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讲义第1单元第1讲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讲义第1单元第1讲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讲义第1单元第1讲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讲义第1单元第1讲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讲义第1单元第1讲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时空坐标单元概览]时期西周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内容早期政治制度的成型时期:西周建立了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将政治隶属关系与血缘关系结合起来,带有浓厚的宗族色彩中央集权制的确立时期:秦朝最早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西汉解决了王国问题,进一步巩固了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制的成熟时期:包括以三省六部为核心的中枢权力机构、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制度和较为完备的监察谏议制度等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时期:明代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表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并逐步发展到顶峰主旨(1)分封制和宗法制构成了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体,基本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家国一体(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其演化趋势是君权和中央权力不断加强,相权和地方权力不断削弱,这一制度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第1讲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考点1|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对应学生用书第1页)[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1.夏朝国家出现,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出现了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2.商朝(1)政治制度:实行内服与外服制度,商王具有支配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2)神权色彩: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王朝具有很浓厚的神权色彩。二、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1)目的:对被征服的广大地区进行有效统治。(2)内容①周王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亲族、功臣、姻亲和先代贵族,广建封国,以拱卫王室。②受封诸侯有为周王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3)作用①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西周成为疆域广大的国家。②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概念阐释]“封建”的含义一是国家结构,指的是西欧的中世纪和中国夏商周时期分封制的国家结构,夏商时期以中央王朝和万千方国结合的方式出现,周朝则以天子和诸侯国的形式出现;二是社会形态,指的是以地主阶级剥削农民为经济基础的社会形态,中世纪的欧洲和公元前475年至公元1840年的中国就是这种社会形态。2.宗法制度(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性质: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3)核心(即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4)内容:大宗和小宗两个体系。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5)作用①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③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轻巧识记]宗法制的几个要点(1)一个核心:嫡长子继承制。(2)两个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3)三个宗法形式:家谱、宗祠、族规。(4)四个重要观念:“亲亲尊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男尊女卑”“裙带风气、荫庇心态”。3.礼乐制度(1)含义:周礼是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2)作用: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eq\a\vs4\al([教材补遗]) 1.谱牒记载某一宗族主要成员世系及其事迹的档案。东汉末年到魏晋之际开始盛行,主要适应了世家大族式家族组织和门阀士族制度的需要,分“家传”、“家谱”和“薄状谱牒”(即官修的谱牒)三种形式。谱牒是选官和通婚的依据,但只有官修的谱牒才具有法律效力,才能作为根据,所谓“有司选举,必稽谱籍而考其真伪”,“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2.家国同构所谓“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父权家长制。“家国同构”是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家族是家庭的扩大,国家则是家族的扩大和延伸。在“家国同构”的格局下,家是小国,国是大家。在家庭、家族内,父家长地位至尊,权力至大;在国内,君王地位至尊,权力至大。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是全国子民的严父。不仅国君如父,而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简而言之,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家国同构,宗法制度因而渗透于社会整体,甚至掩盖了阶级和等级关系。[理解—史料研习归纳]分封制的特点和影响史料一西周以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分封出去的邦国……①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有实权。……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史料二王室分封宗亲功臣的既定制度,②辅之以明确天子权力和诸侯义务的周礼约束,决定了王室和诸侯之间的内在关系,使中央王国对地方诸侯的纵向联系加强。