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第二学期宁波五校联盟期中联考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8000多年前,在中国大地上,农业有了初步发展,社会出现分化的端倪,开始了中华文明的起源进程,正是中国农业生产方式的稳定性,保障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6000多年前,社会明显分化,开始出现大型中心性聚落和规模较大的墓葬,中华文明加速发展。5000多年前,出现了大型都邑性城址和权贵阶层的大墓,社会分化显著,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社会结构,中华文明从此进入古国文明阶段。4000多年前,中原地区开始进入夏王朝时期,中华文明也从此进入以王朝为引领的文明一体化的王朝文明阶段。夏朝之后的商朝,逐渐建立起王朝内部的各种政治和礼仪制度,通过出土的青铜器具、甲骨文字以及后世的文献典籍,我们可以了解这些制度。周朝在取代商朝之后,通过封邦建国的方式,将血缘纽带与地缘政治相结合,确立“周天子”对各诸侯的“宗主”地位,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对京畿地区之外广大区域的控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大一统理念开始确立,促进了中华文明的文化认同。这个文化认同,成为保中华文明连续性的强大精神力量。秦并六国后,不但形成了一个地域更加辽阔的庞大国家,而且建立起一整套维护这个庞大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标志着中国大一统历史的开始,并由两汉所继承和发展。大一统保障着中华文明从未中断、坚不可摧。公元3-6世纪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也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时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时期的民族大融合,到隋唐时期形成融入了匈奴、鲜卑、羯、氐、羌各民族的大一统,这已经超越秦汉时期。中华文明也在民族大融合中得到新的发展,更加具有生命力和凝聚力,文化认同达到新的高度。在此后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中华文明也在大一统中得到持续发展。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还可以从许多方面得到说明。比如,今天我们使用的汉字,同甲骨文没有根本区别,这说明作为承载中华文明的基本载体的文字,其发展历程清晰连贯。又如,浩若烟海、绵延不断的典籍文献,一直滋养着中华儿女的精神世界,诸如仁民爱物、天人合一、一诺千金等道德信条,古人今人都深受其益。这些都是中华文明连续性的最好见证。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遭遇了文明难以赓续的深重危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成功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今天的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一度蒙尘的中华文明焕发出新的光彩,实现了从古代到现代的一脉相承。(摘编自方志远《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材料二:中华文明的连续性,能够提供物质建设的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需要秉持和发展“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政治思想;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与“天下为公”“富而后教”的施政理念同频共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与“天人合一”“和合天下”的世界观千年辉映。今天,无数珍贵的文物向世人诉说着中华文明在物质建设层面的连续性。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今天或出土或传世的各类与土地相关的文物,如反映汉代土地交易的南阳铅质“买地券”,反映北朝均田制的敦煌西魏大统十三年残卷,反映唐代土地交易的敦煌田契,以及宋以后推广到全国各地的鱼鳞图册等等,无不印证着历代王朝和劳动人民对土地的高度重视与精细化管理,一些抑富济贫的思想观念也能够从中体现出来。建筑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构成了人们的主要生活环境,是物质文明的重要载体。如果说举世闻名的山西应县木塔、河北赵县安济桥、隋唐大明宫遗址、明清故宫、苏州园林等,如同中华物质文明史上的明珠一样璀璨,那么古建筑所共同追求的序列层次美、结构精巧美、造型意境美等等,就连成了一条贯穿中华物质文明史的金丝,其中所蕴含的深沉高迈、礼乐相济、自然和谐等物质文化内涵,更是中华物质文明连续性的精髓所在。中华物质文明的连续性不仅体现在土地和建筑上,也更多体现在日常细节上。以中国古代的茶具为例,古人的饮茶风气从唐代开始盛行,上自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皆饮茶,于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唐代茶文物,既有“邢白越青”的精美茶具,也有长沙窑十分“接地气”的“茶”碗。