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行业土壤修复与生态修复方案_第1页
环保行业土壤修复与生态修复方案_第2页
环保行业土壤修复与生态修复方案_第3页
环保行业土壤修复与生态修复方案_第4页
环保行业土壤修复与生态修复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保行业土壤修复与生态修复方案TOC\o"1-2"\h\u2705第1章土壤修复与生态修复概述 322761.1土壤污染现状与问题 377551.2生态修复的意义与目标 42149第2章土壤污染调查与评估 4309352.1土壤污染调查方法 4210392.1.1采样点布置 4249132.1.2采样方法 4207042.1.3样品处理与分析 581942.2土壤污染风险评估 5151332.2.1风险评估方法 5272562.2.2风险评估指标 5194082.2.3风险评估结果 5177312.3污染源头解析 5321062.3.1源头识别方法 5124512.3.2源头分析 5267162.3.3源头管控措施 524499第3章土壤修复技术 597553.1物理修复技术 5301583.1.1挖掘与换土法 6259563.1.2筛分与分离法 6256683.1.3蒸馏与蒸发法 64253.2化学修复技术 647663.2.1化学淋洗法 6160673.2.2稳定化/固化法 635753.2.3化学氧化法 649613.3生物修复技术 682523.3.1植物修复技术 6327213.3.2微生物修复技术 6302883.3.3生物堆肥技术 77179第4章生态修复技术 7297964.1植被恢复技术 779804.1.1植被恢复概述 746164.1.2植被恢复技术方法 7296424.1.3植被恢复技术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791454.2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 7183614.2.1土壤微生物修复概述 7261134.2.2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方法 7151714.2.3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8323484.3生态固氮技术 8130294.3.1生态固氮概述 821754.3.2生态固氮技术方法 8102414.3.3生态固氮技术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815036第5章修复方案设计 9307695.1修复目标与原则 9170445.1.1修复目标 9286965.1.2修复原则 9170725.2修复技术选择与优化 9301895.2.1修复技术选择 9260765.2.2修复技术优化 964095.3修复方案实施步骤 9222115.3.1前期调查与评估 9141475.3.2修复工程设计 10108595.3.3修复工程实施 10117505.3.4修复效果评估与验收 10316945.3.5后期监管与维护 1031608第6章修复工程管理与监督 10105006.1项目组织与管理 1083756.1.1项目管理机构设置 10263176.1.2项目管理人员职责 10170076.1.3项目进度管理 11178036.1.4质量管理 11233236.1.5安全管理 11232756.2施工过程控制 116236.2.1施工准备 1176136.2.2施工方案制定 11169476.2.3施工过程监控 11117436.2.4施工记录与档案管理 11274296.3修复效果监测与评估 11205116.3.1监测方案制定 11127316.3.2监测数据收集与分析 11262356.3.3修复效果评估 11230216.3.4长期监测与维护 1212084第7章案例分析 12129227.1国内土壤修复案例 12106267.1.1案例一:某化工污染场地土壤修复项目 12254217.1.2案例二:某城市棕地再开发项目 12135557.2国外土壤修复案例 12286377.2.1案例一:美国某退役军事基地土壤修复项目 12268117.2.2案例二:德国某矿区土壤修复项目 1255707.3生态修复案例 12190647.3.1案例一:某湿地生态修复项目 12125117.3.2案例二:某矿区生态恢复项目 1321157.3.3案例三:某城市河道生态修复工程 1322976第8章修复政策与法规 13143308.1国内土壤修复政策法规 13225718.1.1土壤污染防治法规 13281998.1.2土壤修复技术规范 1348528.1.3土壤修复资金政策 13207338.2国际土壤修复政策法规 13121658.2.1欧盟土壤政策 13123388.2.2美国超级基金法 13263168.2.3日本土壤污染防治法 14124898.3政策法规对土壤修复的影响 146148.3.1明确责任主体 14215088.3.2提供技术支持 14195138.3.3保障资金投入 1469388.3.4强化监管力度 14194308.3.5提高公众意识 1421860第9章修复市场与产业分析 14186129.1土壤修复市场规模与趋势 14217859.1.1市场规模 14317119.1.2市场趋势 15263289.2生态修复市场规模与趋势 15323839.2.1市场规模 1526999.2.2市场趋势 1559689.3产业链上下游分析 1583069.3.1上游分析 15287179.3.2中游分析 1549379.3.3下游分析 1614335第10章展望与挑战 16433210.1土壤修复与生态修复的发展趋势 16752410.2技术创新与难点 161150410.3政策与市场展望 17第1章土壤修复与生态修复概述1.1土壤污染现状与问题土壤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当前土壤污染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土壤污染类型多样。主要包括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2)污染面积广泛。据统计,我国受污染耕地面积已超过1.5亿亩,土壤污染问题呈现出区域性、累积性和长期性的特点。(3)污染程度加剧。