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8-第2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考纲展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考情分析核心素养思维导图以区域图、景观图为载体考查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以垂直自然带图、统计图为载体考查自然带的形成、雪线及坡向的推断等。1.综合思维:运用自然带分异规律的原理,分析地域分异规律及缘由。2.区域认知:相识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差异。3.地理实践力:视察学校所在地的自然景观特征。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28页[基础自查]学问清单特殊提示水平地域分异规律1.自然带的形成和特点(1)成因。(2)特点:形成了具有肯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典型地区图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太阳辐射低纬和高纬地区及中纬度肯定范围内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变更海陆分布中纬度地区【辨析】地带性规律与非地带性现象(1)地带性规律是指受水热条件影响,具有或沿纬线方向、或沿经线方向、或沿垂直方向更替的规律,包括从沿海向内陆、由赤道到两极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2)非地带性现象是指某些地区出现了与地带性规律相违反的现象,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海陆分布、洋流、地形等。【点拨】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推断方法(1)由赤道到两极分异规律的推断。①看更替方向:南北方向。②看延长方向:多东西方向(受地形影响,南北美洲西海岸南北延长)。③看自然带变更:常绿阔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④看主导因素:热量。(2)从沿海向内陆分异规律的推断。①看更替方向:东西方向。②看延长方向:多南北方向。③看自然带变更: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④看主导因素:水分。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形成:高大山脉随海拔变更,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差异很大,形成垂直气候带。自然景观相应地呈现垂直分布规律。2.分异规律:垂直带谱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的水平地带带谱相像。3.影响因素:山地所在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完整。【辨析】雪线与林线(1)雪线是永久积雪带的下限(雪线以上气温在0℃以下),影响雪线高度的主要因素有气温、降水、地形坡度等。(2)林线是森林带的上限海拔高度,林线高度受热量和水分的共同影响。气温高、降水多,则林线高;气温低、降水少,则林线低。续表学问清单特殊提示非地带性现象(地方性分异)1.影响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和洋流等。2.意义:在地理环境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基础上,出现了一些不规律的非地带性分布现象,说明白地理环境的困难性。【点拨】非地带性现象的推断方法依据该现象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高度,按地带性规律推断应当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环境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假如一样就是地带性现象,不一样就是非地带性现象。[深化探究]1.说出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名称。提示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2.“气候带与自然带是一一对应关系”,这种相识对吗?提示不对。因为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也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3.在迎风坡是不是海拔越高降水越多?提示不是。通常状况下,在迎风坡降水量先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加,到达肯定高度之后,又随海拔的上升而削减。4.山体的相对高度大,自然带数量肯定多吗?提示不肯定。山体自然带的数量多少与所处的纬度和相对高度等有关,在纬度相同的条件下,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数量越多。纬度不同的地区相对高度大的山体,自然带数量并不肯定多,如在高纬度地区相对高度大的山体,其自然带的数量较少。[热点快递]热点扫描以热点生态事务为切入,结合最新图文材料,从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角度考查自然带的分布及形成、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等,关注现实,落实到人地协调观的发展理念上。[热点题型]1.伊勒呼里山以北林区(如图)的群落结构可分为乔木、灌木(根深)、草本(根浅)和苔藓(无根)四个层次,土壤呈酸性。该林区曾多次发生火灾。据此完成(1)~(3)题。(1)伊勒呼里山以北的典型自然带属于()A.常绿硬叶林带 B.常绿阔叶林带C.落叶阔叶林带 D.针叶林带(2)伊勒呼里山以北林区发生火灾后,短期内林下植被生长条件受到的影响包括()A.光照条件改善 B.养分短时骤减C.土壤酸性增加 D.地表夏温降低(3)推想高强度火灾后能快速生长成为优势物种的是()A.乔木 B.灌木C.草本 D.苔藓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该地位于我国小兴安岭以北,属于寒温带,典型自然带属于亚寒带针叶林带。选D。第(2)题,伊勒呼里山以北林区发生火灾后,森林郁闭度降低,使得林下植被的光照条件得到提高。选A。第(3)题,高强度大面积的火灾会烧毁植被的地上部分,针叶林区纬度高,树木大面积焚毁后,短时间内难以复原,加之气温较低,热量不足,大树难以生长;草本植物根系欠发达,受损害大;灌木的根较深,不易受到火的烧伤,且生长的养分需求量小,火后快速生长成为优势物种。选B。答案:(1)D(2)A(3)B2.黄山短尾猴栖息地依靠于植物的物候期,其海拔范围随季节变更有明显的差异。下图示意黄山短尾猴各季节栖息地的海拔范围与林带的关系(图中Ⅰ、Ⅱ、Ⅲ、Ⅳ代表四个季节黄山短尾猴活动的海拔范围)。读图,回答(1)~(2)题。(1)图中Ⅲ所代表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2)短尾猴食物供应最丰富的林带是()A.常绿阔叶林 B.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C.