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图书管理与借阅规则_第1页
公共图书馆图书管理与借阅规则_第2页
公共图书馆图书管理与借阅规则_第3页
公共图书馆图书管理与借阅规则_第4页
公共图书馆图书管理与借阅规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共图书馆图书管理与借阅规则TOC\o"1-2"\h\u20258第一章:总则 5110451.1图书馆概述 5283111.2管理目标与原则 575491.2.1管理目标 5261201.2.2管理原则 52527第二章:图书采购与编目 5282612.1图书采购流程 6141822.1.1需求调研 611792.1.2制定采购计划 6165112.1.3选择供应商 635122.1.4签订采购合同 684672.1.5验收图书 6155872.1.6图书加工 6212482.2图书编目规范 6211062.2.1编目依据 6213602.2.2编目内容 6175142.2.3编目方法 6327162.2.4编目质量控制 792512.3图书分类与排架 7285072.3.1图书分类 7291612.3.2排架原则 7222252.3.3排架方法 7222242.3.4排架调整 711609第三章:图书维护与管理 7159043.1图书保养与修复 7181363.1.1保养措施 7212363.1.2修复技术 7300873.2图书破损处理 8194623.2.1破损程度划分 853943.2.2破损处理方法 8324533.3图书遗失与赔偿 8132683.3.1遗失处理 8153943.3.2赔偿规定 829428第四章:读者服务与管理 8196404.1读者入馆须知 9154704.1.1读者入馆时,应遵守图书馆的开放时间,主动出示读者证,接受工作人员的验证。 9202814.1.2读者应保持图书馆内的安静,不得大声喧哗、吵闹,不得在阅读区进食或饮用非清水。 997974.1.3读者应爱护图书馆的公共设施和图书资源,不得随意损坏或乱丢垃圾。 949354.1.4读者应遵守图书馆的借阅规则,不得擅自将图书带出馆外,不得在馆内私自复制、撕剪、涂改图书。 9216264.1.5读者应尊重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配合工作人员的管理,不得无理取闹或恶意干扰。 972094.2读者证办理与使用 9305824.2.1读者证是读者在图书馆借阅图书的唯一凭证,读者需凭有效身份证件办理。 945944.2.2读者证的有效期为一年,到期后可申请续期。读者证遗失或损坏,应及时挂失或补办。 9130644.2.3读者证仅限本人使用,不得转借他人。读者证的使用过程中,如有违规行为,将暂停或终止其使用资格。 9238294.2.4读者借阅图书时,应出示读者证,并按照规定的借阅数量和期限借阅。 9230894.2.5读者证的使用记录将作为图书馆对读者信用评价的依据,请读者妥善保管。 9183084.3读者权益保障 936544.3.1图书馆保障读者平等享受图书馆服务的权利,不得因民族、性别、年龄、职业、身份等原因对读者进行歧视。 960824.3.2图书馆应保障读者的隐私权,不得泄露读者的个人信息。 910764.3.3图书馆应定期举办各类读者活动,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和素养。 9321514.3.4图书馆应设立读者意见箱,听取读者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服务工作。 922914.3.5图书馆应建立完善的投诉处理机制,对读者的投诉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保障读者的合法权益。 109537第五章:图书借阅规则 10262085.1借阅资格与权限 10116105.1.1凡年满18周岁的我国公民,均可申请成为本馆读者,享有图书借阅资格。 1051435.1.2读者需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至本馆办理借阅证。借阅证仅限本人使用,不得转借他人。 10237595.1.3根据读者类型,借阅权限分为以下几类: 10153735.1.4读者在借阅过程中,如需提高借阅权限,可根据实际情况向本馆申请。 1085945.2借阅流程与期限 1063865.2.1读者借阅图书时,需先在检索系统中查询所需图书,确认图书在馆可借。 10261055.2.2读者携带借阅证至借阅窗口,由工作人员办理借阅手续。借阅图书需在规定期限内归还。 1093775.2.3借阅图书到期后,如需继续借阅,可在到期前向工作人员申请续借,续借期限为原借阅期限的一半。 