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保技术实施指南TOC\o"1-2"\h\u2218第1章环保技术概述 463951.1环保技术的定义与分类 42011.2环保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4211951.3环保技术政策与法规 51391第2章水污染治理技术 5257802.1污水处理技术 5199092.1.1物理处理技术 5308842.1.2化学处理技术 555672.1.3生物处理技术 5136912.1.4集成处理技术 6165262.2污泥处理与处置技术 6128452.2.1污泥浓缩技术 6286062.2.2污泥稳定技术 6243032.2.3污泥处置技术 6153872.3水体生态修复技术 6320122.3.1水生植物修复技术 6263142.3.2水生动物修复技术 6169092.3.3人工湿地技术 6195242.3.4水体富营养化控制技术 626956第3章大气污染治理技术 6286943.1烟气脱硫技术 7202933.1.1湿法脱硫技术 7285493.1.2干法脱硫技术 7194683.1.3半干法脱硫技术 7231883.2烟气脱硝技术 7283713.2.1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 7117753.2.2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技术 726763.2.3吸附法脱硝技术 7158973.3除尘技术 7172283.3.1电除尘技术 786393.3.2布袋除尘技术 743343.3.3湿式除尘技术 8260443.4VOCs治理技术 8313513.4.1吸附法 8215713.4.2吸收法 8190903.4.3生物法 8147193.4.4蓄热式热氧化技术(RTO) 882873.4.5冷凝回收技术 85434第4章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 8114894.1生活垃圾处理技术 8274414.1.1填埋技术 8104064.1.2焚烧技术 8119164.1.3厨余垃圾处理技术 9111914.2工业固体废物处理技术 9272824.2.1粉碎与分选技术 987324.2.2焚烧与熔融技术 965544.2.3固化与稳定化技术 9106194.3危险废物处理技术 9257854.3.1化学处理技术 9185764.3.2焚烧技术 965994.3.3安全填埋技术 9142334.4废旧物资回收与资源化技术 9211714.4.1物理回收技术 9268554.4.2化学回收技术 9246314.4.3生物回收技术 10151544.4.4再制造技术 1023405第5章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 10193075.1土壤污染监测技术 1073835.1.1现场快速检测技术 10189625.1.2实验室分析技术 1032835.2土壤污染治理技术 1062455.2.1物理治理技术 1083495.2.2化学治理技术 10214745.2.3生物治理技术 11123465.3土壤修复技术 11273735.3.1热修复技术 11299695.3.2电动修复技术 11275505.3.3联合修复技术 1115867第6章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 1115376.1噪声源识别与评估 1133406.1.1噪声源分类 11177386.1.2噪声源识别 11134096.1.3噪声评估 12245336.2噪声控制技术 12293756.2.1工程措施 12153296.2.2管理措施 12219586.2.3个人防护 12305706.3振动控制技术 1258806.3.1振源识别与评估 12295836.3.2振动控制措施 1246006.3.3振动监测与评估 1310338第7章环保监测与检测技术 1396337.1环境监测技术 13276797.1.1自动化监测技术 1379067.1.2无人机遥感监测技术 13289477.1.3噪声监测技术 139057.2环保检测技术 1360717.2.1污染物采样技术 1311287.2.2分析测试技术 13242827.2.3在线监测技术 13228887.3环保自动监测技术 14188837.3.1环境质量自动监测技术 1480827.3.2污染源自动监测技术 1452977.3.3环保应急监测技术 14205097.3.4环保遥感监测技术 144655第8章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 14248138.1清洁生产技术 1481968.1.1生态设计技术 14251458.1.2优化原材料选择技术 14227458.1.3过程控制技术 15189908.1.4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 1540338.2循环经济模式与关键技术 15263058.2.1产业共生模式 15197828.2.2生态工业园区模式 15284418.2.3关键技术 154318.3低碳技术 15146408.3.1节能技术 15324048.3.2新能源利用技术 15321618.3.3碳捕集与封存技术 1666568.3.4资源循环利用技术 168892第9章环保技术产业与发展趋势 16122079.1环保技术产业链分析 1644339.2环保技术市场规模与前景 1664419.3环保技术发展趋势 1626842第10章环保技术实施与推广 171530410.1环保技术选择与评估 172199410.1.1环保技术合规性分析 17100910.1.2环保技术适应性评估 17947610.1.3环保技术经济性分析 17793910.1.4环保技术风险评估 171569410.2环保技术实施策略与措施 17455210.2.1技术实施方案制定 171887410.2.2技术实施资源配置 173057610.2.3技术实施进度管理 171961210.2.4技术实施质量管理 172185110.2.5技术实施成本控制 173091910.3环保技术推广与应用案例 17466910.3.1污水处理技术案例 171756510.3.2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案例 172134910.3.3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案例 17378110.3.4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案例 172282610.3.5生态修复技术案例 171059110.4环保技术培训与交流合作 183168810.4.1环保技术培训体系建设 18201910.4.2环保技术培训课程与教材开发 181337210.4.3环保技术人才培训与认证 182793510.4.4国际环保技术交流与合作 181455610.4.5环保技术转移与推广平台建设 18第1章环保技术概述1.1环保技术的定义与分类环保技术是指为了预防和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而采用的一系列技术手段。