的年轻人展开问卷调查,以下问题不适合出现在问卷中的一项是()A.相比父母,你与亲戚交往的频率高吗? B.你认为走亲访友会不会耽搁你的学习?C.距离的远近会影响你走亲戚的意愿吗? D.你是否喜欢和亲戚聚会时聊天的话题?4.请结合材料一指出“血缘社会”和“地缘社会”的特点。5.有不少网友批评现代年轻人选择“断亲”的做法抛弃了“血浓于水”的亲缘关系,请结合材料拟出几条理由进行反驳。〖答案〗1.C2.C3.A4.血缘社会:①用生育维持社会结构的稳定;②亲属之间痛痒相关,有无相通,相互依赖的地方是多方面且长期的。地缘社会:①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②人际关系以“契约”的方式维持,权利和义务的清算精密而确当。5.①“断亲”断的是相对意义上关系之间的距离,并未断绝血缘意义上的亲属关系。②“断亲”能避免不理性的人情往来,减少繁重的社交成本,更关注自己的生活。③“断亲”后人们终究会找到新的亲情存在形式与社交关系来继续维系亲缘关系。〖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缺乏孝心、亲情观念淡薄”错,原文是“被忽略的长辈们则越发地认为现在的年轻人不孝顺、亲情观念淡薄”。故选C。【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图表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A.材料二“经常联系”项为26—30岁为24.44%,30—40岁为30%,与此项变化趋势不相符。B.材料二“经常联系”项为26—30岁为24.44%,40—50岁为66.67%,与此项变化趋势不相符。D.此项图表的数据,18岁以下为“家里如果没有事情几乎没有联系”的数据,18—25岁为“联系非常频繁”的数据,“26—30岁、30—40岁”为“经常联系”的数据,“40—50岁、50岁以上”是“平时偶尔有联系”的数据。各数据的内容不一,不能形成趋势线。故选C。【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访谈目的和内容理解的能力。A.访谈目的是了解不同年龄段的人与亲戚交往的频率,不属于原因。故选A。【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血缘社会:①由原文“生育是社会持续所必需的,血缘社会就是用生育去维持社会结构的稳定”可知,用生育维持社会结构的稳定;②由原文“亲属是自己人,从一个根本上长出来的枝条,原则上是应当痛痒相关,有无相通的。亲密的共同生活中各人互相依赖的地方是多方面和长期的”可知,亲属之间痛痒相关,有无相通,相互依赖的地方是多方面且长期的。地缘社会:①由原文“地缘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可知,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②由原文“地缘却是契约社会的基础。在契约进行中,一方面有信用,一方面有法律。契约的完成是权利义务的清算,须要精密的计算,确当的单位,可靠的媒介”可知,人际关系以“契约”的方式维持,权利和义务的清算精密而确当。【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①由材料三“‘断亲’不是一种正式声明的断绝亲戚关系,无论如何‘断亲’,‘断’的只有相对意义上关系之间的距离,而永远无法断绝血缘意义上的亲属关系”可知,“断亲”断的是相对意义上关系之间的距离,并未断绝血缘意义上的亲属关系。②由材料三“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的理想目标、追求、关注点与所遭遇的问题各不相同,因而彼此之间更多属于‘鸡对鸭讲’,无法谈到一块儿去”“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人们的生活压力不断增大,内卷化不断引起人们的共鸣”“当这部分人群踏入工作领域,逐渐走入中年,又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如果还需要维系着没多少感情、也没多少价值的亲属关系的话,会更加身心俱疲”“最舒服的相处状态永远是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与追求”可知,“断亲”能避免不理性的人情往来,减少繁重的社交成本,更关注自己的生活。③由材料三“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终究会找到新的亲情存在形式与社交关系”可知,“断亲”后人们终究会找到新的亲情存在形式与社交关系来继续维系亲缘关系。(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小城纪事(节选)高阳前往县城的汽车坏了,在金生的带领下我们一行八人决定抄近路步行回家。路走到一半,天就黑了下来,此时下起了雪,大家又怕遇见这条路上出了名的土匪双枪李,于是金生决定带着大家到王老头那里歇一晚再赶路。简单吃了饭后,大家围炉而坐,金生先是批评汽车公司不会做生意,腊月二十七正该开回乡专车,哪有车子坏了不早想办法修好的道理?然后谈到年底的天气,最后谈到双枪李。他把双枪李描述得非常粗犷有力,只觉得他是一个传奇人物。但事实上呢?还不如刘骥所说:“一个无恶不作的土匪!”当我这么想时,对金生的故事便不感兴趣了。无聊地看看周围,发现少了一个年轻人,那人的太太带着不足周岁的孩子睡在里间,他大概在那里;又发现多了一个人,懒散地倚坐在墙角,是异常疲倦的样子。这人显然也是为雪所阻,才来此借宿一宿,就不知是何时进来的。正当大家准备休息时,年轻人从间壁走出来,问道:“哪位带有诸葛行军散?我那孩子抽得厉害,怕是气闭住了,想让他打两个喷嚏,通通窍。”“你别胡来!”金生说,“小孩子抽,别是惊风?烧不烧?”大家都像自己的孩子得了病,一齐拥进去看。那个婴儿睡在他母亲身边,小脸烧得绯红,鼻翅儿一扇一扇,不住抽搐。金生一看就嚷道:“可不是惊风,糟糕!”“要有盘尼西林就没有问题了。”药剂师刘骥说。“盘尼西林,盘尼西林……”金生很快地说,“城里大方药房就有,可是甲”“你没有听说过‘急惊风遇着慢郎中’这句话?”刘骥说。很显然,只要有人到城里去一趟,买来盘尼西林,这孩子的命就算保住了。问题只在谁肯去?那对年轻夫妇哀恳焦忧的眼光,在大家脸上转来转去。最后,孩子父亲说:“我自己去。”“不行!”金生阻止着,“这么大的雪,把路都盖没了,连我都不敢走,何况是你?”“那怎么办呢?”做母亲的哇一声哭了出来,大家面面相觑,谁也没有勇气和办法去解除那对夫妇的痛苦和自己的痛苦。“我去!”突然有一个很陌生的声音出现,是那个最后进来的人在说。“你去?你路熟吗?”金生问他。“差不离。”“好吧,那么你多辛苦。”那人转脸叫刘骥开了药方,从年轻人手上拿了钱,扭身就走。这里金生又骂了半天汽车公司缺德,然后招呼大家警醒些,以便那人半夜买药回来,替他开门。冷,挤得不舒服,同时惦念那孩子以及买药的人,我朦胧地睡一阵醒一阵。不知过了多少时间,隐约听得有人叫门。那年轻人比我更快,已经开了门。在反映的雪光中看去,好像并不是原来那个人,果然,走进来的比去买药的那人要矮要胖,穿着一套黑布的棉中山服,更显得臃肿。他摘下呢帽拿在手里,头上一阵阵冒气,是走得很累了。年轻人千恩万谢地送走了那人。我也叫醒刘骥,帮着他替那孩子打针。不久天也亮了,所有的旅伴纷纷揉着惺忪的睡眼起身。在金生主持之下,开了一个小小会议,因为孩子不能受凉,同时盘尼西林需要每隔四小时便打一次,于是决定那年轻夫妇和刘骥留着暂时不走,由金生去通知那年轻人的家人,这时我们才知道年轻人叫方之春,家里是开百货楼的。雪已经住了,漫山遍野,弥望皆白,一株树一个帽子,真像蛋糕上的白糖霜,大家顶着北风继续赶路,两个钟头就到了城里。第二天,我和朋友朱孔嘉在茶楼里偶遇金生,他亲热地与我们闲谈,谈来谈去,又提到了双枪李。“他给逮住了,您还不知道?”“真的?逮住他倒不容易呢。”朱孔嘉答话。说到这里,有人来找金生,等他一走,我们也就离开茶楼。后来金生带着方之春来看我,寒暄了几句。方之春掏出两个请帖,请我吃饭,附带请孔嘉作陪。此外还请了刘骥和金生,事实上他们才是主客,因为这完全是为了酬谢那晚照料他的孩子的缘故。到了那天,原来不准备赴约的孔嘉,临时也决定陪我去。因为双枪李经省保安司令部批复准予就地枪决,定在那天下午执行,事先游街,孔嘉想去看个热闹。到了地方,方之春招待我们到住家的楼上。