10311995.2.4读者在借阅期限内,如图书丢失或损坏,需按照本馆规定承担相应责任。 10325625.3借阅违规处理 10302125.3.1读者在借阅过程中,如有以下违规行为,本馆将根据情节严重程度,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10315855.3.2读者在违规处理后,如再次发生类似违规行为,将加重处理措施。情节严重者,将永久取消借阅资格。 1129505第六章:图书归还与续借 11254496.1归还图书流程 11318836.1.1读者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归还所借图书,保证图书的流通与利用。 11249676.1.2读者归还图书时,应携带本人借阅证及所借图书至图书馆归还处。 1166186.1.3归还图书时,工作人员将对图书进行验收,确认图书无破损、污损、涂鸦等情况。 1145416.1.4读者在归还图书后,应立即检查借阅证,确认图书已成功归还。 118746.1.5归还图书后,读者如需继续借阅,应按照借阅规定重新办理借阅手续。 11119246.2续借图书规定 11184226.2.1读者在借阅期限内,可申请一次续借,续借期限与原借阅期限相同。 1163706.2.2读者申请续借时,应携带本人借阅证及所借图书至图书馆借阅处。 11178836.2.3续借图书需在借阅期限届满前提出申请,否则视为逾期。 11150796.2.4续借图书时,工作人员将对图书进行验收,确认图书无破损、污损、涂鸦等情况。 1157046.2.5读者在续借成功后,应立即检查借阅证,确认图书续借信息。 1123736.3归还逾期处理 11171196.3.1读者未在规定时间内归还图书,视为逾期。 11144796.3.2逾期归还图书,读者需支付逾期罚款,罚款标准按照图书馆相关规定执行。 1185666.3.3逾期归还图书,读者将被限制借阅权限,直至归还逾期图书并支付罚款。 11134506.3.4逾期图书归还后,读者需重新办理借阅手续。 11201926.3.5读者在归还逾期图书时,应主动告知工作人员,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113678第七章:图书馆环境与设施 12186497.1阅览区管理 123137.1.1环境卫生 12267727.1.2座位安排 12269427.1.3阅读秩序 12190707.1.4书籍管理 1299087.2电子资源使用 12217967.2.1资源获取 12306647.2.2使用规定 12246887.2.3使用指导 12259657.3借阅设备维护 12183187.3.1设备保养 1210437.3.2故障报修 13172097.3.3安全防护 1339257.3.4设备更新 135960第八章:读者活动与交流 13245228.1读者活动组织 13137348.1.1活动宗旨 13298488.1.2活动种类 13189828.1.3活动组织流程 13221468.2读者交流平台 14322038.2.1建立目的 1421838.2.2平台形式 14300778.2.3平台管理 1467308.3读者反馈与建议 14284878.3.1反馈渠道 14212058.3.2反馈处理 1414985第九章:图书馆工作人员职责 14241959.1工作人员基本职责 14273379.1.1图书馆工作人员应秉持敬业、专业、热情、耐心的服务态度,全面负责图书馆的日常管理与读者服务工作。 142639.1.2负责图书的采购、验收、编目、典藏、维护与修复,保证图书资源的完整与安全。 14251009.1.3负责图书馆环境的维护,包括图书排架、清洁、设备检查等,为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 1453629.1.4负责解答读者咨询,提供图书借阅、检索、信息素养培训等服务,满足读者的需求。 15304199.1.5负责图书馆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与执行,保证图书馆的正常运行。 15113029.1.6负责图书馆活动的策划与组织,提高图书馆的文化品位和社会影响力。 15233529.2工作人员培训与考核 152759.2.1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定期参加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15219509.2.2培训内容应包括图书管理、信息素养、读者服务、图书馆法律法规等方面。 