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四年级 语文 下册 第六单元 教案_第1页
人教版 四年级 语文 下册 第六单元 教案_第2页
人教版 四年级 语文 下册 第六单元 教案_第3页
人教版 四年级 语文 下册 第六单元 教案_第4页
人教版 四年级 语文 下册 第六单元 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单元初步感知授课提要课时18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讲的是晋朝人车胤自幼好学不倦,由于家境贫困,没有钱买灯油在晚上读书,于是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白绢袋子里面,借着微弱的光坚持不懈地苦读的故事。《铁杵成针》写的是李白幼年时受老媪磨针的启发,完成学业的故事。219小英雄雨来(节选)课文节选自管桦的同名中篇小说,主要写了抗日战争时期,少年雨来为了掩护革命者,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的小英雄形象。220*我们家的男子汉这是作家王安忆写孩子成长的一篇叙事散文,讲述了小外甥从出生到四岁这段时间里的种种趣事,生动地刻画了一个逐步成长的小“男子汉”的形象。121*芦花鞋课文主要写了青铜一家人为了增加收入,一起动手编织芦花鞋,然后让青铜背着到油麻镇上去卖的故事,赞美了青铜勤劳、纯朴等美好品质。1口语交际:朋友相处的秘诀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朋友相处的秘诀”,旨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集体讨论,根据讨论目的学会记录信息、整理信息,能够清楚地、有条理地汇报小组的意见。1习作:我学会了这是一次半命题习作,“我学会了”是限定的内容,学会做什么事情是不限定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填写。2语文园地1.交流平台:了解本单元长文章的特点,交流把握长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2.词句段运用:积累“囊萤夜读、悬梁刺股”等6个成语,能选两三个讲出成语的故事和含义;体会不同比喻句表达的不同感情色彩,并仿写。3.日积月累:朗读、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1教法与学法授课方法探究18文言文二则引导学生根据注释理解句子,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19小英雄雨来(节选)引导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通过勾、画、圈、点等方式,找出文本重点词句、重点段落、重点细节……身临其境地读,有滋有味地读。20*我们家的男子汉通过阅读,概括小男孩的性格特点,说出小男孩的形象以及给我们的启示。21*芦花鞋运用“小标题串联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同学交流印象深的内容。教学过程典案18文言文二则【教学目标】1.认识“恭、勤”等4个生字,会写“囊、萤”等7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囊萤夜读》。3.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囊萤夜读》。【教学难点】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意思和人物的精神品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囊萤夜读【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囊萤夜读》。2.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教学过程】一、读题,解题。1.出示文章,生读。师: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要学习融知识性、趣味性和哲理性为一体的文言文。我们先来学习《囊萤夜读》。(板书,齐读课题)2.借助注释理解题目的意思。囊:用口袋装。萤:萤火虫。囊萤夜读:把很多萤火虫装在袋子里,用来照明以便夜间读书。3.对课题质疑。设计意图:用文言文的特点和地位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释题质疑中梳理学习思路,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学习提示: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读的字要做好标记。(一)检测预习情况。出示生字,指名读,齐读。(二)朗读课文。1.指名朗读。2.根据学情引导读准节奏。3.教师范读,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读法。4.生练读。5.指读,齐读,评价。设计意图: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叶圣陶先生也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读:“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使之见于书,入于目,出于口,明于心,真正达到口诵心惟,使知、能和谐发展。”文言文识字生僻,拗口难读,教学中更应该强调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文。所以文言文的教学也必须“以读为本”。三、解疑。师:谁“囊萤夜读”?为什么“囊萤夜读”?(一)回顾学法。引导学生回顾理解诗句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看注释;借助工具书;看插图……(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用学习古诗的方法读读古文,说说每句话的意思,有不明白的地方同桌间、小组内研讨,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共同探讨。