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_第1页
城市轨道交通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_第2页
城市轨道交通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_第3页
城市轨道交通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_第4页
城市轨道交通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轨道交通火灾现场处置方案TOC\o"1-2"\h\u24512第一章现场评估与报警 415371.1现场情况评估 4154151.1.1发生后,现场负责人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对现场进行初步评估,了解火灾发生的具体位置、火势大小、烟雾浓度、人员伤亡及疏散情况。 4197371.1.2评估现场周边环境,包括交通状况、附近建筑、重要设施及可能受到影响的区域,为后续救援工作提供参考。 4134581.1.3评估现场的安全状况,包括火源、电源、易燃易爆物品等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安全风险。 4209191.1.4评估现场通讯设备状况,保证与外界保持畅通的联系,及时传达现场信息。 5229821.2火灾报警程序 5216501.2.1现场负责人应立即启动火灾报警系统,通知消防控制中心。 5222621.2.2消防控制中心接警后,应迅速确认火警信息,启动应急预案,并根据现场情况向相关部门和单位发出火警信号。 5134031.2.3现场负责人应组织人员使用手持报警设备,向消防部门报警,详细描述火灾现场情况,包括火灾位置、火势大小、人员伤亡及疏散情况。 5306351.2.4消防部门接警后,应立即启动消防车辆、消防器材等救援设备,组织消防队员赶赴现场进行救援。 5163041.2.5现场负责人应保持与消防部门的联系,随时报告现场情况,为消防部门制定救援方案提供依据。 511401.2.6在火灾报警过程中,现场负责人应密切关注火势变化,及时调整现场救援措施,保证人员安全。 510146第二章紧急疏散与救援 5209472.1紧急疏散措施 580632.1.1疏散信号发布 5315982.1.2疏散通道指示 5234782.1.3人员组织与引导 5219722.1.4疏散设施检查与维护 5289412.2救援力量调度 6131422.2.1救援力量组织 6242102.2.2救援队伍集结 6155582.2.3救援行动协调 681612.2.4救援现场安全防护 6258862.3伤员救治与转运 6211672.3.1伤员现场救治 6305482.3.2救治设施准备 645532.3.3伤员转运 6307032.3.4伤员家属安抚 630944第三章现场扑救与控制 682103.1扑救火灾 681533.1.1确认火源位置 697573.1.2划分扑救区域 744743.1.3启动消防设施 7266423.1.4人员疏散 783683.2火源控制 7282513.2.1切断电源 7227133.2.2隔离火源 7127223.2.3消除火源 7266213.3烟气控制 795153.3.1疏散烟气 787993.3.2防止烟气扩散 7198953.3.3烟气监测 8243863.3.4个体防护 815001第四章环境监测与防护 8226864.1环境监测 837444.1.1监测内容 871284.1.2监测设备 820894.1.3监测频次 8251444.2防护措施 897804.2.1人员防护 856844.2.2环境防护 9151184.2.3应急处置 9132854.3应急物资调度 93504.3.1物资种类 9262164.3.2物资调度原则 9119324.3.3物资调度流程 94341第五章通信与协调 956905.1通信指挥 9107325.1.1确立通信指挥体系 9192005.1.2通信设备准备 10161825.1.3通信内容 10226405.1.4通信纪律 10303675.2部门协调 10154075.2.1部门协调原则 10128245.2.2部门协调内容 10183695.2.3部门协调机制 10325215.3信息发布 1054045.3.1信息发布原则 10289435.3.2信息发布渠道 10196795.3.3信息发布内容 11194275.3.4信息发布纪律 1113102第六章应急预案启动与执行 11156736.1应急预案启动 11226586.1.1确认火灾 11119936.1.2启动应急预案 11301936.1.3成立现场指挥部 11149136.2应急预案执行 11309046.2.1紧急疏散 11211346.2.2灭火救援 1179486.2.3伤员救治 1178116.2.4信息报告与舆论引导 12226526.3应急预案调整 1230416.3.1评估火灾发展趋势 12282756.3.2优化资源配置 12118896.3.3调整应急响应级别 1223947第七章调查与分析 12205917.1调查 12201897.1.1调查组织 1218457.1.2调查内容 12226437.1.3调查方法 12302967.2原因分析 1398497.2.1直接原因 13318967.2.2间接原因 13314697.2.3深层次原因 1385197.3责任追究 1381567.3.1追究对象 1336187.3.2追究方式 1321567.3.3责任追究落实 13172第八章善后处理与赔偿 14325748.1善后处理 14142108.1.1事发后,相关部门应迅速成立善后处理小组,全面负责的善后工作。 