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专题三二辛亥革命[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晚清政府推行的自救运动“新政”和“预备立宪”,虽没有挽救清朝走向灭亡的命运,但是客观上也起到了确定的主动作用。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干脆促使了武昌起义的爆发B.加强了清政府的综合实力C.阻挡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D.为酝酿民主革命创建条件解析:清政府推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打算了一些条件,故答案为D项,其他选项说法皆不符合史实。答案:D2.孙中山(1866—1925)在回忆录中写道:“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满清王朝。”孙中山“28岁那年”的主要行动是()A.成立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的口号B.联合其他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C.与革命党人一起发动广州起义D.领导华侨支持维新运动解析:依据孙中山的生卒年可知孙中山“28岁那年”为1894年。1894年,孙中山成立了兴中会,决心“驱除鞑虏,复原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答案:A3.有人认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革命党人为袁世凯量身定做的纸制枷锁”。此处的“量身定做”意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A.三权分立 B.总统制C.责任内阁制 D.民主共和制解析:三权分立在中华民国政体中有所体现,但不是针对袁世凯的,故A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没有规定总统制,故B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旨在限制即将担当总统的袁世凯,故C项正确;民主共和本身并不针对袁世凯,故D项错误。答案:C4.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两个“临时”的提法从本质上体现了()A.革命党人在政治上的懦弱性B.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C.为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留借口D.中华民国政权还缺乏人民支持解析:革命党人的懦弱性体现在反封建的不彻底和反帝的不明确上,与“临时”无关,故A项错误;因为考虑到革命还没有完全成功,无法真正实现全民的民主,因而革命党采纳了“临时”的说法,体现了他们对民主共和精神的坚持,故B项正确;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与“临时”没有逻辑关系,故C项错误;民国政权在革命过程中脱离基层群众,缺少人民支持,但不是体现在革命结果的“临时”上,故D项错误。答案:B5.1912年3月,中华民国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下列条款,干脆制约临时大总统权力的是()A.“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B.“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C.“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D.“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解析:C项“国务员辅佐”,事实上确立责任内阁制,制约了临时大总统的权力,故C项正确。答案:C6.1911年12月29日,17个省的代表聚集于江苏省咨议局,实行临时大总统选举大会,孙中山得16票,黄兴得1票,黎元洪得0票。该结果反映出()A.孙中山是众望所归的革命领袖B.民主共和的趋势已不行阻挡C.旧官僚在革命集团内部受孤立D.清王朝的覆亡已经无法挽回解析:在临时大总统选举的投票中,孙中山的得票最多,这是他长期从事并领导革命活动,享有崇高威望的结果,故选A项。答案:A7.“皇帝倒了,辫子割了”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干脆说明白辛亥革命()A.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化人心C.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D.彻底变更了中国的社会性质解析:“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说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君主专制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所以答案选A。答案:A8.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成功起先。该观点的理由,最恰当的是()A.发动了武昌起义B.终结了清朝统治C.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D.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解析: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只是辛亥革命的开端,无法说明“从君主到民主”的社会转型,故A项错误;“终结了清朝统治”未指明“君主”的内核,不够精确,故B项错误;“推翻封建帝制”告辞了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提倡了民主,此理由与材料观点相符,故C项正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不能说明“从君主到民主”的社会转型,无从体现对君主专制的否定,故D项错误。答案:C9.《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化和辛亥革命》写道:“民国元年,曾经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光明的一年,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呈现出一派蒸蒸而上的景象,民主气氛浓郁,政党政治、议会政治高唱如云,党团林立,五彩缤纷,议员选举,城乡轰动。”这是因为辛亥革命()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化人心B.推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C.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D.变更了中国的社会性质解析:“民国元年,曾经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光明的一年”说明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发生了许多新的变更,其重要表现之一是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化人心,故A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并没有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革命的成功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并没有能够变更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故B、C、D错误。答案:A10.宣统皇帝的退位诏书写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这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终一份皇帝诏书,也被称为新时代起先的一个重要见证,是因为它()A.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B.标记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C.意味着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D.