2.小组学习。3.交流反馈。(1)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恭勤:肃敬勤勉。倦:疲倦。通:通晓,明白。晋朝人车胤肃敬勤勉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2)家贫不常得油。贫:穷。常:经常。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油点灯。(3)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练囊:白色薄绢做的口袋。盛:装。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色薄绢做的口袋,装几十只萤火虫来照亮读书,夜以继日地学习。4.引生想象:囊萤夜读会遇到哪些困难?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自学后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质疑解惑中加深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及道理的理解。四、感受人物形象。车胤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知识广博、学问精深、学习刻苦)五、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古人刻苦学习的故事?他们的故事带给你怎样的启发?孙康映雪:孙康由于家境贫寒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地睡觉。他觉得时间这样白白跑掉太可惜了。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发现窗缝里透出一丝亮光,原来是地上的雪映出来的。他倦意顿消,拿出书,在雪地上读起来。从此之后,每逢大雪过后,他就孜孜不倦地在雪地上读书,最后成了一个有学问的人。凿壁偷光: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赶紧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家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来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1.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古人刻苦学习的故事。2.生谈感受。第二课时铁杵成针【课时目标】学习《铁杵成针》,理解这篇文言文的意思。【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理解“铁杵”。1.读一读。指名读,读后评议。(师划分朗读节奏:铁杵/成针)2.猜一猜。根据部首,猜测“杵”的意思。那么,“铁杵”又是什么意思?(理解汉字的意思,要看偏旁。“杵”字是木字旁,这个字可能与木头有关,“杵”是什么呢?“杵”是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木棒。那么,“铁杵”的意思是一头粗一头细的圆铁棒。)3.看一看。课件出示“铁杵”图片,铁杵就是一头粗一头细的圆铁棒,要把它磨成一根针,谈何容易。文中写了谁要把铁杵磨成针呢?设计意图:通过随文识字,音、形、义相结合理解“杵”,在释题中为下文的学习打下基础。二、初读文本。1.出示文本,标好朗读节奏。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ǎo)/方/磨铁杵。问之,曰(yuē):“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huán)/卒(zú)业。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3.教师引导,慢慢朗读。(重点指导读好下面这句话: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设计意图:增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三、细读感悟。1.观察字形,说说“曰”字的意思。(1)找一找,“曰”字在文中出现在哪里?(2)联系文中的语句,观察“曰”字的字形,说说“曰”字的意思。(外框是个“口”字,里面一横代表舌头,表示舌头在动,所以“曰”就是说的意思。)(3)读一读带有“曰”字的语句。2.人物称呼,不断变化。(1)文中是怎样称呼李白的?找一找。(李太白、太白)(2)辩一辩:为什么不都称呼李白为“李太白”?这样变化称呼有什么好处?(避免重复,使表达更简洁。)(3)读一读带有上面人称的语句。3.联系语句,说说“其”字。(1)出示句子:太白感其意。(2)议一议:太白被谁的意志感动了?(老媪,“其”在这里指老媪。)(3)读一读带有“其”字的语句。4.小组内讨论,指名汇报。设计意图:准确把握学情,师针对难点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恰到好处地理解文章的意思。四、拓展延伸。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出示谚语,大家诵读。(1)这个故事可以浓缩成两句谚语: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2)指名朗读。(3)齐声诵读。设计意图: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悟其理。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铁杵成针》,初步学会了断句的方法,理解了课文中的重点字词。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愿大家多多诵读小古文,喜欢上小古文!