14299428.1.2善后处理小组应立即对现场进行清理、消毒,保证现场安全,为后续调查和理赔工作创造条件。 14172288.1.3善后处理小组应积极协助部门、公安机关及相关部门开展调查,为原因分析、责任认定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14225038.1.4善后处理小组应做好遇难者家属的安抚工作,及时提供心理援助,协助处理遇难者善后事宜。 1482418.1.5善后处理小组应密切关注影响范围内的居民生活,协助解决居民用水、用电、交通等问题,保证居民基本生活秩序尽快恢复正常。 14261638.2赔偿与补偿 14255968.2.1发生后,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对受害者进行合理赔偿。 14137968.2.2赔偿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丧葬费、死亡赔偿金等。 14282438.2.3赔偿标准应参照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定,保证赔偿金额合理、公正。 14191408.2.4对于财产损失,应根据损失程度、修复费用等因素,合理确定赔偿金额。 14132258.2.5赔偿事宜应由善后处理小组与受害者协商解决,必要时可聘请专业律师参与调解。 1440948.3恢复生产 14166068.3.1发生后,相关部门应尽快组织力量对受损设施进行修复,保证轨道交通系统尽快恢复正常运行。 14317018.3.2在恢复生产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安全生产法规,保证施工安全。 14175648.3.3恢复生产前,应对原因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的安全措施,防止类似再次发生。 1456138.3.4恢复生产过程中,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保证安全生产。 155373第九章安全教育与培训 1574149.1安全教育 1569089.1.1目的 15119769.1.2内容 1568399.1.3形式 15118149.2培训演练 15180699.2.1目的 15152969.2.2内容 15155649.2.3形式 1510739.3安全文化建设 16189039.3.1目的 16294549.3.2内容 16245439.3.3形式 166973第十章总结与改进 162921810.1总结 162641010.1.1概述 16738610.1.2原因分析 163062310.1.3教训 17134510.2改进措施 17364610.2.1加强设备检查与维护 173137510.2.2完善应急预案 17229110.2.3提高安全宣传教育 172667610.2.4加强安全监管 172402610.3持续改进 17第一章现场评估与报警1.1现场情况评估1.1.1发生后,现场负责人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对现场进行初步评估,了解火灾发生的具体位置、火势大小、烟雾浓度、人员伤亡及疏散情况。1.1.2评估现场周边环境,包括交通状况、附近建筑、重要设施及可能受到影响的区域,为后续救援工作提供参考。1.1.3评估现场的安全状况,包括火源、电源、易燃易爆物品等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安全风险。1.1.4评估现场通讯设备状况,保证与外界保持畅通的联系,及时传达现场信息。1.2火灾报警程序1.2.1现场负责人应立即启动火灾报警系统,通知消防控制中心。1.2.2消防控制中心接警后,应迅速确认火警信息,启动应急预案,并根据现场情况向相关部门和单位发出火警信号。1.2.3现场负责人应组织人员使用手持报警设备,向消防部门报警,详细描述火灾现场情况,包括火灾位置、火势大小、人员伤亡及疏散情况。1.2.4消防部门接警后,应立即启动消防车辆、消防器材等救援设备,组织消防队员赶赴现场进行救援。1.2.5现场负责人应保持与消防部门的联系,随时报告现场情况,为消防部门制定救援方案提供依据。1.2.6在火灾报警过程中,现场负责人应密切关注火势变化,及时调整现场救援措施,保证人员安全。第二章紧急疏散与救援2.1紧急疏散措施2.1.1疏散信号发布在火灾发生时,应立即启动紧急疏散信号系统,通过广播、声光报警等方式向乘客发布疏散信号,保证乘客能够及时得知信息。2.1.2疏散通道指示在车站及车厢内设置清晰的疏散指示标志,指引乘客沿着安全通道迅速撤离。同时车站工作人员应现场指引,保证乘客有序疏散。2.1.3人员组织与引导车站工作人员应按照预定方案,组织乘客有序疏散,避免拥挤和踩踏。在疏散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密切注意乘客动态,及时调整疏散策略。2.1.4疏散设施检查与维护定期对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等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其正常使用。同时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使其熟练掌握疏散操作流程。2.2救援力量调度2.2.1救援力量组织根据火灾的严重程度,及时启动相应的救援力量,包括消防、医疗、公安、交通等部门。各部门应协同作战,形成合力。