部分地区土壤污染程度严重,已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4)污染源复杂。工业、农业、城市化进程中的各种活动均为土壤污染的重要来源。(5)污染治理难度大。由于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累积性和长期性,导致治理难度较大,投入成本高。1.2生态修复的意义与目标生态修复旨在通过生物、物理和化学等方法,恢复受污染土壤的生态功能,实现以下意义与目标:(1)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修复受污染耕地,提高土壤质量,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粮食安全。(2)改善生态环境。减轻土壤污染对周边水体、大气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3)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土壤修复与生态修复,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4)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改善土壤环境,降低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5)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土壤修复与生态修复,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美丽中国。本章对土壤修复与生态修复进行了概述,将进一步探讨土壤修复与生态修复的技术、政策和实践等方面的内容。第2章土壤污染调查与评估2.1土壤污染调查方法2.1.1采样点布置根据研究区域的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以及历史污染记录等因素,合理布置土壤采样点。采样点应覆盖污染源周边及可能受影响的区域,同时保证一定的空间分布密度,以全面反映土壤污染状况。2.1.2采样方法采用原状土采样和扰动土采样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土壤污染特性选择合适的采样工具。对于深层土壤,可采用钻探设备进行采样;对于表层土壤,可使用铲子或土壤采样器进行采样。2.1.3样品处理与分析采集的土壤样品应及时送至实验室进行预处理和分析。预处理包括样品风干、研磨、过筛等步骤。分析项目包括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物理性质等,分析方法应参照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2.2土壤污染风险评估2.2.1风险评估方法结合土壤污染特征、土地利用方式、人群暴露途径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风险评估模型。我国可参考GB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进行风险评估。2.2.2风险评估指标主要包括污染物的生态风险和人体健康风险。生态风险指标可选用生物有效性、生态毒理效应等;人体健康风险指标可选用致癌风险、非致癌风险等。2.2.3风险评估结果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将土壤污染程度划分为不同等级,为后续修复提供依据。2.3污染源头解析2.3.1源头识别方法结合土壤污染特征、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以及周边环境特点,采用同位素示踪、化学指纹识别等技术手段,识别污染源头。2.3.2源头分析对识别出的污染源头进行详细分析,包括污染源的历史排放情况、排放强度、排放途径等。2.3.3源头管控措施针对不同污染源头,制定相应的污染源管控措施,为土壤修复及生态修复提供支持。第3章土壤修复技术3.1物理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主要通过物理方法对污染土壤进行处理,以降低污染物浓度,实现土壤的净化。常见的物理修复技术包括:3.1.1挖掘与换土法挖掘与换土法是将污染土壤挖出,运至指定地点进行安全处置,然后将清洁土壤填充回原址。此方法适用于污染程度较重、污染范围有限的土壤修复。3.1.2筛分与分离法筛分与分离法是利用物理性质(如粒径、密度等)的差异,对污染土壤进行分离处理,从而去除污染物。主要包括振动筛分、空气分离等。3.1.3蒸馏与蒸发法蒸馏与蒸发法主要用于处理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的土壤。通过加热,使污染物从土壤中蒸发出来,然后进行冷凝收集。3.2化学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是利用化学反应或物理化学过程,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或低毒性的物质,从而实现土壤修复。常见的化学修复技术包括:3.2.1化学淋洗法化学淋洗法是通过向污染土壤中注入淋洗剂,使污染物溶解或分散,然后收集淋洗液进行处理。淋洗剂包括水、酸、碱、表面活性剂等。3.2.2稳定化/固化法稳定化/固化法是将污染土壤与稳定化剂混合,使污染物固定在土壤中,降低其迁移性和毒性。常用的稳定化剂有水泥、石灰、粉煤灰等。3.2.3化学氧化法化学氧化法是通过加入氧化剂,使污染物发生氧化反应,转化为无害或低毒性的物质。常用的氧化剂有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3.3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生物体(如微生物、植物等)及其代谢产物,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生物修复技术具有成本低、环境友好等特点,主要包括:3.3.1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通过植物吸收、转化和积累污染物,实现土壤净化。