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湖南师范大学附中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湖南师范大学附中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湖南师范大学附中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湖南师范大学附中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湖南师范大学附中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湖南师范大学附中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人在剧烈运动时,体内会发生一些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大量出汗增加散热,有利于维持体温相对稳定B.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C.大量失钠,对细胞内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外液D.血液中CO2含量上升,刺激下丘脑的呼吸中枢,呼吸加快2.根据以下模型分析,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组织液、淋巴液和血浆在含量及成分上完全相同B.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C.血浆蛋白、葡萄糖和呼吸作用相关的酶均属于内环境成分D.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3.如图表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装置甲中NaOH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CO2B.装置乙中瓶Ⅱ封口后应该静置一段时间再连通瓶ⅢC.相同实验时间内,瓶Ⅰ内酵母菌释放的热量比瓶Ⅱ多D.相同实验时间内,两组装置中澄清石灰水浑浊程度相同4.在三对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的情况下,基因型为ddEeFF和DdEeff的个体杂交,其子代中表现型与双亲相同的个体占全部后代的()A.1/12 B.1/4 C.3/8 D.5/85.某地乌鸦连续10年的种群数量增长情况如下图所示,后一年的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的λ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第6年以前乌鸦种群数量进行逻辑斯蒂型增长B.第5年和第7年的乌鸦种群数量相同C.第3年的乌鸦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第3年的乌鸦种群数量最大6.下图是野生祖先种和栽培品种香蕉的染色体核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栽培品种和野生祖先种体细胞中每个染色体组都含11条染色体B.栽培品种和野生祖先种都是香蕉,不存在生殖隔离C.用秋水仙素处理野生祖先种幼苗可以直接获得栽培品种香蕉D.栽培品种香蕉可正常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含有11条染色体7.下列各项处理中,可能产生新基因的是()A.用X射线处理青霉素菌种 B.用秋水仙素得到三倍体西瓜C.通过杂交培养抗病小麦品种 D.用离体花药培养玉米植株8.(10分)为研究丽蝇与家蝇的种间关系,研究人员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对两种蝇进行了混合培养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研究结果表明,丽蝇以家蝇为食B.研究显示,从约45周到60周,丽蝇呈J型增长C.约45周后,丽蝇和家蝇的生态位重叠程度增加D.家蝇如果全部死亡,可能不利于丽蝇种群优化二、非选择题9.(10分)德国小蠊(二倍体)是常见的室内害虫,长期使用杀虫剂后发现其抗药性增强。(1)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抗药性主要是由基因S突变成抗性基因s导致的。第一年随机取样的德国小蠊个体中SS、Ss、ss三种基因型比例分别为10%、20%、70%,则抗性基因s的频率为____________%。因杀虫剂的持续使用,第二年抗性基因s的频率增长到90%,则第二年抗性个体比例为____________。(2)请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杀虫剂杀灭效果越来越差的原因:____________。(3)德国小蠊雌性性染色体为两条X染色体(XX),雄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XO)。若德国小蠊体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则该个体的性别是____________性,其产生的配子染色体数目是____________。10.(14分)研究者为了研究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过程,选用枪乌贼的神经组织进行实验,处理方式及结果见表。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实验组号处理室温,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mV)室温,0.5ms后测得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mV)Ⅰ未加河豚毒素(对照)7575Ⅱ浸润在等量河豚毒素中5min6565Ⅲ10min5025Ⅳ15min400(1)微电极刺激枪乌贼突触前神经元出现动作电位,此时兴奋区膜外为_____电位。0.5ms后才能测到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出现这种“突触延搁”的原因是突触前膜以__________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该物质被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__________识别等过程都需要一定的时间。(2)根据实验结果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__________(填“促进”、“抑制”或“无影响”)作用。已知河豚毒素对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结合Ⅱ、Ⅲ、Ⅳ组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应该是____________直接引起的。(3)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药物,可用作__________(多选)。a.降糖药b.麻醉药c.镇痛剂d.抗肌肉痉挛剂11.(14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此图表示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法则。(2)图中标号①表示__________过程;③表示________________过程。