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苏轼的宋词_第1页
2024年苏轼的宋词_第2页
2024年苏轼的宋词_第3页
2024年苏轼的宋词_第4页
2024年苏轼的宋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苏轼的宋词

苏轼的宋词1

作品简介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词作品。这组词是作者任徐州太守时求

雨后到石潭谢雨的路途中所作,主要写作者途中的所见、所闻与所感,用形象生动的笔触描写农

村风光,反映农民的情绪,为农民的喜悦而欣慰,对农民的痛苦寄以同情。这首词文风朴实,格

调清新,不取艳辞,不采僻典,在语言上也清丽自然,洗尽华靡见真淳。以诗的句法入词,是其

主要艺术特色。这组词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为农村词的发展开创了良好的文风。它

将农村题材带入北宋词坛,给词坛带来了朴素清新的乡土气息,对词的题材,有开拓意义。

作品原文

浣溪沙

苏轼

徐门石灌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缥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作品注释

⑴浣溪沙:词牌名。

⑵徐门:即徐州。谢雨:雨后谢神。

⑶簌(Sil)簌:花落的声音,一作"萩萩",音义皆同。此句谓枣花纷纷落在衣巾上,句

法倒装。

⑷缥(S台。)车:缥丝车,抽丝工具。缥,T乍"缘",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

⑸牛衣:蓑衣之类。这里泛指用粗麻织成的衣服。《汉书王章传》“章疾病,无被,卧牛

衣中”。宋程大昌《演繁露》卷二《牛衣》条:”案《食货志》,董仲舒曰:‘贫民常衣牛马之

衣,而食犬彘之食。’然则牛衣者,编草使暖,以被牛体,盖蓑衣之类也。”此处指卖瓜者衣着

粗劣。或谓本作"半依",如曾季狸《艇斋诗话》:"予尝见东坡墨迹作‘半依‘,乃知‘牛’

字误也。"

⑹漫思茶:想随便去哪儿找点茶喝。漫,随意,一作"谩"。因为十分渴,想随便喝点茶,

所以不管哪个人家,都想去敲门试问。苏轼《偶至野人汪氏之居》:"酒渴思茶漫扣门",与此

两句意同。皮日休《闲夜酒醒》:"酒渴漫思茶",盖即此语所本。

⑺野人:农夫。

作品译文

簌簌枣花飘落在行人的衣巾上,家家户户传出轧轧的缠车声。身穿粗布衣的老汉在古柳下叫

卖黄瓜。

酒醉人困路途长远恢肤欲睡,太阳正高人倦口渴好想喝些茶水解渴。便随意敲开一户农家讨

茶解渴。

创作背景

这组词是苏轼43岁(1078年)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公元1078年(元丰元年)春天,

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

同赴石潭谢雨。这组词就是当年初夏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的。

作品鉴赏

从农村习见的典型事物入手,带着读者走近一个风光优美、民风淳朴、农事忙碌的乡野村巷,

意趣盎然地表现了淳厚的乡村风味。

"簌簌衣巾落枣花",枣花纷纷飘舞,飞落在词人的衣巾之上,词人甚至听到了它们飘落之

时的簌簌声,细小轻微的枣花轻轻坠落的声音,词人都能听到,足见词人此时心境的澄澈、欢欣

与陶醉。"村南村北响缥车”除了刃骈微的花落声响词人还听到那响彻村南村北的缥车之声,

缥车之声喧腾便是蚕乡丰收的象征,作为此地长官的词人听到这丰收的声音自然也是内心雀跃。

"牛衣古柳卖黄瓜",远方传来一阵阵的吆喝声,词人寻声望去,原来是阴凉的古柳之下正有农

人在卖着黄瓜,这黄瓜也是甘霖之后丰收的果实。词人听着那簌簌的枣花声、响腾的缥车声、卖

瓜的吆喝声,虽未写听到这一切之后词人的感受,但读者可以想象此时的词人内心一定涌起了无

尽的喜悦,正所谓"不着一字,尽显风流"。

下片之中词人的笔墨集中描写日高之下赶路的行人。"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从上片之中的枣花坠落、绿车缥丝、黄瓜成熟等事项中,可知此时正值初夏,而大麦等农作物也

已然登场。在这炎炎的夏日,也许这位行人正赶往麦地劳作,此时骄阳正炙烤着大地,而有路途

遥远,使人倍感困倦和干渴,直想沉沉睡去和畅饮凉茶,路途的.艰辛、行人的劳苦跃然纸上。

"敲门试问野人家",干渴难耐,行人便走近路旁的人家,敲门试问,看能否乞浆借茶,词作到

此戛然而止,农家是否有人、行人能否喝上茶水都不再叙述,词虽止却给人留下了无穷的想象与

韵味。

这些词将农村题材带入北宋词坛,给词坛带来了朴素清新的乡土气息,对词的题材,有开拓

意义。用形象生动的笔触描写农村风光.反映农民的情绪,为农民的喜悦而欣慰,对农民的痛苦

寄以同情,这些在中国词史上苏轼是第一个卓有成绩的。同时,在艺术描写上也很有特色,很好

地做到了情景交融。善于抓住特定情况下的景。抒发此时此地的情。善于运用平常的景表现朴素

而又丰富深厚的情.在语言上也清丽自然,洗尽华靡见直淳,

词牌简介

浣溪沙(huanxisha),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沙溪》。上下

片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平韵体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韩偃词,是正体。上片