更难能可贵的是,这种上下一体的景象从唐代一直延续至今,人们不分地域、贫富、男女、老少,均能共享茶香、吸取天地精华,小小一盏茶中充分浸润着中华文明的物质智慧。面向未来,在中华文明连续性的指引下,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路径日益清晰,物质建设将更上层楼,成为我们继续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支撑。想要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中获得充分的物质建设启发,就要做好中国传统物质建设思想的整理和研究工作,使中国经验体系化、理论化,能够真正指导当代和未来的实践。从“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的朴素观念到“裕民以政”的理论探索,能够看到物质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观点日渐成型;从“兼爱尚同”“生生不息”的美好愿望到“民胞物与”的哲学思考,能够看到物质建设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造福子孙后代的理念日臻完善……中国传统物质建设思想散而不乱、主线突出,既是中华文明能够延续数千年而不中断的古老密码,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当代法宝。(摘编自刘礼堂《深刻领悟中华文明的连续性》)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农业生产方式的稳定性,是中华文明连续性的保障;确立大一统理念,对中华文明的文化认同具有促进作用。B.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经历了空前的磨难,中华文明曾经遭遇到难以延续的严重危机。今天,中华文明重新焕发了生机。C.“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下为公”“富而后教”“天人合一”“和合天下”等思想,都是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催生的重要理念。D.从古代建筑中可以看出中国人对建筑审美的共同追求,以及中华文明中深沉高迈、礼乐相济、自然和谐等物质文化内涵。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中华文明有起源和发展的过程,其经历了原始文明、古国文明和王朝文明等阶段。B.民族大融合让中华文明更加具有生命力和凝聚力,让中华文明在大一统中得到持续发展。C.从今天出土或传世的各类与土地相关的文物可以看出,各个朝代都有土地买卖制度。D.只要发扬中华文明中的传统物质建设思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会早日得到实现。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自夏、商、周以下至清朝,政治实体衔接有序,均未因外力打击而中断,后一个朝代都自称是前一个朝代的继承者。B.中华文明对外开放、兼收并蓄,丝绸之路的开辟、外来作物的引进、佛教的东传、郑和下西洋、西学东渐等,充分吸取其他民族的优秀精华。C.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中华文化传统从未中断。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墨子、孙子、韩非子等提出的思想主张、价值观念塑造了中华文化传统。D.中国史官制度源于商朝,周朝与各诸侯国已有“国史”撰述,各种体裁的史书,贯通古今,代代传承、世世研习,使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从未中断。4.请结合材料内容,分别解释材料一中“大一统”和材料二中“这种上下一体的景象”在文中的含义。5.两则材料都以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为论述对象,论述的侧重点并不一样,请简要分析。【答案】1.C2.B3.B4.①“大一统”不仅指的是地域的统一,而且指的是国家在政治上的整齐划一,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上的高度集中。②“这种上下一体的景象”指的是从唐代开始盛行的上自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不分地域、贫贱等,皆饮茶的饮茶风气。5.①材料一旨在从历史的角度论述为什么中华文明有连续性,从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从大一统理念确立,大一统历史的开始、继承和发展,从汉字的发展历程和绵延不断的典籍文献的和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中华文明从古代到现代的一脉相承的角度证明。②材料二旨在谈中华文明的连续性给予中国式现代化的启示,它能够提供物质建设的智慧,即要做好中国传统物质建设思想的整理和研究工作。【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都是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催生的重要理念”错,“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下为公”“富而后教”“天人合一”“和合天下”等都是古代传统思想。