主要包括植物萃取、植物稳定化和植物挥发等方法。3.3.2微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利用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转化作用,降低土壤中污染物的浓度。包括原位微生物修复和异位微生物修复两种方式。3.3.3生物堆肥技术生物堆肥技术是将污染土壤与有机物料混合,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同时堆肥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以杀灭病原菌,提高土壤肥力。第4章生态修复技术4.1植被恢复技术4.1.1植被恢复概述植被恢复是生态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土壤质量、提高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本节主要介绍植被恢复的技术方法及其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4.1.2植被恢复技术方法(1)直接植被法:适用于土壤条件较好的区域,通过播种、植苗、扦插等方式直接进行植被恢复。(2)土壤改良植被法:针对土壤质量较差的区域,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改善土壤性质,为植被生长创造良好条件。(3)生态桥接技术:利用植物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连续性,实现植被的快速恢复和生态系统功能的提升。4.1.3植被恢复技术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1)矿区植被恢复:采用土壤改良、植被重建等技术,实现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2)农田植被恢复:通过轮作、间作、套作等方式,提高农田生态系统植被覆盖率,改善土壤质量。(3)城市绿化:利用植被恢复技术,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减少土壤污染。4.2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4.2.1土壤微生物修复概述土壤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可通过生物降解、生物转化等方式修复污染土壤。本节主要介绍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及其应用。4.2.2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方法(1)生物降解:利用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作用,降低土壤中污染物浓度。(2)生物转化: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或低毒性的物质。(3)微生物固化:利用微生物的固化作用,将污染物固定在土壤中,减少其迁移和扩散。4.2.3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1)石油污染土壤修复:采用微生物降解技术,处理石油污染土壤,提高土壤质量。(2)农药污染土壤修复:利用微生物转化技术,降低农药残留,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通过微生物固化技术,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减轻土壤污染。4.3生态固氮技术4.3.1生态固氮概述生态固氮是指固氮微生物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利用氮素的过程。本节主要介绍生态固氮技术及其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4.3.2生态固氮技术方法(1)生物固氮:利用固氮微生物与植物共生,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氮素。(2)化学固氮:通过化学方法将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氮素,如硝化、反硝化等过程。4.3.3生态固氮技术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1)提高土壤氮素供应:利用生态固氮技术,增加土壤中氮素含量,改善植物生长条件。(2)减少化肥使用:通过生态固氮技术,减少对化肥的依赖,降低农业面源污染。(3)促进植被恢复:利用生态固氮技术,提高植物生长速度,加快植被恢复进程。第5章修复方案设计5.1修复目标与原则5.1.1修复目标本项目旨在通过土壤修复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以下目标:(1)降低土壤中污染物的浓度,保证土壤环境安全;(2)恢复土壤结构与功能,提高土壤质量;(3)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健康;(4)提升区域生态环境品质,促进可持续发展。5.1.2修复原则本项目遵循以下修复原则:(1)预防为主,综合治理;(2)科学评估,分类施策;(3)技术先进,经济合理;(4)注重生态平衡,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5.2修复技术选择与优化5.2.1修复技术选择根据项目特点、污染物种类和浓度、土壤性质等因素,选择以下修复技术:(1)物理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土壤置换、隔离覆盖等;(2)化学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化学淋洗、固化/稳定化等;(3)生物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等;(4)联合修复技术:根据实际情况,将上述技术进行组合应用。