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目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第4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考情分析课程标准考题①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②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的新成就③认识隋唐时期民族交融的新成就。2022·全国甲卷·
25西晋到唐地方行政体制演变2022·全国乙·25皇族分封2022·广东.3南北朝时期北齐到隋唐政府机构变化广东.20孝文帝改革(迁都)——非选择题2021·福建卷.3
三国正统观念2021·广东卷.2
相权的转移,皇权的加强2021·海南卷
.3
唐代对修史的重视2021·山东卷.3
隋唐时期南方开发2021·湖南卷.3
唐代地方势力的膨胀2021·天津卷.2魏晋书法对隋唐制度创新与三国至隋唐文化考查较多,题目形式灵活多样,有图表、图片等,且以考查主干知识为主。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二、三国与西晋(一)五胡内迁与西晋灭亡(二)专制主义强化三、东晋与南朝(317-589)(一)门阀政治(二)九品中正制(三)江南的开发区域开发四、十六国与北朝的(一)北魏孝文帝改革民族交融(二)儒学面临挑战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第5讲政权更迭频繁,国家分裂,分裂中孕育统一因素;各种矛盾交织;士族制度形成并发展,中央集权遭到破坏;推行九品中正制。土地制度改革;北方农耕经济破坏;北民南迁,江南得到开发。佛教、道教兴盛,儒学面临挑战;三教并行、三教合一,玄学产生;文学艺术承先启后,丰富多彩。北魏孝文帝改革;民族交融趋势加强;华夏认同观念增强。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族交融阶段性特征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
六朝之际,宇内分裂,正朔未定,史家撰著最为纷歧……历史之真是非,正在其常,而非一时之是非所可夺也。——饶宗颐《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220年266年316年317年420年439年581年589年618年280年三国隋朝十六国时空定位907年960年304年西晋东晋北朝唐朝南朝五代十国主干梳理一、三国与西晋二、东晋与南朝三、十六国与北朝政权更迭:魏晋南北朝(220—589)东汉隋隋朝统一十六国(前秦统一北方)宋齐梁陈南朝(420-589)北朝(439-581)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灭383年淝水之战魏吴蜀三国(220-280)东晋(317-420)西晋(266-316)灭二、三国与西晋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形成群雄并起的局面,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袁绍、曹操、刘表、刘璋、孙权等集团逐步壮大起来。1.三国风云(一)三国与西晋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基本上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1.三国风云(一)三国与西晋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实行屯田制;大力兴修水利,保护农桑。北方出现“家家丰足,仓库盈溢”的景象。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加强台湾与内地联系。蜀汉: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促进西南地区发展。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三国鼎立形势图(262年)曹丕,220-266年,洛阳刘备,221-263年,成都孙权,229-280年,建业1.三国风云220年曹操去世后,曹丕废汉献帝建立魏国——东汉灭亡,正式进入三国时期。(一)三国与西晋(一)三国与西晋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意义①实现区域性局部统一;②生产有所恢复和发展;③符合人民渴望安定要求,
为全国统一奠基。1.三国:①曹魏【220-266】220年,魏文帝曹丕取代汉献帝,洛阳建曹魏,东汉灭亡。②蜀汉【221-263】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蜀汉。③东吴【222/229-280】222年,孙权建吴王国。229年武昌称帝,孙吴正式建国,9月迁都建业西晋户数人口兵力魏103万443万60万蜀28万94万10.2万吴52.3万230万23万司马懿出身于世族豪门,曹丕死后辅佐魏明帝曹叡。魏明帝死时,托付曹爽与司马懿辅佐齐王曹芳。他死后,先后由其子司马师、司马昭掌权。266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西晋。263年,司马昭派兵灭蜀汉。280年,晋灭吴,三国鼎立局面结束,西晋统一。2.西晋三国实力比较表(一)三国与西晋(一)三国与西晋2.西晋(1)263年灭蜀,266年西晋建立,
280年完成统一。(2)门阀、宗族势大导致八王之乱(291-306,持续16年)(3)西北边境各少数族内迁。
主要为五胡:匈奴/羯/氐/羌/鲜卑。(4)316年西晋被内迁的匈奴贵族所灭。
西晋完成短暂统一的原因①北方经济的发展,国力充足。②南方统治的腐败,蜀国已被魏国所灭。③客观上看,人民的愿望和大势所趋。此后,中国北部进入战乱不休的五胡十六国;南方则建立起东晋政权,史称“衣冠南渡”。(一)三国与西晋2.西晋