点心糖果堆了一桌子,方之春的父母和他的妻子先后来道谢,大家都到了,就是金生还没有来,正要派伙计找他时,金生气急败坏地奔了上来,顾不得先坐下,便大声地说:“那晚上买药的,就是双枪李!我到今天才听清楚,那晚上他到大方药房敲门的时候,正好让巡逻的警察给碰见了。双枪李一看不妙,拉腿就跑,这下子可泄了底。一通消息,四处要道全上了人,等天一亮要往里搜。按说,要躲一躲的话,也未见得躲不过去,可是他得跟咱们送药,以至于还没有出南门,就给逮住了。一到局子里,双枪李第一句话是:‘劳驾您哪位给药送去?有一个孩子等着这药救命!’……”一阵可怕的沉闷之后,方之春跟他父亲低低咕哝了几句,转身问金生说:“金生哥,我求您点事。我请您办一办双枪李的后事。”“好,全交给我!”这里,我们结束了一顿黯然无欢的盛宴,彼此故意地谈些不相干的事,借以冲淡情感上的郁结。“来了,来了!”行列越走越近,我的心越跳越快。双枪李还是那天的那身装束,青布缠头,一件旧棉袄并未扣上,用条黑色的腰带束着,但都脏得不成样子。他的目光移向金生和那孩子,刹那间,眼中敛尽傲意,然后浮起一个微笑。行列渐渐走远,终于消失,那广场立刻变得异常空旷寂寞。孔嘉看着我和刘骥说:“难受得很,到城头上散散步去?”上到城头,遥望那天我们的来路,乙。忽然,一路走来未发一言的孔嘉问我:“你记得吗?克劳狄斯在做祈祷,哈姆雷特要杀他的时候,心里所想的那几句话。”他不等我回答,轻轻地念道,“‘他的业债多半是很重的,现在他正在洗涤他的灵魂,要是我在这时候结果了他的性命,那么天国之路是为他开着的……’”有意外的声音打断了他的话,一声枪响,一阵高呼,又一声枪响,一阵高呼……余音在山谷中回旋,袅袅不绝。(有删改)6.根据上下文内容,适合填入甲处的一项是()A.等到明天再去不行吗? B.现在药房还没关门吗?C.盘尼西林真的有用吗? D.这么晚了谁愿意去呢?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孩子生病时大家拥去探望,金生前后张罗,刘骥留下治疗,这些举动都体现了小城人的人性之美。B.在听到双枪李被捕的原因后,气氛沉闷下来,是因为此时方之春在犹豫要不要给双枪李办理后事。C.作者交代了送药来的人与去买药的人不同这一细节,为后文双枪李被警察逮捕的情节埋下了伏笔。D.与《祝福》中的“我”一样,文中的“我”是讲述者,也是参与者,这一安排使小说更具真实感。8.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9.请结合上下文,以“路”和“雪”为主要描写对象,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在乙处补写一段环境描写。〖答案〗6.A7.B8.①双枪李是人们口中无恶不做的大山匪,他被警方逮捕、枪毙,可见他的业债多半是很重的。②双枪李虽犯下罪,但在孩子生急病时主动去买药,救了孩子一命,这是他洗涤灵魂的证明。9.蜿蜒曲折,歧路重重,而就在临近县城的地方,道路开始变得平直,所有的岔路又重新汇聚到了一起;天空中又飘起了雪,纷纷扬扬,遮天蔽日,压得大地喘不过气来,而在天的一角,隐隐然透出一丝亮光,仿佛一线希望。〖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和句子含义的能力。A.下文“你没有听说过‘急惊风遇着慢郎中’这句话?”一句强调买药这件事时间紧迫。B、C、D三项不合语境。故选A。【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B.“因为此时方之春在犹豫要不要给双枪李办理后事”错,气氛沉闷是因为大家知道双枪李被捕的原因,从而感到震惊。故选B。【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画线句“他的业债多半是很重的,现在他正在洗涤他的灵魂”引自《哈姆雷特》,是克劳狄斯在做祈祷,哈姆雷特要杀他的时候,心里所想的那几句话。①结合前文情节,刘骥说“一个无恶不作的土匪!”双枪李是人们口中无恶不做的大山匪,最后他被警方逮捕、枪毙,可见他的业债多半是很重的。②在大家面面相觑,谁也没有勇气和办法去解除那对夫妇的痛苦和自己的痛苦时,“‘我去!’突然有一个很陌生的声音出现”,双枪李站出来,在孩子生急病时主动去买药,被警察逮住时,“双枪李第一句话是:‘劳驾您哪位给药送去?有一个孩子等着这药救命!’”,可见,双枪李虽犯下罪,但却救了孩子一命,这是他洗涤灵魂的证明。【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补写环境描写的能力。本题要求结合上下文,以“路”和“雪”为主要描写对象,在乙处补写一段环境描写。乙处,前文情节是大家知道了人们口中无恶不做的大山匪双枪李,就是那晚在孩子生急病时主动去买药,救了孩子一命的人。而双枪李经省保安司令部批复准予就地枪决,定在那天下午执行,事先游街,大家在看游行的行列。此时孔嘉看着我和刘骥说:“难受得很,到城头上散散步去?”表明大家知道实情后内心的情感复杂。此处“上到城头,遥望那天我们的来路”,应通过景物描写表现人们内心的复杂情感,有对双枪李被处决的快意,也有遗憾,更有从他身上发现的人性的光芒。总之,环境描写要渲染气氛,凸显人物心情。注意抓住“路”和“雪”来描写,在自然景物的描绘中隐喻和象征一种人生之路和人性之光;还要注意运用修辞手法,使语言形象生动,有表现力。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前世高论,咸以河山之险,秦得百二,遂并天下者,地势便利使之然也。愚谓秦人之兴有由然矣。自伯翳至于秦仲,率以立功,克守其业,而僻在岐、雍,诸侯以夷狄畜之。穆公之世,得人而昌,广地开国,悉由任贤之勋矣。百里奚,亡虞之臣也,而授以国政;孟明,奔军之将也,而委以师律。引咎自责,卒复河西之地。由余在戎,公以为忧,当其来聘也,降千乘之尊,接以殊礼,坐则曲席,食则传器,及其来归,以客卿待之。故能益国十二,辟地千里,遂霸西戎而抗衡中国矣。暨乎即世之日,三良殉葬,国人哀之,赋以《黄鸟》,秦人不复东征,数世不竞者,夺其善人故也。孝公增修穆公之德,寤寐贤者,列爵而尊之,分土而与之。卫鞅以孽公子求见,遂用其谋,开阡陌,急耕战,法行民便,亦以称霸。且苏秦反复之臣燕王一听其言合从山东秦人不敢窥函谷者十五年。以此思之,一贤之功,坚于山河远矣,在用与不用耳。汤以亳、武王以镐而王天下,其政何如哉?百二之说,于是为负。世言秦所以亡者,赵高谗邪,胡亥蔽愚,毒痛齐民,四海瓦解而宗社墟矣。愚尝以为亡秦而贼天下者,李斯也。李斯始以儒学西游于秦,乃进一六合、兼诸侯之说,秦人除逐客之令,以从其计,破纵擅横,卒并天下,以斯为相。且斯以布衣徒步游说,数年而取宰相,不为不遇也。海内既一,属心于斯。斯学帝王之术,居辅弼之地,脱或戴其君于成康之列,跻其民于仁寿之域,如反掌耳。而乃背戾古始,拔本塞源,燔弃《诗》《书》,愚弄黔首,绝尺寸之封以孤其势,侈封禅之制以骄其心,筑宫弥山川,勒铭遍海内,戮诽谤,禁偶语,刑繁令淫,国纪隳矣。纪纲既隳,四国不危者,未之有也。(节选自余靖《武溪集·卷四·秦论》)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苏秦反A复之臣B燕王C一听其言D合E从山东F秦人G不敢H窥函谷者十五年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委”意为“托付”,与《琵琶行》中“委身为贾人妇”的“委”意思相同。B.“卒”意为“最终”,与《与妻书》中“卒不忍独善其身”的“卒”意思相同。C.“夺”意为“失去”,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勿夺其时”的“夺”意思不同。D.“与”意为“给予”,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失其所与”的“与”意思不同。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国人哀之《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B.秦人不复东征《登泰山记》:其阴,济水东流C.亡秦而贼天下者《鸿门宴》:此亡秦之续耳D.海内既一《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1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否定秦以地利并天下的说法,体现了孟子“固国不以山溪之险”的主张。