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另有《提破浣

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

衰鬓久已白,旅怀空自清。

荒园有络纬,虚织竟何成。

山茶

床]苏轼

游蜂掠尽粉丝黄,落筋犹收蜜露香。

待得春风几枝在,年来杀菽有飞霜。

饮湖上初晴彳爰雨二首

[宋]苏轼

朝蚁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饮湖上初晴彳麦雨二首

[宋]苏轼

水光凝激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与王郎昆仲及儿子迈,逸城观荷花,登蛆山亭

[宋]苏轼

清风定何物,可爱不可名.

所至如君子,草木有嘉声。

我行本无事,孤序王斜横。

中流自偃仰,适与风相迎。

与杯属浩渺,乐此两无情。

归来两溪间,云水夜自明。

与王郎昆仲及儿子迈,逸城观荷花,登觇山亭

味]苏轼

苕水如汉水,鳞鳞鸭头青。

吴兴胜霆阳,万瓦浮青冥。

我非羊叔子,愧此叽山亭。

悲伤意则同,岁月如流星。

从我两王子,高鸿插修翎。

湛辈何足道,当以德自铭。

与王郎昆仲及儿子迈,遍城观荷花,登觇山亭

床]苏轼

吏民,怪我懒,斗讼日已稀。

能为无事饮,可作不夜归。

复寻飞英游,尽此一厂晖。

撞钟履声集,颠倒云山衣。

我来无时节,杖屣自推扉。

莫作使君看,外似中已非。

雨晴彳爰,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

[宋]苏轼

高亭废已久,下有种鱼塘。

暮色千山入,春风百草香。

市桥人寂寂,古寺竹苍苍。

鹳鹤来何处,号鸣满夕阳。

竹枝歌

味]苏轼

苍梧山高湘水深,中原北望度千岑。

帝子南游飘不返,惟有苍苍枫桂林。

枫叶萧萧桂叶碧,万里远来超莫及。

乘龙上天去无踪,草木无情空寄泣。

水滨击鼓何喧闻,相将扣水求屈原。

屈原已死今千载,满船哀唱似当年。

海滨长鲸径千尺,食人为粮安可入?

招君不归海水深,海鱼岂解哀忠直?

吁嗟忠直死无人,可怜怀王西入秦。

秦关已闭无归日,章华不复见车轮。

君王去时箫鼓咽,父老送君车轴折。

千里逃归迷故乡,南公哀痛弹长铁。

三户亡秦信不虚,一朝兵起尽箍呼。

当时项羽年最少,提创本是耕田夫。

横行天下竟何事,弃马乌江马垂涕.

项王已死无故人,首入汉庭身委地。

富贵荣华岂足多,至今惟有冢嵯峨。

故国凄凉人事改,楚乡千古为悲歌。

苏轼的宋词3

原文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

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旺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稼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

西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注释

①、乳燕飞:乳燕,雏燕儿。飞:《云麓漫钞》谓见真迹作"栖"。

②、槐阴:梧桐树阴。

③、生绡:未漂煮过的生织物,即丝绢。

④、扇手:白团扇与素手。

⑤、清熟:娄稳熟睡。

⑥、枉:空白。

⑦、瑶台:玉石砌成的台,神话传说在昆仑山上,此指梦中仙境。

⑧、风敲竹:唐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⑨、红巾蹙:形容石榴花半开时如红巾皱缩。

⑩、幽独:指落花与粉泪簌簌同落的样子。

崎、芳心句:形容榴花重厩,也指佳人心事重重。

⑬、秋风惊绿:指秋风乍起使榴花凋谢,只剩绿叶.

(14),两簌簌:形容花瓣与眼泪同落。清黄蓼园《蓼园词话》云:"末四句是花是人,婉曲缠

绵,耐人寻味不尽。"

译文

雅燕儿穿飞在华丽的房屋。悄然无人,梧桐绎阴专向正午,晚间凉爽,美人刚刚汤沐。手

里摇弄着白绢团扇,团扇与素手似白玉凝酥。渐渐困倦余倚,独自睡得香熟。窗外是谁推响彩绣

的门户?白白地叫人惊散瑶台仙梦,原来是夜风敲响了翠竹。半开的石榴花像红巾叠簇。等浮浪

的花朵零落尽,它就来陪伴美人的孤独。取一枝浓艳石榴花细细看,千里花瓣下像美人的芳心情

深自束。又恐被那西风骤起,吹得只剩下一树空绿,若等美人相对比,残花之前对酒不忍相看,

只有残花与粉泪,零落两簌簌。

点评

本词不达意咏人兼咏物下片描写在清幽环境中的一位美人她高洁绝尘,又十分孤独寂寞。

"帘外认来推绣户"几句,如梦似幻,动而愈静,极其婉在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孤寂。过片转达