2.2.2救援队伍集结各救援队伍应在规定时间内集结完毕,迅速赶往事发觉场。救援队伍应配备必要的救援设备,如消防器材、破拆器材、急救包等。2.2.3救援行动协调现场指挥员应统筹协调各救援队伍的行动,保证救援工作有序进行。同时与相关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及时掌握动态。2.2.4救援现场安全防护在救援过程中,应加强现场安全防护,保证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对现场进行临时封闭,防止无关人员进入。2.3伤员救治与转运2.3.1伤员现场救治对中受伤的乘客,现场救援人员应立即进行救治,包括止血、包扎、心肺复苏等。同时尽快将伤员转移至安全区域。2.3.2救治设施准备在现场附近设置临时医疗救治点,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品。同时协调周边医疗机构,保证伤员得到及时救治。2.3.3伤员转运对重伤员,应迅速协调救护车等交通工具,将其转运至医疗机构进行救治。在转运过程中,保证伤员安全,避免二次伤害。2.3.4伤员家属安抚对伤员家属进行安抚,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心理支持。同时协助家属处理相关事宜,保证其合法权益得到保障。第三章现场扑救与控制3.1扑救火灾3.1.1确认火源位置现场扑救火灾的首要任务是迅速确认火源位置。救援人员应利用现场监控设备、报警系统及目测等方法,尽快锁定火灾发生区域,为扑救火灾提供准确信息。3.1.2划分扑救区域根据火源位置和火势大小,现场指挥人员应合理划分扑救区域,保证扑救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应组织人员对火场周边区域进行警戒,防止火势蔓延。3.1.3启动消防设施现场扑救人员应立即启动消防设施,包括室内外消火栓、消防泵、泡沫灭火系统等,根据火源性质选择合适的灭火剂进行扑救。3.1.4人员疏散在扑救火灾的同时现场指挥人员应组织人员疏散,保证乘客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救援人员应引导疏散人员有序撤离火场,避免发生踩踏等。3.2火源控制3.2.1切断电源火源控制的首要任务是切断火源所在区域的电源,防止火势扩大。现场扑救人员应尽快找到电源开关,并与供电部门取得联系,保证火场周边区域的电力供应被切断。3.2.2隔离火源现场扑救人员应采取措施隔离火源,如关闭防火门、防火卷帘等,阻止火势蔓延。同时应组织人员对火场周边的易燃物品进行清理,减少火灾风险。3.2.3消除火源在火源得到有效控制后,现场扑救人员应采取措施消除火源,如拆除燃烧的设备、清理燃烧物质等,防止火灾复燃。3.3烟气控制3.3.1疏散烟气现场扑救人员应尽快打开火场附近的通风口,利用自然通风或机械排烟设备,将火场内的烟气排出,减少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3.3.2防止烟气扩散现场扑救人员应采取措施防止烟气扩散,如封闭火场周边的通风口、通道等,避免烟气进入其他区域。3.3.3烟气监测现场扑救人员应使用烟气监测设备,实时监测火场内的烟气成分和浓度,为扑救火灾提供科学依据。3.3.4个体防护现场扑救人员在进行烟气控制时,应佩戴防毒面具、防护服等个体防护装备,保证自身安全。同时应密切关注火场内的人员情况,发觉中毒、窒息等症状时,立即进行救治。第四章环境监测与防护4.1环境监测4.1.1监测内容为保证火灾现场的环境安全,监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空气质量监测:包括有害气体、颗粒物、氧气浓度等;(2)温度监测:实时监测火灾现场温度变化,防止火势蔓延;(3)湿度监测:掌握火灾现场湿度,为火灾扑救提供参考;(4)放射性监测:如有放射性物质泄漏,及时进行监测;(5)有毒有害物质监测:监测火灾现场可能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4.1.2监测设备根据监测内容,选用以下设备进行环境监测:(1)空气质量检测仪:用于检测有害气体、颗粒物等;(2)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火灾现场温度;(3)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火灾现场湿度;(4)放射性检测仪:用于监测放射性物质;(5)有毒有害物质检测仪:用于监测有毒有害物质。4.1.3监测频次环境监测应根据火灾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监测频次。在火灾扑救过程中,至少每2小时进行一次监测;火灾扑灭后,每4小时进行一次监测。4.2防护措施4.2.1人员防护(1)现场救援人员必须佩戴防护装备,如防护服、防护眼镜、防尘口罩等;(2)救援人员应保持安全距离,避免直接接触有毒有害物质;(3)现场救援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保证身体健康。4.2.2环境防护(1)对火灾现场进行隔离,设置警示标志,防止无关人员进入;(2)对火灾现场周边环境进行整治,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扩散;(3)加强火灾现场通风,降低有害气体浓度。4.2.3应急处置(1)发觉环境异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措施;(2)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救援方案;(3)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保证救援工作顺利进行。