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中历史统编版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_第1页
河南省高中历史统编版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_第2页
河南省高中历史统编版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_第3页
河南省高中历史统编版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_第4页
河南省高中历史统编版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选题1、下表是不同时期的作品对木兰形象的描写,影响木兰形象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木兰形象描写出处“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北朝民歌《木兰诗》增加了“放小脚”、“练武艺”、“劝爹娘”、“擒贼首”、“配因缘”等情节;“休女身拼,缇萦命判,这都是裙钗伴。立地撑天,说什么男儿汉!”明朝徐渭杂剧《雌木兰替父从军》A.科学技术的进步B.阳明心学的影响C.自然经济的主导D.君主专制的强化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战乱频繁,人民渴望社会安定;儒家思想的不断发展,影响着人们的忠孝观念,木兰忠勇孝女形象是这一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理学束缚人性,则出现了反对束缚,寻求女性解放的思想。这反映在文艺作品中,出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木兰形象,D项正确;科技进步与花木兰形象变化无关,排除A项;阳明心学主张探究天理,重视纲常伦理,与材料中花木兰形象的变化趋势不符,排除B项;北朝和明朝都是以自然经济为主导,排除C项。故选D项。2、1762年,清政府设立伊犁将军,其主要职责是统领当地驻军及屯田、巡边等。清政府在乌鲁木齐地区实行与内地一致的州县制;对天山南部的维吾尔族聚居区,基本保留其原有的伯克统治制度。这些举措(

)A.有利于维护西北边疆的稳定B.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C.为新疆的发展提供物质保障D.表明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答案:A解析:清政府在西北伊犁地区设置专门机构来管理,在乌鲁木齐设置州县,在维吾尔族聚居地区保留原来的伯克统治制度,采取因地制宜、因俗而治的手段,目的是为了有效的管理西北地区,维护西北边疆的稳定,A项正确;这些举措并不一定能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制度、机构设置,不属于物质范畴,排除C项;军机处的设置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排除D项。故选A项。3、图1、图2分别是中国古代唐宋时期、明清时期的丝织业中心分布示意图。对此变化解释合理的是A.棉纺织业发展的冲击B.受海禁政策的影响C.政府强化丝织业控制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答案:A解析:材料体现唐朝时期丝织业中心分布更广,而到了明清时期明显分布更少,这说明棉纺织业发展的冲击,A项正确;受海禁政策的影响,仅仅只是棉纺织业发展的冲击的一个因素,排除B项;单纯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政府强化丝织业控制,这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排除C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排除D项。故选A项。4、17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以南洋为中心的中荷贸易、以恰克图为中心的中俄贸易、以广州为中心的中英贸易已经取代与周边国家传统意义上的“朝贡贸易”,大量白银流人中国市场。这一现象反映了A.外贸逆差已经扭转B.传统经济仍具优势C.商战思潮广泛传播D.传统宗藩体制解体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八十年代后即清朝前期,中国与英荷等西方国家的贸易已经取代传统“朝贡贸易”,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市场等,反映了传统经济仍具优势,B项正确;17世纪中国在外贸中处于顺差而非逆差,排除A项;直到19世纪中后期,中国才兴起“商战”思潮,排除C项;传统宗藩体制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排除D项。故选B项。5、16世纪中后期,明朝隆庆皇帝宣布废除海禁,允许泉州、漳州的民间商人出海。参与东西二洋的海上贸易,史称“隆庆开关”。这一事件的影响是A.对外开放局面逐渐形成B.民间贸易超过官方贸易C.突破了朝贡贸易的局限D.消除了沿海倭寇的隐患答案:C解析:隆庆开海废除了海禁政策,促进了民间海外贸易的发展,突破了朝贡贸易的限制,C项正确;隆庆开海是临时性政策,并未长期实行,也没有形成对外开放的局面,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供贸易额,无法得出民间贸易超过官方贸易,排除B项;D项错在“消除”,排除D项。故选C项。6、下图表中,有关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之间的史实表述,有误的一项是朝代史实A.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实现唐蕃和亲B.元朝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宣政院进行管理C.明朝设立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进行管理D.清朝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A.AB.BC.CD.D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清朝前期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而在西藏地区设立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D项表述有误,符合题意;唐朝时期,唐太宗送文成公主入藏,实现唐蕃和亲,促进了汉藏两族的交流,排除A项;元朝时期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宣政院管理西藏,西藏从此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管辖,排除B项;明朝在西藏地区设立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进行管理,排除C项。故选D项。7、明清时期,一些地方出现了“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以会馆、公所为其在异乡联络计议之所的、自发形成的商人群体”。这反映了此时期A.经济重心的南移B.商品经济的繁荣C.工商业市镇兴起D.工商皆本思想形成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以会馆、公所为其在异乡联络计议之所的、自发形成的商人群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商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实力较强的商帮,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如徽州的徽商和山西的晋商,因此材料内容反映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繁荣的现象,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经济重心在南宋时期转移完成,并且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经济重心南移的现象,排除A项;明清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工商业市镇,如佛山镇、景德镇等,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工商业市镇兴起的史实,排除C项;工商皆本的思想强调的是手工业和商业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相对重农抑商政策而言的,题干内容没有体现工商皆本的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小提示:8、《耕织图》被称为“中国最早完整记录男耕女织的画卷”、“世界首部农业科普画册”。下面两幅耕织图(