而咏榴花,这不与"浮花浪蕊”为伍的榴花,也即是女主人公的象征。最后四句描写美人和榴花

的迟暮之叹。这首词意象清隽,托意高远,隐约地抒写了儿者怀才不遇的抑郁情怀。苏轼笔下的

佳人,大多丰姿绰约,雍容闲雅。无论《洞仙歌》里"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的花蕊夫人,还

是这首词中的也浴美女,都能给人一种洁净如玉、一尘不染的美感。,关于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前人异说纷纭。据杨《古今记号语》说,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有府僚在西湖设宴,官妓秀兰因浴

后倦卧迟到,受到斥责,适石榴花开,秀兰折花谢罪,府僚益怒,以为下恭,苏轼遂作此词化解。

上片主要写佳人,但没有正面描写她的姿容,而是先写佳人的扇和执扇的手。下片别开异境,前

五句写石榴,后五句佳人与石榴合写,亦花亦人,巧妙新颖,知谐自然。本词之意蕴,冠绝古今,

取景清幽,托意高远。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闺怨的双调词哧人兼咏物上片描写在清幽环境中的T立美人她高洁绝尘,

又十分孤独寂寞;下片掉转笔锋,专咏榴花,借花取喻,时而花人并列,时而花人合一。作者赋

予词中的美人、榴花以孤芳高洁、自伤迟暮的品格和情感,在这两个美好的意象中渗透进自己的

人格和感情。词中写失时之佳人,托失意之情怀;以婉曲缠绵的儿女情肠,寄慷慨郁愤的身世之

感。

上片以初夏景物为衬托,写一位孤高绝尘的美丽女子。起调"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

午,"点出初夏季节、过午、时节、环境之幽静。"晚凉新浴",推出傍晚新凉和出浴美人。"手

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进而工笔描绘美人“晚凉新浴"之后的闲雅风姿。作者写团扇

之白,不只意在衬托美人的肌肤洁白和品质高洁,而且意在象征美人的命运、身世。自从汉代班

婕妤(汉成帝妃,为赵飞燕谐,失宠)作团扇歌后,在古代诗人笔下,白团扇常常是红颜薄命,佳

人失时的象征。上文已一再渲染"悄无人”的寂静氛围这里又写"手弄生绡白团扇"看一"弄"

字,便透露出美人内心一种无可奈何的寂聊,接以"扇手一时似玉",实是暗示"妾身似秋扇"

的命运。

以上写美人心态,主要是用环境烘托、用象征、暗示方式,隐约迷离。以下写美人初因孤寂

无聊而入梦,继而好梦因风摇竹声而被惊断。"渐困倚、孤眠清熟”句,使人感受到佳人处境之

幽清和内心的寂寞。以下数句是说:美人入梦后,朦胧中仿佛有人掀开珠帘,敲打门窗,不由引

起她的一阵兴奋和一种期待。可是从梦中惊醒,却只听到那风吹翠竹的萧萧声,等待她的‘仍旧

是一片寂寞。唐李益诗云:"开门复动竹,疑是玉人来。"(《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东坡化

用了这种幽清的意境,着重写由梦而醒、由希望而失望的怅惘;“枉教人"、"却又是",将美

人这种感情上的波折突现出来了。这几句,如梦似幻,动而愈静,极其婉曲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的

孤寂。从上片整个构思来看,主要写美人孤眠。写"华屋",写"晚凉",写"弄扇",都是映

衬和暗示美人的空虚寂寞和叹惋怅恨之情.

下片用稼艳独芳的榴花为美人写照。过片转咏榴花。"石榴半吐红巾蹙",化用白居易诗"山

榴花似结红巾"(《题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诸僧众》)句意形象地写出了榴花的外貌特征,又带有西

子含颦的风韵,耐人寻味。"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这是美人观花引起的感触和情思。

此二句既表明榴花开放的季节,又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它不与桃李争艳、独立于群芳之外的品格。

这不与"浮花浪蕊"为伍的榴花,也即是女主人公的象征。"秋艳一枝细看取",刻画出花色的

明丽动人。"芳心千重似束",不仅捕捉住了榴花外形的特征,并再次托喻美人那颗坚贞不渝的

芳心,写出了她似若有情、愁心难展的情态。”又恐被秋风惊绿",由花及人,油然而生美人迟

暮之感。"若待得君来向此"至结尾,写怀抱迟暮之感的美人与榴花两相怜惜,共花落簌簌而泪

落簌簌。词的下片借物咏情,写美人看花时触景伤情,感慨万千,时而观花,时而怜花惜花。这

种花、人合一的手法,读来婉曲缠绵,寻味不尽。作者无论是直接写美人,还是通过榴花间接写

美人,都紧紧扣住娇花美人失时、失宠这一共同点,而又寄托着词人自身的怀才不遇之情。

这首词隐约地抒写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抑郁情怀。苏轼笔下的佳人大多丰姿绰约,雍容闲雅。

无论《洞仙歌》里"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的花蕊夫人,还是这首词中的出浴美女,都能给人

一种洁净如玉、一尘不染的美感。关于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前人异说纷纭。据杨《古今记号语》

说,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有府僚在西湖设宴,官妓秀兰因浴后倦卧迟到,受到斥责,适石榴花开,