环保技术涉及多个领域,主要包括水处理技术、大气治理技术、固废处理技术、土壤修复技术、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等。环保技术分类如下:(1)预防性技术:通过改进生产工艺、设备和管理方法,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2)治理性技术:对已经产生的污染物进行处理和处置,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3)资源化技术:将废物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实现废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4)监测检测技术:用于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和环保设施运行效果监测等方面。1.2环保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我国环保法规的不断完善和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环保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环保技术已经取得了以下成果:(1)环保技术研发能力不断提高,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环保技术应用范围不断拓展,涉及多个行业和领域。(3)环保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环保产业发展迅速。未来环保技术发展趋势如下:(1)绿色低碳技术将成为环保技术发展的重点,以应对气候变化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将在环保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提高环保设施的运行效率和监管水平。(3)环保技术将更加注重源头治理和全过程控制,实现环境风险最小化。1.3环保技术政策与法规我国高度重视环保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环保技术政策与法规,以引导和促进环保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环保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为环保技术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2)环保技术政策:如《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关于加快环保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明确了环保技术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措施。(3)环保标准体系:包括国家、行业和地方各级环保标准,为环保技术研发和应用提供了技术依据。(4)环保税收优惠政策:通过减免税、财政补贴等手段,鼓励企业采用环保技术和产品。(5)环保市场准入政策:对环保技术产品和环保设施实施市场准入制度,保障环保技术质量。第2章水污染治理技术2.1污水处理技术2.1.1物理处理技术物理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沉淀、浮选、过滤等工艺,通过对污水中的悬浮物、沉淀物进行去除,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具体方法有格栅除渣、沉淀池沉淀、气浮池浮选等。2.1.2化学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是利用化学反应将污水中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的过程。主要包括中和、氧化还原、混凝等反应。常见工艺有化学沉淀、混凝絮凝、电解等。2.1.3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将有机污染物降解为无害物质的方法。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氧化沟法等工艺。2.1.4集成处理技术集成处理技术是将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技术相结合,发挥各自优势,提高污水处理效果的方法。如MBR(膜生物反应器)、UASB(上升流式厌氧污泥床)等。2.2污泥处理与处置技术2.2.1污泥浓缩技术污泥浓缩技术是通过降低污泥中水分含量,减少污泥体积,便于后续处理和处置。常见方法有重力浓缩、气浮浓缩、离心浓缩等。2.2.2污泥稳定技术污泥稳定技术是降低污泥中有机物含量,减少污泥分解产生的臭味和病原体。主要包括厌氧消化、好氧消化、化学稳定等。2.2.3污泥处置技术污泥处置技术是将处理后的污泥转化为资源或进行安全处置。常见方法有土地利用、焚烧、建材利用、填埋等。2.3水体生态修复技术2.3.1水生植物修复技术水生植物修复技术是利用水生植物对水体中的氮、磷等污染物进行吸收和转化,提高水质。常见植物有芦苇、茭白、水葫芦等。2.3.2水生动物修复技术水生动物修复技术是通过投放滤食性、底栖动物等,对水体中的悬浮物、有机污染物进行去除,恢复水体生态平衡。2.3.3人工湿地技术人工湿地技术是模拟自然湿地的净化功能,利用植物、微生物、土壤等组成的生态系统,对污水进行处理和净化。2.3.4水体富营养化控制技术水体富营养化控制技术是通过控制氮、磷等营养盐的输入,抑制藻类生长,降低富营养化程度。常见方法有生态浮床、生物操纵等。