(3)如果DNA分子一条链(a链)的碱基排列顺序是……ACGGAT……,那么,在进行①过程中,以a链为模板形成的子链的碱基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在进行②过程中,以a链为模板形成的mRNA的碱基顺序是____________,转运这段mRNA所编码的氨基酸需要________个tRNA。(4)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__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二是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__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12.某种甘蓝的叶色有绿色和紫色。已知叶色受2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只含隐性基因的个体表现隐性性状,其他基因型的个体均表现显性性状。某小组用绿叶甘蓝和紫叶甘蓝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实验①:让绿叶甘蓝(甲)的植株进行自交,子代都是绿叶。实验②:让甲植株与紫叶甘蓝(乙)植株杂交,子代个体中绿叶∶紫叶=1∶3。回答下列问题。(1)甘蓝叶色中隐性性状是________,实验①中甲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2)实验②中乙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子代中有________种基因型。(3)用另一紫叶甘蓝(丙)植株与甲植株杂交,若杂交子代中紫叶和绿叶的分离比为1∶1,则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且让该子代自交,自交子代中紫叶与绿叶的分离比为15∶1,则丙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A【解析】1、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详解】A、在运动过程中,机体产热增多,通过大量出汗是为了通过汗液蒸发散热,增大散热量,从而维持体温相对稳定,A正确;B、人体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可以维持pH的平衡,所以乳酸进入血液后,不会引起血浆pH大幅度改变,B错误;C、钠离子主要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所以如果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C错误;D、呼吸中枢在脑干,没有在下丘脑,D错误。故选A2、B【解析】人体内所有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稳态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详解】A、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成分上相似,但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A错误;B、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可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组织液和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间可相互渗透,故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B正确;C、呼吸作用相关的酶即呼吸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D、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但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在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故选B。3、D【解析】装置甲中NaOH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防止干扰实验结果,A正确;装置乙中瓶Ⅱ封口后应该静置一段时间再连通瓶Ⅲ,以消耗掉瓶中的氧气,从而保证引起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由于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所致,B正确;由于Ⅰ瓶中酵母菌进行有氧条件,能释放大量能量,而瓶Ⅱ中酵母菌进行无氧条件,只能释放少量能量,所以在相同时间内,瓶Ⅰ中酵母菌释放的热量比瓶Ⅱ的多,C正确;由于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比无氧呼吸快而多,所以实验过程中甲、乙两装置中澄清石灰水都会变混浊,甲中混浊程度高且快,D错误。4、C【解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双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分别为ddEeFF和DdEeff,要求子代性状表现性与两个亲本相同,可一对一对等位基因分别计算即可,dd×Dd→Dd:dd=1:1,Ee×Ee→EE:Ee:ee=1:2:1,FF×ff→Ff,所以子代性状表现与两个亲本相同的个体占全部子代1/2×3/4×1=3/8,ABD错误,C正确。故选C。5、D【解析】A、0-3年种群数量在增加,3-6年种群数量在下降,A错误;B、5-7年,种群数量一直在下降,故第7年的种群数量小于第5年,B错误;C、第三年的种群增长速率为0,C错误;D、第三年之前种群一直在增加,第三年后,种群数量下降,故第三年时,种群数量最大,D正确。故选D6、A【解析】染色体核型分析是指将待测细胞的染色体依照该生物固有的染色体形态结构特征,按照一定的规定,人为的对其进行配对、编号和分组,并进行形态分析的过程。分析题图的染色体核型,可知栽培品种为三倍体,野生祖先种为二倍体。【详解】A、栽培品种的体细胞中含三个染色体组,野生祖先种体细胞中含两个染色体组,两者每个染色体组都含11条染色体,A正确;B、栽培品种和野生祖先种不能杂交产生后代,存在生殖隔离,属于不同物种,B错误;C、用秋水仙素处理野生祖先种的幼苗,染色体加倍成为四倍体,不能直接获得三倍体栽培品种香蕉,C错误;D、栽培品种香蕉为三倍体,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D错误。故选A。7、A【解析】1、生物变异包括不可遗传的变异和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2、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的基因,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详解】A、用X射线处理青霉菌菌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A正确;B、用秋水仙素得到三倍体西瓜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不能产生新基因,B错误;C、通过杂交培育抗病小麦品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基因,C错误;D、用离体花药培养玉米植株的原理染色体变异,不能产生新基因,D错误。