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地安全施工管理规范_第1页
建筑工地安全施工管理规范_第2页
建筑工地安全施工管理规范_第3页
建筑工地安全施工管理规范_第4页
建筑工地安全施工管理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工地安全施工管理规范TOC\o"1-2"\h\u20804第一章:总则 418131.1工地安全施工管理原则 4311091.1.1以人为本原则 4202861.1.2预防为主原则 4196881.1.3全面管理原则 414331.1.4动态监控原则 4317231.1.5法律法规遵循原则 4223911.1.6保证施工现场安全 5271921.1.7提高施工质量 5243081.1.8降低成本 5251381.1.9提高员工素质 5150591.1.10创建文明工地 513779第二章:组织架构与职责 5292781.1.11组织架构设置 5162651.1.12组织架构职责 5279901.1.13项目经理职责 628071.1.14安全工程师职责 6184721.1.15安全员职责 627847第三章:安全生产制度 7202291.1.16目的与意义 7189221.1.17制定原则 7324041.1.18制定内容 745991.1.19执行原则 880211.1.20执行措施 819864第四章:施工现场安全防护 8309541.1.21施工现场安全防护的基本原则 8269001.1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保证施工现场安全。 8176361.2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岗位的安全职责。 8257251.3落实安全防护措施,提高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水平。 812241.4建立健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保证施工现场安全有序。 876971.4.1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措施 8157192.1安全教育培训 8206772.1.1对施工现场所有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9270662.1.2定期组织安全知识竞赛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操作技能。 9287002.2安全防护用品配备 9189152.2.1为施工现场人员配备合格的安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带、防尘口罩等。 950422.2.2定期检查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情况,保证其正常使用。 958982.3安全防护设施设置 9307562.3.1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提醒施工现场人员注意安全。 9110412.3.2设置防护栏杆、安全网等防护设施,防止高处坠落。 921112.4施工现场环境管理 9255622.4.1保持施工现场环境整洁,及时清理施工垃圾。 9144892.4.2加强施工现场绿化,减少扬尘污染。 96042.5施工现场应急预案 943552.5.1制定施工现场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程序和责任人。 954872.5.2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9231551.1防护栏杆 9108121.2安全网 9238951.3防尘设施 981441.4防噪声设施 9152211.5防火设施 971761.6防电设施 924911.6.1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的要求 9216482.1防护栏杆设置要求 9127232.1.1防护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2米,立柱间距不应大于2米。 9135912.1.2防护栏杆应采用密实的材料,表面光滑,无尖锐突出物。 980542.2安全网设置要求 9296722.2.1安全网应选用合格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9103222.2.2安全网应定期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更换。 10288072.3防尘设施设置要求 10142052.3.1防尘设施应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10215132.3.2防尘设施应定期清洗、更换,保证其正常运行。 10311192.4防噪声设施设置要求 10269302.4.1防噪声设施应根据施工现场噪声源进行设置。 10175582.4.2防噪声设施应定期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 1047832.5防火设施设置要求 10107542.5.1防火设施应根据施工现场火灾风险进行设置。 10143022.5.2防火设施应定期检查,保证其正常运行。 10186212.6防电设施设置要求 1012742.6.1防电设施应根据施工现场用电需求进行设置。 10269162.6.2防电设施应定期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 10436第五章:施工机械与设备管理 10311752.6.3机械安全管理制度 10229062.6.4机械安全检查与验收 10315042.6.5机械安全操作 10191882.6.6机械处理 1164692.6.7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1183282.6.8设备维护保养内容 11285502.6.9设备维护保养实施 11250622.6.10设备故障处理 11939第六章:施工现场环境管理 11119972.6.11环境卫生标准 11189972.6.12施工现场环境卫生管理 12302282.6.13施工现场环境卫生制度 12150262.6.14环境保护措施 1236772.6.15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 12582.6.16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宣传与培训 1312214第七章:施工现场人员管理 13284102.6.17培训目的与意义 13289802.6.18培训内容与方式 13283882.6.19培训组织与管理 13234062.6.20考核与评价 13197002.6.21劳动保护措施 13233322.6.22劳动保护制度 14122182.6.23劳动保护培训 1432309第八章:施工现场处理 1443512.6.24报告 14299812.6.25处理程序 14280952.6.26调查 15260052.6.27分析 159937第九章:安全生产检查与整改 15161432.6.28目的与意义 1581802.6.29检查内容 1620742.6.30检查频率 16225532.6.31检查方法 1651162.6.32检查组织 16197432.6.33整改原则 16189472.6.34整改措施 17200662.6.35整改责任 17133932.6.36整改监督 1715563第十章:安全生产奖励与惩处 17312922.6.37奖励原则 17277071.1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安全生产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17190621.2奖励制度应与安全生产责任制相结合,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 17147361.3奖励标准应根据贡献大小、成果显著程度等因素合理设定。 