同时,西周的诸侯国之间多有③同宗共祖的宗亲关系或互通婚姻的姻亲关系,横向联系也较以前密切。——《中国历史·先秦卷》史料三不过应该注意到,周天子当时并没有真正的统治权,周初万邦并立,周不过只是其中一邦。……天子与诸侯之间,诸侯相互之间,诸侯和卿大夫之间,往往用盟约维持关系。④所以我们可以说,周代存在着主权分割现象,却没有形成个人之间的主从关系。——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史料解读]主旨归纳信息解读史料一:受封诸侯的权力①→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拥有较大的权力史料二:分封制之下的关系②→王室与诸侯间的纵向联系;③→诸侯国间的横向联系史料三:分封制下的西周政治特征④→“……盟约维持关系”是“……存在主权分割现象”这一结论的依据[史料应用](1)根据史料一,分析周王室在原有邦国内“掺沙子”的意图。这一举措对西周政治体制产生了什么影响?提示:意图: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影响:形成了二元体制。(2)根据史料二,分析王室和诸侯之间的关系。提示: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3)根据史料三,概括西周分封的特点。提示:分封的邦国众多;周天子与诸侯王关系近乎平等;贵族之间以盟约维系和平;西周统治尚未实现高度集权。[史论归纳]分封制的特点与影响1.特点(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2)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3)层层封授:权利和义务相联系,等级森严。(4)联系密切: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2.影响(1)积极作用:西周初期,周王有较高的权威,对诸侯国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向心力。诸侯国对周王室起到了拱卫作用,巩固了西周的统治,使西周成为地域空前的奴隶制国家。(2)消极作用:受封诸侯在其领地内有很大的权力和独立性,造成了春秋战国时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宗法制的影响史料一(西周)整个国家①政权就是由“大宗”“小宗”的宗法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宗法系统上的等级与政权组织中的等级是对立统一的,这就形成了亲贵合一、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张荫麟《中国史纲》史料二②家族组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有着天然的联系,与中国国家政权之间具有较为广阔的合作空间,与现代化的主潮流并不处于截然对立的状态。然而,家族组织又是一柄双刃剑,以它为表现形式的族际冲突(编者注:农村宗族械斗),以及由于政府处置不当而引发的普遍不满,③很可能在家族组织复兴中成为某种破坏性力量。——杨平《湛江农村家族宗法制度调查》[史料解读]主旨归纳信息解读史料一:宗法制对国家政治体制的影响①→宗法制对国家政体的影响史料二:宗族为中性社会组织,其功能具有双重性②→宗族的积极影响;③→宗族的消极影响[史料应用]史料一、史料二分别反映了宗法制怎样的影响?提示:史料一表明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权力结构,亲贵合一,家国一体。史料二反映了宗法制下的亲情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及凝聚力,有利于家庭和睦、亲族团结和社会和谐。若引导不当,也会成为建立民主和法制社会的一种障碍。[史论归纳]宗法制度影响下的中国传统社会1.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1)影响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体现为家天下的延续、封国制度不断、家族制度延续和家国同构。(2)形成了中华民族重视人伦、重视亲情、重视家庭生活的传统,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3)形成了中华民族重视祖先、重视传统、重视统一的民族精神。中华五千年文明是世界上四大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与这一制度密不可分。2.对中国社会的负面影响(1)从政治上讲,导致了专制社会和专制思想的形成,人们的民主观念和民主精神普遍缺乏。(2)从经济上讲,导致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扼杀了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建设。(3)从文化角度讲,导致了中华民族重传统轻变革、重伦理轻科学,缺乏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精神,思想上表现为守旧、保守。[应用—对点强化训练]1.(2017·周口期末)先秦盛行“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这表明了先秦时期()【导学号:75740000】A.周王天下共主 B.政权借助族权C.皇权至高无上 D.社会分工明确B[由材料中“天子”“诸侯”“卿”“夫”“士”“庶人”可知其涉及的是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材料没有体现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故A项错误;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制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故B项正确;先秦时期还未出现至高无上的皇权,故C项错误;材料不是讲分工明确的问题,故D项错误。]2.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该状况反映出()A.天子权力开始削弱 B.贵族政治彻底瓦解C.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D.分封制受到冲击D[材料反映的是诸侯不尽义务,“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庄稼”,说明分封制受到冲击,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周天子权威削弱,但不能说明是开始削弱,故A项错误;从材料时间可知是春秋时期,当时仍然是贵族政治,故B项错误;宗法制度主要是调整宗族内部的关系,而且注重血缘,与材料反映的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3.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晋平公之母为杞国女子,晋国(周成王弟弟叔虞的封国)因此帮助杞国(夏禹后代东楼公的封国)修筑城墙。郑国批评说:‘晋国不恤周宗之阙,而夏肄是屏,其弃诸姬,亦可知也已。诸姬是弃,其谁归之?是谓离德。’”对以上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周王室对各诸侯国不分亲疏B.宗法制度影响西周封国间的关系C.当时强调同宗族的封国相互帮助D.周王和诸侯是宗法制的核心所在C[题干中并没有提到周王室和各诸侯国之间的关系,故A、D两项错误;题干中的历史事件并没有体现出宗法制度,故B项错误;题干中郑国批评晋国帮助不是同宗族的杞国的信息体现了当时诸侯国强调同宗族国家间互相帮助,故C项正确。]