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经历了原始文明”错,“5000多年前,出现了大型都邑性城址和权贵阶层的大墓,社会分化显著,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社会结构,中华文明从此进入古国文明阶段”,文中并没有“原始文明”的说法。C.“各个朝代都有土地买卖制度”错误,文中只是列举了两个朝代。D.“只要……就……”说法太绝对。材料二是说“中国传统物质建设思想散而不乱、主线突出,既是中华文明能够延续数千年而不中断的古老密码,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当代法宝”。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观点是: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B.证明的是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其他三项都是证明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①结合“秦并六国后,不但形成了一个地域更加辽阔的庞大国家,而且建立起一整套维护这个庞大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标志着中国大一统历史的开始”可知,“大一统”不仅指的是地域的统一,而且指的是国家在政治上的整齐划一,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上的高度集中。②结合“这种上下一体的景象从唐代一直延续至今,人们不分地域、贫富、男女、老少,均能共享茶香、吸取天地精华,小小一盏茶中充分浸润着中华文明的物质智慧”可知,“这种上下一体的景象”指的是从唐代开始盛行的上自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不分地域、贫贱等,皆饮茶的饮茶风气。【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①材料一旨在从历史的角度论述为什么中华文明有连续性,第一段“8000多年前”“6000多年前”“5000多年前”“4000多年前”从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周朝在取代商朝之后,通过封邦建国的方式,将血缘纽带与地缘政治相结合,确立‘周天子’对各诸侯的‘宗主’地位,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对京畿地区之外广大区域的控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大一统理念开始确立,促进了中华文明的文化认同”从大一统理念确立,第二段“秦并六国后,不但形成了一个地域更加辽阔的庞大国家,而且建立起一整套维护这个庞大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标志着中国大一统历史的开始,并由两汉所继承和发展”大一统历史的开始、继承和发展,第三段“今天我们使用的汉字……其发展历程清晰连贯……浩若烟海、绵延不断的典籍文献,一直滋养着中华儿女的精神世界”,第四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实现了从古代到现代的一脉相承”从汉字的发展历程和绵延不断的典籍文献的和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中华文明从古代到现代的一脉相承的角度证明。②材料二旨在谈中华文明的连续性给予中国式现代化的启示,“中华文明的连续性,能够提供物质建设的智慧”“想要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中获得充分的物质建设启发,就要做好中国传统物质建设思想的整理和研究工作,使中国经验体系化、理论化,能够真正指导当代和未来的实践”它能够提供物质建设的智慧,即要做好中国传统物质建设思想的整理和研究工作。(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仲尼之将丧冯至仲尼自从春天去了以后,意味的阑珊,情绪的萧索,更甚于前年西狩获麟、《春秋》绝笔的时候了。那时他满心满意地想,世态是一年不如一年,我的《春秋》写到这里也尽够了。天啊!你总还可以多给我几年的生命吧;我要努力在我这未来的几年以内,把我们先哲传下来的一本《易经》整理一番;把我的哲学思想都借着这部古书表现出来,留给我的弟子们——咳,他们真是可怜,像是船没有舵,荒野浓雾中没有指南车呀。哪知到了现在,转瞬间就快要两年了,《易经》,一点儿没有着手;《春秋》,也有刻在竹板儿上的,也有涂在一卷一卷的树皮上的,错错乱乱地在他的房里堆积着,向来不曾有过一个人来过问。就是那张古琴,伴着他流浪他乡,十四年总在身边的,现在挂在壁上,不但着了许多灰尘,并且结上许多蜘蛛网了。他每每在黄昏时节,倚着窗子望落日,领略着自然间的音乐,正在忘机物我、融会一切之际,房子里便会发出来一种苍茫的音调,使他回转头来,目光懒懒地落在那张琴上,他这般伤感地自语,不知说了多少次了:——当年从我困于陈蔡的故人们,死的死了,不死的也多半在远方,只剩下这张琴,寂寞无语的琴……二十年前,奔走齐鲁之间,追慕着古代的风光,正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实现在这乱世上最热衷的时期。