1770571.3.1奖励范围 17167892.1对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及时发觉和消除隐患,避免发生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 1775882.2对在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技术、安全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 17185802.3对在安全生产培训、宣传教育、应急预案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 18199962.3.1奖励方式 1880443.1物质奖励:包括奖金、实物等。 18263593.2精神奖励:包括荣誉称号、晋升职称、职务等。 18313143.3综合奖励:将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 18279033.3.1惩处原则 1837541.1坚持依法依规、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企业规章制度的行为进行惩处。 18319401.2惩处与教育相结合,注重对违法行为的纠正和预防。 18144901.3惩处标准应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后果等因素合理设定。 18134011.3.1惩处范围 18118482.1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企业规章制度,导致发生的集体和个人进行惩处。 18184762.2对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集体和个人进行惩处。 18137852.3对在安全生产培训、宣传教育、应急预案等方面不履行职责的集体和个人进行惩处。 188822.3.1惩处方式 18155423.1经济处罚:包括罚款、扣除奖金等。 18145773.2行政处罚:包括警告、记过、降级、撤职、开除等。 18249873.3刑事责任: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838973.4综合惩处:将经济处罚、行政处罚、刑事责任相结合。 18第一章:总则1.1工地安全施工管理原则1.1.1以人为本原则建筑工地安全施工管理应以保障作业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核心,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施工过程中,应充分关注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1.1.2预防为主原则建筑工地安全施工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通过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操作规程,预防安全的发生。1.1.3全面管理原则建筑工地安全施工管理应实行全面管理,包括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施工设备的安全管理以及施工现场周边环境的安全管理等方面。全面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水平。1.1.4动态监控原则建筑工地安全施工管理应实施动态监控,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觉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保证施工现场安全稳定。1.1.5法律法规遵循原则建筑工地安全施工管理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的建筑安全生产标准,保证施工安全。第二节工地安全施工管理目标1.1.6保证施工现场安全建筑工地安全施工管理的目标是保证施工现场安全,防止和减少安全的发生,降低安全损失。1.1.7提高施工质量通过实施安全施工管理,提高施工质量,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满足业主和市场需求。1.1.8降低成本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通过优化施工方案、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措施,降低施工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1.1.9提高员工素质通过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施工队伍。1.1.10创建文明工地建筑工地安全施工管理应致力于创建文明工地,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为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作出贡献。第二章:组织架构与职责第一节安全管理组织架构1.1.11组织架构设置建筑工地安全管理组织架构应遵循科学、合理、高效的原则,保证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覆盖。具体设置如下:(1)安全生产委员会:作为建筑工地安全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制定安全政策、规划安全工作、审批重大安全事项。(2)安全管理部门:作为安全生产委员会的执行机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建筑工地的安全管理工作。(3)项目经理:作为建筑工地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负总责。(4)安全工程师:负责建筑工地日常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指导工作。(5)安全员:负责现场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处理等工作。1.1.12组织架构职责(1)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制定安全政策、规划安全工作,审批重大安全事项,监督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工作。(2)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建筑工地的安全管理工作,保证各项安全制度的贯彻落实。(3)项目经理:负责组织项目安全生产的实施,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保证项目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4)安全工程师:负责建筑工地日常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指导,组织安全培训,开展安全检查。(5)安全员:负责现场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处理,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第二节安全生产职责划分1.1.13项目经理职责(1)负责组织项目安全生产的实施,保证项目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2)负责建立健全项目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岗位的安全职责。