西晋灭亡的原因?1.皇族内部争权2.民族矛盾激化(一)三国与西晋2.西晋3.社会矛盾尖锐大臣石崇与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干米糖洗锅,石崇用白蜡当柴;王恺作紫丝布障四十里,石崇用锦作步障五十里;王恺涂墙用赤石脂,石崇就用香椒泥。4.统治集团腐朽(一)三国与西晋3.五胡内迁(1)内迁原因(内外因)①中原先进文化吸引②西晋统治阶级内部矛盾③北方生态环境恶化(2)内迁影响(南北方)①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②北方动乱,经济破坏,社会倒退③汉民内迁,南北分立,经济格局变迁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流动,既有边地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内迁,也有中原汉族人口外/南迁。(一)三国与西晋4.专制主义强化—中枢机构的调整
直击高考C
直击高考C
直击高考D三、东晋南朝的统治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东晋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317年司马睿建康(今南京)西晋
东晋十六国南朝420年起589年止(二)东晋与南朝1.东晋南朝的建立朝代存在时间建立者都城刘宋420—479(59年)刘裕建康(现称南京)萧齐479—502(23年)萧道成萧梁502—557(55年)萧衍陈陈557—589(32年)陈霸先南北对峙中,南方明显处于劣势。(二)东晋与南朝晋元帝
司马睿南渡士族代表
王导
司马睿力量弱小,宗系疏远,在王导帮助下才得以登上皇位。当时“(王)敦总征讨,(王)导专机政,群从子弟布列显要,时人为之与曰‘王与马,共天下’”。2.东晋门阀政治(1)内涵指中国东晋时期出现的士族与皇权共治的历史现象,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态。门阀士族是以宗族为纽带所形成的封建贵族特权的集团。它形成于魏晋之际,鼎盛于东晋,从南北朝时期逐渐衰落。(2)兴起原因①历史根源: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②政治原因:魏晋政权的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赖于士族的支持。③制度保障:九品中正制。④经济基础:土地兼并,建立庄园经济(二)东晋与南朝2.东晋门阀政治(3)特点①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士族与皇权共治世代担任重要官职。②经济上: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③文化上:崇尚清谈(不谈国事、不谈民生)④社会生活上:士族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4)评价①积极:一定时期维护统治的稳定②消极:威胁中央集权、降低统治集团整体素质(“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①士族自身的腐朽,与生俱来的特权使之缺乏执掌政权的能力;②隋唐科举制的实行动摇了士族的政治基础;③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士族制度的经济基础;④唐朝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⑤农民起义以及庶族地主乘机崛起,进一步摧垮了腐朽的土族。【知识拓展】门阀政治(5)衰落原因
直击高考C
直击高考C(二)东晋与南朝3.九品中正制(1)概念
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曹丕时创立,西晋渐趋完备,南北朝时又有所变化。从曹魏始至隋唐科举的确立,这期间约存在了四百年之久。九品中正制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之科举,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乃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实际是两汉察举制度的一种延续和发展,或者说是察举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2)背景
①察举制的弊端及引起的矛盾②东汉末年社会秩序大乱,豪强控制地方选人权(二)东晋与南朝3.九品中正制(3)品评主要内容
①家世②行状(才能+个人品德)③定品(·州郡设置中正官,由本籍在中央任高官的人担任;·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平定州、郡士人的资品,分为九等;·获得资品的士人,由吏部授官)保留乡举里选(二)东晋与南朝3.九品中正制(4)影响
①初期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②官吏任免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①中正定品过程中,才能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越来越重要。(西晋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②成为维护和巩固门阀政治的重要工具(二)东晋与南朝3.九品中正制
直击高考A
直击高考A(二)东晋与南朝4.江南的开发(1)原因
至于元嘉(南朝宋文帝年号)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孔季恭传》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雨量充沛,气候湿润,物产丰富;②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基本处于和平环境,社会秩序比较安定;③江南统治者轻徭薄赋,注重经济发展;④西晋末年起北方人口避祸南迁,带来充足劳动力和先进生产工具技术;2.表现:(1)农业发展:
①土地肥沃,大量开垦;
②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