B.秦国的先辈偏居岐、雍一带,虽然都能以功守业,却被诸侯像夷狄一样对待。C.文章认为人才是秦国兴盛的重要因素,这与李斯《谏逐客书》中的观点一致。D.作者认为,赵高谗佞奸邪、胡亥昏聩愚昧、李斯的无所作为导致了秦的灭亡。1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辟地千里,遂霸西戎而抗衡中国矣。(2)纪纲既隳,四国不危者,未之有也。〖答案〗10.BDF11.C12.C13.D14.(1)开拓了千里的土地,于是在西戎称霸并且与中原地区抗衡。(2)典章法度被毁坏之后,天下却不危险,还没有过这种情形。〖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况且(像)苏秦(这样)反复无常的臣子,燕王(却)一心一意听取他的意见,与山东诸国采取合纵政策,秦人十五年不敢窥探函谷关。“苏秦反复之臣”为判断句,句意完整,故应在B处断开;“一听其言”“合从山东”为主语“燕王”引领的两个分句,且“秦人”作“不敢窥函谷者十五年”的主语,故应在DF处断开。故选BDF。【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委”,都是“托付”的意思。句意:(穆公)却把军队的纪律托付给他。/嫁给商人为妻。B.“卒”,都是“最终”的意思。句意:最终收复了黄河以西的地方。/最终不忍心独自保全自己。C.“意思不同”错。“夺”,都是“失去”的意思。句意:失去了贤人的缘故。/不要让农民失去的耕种的时间。D.“与”,给予;/结交、亲附。句意:分割土地给他们。/失掉自己的同盟者。故选C。【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A.“哀”,都是“哀叹”的意思。句意:国人哀叹这件事。/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B.“东”,都为名词作状语,向东。句意:秦人不再向东征战。/它的北面,济水向东流。C.“亡”,使动用法,使……灭亡;/充当定语,已亡的。句意:使秦国灭亡并且毁坏天下的人。/这只是已亡的秦朝的继续罢了。D.“一”,都为数词作动词,统一。句意:四海之内统一之后。/六国灭亡,四海统一。故选C。【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作者认为,赵高谗佞奸邪、胡亥昏聩愚昧……导致了秦的灭亡”错。赵高谗佞奸邪、胡亥昏聩愚昧导致秦的灭亡不是作者的观点,是“世言”,即“世人说”。故选D。【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辟”,开辟、开拓;“霸西戎”,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西戎霸”;“中国”,中原地区。(2)“纪纲”,典章法度;“隳”,被毁坏;“未之有也”,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未有之也”。【参考译文】前人高明的言论,都认为秦国占据了山河中易守难攻的险要地势,最终吞并天下,是地势便利使得它这样的。我认为秦国的兴盛是有其他原因的。从伯翳到秦仲,都是因为立下功劳后,能够守住他们的国家,但是他们偏居岐、雍一带,诸侯都把他们当做少数民族来对待。穆公在位的时候,得到能人(相助)而兴盛,扩大土地,创建国家,都是由于任用贤能的功劳。百里奚,是已亡虞国的大臣,(穆公)却把国家政事交付给他;孟明,是逃军的将领,(穆公)却把军队的纪律托付给他。(穆公)承担过失并自我责备,最终收复了黄河以西的地方。由余在戎地时,(穆公)因为他而感到忧虑,当他来出使秦国时,(穆公)放低自己尊贵的身份,用特殊的礼仪来迎接他,与他连着席子坐在一起,他吃饭的时候,穆公就把餐具递给他,等到他归顺秦国后,穆公就用对待客卿的礼仪对待他。因此得以增加了十二个诸侯国,开拓了千里的土地,于是在西戎称霸并且与中原地区抗衡。在穆公去世当日,三位贤臣(奄息、仲行、针虎)都为他殉葬,国人哀叹这件事,就为他们写了《黄鸟》一诗,秦人不再向东征战,几世都没有(与东方的各诸侯国)角逐,是失去了贤人的缘故。孝公进一步修养穆公的德行,日夜渴求贤能的人,分颁爵位来使他们的地位尊贵,分割土地给他们。卫鞅用魏国庶出公子的身份求见,孝公就用他的计谋,开辟道路,抓紧耕种、备战,推行法度使百姓便利,也因此而称霸。况且(像)苏秦(这样)反复无常的臣子,燕王(却)一心一意听取他的意见,与山东诸国采取合纵政策,秦人十五年不敢窥探函谷关。由这件事可以想到,一心任用贤士的功效,远比山河险固更牢靠,在于用与不用罢了。商汤凭借建都亳、武王凭借建都镐而称王天下,他的政绩怎样呢?秦国占据山河险固(统一天下)的说法在这里就(与现实)相违背了。前人说秦国灭亡的原因是,赵高馋佞奸邪,胡亥昏聩愚昧,荼毒百姓,天下土崩瓦解并且宗庙神社都成为废墟。我常常认为使秦国灭亡并且毁坏天下的人是李斯。李斯开始用儒学在秦国游说,于是进奏统一六国、兼并诸侯的主张,秦人废除了逐客令,来听从他的计谋,破除了六国的合纵政策,推行连横政策,最终兼并天下,任命李斯为丞相。况且李斯用平民身份徒步去游说,几年之后就获得丞相(的职位),不能说是不得志。四海之内统一之后,对李斯寄予厚望。李斯学辅佐帝王的方法,位居丞相的要职,如果拥戴他的君王进入成王、康王的行列,使百姓跻身于仁德而长寿的地方,是易如反掌的。然而(他)却违背圣王之道,拔除根本堵塞泉源,焚烧毁弃《诗》《书》,欺骗玩弄百姓,拒绝一尺一寸的封地来使秦国势单力孤,放纵帝王举行祭天地的大典来使他内心骄横,建造遍布山川的宫殿,刻下遍布天下的铭文,杀戮进谏的人,禁止(百姓)相聚议论,惩罚繁多,法令纷乱,国家的典章法度被毁坏。典章法度被毁坏之后,天下却不危险,还没有过这种情形。(节选自余靖《武溪集·卷四·秦论》)(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桂枝香·和王介甫清·余怀①江山依旧,怪卷地西风,忽然吹透。只有上阳白发,江南红豆②。繁华往事空流水,最飘零,酒狂诗瘦。六朝花鸟,五湖烟月,几人消受。问千古英雄谁又。况伯业销沈③,故园倾覆。四十余年,收拾舞衫歌袖。莫愁艇子④桓伊笛⑤。正落叶,乌啼时候。草堂人倦,画屏斜倚,盈盈清昼。〖备注〗①余怀,明末清初人,居南京。②上阳白发、江南红豆:语出白居易的《上阳白发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生”和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③伯业销沈:指霸业消散。④莫愁艇子:南朝有女子名为莫愁。古乐府《莫愁乐》:“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⑤桓伊笛:出自《晋书》“桓伊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有蔡邕柯亭笛,常自吹之。”15.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风卷地本是自然现象,可词人却无理埋怨,非理性之中自有一种深情存在。B.词人善于化用前人诗句,既拓展了本词的意境,又达成了寻意于言外的效果。C.词人聆听着乘船打艇之人美妙动人的歌声与奏和的笛声,伴随音乐舞动衣袖。D.本词后三句描写了一个身处草堂,斜倚画屏消磨长昼,慵懒倦怠的词人形象。16.本词与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在情感上同中有异,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15.C16.相同:都写到了金陵古城作为六朝古都过去的繁华,现今的衰败,都表达了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不同:①《桂枝香·金陵怀古》借六朝追逐奢靡导致灭亡之事讽谏君主要吸取历史教训,避免重蹈覆辙。②本词借六朝往日繁华不再之事,暗示了国家灭亡的现状,表达词人面对故园倾覆的无奈与悲伤。〖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C.“伴随音乐舞动衣袖”错,原句“收拾舞衫歌袖”中“收拾”是收整之意。故选C。