5.2.2修复技术优化针对所选修复技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1)提高修复效率,降低成本;(2)减少二次污染,保证环境安全;(3)增强修复技术的适应性和稳定性;(4)结合区域特点,实现修复技术的本土化。5.3修复方案实施步骤5.3.1前期调查与评估(1)开展场地环境调查,明确污染范围和程度;(2)进行风险评估,确定修复目标和重点;(3)制定修复方案,明确修复技术、工艺和施工方法。5.3.2修复工程设计(1)根据修复目标,进行修复工程设计;(2)制定施工方案,明确施工顺序、工艺参数和施工周期;(3)评估修复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制定环境保护措施。5.3.3修复工程实施(1)按照施工方案,组织修复工程施工;(2)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保证施工质量;(3)对修复过程进行监测,及时调整修复方案。5.3.4修复效果评估与验收(1)开展修复效果评估,保证修复目标达成;(2)组织专家验收,提交验收报告;(3)对未达标部分进行整改,直至满足修复目标。5.3.5后期监管与维护(1)建立健全后期监管制度,保证修复效果长期稳定;(2)定期开展土壤和生态环境监测,及时发觉并解决问题;(3)加强生态保护和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第6章修复工程管理与监督6.1项目组织与管理6.1.1项目管理机构设置为保证土壤修复与生态修复项目的顺利实施,应设立专门的项目管理机构,负责项目全过程的管理工作。机构设置包括项目管理部、技术部、施工部、质量控制部、安全部等部门。6.1.2项目管理人员职责明确项目管理人员职责,制定详细的岗位职责,保证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项工作有序进行。主要包括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负责人、质量监督员、安全员等。6.1.3项目进度管理制定合理的项目进度计划,明确各阶段工作目标和时间节点,保证项目按计划推进。同时加强对项目进度的监控,及时调整计划,保证项目顺利实施。6.1.4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质量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控,保证修复工程质量。6.1.5安全管理加强项目安全管理,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同时加强现场安全巡查,及时发觉并消除安全隐患,保证项目安全顺利进行。6.2施工过程控制6.2.1施工准备做好施工前各项准备工作,包括人员培训、设备调试、材料采购等。保证施工队伍具备相应资质,施工设备功能良好,施工材料符合国家标准。6.2.2施工方案制定根据项目特点,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明确施工工艺、流程、参数等,保证施工过程符合技术规范。6.2.3施工过程监控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控,保证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操作。同时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保证工程质量。6.2.4施工记录与档案管理建立健全施工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对施工过程进行详细记录,保证施工数据真实可靠。同时加强档案管理,为项目后期评估和验收提供依据。6.3修复效果监测与评估6.3.1监测方案制定根据修复工程特点,制定监测方案,明确监测指标、监测方法、监测频次等。6.3.2监测数据收集与分析按照监测方案,定期收集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估修复效果。6.3.3修复效果评估结合监测数据,对修复效果进行评估,发觉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整改。6.3.4长期监测与维护项目验收合格后,开展长期监测与维护工作,保证修复效果持续稳定。同时总结项目经验,为今后类似项目提供借鉴。第7章案例分析7.1国内土壤修复案例7.1.1案例一:某化工污染场地土壤修复项目该案例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原为化工厂用地,土壤受到严重污染。项目采用原位化学氧化技术结合生物通风法进行修复。通过注入氧化剂及微生物营养剂,促进污染物降解,同时利用生物通风技术加速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挥发。经过近两年的修复,土壤中污染物浓度明显降低,达到相关标准要求。7.1.2案例二:某城市棕地再开发项目该项目位于城市中心区,原为工业用地,土壤污染程度较轻。在土壤修复过程中,采用物理翻耕法去除表层污染土壤,再利用生物降解技术对深层土壤进行处理。经过修复,该地块成功转型为商业住宅用地,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再利用。7.2国外土壤修复案例7.2.1案例一:美国某退役军事基地土壤修复项目该项目针对军事基地遗留的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采用土壤蒸汽提取技术、原位化学氧化技术等多种修复手段。经过多年的修复,污染土壤得到有效治理,恢复了基地周边生态环境。7.2.2案例二:德国某矿区土壤修复项目该矿区因长期开采导致土壤污染严重。项目采用土壤洗脱法、生物堆肥法等技术进行修复。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的联合应用,成功降低了土壤中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含量,使矿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7.3生态修复案例7.3.1案例一:某湿地生态修复项目该项目位于我国南方,针对湿地退化、水质恶化等问题,采用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等技术,恢复湿地生态功能。