)南宋耕织图(1143年)图1雍正像耕织图(1769年)图2A.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历史原貌B.并不具有任何史料价值C.反映了古代牛耕技术进步缓慢D.表明清朝印刷术的进步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南宋和清朝雍正时期的农业生产技术都是铁犁牛耕,反映了古代牛耕技术进步缓慢,C项正确;A项错在“真实”,《耕织图》渗透子绘画者一定的主观色彩,排除A项;《耕织图》是文献史料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排除B项;从材料没有得出清朝印刷术是否进步,排除D项。故选C项。小提示:9、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提出圣人之学就是致良知而已,并且良知是圣众智愚都具有的,只要能够发现自己的良知,就可以称谓圣人。这一主张(

)A.使心学成为正统思想B.推动了理学的世俗化C.强化了封建等级秩序D.体现了经世致用思想答案:B解析:材料“良知是圣众智愚都具有的,只要能够发现自己的良知,就可以称谓圣人”体现了只要把握自己的良知,普通人也可以成为“圣人”,激发了普通大众对理学的学习,推动了理学的世俗化,B项正确;明代正统思想是程朱理学,排除A项;材料强调普通人可以把握自己的良知从而成为“圣人”,这并不能强化封建等级秩序,排除C项;经世致用指的是学问必须有益于国家和社会,这和材料中“致良知”的思想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小提示:10、明代士人顾宪成认为:“官辇毂,志不在君父,官封疆,志不在民生,居水边林下,志不在世道,君子无取焉。”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也说道:“耻之于人大矣!不耻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匹妇之不被其泽。”这反映出当时A.心学成为社会思想主流B.八股取士阻碍社会进步C.士大夫的济世安民情怀D.传统等级秩序受到冲击答案:C解析:据题意可知,顾宪成认为志向不在民生是君子所不重视的;顾炎武认为君子应该泽被苍生,这都体现了士大夫的济世安民情怀,C项正确;顾宪成和顾炎武都强调要注重民生,并不能说明心学成为社会思想主流和八股取士阻碍社会进步,排除AB项;这两人的思想不是在冲击传统的等级秩序,排除D项。11、据《清史稿》记载“诸臣陈奏,常事用疏,自通政司上,下内阁拟旨:要事用摺,自奏事处上,下军机处拟旨,亲御朱笔批发。自是内阁权移於军机处,大学士必充军机大臣,始得预政事,日必召入对,承旨,平章政事,参与机密。”由此可见清代A.内阁已经被军机处所取代B.专制皇权得到空前加强C.中枢制衡体制遭到了冲击D.军机处运作有一定规制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大学士必充军机大臣,始得预政事,日必召入对,承旨,平章政事,参与机密”可以看出,军机处参与机密需要一定的规制,D项正确;内阁和军机处各有职责,前者并未被取代,排除A项;B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项;当时的中枢体制并非制衡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12、1488年的吴江县志记载风土人情时提到,商人离家百里,家人就会愁眉苦脸;在外地经商又多年不归,会被视为无信。而1548年新编县志却未载此类说法。对这一变化解释合理的是A.政府好恶决定史书编修B.重农抑商政策调整C.经济发展影响价值观念D.宗法社会日益解体答案:C解析:1488年正处于明代前期,商品经济发展程度不高,但是1548年正处于明代中后期,当时商品经济发展,因此地方县志中对于商人离家的认识发生了变化,说明经济发展影响价值观念,C项正确;A项表述绝对,而且与题无关,排除A项;明代始终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D项与题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3、明宣宗年间,票拟制度形成、内阁官员审阅大臣的奏章,并附上处理意见交由皇帝批复。皇帝若觉得票拟可行,便朱批下发到六部执行。这说明票拟制度A.加强了中央集权B.促进内阁决策权制度化C.提高了决策效率D.推动中枢机构趋于成熟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票拟制度中官员在审阅奏章时附上处理意见交由皇帝批复,皇帝若觉得票拟可行,便朱批下发到六部执行,这样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C项正确;中央集权是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权力,排除A项;内阁没有决策权,排除B项;票拟制度不是中枢机构趋于成熟,排除D项。故选C项。14、下图是利玛窦在中国刊印的《坤舆万国图全图》(摹本)。它A.准确描绘了全世界的地理状况B.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旧习俗C.体现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传入D.加速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的进程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坤舆万国图全图》是以当时西方世界地图为蓝本绘制的,所以该图体现了西方新进科学技术的传入,C项正确;该图还没有能够准确绘制当时全世界的地理状况,排除A项;“从根本上改变”的说法过于夸张绝对,排除B项;明清时期的中国没有主动融入世界,排除D项。故选C项。15、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一些地区开始有了“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说法,这主要是由于A.西方文明的影响B.区域商帮的推动C.商品经济的发展D.抑商政策的松动答案:C解析:“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强调商业比农业更有利可图,这说明当时商品经济得到了发展,C项正确;材料内容与西方文明、商帮发展无关,排除A、B项;明清两朝实行抑商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填空题16、________年____称帝,定都应天府建立明朝。同年攻占大都,结束了元在全国的统治。答案:

1368年

朱元璋解析:略17、君主专制的发展(1)实行________①特点:迅速、机密。②作用: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2)设立________(中枢秘书机构)①开始:________时,在皇帝寝宫旁边设立。②军机大臣:由被指派的朝臣兼职充任③职责: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________,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雍正是一个工作狂,批奏折俨然是他人生的一大爱好。据史料记载,雍正在位十三年间,累计写下了共一百多万字的奏折批语。每每批奏折到深夜,睡眠时间大概只有四个小时。本来工作量就大,他还增加了,上奏人数。而且每件奏折都亲自批阅,有的奏折的批语甚至到达了一千多字。(3)制造“________”①目的: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②影响: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答案:

奏折制度

军机处

雍正

轮流值班

文字狱解析:(1)清朝时期形成的奏折制度,它联系方式迅速、机密,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2)根据“军机大臣”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期设军机处,雍正时,在皇帝寝宫旁边(只有50米)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由被指派的朝臣兼职充任。军机处官员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日夜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其结果有利于保证政权的稳定和效能。(3)根据“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是清朝时期制造的“文字狱”,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清朝实行文字狱,文字狱是指清朝统治者对违背统治思想与触犯皇帝威严的言行进行残酷打击。这种文化专制统治使当时的文人不敢表露独立的思想,遣词造句都要小心翼翼,以免触犯忌讳。文字狱的实行加强了思想控制,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18、起义将领________势力逐渐强大,统一了________大部分地区答案:

朱元璋

南方解析:1351

年,元朝爆发农民起义,动乱波及全国。佃农出身的起义将领朱元璋势力逐渐强大,统一了南方。19、沙俄:17世纪中叶,_______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_______前期,清军围攻侵占_______的俄军,迫使沙俄同意进行谈判。_______年,两国签订《______________》,从法律上确定_______、_______流域包括_______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答案:

沙皇俄国

康熙

雅克萨

1689

尼布楚条约

黑龙江

乌苏里江

库页岛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中叶,沙皇俄国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康熙前期,清军围攻侵占雅克萨的俄军,迫使沙俄同意进行谈判。1689年,两国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20、康乾盛世后期,清朝统治已出现由盛转衰的迹象。19世纪前期,_______、_______两位皇帝在位时,衰象更为明显。答案:

嘉庆

道光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乾盛世后期,清朝统治已出现由盛转衰的迹象。19世纪前期,嘉庆、道光两位皇帝在位时,衰象更为明显。材料分析题21、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用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辞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材料三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四