4.(2017·南宁期末)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君,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族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A.具有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B.建立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C.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截然分开D.“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A[材料显示西周时期,国家和家族有着类似的结构,体现了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故A项正确;西周时期没有建立中央集权,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宗族组织和政治系统一体的特点,故C项错误;“天下为家”取代“天下为公”指的是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它开始于夏朝,故D项错误。]考点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对应学生用书第4页)[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背景原有的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诸侯争霸;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二、内容1.皇帝制度(1)皇权至上:秦王嬴政改称“皇帝”,总揽国家的司法、立法、行政、军事大权。(2)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3)皇帝独尊: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任何人对皇帝的名字都要避讳。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1)内容三公丞相为“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九卿诸卿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项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2)作用: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手中。3.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1)设置:地方政权机构分郡、县两级。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2)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轻巧识记]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主要区别4.用人制度:制定了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5.法律制度:秦帝国制定细密、严苛的法律。三、影响1.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2.其中央与地方官制的基本原则为历代王朝所继承,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概念阐释]“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1)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是一种决策方式。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2)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eq\a\vs4\al([教材补遗])1.朝议一般分为廷议和集议两种形式。皇帝在殿堂听政,百官按例朝见,有事皇帝口头提出,有争议的当朝议论,谓之“廷议”。有些事皇帝不在朝会中提出,而“下其议”于一定范围的官员,如“九卿会议”、“王大臣会议”,然后再将意见上奏,谓之“集议”。它体现了地主阶级内部最高层次的民主,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2.“五德始终说”秦始皇不但建立了一套中央集权的统治机构和制度,而且还采用了战国时期阴阳家的“五德终始说”,为秦朝的法统辩护。“五德终始说”认为,各个相袭的朝代以土、木、金、火、水等五德的顺序进行统治,周而复始。秦得水德,水德尚黑,所以秦的礼服、旌旗等都用黑色;与水德相应的数是六,所以符传长度、法冠高度各为六寸,车轨宽六尺;水德主刑杀,所以政治统治力求严酷,不讲究“仁恩”和“义”;与水德相应,历法以亥月即十月为岁首等。[理解—史料研习归纳]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组成和特点史料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制了六枚一套的御玺,分别刻着“皇帝之玺”“天子之玺”“皇帝行玺”“天子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信玺”。如①任命国家官员,则封印“皇帝之玺”;若任命四夷的官员,则用“天子之玺”;信玺用于对国内和四夷用兵事宜,行玺则为皇帝外巡时随身携带。史料二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②丞相是“百官之长”,“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秦朝设左、右丞相,以右为尊;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掌副丞相”,主管监察。秦朝的③三公九卿为官僚政治,职事人员为有才能的文武官员,皆受命于皇帝,各有职分、等级、俸禄,公与私分明,政绩有考课,讲效率,有升迁,体制划一,组织完备……——《中华文明史·第二卷》[史料解读]主旨归纳信息解读史料一:秦朝皇帝制度下的御玺制度①→皇帝的权力和地位史料二:秦朝三公九卿制②→三公各司其职;③→官员不再是世卿世禄[史料应用](1)史料一中秦始皇所创的皇帝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两千多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影响。提示:一方面,实现了中央权力的高度集中,有利于国家稳定与统一;另一方面,专制独裁,易导致决策失误,出现暴政。(2)根据史料二,归纳概括秦朝三公九卿制的特点。提示:官员由皇帝任免;职责明确;组织完备;官僚政治。[史论归纳]秦朝中央官制的基本特征(1)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中央主要官职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但都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各个官职相互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政大权完全操纵于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君权不致旁落。