【板书设计】18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恭勤不倦博学多通萤火照书以夜继日铁杵成针磨铁杵欲作针感其意还卒业19小英雄雨来(节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晋、絮”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吧、塞、哇”,会写“晋、炕”等15个字,会写“芦花、发愣”等14个词语。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雨来被称为“小英雄”的原因。3.能用列小标题的方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4.体会还乡河景色描写的作用。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通过勾、画、圈、点等方式,找出文本的重点词句、重点段落、重点细节……身临其境地读,有滋有味地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从而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雨来被称为“小英雄”的原因。2.能用列小标题的方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3.体会还乡河景色描写的作用。【教学难点】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雨来被称为“小英雄”的原因。2.能用列小标题的方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3.体会还乡河景色描写的作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晋、絮”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吧、塞、哇”,会写“晋、炕”等15个字,会写“芦花、发愣”等14个词语。2.能快速浏览课文,了解雨来被称为“小英雄”的原因。【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题质疑。1.在抗日战争时期,各地都涌现出许多小英雄,其中晋察冀边区就有一个叫雨来的孩子,你们想认识他吗?播放有关小英雄雨来的简短视频。2.出示雨来的图片。3.揭示课题,引导学生质疑。预设:(1)为什么称雨来为“小英雄”?“小”指雨来的年龄小,雨来是一个少年。称雨来为“英雄”说明雨来很勇敢。(2)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雨来是一个“小英雄”?设计意图:揭示课题,感知全文,引导学生理解“英雄”的意思。通过观看视频和图片,学生可以比较直观地了解雨来,为下面的快读阅读作情感上的铺垫。二、初读探究,整体感知。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检查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和课文的初读情况。(1)出示要掌握的生字、新词,指名读,并口头解释。①重点指导多音字:吧、塞、哇。吧:读“bā”时,可以组词“吧嗒”。读“bɑ”时,用在句末。塞:读“sāi”时,意思是“堵,填入”。读“sè”时,用于某些合成词或成语中,如“闭塞”。读“sài”时,指边界上险要的地方,可以组词“要塞”。哇:读“wā”时,形容叫声、呕吐声等。读“wɑ”时,是助词。②读准前鼻音:晋、栓、捆。读准后鼻音:糠、绑。③会写字:“扭”“炕”“铅”“晃”“哩”“栓”“胳”“膊”“扒”“慌”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劫”“敌”是左右等宽的字。“慌”右边中间的“亡”不要多写一点。(2)引导学生逐段默读课文。小组读,归纳各部分的主要意思。第一部分:雨来家乡的景色优美,他游泳的本领高强。第二部分:雨来上夜校读书,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第三部分: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第四部分: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始终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第五部分:乡亲们以为雨来牺牲了,都很难过。第六部分:雨来没有死。3.提问思考:课文的每个部分都可以拟一个小标题,那么怎样拟小标题呢?(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词语。可以用书上的语句来拟,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拟。)4.给课文的每个部分拟小标题:(1)游泳本领高(2)上夜校读书(3)掩护交通员李大叔(4)勇斗鬼子(5)河沿枪声响(6)雨来没有死5.引导学生用拟小标题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学,在合作与自读中感悟和理解。出示思考题,点拨学生自学时的思考方向,帮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和理解课文。三、初步掌握人物形象的特点。为什么要把雨来称为“小英雄”?你认为他的身上有哪些英雄特征?(学生自由回答)设计意图:鼓励学生按自己的理解回答,要有自己的阅读体验。提示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以课文内容为依据,使自己的感受有理有据,培养学生细读文本、认真思考的学习能力。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1.抄写字词。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然后有感情地朗读,也可以小组之间分角色朗读。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研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深入理解雨来的英雄形象。2.