“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中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主张?为此,汉武帝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2)据材料二,指出朱熹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提出了怎样的认识论?(3)据材料三,归纳黄宗羲的主要思想?(4)据材料四,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答案:(1)主张:大一统理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措施:政治上重用儒生;教育上设置太学和地方教育系统;表彰六经等。(2)核心:“存天理,灭人欲”。认识论:“格物致知”。(3)主要思想:反对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提倡“工商皆本”。(4)学风:经世致用(或崇实致用)。时代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解析:(1)主张:根据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可得出,董仲舒提出“大一统理论”;根据材料一“……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用明,民知所从矣”,可得出,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措施: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上重用儒生;教育上设置太学和地方教育系统;表彰六经等方面概括汉武帝采取的具体措施。(2)核心:根据材料二“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可知,朱熹思想的核心是“存天理,灭人欲”。认识论:根据材料二“……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可知,朱熹的认识论是“格物致知”。(3)主要思想:根据材料三“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可得出,反对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根据材料三“……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可得出,提倡“工商皆本”。(4)学风:根据材料四“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中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并结合所学可知,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或崇实致用)的学风。时代责任感:根据材料四“……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并结合所学可知,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小提示: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中国古代史分为以下六个学习专题①早期中华文明②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社会及思想变动③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④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⑤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⑥明至清中叶中国版图的奠定、封建专制的发展与社会变动(1)根据材料指出六个学习专题划分的特点,你认为这样划分学习专题对历史学习有何优势?(2)如果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你将依据上述专题中的哪些内容进行论证。答案:(1)特点:依据国家形态阶段进行划分,具有鲜明的阶段特征。优势:阶段特征鲜明,利于构建知识体系和框架。(2)早期中华文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明至清中叶中国版图的奠定、封建专制的发展与社会变动。解析:(1)根据目录内容可以看出,划分的特点是依据国家形态阶段进行划分,具有鲜明的阶段特征。这样划分学习专题对历史学系的优势在于阶段特征鲜明,利于构建知识体系和框架。(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所谓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趋势是指出现了多个文明中心,这些文明中心或民族在长期的交流融合中形成了统一的中华民族文明。由此可知,可以用作论证依据的有早期中华文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和明至清中叶中国版图的奠定、封建专制的发展与社会变动。这些专题能够体现早期文明和民族融合,能够体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两宋期间,丝绸之路被金、西夏等所阻,对外贸易只好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海路进行,当时与宋朝通商的海外国家,共五十多国,总称为“海南诸国”。中国过去的海外贸易,主要为统治阶层带来珍贵的奢侈品,整体经济收益不大。然而,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宋朝因此增设机关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杭侃《两宋﹕在繁华中沉没》材料二

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同样,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率提高使人口的相应增长成为可能,而人口增长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材料三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南京“织机逾百张”繁阜喧盛。(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海外贸易呈现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3)材料三反映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有什么新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逐渐落后于世界的原因。答案:(1)集中在海路进行;规模空前;经济效益明显;设立专门管理机构。(2)表现: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商业贸易繁荣;海外贸易发展迅速,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重要来源之一;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突破了商业活动原先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出现了比较完善的饮食、娱乐服务设施。早市、夜市、草市兴盛。(3)新特点:专业化城市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因素: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腐朽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重农抑商或闭关锁国等政策的阻碍;自然经济占主导;统治者盲目自大。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一中“对外贸易只好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海路进行”,“与宋朝通商的海外国家,共五十多国”,“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朝”,“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宋朝因此增设机关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等信息,从运输、规模、成效和管理等方面,分析宋代海外贸易呈现的特点。(2)根据材料“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和结合所学知识,从城市经济功能增强、海外贸易发展、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重要来源之一、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娱乐服务设施(如早市、夜市、草市兴盛”等方面,分析述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3)特点:根据材料三中“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景德镇”等信息可知,当时出现了专业化城市;由“

南京‘织机逾百张等’”可知,明清时期城市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原因: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制度、经济和外交政策、统治者心态等方面,分析明清逐渐落后于世界的原因。24、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保持着对中华文明较高的认同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两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时期。西汉民族关系则主要是采取和抚四夷特别是与强大的匈奴实行“和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边境的安宁。到了汉武帝时期,随着西汉国力的增强,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强有力措施。——汪高鑫《两汉正史民族史撰述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材料二

清前期边疆治理的部分措施地理方位具体措施东南地区①1683年,清政府派施琅收复台湾②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布政使司东北地区①康熙前期,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②1689年,中俄两国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东部边界西北地区①1757年击败准噶尔部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③在蒙古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④1762年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要务西藏地区①清初册封达赖和班禅②1727年起开始派遣驻藏大臣③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清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权(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对匈奴政策的变化。(2)据材料二,分析清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受到了哪些威胁?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前期边疆治理措施的意义。答案:(1)政策变化:从“和亲”到反击战争(或北击匈奴)。(2)威胁:少数民族贵族的叛乱,如准噶尔部的叛乱、大小和卓的叛乱;外国侵略势力对边疆的侵略,如沙俄入侵我国东北;反清势力的威胁,如郑氏集团占据台湾。意义:促进了边疆开发,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加强了边疆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民族交融;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解析:(1)政策变化:据材料“西汉民族关系上则主要是采取和抚四夷,特别是与强大的匈奴实行‘和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边境的安宁”并结合所学汉高祖时期的对匈奴政策可知,汉初由于国力贫困,对匈奴采取“和亲”;据材料“到了汉武帝时期,随着西汉国力的增强,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强有力措施”并结合所学汉武帝对匈奴政策可知,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对匈奴采取了反击战争。所以变化是从“和亲”到反击战争(或北击匈奴)。(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