1599119.2.3建立工作人员考核制度,定期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 1586559.2.4考核指标应包括业务能力、服务态度、工作绩效等方面。 1555529.2.5根据考核结果,对工作人员进行奖惩、晋升、培训等激励措施。 15156159.3工作人员激励与奖惩 15263499.3.1对表现优秀的工作人员,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激发工作积极性。 15203619.3.2设立优秀员工奖、最佳服务奖等荣誉称号,表彰在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员工。 15206599.3.3建立工作人员投诉与反馈机制,对读者反映的问题及时处理,保障读者权益。 1545209.3.4对在工作中出现失误、违规行为的工作人员,依法依规进行处罚。 15248609.3.5对工作人员的激励与奖惩措施,应公平、公正、公开,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1523734第十章:附则 15236110.1规则修订与解释 152001810.1.1本馆图书管理与借阅规则如有修订,由本馆根据实际情况及政策法规调整,并及时予以公布。 152622510.1.2本馆图书管理与借阅规则的解释权归本馆所有。在执行过程中,如遇疑问或争议,由本馆负责解释。 152154010.1.3本馆图书管理与借阅规则修订后,对所有读者具有同等效力。 152557510.2规则生效与实施 153007310.2.1本馆图书管理与借阅规则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162352110.2.2本馆图书管理与借阅规则的实施,由本馆工作人员负责监督与执行。 163232310.2.3本馆图书管理与借阅规则适用于所有在本馆借阅图书的读者。 162496110.3法律责任与纠纷解决 161408810.3.1读者在借阅图书过程中,应遵守本馆图书管理与借阅规则,如有违反,本馆有权根据情节严重程度采取相应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警告、暂停借阅权限、禁止入馆等。 162390310.3.2读者在借阅图书过程中,如发生图书丢失、损坏等情况,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按照本馆规定赔偿损失。 161831110.3.3读者与读者之间因借阅图书产生的纠纷,应首先自行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可向本馆反映,由本馆协调解决。 161528810.3.4本馆在处理读者纠纷时,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保证公平公正。 161039110.3.5读者如对本馆图书管理与借阅规则有异议,可向本馆提出书面意见。本馆将认真听取并予以研究,必要时进行调整。 16第一章:总则1.1图书馆概述公共图书馆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播知识、启迪智慧、提高公民素质的重要任务。本图书馆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源,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阅读需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图书馆位于市中心,占地面积平方米,设有阅览室、借阅室、电子阅览室等多个功能区域,藏书种类涵盖各类学术、文化、科技等领域。1.2管理目标与原则1.2.1管理目标本图书馆的管理目标是:保证图书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提高图书服务质量,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满足读者需求,推动图书馆事业的持续发展。1.2.2管理原则(1)公平原则:图书馆对所有读者一视同仁,公平对待每一位读者,保障读者平等享受图书馆服务的权利。(2)公益原则:图书馆坚持公益性质,免费向读者提供服务,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助力社会和谐发展。(3)发展原则:图书馆紧跟时代发展,不断更新图书资源,优化服务方式,提高管理水平,以适应读者需求。