一天独自一个人登上泰山的高峰,澄滓太清,齐鲁俱磅礴于茫茫大气之内,自己不觉得胸怀高朗:——啊,当初登上东山,觉得鲁小,现在立在泰山顶,天下并不大呀!现在呢,泰山依旧是那样嵯峨,可是旧日的气概一点也没有了,耳边只是缠绕着一个樵夫的哭声,凄凄婉婉的。心里忽地一片苍凉,宇宙都似乎冰化了一般,一个久已消逝了的泰山樵夫的影子,犹如白衣的神显现在黑漆的夜色中,又回到他的意念之内了。——樵夫啊,你是世间的至圣!当我们在泰山的幽径里相遇时,你哭得是恁般地苦闷,岩石为之堕泪,鸟兽为之惊心。我这愚蠢的人啊,我那时不但不能领会,还要问你为什么哭。樵夫啊,你说,你自伤,所以这般哀泣……茫茫天空,恢恢地轮……万物的无着无落,是这样锐敏地感动了你……你深入了人生的真髓、宇宙的奥秘;我直到今日,才能了解你!他的头脑眩昏,目光放出许多火花——泰山也似乎旋动起来,地在震动,远方的河水在沸腾……他颤着……——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杖,被掷在一边,颓然坐在阶上了。两手托着颐。赐呀,你来了?来得怎么这么晚呢?他远远望见一个衣冠齐楚的人,渐渐辨别了知道是子贡以后,慈母见了远方归来的游子一般,两目射出消逝了的旧日的光芒,迎上去,紧紧地握着子贡的手。赐呀,你来得怎么这么晚呢!——先生……——赐呀,你看这座泰山呀。你说它有时要崩颓吗?——先生……——寂寞呀……赐,你日日锱铢为利,你好久不到我这里来了……子贡本来是因为货殖的事,由这里经过,顺便看看先生,并且想问一问他近来对于政治上的意见。哪知出乎意料,先生说出这样悲痛的话,是他从来没有听过的。——先生,可是病……——我哪里有什么病,只是昨夜做了一个梦。咳,这样的梦也不止一次了。你说,前面的泰山,有崩堕的那一天吗?——先生,梦是无凭的;泰山是不会崩颓,如同哲人永不陨亡一样。——赐呀……仲尼皱纹消瘦的颊上,缀了两颗绿豆大的泪珠了。子贡慢慢地扶着先生又坐在台阶上,这时候太阳转到南方,被几片浮云遮护着。子贡站立在先生的身旁。等到浮云散开了以后,一只雄鸡高踞在树巅,叫起来了。——赐呀,这是什么在叫?仲尼低着头。一切都在白昼的梦里迷迷蒙蒙的。——先生,是一只雄鸡。——啊,一只羽毛灿丽的雄鸡呀!他抬起头,对着那只鸡望了许久。假如仲由还在,恐怕又要把它射下来,把它的羽毛插在他的冠上;把它的血肉来供我的馐馔。可怜他金星随着太阳一般,傍着我车尘劳碌于卫楚陈蔡的路上,一日不曾离开过我;同我一块儿受着隐士们的嘲笑、路人们的冷遇。我又何益于他呢?他终于很惨怛地死了!我抱着我的理想,流离颠沛,一十四年——卫呀,楚呀,陈呀,……没有一个地方能够用我一天,种种魔鬼的力恐吓着我,讽刺着我,压迫着我,四海之大,没有一个地方容我的身躯,终于不能不怀着惆怅回到我这儿时的故乡。故乡真是荒凉呵,乡音入在耳里,泪便落在襟前了。没有一个人不说我是陌生人,没有一个人对我不怀着一些异殊的意味。儿时的门巷变成一片瓦砾,生遍了鬼棘向我苦笑。防山侧父母的坟茔已经被人踏平。我哪里还有读易奏瑟的心情呢。我为什么回到这个故乡来呢?我早就应该……我为什么不死在匡人手里?为什么不死在陈蔡人的手里?那时候的死,是怎样地光荣!怎样地可以自傲!那个时候,有颜回在我身边,仲由在我身边,百十个弟子在我面前,在弦诵声中死去,韵调是怎样地悠扬,怎样地美丽呀!现在,不肯“先我死”的颜回也死了,勇健的仲由也死了,百十个弟子都各自走上自己的路了。死也要有死的时候。仲尼一气说尽了多少天积蓄着的抑郁,两目像着了疯狂,两手按胸,不住地咳喘,淤塞着,再也说不下去了。子贡想用旁的话路岔开,却找不出适当的词句。仲尼依然坐在门前。他怕走进房内,同怕阴森的坟墓一样。远远近近,静悄悄使人听到万籁中极细微的呼吸……正是傍午的时分。泰山的余脉,又蒙上一层薄薄的云霭了。(有删减)6.下列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将回忆与现实交织,例如困于陈蔡、流离楚卫等回忆性片段,让读者更好地感受人物内心世界。B.泰山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与孔子形象相通,这一形象的设置可以让孔子在抒发自己的情感时更有依托。C.孔子触景生情,高踞树巅的雄鸡唤起了他对仲由的回忆,他为其命运悲叹,却又为其杀害生灵的行为而痛心。D.小说中的对话描写没有运用引号,而大量使用破折号,不仅使行文简洁生动,而且蕴含良多,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7.下列对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贡想用旁的话路岔开,却找不出适当的词句”,说明子贡不了解孔子心情骤变的真正原因。B.孔子后悔回到故乡,主要是因为不肯“先我死”的颜回和勇健的仲由都死了,百十个弟子都各自走上自己的路了。C.文中画横线的两处文字内容几乎相同,但前者是孔子的想象,表现了对子贡到来的期盼。后者则是现实,有埋怨子贡来迟之意。D.文中古琴意蕴丰富,是孔子人生写照,是他为了实现理想积极奔走却失败告终的见证,是他理想受挫失落的慰藉。8.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子贡这一人物形象特点及其作用。9.冯至在历史小说中创造了诗性的意境,创造了“抒情诗的历史”小说文体形式。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个评价的理解。【答案】6.C7.B8.①形象特点:子贡是一个锱铢为利、整日忙碌的商人,他不能完全理解老师仲尼的思想。②作用:他的形象反衬了仲尼追求理想的执着与坚守。9.①从内容上说,这篇小说取材于与孔子相关的重要史实,作品富有历史韵味。②小说主要通过描写人物的心理来塑造孔子的形象,有较强的主观性、抒情性。③作品对泰山、日出等的描绘,充满了诗化的意境。【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C.“却又为其杀害生灵的行为而痛心”错误,于文无据。从原文“把它的血肉来供我的馐馔。