第3章大气污染治理技术3.1烟气脱硫技术3.1.1湿法脱硫技术湿法脱硫技术是利用吸收剂与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反应硫酸盐,从而实现脱硫的一种方法。主要包括石灰石/石灰石膏法、氨法、镁法等。该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适应性强等优点。3.1.2干法脱硫技术干法脱硫技术是利用固体吸收剂与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反应,实现脱硫的一种方法。主要包括活性炭法、氧化锌法、碳酸钠法等。该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运行费用低等特点。3.1.3半干法脱硫技术半干法脱硫技术结合了湿法与干法的优点,采用喷雾干燥或循环流化床等方式,实现烟气脱硫。该技术具有投资省、运行稳定、脱硫效率高等特点。3.2烟气脱硝技术3.2.1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利用还原剂与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反应无害的氮气和水。该技术具有脱硝效率高、适用范围广等优点。3.2.2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技术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技术是在没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将还原剂注入炉内,与氮氧化物反应实现脱硝。该技术具有投资省、运行成本低等特点。3.2.3吸附法脱硝技术吸附法脱硝技术是利用吸附剂对烟气中的氮氧化物进行物理或化学吸附,实现脱硝的一种方法。主要包括活性炭吸附法、分子筛吸附法等。3.3除尘技术3.3.1电除尘技术电除尘技术是利用高压直流电源产生的电场力,使烟气中的尘粒带电并在电场力作用下迁移到阳极板上,实现除尘。该技术具有除尘效率高、处理烟气量大等优点。3.3.2布袋除尘技术布袋除尘技术是利用过滤材料对烟气中的尘粒进行过滤,实现除尘的一种方法。该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适用范围广、运行稳定等特点。3.3.3湿式除尘技术湿式除尘技术是利用液体与烟气中的尘粒发生碰撞、凝聚等作用,实现除尘的一种方法。主要包括湿式电除尘、湿式洗涤器等。该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投资省等优点。3.4VOCs治理技术3.4.1吸附法吸附法是利用活性炭、沸石等吸附剂对VOCs进行物理吸附,实现治理的一种方法。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运行费用低等优点。3.4.2吸收法吸收法是利用吸收剂与VOCs发生化学反应或物理溶解,实现治理的一种方法。主要包括化学吸收和物理吸收。该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适用范围广等优点。3.4.3生物法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对VOCs进行生物降解,实现治理的一种方法。主要包括生物滤池、生物滴滤塔等。该技术具有运行费用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3.4.4蓄热式热氧化技术(RTO)蓄热式热氧化技术是将VOCs与空气混合,在高温下进行氧化分解的一种方法。该技术具有热效率高、运行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3.4.5冷凝回收技术冷凝回收技术是通过降低VOCs的温度,使其由气态转变为液态,实现回收的一种方法。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回收效率高等优点。第4章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4.1生活垃圾处理技术4.1.1填埋技术生活垃圾填埋技术是将垃圾埋入地下的方法,通过压实、覆盖、防渗等措施进行无害化处理。该技术要求严格的场地选择和防渗系统设计,以减少对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4.1.2焚烧技术焚烧技术是将生活垃圾在高温下燃烧,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处理方式。焚烧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排放物,保证符合环保标准。4.1.3厨余垃圾处理技术厨余垃圾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生物降解、机械破碎和发酵等方法。通过这些技术,将厨余垃圾转化为有机肥料或生物质能源。4.2工业固体废物处理技术4.2.1粉碎与分选技术工业固体废物经过粉碎、分选等处理,可以分离出有价金属、塑料、纸张等可回收物质,实现资源化利用。4.2.2焚烧与熔融技术针对难以直接回收利用的工业固体废物,采用焚烧和熔融技术进行处理,可实现减量和无害化。4.2.3固化与稳定化技术固化与稳定化技术是将工业固体废物与固化剂混合,形成稳定的固体产物,降低其对环境的危害。4.3危险废物处理技术4.3.1化学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包括氧化、还原、中和等方法,用于处理具有腐蚀性、毒性等特性的危险废物。4.3.2焚烧技术危险废物焚烧技术需在严格的温度、氧气条件下进行,保证有害物质得到充分分解和消除。4.3.3安全填埋技术危险废物安全填埋技术要求具有高防渗功能的填埋场,保证废物与外界环境隔离,防止污染扩散。4.4废旧物资回收与资源化技术4.4.1物理回收技术物理回收技术主要包括破碎、分选、清洗等工艺,对废旧金属、塑料、橡胶等物资进行回收和再利用。4.4.2化学回收技术化学回收技术通过化学反应,将废旧物资转化为新的化学品或原料,实现资源化利用。4.4.3生物回收技术生物回收技术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体对废旧物资进行分解和转化,实现资源化和环保目标。4.4.4再制造技术再制造技术是对废旧产品进行拆解、清洗、检测、修复和组装,恢复其使用功能,延长产品寿命。此技术适用于汽车、电子产品等高价值废旧物资。第5章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5.1土壤污染监测技术土壤污染监测技术主要包括现场快速检测和实验室分析技术。