故选A。8、D【解析】分析图示可知:将两种蝇共同培养,随着时间延长,丽蝇数量先是维持较低水平,处于竞争的劣势,约在40周时,随着丽蝇的快速增加,家蝇迅速减少直至为0。【详解】A、将两种蝇共同培养,随着时间延长,丽蝇数量先是维持较低水平,处于竞争的劣势,说明丽蝇和家蝇之间存在竞争关系,A错误;B、从约45周到60周有环境阻力的存在,丽蝇种群不是呈J型增长,B错误;C、45周后,丽蝇的数量快速增加,而家蝇的数量迅速减少,说明丽蝇种群中出现了竞争能力更强的个体,两者生态位重叠程度可能在下降,C错误;D、在培养的最初40周内,家蝇在竞争上占有优势,但约40周后,丽蝇的数量快速增加,而家蝇的数量迅速减少,说明丽蝇种群中出现了竞争能力更强的个体,即丽蝇种群在第40周时通过进化获得了竞争优势,若家蝇如果全部死亡,可能不利于丽蝇种群优化,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9、①.80②.81%③.杀虫剂对德国小蠊有选择作用,德国小蠊种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逐渐升高④.雄⑤.11或12【解析】1、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1)第一年随机取样的德国小蠊个体中SS、Ss、ss三种基因型比例分别为10%、20%、70%,则抗性基因s的频率为70%+1/2×20%=80%。因杀虫剂的持续使用,第二年抗性基因s的频率增长到90%,则第二年抗性个体比例为90%×90%=81%。(2)由于杀虫剂对德国小蠊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的个体容易生存,而不抗药的个体易被淘汰,使德国小蠊种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逐渐升高。(3)德国小蠊雌性性染色体为两条X染色体(XX),雄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XO)。若德国小蠊体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说明其性染色体组成为XO,则该个体的性别是雄性,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而X染色体随机移向一极,故其产生的配子染色体数目是11或12。【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基因频率、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的特点;掌握基因频率的相关计算;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0、(1)①.负②.胞吐③.(特异性)受体(2)①.抑制②.神经递质数量减少(或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减少;补充答案河豚毒素能降低(抑制)膜上钠离子运输)(3)b、c、d【解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2、神经调节作用途径是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3、题图分析:加入河豚毒素后,随时间的延长,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逐渐降低。【小问1详解】神经元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此时细胞膜内外电位为外负内正;当兴奋传导至神经元末端时,轴突末梢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向突触前膜移动并与之融合,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可以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接合。【小问2详解】由图中Ⅱ、Ⅲ和Ⅳ可知,加入河豚毒素后,随时间的延长,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逐渐降低,可能是因为河豚毒素抑制了神经递质在突触处的传递。若河豚毒素对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即对受体无影响,则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应该是减少神经递质数量而引起的,或河豚毒素能降低(抑制)膜上钠离子运输。【小问3详解】根据(2)的分析可知,河豚毒素可以抑制神经递质在突触处的传递,因此,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药物,可用作麻醉药、镇痛剂或抗肌肉痉挛剂,故选bcd。【点睛】本题结合图表,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联系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1、(1).中心(2).DNA复制(3).翻译(4).……TGCCTA……(5).……UGCCUA……(6).2(7).酶的合成(8).蛋白质的结构【解析】中心法则的证内容: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传递到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RNA或DNA。中心法则的后续补充有: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这两条途径。题图分析,图示为中心法则图解,其中①为DNA分子复制过程;②为转录过程;③为翻译过程;④为逆转录过程;⑤为RNA分子的复制过程,其中逆转录过程和RNA分子复制过程只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详解】(1)此图表示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在遗传学上称为中心法则。(2)图中①表示以DNA为模板合成DNA的DNA复制过程,DNA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③表示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翻译过程。该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上。(3)如果DNA分子一条链(a链)的碱基顺序是…ACGGAT…,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G-C,在DNA分子复制过程,以a链为模板形成的子链的碱基顺序为…TGCCTA…;在转录过程中,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T-A、G-C,以a链为模板形成的mRNA碱基顺序是…UGCCUA…;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相邻的3个碱基构成一个密码子,因此在这段mRNA中包含了2个密码子,需要2个tRNA才能把所需要的氨基酸转运到核糖体上。(4)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为间接控制途径;二是通过控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