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指名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2.说说雨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3.文章通过写哪些事来表现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和鬼子作斗争)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在复习中导入,学生一方面回顾了课文的整体内容,另一方面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二、品悟语言,感受雨来的英雄形象。学习提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四部分,你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提示默读课文的要求)汇报交流:(一)预设交流一:雨来和鬼子的对话。1.课件出示对话,引导学生谈感受。2.分角色表演读。(二)预设交流二: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雨来疼得直咧嘴。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鬼子打得累了,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课件出示)1.学生谈体会。(雨来机智勇敢、宁死不屈的精神)2.引导学生品味精彩的语言,指导朗读。3.追根溯源,了解英雄。师:雨来小小年纪,为何能在鬼子面前表现出如此的英雄气概?课件出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讨论: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为什么要反复出现?(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3次。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一是起强调作用,二是作为全文的一条线索。)小结:雨来巧妙地掩护交通员李大叔;面对敌人的哄骗、利诱、威胁与毒打,雨来毫不动摇,坚强不屈;雨来利用自己的游泳本领,机智勇敢地从鬼子的枪下逃脱。设计意图:课文篇幅较长,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通过勾、画、圈、点、注等各种批注方式找出文本中重点句子、重点段落、重点词语、重点人物、重点细节来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并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复述故事,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三、讨论段落间的联系。小组讨论:既然第三、四部分最能体现雨来的英雄形象,那么,文章的其他部分对表现雨来的英雄形象有什么作用?第一部分描写还乡河景色美,点明了雨来的家乡美,写雨来的游泳本领高,为后来写雨来脱险埋下伏笔;第二部分写雨来在夜校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这是雨来临危不惧、英勇斗争的思想基础;第三、四部分写鬼子的阴险狡诈及雨来的表现,能反映出雨来的坚强不屈;第五部分写众乡亲对雨来的评价,点明雨来是一个好孩子;第六部分写雨来脱险,不仅与文章开头相照应,也是雨来优秀品质的体现。设计意图:明确段落与段落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四、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课文中多次提到还乡河的景色,找出来读一读,然后小组交流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文章开头写道:“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有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十二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这段话既写出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也为我们勾勒出芦花村的美丽景色,点明雨来的家乡美,并为后来写雨来脱险埋下伏笔。雨来勇敢地与敌人作斗争,除了与在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有关,还源于雨来对美丽家乡的热爱,这样美丽的家乡,岂容敌人侵犯!第五部分写道:“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这里写出太阳落下去以后,芦花村依然很美,烘托出雨来宁死不屈的英雄行为。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生活着勤劳善良的村民们。人杰地灵,人们多么希望雨来这个好孩子仍然活着啊!第六部分写道:“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虫子在草窝里叫着。”这一段看似写景,实际上在写乡亲们以为小英雄雨来牺牲后悲痛的心情。人们多么希望雨来会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啊!连那河水都在静静地等待着,草窝里的虫子都在呼喊着雨来。总结:文章中三处景物的描写,都表达了一定的思想情感。由此看来,成功的景物描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设计意图:体会景物描写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五、布置作业。1.摘抄课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2.利用课外的时间阅读管桦的小说《小英雄雨来》。