(4)规范原则:图书馆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保证图书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5)合作原则:图书馆积极与其他图书馆、文化机构、教育部门等合作,共享资源,共同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6)创新原则:图书馆不断摸索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为读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图书服务。(7)安全原则:图书馆高度重视读者安全,加强安全管理,保证图书馆设施、图书资源及读者人身安全。第二章:图书采购与编目2.1图书采购流程2.1.1需求调研图书馆首先进行需求调研,通过收集读者意见、分析借阅数据、关注学术发展动态等方式,确定图书采购的方向和种类。2.1.2制定采购计划根据需求调研结果,图书馆制定详细的采购计划,包括图书种类、数量、预算、采购时间等。2.1.3选择供应商图书馆通过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选择具有良好信誉和优质服务的图书供应商。2.1.4签订采购合同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保证图书采购的顺利进行。2.1.5验收图书图书馆对采购的图书进行验收,包括数量、质量、品种等,保证图书符合采购要求。2.1.6图书加工对验收合格的图书进行加工,包括贴标签、盖章、编号等,以便于管理和借阅。2.2图书编目规范2.2.1编目依据图书馆图书编目遵循《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等国家标准,保证编目规范统一。2.2.2编目内容图书编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ISBN号、分类号、主题词等。2.2.3编目方法图书馆采用计算机编目系统,通过手工录入、批量导入等方式进行图书编目,提高编目效率。2.2.4编目质量控制图书馆对编目质量进行严格把控,保证图书信息准确、完整,便于读者检索和借阅。2.3图书分类与排架2.3.1图书分类图书馆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对图书进行分类,将图书分为二十二个大类,以便于读者检索和借阅。2.3.2排架原则图书馆根据图书的分类、用途、读者需求等因素,采用固定排架、流动排架等原则进行图书排架。2.3.3排架方法图书馆采用以下排架方法:按分类号排架、按书名排架、按作者排架、按出版日期排架等,以满足不同读者的借阅需求。2.3.4排架调整图书馆定期对图书排架进行调整,保证图书排架合理、有序,提高借阅效率。第三章:图书维护与管理3.1图书保养与修复3.1.1保养措施为保证图书的长期使用和保存,图书馆应采取以下保养措施:(1)图书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避免潮湿和高温,以防止书籍发霉和变形。(2)定期对图书进行清理和消毒,以消除细菌和霉菌。(3)对图书进行分类、编号,便于管理和查找。(4)使用专用的书架、书柜和书架垫,保证图书的稳固存放。(5)对珍贵古籍和特殊图书采取特殊保护措施,如使用恒温恒湿设备、密封保存等。3.1.2修复技术当图书出现破损、脱落等状况时,应采取以下修复技术:(1)对破损的封面、封底进行修补,保持图书的完整性。(2)对脱落的书页进行粘贴,保证图书的连贯性。(3)对破损的脊背进行加固,防止书籍散架。(4)对严重的破损书籍,采用重新装订的方法,恢复其使用功能。3.2图书破损处理3.2.1破损程度划分根据图书破损程度,可分为以下几类:(1)轻微破损:书籍封面、封底、书脊或书页有轻微损伤,但不影响阅读。(2)中度破损:书籍封面、封底、书脊或书页有较明显损伤,但尚能阅读。(3)严重破损:书籍封面、封底、书脊或书页严重损伤,无法阅读。3.2.2破损处理方法针对不同破损程度的图书,采取以下处理方法:(1)轻微破损:通知读者注意爱护图书,及时进行修复。(2)中度破损:对破损部分进行修复,保证图书可正常借阅。(3)严重破损:按照赔偿规定,要求读者进行赔偿。3.3图书遗失与赔偿3.3.1遗失处理读者遗失图书,应按照以下流程进行处理:(1)读者应及时向图书馆报告遗失情况,并提供借阅记录。(2)图书馆根据遗失图书的破损程度,决定是否进行赔偿。(3)若图书破损程度较轻,图书馆可要求读者购买相同图书进行赔偿。(4)若图书破损程度较重,图书馆可要求读者按照图书原价的2倍进行赔偿。