【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相同:《桂枝香•金陵怀古》的“六朝旧事随流水”中,“六朝”表明作者写的是金陵古城,通过对金陵“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景物的赞美和“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作者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桂枝香•和王介甫》中写“六朝花鸟”“况伯业销沈,故园倾覆”,“六朝”表明作者写的是金陵古城,将“花鸟”之兴盛与“况伯业销沈,故园倾覆”形成对比,感叹历史兴亡。由以上可以看出两首词都写到了金陵古城作为六朝古都过去的繁华,现今的衰败,都表达了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不同:《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往昔”一句,由登临所见自然过渡到登临所想。“繁华竞逐”涵盖千古兴亡的故事,揭露了金陵繁华表面掩盖着纸醉金迷的生活。紧接着一声叹息,“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再现当时隋兵已临城下,陈后主居然对国事置若罔闻,在危难之际还在和妃子们寻欢作乐的可悲。“千古凭高”二句,是直接抒情,凭吊古迹,追述往事,抒对前代吊古、怀古不满之情。“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抒发了诗人深沉的感慨:不是商女忘记了亡国之恨,是统治者的醉生梦死,才使亡国的靡靡之音充斥在金陵的市井之上。借六朝追逐奢靡导致灭亡之事讽谏君主要吸取历史教训,避免重蹈覆辙。《桂枝香•和王介甫》:“江山依旧,怪卷地西风,忽然吹透”说可怪的前明朝廷一切如被一阵西风卷地而去,寄与无限感慨;“繁华往事空流水”说往日繁华如流水一般逝去;以上是借六朝往日繁华不再之事,暗示了国家灭亡的现状。作者认为逝者如斯再也难以挽回,徒自感伤无益,不如“草堂人倦,画屏斜倚,盈盈清昼”回到钟山草堂里,倦倚画屏,消磨漫长的时光为好,表达词人面对故园倾覆的无奈与悲伤。(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句一样,杜甫《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表现了洞庭湖壮阔的气势。(2)王老师在讲《中国建筑的特征》一文中的连廊和屋顶的特征时,引用了《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印证。(3)高一即将结束,在这一年的学习中你或许有迷茫、有挫折、有收获,面对即将到来的高二你会用李白《行路难(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鼓励自己勇往直前。〖答案〗(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2)廊腰缦回檐牙高啄(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个基因可以为一个国家带来希望,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这是时代楷模、我的同事钟扬教授的名言,直观地说明了基因和种子在未来植物遗传改良中的重要作用。正是为此,他生前16年如一日,带着同事不畏艰辛、跋山涉水,行程50多万公里,在西藏高海拔地区收集种子和基因资源,并为西部培养了大量科研人才。这就是钟扬的“种子精神”。钟扬不幸离世后,复旦大学与西藏大学传承“种子精神”,联合成立了“西藏大学——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与全球变化联合实验室”,合作共建生态学双一流学科。联合实验室继承钟扬遗志,将利用、保护和研究青藏高原特有种质资源多样性设定为合作共建。目前,联合实验室正锁定西藏重要粮食作物和藏药种质资源,如青稞大麦和独一味,进行系统收集、保存、评价与利用研究。同时,双方还利用科教援藏活动,在生态安全、国防安全以及科学素养提高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心有所信,定能行远。相信被厚植大地、埋入时间的“种子精神”一定能生根发芽、发扬光大。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种子精神”一词所用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诗经中“如鸟斯革,如翚斯飞”。 B.姑娘们私下里都叫他“北京话”。C.“不赞一词”指的是文章写得好。 D.袁隆平引导了一场“绿色革命”。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0.请结合材料分析开头引用钟扬名言的作用及表达效果。〖答案〗18.D19.修改参考:联合实验室继承钟扬遗志,将保护、研究和利用青藏高原特有种质资源多样性设定为合作共建的重要方向。20.①说明基因和种子在科研领域的重要性,使文段更具说服力;②体现钟扬心系国家、百姓的责任与担当,丰富了语段内涵。〖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种子精神”一词所用的引号作用是特殊含义。A.是引用。B.是特定称谓。C.是强调。D.是特殊含义。故选D。【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第一处,语序不当,“利用、保护和研究”语序不当,不合逻辑,应改为“保护、研究和利用”。第二处,成分残缺,谓语“设定”后缺少宾语中心词,在“合作共建”之后加上“的重要方向”。【2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一个基因可以为一个国家带来希望,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开头所引用的名言是已然离世的科学家钟扬所说的,这句话强调了基因与种子对国家、百姓有着很重要的影响,钟扬说这句话体现他心系国家、百姓的责任与担当,丰富了语段内涵;作为科学家的钟扬这样说也突出了基因和种子在科研领域的重要性,使文段更具说服力。(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果糖是日常“甜度”的主要来源之一,很多人在不开心的时候喜欢吃点甜点,果糖带来的甜味驱散心中的阴霾。然而,关于果糖的争议却一直存在。①。天然果糖存在于水果、玉米、蜂蜜等食物中;人工果糖常与葡萄糖混合,制作为果葡糖浆,存在于“加工食物”当中,如饼干、碳酸饮料、雪糕、奶茶等。在人体对照试验中发现,过量摄入果葡糖浆会增加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伤害肝脏,还会诱发免疫系统炎症,引起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因此,②,哪怕是相对健康的天然果糖,也一样要控制摄入。综上,果糖既可以是人们生活中的“朋友”,③。虽然它能够带来短暂的快乐,但过量、长期摄入会带来健康隐患。在享受果糖带来快乐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自己的饮食平衡和健康,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下列句子中的“我们”与文中加点的“我们”,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在1971年10月4日,我们成功得到了安全性高的中性提取物。B.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C.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D.“你是什么意思?亏你还会再来见我们。”四婶洗着碗愤愤的说。〖答案〗21.①果糖有天然和人工之分②我们要控制果葡糖浆的摄入③也可以是潜藏的“敌人”22.C〖解析〗【2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根据“天然果糖存在于水果、玉米、蜂蜜等食物中;人工果糖常与葡萄糖混合,……等”可知,此处是放在段落开头的一个总括句表示果糖有人工与天然的区别,此处可填“果糖有天然和人工之分”。