设计意图:拓展学生对雨来的了解,实现对学生人文情感的熏陶,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写法。【板书设计】19小英雄雨来(节选)(1)游泳本领高(2)上夜校读书(3)掩护交通员李大叔(4)勇斗鬼子(5)河沿枪声响(6)雨来没有死热爱祖国、勇敢机智、不畏强敌、坚强不屈20*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徽、谜”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强、吭”。2.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结合文中的小标题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概括小男孩的性格特点,说出小男孩的形象以及给我们的启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男子汉”的含义,增强学生争做男子汉的信心和勇气,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挑战的思想意识。【教学重点】结合文中的小标题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难点】理解“男子汉”的含义,增强学生争做男子汉的信心和勇气,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挑战的思想意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说说你心目中的男子汉是怎样的。(坚强、勇敢、宠辱不惊、临危不惧、能保护老弱病残、有泪不轻弹、志在四方、有谋有勇……)2.联系生活实际,你认为哪些人是“男子汉”?3.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者认识一下她们家的男子汉吧!4.作者简介。王安忆,当代著名女作家。其小说《长恨歌》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王安忆现为中国作协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复旦大学教授。王安忆的小说,多以平凡的小人物为主人公,表现了他们平凡生活中不平凡的经历与情感。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男子汉”的含义,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从学生的交流中,初步掌握学生的情感态度,为下面的文本的解读作铺垫。认识作者,主要让学生了解作者在文坛的地位,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请大家仔细阅读导读部分,看看对我们有哪些要求。1.自读了解任务,做到心中有数,带着问题读课文。2.列出需要回答的问题。(1)作者笔下的男子汉指的是谁?(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小男孩的?(3)作者为什么称小男孩为“男子汉”?3.学生根据问题自主学习。4.汇报交流。(1)作者笔下的男子汉指的是谁?(姐姐的孩子,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板书:小男孩(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小男孩的?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3个标题:他对食物的兴趣、他对独立的要求、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3)小结:作者运用3个小标题使文章条理清晰,眉目分明。小标题有概括、提示段落主要内容的作用。5.分小组根据小标题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注意语句的连贯、通顺。设计意图:根据人物性格特点列小标题的形式在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教师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理解小标题的作用:概括、提示段落主要内容,体现作者的写作思路。让学生了解通过列小标题来写作也是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三、品味语言,探究小男孩被称为“男子汉”的原因。学习提示:作者从三个方面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性格如此鲜明的小男孩,为什么说他是男子汉?他具备哪些品质?默读自己喜欢的一部分,然后细细地品味,再找出相关的事例谈谈自己的看法。预设1:学习第一部分“他对食物的兴趣”,体会男孩执着的性格。1.学生找出具体事例交流自己的看法。(为吃一客小笼包子,他可以耐心地等上三刻钟;当实在不能再吃了的时候,他便吃自己的大拇指;他向往着去少林寺当和尚,当得知和尚不能吃荤时,一再请求降低吃的标准。)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指导朗读相关句子,并板书:执着。理解“风靡”的意思。(“风靡”的意思是草木随风而倒,形容事物很风行。)3.出示填空题目。小男孩为了当和尚,虽然想吃(),但是他只是选择吃();尽管又很想吃()和(),可是宁愿只吃()。难道他不()吗?4.学生交流,指导朗读“当《少林寺》风靡全国时,他也学会了一套足以乱真的醉拳……我们感到非常抱歉”,读出小男孩性格中的执着、率真。预设2:学习第二部分“他对独立的要求”,体会他对独立的向往。(1)学生概括说说文中描述小男孩追求独立的两件事,并交流自己的看法。(2)理解“倔强”,相机教学多音字“强”。(3)再次默读课文,找出表示小男孩情绪变化的词语,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胆怯——沮丧——高涨——狂热——耐心”这些词语中感受小男孩的情绪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从中体会小男孩渴望独立的热情。)