为准确评估土壤污染状况,以下技术需综合考虑:5.1.1现场快速检测技术(1)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技术:快速测定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2)便携式电化学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中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离子。(3)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光谱技术:测定土壤中多种元素含量。5.1.2实验室分析技术(1)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种类和含量。(2)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技术:测定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3)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同时测定土壤中多种元素和同位素。5.2土壤污染治理技术针对不同类型的土壤污染,采用以下治理技术:5.2.1物理治理技术(1)土壤置换法:将污染土壤挖除,替换为清洁土壤。(2)隔离覆盖法:在污染土壤表面覆盖隔离层,阻止污染物扩散。5.2.2化学治理技术(1)化学淋洗法:利用化学溶剂淋洗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溶解并去除。(2)固化/稳定化法:通过添加固化剂,将污染物固定在土壤中,降低其迁移性。5.2.3生物治理技术(1)植物修复技术:利用植物吸收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2)微生物修复技术:利用微生物降解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5.3土壤修复技术土壤修复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5.3.1热修复技术热修复技术通过加热土壤,使污染物挥发,从而实现修复。主要包括以下方法:(1)土壤蒸汽提取技术:利用蒸汽加热土壤,提取有机污染物。(2)热脱附技术:高温加热土壤,使污染物脱附并去除。5.3.2电动修复技术电动修复技术通过施加直流电场,驱动土壤中的污染物迁移,从而实现修复。主要包括以下方法:(1)电渗析技术:利用电场驱动离子迁移,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2)电动力学技术:结合电动修复和化学氧化/还原技术,提高修复效果。5.3.3联合修复技术联合修复技术结合多种修复方法的优点,提高修复效率。例如:(1)生物电动联合修复技术:结合生物修复和电动修复,提高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效果。(2)化学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利用化学试剂与微生物协同作用,降解土壤中的污染物。第6章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6.1噪声源识别与评估6.1.1噪声源分类噪声源主要包括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社会生活等几大类。各类噪声源应根据其特性进行详细分类。6.1.2噪声源识别通过现场调查、监测和数据分析,识别出主要噪声源及其影响范围,为后续控制措施提供依据。6.1.3噪声评估对识别出的噪声源进行评估,包括噪声级、噪声特性、噪声暴露时间等方面,以确定噪声对周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6.2噪声控制技术6.2.1工程措施(1)隔声:采用隔声罩、隔声墙、隔声窗等设施,降低噪声传播过程中的声级。(2)吸声:利用吸声材料或结构,减少声波在室内外的反射,降低噪声。(3)消声:采用消声器、消声弯头等设备,降低气流噪声。6.2.2管理措施(1)优化生产流程:通过改进生产工艺,降低噪声产生。(2)限制作业时间:合理安排施工、运输等高噪声作业的时间,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3)噪声监测与评估:定期进行噪声监测,评估控制措施效果,及时调整和优化。6.2.3个人防护(1)噪声防护用品:为噪声暴露人员配备耳塞、耳罩等防护用品,降低噪声对听力的影响。(2)健康教育:加强对噪声危害的宣传,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6.3振动控制技术6.3.1振源识别与评估(1)振源分类:识别振动源,包括机械振动、流体动力振动、电磁振动等。(2)振动特性分析:对振源进行频率、振幅等特性分析,为后续控制措施提供依据。(3)振动评估:评估振动对周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6.3.2振动控制措施(1)隔振:采用隔振器、弹性支座等设施,降低振动传递。(2)减振:优化设备结构,采用减振材料,降低振动幅值。(3)吸振:利用吸振器、阻尼器等设备,消耗振动能量,降低振动水平。6.3.3振动监测与评估(1)建立振动监测网络:对重点区域和关键设备进行振动监测。(2)振动数据分析:分析监测数据,评估振动控制效果,及时调整措施。(3)长期跟踪:对振动控制措施进行长期跟踪,保证其稳定性和有效性。第7章环保监测与检测技术7.1环境监测技术环境监测作为环保工作的重要环节,旨在对环境质量进行实时监控,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本节主要介绍以下几种环境监测技术:7.1.1自动化监测技术自动化监测技术通过安装在监测点的仪器设备,实现对环境因子的自动采集、处理和传输。主要包括空气自动监测站、水质自动监测站等。7.1.2无人机遥感监测技术无人机遥感监测技术利用无人机搭载的高分辨率相机、光谱仪等设备,对大范围区域进行快速、高效的环境监测。7.1.3噪声监测技术噪声监测技术主要通过声级计、噪声监测站等设备,对环境噪声进行监测,为噪声污染治理提供数据支持。7.2环保检测技术环保检测技术主要包括对污染物排放浓度、排放速率等参数的检测,以保证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和地方标准。