秀兰折花谢罪,府僚益怒,以为下恭,苏轼遂作此词化解。从艺术上看,上片主要写佳人,但没

有正面描写她的姿容,而是先写佳人的扇和执扇的手;下片别开异境,前五句写石榴,后五句佳

人与石榴合写,亦花亦人,巧妙新颖,和谐自然。此词之意蕴,冠绝古今,取景清幽,意象清隽,

托意高远。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月8H-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

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

家、文学家、词人、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

家中的"三苏"。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1057年(嘉祐二年),苏轼与弟弟苏辙同登

进士。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的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

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

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陆游并称苏陆;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

大书法家"宋四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苏轼现存世的文学著作共有2700多首诗,300多首词,以及大量散文作品。最早的成名文

章是嘉祐二年(1057年)应试时的《刑赏忠厚之至论》,最早的一批诗作是嘉祐四年与父亲和弟

弟合编的《南行集》中的“多首诗,最早的词则写于熙宁五年(1072年)。诗文有《东坡七集》

《东坡集》《东坡词》等。存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

《黄州寒食诗帖》、《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等。画迹有《枯木怪石图》、《潇湘竹

石图》等。

苏轼的宋词4

作品原文

浣溪沙

苏轼

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其一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吁。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

其二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茜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莺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其三

麻叶层层探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黝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其四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缥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其五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作品注释

1、浣溪沙:词牌名。

2、徐门:一作“徐州’。

3、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指石潭的水与泗水相通,水的涨落清浊常常是一致的。

4、乌:乌鸦。

5、黄童:黄发儿童;白叟:白发老人;睢肝:喜悦高兴的样子。

6、麋鹿:鹿类的一种,

7、猿猱:猿类的一种,

8、旋:立即;使君:词人自称。

9、棘篱:以荆棘围成的篱笆。

10、茜:茜草,此处指代红色;罗裙:丝绸裙子.

11、收麦社:麦子收过之后举行的祭神谢恩的活动。

12、乌莺:乌鸦、老鹰;赛神:用仪仗鼓乐迎神出妙、周游街巷等活动,称之为塞神,

13、探(qing):同"前。

14、络丝娘:本为虫名,此处代指缥丝的妇女。

15、垂白:鬓发将白的老人;杖藜:倚仗藜茎制成的手杖;藜:植物名,此处指以藜茎制

成的手杖。

16、将青:从未全熟的麦穗上捋下麦粒:用麦子制成的干粮;软:饱之意。

17、簌簌:纷纷下落的样子。

18、绿车:绿丝的纺主,也作"绿车"。

19、牛衣:为牛御寒的衣物,如蓑衣等。

20、欲:想要。

21、漫思茶:想随便去哪儿找点茶喝。漫,随意,T乍"谩"。

22、野人:农夫。

23、平莎(su6):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

24、耦耕(dugeng):两个人各拿一帮并肩耕作,此处泛指耕作。

25、蒿艾:即艾蒿,多年生草本植物;薰:一种香草。

26、使君:词人自称;元:原之意。

作品译文

其一

阳光照入潭水中形成深红色,暖暖的潭水中能见鱼儿游,灌四周树木浓密可藏乌鸦,儿童和

老人喜悦地聚观谢雨盛会。

常到潭边饮水的麋鹿突然逢人惊恐地逃避,猿猱听到鼓声不用呼叫而自来.这样的盛况回家

应告诉未能目睹的采桑姑。

其二

村姑们匆匆打扮一下就在门首看路过谢雨的使君,三三五五地挤着棘篱门往外探望。你推我

挤的有人尖叫裙子被踏破了。

村民们老幼相扶相携到打麦子的土地祠祭祀,剩余的祭品引来乌莺在村头盘旋不去。黄昏时

在路上遇到一个醉倒的老人。

其三

村外的层层麻叶因雨的滋润而泛着光泽,村内处处飘散着煮茧的清香。不时听到篱笆边传来

绿丝女子悦耳的谈笑声。

须发将白的老翁拄着藜杖老眼迷离似醉捋下新麦捣成吩末用来果腹。我关切地询问老翁:

豆类作物何时能成熟?

其四

簌簌枣花飘落在行人的衣巾上,家家户户传出轧轧的缴车声。身穿粗布衣的老汉在古柳下叫

卖黄瓜。

酒醉人困路途长远恢肤欲睡,太阳正高人倦口渴好想喝些茶水解渴。便随意敲开一户农家讨

茶解渴。

其五

柔软的青草和整齐的莎草经过雨洗后显得碧绿清新;在雨后薄薄的沙土路上骑马不会扬起灰

尘。不知何时才能抽身归田?