教师板书:渴望独立。(4)在小男孩渴望独立的过程中,“我”的心情是怎样的?体会“我”心情变化的原因,感受“我”对小外甥的关爱。预设3:学习第三部分“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体会他的沉着勇敢。(1)学生找出具体事例,交流自己的看法。(进托儿所时的镇静;回安徽时的勇敢)(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指导朗读相关句子,并板书:成熟勇敢。设计意图:围绕小男孩的品质讨论交流,从具体事例中体会小男孩的性格特点,进而明白作者为什么把这样一个四岁的小男孩称为“男子汉”。小结:有志不在年高。作者笔下的男子汉虽然仅仅是个四岁的小男孩,从年龄和体魄上是称不上一个男子汉的,但是他在成长过程中已经渐渐萌生出男子汉所具有的意志、品质。所以,他算是一个男子汉,一个小男子汉。四、拓展升华,理解“男子汉”的含义。在你身边还有哪些人是真正的男子汉呢?你能举出一些你所了解的男子汉的事例吗?1.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他们能与老百姓同甘共苦,在人们的心目中,他们是公仆,是堂堂正正的男子汉!(1)周恩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生。(2)孔繁森:扎根雪域,献身边陲,把自己的一切交给了党和人民。(3)牛玉孺:在他担任呼和浩特市的市委书记期间,呼和浩特市的工业产值成倍增长,城市面貌大有改观。他把权力交给了人民,造福了一方百姓,却牺牲了自己的健康。2.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默默无闻、普普通通的人,他们能急他人所急,想他人所想,用自己的智慧为社会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在人们的心目中,他们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1)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自己省吃俭用,却能心怀他人。(2)袁隆平:一位相貌平平的老人,穿梭在田间地头,心系天下民生。(3)徐本禹:一介文弱书生,生活拮据,却能只身支教于穷乡僻壤,无怨无悔。(4)田世国:孝心动天地、泣鬼神,捐肾救母,反哺之举,令世人动容。“男子汉”没有年龄的限制,只要具备优秀品质,就是一位真正的男子汉。设计意图:通过拓展,让学生明白“男子汉”的内涵。小结: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一个关于男子汉的话题。在一个稚气未脱的小男孩的生活细节中,我们认识到了“男子汉”的真谛。执着、自主独立、镇静勇敢的人就是男子汉。不论年龄的大小,不论职位的高低,也不论财富的多寡,只要拥有了这些优秀品质,你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板书设计】20*我们家的男子汉我们家的男子汉小男孩他对食物的兴趣 执着他对独立的要求 渴望独立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 成熟勇敢21*芦花鞋【教学目标】1.认识“搓、葵”等7个生字。2.默读课文,能用列小标题的方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3.能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的内容。【教学重点】能用列小标题的方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能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的内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1.展示芦花鞋的图片。2.芦花鞋有着一段美好的故事,那感人的情节,那纯真的情感,影响着每一个人。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芦花鞋》。3.齐读课题。4.作者简介。曹文轩,1954年1月出生于江苏盐城,中国儿童文学作家,代表作有《草房子》《青铜葵花》等。设计意图:芦花鞋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很陌生,通过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阅读的期待,为学习下文作铺垫。二、走进文本,初步感知。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检查生字的预习情况和课文的初读情况。(1)出示要掌握的生字,指名读,并口头解释。(2)引导学生逐段默读课文,概括段意及小标题。小组读,归纳各部分的主要意思。第一部分:采芦花,做芦花鞋。第二部分:青铜坚持雪天卖鞋。第三部分:青铜雪天卖鞋很顺利。第四部分:青铜赤脚回家心里美。(3)引导学生用小标题概括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设计意图:到了中年级,生字学习可以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对于易错字进行指导。巩固前面学到的小标题概括法。同时,也利用拟定小标题的形式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三、品读感悟,体会人物品质。再次默读课文,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地方。小组交流:1.青铜拿着一只大布口袋,钻进芦苇荡的深处,挑那些毛茸茸的、蓬松松的、闪着银光的芦花,将它们从穗上捋下来。点拨:抓住描写青铜动作的词语,体会他的勤劳。2.接下来的日子里,青铜天天背着几十双芦花鞋到油麻地镇上去卖。点拨:抓住“天天、几十双”,体会青铜的勤劳、能干。3.对面屋子里围炉烤火的人招呼青铜:“进屋里来吧,这里能看到你的鞋,丢不了。”青铜摇了摇手,坚持守在芦花鞋旁。点拨:抓住“坚持”,引导学生体会青铜这个贫寒少年身上坚韧不拔的精神。4.他没有因为他们的眼神里闪现出来的那份欣喜而涨价,还是报了他本来想卖的价。