可怜他……他终于很惨怛地死了!”可知,表达了孔子对仲由的怀念和对仲由惨死的痛心。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的能力。B.“主要是因为不肯‘先我死’的颜回和勇健的仲由都死了,百十个弟子都各自走上自己的路了”错误。从“我为什么回到这个故乡来呢?我早就应该……死也要有死的时候”可知,孔子后悔回到故乡,主要是因为他此时内心非常孤独。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艺术形象的能力。从“子贡本来是因为货殖的事,由这里经过,顺便看看先生,并且想问一问他近来对于政治上的意见。哪知出乎意料,先生说出这样悲痛的话,是他从来没有听过的”可知,子贡是一个锱铢为利、整日忙碌的商人,他不能完全理解老师仲尼的思想。从“我要努力在我这未来的几年以内,把我们先哲传下来的一本《易经》整理一番……”可知,忙于“货殖”逐利的子贡和孔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子贡的形象反衬了仲尼追求理想的执着与坚守。【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艺术特点的分析与鉴赏的能力。从“他远远望见一个衣冠齐楚的人,渐渐辨别了知道是子贡以后,慈母见了远方归来的游子一般,两目射出消逝了的旧日的光芒,迎上去,紧紧地握着子贡的手”“子贡慢慢地扶着先生又坐在台阶上,这时候太阳转到南方,被几片浮云遮护着。子贡站立在先生的身旁”等处可知,从内容上说,这篇小说取材于与孔子相关的重要史实,作品富有历史韵味。从“那时他满心满意地想,世态是一年不如一年,我的《春秋》写到这里也尽够了。天啊!你总还可以多给我几年的生命吧;我要努力在我这未来的几年以内,把我们先哲传下来的一本《易经》整理一番……”“当年从我困于陈蔡的故人们,死的死了,不死的也多半在远方,只剩下这张琴,寂寞无语的琴……”等处可知,小说主要通过描写人物的心理来塑造孔子的形象,有较强的主观性、抒情性,作品充满诗化的意境。从“这时候太阳转到南方,被几片浮云遮护着”“泰山的余脉,又蒙上一层薄薄的云霭了”等处可知,作品对泰山、日出等的描绘,充满了诗化的意境。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王羲之,宇逸少。父旷,淮南太守。元帝之过江也,旷首创其议。羲之年十三,尝谒周凯,凯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凯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羲之既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复授护军将军,又推迁不拜。扬州刺史殷浩素雅重之,劝使应命。羲之遂报书曰:“吾素自无廊庙志,直王丞相时果欲内吾,誓不许之,手迹犹存,由来尚矣,不于足下参政而方进退。自儿娶女嫁,便怀尚子平①之志,数与亲知言之,非一日也。若蒙驱使,关陇、巴蜀皆所不辞。”羲之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时殷浩与桓温不协,羲之以国家之安在于内外和,因以与浩书以戒之,浩不从,及浩将北伐,羲之以为必败,以书止之,言甚切至。浩遂行,果为姚襄所败。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已,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及述为扬州刺史,将就征,周行郡界,而不过羲之,临发,一别而去。及述蒙显授羲之耻为之下遣使诣朝廷求分会稽为越州。行人失辞,大为时贤所笑。既而内怀愧叹。述后检察会稽郡,辩其刑政,主者疲于肾对。羲之深耻之,遂称病去郡,与名人贤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年五十九卒,赠金紫光禄大夫。(《晋书》卷八十,有删节)【注】①尚子平:西汉末年隐士材料二:予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繇、梁鸽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时年五十有三,恐风烛奄及,聊遗于子孙耳。可藏之石室,勿传非其人也。(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节选)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及A述B蒙C显D授E羲F之G耻H为I之J下K遣L使M诣N朝O廷P求Q分R会S稽T为U越V州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羲之遂报书曰”中的“报”的意思与《孔雀东南飞》中的“吾今且报府”的“报”意思相同。B.“羲之既拜护军”中的“拜”字表示授予官职,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有“拜相如为上大夫”。C.“若蒙驱使”中的“驱使”的意思与《孔雀东南飞》中的“妾不堪驱使”中的“驱使”意思不同。D.“始知学卫夫人书”中的“始”字的意思与杜甫《客至》中的“蓬门今始为君开”的“始”字意思相同。12.下列对两则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羲之少有美誉。周凯招待客人,在客人还没吃时先割下一块牛心炙递给他,羲之由此扬名。B.羲之决定出仕。他先前多次拒绝朝廷征召,但在儿娶女嫁后,接受了殷浩的建议为官任职。C.羲之轻视王述。他请求把会稿郡改为越州,此事连路上行人都觉得不妥,更被贤者耻笑。D.羲之广闻博取。游历后不断开拓视野,及时摆脱卫夫人书法的影响,探源明理,及其用心。