春日和暖桑麻欣欣向荣,闪烁着犹如水泼过一样的光辉L阵暖风带着蒿艾的熏香扑鼻而来。

我虽为使君原是农夫出身

创作背景

这组词是苏轼43岁(1078年)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公元1078年(元丰元年)春天,

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

同赴石潭谢雨。这组词就是当年初夏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的。

作品鉴赏

第一首(照日深红暖见鱼)写谢雨路上所见之景:丽日、碧溪、游鱼、树木、黄童、白叟、

麋鹿、猿猱,一景一句,恰似电影镜头,连续将客观景物一个个展现在读者面前。

"照日深红暖见鱼”深红温暖的夕阳斜斜地映照潭水,把潭水染得通红也增加了一份暖意,

而潭中的鱼儿欢快游玩,清晰可见,染红了的潭水、欢快游动的鱼儿都是春旱过后、大雨降后的

情景,词人虽未点出春旱之时的情景,但读者可以想象那是一定是潭水干枯、鱼儿无处寻觅,这

样的前后对比之中、温馨的画面之中隐含了词人欣喜的心态。"连溪绿暗晚藏乌",沿着石潭向

四处望去,看见成阴的绿树接连一片,而深藏其中的乌鹊发出鸣噪的声响,动静结合,更显幽静。

"黄童白叟聚睢吁",以黄童、白叟代称所有聚集的人群,词人看到他们都呈现出喜悦兴奋的神

态。上片中红、绿、黄、白等色彩和谐搭配,动景、静景巧妙结合,景物、人群完美融合,运笔

灵动、构思精巧。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麋鹿在突然之间逢遇如此多的人群顿觉不习惯,有

一种惊慌之感而猿猱却一听到喧天的喜庆鼓声不招自来极度兴奋这一对比的描写情趣盎然。

以动物的反映间接写出石潭谢雨的欢闹情景,不着一字,而风流自现,可谓神笔。”归家说与采

桑姑”,结尾由实转虚,笔法灵活,词人想象这些观看长官亲自谢雨而欢喜异常、激动难耐的在

场者,归家之后一定会把谢雨之时的欢腾景象向采桑姑细细说与。

在这首小词之中,词人丝毫没有描写自己的心境,但透过词人所见、所闻、所想的一切,读

者自可体会词人无比兴奋之情,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第二首(旋抹红妆看使君)写一群天直活泼的农村姑娘三五成群站在家门口看望使君的情景

和农民丰收后祭祀神灵的欢乐情景。

上片主要是描写农村中的姑娘速上红妆、争相观看使君的场景,十分生动有趣。"旋抹红妆

看使君",村中的姑娘急急忙忙地抹上红妆赶去观看路过的使君。一个旋字写出了乡村姑娘的特

色,她们不会像富家深闺中的女子刃蹄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抹

上红妆显示出爱美之心,但也只是稍稍打扮便可;另外,也写出了她们看望使君的急切心情。"三

三五五棘篱门",姑娘们三三五五地挤在棘篱门前,你推我、我推你,争相抢看远道而来的使君,

她们活泼、自然的神态不道而明。"相挨踏破茜罗裙”,在这种推挤之中,甚至踩破了她们红色

的罗裙,读者可以想象簇拥中的她们因罗裙踏破、或一睹使君的杂乱尖叫声、打闹声,场面感十

足,给人身临其境之感,仿佛看见她们欢喜又含羞的笑脸,听到她们娇柔的欢闹。

下片转而主要描写祭祀的情景。"老幼扶携收麦社"老老少少相互扶携到土地祠祭祀神灵,

真诚感谢上天大将甘霖,老幼扶携可见盛况空前。"乌莺翔舞赛神村”,人们以丰富的酒食酬谢

神灵,而引来了无数馋嘴的乌莺,它们在村头飞翔盘旋,久久不肯离去,词人不直接描写酒食的

丰盛,却以乌莺翔舞的场景进行侧面烘托,笔法婉曲而又恰到好处地予以表现。“道逢醉叟卧黄

昏”,词人和百姓共同宴饮、狂欢之后,在归途中看见一个老人醉卧于道旁,仿佛是不经意之笔

却实为匠心,以这一特写的镜头反映出普村同庆、普村同欢的情景,韵味无穷。

第三首(麻叶层层兼叶光)从侧面反映初夏时节农村的‘生活情趣:煮蚕香、络丝娘娇语、

白发老翁捋新麦等。

"麻叶层层探叶光",麻叶一层一层地密密麻麻地铺着,而且一层一层的麻叶都泛着光泽,

麻叶、探叶互文见义,层层二字可见麻叶的繁茂,光字又写出了森叶的光滑滋润,此处虽然未写

明曾降下甘霖,但由层层聚集且泛出光亮的麻叶,读者就可以知道这都是由于求雨之后甘霖如约

而至的功效,暗含了谢雨之意。谁家煮茧一村香?词人一进入村庄,便闻到弥漫着的煮茧香味,

禁不住好奇地问询一声:此时是谁家正在煮茧?行文更显变化摇曳之美,亳无板滞之感V"一村

香"三字写尽了香气浓郁、芳香四溢之感。隔篱娇语络丝娘,循着香气望去,便听见缥丝的妇女

在隔着篱笆娇语交谈、轻声欢笑,场景逼真,富有情趣。把绿丝女比喻成声音动听的络丝娘,更

见其声音的娇软美妙。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勤软饥肠",词人看见一位老翁须发垂白,手扶藜杖,抬着那迷