落叶阔叶林 D.山地矮林解析:第(1)题,由材料分析可知,黄山短尾猴栖息地依靠于植物的物候期,其海拔范围随季节变更有明显的差异。图中Ⅲ所示黄山短尾猴栖息地活动范围小且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地区(1000~1600米),主要位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和落叶阔叶林带。这种植被只有在夏季枝叶才比较茂密,因此该季节是夏季,短尾猴选择在海拔较高、植被茂密、食物更丰富、气温更相宜地区活动。故选B。第(2)题,由材料分析可知,短尾猴的食物主要来自林区,马尾松林海拔较低,主要分布在500米以下,这些地区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植被不丰富,短尾猴食物较少;另外落叶阔叶林和山地矮林具有季节性,在冬季供应的食物较少,而常绿阔叶林位于500~1000米的海拔高度范围内,人类活动较少,而且植被常年茂密,短尾猴的食物较多,故选A。答案:(1)B(2)A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30页考点一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真题体验]把握命题来源1.(2024·高考浙江选考)“志向大陆”是不考虑山地、高原等地形要素干扰的假想大陆。图1为“志向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2为非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1)北回来线沿线自然带的分布,图2与图1明显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距海远近 B.沿岸洋流C.海陆分布 D.海拔高度(2)图2中甲自然带为图1中()A.① B.②C.③ D.④解析:第(1)题,图2与图1北回来线沿线大陆东岸自然带的分布明显不同,主要缘由是图1北回来线沿线大陆东岸面临海洋,受海洋潮湿气流影响较大,气候潮湿,图2北回来线沿线大陆东岸与亚欧大陆仅相隔狭窄的红海,由于受亚欧大陆强大的干燥气流影响,降水稀有,沙漠始终分布到大陆东岸,A错误、C正确;图2北回来线沿线大陆东岸面临红海,没有受到沿岸洋流的影响,B错误;图1为志向大陆自然带分布,不考虑山地、高原等地形要素干扰,图2所示的非洲北部地形起伏小,因此地形对自然带分布的影响小,D错误。第(2)题,图2中甲自然带位于30°S~40°S的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限制,为地中海气候,其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对应图1中的②。答案:(1)C(2)B2.(高考经典题)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2)题。(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2)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许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温 B.降水C.光照 D.土壤[命题点睛]核心素养落地常见命题材料常用解题方法综合思维:从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的角度考查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区域图、示意图+文字材料据图归纳地域分异规律,分析影响因素[解法指导]第(1)题,思路分析如下:第(2)题,思路分析如下:答案:(1)B(2)A[核心突破]强化核心素养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地域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规律影响因素主导因素热量(太阳辐射)水分(海陆位置)重要因素水分热量成因总结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水分条件沿经度变更的方向变更,即以水分为基础分布特征延长方向纬线方向(东西方向)经线方向(南北方向)更替方向纬度变更方向(南北方向)经度变更方向(东西方向)典型地区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典型景观变更例证沿海→内陆←沿海,[方法技巧]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考法体验]提升解题实力下图是陆地自然植被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图。据此完成1~2题。1.对图示自然植被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沿X方向热量增加B.沿X方向降水增加C.沿Y方向热量增加D.沿Y方向降水增加2.甲、乙所表示的自然植被类型分别是()A.热带草原温带落叶林B.热带草原亚热带硬叶林C.热带雨林温带落叶林D.热带雨林亚热带硬叶林解析:第1题,读图,沿X方向植被带从热带荒漠过渡到温带荒漠,主要是热量因素造成的,且热量在削减。沿Y方向植被带从温带荒漠过渡到温带草原,是水分因素造成的,且降水量在增加。故选D。第2题,读图推断,Y方向为经度地带性,植被从热带荒漠带过渡到甲,应为热带草原。X方向为纬度地带性,植被从温带草原过渡到水分更多的乙,应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故选A。答案:1.D2.A考点二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真题体验]把握命题来源(2024·高考全国卷Ⅲ)我国某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马路南端海拔约1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该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据此完成下题。1.该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所处的自然带是()A.针叶林带 B.山地草原带C.高寒草甸带 D.灌丛荒漠带解析:依据材料分析该马路符合新疆的有关特征。新疆深居内陆,降水较少,该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所处的自然带最可能是灌丛荒漠带。D对。该马路北端海拔相对较低,降水少,不行能出现针叶林带、山地草原带和高寒草甸带。A、B、C错。答案:D2.(高考经典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探讨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上升呈单峰变更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上升,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上升;在更高海拔区域,相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削减。