3.3.2赔偿规定图书馆赔偿规定如下:(1)读者遗失图书,需按照图书馆规定进行赔偿。(2)赔偿金额由图书馆根据图书原价、破损程度等因素确定。(3)赔偿款项应于规定时间内支付给图书馆。(4)赔偿款项不得用于购买其他图书,仅限于赔偿遗失图书。第四章:读者服务与管理4.1读者入馆须知4.1.1读者入馆时,应遵守图书馆的开放时间,主动出示读者证,接受工作人员的验证。4.1.2读者应保持图书馆内的安静,不得大声喧哗、吵闹,不得在阅读区进食或饮用非清水。4.1.3读者应爱护图书馆的公共设施和图书资源,不得随意损坏或乱丢垃圾。4.1.4读者应遵守图书馆的借阅规则,不得擅自将图书带出馆外,不得在馆内私自复制、撕剪、涂改图书。4.1.5读者应尊重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配合工作人员的管理,不得无理取闹或恶意干扰。4.2读者证办理与使用4.2.1读者证是读者在图书馆借阅图书的唯一凭证,读者需凭有效身份证件办理。4.2.2读者证的有效期为一年,到期后可申请续期。读者证遗失或损坏,应及时挂失或补办。4.2.3读者证仅限本人使用,不得转借他人。读者证的使用过程中,如有违规行为,将暂停或终止其使用资格。4.2.4读者借阅图书时,应出示读者证,并按照规定的借阅数量和期限借阅。4.2.5读者证的使用记录将作为图书馆对读者信用评价的依据,请读者妥善保管。4.3读者权益保障4.3.1图书馆保障读者平等享受图书馆服务的权利,不得因民族、性别、年龄、职业、身份等原因对读者进行歧视。4.3.2图书馆应保障读者的隐私权,不得泄露读者的个人信息。4.3.3图书馆应定期举办各类读者活动,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和素养。4.3.4图书馆应设立读者意见箱,听取读者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服务工作。4.3.5图书馆应建立完善的投诉处理机制,对读者的投诉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保障读者的合法权益。第五章:图书借阅规则5.1借阅资格与权限5.1.1凡年满18周岁的我国公民,均可申请成为本馆读者,享有图书借阅资格。5.1.2读者需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至本馆办理借阅证。借阅证仅限本人使用,不得转借他人。5.1.3根据读者类型,借阅权限分为以下几类:(1)普通读者:借阅册数上限为5册,借阅期限为30天。(2)教师:借阅册数上限为10册,借阅期限为60天。(3)研究生:借阅册数上限为8册,借阅期限为45天。(4)本科生:借阅册数上限为6册,借阅期限为30天。5.1.4读者在借阅过程中,如需提高借阅权限,可根据实际情况向本馆申请。5.2借阅流程与期限5.2.1读者借阅图书时,需先在检索系统中查询所需图书,确认图书在馆可借。5.2.2读者携带借阅证至借阅窗口,由工作人员办理借阅手续。借阅图书需在规定期限内归还。5.2.3借阅图书到期后,如需继续借阅,可在到期前向工作人员申请续借,续借期限为原借阅期限的一半。5.2.4读者在借阅期限内,如图书丢失或损坏,需按照本馆规定承担相应责任。5.3借阅违规处理5.3.1读者在借阅过程中,如有以下违规行为,本馆将根据情节严重程度,采取相应处理措施:(1)未按时归还图书,按逾期天数每册图书收取滞纳金。(2)恶意损坏、涂改、撕毁图书,按照图书原价赔偿,并暂停借阅资格。(3)冒用他人借阅证借阅图书,暂停借阅资格。(4)利用借阅证进行非法交易,取消借阅资格。5.3.2读者在违规处理后,如再次发生类似违规行为,将加重处理措施。情节严重者,将永久取消借阅资格。第六章:图书归还与续借6.1归还图书流程6.1.1读者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归还所借图书,保证图书的流通与利用。6.1.2读者归还图书时,应携带本人借阅证及所借图书至图书馆归还处。6.1.3归还图书时,工作人员将对图书进行验收,确认图书无破损、污损、涂鸦等情况。6.1.4读者在归还图书后,应立即检查借阅证,确认图书已成功归还。6.1.5归还图书后,读者如需继续借阅,应按照借阅规定重新办理借阅手续。6.2续借图书规定6.2.1读者在借阅期限内,可申请一次续借,续借期限与原借阅期限相同。6.2.2读者申请续借时,应携带本人借阅证及所借图书至图书馆借阅处。6.2.3续借图书需在借阅期限届满前提出申请,否则视为逾期。6.2.4续借图书时,工作人员将对图书进行验收,确认图书无破损、污损、涂鸦等情况。6.2.5读者在续借成功后,应立即检查借阅证,确认图书续借信息。6.3归还逾期处理6.3.1读者未在规定时间内归还图书,视为逾期。6.3.2逾期归还图书,读者需支付逾期罚款,罚款标准按照图书馆相关规定执行。