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大豆轮作生产技术规程_第1页
马铃薯-大豆轮作生产技术规程_第2页
马铃薯-大豆轮作生产技术规程_第3页
马铃薯-大豆轮作生产技术规程_第4页
马铃薯-大豆轮作生产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23/TXXXX—XXXX

马铃薯-大豆轮作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大豆轮作栽培技术,包括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选地整地、种薯(子)准

备、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储藏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马铃薯-大豆的轮作栽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T18133马铃薯种薯

GB4404.2粮食作物种子豆类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495东北地区大豆生产技术规程

NY/T2383马铃薯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DB23/T018-2007大豆生产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马铃薯种薯

用育种家种子、脱毒组培苗或试管薯,在防虫网、温室等隔离条件下生产的,且经质量检测达到GB/T

18133要求的,可直接用于生产的原原种、原种、一级种、二级种等种薯。

3.2

轮作

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在同一年内或年际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复种组合的一种种植方式,是用

地养地相结合并提高复种指数和经济效益的一种生物学措施。

3.3

大豆微生物拌种

大豆播种前5-7天进行拌种微生物拌种剂拌种,每公斤种子菌剂4-5g+粘合剂8-10ml,拌种前先将微

生物拌种剂和拌种粘合剂按规定量混合摇匀,随即进行拌种,充分拌匀后晾干备用,注意晾干后检查是

否有种子粘连情况,以免耽误拌种。晾干后的种子避光保存,避免阳光长时间直射。

1

DB23/TXXXX—XXXX

4产地环境

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15618的规定,空气环境质量应符合GB3095的规定,农田灌溉用水质量

应符合GB5084的规定。

5选地起垄

5.1选地

选取土质疏松、地下水位相对较低,排水通气良好、肥力良好田块。

5.2整地起垄

采取机械联合整地,秋季深松深翻、松耙结合或翻耙结合,一般深松深度35cm-40cm,深翻深度20cm

以上,耙深12-15cm,白浆土、黑土、草甸土等地块在土壤干湿适度时及时深松,不起大块。沙壤土地

块不宜深松。

马铃薯起垄要求:垄底宽90cm,垄台宽60cm,垄高25cm,起垄要求垄沟直,垄沟深浅一致;大豆起

垄要求:垄底宽110cm,垄台宽60-70cm,垄高18-20cm,垄向直、无大坷垃。

6种薯(子)准备

6.1品种选择

根据生产目的和生态特点,选择高产、优质、抗病、广适性强、品种特性和生育期适于机械化栽培、

适于本区域种植的品种。

6.2种薯(子)质量要求

马铃薯种薯级别要求为一级种薯或二级种薯,种薯质量应符合GB18133的规定。

大豆种子质量和发芽率应符合GB/T4404.2的规定。

6.3种薯(子)处理

马铃薯种薯在播种前l5d~20d将种薯置于15℃~20℃的室内环境或塑料大棚,平铺2层~3层。置于

散射光下催芽,每隔3d翻动一次,芽长小于0.5cm为宜。播种前1d~2d切块。切块重量40g~45g。每个

切块带1个~2个芽眼。切刀可使用0.1%高锰酸钾进行消毒。种薯切块后,薯块可采用微生物拌种剂或杀

菌剂拌种。

大豆种子在播种前可进行微生物拌种剂拌种或使用化学种衣剂包衣,农药使用应符合GB/T8321和

NY/T1276的规定。

7施肥

7.1配肥原则

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养分状况和肥料效应,按照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底肥、追肥和叶面施肥