离朦胧的双眼,从未全熟的麦穗上捋下麦粒,希望能够捣碎之后做成干粮充饥。垂白、杖藜、醉

眼三个词从不同的方面刻画出老翁的年迈老态而如此年老可怜的老人还得捋青捣戮可见这一场

过去了的春旱曾给百姓造成的灾难之重。”问言豆叶几时黄?"词人见后,忍不住地上前关切地

问道:叶黄豆熟之时还要多久呢?便也就是说:甘霖之后的新一轮的丰收还要多长时间呢?这是

在替老翁的T分期待,也是对老翁的一种安慰。关切之心、爱民之意跃然纸上。

第四首(簌簌衣巾落枣花)从农村习见的典型事物入手,带着读者走近一个风光优美、民风

淳朴、农事忙碌的乡野村巷,意趣盎然地表现了淳厚的乡村风味。

"簌簌衣巾落枣花”,枣花纷纷飘舞,飞落在词人的衣巾之上,词人甚至听到了它们飘落之

时的簌簌声,细小轻微的枣花轻轻坠落的声音,词人都能听到,足见词人此时心境的澄澈、欢欣

与陶醉。"村南村北响缥车"除了那细微的花落声响词人还听到那响彻村南村北的缥车之声,

缥车之声喧腾便是蚕乡丰收的象征,作为此地长官的词人听到这丰收的声音启然也是内心雀跃。

"牛衣古柳卖黄瓜",远方传来一阵阵的吆喝声,词人寻声望去,原来是阴凉的古柳之下正有农

人在卖着黄瓜,这黄瓜也是甘霖之后丰收的果实。词人听着那簌簌的枣花声、响腾的缥车声、卖

瓜的吆喝声,虽未写听到这一切之后词人的感受,但读者可以想象此时的词人内心一定涌起了无

尽的喜悦,正所谓"不着一字,尽显风流"。

下片之中词人的笔墨集中描写日高之下赶路的行人。”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从上片之中的枣花坠落、绿车缥丝、黄瓜成熟等事项中,可知此时正值初夏,而大麦等农作物也

已然登场.在这炎炎的夏E,也许这位行人正赶往麦地劳作,此时骄阳正炙烤着大地,而有路途

遥远,使人倍感困倦和干渴,直想沉沉睡去和畅饮凉茶,路途的艰辛、行人的劳苦跃然纸上。"敲

门试问野人家",干渴难耐,行人便走近路旁的人家,敲门试问,看能否乞浆借茶,词作到此戛

然而止农家是否有人、行人能否喝上茶水都不再叙述词虽止却给人留下了无穷的想象与韵味。

第五首(软草平莎过雨新)写雨后农村风光春色和雨后感受,抒发作者的欣喜之情,表达了

归田退隐的思想。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雨过之后,空气更加清爽新鲜,小草平莎更加柔软

嫩绿、摇曳生姿,道路之上布满一层轻沙,却洁净无尘,马儿欢快地奔走其上。景物是词人眼中

的景物,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环境的清新、舒适便是词人欢快、舒畅的情感反映,软、轻

等字眼便既是莎草、沙路的特征描写,也是词人舒爽、轻快的内心再现。"何时收拾耦耕身?”

景中含情,情因景生,在这样美妙的环境中,词人不禁怀想,何时能够耦耕田亩、归隐田园,这

其中既有词人对于农村田园的热爱之情,也暗含了词人因游宦疲倦、仕途多舛而渴望隐居的情感。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太阳暖暖地照在桑麻之上,桑麻泛着翠绿的光泽,

动人眼目;微风从蒿艾中吹拂而过,蒿艾散发出如薰的香味,沁人心脾。这两句对仗极为工整,

描摹之景也极为美妙,"暖"字给人的心窝带来无尽的温馨,"光1以泼”三字把田野繁茂蓬勃的

景象渲染地淋漓尽致,气如薰带来袭人的芳香。"使君元是此中人",和上片中的“何时收拾耦

耕身?"相互照应,而意思则更进一层,上片只是说渴望归来,而此句中词人深深感叹,原来自

己本是此中之人。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而"元是此中人"一句含蓄隽永地收束全篇,给人意犹

未尽之感。

这五首词,文风朴实,格调清新,不取艳辞,不采僻典,以诗的句法入词,是这组词的主要

艺术特色。它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为农村词的发展开创了良好的文风。辛弃疾的农

村词便直受到苏轼词的影响。

这些词将农村题材带入北宋词坛,给词坛带来了朴素清新的乡土气息,对词的题材,有开拓

意义。用形象生动的笔触描写农村风光.反映农民的情绪,为农民的喜悦而欣慰,对农民的痛苦

寄以同情,这些在中国词史上苏轼是第一个卓有成绩的。同时,在艺术描写上也很有特色,很好

地做到了情景交融。善于抓住特定情况下的景。抒发此时此地的情。善于运用平常的景表现朴素

而又丰富深厚的情。在语言上也清丽自然,洗尽华靡见真淳。

词牌简介

浣溪沙(huanxisha),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沙溪》。上下

片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平韵体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韩偃词,是正体。上片

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另有《提破浣

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

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又有《小庭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