(3)负责组织制定项目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项目安全生产的有序进行。(4)负责组织项目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5)负责组织项目安全的调查和处理,总结教训,预防再次发生。1.1.14安全工程师职责(1)负责建筑工地日常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指导,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2)负责组织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技能和意识。(3)负责开展安全检查,及时发觉和整改安全隐患。(4)负责制定和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保证安全生产制度的贯彻执行。(5)负责安全的处理,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1.1.15安全员职责(1)负责现场安全检查,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2)负责隐患排查,及时发觉和报告安全隐患。(3)负责处理,协助相关部门进行调查。(4)负责安全资料的整理和归档,保证资料齐全、真实、准确。(5)负责传达和落实上级安全生产政策及要求,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第三章:安全生产制度第一节安全生产制度制定1.1.16目的与意义安全生产制度是建筑工地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保证施工过程中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以及环境保护。制定安全生产制度,有助于明确责任、规范行为、预防、降低风险,为建筑工地营造一个安全、有序的施工环境。1.1.17制定原则(1)合法性原则:安全生产制度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地方政策要求。(2)实用性原则:安全生产制度应结合建筑工地的实际情况,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3)全面性原则:安全生产制度应涵盖施工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包括人员、设备、环境等。(4)动态调整原则:安全生产制度应根据施工进度和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1.1.18制定内容(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的安全职责,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2)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安全意识。(3)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发觉安全隐患及时整改。(4)安全报告和处理制度:明确安全的报告程序、处理流程和责任追究。(5)安全防护措施制度:制定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措施,保证施工安全。(6)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加强对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保证设备安全运行。(7)环境保护制度:加强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第二节安全生产制度执行1.1.19执行原则(1)严格执行:对已制定的安全生产制度,要坚决执行,保证制度落实到位。(2)全员参与:安全生产制度的执行需要全员参与,共同维护施工现场的安全。(3)动态监管:对安全生产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动态监管,及时发觉问题并整改。1.1.20执行措施(1)明确责任:将安全生产责任分解到每个岗位和人员,保证责任到人。(2)加强培训: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3)落实检查: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生产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4)完善奖惩机制:对安全生产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奖惩,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生产。(5)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和反馈安全生产信息,为安全生产制度的调整和完善提供依据。(6)加强沟通协作:各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协作,共同推动安全生产制度的执行。通过以上措施,保证建筑工地安全生产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为建筑工地的安全施工提供有力保障。第四章:施工现场安全防护第一节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措施1.1.21施工现场安全防护的基本原则1.1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保证施工现场安全。1.2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岗位的安全职责。1.3落实安全防护措施,提高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水平。1.4建立健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保证施工现场安全有序。1.4.1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措施2.1安全教育培训2.1.1对施工现场所有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2.1.2定期组织安全知识竞赛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操作技能。2.2安全防护用品配备2.2.1为施工现场人员配备合格的安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带、防尘口罩等。2.2.2定期检查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情况,保证其正常使用。2.3安全防护设施设置2.3.1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提醒施工现场人员注意安全。2.3.2设置防护栏杆、安全网等防护设施,防止高处坠落。2.4施工现场环境管理2.4.1保持施工现场环境整洁,及时清理施工垃圾。2.4.2加强施工现场绿化,减少扬尘污染。2.5施工现场应急预案2.5.1制定施工现场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程序和责任人。