②“因此”表示由上文得出的结论;根据“过量摄入果葡糖浆会增加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伤害肝脏,还会诱发免疫系统炎症,引起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可知,此处表达的是过量摄入果葡糖浆会给人体带来许多危害应严格控制摄入量,此处可填“我们要控制果葡糖浆的摄入”。③根据“果糖既可以是人们生活中的‘朋友’”可知,此处是表达果糖在暗处对人们有危害也是人们的“敌人”,此处可填“也可以是潜藏的‘敌人’”。【2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文中加点的“我们”是泛指。A.是特指屠呦呦团队。B.是特指给别里科夫送葬的人。C.是泛指。D.是特指四婶四叔。故选C。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新质生产力”是当今时代先进生产力的具体体现,代表一种生产力的跃迁。强调“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可见“创新”在当下中国的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以“我看创新”为主题,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①高一学年我们从语文课本上学到了非常多的科学家在科研领域的创新之路,请从中任选一位科学家,就“创新”这一话题给他(她)写一封信,谈谈你从他(她)身上学到了什么。②班级讨论会上,有同学提出“创新是科学家的事,与我无关”,对此,请写一篇发言稿进行反驳。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首先指出“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是当今时代先进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显创新性、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才能更好地推动高质量发展。材料再引用的话,强调“创新”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它是核心要素,它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由此可见,“创新”对当下中国的发展非常重要。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以新质生产力开辟发展新赛道、增强发展新动能、塑造发展新优势,我们才能赢得未来发展主动权,把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图景一步步变为现实。要完成的写作任务一:从教材中出现的科学家中选择其中一位,以“创新”为话题,给他写一封信,谈谈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教材中的科学家有:袁隆平、钟扬、屠呦呦、加来道雄等,写作时应结合科学家的科研创新之路展开来写,比如:袁隆平,他在杂交水稻研制这条路上,勇于创新,顶着研究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是“对遗传学的无知”等权威学者的指责和压力。根据自己的实践,以科学家的胆识和眼光断定杂交水稻研究具有光辉的前景,并决心义无反顾地坚持研究,终于取得成功。从袁老身上,看到创新需要有质疑权威的勇气,有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决心,有不惧困难、坚持不懈的毅力等。钟扬:一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并在生物信息学、进化生物学等生命科学前沿领域长期积累,拥有独创性的成果。可结合钟扬做科研有“新四不像”精神,即像狗一样灵敏的嗅觉,把握前沿;像兔子一样迅速,立即行动;像猪一样放松的心态,不怕失败;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像牛一样勤劳,坚持不懈。屠呦呦:屠呦呦发现了青蒿具有治疗疟疾的作用,这一发现为抗击疟疾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面对常规加热提取方式效果不佳的困境,屠呦呦创新性地采用低温提取法,成功保存了青蒿抗疟的有效成分,显著提升了抗疟效果。在她身上,学习创新需要的新思路,新方法,大胆尝试,不怕失败等精神。加来道雄:从他身上看到兴趣、好奇心、想象力等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第二个写作任务是:写一篇驳论文,反驳“创新是科学家的事,与我无关”。从我对科学的作用角度谈,我是创新的主体,创新不只是科学家的事,也是你我青年之事。应当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具体论述,比如:时代的创新主体不限于科学家一人,创新领域也不拘泥于科学技术。同时青年是创新的重要主体,是创新独特的动力源泉。因为其固有生动力,敢于挑战的勇敢品质,以及接受新思想、新教育的进步性,必然成为时代创新发展的参与者与推动者。行文构思上,选择任务二,开篇先点明观点,创新青年,舍我其谁。接下来先批驳“创新是科学家的事,与我无关”这一观点,“与我无关”,不仅是此人自私的性情之外露,更是匮乏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今日中国之创新发展,所需的是万众创新,不只是科学家这样的专家,亦要有普通人智慧的集聚,以推动我国之创新巨轮远航。其次,例举当世中国之创新大潮中,非科学家的青年身影随处可见,在自己的领域内大胆创新,为中国创新大业抹上了自己的青春亮色。最后总结,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众志成城,凝聚创新伟力。我相信,中国无比光明的新前途将指日可待。立意:1.科技赋能发展,创新决胜未来。2.突破规矩,敢于创新。3.创新非独专家事,青年与其密相关。贵州省毕节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血缘的意思是人和人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亲属关系来决定。亲属是由生育和婚姻所构成的关系。血缘,严格说来,只指由生育所发生的亲子关系。生育是社会持续所必需的,血缘社会就是用生育去维持社会结构的稳定。血缘是稳定的力量。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的。“生于斯,死于斯”把人和地的因缘固定了。生,也就是血,决定了他的地。亲属是自己人,从一个根本上长出来的枝条,原则上是应当痛痒相关,有无相通的。亲密的共同生活中各人互相依赖的地方是多方面和长期的,因之在授受之间无法一笔一笔地清算往回。亲密社群中既无法不互欠人情,也最怕“算账”。“算账”“清算”等于绝交之谓,因为如果相互不欠人情,也就无需往来了。社会生活愈发达,人和人之间的往来也愈繁重,单靠人情不易维持相互间权利和义务的平衡。于是“当场算清”的需要也增加了。“钱上往来”就是这种可以当场清算的往来,狭义地说就是生意经,或是商业。在亲密的血缘社会中商业是不能存在的。这并不是说这种社会不发生交易,而是说他们的交易是以人情来维持的,是相互馈赠的方式。在乡土社会中,有专门作贸易活动的街集。各地的人到这特定的地方,各以“无情”的身份出现。在这里大家把原来的关系暂时搁开,一切交易都得当场算清。商业是在血缘之外发展的。地缘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而地缘却是契约社会的基础。在契约进行中,一方面有信用,一方面有法律。契约的完成是权利义务的清算,须要精密的计算,确当的单位,可靠的媒介。在这里是冷静的考虑,于是理性支配着人们的活动——这一切是现代社会的特性,也正是乡土社会所缺的。