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

僧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

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的宋词5

醇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

味]苏轼

缩裙练悦玉川家,肝胆清新冷不邪。

援李争春犹办此,更教踏雪看梅花。

[宋]苏轼

霜降红梨熟,柔柯已不胜。

未尝蠲夏渴,长见助春冰。

神宗皇帝挽词三首

味]苏轼

未易尧舜德,何须数舜功。

小心仍致孝,余事及平戎。

典礼从周旧,官仪与汉隆。

谁知本无作,千古自承风。

神宗皇帝挽词三首

法]苏轼

接统真千岁,鹰期止一章。

周南稍留滞,宣室遂凄凉。

病马空嘶杨,枯葵已该霜。

余生卧江海,归梦泣嵩邙。

与周长官、李秀才游径山,二君先以诗见寄,

床]苏轼

龙亦恋故居,百年尚来去。

至今雨雹夜,殿rw风缠雾。

而我弃乡国,大江忘北渡。

便欲此山前,筑室安迟暮。

又恐太幽独,岁晚霜入屣.

同谢导李生,仄足随蹇步。

孔明不自爱,临老起三顾。

吾归便却扫,谁踏门前路。

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

味]苏轼

一枝风物便清和,看尽干林未觉多。

结习已空从著袂,不须天女问云何。

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

床]苏轼

天教桃李作舆台,故遣寒梅第一开。

凭仗幽人收艾纳,国香和雨入青苔。

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

[宋]苏轼

白发思家万里回,小手临水为花开。

故应剩作诗千首,知是多情得得来。

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

床]苏轼

人去残英满酒樽,不堪细雨湿黄昏。

夜寒那得穿花蝶,知是风流楚客魂。

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

[宋]苏轼

春入西湖到处花,裙腰芳草抱山斜.

盈盈解佩临烟浦,脉脉当t卢傍酒家。

苏轼的宋词6

再用前韵

味]苏轼

朱颜发过如春酷,胸中梨枣初未栽。

丹砂未易扫白发,赤松却欲参黄梅。

寒溪本自远公社,白莲翠竹依崔嵬。

当时石泉照金像,神光夜发如五台。

饮泉鉴面得真意,坐视万物皆浮埃。

欲收暮景返田里,远溯江水穷离堆。

还朝岂独羞老病,自叹才尽倾空雷。

诸公渠渠若夏屋,吞吐风月清隅隈。

我如废井久不食,古税缺落生阴苔。

数诗往复相感发,汉新除旧寒光开。

遥知二月春江阔,雪浪倒卷云峰摧。

石中无声水亦静,云何解转空山雷。

欲就诸公评此语,要识忧喜何彳企来。

愿求南宗一勺水,往与屈贾渝余哀。

(韦应物诗云:水性本云静,石中固无声。

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

再用前韵

[宋]苏轼

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

纷纷初疑月挂树,耿耿独与参横昏。

先生索居江海上,悄如病鹤栖荒园。

天香国艳肯相顾,知我酒熟诗清温。

蓬莱宫中花鸟使,绿衣倒挂扶桑瞰。

抱丛窥我方醉卧,故造啄木先敲门。

麻姑过君急洒扫,鸟能歌舞花能言。

酒醒人散山寂寂,惟有落蕊黏空樽。

(岭南珍禽有倒挂子,绿毛红喙,如鹦鹉而小,自东海来,非尘埃中物也。)

过安乐山,闻山上木卜有文,如道士篆符,云

味]苏轼

真人已不死,外慕堕空虚。

犹余好名意,满树写天书。

夜泛西湖五绝

床]苏轼

三更向阑月渐垂,欲落未落景特奇。

明朝人事谁料得,看到苍龙西没时。

夜泛西湖五绝

味]苏轼

苍龙已没牛斗横,东方芒角升长庚。

渔人收筒及未晓,船过惟有菰蒲声。

夜泛西湖五绝

[宋]苏轼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夜泛西湖五绝

[宋]苏轼

湖泊E鬼亦非仙,风恬浪静光满川。

须臾两两入寺去,就视不见空茫然。

再用前韵

床]苏轼

乐天双鬓如霜菅,始知谢遣素与蛮。

我兄绿发蔚如故,已了梦幻齐人间。

蛾眉劝酒聊尔耳,处仲太忍茂弘孱。

三杯径醉便归卧,海上知复几往还。

连娟六幺趁蹋跑,杳眇三叠萦阳关。

酒醒梦断何所有,落花流水空青山。

忽惊镒鼓发夜半,明月不许幽人攀。

赠行无物惟一语,莫遣瘴雾侵云鬟。

罗浮道人T顷盖,欲击白日留君颜。

应知我是香案吏,他年许缀蓬莱班。

满江红东武会流怀亭

[宋]苏轼

东武南城,新堤固、涟漪初溢.隐隐遍、长林高阜,卧红堆碧.枝上残花吹尽也,与君更向

江头觅。问向前、犹有几多春,三之一。官里事,何时毕。风雨外,无多日。相将泛曲水,满城

争出。君不见兰亭修禊事,当时坐上皆豪逸。到如今、修竹满山阴,空陈迹。

苏轼的宋词7

原文

江城子⑴•密州出猎⑵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⑶,左牵黄,右擎苍⑷,锦帽貂裘⑸..千骑卷平冈⑹。为报倾城随太守⑺,