③农耕技术进步。(2)手工业发展迅速:纺织、冶铸、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明显进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耕耙耱技术:北方旱地耕耙磨技术、南方水田耕耙技术形成。曹魏改进翻车用于灌溉。南北朝灌钢法演示图北朝白釉绿彩罐北齐仰覆莲青瓷尊南北经济共同发展(二)东晋与南朝4.江南的开发(二)东晋与南朝4.江南的开发①缩减南北方经济差距,为后世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南移奠基。②促进南方商业交流和城市的繁荣③促进南方文化教育发展;④推动民族交融;⑤为隋唐经济繁荣奠基。3.影响:(二)东晋与南朝5.重要土地制度(1)屯田制
实质:土地国有制形式:兵屯、民屯、商屯国有≠共有国有=统治阶级集体私有(二)东晋与南朝5.重要土地制度(2)占田法
实质:土地私有制内容:平民:丁男占田不超过50亩,女子不超过30亩官员:一品不超过50顷,依次减5顷(1顷=100亩)
直击高考D
直击高考A
直击高考A四、十六国与北朝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三)十六国与北朝1.政权更替(1)十六国
建立:东晋统治南方时,北方先后出现15个割据政权,加上两南地区的成汉,合称“十六国”。东晋十六国形势图北方的民族融合特点:
各少数民族政权模仿中原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存在依靠华夏文化来彰显国家正统的心态。(三)十六国与北朝1.政权更替(2)前秦统一北方(4世纪下半叶)
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苻坚时期进入鼎盛),与南方东晋以淮水为界,南北对峙。东晋前秦形势图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的非汉族政权。(三)十六国与北朝2.淝水之战(383年)(1)交战双方:前秦、东晋
兵力对比:80万:8万(2)结果①前秦政权迅速崩溃;②稍显缓和的民族矛盾再次加剧;③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奠定南北对峙局面重要败因:内部各族尚未充分融合,统治基础脆弱4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强大起来。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5世纪后期,孝文帝改革(又称孝文汉化)。北魏统一东魏534-550北齐550-577西魏535-556北周557-581北朝(439-581)386-534(439统一黄河流域)北齐被北周所灭宋魏以降,南北分治,各有国史,互相排黜,南谓北为索虏,北谓南为岛夷。——《资治通鉴》卷74《魏纪六》(三)十六国与北朝3.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
北魏孝文帝拓跋(元)宏①北魏的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为北方创造安定社会环境。②冯太后培养孝文帝学习汉(儒家)文化。③政治制度的欠缺使得豪强地主隐匿人口,逃避赋税,阶级矛盾尖锐。④尽管存在民族隔阂,民族交融趋势加强。(三)十六国与北朝3.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1.露田(口分田):丁男40亩,女子20亩。缴纳谷物,死后归还,不得买卖。2.桑\麻田(永业田):可继承、可买卖性质:封建土地国有制。均田制租调制租调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和均田制配套的税收法令。受田农民每年必须向官府缴纳一定量的谷物,叫作"租";缴纳定量的绢或布,叫作"调"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含义:以五家一邻,五邻一里,五里一党,各设一长,即邻长、里长和党长,有助重新整理户口,方便收税。意义: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同时也打击了世家大族地主的利益。北魏政府宗主农民北魏政府州郡农民邻长里长党长三长制(三)十六国与北朝3.北魏孝文帝改革(3)评价
前期:冯太后主持,创建新制。针对社会矛盾尖锐
俸禄制/三长制/均田制/租调制后期:孝文帝亲政,全面汉化。针对鲜卑文化落后迁都洛阳/移风易俗彰显中华一统意识政治制度封建化经济生产农耕化文学教育儒学化生活习俗汉族化统治中心中原化①性质:是北魏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别墅整体装修合同范本
- 2025届高考生物备考教学设计:课时1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 高考动员大会讲话稿
- 股权用工合同范本
- 水泥合同范本
- Module 10 Unit 2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上册
- Module 5 Unit1 Can you run fast?(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三起)英语四年级上册
- 百尺河小学学校教学工作计划
- 租鸡棚合同范本
- 产品拼装合同范本
- 语文新课标背景下单元整体教学:六下第4单元大单元设计
- 福州地铁公司招聘考试题目
- 小学语文期末质量分析报告
- 口腔医院客服培训课件
- 04G325吊车轨道联结及车挡
- 华为公司员工培训与绩效管理
- 混凝土搅拌站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模版
- 成人住院患者跌倒评估与预防(团体标准)解读
- 石膏固定的护理教学查房
- 孙燕姿所有歌曲歌词大全(11张专辑)
- 高中英语2024届高考复习群文阅读材料1(School Life 校园生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