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素自无廊庙志,直王丞相时果欲内吾,誓不许之。(2)时年五十有三,恐风烛奄及,聊遗于子孙耳。14.朝廷公卿都爱王羲之的才能器量,多次召他做侍中、吏部尚书,他都推辞不就任。其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答案】10.EKP11.A12.C13.(1)我向来没有在朝廷中任职的想法,在王丞相执政时,他坚决要纳我入朝,我誓死不答应,(2)这时我五十三岁了,担心风烛残年忽然倒下(死去),姑且遗教于子孙而已。14.①王羲之从小就有不以参政为进退的准则。②王羲之学尚子平退隐山林。【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及至王述拥有显赫官位,羲之耻做王述的下属,派人上报朝廷,请求把会稽郡分出为越州。“耻为之下”“遣使诣朝廷”和“求分会稽为越州”三个结构完整分句的主语都是“羲之”,故“羲之”前应断开,“耻为之下”“遣使诣朝廷”和“求分会稽为越州”三个分句间应断开。故选EKP。【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意思相同”错。“报”,回答/通“赴”,赴任。句意:羲之于是回信说/我今天将要去赴任。B.“拜”,都表示授予官职。句意:王羲之被封为护军将军/授予蔺相如上大夫。C.“驱使”,指派/使唤。句意:如果蒙受指派/我已经受不了你家这样的使唤。D.“始”均是“才”的意思。句意:才知道学习卫夫人的书法/只是为了你的到来,我家草门才打开。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此事连路上行人都觉得不妥”错。原文“行人失辞,大为时贤所笑”是说“派去使者言辞不当,大大地受到当时贤者的耻笑”,此项把“行人”误解为“路上行人”。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素”,向来;“直”,当(在)……的时候;“内”,纳,使进入。(2)“恐”,担忧、担心;“奄及”,突然死亡;“聊”,姑且。【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一原文“吾素自无廊庙志,直王丞相时果欲内吾,誓不许之,手迹犹存,由来尚矣,不于足下参政而方进退”可知,王羲之从小就有不以参政为进退的准则。由材料一原文“自儿娶女嫁,便怀尚子平①之志,数与亲知言之,非一日也”可知,王羲之学尚子平退隐山林。参考译文:材料一:王羲之,字逸少。父亲王旷,是淮南太守。元帝司马睿过江,是王旷最先提出建议。王羲之十三岁时,曾去拜访周凯,周凯仔细打量他,认为他非同寻常。当时流行吃牛心炙,座中客人都还没吃,周凯先割下一块递给王羲之吃,于是开始知名。王羲之少负美名,朝廷公卿都爱他的才能器量,多次召他做侍中、吏部尚书,他都推辞不就任。再拜授护军将军,又拖延推辞不就任。扬州刺史殷浩向来敬重他,劝他应召。羲之回信说:“我向来没有在朝中任职的想法,在王丞相执政时,他坚决要纳我入朝,我誓死不答应,回绝的书信手迹仍在,这种想法由来已久,不像足下以参政为进退的准则。自从儿娶女嫁后,我便打算学尚子平退隐山林,多次与亲朋好友们谈论过此事,不是一两天的事。如果蒙受指派,前往关陇、巴蜀都在所不辞。”王羲之被封为护军将军后,又极力请求任宣城郡,朝廷不许,任命他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其时殷浩与桓温不和,王羲之认为国家的安定在于内外团结和睦,于是写信给殷浩来劝诫他,殷浩不听。到殷浩要北伐时,羲之认为必败无疑,写信阻止殷浩,言语十分恳切。后来殷浩率兵北伐,果然被姚襄打败。当时骠骑将军王述少负盛名,与王羲之齐名,可羲之十分看不起他,因此两人感情不和。王述先在会稽任职,因母丧住在郡中,王羲之代领王述职务,只去王述家慰问过一次,就不再去拜访。王述每当听到角声,都以为王羲之来看望自己,就打扫庭院等他来。这样过了几年,而王羲之最终也没去,王述为此十分怨恨他。到王述任扬州刺史时,就职前,走遍会稽郡,却不拜访羲之,临要出发了,告辞一下就走了。及至王述拥有显赫官位,羲之耻做王述的下属,派人上报朝廷,请求把会稽郡分出为越州。派去的使者言辞不当,大大地受到当时贤者的耻笑,过后王羲之内心深感惭愧。后来王述到会稽郡检察,所有的刑罚政令都要考核,主事官员疲于考核应对。王羲之深深地以此为羞耻,便称病去职,与吴越之地的名人贤士一起尽情游玩于山水之间,以钓鱼射猎为乐。五十九岁时去世,朝廷赠封金紫光禄大夫。(《晋书》卷八十,有删节)材料二:我少时学习卫夫人的书法,就以为很了不起;等到我渡江后在江北游历名山,看到李斯,曹喜等人的书法作品,又到许昌,看到钟繇,梁鹄的书法,又到洛阳,看到蔡邕的《石经》三体书,又在从兄王洽那里见到张昶《华岳碑》,才知道学习卫夫人的书法,只是白费时间罢了。于是改换起初(学书)的老师,就(直接)从各种碑刻中学习(书法)。这时我五十三岁了,担心风烛残年忽然倒下(死去),姑且遗教于子孙而已。可将它藏在密室里,不要传给不该传的人。(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节选)(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①,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②烟雨。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①博:古代的一种棋戏。②蘋洲:长满水草的沙洲。③镜湖:在今浙江绍兴,唐代贺知章告老还乡,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以示矜恤。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开篇追忆往事,发表感慨。“谁记”二字转折强烈,充满对年华消逝、世事变迁的无奈。B.“酒徒”两句将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与心存恢复的有志之士的际遇形成鲜明对比,直接抒发了自己强烈的不平和愤懑之情。C.尾句反用典故,用略带嘲讽的口气,打趣贺知章受皇恩得以清闲归乡。D.全词用笔蕴蓄,颇见炼字之功,“独去”“占断”“元自”“何必”等词在表现感情方面起了重要作用。16.陆游在作品中称自己为“渔父”,这和古诗词中传统意象“渔父”有何异同?【答案】15.B16.同:对渔钓生活的喜爱,尽情领略山水之乐。