亲射虎,看孙郎(8)。

酒酣胸胆尚开张⑼,鬓微霜㈣,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11)?会挽雕弓如满月(12),西

北望,射天狼⑬。

作品注释

⑴.江城子:词牌名。

⑵.密州:在今山东省诸城市。

⑶.老夫:作者自称,时年四十。聊:姑且,暂且。狂:狂妄。

⑷.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狗,右臂托起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

⑸.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貂裘,身穿貂鼠皮衣。这是汉羽林军

穿的服装。

⑹・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岗像卷席子一般掠过。干带(ji):形容从骑之多。

平冈:指山脊平坦处。

⑺.为报:为了报答。太守:古代州府的行政长官。

⑻.孙郎:三国时期东吴的孙权,这里作者自喻。《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二十三年十

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

⑼.酒酣胸胆尚开张:尽情畅饮,胸怀开阔,胆气豪壮,尚:更。

(io).鬓:额角边的头发。霜:白。

(1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朝廷何日派遣冯唐去云中郡赦免魏尚的罪呢?典出《史记・冯唐

列传》。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汉时的郡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西北

部分地区)太守。他爱惜士卒,优待军吏,匈奴远避。匈奴曾一度来犯,魏尚亲率车骑出击,所

杀甚众。后因报功文书上所载杀敌的数字与实际不合(虚报了六个),被削职。经冯唐代为辨白

后,认为判的过重,文帝就派冯唐"持节"(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去赦免魏尚的罪,让魏尚仍

然担任云中郡太守。苏轼此时因政治上处境不好,调密州太守,故以魏尚自许,希望能得到朝廷

的信任。节:兵符,带着传达命令的符节。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12).会挽雕弓如满月:会,应当。挽,拉。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满月:圆月。

⑬.天狼:星名,一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引指西夏。《楚辞・九歌•东君》:"长矢兮射

天狼。"《晋书•天文志》云:"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词中以之隐喻侵3团匕宋

边境的辽国与西夏。

作品译文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

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为报答全城

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像孙权一样射杀一头老虎给大家看看。

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我的胆气更加张扬。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

呢?朝廷什么时候才能派人拿着符节来密州赦免我的罪呢?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

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公元1075年(神宗熙宁八年),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这是宋人

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词的上阙叙事,下阙抒情,

气势雄豪,淋淳酣畅,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读之令人耳目一新。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

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过片以

后,叙述猎后开怀畅饮,弃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起卫国守边的重任。

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总有一天,要把弓弦拉得像满月一样,射掉那贪残成

性的“天狼星",将西北边境上的敌人统统一扫而光。这苣词在偎红倚翠、浅斟低唱之风盛行的

北宋词坛可渭别具一格,自成一体,对南宋爱国词有直接影响。作者对此阕也颇感自豪,在《与

鲜于子骏书》中,他曾说此词”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自

是一家"。可见这首词可能是作者第一次作豪放词的尝试,可见作者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颇具文

学底蕴。

作品鉴赏

苏轼因此词有别于"柳七郎(柳永)风味”而颇为得意。他曾致书鲜于子骏表达这种自喜:

"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

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此词开篇"老夫聊发少年狂",出手不凡。这首词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

贯穿全篇。接下去的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词人左手牵黄犬,右

臂驾苍鹰,好一副出猎的雄姿!随从武士个个也是“锦帽貂裘",打猎装束。干3奇奔驰,腾空越

野,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为报全城士民盛意,词人也要像当年孙权射虎一样,一显身手。作

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

以上主要写"出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表现出来的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更由实而虚,

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酒酣胸胆尚开张",东坡

为人本来就豪放不羁,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

过片一句,言词人酒酣之后,胸胆更豪,兴致益浓。此句以对内心世界的直抒,总结了上片

对外观景象的描述。接下来,作者倾诉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年事虽高,会发虽白,却仍希望朝廷

能像汉文帝派冯唐持节赫免魏尚一样,对自己委以重任,赴边疆抗敌。那时,他将挽弓如满月,

狠狠抗击西夏和辽的侵扰。

此作是千古传诵的东坡豪放词代表作之一。词中写出猎之行抒兴国安邦之志拓展了词境,

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为词的创作开创了崭新的道路。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

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

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词牌格律

词牌说明

江城子

唐词单调,始见《花间集》韦庄词,单调三十五字,七句五平韵。或谓调因欧阳炯词中有“如

(衬字)西子镜照江城”句而取名。宋人改为双调,七十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韵。欧阳炯单

调词将结尾两个三字句加一衬字成为七言句,开宋词衬字之法。后蜀尹翳单调词将起首七言句改

作三字两句,开宋词减字、滩破之法。晁补之改其名为《江城子》,韩浓调有"腊后春前村意远”

句,故又名《村意远》。

格律对照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仄平平(韵),仄平平(韵)。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

仄中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韵).(下段如上,中表示可平可仄,平表示平声,仄表示仄

声,韵表示韵脚位置)(本是单三十五字,宋人改为双调。)此词的韵脚是:七阳;可"三江七

阳”通押.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人。嘉祐(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