(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诸卿中奉常、郎中令、宗正、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3)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行政权力体系,为以后历代王朝的中央机构提供了参照模式。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史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①“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②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史料二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③其专在下;郡县之失,④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弱?——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史料三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⑤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史料解读]主旨归纳信息解读史料一:从文明史观指出了周秦创制的影响①→西周的分封制;②→秦朝的郡县制史料二: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角度评论了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利弊③→地方权力过大;④→君主专制史料三:官僚政治的形成和特点⑤→强调官僚制取代贵族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史料应用](1)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提示:主要政治制度:西周实行分封制、宗法制;秦朝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差别: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朝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2)根据史料三,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的本质特征。谈谈你对官僚体制的认识。提示:本质特征: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从世袭到任命;从地方分治到中央集权。认识:官僚体制一方面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或维护国家的稳定);另一方面强化了皇帝的专制,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史论归纳]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1.不同点分封制郡县制盛行于奴隶社会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时代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国家大一统条件下实行,按地域划分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动,只有俸禄没有封地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之外,虽拓展了疆域,但易发展为割据势力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统一2.相同点: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都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起了积极作用。[应用—对点强化训练]1.《史记》载:秦始皇每天“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而清雍正帝也曾说:“各省文武官员之奏折,一日之间,尝至二三十件,多或至五六十件不等,皆朕亲自览阅批发,从无留滞,无一人赞襄于左右”。对这种状况的实质,描述比较准确的是()A.“皇帝之功,勤劳本事”B.古代帝王“以文书御天下”C.“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从制”D.“宫中府中,俱为一体”C[材料表面反映的是古代帝王繁重的批阅奏章的工作,实际上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皇帝集权于一身。A项意为皇帝的功劳在于本分做事,与题意不符;B项反映皇帝治国的一种形式,与题意不符;C项强调四海之内都受中央和皇帝的控制,正确;D项强调内外要同等对待,与材料无关,与题意不符。]2.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和教化,郎中令掌宫中警卫,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负责皇室宗族事务。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B[根据“奉常掌宗庙、礼仪和教化,郎中令掌宫中警卫,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负责皇室宗族事务”可知,作为国家行政机构的九卿中,很多机构是负责皇室事务的,实际上是皇家的内侍机构,这体现了中国古代政体化国为家、君权至上的本质,故B项正确。]3.“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秦朝()A.开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行政体制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C.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传统贵族政治D.中央和地方出现机构臃肿的趋向B[由“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体制,故A项错误;由材料可知,秦朝地方郡守、郡尉、监御史隶属中央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从而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故B项正确;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是郡县制的建立,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这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涉及的只是秦朝中央三公和地方郡守、郡尉、监御史等机构官员,不能体现机构臃肿,故D项错误。]4.(2017·安庆期末)王夫之认为:“治有治之理,乱有乱之理,存有存之理,亡有亡之理”;“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这表明他()【导学号:75740001】A.强调郡县制存在有其必然性B.通过理学解释治乱兴衰C.意识到郡县制改革的迫切性D.