(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血缘与地缘》)材料二:“断亲”现象的具体调查比例数据(选自胡小武《青年“断亲”:何以发生?何去何从?》)材料三:不愿意走访亲戚、不愿意回家过年、不愿意参加亲戚间的聚会……这一代年轻人似乎更想要一种“走亲戚自由”的权利,而被忽略的长辈们则越发地认为现在的年轻人不孝顺、亲情观念淡薄。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亲情观念,现今正经历着两种完全不同文化圈层的碰撞。传统农业社会是一个安土重迁的熟人社会,亲属之间具有强烈的群体同聚意识,宗亲互助成为必然,亲属间互动也较为频繁。但在现代城市中资源富集,就业机会多、发展前景好、收入高、竞争环境相对公平,在比较利益驱使下,向城市、大城市迁徙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理性选择。于是空间上的距离带来了关系上的疏离,滕尼斯所说的“亲属们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在现代社会已然成为一种奢望。“断亲”现象与社会分化和社会分层息息相关。社会关系网络更多建立在社会阶层地位相近的人之间,社会地位相差很大的人之间难以建立起密切的关系。这主要是由于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的理想目标、追求、关注点与所遭遇的问题各不相同,因而彼此之间更多属于“鸡对鸭讲”,无法谈到一块儿去。例如,在家庭聚会上,长辈的关注焦点是学业、工作与婚姻家庭。一方面,长辈的“人生三问”确实是其关心年轻一代的方式,保守、传统的思想观念让他们对于稳定的生活极为看重。另一方面,长辈的关注焦点确实也与年轻一代的关注焦点存在偏差。此外,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人们的生活压力不断增大,内卷化不断引起人们的共鸣。现在的大多数学生,从小内卷式的教育与学习致使他们的休闲时光被完全压榨,再也没有多余的时间维系与亲戚之间的交往。在教育压力之下,学生阶段的社交圈与亲戚和长辈逐渐发生分离。当这部分人群踏入工作领域,逐渐走入中年,又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如果还需要维系着没多少感情、也没多少价值的亲属关系的话,会更加身心俱疲,因而他们选择“断亲”。要说明的是,“断亲”不是一种正式声明的断绝亲戚关系,无论如何“断亲”,“断”的只有相对意义上关系之间的距离,而永远无法断绝血缘意义上的亲属关系。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终究会找到新的亲情存在形式与社交关系,而最舒服的相处状态永远是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与追求。(节选自陈友华、宗昊《“断亲”:概念、问题及思考》)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族世世代代“生于斯,死于斯”,人一出生就决定了他的地,这体现了地缘和血缘是不分离的。B.商业是在社会生活发达,人和人之间的往来繁重之后产生的,它不能存在于亲密的血缘社会中。C.当下的年轻人不愿意走访亲戚、回家过年等现象,表现出他们缺乏孝心、亲情观念淡薄的问题。D.当下,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亲情观念正经历着两种不同文化圈层的碰撞,“断亲”则是碰撞的体现。2.下列选项中,与材料二“经常联系”项变化趋势相符的一项是()A. B.C. D.3.为更好地了解当下年轻人“断亲”的原因,你所在的研究性学习小组计划对本地区的年轻人展开问卷调查,以下问题不适合出现在问卷中的一项是()A.相比父母,你与亲戚交往的频率高吗? B.你认为走亲访友会不会耽搁你的学习?C.距离的远近会影响你走亲戚的意愿吗? D.你是否喜欢和亲戚聚会时聊天的话题?4.请结合材料一指出“血缘社会”和“地缘社会”的特点。5.有不少网友批评现代年轻人选择“断亲”的做法抛弃了“血浓于水”的亲缘关系,请结合材料拟出几条理由进行反驳。〖答案〗1.C2.C3.A4.血缘社会:①用生育维持社会结构的稳定;②亲属之间痛痒相关,有无相通,相互依赖的地方是多方面且长期的。地缘社会:①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②人际关系以“契约”的方式维持,权利和义务的清算精密而确当。5.①“断亲”断的是相对意义上关系之间的距离,并未断绝血缘意义上的亲属关系。②“断亲”能避免不理性的人情往来,减少繁重的社交成本,更关注自己的生活。③“断亲”后人们终究会找到新的亲情存在形式与社交关系来继续维系亲缘关系。〖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缺乏孝心、亲情观念淡薄”错,原文是“被忽略的长辈们则越发地认为现在的年轻人不孝顺、亲情观念淡薄”。故选C。【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图表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A.材料二“经常联系”项为26—30岁为24.44%,30—40岁为30%,与此项变化趋势不相符。B.材料二“经常联系”项为26—30岁为24.44%,40—50岁为66.67%,与此项变化趋势不相符。D.此项图表的数据,18岁以下为“家里如果没有事情几乎没有联系”的数据,18—25岁为“联系非常频繁”的数据,“26—30岁、30—40岁”为“经常联系”的数据,“40—50岁、50岁以上”是“平时偶尔有联系”的数据。各数据的内容不一,不能形成趋势线。故选C。【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访谈目的和内容理解的能力。A.访谈目的是了解不同年龄段的人与亲戚交往的频率,不属于原因。故选A。【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血缘社会:①由原文“生育是社会持续所必需的,血缘社会就是用生育去维持社会结构的稳定”可知,用生育维持社会结构的稳定;②由原文“亲属是自己人,从一个根本上长出来的枝条,原则上是应当痛痒相关,有无相通的。亲密的共同生活中各人互相依赖的地方是多方面和长期的”可知,亲属之间痛痒相关,有无相通,相互依赖的地方是多方面且长期的。地缘社会:①由原文“地缘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可知,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②由原文“地缘却是契约社会的基础。在契约进行中,一方面有信用,一方面有法律。契约的完成是权利义务的清算,须要精密的计算,确当的单位,可靠的媒介”可知,人际关系以“契约”的方式维持,权利和义务的清算精密而确当。【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①由材料三“‘断亲’不是一种正式声明的断绝亲戚关系,无论如何‘断亲’,‘断’的只有相对意义上关系之间的距离,而永远无法断绝血缘意义上的亲属关系”可知,“断亲”断的是相对意义上关系之间的距离,并未断绝血缘意义上的亲属关系。②由材料三“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的理想目标、追求、关注点与所遭遇的问题各不相同,因而彼此之间更多属于‘鸡对鸭讲’,无法谈到一块儿去”“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人们的生活压力不断增大,内卷化不断引起人们的共鸣”“当这部分人群踏入工作领域,逐渐走入中年,又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如果还需要维系着没多少感情、也没多少价值的亲属关系的话,会更加身心俱疲”“最舒服的相处状态永远是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与追求”可知,“断亲”能避免不理性的人情往来,减少繁重的社交成本,更关注自己的生活。