宣告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解析:从题干中“最终一份皇帝诏书”“新时代起先”等信息可以看出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故A项正确;中华民国的成立标记着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并未变更中国社会的性质,资产阶级革命并未取得成功,故C项错误;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而宣统帝退位是在1912年2月,故D项错误。答案:A11.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打算着,而是为思索问题、为走路而打算着。该学者强调辛亥革命()A.激发了人们剧烈的民族意识B.结束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政体C.促进了民主同等意识的觉醒D.推动了中国社会移风易俗解析:题干信息体现了辛亥革命在思想方面产生的影响,即使民主、同等、共和的观念深化人心,使人民起先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君主的奴仆,而是国家的主子,故选C。答案:C12.1935年林语堂曾痛心疾首地评论道:“1911年的革命不过在种族革命上获得了成功,它不过粉碎了一个皇权,而剩留下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此评论()A.全面否定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B.认为辛亥革命基本实现了三民主义C.为辛亥革命不彻底而深感惋惜D.强调革命未根本变更中国社会性质解析:据题干可知,该评论确定了辛亥革命在民族、民权方面的贡献,解除A项;B、D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答案:C二、非选择题13.甲、乙两位同学分别收集到一则史料,就辛亥革命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影响的看法产生了分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甲: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看法,有公众的或私人争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扬”。乙:民国三年,某君遇见一个老农,该君身着外国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该君“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该君告知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1)依据甲、乙两位同学各自所得的材料,分别得出了怎样的结论?(2)综合上述材料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你能得出什么新的结论?(3)你认为在运用史实说明历史时应当留意什么?解析:第(1)题,须要依据材料信息概括答案:材料甲着重强调了辛亥革命后全国报纸的数量以及报纸的名称变更,材料乙主要强调了农夫思想未受革命影响。第(2)题,须要综合材料信息分析,报纸主要在城市,而农村受到革命的影响是有限的。第(3)题是史学探讨方法的总结。答案:(1)甲: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化人心,辛亥革命大大提高了国民参政意识等。乙:辛亥革命传播民主思想的范围非常有限,辛亥革命没有变更中国现状等。(2)辛亥革命对城市和乡村的影响是不平衡的(或答出“材料一中的报纸主要是在城市发行,材料二中的老农生活在农村”同样给分);民主共和观念深化人心有一个过程,辛亥革命只是一个开端。(3)留意:证据要全面,不要武断下结论;孤证不立。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亚东开化中国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1912年《中华民国国歌》材料二文献一:(1912年1月2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文献二:(1912年3月11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四条,临时大总统得参议院之同意,有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之权第五条,临时大总统制定官制官规,兼任免文武官员。但制定官制官规,及任命国务员及外交专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第十八条,各部设部长一人,总理本部事务第十九条,各部所属职员之编制及其权限,由部长规定,临时大总统批准施行第三十四条,临时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员,但任命国务员及外交大使公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第三十五条,临时大总统经参议院之同意,得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第四十三条,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第四十四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吩咐时,须副署之材料三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权建立初期,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首开了因人立法之风。因人立法反映出很大的封建人治主义色调。因为法随人变,就造成了人的意志高于法的意志。——摘编自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1)依据材料一,归纳中华民国国歌体现的时代精神。结合所学学问,举例论证这一精神是如何实践的。(2)依据材料二,指出两则文献内容的差异。(3)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学问,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解析:第(1)问,“时代精神”依据材料一“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作答;“实践”依据所学学问,围绕“时代精神”举例即可。第(2)问,“差异”依据表格信息,干脆对比概括即可。第(3)问,“评价”需结合所学学问,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作用及影响等角度,结合相关史实作答。答案:(1)时代精神: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输送风机行业直播电商战略研究报告
- 造船用热轧薄宽钢带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玻纤胎沥青瓦行业直播电商战略研究报告
- 轻型汽车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铁路移动加载试验车行业直播电商战略研究报告
- 脱硫石膏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防火隔板行业直播电商战略研究报告
- 金属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养鱼收购合同样本
- 产品印刷加工合同样本
- 湖南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暨长郡二十校联盟2025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 高速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制度汇编
- 2025年春形势与政策第二学期练习题、知识点梳理
- 2025年甘肃西北永新集团招聘1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题库新版
- 2025年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10套试卷(附答案)
- 小学音乐国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复习内容
- 《玉米施肥方案》ppt课件
- 年产5万吨11淡色啤酒厂糖化车间设计(糊化锅
- 山东科技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学籍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