相结合的原则,实行测土配方施肥。肥料应符合NY/T496的规定。

7.2施肥量

2

DB23/TXXXX—XXXX

7.2.1马铃薯施肥量

种肥:在播种时施入,常用的肥料种类有尿素、磷酸二铵和硫酸钾或者复合肥。采用测土配方施肥。

一般土壤使用N:P:K=2:1:3.5的比例,每公顷施化肥纯量338.1kg。种肥侧深施,施于种薯侧10cm、种

薯下3cm~5cm。

追肥:每亩结合动力中耕机中耕上土时可施入N:P:K=14:7:24,每公顷追肥施化肥量为300kg。肥

料使用应符合NY/T496规定。追肥要求施垄的两侧,覆土厚度3cm~5cm。

叶面肥:在马铃薯苗期、花期、块茎膨大期,可视植株缺肥状态喷施适量叶面肥,以中微量元素为

主,大量元素为辅,苗期缺氮,可叶面喷施水溶性氮肥;进入花期后,每隔7d~10d叶面交替喷施磷

酸二氢钾溶液3kg/hm2和硼钙镁肥15kg/hm2,连续2次~3次,硼钙镁肥1次~2次,最后一遍宜为

磷酸二氢钾。

7.2.2大豆施肥量

施肥总量:根据测土配方结果确定化肥用量,一般N:P:K=1:(1.1-1.5):(0.5-0.8),总施肥每

公顷225-300kg。使用生物拌种剂拌种可减施氮肥10%。

种肥:在播种的同时施入种肥,每公顷用量30-50kg,切忌种肥同位,种肥深施于种下4cm-5cm处。

底肥:总施肥量中扣除种肥为底肥。底肥要做到分层侧深施,上层施于种下5~7cm处,施肥量占底

肥量的1/3。下层施于种下12~15cm处,肥量占底肥量的2/3(积温较低冷凉地区,适当减少下层施肥比

例)。肥料使用应符合NY/T496的规定。

追肥:初花期、结荚始期可施用尿素,结荚始期至鼓粒期可喷施磷酸二氢钾100g/亩或增产菌100mL/

亩,兑水1.5kg/亩进行喷施。全生育期可喷施2~3次,最后一次追肥,必须在收获前30天结束。

8播种

8.1播期

地温(耕层10cm的温度)连续5d稳定通过7℃-8℃时开始播种,马铃薯一般在4月25日~5月5

日播种;大豆在中南部地区播期为4月25日至5月10日,在北部和东部地区播期为5月5日至5月

15日。

8.2播种要求

根据马铃薯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播种密度,每公顷保苗5.5万株-6.5万株,早熟宜密植,晚熟宜稀

植;播种深度为8cm~10cm。

大豆垄上种植3-4行,种植三行,平均行距22.5cm,种植四行,小行距12cm,宽行距21cm,种子应

播到湿土层,播种深度控制在镇压后3cm-5cm,要求覆土薄厚一致;根据品种特性和地势土壤肥力条件、

栽培方式确定播种密度,一般公顷保苗株数30万株-38万株,南部区稀,北方密;具体播种量依据品种

的耐密性、土壤肥力、施肥量、降雨及灌溉情况适当调整。大豆播种质量应符合NY/T495的规定。

9田间管理

9.1中耕管理

选择中耕培土机或动力中耕机进行中耕,马铃薯中耕作业以2次为宜,植株距离破土2cm~3cm

时进行第一次中耕培土,覆土5cm左右。株高10cm~15cm时进行第二次中耕,覆土5cm左右。

3

DB23/TXXXX—XXXX

大豆生育期间进行2-3遍中耕,苗期1-2片复叶时进行第一遍中耕,深度25-30cm,防寒增温保墒;

4-5片复叶时第二次中耕;开花前封垄前进行第三次中耕,深度达到25—30cm,防止倒伏和方便浇水及

排涝。

9.2水分管理

马铃薯整个生育期注意排水排涝。播种后天气干旱时,及时灌溉;块茎形成期和块茎膨大期土壤田

间最大持水量保持60%~80%;结薯后期和收获前要控制水分。

遇干旱天气,有灌溉条件的地块,在大豆开花、豉粒期应适时浇灌,遇连续阴雨天注意及时排水防

涝,如预期大豆花荚期降雨充沛,可提前在开花初期选用化控剂调控,防止大豆徒长和预防后期倒伏。

化控剂的使用应符合NY/T1276的规定。

9.3除草

可采用人工和机械中耕、化学药剂除草相结合,苗期多采用化学除草,生育后期可人工拨除大草。化学

除草应选择安全、高效、低毒、残效短不影响下茬作物生长的除草剂进行,禁止使用长残效除草剂。春

季干旱地区宜选用苗后除草,土壤墒情好的地区可采取出苗前进行土壤喷雾施药。除草剂的使用应符合

GB/T8321和NY/T1276的规定。大豆化学除草应符合DB23/T018-2007规定。

10病虫害防治

10.1防治原则

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使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必须使用化学防