③由材料三“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终究会找到新的亲情存在形式与社交关系”可知,“断亲”后人们终究会找到新的亲情存在形式与社交关系来继续维系亲缘关系。(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小城纪事(节选)高阳前往县城的汽车坏了,在金生的带领下我们一行八人决定抄近路步行回家。路走到一半,天就黑了下来,此时下起了雪,大家又怕遇见这条路上出了名的土匪双枪李,于是金生决定带着大家到王老头那里歇一晚再赶路。简单吃了饭后,大家围炉而坐,金生先是批评汽车公司不会做生意,腊月二十七正该开回乡专车,哪有车子坏了不早想办法修好的道理?然后谈到年底的天气,最后谈到双枪李。他把双枪李描述得非常粗犷有力,只觉得他是一个传奇人物。但事实上呢?还不如刘骥所说:“一个无恶不作的土匪!”当我这么想时,对金生的故事便不感兴趣了。无聊地看看周围,发现少了一个年轻人,那人的太太带着不足周岁的孩子睡在里间,他大概在那里;又发现多了一个人,懒散地倚坐在墙角,是异常疲倦的样子。这人显然也是为雪所阻,才来此借宿一宿,就不知是何时进来的。正当大家准备休息时,年轻人从间壁走出来,问道:“哪位带有诸葛行军散?我那孩子抽得厉害,怕是气闭住了,想让他打两个喷嚏,通通窍。”“你别胡来!”金生说,“小孩子抽,别是惊风?烧不烧?”大家都像自己的孩子得了病,一齐拥进去看。那个婴儿睡在他母亲身边,小脸烧得绯红,鼻翅儿一扇一扇,不住抽搐。金生一看就嚷道:“可不是惊风,糟糕!”“要有盘尼西林就没有问题了。”药剂师刘骥说。“盘尼西林,盘尼西林……”金生很快地说,“城里大方药房就有,可是甲”“你没有听说过‘急惊风遇着慢郎中’这句话?”刘骥说。很显然,只要有人到城里去一趟,买来盘尼西林,这孩子的命就算保住了。问题只在谁肯去?那对年轻夫妇哀恳焦忧的眼光,在大家脸上转来转去。最后,孩子父亲说:“我自己去。”“不行!”金生阻止着,“这么大的雪,把路都盖没了,连我都不敢走,何况是你?”“那怎么办呢?”做母亲的哇一声哭了出来,大家面面相觑,谁也没有勇气和办法去解除那对夫妇的痛苦和自己的痛苦。“我去!”突然有一个很陌生的声音出现,是那个最后进来的人在说。“你去?你路熟吗?”金生问他。“差不离。”“好吧,那么你多辛苦。”那人转脸叫刘骥开了药方,从年轻人手上拿了钱,扭身就走。这里金生又骂了半天汽车公司缺德,然后招呼大家警醒些,以便那人半夜买药回来,替他开门。冷,挤得不舒服,同时惦念那孩子以及买药的人,我朦胧地睡一阵醒一阵。不知过了多少时间,隐约听得有人叫门。那年轻人比我更快,已经开了门。在反映的雪光中看去,好像并不是原来那个人,果然,走进来的比去买药的那人要矮要胖,穿着一套黑布的棉中山服,更显得臃肿。他摘下呢帽拿在手里,头上一阵阵冒气,是走得很累了。年轻人千恩万谢地送走了那人。我也叫醒刘骥,帮着他替那孩子打针。不久天也亮了,所有的旅伴纷纷揉着惺忪的睡眼起身。在金生主持之下,开了一个小小会议,因为孩子不能受凉,同时盘尼西林需要每隔四小时便打一次,于是决定那年轻夫妇和刘骥留着暂时不走,由金生去通知那年轻人的家人,这时我们才知道年轻人叫方之春,家里是开百货楼的。雪已经住了,漫山遍野,弥望皆白,一株树一个帽子,真像蛋糕上的白糖霜,大家顶着北风继续赶路,两个钟头就到了城里。第二天,我和朋友朱孔嘉在茶楼里偶遇金生,他亲热地与我们闲谈,谈来谈去,又提到了双枪李。“他给逮住了,您还不知道?”“真的?逮住他倒不容易呢。”朱孔嘉答话。说到这里,有人来找金生,等他一走,我们也就离开茶楼。后来金生带着方之春来看我,寒暄了几句。方之春掏出两个请帖,请我吃饭,附带请孔嘉作陪。此外还请了刘骥和金生,事实上他们才是主客,因为这完全是为了酬谢那晚照料他的孩子的缘故。到了那天,原来不准备赴约的孔嘉,临时也决定陪我去。因为双枪李经省保安司令部批复准予就地枪决,定在那天下午执行,事先游街,孔嘉想去看个热闹。到了地方,方之春招待我们到住家的楼上。点心糖果堆了一桌子,方之春的父母和他的妻子先后来道谢,大家都到了,就是金生还没有来,正要派伙计找他时,金生气急败坏地奔了上来,顾不得先坐下,便大声地说:“那晚上买药的,就是双枪李!我到今天才听清楚,那晚上他到大方药房敲门的时候,正好让巡逻的警察给碰见了。双枪李一看不妙,拉腿就跑,这下子可泄了底。一通消息,四处要道全上了人,等天一亮要往里搜。按说,要躲一躲的话,也未见得躲不过去,可是他得跟咱们送药,以至于还没有出南门,就给逮住了。一到局子里,双枪李第一句话是:‘劳驾您哪位给药送去?有一个孩子等着这药救命!’……”一阵可怕的沉闷之后,方之春跟他父亲低低咕哝了几句,转身问金生说:“金生哥,我求您点事。我请您办一办双枪李的后事。”“好,全交给我!”这里,我们结束了一顿黯然无欢的盛宴,彼此故意地谈些不相干的事,借以冲淡情感上的郁结。“来了,来了!”行列越走越近,我的心越跳越快。双枪李还是那天的那身装束,青布缠头,一件旧棉袄并未扣上,用条黑色的腰带束着,但都脏得不成样子。他的目光移向金生和那孩子,刹那间,眼中敛尽傲意,然后浮起一个微笑。行列渐渐走远,终于消失,那广场立刻变得异常空旷寂寞。孔嘉看着我和刘骥说:“难受得很,到城头上散散步去?”上到城头,遥望那天我们的来路,乙。忽然,一路走来未发一言的孔嘉问我:“你记得吗?克劳狄斯在做祈祷,哈姆雷特要杀他的时候,心里所想的那几句话。”他不等我回答,轻轻地念道,“‘他的业债多半是很重的,现在他正在洗涤他的灵魂,要是我在这时候结果了他的性命,那么天国之路是为他开着的……’”有意外的声音打断了他的话,一声枪响,一阵高呼,又一声枪响,一阵高呼……余音在山谷中回旋,袅袅不绝。(有删改)6.根据上下文内容,适合填入甲处的一项是()A.等到明天再去不行吗? B.现在药房还没关门吗?C.盘尼西林真的有用吗? D.这么晚了谁愿意去呢?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孩子生病时大家拥去探望,金生前后张罗,刘骥留下治疗,这些举动都体现了小城人的人性之美。B.在听到双枪李被捕的原因后,气氛沉闷下来,是因为此时方之春在犹豫要不要给双枪李办理后事。C.作者交代了送药来的人与去买药的人不同这一细节,为后文双枪李被警察逮捕的情节埋下了伏笔。D.与《祝福》中的“我”一样,文中的“我”是讲述者,也是参与者,这一安排使小说更具真实感。8.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9.请结合上下文,以“路”和“雪”为主要描写对象,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在乙处补写一段环境描写。〖答案〗6.A7.B8.①双枪李是人们口中无恶不做的大山匪,他被警方逮捕、枪毙,可见他的业债多半是很重的。②双枪李虽犯下罪,但在孩子生急病时主动去买药,救了孩子一命,这是他洗涤灵魂的证明。9.蜿蜒曲折,歧路重重,而就在临近县城的地方,道路开始变得平直,所有的岔路又重新汇聚到了一起;天空中又飘起了雪,纷纷扬扬,遮天蔽日,压得大地喘不过气来,而在天的一角,隐隐然透出一丝亮光,仿佛一线希望。〖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和句子含义的能力。A.下文“你没有听说过‘急惊风遇着慢郎中’这句话?”一句强调买药这件事时间紧迫。B、C、D三项不合语境。故选A。【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B.“因为此时方之春在犹豫要不要给双枪李办理后事”错,气氛沉闷是因为大家知道双枪李被捕的原因,从而感到震惊。故选B。【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画线句“他的业债多半是很重的,现在他正在洗涤他的灵魂”引自《哈姆雷特》,是克劳狄斯在做祈祷,哈姆雷特要杀他的时候,心里所想的那几句话。①结合前文情节,刘骥说“一个无恶不作的土匪!”双枪李是人们口中无恶不做的大山匪,最后他被警方逮捕、枪毙,可见他的业债多半是很重的。②在大家面面相觑,谁也没有勇气和办法去解除那对夫妇的痛苦和自己的痛苦时,“‘我去!’突然有一个很陌生的声音出现”,双枪李站出来,在孩子生急病时主动去买药,被警察逮住时,“双枪李第一句话是:‘劳驾您哪位给药送去?有一个孩子等着这药救命!’”,可见,双枪李虽犯下罪,但却救了孩子一命,这是他洗涤灵魂的证明。【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补写环境描写的能力。本题要求结合上下文,以“路”和“雪”为主要描写对象,在乙处补写一段环境描写。