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幸福人生的方法的心得_第1页
读幸福人生的方法的心得_第2页
读幸福人生的方法的心得_第3页
读幸福人生的方法的心得_第4页
读幸福人生的方法的心得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读幸福人生的方法的心得学习幸福人生课程的心得体会

从古至今,人们都一直在思考。幸福是什么。但遗憾的是,时至今日,幸福仍然是一个“每人都知道其含义,但无人能精确定义”的概念。芸芸众生,谁能准确地为幸福定义。似乎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独特的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坐标。生活拮据时觉得丰衣足食是幸福;病魔缠身时觉得无病无灾是幸福;失去时觉得拥有是幸福""一直以来,人们对于幸福有着各种各样的定义。现在这学期我学习了幸福人生这门课程,从老师播放的视频里我学习到了中国传统哲学是侧重于人生体悟的层面去追问幸福的根基与理论问题。在形式上,中国哲学在文化的主流方面把对幸福的探讨与其自身主天人合一,重和谐;主人道,重人生;主求善,重修身;主心性,重内省的方式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概念和范畴,构成了自己民族的思维方式,以其鲜明的民族特点形成了以儒、释、道为核心的幸福观。

一、儒家文化视域下的“幸福观”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它在相当长的传统社会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支撑着两千多年的中华文明的传承史。儒家站在人生之内体证宇宙万物之生命本原,并据此体证追寻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审视人生的意义、命运及对天地万物的伦理义务和道德责任。儒家与苏格拉底的幸福理论,有甚为相似的地方,即都把幸福与德性联系在一起。然而,他们彼此考虑问题的基点是不同的,苏格拉底主张德性即知识,即认为一个人如果从理性的层面上掌握了德性的概念,就懂得了什么

是德性,也就能作出有德性的事,从而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儒家学说考虑的基点则是知行合一,所谓“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与习是同一的,不能非此非彼,两者并行而抵达一种德性的境界,这就达到了幸福。总之,儒家幸福观强调人如果没有德性和美德,就不会有幸福。认为幸福就在于善行,就在于为社会整体利益而行动的同时,又强调为完善德行而“一箪食,一瓢饮“的苦行精神,注重个人德行的完善和人生不朽的“内圣外王“的幸福思想。

二、道家学说中的“幸福观”

道家的幸福观,一言以蔽之,曰:自然无为、返朴归真。老子主张致虚守静,为而不争,无为是首要的。老子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无为是一切顺其自然,遵循自然规律,不违背事物的发展。无为展开来,具体表现为: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过上自然无为、返朴归真的幸福生活。庄子讲委运任化,全性葆真,养生尽年,安时处顺。庄子认为“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知主。体尽无穷,而游无朕。尽其所受乎天,而无见得,亦虚而已。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得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即一切事物都有它存在的客观性及其自然属性,我们只要遵循它的自然属性,不应该强求其他外在事物的无为思想。人要超脱名利之求,游心于无为之业,也就是不为是非、名利等世俗之物所诱惑,人们保持自然天性并且充分自由地发展,这个时候就是最幸福的了。

总之,道家认为,万物的本然状态是最好的状态,能顺其自然之

性就能得到最大的幸福。《庄子·天道篇》说。“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与天和者,谓之天乐。”真正的幸福不在财富、地位而在于自然无为、返朴归真,顺从人和物的天性,就能拥有天乐,这样才是真正的幸福。

三、佛家对“幸福”的超脱性阐释

佛家幸福观的基本精神是“空”,即破除我执。《心经》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指外在的物质性,“空”指缘起性空。佛家认为,世间万物的存在和败坏,皆由因缘决定,所谓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否定有独存、不变的事物存在,一切有条件决定。华严经曰: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佛家的另一个理论旨趣是因果报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所以人应当积德行善,强调道德和幸福的统一性。所谓因果报应是对不见心性之人而言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而对明心见性之人而言,则一切为空。与儒家之内圣外王之道相同,佛家有小乘和大乘之分,修小乘之法只属自度,大志之人皆不以小乘为满足,而乐修大乘。名之曰乘,形容佛法济度众生如舟车乘人以行也。修小乘要自己不受世间束缚,达到极乐世界;而修大乘则要求消除众生苦恼,于此才能达到自己心性之清静光明之极致。佛家幸福观认识到一切烦恼、痛苦与罪恶的根源是对自我的执著,摆脱现实社会的种种假象,超越自身的局限性,认识世界的无限,使有限回归无限,便可从现实的烦恼之中解脱出来。

传统文化的儒道释三家,从不同的层面给当代人一种终极关怀的

幸福观。儒家要求人们积极“立言、立德、立功”,实现人生的三不朽;道家要求人们平等、坦然地看待一切,不为功名利禄所束缚,回归本真的世界和自由的状态,达到与天地万物逍遥游的境界;佛家则为人们建立了一个清静的彼岸世界,可以把人们从物欲纷争中彻底解脱出来,实现人生的超凡脱俗。

总而言之,现代人常常专注于物质的感性生活而忘怀了生命的层面,从而出现生活的意义与生命价值的危机。脱离传统,生存的空虚导致许多人对金钱、权力、美色疯狂追求,甚至不惜犯罪。人们深感方寸之心、良知自我、人格修养、气节操守等等,都找不到托付安定的终极之地,深受信仰危机、道德危机的极度创痛。认真总结并借鉴前人对幸福的认知,对于我们幸福观的重塑、树立科学的信念,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