利用盛衰论谴告统治者A[材料中“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说明郡县制是符合“理”的,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故A项正确。](对应学生用书第6页)2012-2017全国卷考情统计与分析考纲卷别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全国卷Ⅰ2017·分封制的影响2013·西周、战国墓葬等级规定全国卷Ⅱ2014·分封制、礼乐制;2016·宗法制的影响——全国卷Ⅲ2016·西周政治制度——全国卷——201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趋势考情分析在全国卷试题中,核心素养立意的态势日趋明显,如分封制与时空观念的养成、墓葬考古与史料实证的方法、对历史概念的解释以及对历史作用的理解、青铜器铭文与历史价值的养成等等,均在本讲考题中体现。试题强调能力立意,呼应现实热点问题,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高考命题探究——找规律主干知识迁移考1.(2014·全国卷Ⅱ)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 B.河北C.陕西 D.山东C[“雅言”是周王室使用的语言,而西周的统治中心镐京在今陕西省境内,故选C项。]全国卷的命题注重对主干知识的考查,但试题杜绝了机械地考查“死”的知识点和低水平的“点对点”的试题,对知识的考查更多地体现出综合性、灵活性的特点。如上述第1题,实际是迁移考查了西周的政治制度。能力方法灵活考2.(2012·全国卷)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并与所学知识进行联系。材料中的“……专制权……愈积愈进”体现了专制程度不断加深,联系所学知识:中国古代从秦朝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开始,一直到明清时期,专制程度呈现不断加强的趋势,尤其是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故选C项。]在素养立意的全国卷历史命题中,试题坚持能力考查的目标,选用新材料,设置新情境,采用概括、比较、说明、简评、简析等史学方法,考查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作用及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如上述第2题考查了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历史价值观引领考3.(2017·全国卷Ⅰ)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A[题干材料反映了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分封王族等到各地建立诸侯国,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从而使周的文化影响也因此覆盖其所辖之处,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和文化认同,A项正确;在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具有较大的自主权,没有形成君主专制局面,B项错误;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直接控制的地区称为王畿。诸侯国有相对的独立性,周天子对地方是间接控制,C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到贵族的世袭特权问题,D项错误。]4.(2016·全国卷Ⅲ)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B[题干反映的是西周青铜器上的铭文字数、格式和内容情况。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意味着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故B项符合题意;周代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与商代一样,都是“金文”,并没有创造出全新的文字体系,故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宗法制度,故排除C项;商周青铜器多用于祭祀,题干信息不能说明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故排除D项。]历史学科作为一门社会学科,其价值引领的作用毋庸置疑,有价值引领就必然有价值取向。在素养立意的全国卷历史命题中,充分挖掘本讲分封宗法制度、中央集权制度所蕴涵的历史价值,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内涵,是高考的趋势所在,上述两题最具代表性。学术成果创新考5.(2013·全国卷Ⅰ)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提取有效信息: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而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体现了秦国已经走向集权,C项正确。A项是对题干材料的错误解读;B项表述本身错误,分封制下君主权力有限;D项表述本身错误,春秋时期分封制就已经遭到破坏。]目前全国卷高考历史试题的学术性趋向明显,本讲内容距今年代久远,历史研究、史料挖掘和考古新发现的成果会不断地充实、印证甚至要修改历史。新的史学研究成果不断引入高考,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据此考查学生对待史实的态度与方法,凸显了对学生基础知识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如上述第5题就以西周、战国时期的墓葬等级为切入点考查当时的政治制度。社会热点隐性考6.(2016·全国卷Ⅱ)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B.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B[材料所给的时间信息是乾隆年间,内容是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反映了这一时期台湾与大陆关系的密切。福建到台湾定居者很多,再联系清前期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的史实,可知B项符合题意;A项是对材料的误解,族谱编修是宗法血缘关系的体现,突出了血脉传承关系,故排除;C项表述错误,排除;D项与乾隆年间的史实不符,故排除。]海峡两岸同属一个文化圈,两岸人民同宗同族,血脉相连。聚焦海峡两岸之间的现实关系,透过历史的视角以文化的角度来明确两岸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用宗法的情结来架设两岸之间关系的桥梁,以对现实产生积极影响。(对应学生用书第7页)以秦朝政治制度为例活用史料分类[史料实证][理论阐释]常说的史料,就是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详细地说就是研究历史和编纂史书所用的资料。史料是研究历史、获取历史结论的直接或者间接依据。鉴别运用史料,解读获取信息,加强处理史料的能力,也是高考考查目标中“解读和获取信息”能力的要求。1.按表现形式分为文献史料(指以文字形式记载的史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