4.3应急物资调度4.3.1物资种类应急物资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防护用品:如防护服、防护眼镜、防尘口罩等;(2)救援设备:如消防器材、破拆器材、救援车辆等;(3)医疗救护物资:如急救药品、担架、救护车等;(4)生活保障物资:如食品、饮水、帐篷等。4.3.2物资调度原则(1)保证救援人员的安全和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2)合理配置物资,避免浪费;(3)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调整物资调度方案。4.3.3物资调度流程(1)现场指挥部根据救援需求,制定物资调度方案;(2)物资调度部门根据方案,组织物资调配;(3)物资抵达现场后,由现场指挥部进行分配;(4)物资使用过程中,实时监控,保证合理使用。第五章通信与协调5.1通信指挥5.1.1确立通信指挥体系为保证火灾现场的有效通信,应立即确立通信指挥体系。该体系应包括现场总指挥、分区指挥以及各小组负责人,形成统一的指挥链。5.1.2通信设备准备火灾现场应配备必要的通信设备,包括无线电对讲机、移动电话、有线电话等。在火灾发生前,应对通信设备进行检查,保证其功能良好。5.1.3通信内容通信内容主要包括火灾现场情况汇报、救援力量部署、物资调度、安全预警等。各小组负责人应及时向上级指挥汇报本小组的工作情况,保证信息畅通。5.1.4通信纪律现场通信应严格遵守通信纪律,保证通信内容的准确、简洁、明了。同时对通信过程中的敏感信息进行保密。5.2部门协调5.2.1部门协调原则火灾现场各部门应遵循以下原则进行协调:统一指挥、分工合作、资源共享、快速反应。5.2.2部门协调内容各部门协调内容主要包括:消防部门负责火灾扑救、疏散救援;公安部门负责现场警戒、交通管制;医疗部门负责伤员救治;交通运输部门负责地铁运行调整;市政、供电、通信等部门提供技术支持。5.2.3部门协调机制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包括定期召开协调会议、设立联络员、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等。保证各部门在火灾现场能够高效协同作战。5.3信息发布5.3.1信息发布原则火灾现场信息发布应遵循及时、准确、客观、全面的原则,保证社会公众了解情况。5.3.2信息发布渠道信息发布渠道包括:官方微博、公众号、新闻发布会、媒体报道等。应根据进展及时更新发布信息。5.3.3信息发布内容信息发布内容主要包括:火灾基本情况、救援进展、伤员救治情况、交通调整信息等。同时对原因、责任人等进行调查,并及时公布调查结果。5.3.4信息发布纪律信息发布应严格遵守相关纪律,保证发布的信息准确无误。对原因、责任人等敏感信息,应在调查清楚后再进行发布。第六章应急预案启动与执行6.1应急预案启动6.1.1确认火灾在火灾发生后,现场人员应立即报告消防监控中心,并由消防监控中心迅速确认火灾的真实性、位置、规模等信息。确认火灾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6.1.2启动应急预案确认火灾后,现场指挥部应根据火灾的性质、规模和影响范围,及时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启动应急预案时,应通知相关部门和单位,保证应急资源、人员迅速集结。6.1.3成立现场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后,现场指挥部应迅速成立,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火灾的现场处置工作。现场指挥部应根据火灾的发展态势,调整应急响应级别和处置措施。6.2应急预案执行6.2.1紧急疏散启动应急预案后,现场指挥部应立即组织紧急疏散,保证乘客和工作人员迅速、有序地撤离现场。紧急疏散过程中,应通过广播、警报等方式,指导乘客和工作人员正确逃生。6.2.2灭火救援现场指挥部应根据火灾的性质和规模,组织消防力量进行灭火救援。消防力量应迅速抵达现场,采取有效措施扑救火灾,同时保障现场人员的安全。6.2.3伤员救治现场指挥部应迅速组织医疗救护力量,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伤员救治过程中,应保证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并做好伤员转运工作。6.2.4信息报告与舆论引导现场指挥部应加强与上级部门、相关部门的沟通,及时报告火灾进展情况。同时应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发布权威信息,引导舆论,稳定社会秩序。6.3应急预案调整6.3.1评估火灾发展趋势现场指挥部应密切关注火灾的发展趋势,评估可能带来的影响。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应急预案的执行措施。6.3.2优化资源配置根据火灾的发展需求,现场指挥部应优化资源配置,保证应急资源、人员、设备等得到合理利用。6.3.3调整应急响应级别现场指挥部应根据火灾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应急响应级别。在得到有效控制后,逐步降低应急响应级别,直至恢复正常运行。