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觉,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削减,植物多样性异样;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下图)。(1)确定该苔原带遭遇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2)推断在未遭遇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推断依据。(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缘由。(4)说明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渐渐缩小的缘由。[命题点睛]核心素养落地常见命题材料常用解题方法综合思维:说明光、水、热条件对垂直地域分异的影响及垂直地域分异的成因示意图+文字材料依据影响因素综合分析;抓住差异进行比较分析[解法指导]第(1)、(2)题,依据题意转换为下图:第(3)题,思路分析如下:第(4)题,思路分析如下:答案:(1)遭遇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000~2300米左右)。分布特征:随海拔上升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剧烈)。(2)(未遭遇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依据:(按单峰变更规律,)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3)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缘由: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4)随着海拔上升,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加。[核心突破]强化核心素养1.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缘由高大山脉的水热状况随海拔上升而变更,形成垂直气候带,自然景观相应地呈现垂直变更热量:一般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因此垂直自然带谱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分: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变更分异规律①山地垂直自然带基本沿着水平方向延长,垂直方向更替。②同一自然带内,水热状况、自然景观相像。垂直自然带谱①基带(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样。②山体所在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垂直自然带谱越困难。③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异类似。④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同一山体阳坡比阴坡上限(山地自然带所达到的高度)高;随纬度的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降低。如下图所示:2.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夏季气温小于0℃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0℃等温线为山体的雪线。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度、坡向和坡度有关。一般来说:温度(热量或纬度)因素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即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阳坡雪线l高,阴坡雪线低降水因素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而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地貌因素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季节因素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较低,雪线下降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因素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雪面汲取太阳辐射的实力上升,导致冰雪溶化,雪线上升气候、地貌等因素综合作用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3.影响林线凹凸的因素林线①纬度②坡向③海陆位置、大气环流中的位置④风、土壤状况等①纬度越低(高),获得太阳辐射能量越多(少),热量越足够(缺乏),山地林线分布越高(低)。②一般同一座山体的向阳坡热量足够,山地林线分布较高;背阴坡,山地林线分布较低。③受信风带或副高限制的中低纬度地区,降水少,山地林线分布较低。④一般同一座山体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山地林线分布较高;背风坡降水较少,山地林线分布较低。⑤同纬度相比,沿海(内陆)地区降水丰富(不足),山地林线分布较高(低)[考法体验]提升解题实力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东缘的过渡地带,山体呈南北方向延长状,山麓海拔为551m,山顶海拔为3099m。下图示意乔木、灌木、草本及藤本植物物种在峨眉山5个垂直植被带内的数量。读图,完成1~2题。1.海拔小于600m地带内的乔木多为()A.针叶林 B.常绿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 D.落叶阔叶林2.影响峨眉山各垂直植被带物种多样性的主导因素是()A.小于600m—热量B.600~1099m—土地面积C.1100~1899m—降水D.1900~2799m—人类活动解析:第1题,海拔小于600米地带,接近山麓地区,热量相对比较足够。乔木多是当地气候类型相对应的植被,四川盆地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选B。第2题,图中大于2800米和小于600米地带内的物种数偏少,大于2800米的高海拔地区水热条件较差,物种少;小于600米的低海拔地带内,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物种数偏少的主要缘由是人类活动破坏了原有的自然带。图中1100~1899米地带内的物种数最多,此范围内的迎风坡降水量多,水分条件较好。选C。答案:1.B2.C林线指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下图是将广东省甲(24.5°N,113.1°E)、乙(24.6°N,112.9°E)、丙(24.9°N,113.2°E)三地林线高度与坡向分级图叠加,得到的林线随坡向的变更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由图可以推想出()A.南坡林线甲地高于乙地B.北坡林线丙地高于广东均值C.纬度高的阳坡林线较高D.经度数值小的阴坡林线最高4.乙地处在南岭山脉的南麓,冬季其阴坡为迎风坡而阳坡为背风坡。