乙处,前文情节是大家知道了人们口中无恶不做的大山匪双枪李,就是那晚在孩子生急病时主动去买药,救了孩子一命的人。而双枪李经省保安司令部批复准予就地枪决,定在那天下午执行,事先游街,大家在看游行的行列。此时孔嘉看着我和刘骥说:“难受得很,到城头上散散步去?”表明大家知道实情后内心的情感复杂。此处“上到城头,遥望那天我们的来路”,应通过景物描写表现人们内心的复杂情感,有对双枪李被处决的快意,也有遗憾,更有从他身上发现的人性的光芒。总之,环境描写要渲染气氛,凸显人物心情。注意抓住“路”和“雪”来描写,在自然景物的描绘中隐喻和象征一种人生之路和人性之光;还要注意运用修辞手法,使语言形象生动,有表现力。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前世高论,咸以河山之险,秦得百二,遂并天下者,地势便利使之然也。愚谓秦人之兴有由然矣。自伯翳至于秦仲,率以立功,克守其业,而僻在岐、雍,诸侯以夷狄畜之。穆公之世,得人而昌,广地开国,悉由任贤之勋矣。百里奚,亡虞之臣也,而授以国政;孟明,奔军之将也,而委以师律。引咎自责,卒复河西之地。由余在戎,公以为忧,当其来聘也,降千乘之尊,接以殊礼,坐则曲席,食则传器,及其来归,以客卿待之。故能益国十二,辟地千里,遂霸西戎而抗衡中国矣。暨乎即世之日,三良殉葬,国人哀之,赋以《黄鸟》,秦人不复东征,数世不竞者,夺其善人故也。孝公增修穆公之德,寤寐贤者,列爵而尊之,分土而与之。卫鞅以孽公子求见,遂用其谋,开阡陌,急耕战,法行民便,亦以称霸。且苏秦反复之臣燕王一听其言合从山东秦人不敢窥函谷者十五年。以此思之,一贤之功,坚于山河远矣,在用与不用耳。汤以亳、武王以镐而王天下,其政何如哉?百二之说,于是为负。世言秦所以亡者,赵高谗邪,胡亥蔽愚,毒痛齐民,四海瓦解而宗社墟矣。愚尝以为亡秦而贼天下者,李斯也。李斯始以儒学西游于秦,乃进一六合、兼诸侯之说,秦人除逐客之令,以从其计,破纵擅横,卒并天下,以斯为相。且斯以布衣徒步游说,数年而取宰相,不为不遇也。海内既一,属心于斯。斯学帝王之术,居辅弼之地,脱或戴其君于成康之列,跻其民于仁寿之域,如反掌耳。而乃背戾古始,拔本塞源,燔弃《诗》《书》,愚弄黔首,绝尺寸之封以孤其势,侈封禅之制以骄其心,筑宫弥山川,勒铭遍海内,戮诽谤,禁偶语,刑繁令淫,国纪隳矣。纪纲既隳,四国不危者,未之有也。(节选自余靖《武溪集·卷四·秦论》)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苏秦反A复之臣B燕王C一听其言D合E从山东F秦人G不敢H窥函谷者十五年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委”意为“托付”,与《琵琶行》中“委身为贾人妇”的“委”意思相同。B.“卒”意为“最终”,与《与妻书》中“卒不忍独善其身”的“卒”意思相同。C.“夺”意为“失去”,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勿夺其时”的“夺”意思不同。D.“与”意为“给予”,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失其所与”的“与”意思不同。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国人哀之《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B.秦人不复东征《登泰山记》:其阴,济水东流C.亡秦而贼天下者《鸿门宴》:此亡秦之续耳D.海内既一《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1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否定秦以地利并天下的说法,体现了孟子“固国不以山溪之险”的主张。B.秦国的先辈偏居岐、雍一带,虽然都能以功守业,却被诸侯像夷狄一样对待。C.文章认为人才是秦国兴盛的重要因素,这与李斯《谏逐客书》中的观点一致。D.作者认为,赵高谗佞奸邪、胡亥昏聩愚昧、李斯的无所作为导致了秦的灭亡。1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辟地千里,遂霸西戎而抗衡中国矣。(2)纪纲既隳,四国不危者,未之有也。〖答案〗10.BDF11.C12.C13.D14.(1)开拓了千里的土地,于是在西戎称霸并且与中原地区抗衡。(2)典章法度被毁坏之后,天下却不危险,还没有过这种情形。〖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况且(像)苏秦(这样)反复无常的臣子,燕王(却)一心一意听取他的意见,与山东诸国采取合纵政策,秦人十五年不敢窥探函谷关。“苏秦反复之臣”为判断句,句意完整,故应在B处断开;“一听其言”“合从山东”为主语“燕王”引领的两个分句,且“秦人”作“不敢窥函谷者十五年”的主语,故应在DF处断开。故选BDF。【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委”,都是“托付”的意思。句意:(穆公)却把军队的纪律托付给他。/嫁给商人为妻。B.“卒”,都是“最终”的意思。句意:最终收复了黄河以西的地方。/最终不忍心独自保全自己。C.“意思不同”错。“夺”,都是“失去”的意思。句意:失去了贤人的缘故。/不要让农民失去的耕种的时间。D.“与”,给予;/结交、亲附。句意:分割土地给他们。/失掉自己的同盟者。故选C。【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A.“哀”,都是“哀叹”的意思。句意:国人哀叹这件事。/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B.“东”,都为名词作状语,向东。句意:秦人不再向东征战。/它的北面,济水向东流。C.“亡”,使动用法,使……灭亡;/充当定语,已亡的。句意:使秦国灭亡并且毁坏天下的人。/这只是已亡的秦朝的继续罢了。D.“一”,都为数词作动词,统一。句意:四海之内统一之后。/六国灭亡,四海统一。故选C。【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作者认为,赵高谗佞奸邪、胡亥昏聩愚昧……导致了秦的灭亡”错。赵高谗佞奸邪、胡亥昏聩愚昧导致秦的灭亡不是作者的观点,是“世言”,即“世人说”。故选D。【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辟”,开辟、开拓;“霸西戎”,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西戎霸”;“中国”,中原地区。(2)“纪纲”,典章法度;“隳”,被毁坏;“未之有也”,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未有之也”。【参考译文】前人高明的言论,都认为秦国占据了山河中易守难攻的险要地势,最终吞并天下,是地势便利使得它这样的。我认为秦国的兴盛是有其他原因的。从伯翳到秦仲,都是因为立下功劳后,能够守住他们的国家,但是他们偏居岐、雍一带,诸侯都把他们当做少数民族来对待。穆公在位的时候,得到能人(相助)而兴盛,扩大土地,创建国家,都是由于任用贤能的功劳。百里奚,是已亡虞国的大臣,(穆公)却把国家政事交付给他;孟明,是逃军的将领,(穆公)却把军队的纪律托付给他。(穆公)承担过失并自我责备,最终收复了黄河以西的地方。由余在戎地时,(穆公)因为他而感到忧虑,当他来出使秦国时,(穆公)放低自己尊贵的身份,用特殊的礼仪来迎接他,与他连着席子坐在一起,他吃饭的时候,穆公就把餐具递给他,等到他归顺秦国后,穆公就用对待客卿的礼仪对待他。因此得以增加了十二个诸侯国,开拓了千里的土地,于是在西戎称霸并且与中原地区抗衡。在穆公去世当日,三位贤臣(奄息、仲行、针虎)都为他殉葬,国人哀叹这件事,就为他们写了《黄鸟》一诗,秦人不再向东征战,几世都没有(与东方的各诸侯国)角逐,是失去了贤人的缘故。孝公进一步修养穆公的德行,日夜渴求贤能的人,分颁爵位来使他们的地位尊贵,分割土地给他们。卫鞅用魏国庶出公子的身份求见,孝公就用他的计谋,开辟道路,抓紧耕种、备战,推行法度使百姓便利,也因此而称霸。况且(像)苏秦(这样)反复无常的臣子,燕王(却)一心一意听取他的意见,与山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