点拨:从青铜的做法中感受他的纯朴善良。5.那人跑到青铜跟前,说:“我看到他们买的芦花鞋了,心里好喜欢,你还有卖的吗?”青铜摇了摇头,心里很为那人感到遗憾。那人失望地一摊手,并叹息了一声。青铜望着那个人,心里觉得有点儿对不住他。点拨:引导学生理解“遗憾”,从青铜的心理活动和动作中感受他的纯朴善良。6.他笑了笑,掉头朝那个人追了过去。他的赤脚踏过积雪时,溅起了一蓬蓬雪屑……点拨:引导学生从青铜的动作中感受青铜的纯朴善良,他宁肯自己挨冻,也不忍让别人心存遗憾。设计意图:鼓励学生按自己的理解回答,要有自己的阅读体验。提示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以课文内容为依据,使自己的感受有理有据。培养学生细读文本、认真思考的学习能力。四、课堂小结:青铜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五、推荐阅读。课后阅读曹文轩的《青铜葵花》。设计意图:推荐阅读,让学生感受阅读之旅的快乐。【板书设计】21*芦花鞋(1)采芦花,做芦花鞋(2)青铜坚持雪天卖鞋(3)青铜雪天卖鞋很顺利(4)青铜赤脚回家心里美勤劳能干、坚韧不拔、纯朴善良口语交际:朋友相处的秘诀【教学目标】1.能根据讨论的目的,记录重要信息。2.能分类整理小组的意见,有条理地汇报。【教学重点】1.能根据讨论的目的,记录重要信息。2.能分类整理小组的意见,有条理地汇报。【教学难点】1.能根据讨论的目的,记录重要信息。2.能分类整理小组的意见,有条理地汇报。【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什么是朋友?2.和朋友相处的秘诀是什么?(学生自由说)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口语交际:朋友相处的秘诀。(教师板书)设计意图:由学生心目中的朋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二、如何汇总小组的意见。1.以“怎样表达对父母的爱”为例,说说如何汇总小组的意见。2.生:先记录每个同学的想法,再把相近的想法整合在一起,然后标记出大多数同学认同的想法。设计意图:教给学生汇总小组意见的方法,为学生交流讨论“和朋友相处,最重要的是什么”这一话题奠定基础。三、组织讨论:和朋友相处,最重要的是什么?1.小组探讨:和朋友相处,最重要的是什么?(学生交流,并记录下来每个同学的想法,把相近的想法整合在一起,然后标记出大多数同学认同的想法。)2.学生汇报,并说出自己认为最重要的意见。(1)朋友之间最重要的是:彼此信任。(2)朋友之间最重要的是:愿意分享,不自私。(3)朋友之间最重要的是:互相帮助。3.师:亲爱的同学,你的朋友是谁?你为什么愿意和他交朋友?(生自由说:积极乐观、开朗、乐于助人、愿意分享、能与我患难与共……)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讨论,能认识到与朋友相处应该彼此信任、理解、宽容……四、思想升华。1.你喜欢交朋友吗?我们为什么需要朋友呢?2.生回答:朋友可以帮助我渡过难关;在我没有雨伞的时候,朋友可以借给我;在我上课不专心听讲的时候,朋友可以提醒我;朋友可以和我一起做游戏;如果遇到不懂的题目,朋友可以帮助我解决……3.师:是的,朋友是黑暗里的一盏明灯,照亮你前行的道路;朋友是炎热夏日里的电扇,吹凉你的全身;朋友是一阵温暖的春风,拂去你满身的疲惫。4.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朋友呢?生:真诚待人、乐于助人、宽厚待人……5.教师总结:真正的朋友,就是在你遇到困难时能义无反顾地帮助你的人;真正的朋友,就是在你成功时向你竖起大拇指的人;真正的朋友,就是能和你肝胆相照的人。简单地说,真正的朋友就要做到彼此欣赏、彼此关怀、彼此信任、彼此理解、彼此宽容!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能进一步认识到朋友相处最重要的是什么,激发学生交朋友的欲望。五、在歌声中结束。现在,让我们在毛阿敏的《永远是朋友》的歌声中结束这节课,希望大家交到更多的朋友。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结束这节课。【板书设计】口语交际:朋友相处的秘诀彼此欣赏习作:我学会了

【教学目标】1.能按学习的顺序把自己学做事情的过程写清楚。2.能写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有趣的经历,把心情变化写下来。3.培养学生点评习作、自改习作的能力。【教学重点】1.能按学习的顺序把自己学做事情的过程写清楚。2.能写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有趣的经历,把心情变化写下来。【教学难点】1.能按学习的顺序把自己学做事情的过程写清楚。2.能写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有趣的经历,把心情变化写下来。【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能按学习的顺序把自己学做事情的过程写清楚。2.能写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有趣的经历,把心情变化写下来。【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打开思路。1.同学们,从小到大,你们都学会了哪些本领?2.生交流,引入主题,师相机板书。二、读懂习作要求,学会审题。1.出示习作要求。2.理清习作要求,学会审题。(1)写谁?——自己。(2)写什么?——学会的本领。体育方面:学打乒乓球、学打篮球、学打羽毛球等。艺术方面:学绘画、学书法、学弹琴、学下棋等。劳动方面:学做家务、学干农活、学做手工等。选自己感触最深的内容来写。(3)怎样写?——为什么学?怎么学?从不会到会的过程;有趣味的地方要用细节描写来体现(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学会后的体会。理清习作顺序:①起因。②学的过程。③体会。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明确习作的主要内容以及写作思路。三、指导写作,领略方法。1.学会排序。给下面的句子排序。()接着把皮儿两端往外一揪,再往上一合。