2.5.2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第二节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一、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的种类1.1防护栏杆1.2安全网1.3防尘设施1.4防噪声设施1.5防火设施1.6防电设施1.6.1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的要求2.1防护栏杆设置要求2.1.1防护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2米,立柱间距不应大于2米。2.1.2防护栏杆应采用密实的材料,表面光滑,无尖锐突出物。2.2安全网设置要求2.2.1安全网应选用合格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2.2.2安全网应定期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更换。2.3防尘设施设置要求2.3.1防尘设施应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设置。2.3.2防尘设施应定期清洗、更换,保证其正常运行。2.4防噪声设施设置要求2.4.1防噪声设施应根据施工现场噪声源进行设置。2.4.2防噪声设施应定期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2.5防火设施设置要求2.5.1防火设施应根据施工现场火灾风险进行设置。2.5.2防火设施应定期检查,保证其正常运行。2.6防电设施设置要求2.6.1防电设施应根据施工现场用电需求进行设置。2.6.2防电设施应定期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第五章:施工机械与设备管理第一节施工机械安全管理2.6.3机械安全管理制度为保证施工机械的安全使用,建筑工地应建立健全机械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制定完善的机械安全操作规程,明确机械操作人员的安全职责和操作要求。(2)建立机械安全管理档案,包括机械的使用、维修、检验等记录。(3)定期对机械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2.6.4机械安全检查与验收(1)施工机械在投入使用前,必须经过安全检查和验收,保证机械功能良好,安全设施齐全。(2)对新购入的机械,应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3)对在用机械,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2.6.5机械安全操作(1)严禁酒后操作机械,操作人员必须持有相应资质证书。(2)操作前,应对机械进行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启动。(3)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发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机检查。2.6.6机械处理(1)发生机械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救援。(2)对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再次发生。第二节施工设备维护保养2.6.7设备维护保养制度为保证施工设备正常运行,延长使用寿命,建筑工地应建立健全设备维护保养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制定设备维护保养计划,明保证养周期、保养内容、保养责任人。(2)设备保养应按照国家标准和厂家要求进行,保证设备功能稳定。(3)对设备保养情况进行记录,建立设备维护保养档案。2.6.8设备维护保养内容(1)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润滑、紧固、调整等保养工作。(2)对设备的关键部件进行重点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更换或修复。(3)对设备的使用环境进行检查,保证设备在良好的环境中运行。2.6.9设备维护保养实施(1)设备维护保养应由专业人员负责,操作人员应协助配合。(2)维护保养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安全。(3)维护保养完成后,应进行试运行,确认设备运行正常。2.6.10设备故障处理(1)设备发生故障时,应立即停机,并报告相关部门。(2)对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制定修复方案。(3)故障修复后,应进行试运行,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第六章:施工现场环境管理第一节施工现场环境卫生2.6.11环境卫生标准(1)施工现场应遵循国家和地方环境卫生标准,保证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卫生状况达到规定要求。(2)施工单位应设立环境卫生管理机构,负责对施工现场环境卫生的监督、检查和管理。2.6.12施工现场环境卫生管理(1)施工现场应设立专门的垃圾收集设施,对不同类型的垃圾进行分类存放,保证垃圾不乱扔、不乱倒。(2)施工现场应定期清理垃圾,保持场地整洁,不得影响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3)施工现场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扬尘、噪声等污染,对施工设备、材料进行合理摆放,保证施工现场的清洁卫生。2.6.13施工现场环境卫生制度(1)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施工现场环境卫生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环境卫生要求。(2)施工单位应定期开展环境卫生培训,提高员工的环境卫生意识。(3)施工单位应设立环境卫生举报制度,鼓励员工对违反环境卫生规定的行为进行举报。第二节施工现场环境保护2.6.14环境保护措施(1)施工单位应制定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方案,明确环境保护目标、措施和责任主体。(2)施工现场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噪声、振动、扬尘、废水等污染,保证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3)施工现场应合理使用土地,节约资源,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2.6.15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1)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的环境保护职责。(2)施工单位应定期对施工现场环境保护进行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3)施工单位应加强与当地环保部门的沟通,主动接受环保部门的监督和指导。