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环保检测技术:7.2.1污染物采样技术污染物采样技术包括气体采样、水质采样等,通过采用合适的采样设备和方法,保证采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7.2.2分析测试技术分析测试技术包括色谱、质谱、原子吸收光谱等,通过对样品中污染物成分的分析,确定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7.2.3在线监测技术在线监测技术通过安装在被监测污染源排放口的自动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污染物排放情况,为环保部门提供监管依据。7.3环保自动监测技术环保自动监测技术是指将监测和检测设备与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相结合,实现对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的自动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7.3.1环境质量自动监测技术环境质量自动监测技术通过对空气、水质等环境质量因子的自动监测,实时掌握环境质量状况,为环境管理提供数据支持。7.3.2污染源自动监测技术污染源自动监测技术通过在污染源排放口安装自动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污染物排放浓度、排放速率等参数,保证污染物排放达标。7.3.3环保应急监测技术环保应急监测技术主要用于突发环境污染的应急监测,通过快速、准确地检测污染物种类和浓度,为处理提供科学依据。7.3.4环保遥感监测技术环保遥感监测技术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遥感等手段,对大范围区域的环境质量和污染源进行监测,为环保工作提供宏观、快速的信息支持。通过以上介绍,可见环保监测与检测技术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强环保监测与检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对提高我国环境管理水平、实现污染物减排具有重要意义。第8章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8.1清洁生产技术清洁生产技术旨在降低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通过优化产品设计、原材料选择、生产过程和废弃物管理等方面,实现源头减量、过程控制及末端治理。以下是几种典型的清洁生产技术:8.1.1生态设计技术生态设计技术注重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从设计阶段就考虑原材料、能源消耗、废弃物产生及处理等问题,以降低产品对环境的负面影响。8.1.2优化原材料选择技术通过选用环境友好型、可再生、可回收的原材料,降低生产过程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8.1.3过程控制技术采用先进的过程控制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8.1.4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8.2循环经济模式与关键技术循环经济是指在资源利用过程中实现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形成闭合循环的经济模式。以下是几种典型的循环经济模式及其关键技术:8.2.1产业共生模式产业共生模式通过企业间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集成,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废弃物交换利用。8.2.2生态工业园区模式生态工业园区以产业链为基础,构建企业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实现园区内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8.2.3关键技术(1)物质流分析技术:对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流动进行定量分析,找出减量化和资源化的潜力。(2)生态产业链构建技术:根据产业特点,构建具有共生关系的生态产业链,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3)能源梯级利用技术:通过多级能源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8.3低碳技术低碳技术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能源消耗的技术。以下是几种典型的低碳技术:8.3.1节能技术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8.3.2新能源利用技术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8.3.3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运输和封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8.3.4资源循环利用技术通过对废弃物、副产品等进行资源化利用,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第9章环保技术产业与发展趋势9.1环保技术产业链分析环保技术产业链涉及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多个环节。在研发阶段,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部门致力于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与开发。在设计阶段,相关企业根据环保要求,为工程项目提供技术咨询和解决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