与其他山地相比,乙地阳坡林线较高的缘由可能是()A.纬度低,气温较高B.风力弱、局部多雾C.暖湿的西北风带来丰富降水D.光照强对植被生长不利解析:第3题,三地都位于北回来线以北,三地阳坡都为南坡,北坡都为阴坡。据图可知,丙地阴坡林线要高于广东省平均值;甲地南坡林线应低于乙地南坡林线;纬度最高的山地是丙地,其阳坡林线较低;经度数值最小的是乙地,其阴坡林线较丙地低。第4题,乙地纬度不是最低的,气温并不比其他山地高;乙地位于背风坡,风力较弱,局部多雾,蒸发小,土壤湿度大,适于植被生长;西北季风属于干冷气流;光照强,利于植被生长。答案:3.B4.B考点三非地带性现象(地方性分异)[真题体验]把握命题来源(高考经典题)下图为45°N旁边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m,距海约180km。据此完成(1)~(2)题。(1)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大气环流 B.地形C.纬度位置 D.洋流(2)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C.针阔叶混交林 D.草原[命题点睛]核心素养落地常见命题材料常用解题方法综合思维:以某区域自然带的非地带性分布考查其成因及其对生物、水文等地理要素的影响区域图、示意图+文字材料从地形、海陆分布、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动身综合分析和推理[解法指导]第(1)题,思路分析如下:第(2)题,思路分析如下:答案:(1)B(2)C[核心突破]强化核心素养非地带性现象(地方性分异)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陆地环境出现了一些非地带性地理景观和自然带现象。如下表:实际分布的自然带形成缘由按志向状态分布的自然带南美大陆西岸3°S~30°S之间狭长的热带荒漠带安第斯山脉阻挡海洋水汽的输入;秘鲁寒流降温减湿热带雨林带(北);热带草原带(中);热带荒漠带(南)南美大陆南端形成的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荒漠)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深化内陆温带草原带(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赤道旁边的东非高原呈现热带草原景观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巴西高原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带信风来自海洋,暖和潮湿;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暖流增温增湿热带草原带南半球缺少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南半球相应纬度是海洋,缺少陆地分布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我国新疆天山、昆仑山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温带荒漠带[规律总结]非地带性的主要表现可以归纳总结为“缺失”“变更”“约束”“块状”四方面。(1)缺失:受海陆分布的影响,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例如,南半球大陆上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2)变更: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了变更。例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受厄加勒斯暖流和信风的影响,形成了热带雨林带,而西部却是热带草原带。(3)约束:自然带的分布范围受到约束。例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的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呈条状,就是由于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作用。(4)块状: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是受高山地形和土壤、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例如,我国新疆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是高山冰雪融水在山麓冲积扇下埋藏或出露地表而形成的。[考法体验]提升解题实力读沿某半岛甲、乙两地所作的自然环境剖面图,完成1~2题。1.图中③植被带形成的缘由是()A.处于东北信风迎风坡,降水较多B.位于山脉东侧,是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C.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限制,降水较少D.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限制,降水较多2.图中①植被带的分布反映了()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现象解析:第1题,③植被带主要位于山脉(西高止山)东侧,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为热带草原带。第2题,①植被带位于低纬地带、距海近且位于山脉西侧,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比较多,形成热带雨林带,是非地带性现象的表现。答案:1.B2.D——————————————————————————————————————学霸加餐‖培优提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输送风机行业直播电商战略研究报告
- 造船用热轧薄宽钢带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玻纤胎沥青瓦行业直播电商战略研究报告
- 轻型汽车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铁路移动加载试验车行业直播电商战略研究报告
- 脱硫石膏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防火隔板行业直播电商战略研究报告
- 金属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出租经纪服务合同标准文本
- gs防水施工合同样本
- 迈瑞除颤仪培训
- 2024-2030年中国高压变频器行业现状分析及前景趋势调研报告
- 5以内数的守恒-课件
- 糖尿病饮食的健康宣教
- 《智能网联汽车智能传感器测试与装调》电子教案
- 热敏灸课件完整版本
- 人工智能-第一章 绪论
- 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穿刺
- 柯坦镇中心小学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实施方案
- 人教版信息技术八年级下 第二章活动1认识三维建模技术 教案
- 2024城市电缆线路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