经过修复,湿地水质得到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提高,生态功能逐步恢复。7.3.2案例二:某矿区生态恢复项目该项目针对矿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问题,采用植被恢复、土壤改良、水资源保护等措施,构建稳定的矿区生态系统。经过多年的生态修复,矿区植被覆盖率提高,土壤质量得到改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7.3.3案例三:某城市河道生态修复工程针对城市河道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项目采用河道清淤、人工湿地构建、生态护岸等措施,提升河道自净能力。修复后,河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沿岸生态环境得到恢复,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第8章修复政策与法规8.1国内土壤修复政策法规我国对环境保护和土壤修复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以推动土壤修复行业的发展。8.1.1土壤污染防治法规我国于2018年颁布了《土壤污染防治法》,明确了土壤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责任主体和防治措施,为土壤修复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8.1.2土壤修复技术规范国家相关部门发布了《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等系列技术规范,为土壤修复项目的设计、施工和验收提供了技术指导。8.1.3土壤修复资金政策通过设立土壤污染防治基金、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等方式,为土壤修复工程提供资金支持。8.2国际土壤修复政策法规在国际范围内,许多国家和地区也制定了相关政策和法规,以推动土壤修复工作。8.2.1欧盟土壤政策欧盟发布了《欧盟土壤策略框架》,旨在保护和改善欧盟范围内的土壤质量,制定了一系列土壤修复目标和措施。8.2.2美国超级基金法美国《超级基金法》规定,对污染场地进行清理和修复,明确了责任主体和资金来源,对土壤修复行业产生了重要影响。8.2.3日本土壤污染防治法日本制定了《土壤污染防治法》,对污染土壤的修复、管理和监督进行了详细规定,以保证土壤环境质量。8.3政策法规对土壤修复的影响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对土壤修复行业产生了积极影响。8.3.1明确责任主体政策法规明确了土壤污染防治的责任主体,促使企业和地方加大土壤修复投入。8.3.2提供技术支持政策法规和技术规范的发布,为土壤修复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持,提高了修复工程的质量和效果。8.3.3保障资金投入通过设立基金、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等方式,为土壤修复工程提供了资金保障。8.3.4强化监管力度政策法规的严格执行,强化了对土壤修复工程的监管力度,保证修复工程按照规定进行。8.3.5提高公众意识政策法规的宣传和普及,提高了公众对土壤修复工作的认识,有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土壤保护的良好氛围。第9章修复市场与产业分析9.1土壤修复市场规模与趋势本节主要分析我国土壤修复市场的规模及发展趋势。我国环保政策的不断加强和土壤污染问题的日益凸显,土壤修复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以下是土壤修复市场规模与趋势的详细分析:9.1.1市场规模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土壤修复市场规模逐年上升,近年来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预计未来几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的深入推进,土壤修复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9.1.2市场趋势(1)政策推动:国家及地方加大对土壤修复的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土壤修复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2)技术创新:土壤修复技术不断创新,包括原位修复、异位修复等,为市场提供了更多有效的修复手段。(3)市场细分:土壤修复市场逐渐细分为农业土壤修复、工业污染场地修复、矿区土壤修复等,有利于提高修复效率。9.2生态修复市场规模与趋势本节主要分析我国生态修复市场的规模及发展趋势。生态修复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关注。以下是生态修复市场规模与趋势的详细分析:9.2.1市场规模我国生态修复市场规模逐年扩大,尤其是在水环境治理、矿山生态修复等领域。据统计,生态修复市场规模已超过千亿元,并且仍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9.2.2市场趋势(1)政策支持:国家及地方高度重视生态修复工作,不断加大投入,推动生态修复市场发展。(2)技术创新:生态修复技术不断创新,如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等,为生态修复市场提供了更多技术支持。(3)市场拓展:生态修复市场逐渐从传统的河流、湖泊治理拓展到矿区、城市绿化、海岸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