2.6.16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宣传与培训(1)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宣传,提高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2)施工单位应定期开展环境保护培训,使员工掌握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3)施工单位应鼓励员工参与环境保护活动,营造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通过以上措施,施工现场环境卫生和保护工作将得到有效管理,为施工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第七章:施工现场人员管理第一节施工人员培训与考核2.6.17培训目的与意义为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施工,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本节明确了施工人员培训的目的与意义。培训旨在使施工人员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降低发生的风险。2.6.18培训内容与方式(1)培训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知识、操作技能、应急预案等内容。(2)培训方式:采用理论授课、现场操作演示、模拟演练等多种形式进行。2.6.19培训组织与管理(1)培训组织:由施工现场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2)培训管理:建立培训档案,对培训情况进行记录,保证培训质量。2.6.20考核与评价(1)考核:培训结束后,对施工人员进行考核,检验培训效果。(2)评价:根据考核结果,对施工人员的能力进行评价,对不合格者进行补训或调整工作岗位。第二节施工人员劳动保护2.6.21劳动保护措施(1)安全防护:施工现场应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带、防护眼镜等。(2)健康监测: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健康检查,保证其身体健康。(3)休息与作息:合理安排施工人员的工作和休息时间,保证其充分休息。(4)职业病防护:对易患职业病的岗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护。2.6.22劳动保护制度(1)建立健全劳动保护制度,明确责任分工。(2)加强劳动保护宣传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3)定期开展劳动保护检查,及时发觉和整改安全隐患。(4)对违反劳动保护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保证施工现场安全。2.6.23劳动保护培训(1)对新入职的施工人员进行劳动保护培训,使其了解劳动保护知识和规定。(2)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劳动保护知识更新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3)建立劳动保护培训档案,对培训情况进行记录。第八章:施工现场处理第一节报告与处理程序2.6.24报告(1)发生后,现场负责人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扩大,同时组织现场人员迅速撤离危险区域。(2)现场负责人应在发生后1小时内,向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情况。报告内容应包括: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伤亡人数、已采取的措施等。(3)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应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情况。(4)报告应采用电话、短信、邮件等方式,保证信息传递迅速、准确。2.6.25处理程序(1)接到报告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立即组织人员赴现场调查,了解情况,指导救援工作。(2)发生后,现场负责人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现场保护,避免现场被破坏,同时协助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调查。(3)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在发生后15日内,根据调查情况,提出处理意见,报请同级人民审批。(4)处理意见经审批后,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处理内容包括:对责任人的处罚、赔偿受害人损失、整改措施等。(5)处理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将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第二节调查与分析2.6.26调查(1)调查组应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牵头,相关单位配合组成。调查组应具备专业知识,保证调查工作的客观、公正。(2)调查组应全面收集相关资料,包括:现场照片、视频、报告、相关单位及人员证言等。(3)调查组应对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查找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明确责任。(4)调查组应在调查结束后15日内,提交调查报告。2.6.27分析(1)分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发生的直接原因;(2)发生的间接原因;(3)责任人的过错;(4)防范措施及整改建议。(2)分析应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以防止类似的再次发生。(3)分析报告应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批,经审批同意后,由相关单位组织实施整改措施。第九章:安全生产检查与整改第一节安全生产检查制度2.6.28目的与意义安全生产检查制度旨在强化建筑工地安全管理,预防和控制安全的发生,保障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生产检查,及时发觉和消除安全隐患,提高安全生产水平。2.6.29检查内容(1)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执行情况;(3)安全生产培训及宣传教育情况;(4)安全防护设施设置及使用情况;(5)作业现场安全防护措施落实情况;(6)应急预案制定及演练情况;(7)安全生产费用投入使用情况;(8)其他需要检查的内容。2.6.30检查频率(1)定期检查: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全面安全生产检查;(2)不定期检查:根据实际情况,对重点部位、环节进行针对性的检查;(3)专项检查:针对特定问题,组织开展专项安全生产检查。2.6.31检查方法(1)现场检查:深入作业现场,对安全生产情况进行实地查看;(2)抽查: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培训记录等资料进行抽查;(3)询问:与作业人员交流,了解安全生产实际情况;(4)数据分析:对安全生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查找安全隐患。2.6.32检查组织(1)成立安全生产检查组,明确检查组成员职责;(2)检查组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3)检查组应保持独立性,不受其他部门和人员的干扰。第二节安全生产整改措施2.6.33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