异:传统意象中“渔父”潇洒悠闲,而陆游却是被迫投闲,骨子里仍是时时不忘“当年豪举”的爱国志士。【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直接抒发”错。这句是叙述,意在言外。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古诗词中传统意象的“渔父”,渔翁,打鱼的老人,以隐士形象为多,他们在自然山水中以垂钓为乐趣,是一个悠然自得的形象。本词中,“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那些无聊酒徒有许多如今都封了官爵,只有我等愿意隐居江边做渔翁。封侯、渔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遭遇,把成为“渔父”的自己置于“封侯者”之中,对比鲜明,写出陆游仕途的坎坷失意。此词虽用了一半篇幅描绘渔父生涯,但陆游与张志和一类烟波钓徒全然不同。被迫投闲的渔父即使表面上再潇洒悠闲,骨子里仍是时时不忘“当年豪举”的爱国志士。正是这股内在的豪纵之气,贯注于全词,便在字里行间和转折推进中流露了一种强烈的不平、怨愤、牢骚和孤傲。结合以上分析,从“同”与“异”两个角度分析“渔父”意象即可。(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陆游《书愤》中运用典故和比喻的手法表明诗人年华已去、壮心未遂的两句是“____,____”。(2)杜鹃鸟别名子规,常夜啼,声悲切,故诗歌借以抒悲苦之情,如李白《蜀道难》中“____”一句和李商隐《锦瑟》中“____”一句。(3)姜夔《扬州慢》中“____,____”两句,虚写过去扬州的繁华,实写眼前扬州的残破,在对比中突出词人的黍离之悲。【答案】①.塞上长城空自许②.镜中衰鬓已先斑③.又闻子规啼夜月④.望帝春心托杜鹃⑤.过春风十里⑥.尽荠麦青青【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以下字的书写:鬓、啼、鹃、荠。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运动一定能提高免疫力吗?答案是否定的。运动对于我们的身体而言,就像一把双刃剑:掌握好了,它可以帮你提高免疫力;掌握不当,①。大量的研究表明,在大运动量的强化训练期间或竞技比赛中,运动员呼吸道感染的风险增加。大强度运动后,机体免疫功能减弱,各种致病因子尤其是病毒进入宿主体内的风险增加。所以,对一般人而言,②。可以主观感觉的疲劳程度“稍费力”为标准,或者通过测算心率来计算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以20至90分钟为宜。运动时间太短,③;而运动时间过长易引起过度疲劳,不利于运动后疲劳的消除和身体机能的恢复。一定强度的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可以增强免疫功能。年轻人可以选择大肌群力量训练方式。中老年可以选择适中强度的太极拳、广场舞、快步走等有氧运动。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用法和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相同的一项是()A.我的那一本书,又被没收,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了。B.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C.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D.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段落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答案】18.D19.①则可能被伤到②适中强度运动是最佳选择③对免疫和心肺系统刺激不够【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引号表示强调。A.表示特定称谓。B.表示特定称谓。C.表示引用。D.表示强调。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结合前文“运动对于我们身体而言,就像一把双刃剑:掌握好了,它可以帮你提高免疫力”的内容及句式特点可知,此处内容是运动掌握不当的结果,此处可填“则可能被伤到”。第二空,结合“可以主观感觉的疲劳程度‘稍费力’为标准,或者通过测算心率来计算运动强度”的内容及后文“年轻人可以选择大肌群力量训练方式。中老年可以选择适中强度的太极拳、广场舞、快步走等有氧运动”的提示可知,讲的是运动强度要适中,此处为领起句,可填“适中强度运动是最佳选择”。第三空,结合后文“而运动时间过长”“一定强度的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可以增强免疫功能”可知,这里是说运动时间过短不能增强免疫功能,所以此处可填“对免疫和心肺系统刺激不够”。