第七章调查与分析7.1调查7.1.1调查组织发生后,应立即成立调查组,由部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公安消防部门、专业技术机构等相关单位组成,明确调查组的组织架构、职责分工和调查程序。7.1.2调查内容调查组应全面调查以下内容:(1)发生的经过、时间、地点、原因和后果;(2)发生时的气象、环境条件;(3)发生前的设备运行状况、安全防护措施落实情况;(4)发生时现场作业人员的操作、应急处理情况;(5)发生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安全培训情况;(6)与有关的单位、人员的责任和行为。7.1.3调查方法调查组应采取以下方法进行调查:(1)现场勘查:对现场进行详细勘查,收集相关物证、痕迹、影像资料;(2)询问笔录:对当事人、目击者、知情者进行询问,制作笔录;(3)技术分析:对设备、系统进行技术分析,查找原因;(4)查阅资料:收集发生前的各类文件、记录、资料,分析原因;(5)专家咨询:邀请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参与调查,提供技术支持。7.2原因分析7.2.1直接原因调查组应根据调查结果,分析确定的直接原因,如设备故障、操作失误、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等。7.2.2间接原因调查组应分析确定的间接原因,如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操作规程不完善、安全培训不到位等。7.2.3深层次原因调查组应深入分析的深层次原因,如单位安全管理水平、从业人员素质、监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7.3责任追究7.3.1追究对象调查组应根据调查结果,确定以下责任追究对象:(1)直接责任人员:对发生负有直接责任的从业人员;(2)间接责任人员:对发生负有间接责任的从业人员;(3)领导责任人员:对发生负有领导责任的单位负责人。7.3.2追究方式调查组应根据性质、情节、影响等因素,提出以下追究方式:(1)行政责任:对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降级、撤职、开除等行政处分;(2)刑事责任:对构成犯罪的责任人员,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3)民事责任:对造成损失的责任人员,依法承担赔偿责任;(4)其他责任:对责任人员的其他责任,如培训、考核、调离等。7.3.3责任追究落实调查组应将责任追究结果报告部门,由部门负责落实责任追究措施,保证教训得到充分吸取,防止类似的再次发生。第八章善后处理与赔偿8.1善后处理8.1.1事发后,相关部门应迅速成立善后处理小组,全面负责的善后工作。8.1.2善后处理小组应立即对现场进行清理、消毒,保证现场安全,为后续调查和理赔工作创造条件。8.1.3善后处理小组应积极协助部门、公安机关及相关部门开展调查,为原因分析、责任认定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8.1.4善后处理小组应做好遇难者家属的安抚工作,及时提供心理援助,协助处理遇难者善后事宜。8.1.5善后处理小组应密切关注影响范围内的居民生活,协助解决居民用水、用电、交通等问题,保证居民基本生活秩序尽快恢复正常。8.2赔偿与补偿8.2.1发生后,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对受害者进行合理赔偿。8.2.2赔偿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丧葬费、死亡赔偿金等。8.2.3赔偿标准应参照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定,保证赔偿金额合理、公正。8.2.4对于财产损失,应根据损失程度、修复费用等因素,合理确定赔偿金额。8.2.5赔偿事宜应由善后处理小组与受害者协商解决,必要时可聘请专业律师参与调解。8.3恢复生产8.3.1发生后,相关部门应尽快组织力量对受损设施进行修复,保证轨道交通系统尽快恢复正常运行。8.3.2在恢复生产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安全生产法规,保证施工安全。8.3.3恢复生产前,应对原因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的安全措施,防止类似再次发生。8.3.4恢复生产过程中,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保证安全生产。第九章安全教育与培训9.1安全教育9.1.1目的安全教育旨在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火灾现场处置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正确地采取措施,降低损失。9.1.2内容(1)轨道交通火灾的危害性、特点及预防措施;(2)火灾现场处置程序、方法和技巧;(3)紧急疏散、救援及现场急救知识;(4)安全设施、设备的使用和维护;(5)案例分析及经验教训。9.1.3形式(1)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2)利用案例进行警示教育;(3)组织专题讲座和座谈会;(4)发放安全宣传资料。9.2培训演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