()最后我按照这个方法一连包了好几个,越包越好,越包越熟练。()先把皮儿托在手心,弄了半勺馅儿。()然后用虎口一捏,一个小巧玲珑的饺子就包好了。()我终于学会包饺子了。2.生读并排序。3.说排序理由。(按包饺子的顺序)4.从句子中找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先接着然后最后5.把这些句子连成一段通顺的话,生再读。(出示课件:先把皮儿托在手心,弄了半勺馅儿,接着把皮儿两端往外一揪,再往上一合,然后用虎口一捏,一个小巧玲珑的饺子就包好了。最后我按照这个方法一连包了好几个,越包越好,越包越熟练。我终于学会包饺子了。)师小结:要把学做一件事的过程写清楚,可以用上这些表示顺序的词。6.观察同学跳绳的样子,用上表示动作的词,写段通顺的话。下面我们也来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把同学们跳绳的过程说一说,看谁观察得认真,说得准确。(1)观察跳绳。(2)说动作。(3)自己动手演示动作,感受心情。(4)学生书写。我首先左手,右手,接着,然后,最后。我终于学会了跳绳。我跳啊,跳啊,跳绳慢慢地听话了。我一下一下地跳,同学们在一旁为我,最后我居然跳到了五十下。我高兴地喊道:“我学会跳绳啦!”我兴奋极了。

设计意图: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写清楚,内容要具体,这是本次习作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先指导学生给句子排序,然后运用表示顺序的词把自己看见的同学跳绳的过程写具体。7.观察别人不会跳绳的图片,写样子。(1)学生观察别人不会跳绳的图片。(2)根据图片说出不同的样子和表情。(3)学生书写。(神态、心理)下课了,我来到操场上,拿起跳绳就跳起来。跳绳总是不听话,就像,一会儿,一会儿。我痛得,真不想再跳了。

设计意图:身临其境地体验观察,为学生写真实的感受作铺垫,同时也是在鼓励学生实话实说。8.写好从“不会”到“会”的过渡。(1)读文,领会过渡部分。妈妈看到我灰心丧气的样子,好像猜透了我的心思,走过来对我说:“妞妞,是不是泄气了?”我点了点头。“来,我教你!”说完,妈妈便拿起一张饺子皮儿,给我做示范。看着妈妈娴熟的动作,听着妈妈耐心细致的讲解,我明白了步骤,又有了信心,便重新振作起来,心想:“我一定要学会包饺子。”(2)抽学生说让“我”改变做法的原因。有同学的帮助,老师的教导,家人的指导等。(3)学生书写。妈妈看到我灰心丧气的样子,好像猜透了我的心思,对我说:“

。”

9.加上开头和结尾。(1)为什么学?鼓励学生实话实说,把起因写明白。(2)学会后的感受。例:(结尾)我津津有味地吃着自己亲手包的饺子,心里特别高兴。这件事让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努力,就有可能成功。感言大赠送:①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②有志者,事竟成。③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④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⑤不经历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⑥无论什么时候,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今后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点灰心丧气。⑦遇到困难,不能退缩。⑧坚持就是胜利。⑨任何成功都伴随着痛苦,任何喜悦都包含着辛勤劳动。(3)学生学以致用,完成开头和结尾。第二课时【课时目标】培养学生点评习作、自改习作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习作要求。二、学会点评,感受习作之乐。1.指生念习作,其余同学注意倾听,注意记录哪里写得好。2.指生点评。三、点评要点。1.是否按照一定的顺序写。2.是否有从“不会”到“会”的过程。3.写得是否具体,好在哪儿,有哪些不足。4.是否有自己的体会和收获。四、自己修改习作。【板书设计】习作:我学会了

1.为什么学(起因)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了解本单元长文章的特点,交流把握长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2.积累“囊萤夜读、悬梁刺股”等6个成语,能选两三个讲出成语的故事和含义。3.体会不同比喻句表达的不同感情色彩,并仿写。4.朗读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教学重点】学习把握长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不同比喻句表达的不同感情色彩,并仿写。【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回忆交流: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呢?2.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汇报交流。生1:这个单元有几篇课文的篇幅很长。生2:本单元这几篇课文分成几个部分,如《小英雄雨来(节选)》用序号标示每个部分,《我们家的男子汉》用小标题标示每个部分,《芦花鞋》用空行的方法标示每个部分。生3:这样分成几个部分,我们阅读的时候只要把每个部分连起来,就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生4:今后遇到此类文章,我也要运用这样的方法把握主要内容。3.你还学到了哪些阅读的方法呢?在阅读的过程中,关注空行,思考每部分的意思,忘记了前面的内容,就再返回去看一看。4.以后,对于篇幅较长的课文,我们可以通过每部分之间的联系串联起全文,我们还可以用之前学过的给每部分拟小标题的方法,更好地理解梳理课文的内容。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进一步了解阅读的方法,并掌握这种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