(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先生,你那些记山水的文章我都读过,我觉得那些都很好。但是我又很自然地有一个奇怪念头:我觉得我再也不愿意读你那些文字了,()。你为什么尽把你们的山水写得那样美好呢?难道你从来就不曾想到过:就是那些可爱的山水也自有不可爱的理由吗?我现在将以一个平原之子的心情来诉说:你们在多山的地方行路不方便,崎岖坎坷,总不如平原上坦坦荡荡;你们不容易望到天边,更看不见太阳从天边出现,也看不见流星向地平线下消逝,总不如平原上的人有万里好景一望收的眼福;你们喜欢写帆,写桥,写浪花或涛声,但在我平原人看来,总不如秋风禾黍或古道鞍马更为好看。此外呢,此外似乎还应该有许多理由,然而我的笔偏不听我使唤,我不能再写出来了。唉唉,我够多么蠢,我想同你开一回玩笑,不料却同自己开起玩笑来了,我原是要诉说平原人的悲哀呀。我读了你那些山水文章,我乃想起了我的故乡,我在那里消磨过十数个春秋,我不能忘记那块平原的忧愁。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生长在平原上的孩子会为那些文字悲哀,因为它们都近于夸饰B.生长在平原上的孩子会因为那些文字都近于夸饰而悲哀C.那些文字都近于夸饰,是会叫生长在平原上的孩子悲哀的D.那些文字是会叫生长在平原上的孩子悲哀的,因为它们都近于夸饰2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突出了“我”对家乡的喜爱之情,请从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22.语段中人称代词的使用比较有特点,请简要分析其效果。【答案】20.C21.①运用对比手法,将山水美和平原美进行比较,以平原人的视角阐述了平原之美,突出了“我”对家乡的喜爱之情;②运用铺排手法,反复渲染平原之美,突出了“我”对家乡的喜爱之情。22.①开头和结尾主要使用第一人称“我”,开头“我”交代了观点表达和情感抒发的对象,结尾的“我”便于抒发对平原的喜爱之情。②中间交替使用第一人称“我”和第二人称“你”“你们”,具有互动性,增强了对话意识。【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前文说“我觉得我再也不愿意读你那些文字了”,下句应解释原因,用“那些文字”衔接,排除AB;比较CD两项,C项先说原因,再说结果,与上文衔接紧密,更符合逻辑,排除D。故选C。【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运用对比手法,“行路不方便,崎岖坎坷”与“坦坦荡荡”,“不容易望到天边”“看不见流星向地平线下消逝”与“万里好景一望收”,“写帆,写桥,写浪花或涛声”与“秋风禾黍或古道鞍马”,将山水美和平原美进行比较,以平原人的视角阐述了平原之美,突出了“我”对家乡的喜爱之情。“你们……总不如……”三组句子结构大体一致,句式整齐,构成排比句,反复渲染平原之美,突出了“我”对家乡的喜爱之情。【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称和表达效果的能力。人称使用上,开头“我觉得那些都很好”“我觉得我再也不愿意读你那些文字了”用“我”表达了观点和态度;结尾“我乃想起了我的故乡,我在那里消磨过十数个春秋,我不能忘记那块平原的忧愁”用“我”直接抒发对平原的喜爱之情;中间部分“你为什么尽把你们的山水写得那样美好呢?难道你从来就不曾想到过”“我现在将以一个平原之子的心情来诉说”“你们在多山的地方行路不方便”“你们喜欢写帆,写桥”“在我平原人看来”“我想同你开一回玩笑”交替使用第一人称“我”和第二人称“你”“你们”,如同面对面交流,互动感强烈,便于交流,增强了对话意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人说,真正厉害的人,早把人生调成了这三种模式:①“静音”模式:调成“静音”模式的人生,让我们专注提升自己。②“闯关”模式:人生就是一场“打怪升级”的过程,每天都精力充沛。③“飞行”模式:学会与自己独处,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智慧。正值青春的你,读了以上材料有什么感悟和思考?请结合个人经历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度环保设施建设合同标的:某工业园区废气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
- 二零二四年度科研仪器设备采购与维修合同
- 大棚补偿合同(2篇)
- 二零二四年度电线电缆生产设备融资租赁合同2篇
- 二零二四年租赁期满设备回收合同
- 木材采购协议范本
- 官方版房屋买卖合同副本
- 热处理工程合同书范例
- 木饰面材料订购协议
- 二零二四年度农业发展:木屑作为土壤改良剂供应合同
- 模特面试登记表
- 餐饮业月度收入支出费用报表
- 小型割草机的设计
- 可随意编辑【封面+简历+自荐信】淡雅欧美花纹古典求职个人简历
-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六课《西门豹治邺》课文原文及练习题
- 卫生院紫外线消毒登记表
- 2023江苏“小高考”(化学)(2023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化学)
- 《西游记》人物介绍PPT模板
- 2023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电化学
-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报告
- 财经应用文写作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