6.3.3逾期归还图书,读者将被限制借阅权限,直至归还逾期图书并支付罚款。6.3.4逾期图书归还后,读者需重新办理借阅手续。6.3.5读者在归还逾期图书时,应主动告知工作人员,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第七章:图书馆环境与设施7.1阅览区管理7.1.1环境卫生图书馆阅览区应保持整洁卫生,禁止在区内吸烟、饮食、乱扔垃圾。工作人员需定期进行清洁,保证阅读环境的舒适度。7.1.2座位安排阅览区座位采用先到先得的原则,读者需自觉遵守座位使用规定。不得占用座位超过规定时间,以免影响其他读者使用。7.1.3阅读秩序读者在阅览区需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交谈。手机等通讯设备应调至静音状态,以免影响他人阅读。7.1.4书籍管理阅览区书籍应按照分类摆放,不得随意搬动。读者阅读完毕后,应将书籍放回原位,以便他人查找。7.2电子资源使用7.2.1资源获取图书馆提供电子资源供读者查询,包括电子书籍、学术期刊、数据库等。读者可通过图书馆网站、电子阅览器等途径获取电子资源。7.2.2使用规定读者在使用电子资源时,应遵守以下规定:(1)不得恶意破坏电子资源,如:、复制、传播未经授权的电子资源。(2)不得在电子资源上发布违法、不良信息。(3)不得占用图书馆电子资源,影响他人正常使用。7.2.3使用指导图书馆工作人员将定期开展电子资源使用培训,指导读者正确使用电子资源,提高阅读效率。7.3借阅设备维护7.3.1设备保养图书馆借阅设备包括自助借还机、电脑、打印机等,工作人员需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保证设备正常运行。7.3.2故障报修读者在使用过程中发觉设备故障,应及时向工作人员报告,以便及时维修。工作人员应在接到报告后,尽快进行故障排查和修复。7.3.3安全防护图书馆借阅设备应具备安全防护措施,如:防病毒、防黑客攻击等。工作人员需定期检查设备安全防护情况,保证读者信息安全。7.3.4设备更新图书馆应根据实际需求,定期对借阅设备进行更新,提高服务质量,满足读者需求。第八章:读者活动与交流8.1读者活动组织8.1.1活动宗旨公共图书馆读者活动旨在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丰富读者文化生活,促进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与沟通。8.1.2活动种类(1)主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主题讲座,提高读者的专业知识水平。(2)读书会:组织读者就某一本书或某一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分享阅读心得。(3)亲子活动:举办亲子阅读活动,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培养孩子阅读习惯。(4)展览与活动:举办各类展览,如书画、摄影、手工艺品等,以及相关主题活动,丰富读者文化生活。8.1.3活动组织流程(1)策划:根据图书馆实际情况,策划具有针对性的活动方案。(2)审批:将活动方案提交给图书馆领导审批,保证活动顺利进行。(3)宣传:通过图书馆官方网站、公众号等渠道进行活动宣传,吸引更多读者参与。(4)实施:按照活动方案组织活动,保证活动顺利进行。(5)总结:活动结束后,对活动效果进行总结,为今后活动提供参考。8.2读者交流平台8.2.1建立目的为读者提供一个交流阅读心得、分享阅读经验的平台,促进读者之间的互动与交流。8.2.2平台形式(1)线上平台:利用图书馆官方网站、公众号等渠道,设立读者交流区。(2)线下平台:在图书馆内设立读者交流角,为读者提供舒适的交流环境。8.2.3平台管理(1)制定平台管理制度,保证平台秩序井然。(2)安排专人负责平台管理,及时回复读者提问,解答读者疑问。(3)定期举办线上、线下交流活动,促进读者之间的互动。8.3读者反馈与建议8.3.1反馈渠道(1)意见箱:在图书馆内设立意见箱,收集读者意见和建议。(2)在线反馈:通过图书馆官方网站、公众号等渠道,提供在线反馈功能。(3)读者座谈会:定期组织读者座谈会,面对面听取读者意见和建议。8.3.2反馈处理(1)及时回复:对读者的意见和建议,图书馆应尽快回复,保证读者满意。(2)分类整理:将读者反馈进行分类整理,为图书馆改进工作提供参考。(3)持续改进:根据读者反馈,不断优化图书馆服务,提高读者满意度。第九章:图书馆工作人员职责9.1工作人员基本职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