治时,合理使用低风险农药,农药的选择、使用都应符合农药使用应符合GB/T8321和NY/T1276的

规定。

10.2病害防治

10.2.1马铃薯主要病害防治

10.2.1.1早疫病

早疫病发病初期,可采用嘧菌酯等药剂防治。

10.2.1.2晚疫病

常用的防治方式为保护性药剂代森锰锌与硼钙镁肥和内吸性杀菌剂烯酰吗啉、吡唑醚菌酯、乙磷铝

等与硼钙镁肥、磷酸二氢钾交替喷施,同时也可与杀虫剂混合喷施。

10.2.2大豆主要病害防治

10.2.2.1大豆根腐病

选用生物菌拌种剂拌种、包衣剂减少根腐病发生,化学药剂可使用百菌清、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可

湿性粉剂等药剂防治。

4

DB23/TXXXX—XXXX

10.2.2.2大豆菌核病

选用咪鲜胺类或菌核净药剂于发病初期,即田间发现中心病株后喷一次药,隔7-10d进行第二次喷

药。

10.3虫害防治

10.3.1马铃薯主要虫害防治

常见的地上害虫为茄二十八星瓢虫和蚜虫防治。蚜虫可以喷施5%啶虫脒乳油防治,瓢虫可喷施2.5%

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或者2.5%溴氰菊酯乳油等药剂防治。

地下害虫如地老虎、蛴螬、金针虫等可在播种时随播种机沟施苦参碱水剂等药剂防治。

马铃薯虫害防治参照NY/T2383规定。

10.3.2大豆主要虫害防治

大豆的主要虫害有蚜虫、食心虫、红蜘蛛、昔地螟等,应按照不同种类虫害发生的规律进行防治,

并注意特殊年份对虫害的及时防治,防治效果应达到相应虫害防治指标。

11收获

马铃薯在生理成熟期收获,产量为最高。生理成熟的标志是植株茎叶大部分由绿逐渐变黄转枯,块

茎表皮韧性较大、皮层较厚、色泽正常。收获时要选择连续晴天,避免雨淋;装运时尽量避免碰伤,便

于贮藏。

大豆在完熟期时收获,叶片全部落净、豆粒归圆时进行机械收获、脱粒、清选、贮藏,收获质量符

合NY/T495的规定。

12生产档案

根据当地实际种植情况,建立田间技术生产全过程档案,全面记载,以备查阅、溯源。

5

ICS65.020.20

CCSB05

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XXXX—XXXX

马铃薯-大豆轮作生产技术规程

(征求意见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23/TXXXX—XXXX

马铃薯-大豆轮作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大豆轮作栽培技术,包括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选地整地、种薯(子)准

备、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储藏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马铃薯-大豆的轮作栽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T18133马铃薯种薯

GB4404.2粮食作物种子豆类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495东北地区大豆生产技术规程

NY/T2383马铃薯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DB23/T018-2007大豆生产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马铃薯种薯

用育种家种子、脱毒组培苗或试管薯,在防虫网、温室等隔离条件下生产的,且经质量检测达到GB/T

18133要求的,可直接用于生产的原原种、原种、一级种、二级种等种薯。

3.2

轮作

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在同一年内或年际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复种组合的一种种植方式,是用

地养地相结合并提高复种指数和经济效益的一种生物学措施。

3.3

大豆微生物拌种

大豆播种前5-7天进行拌种微生物拌种剂拌种,每公斤种子菌剂4-5g+粘合剂8-10ml,拌种前先将微

生物拌种剂和拌种粘合剂按规定量混合摇匀,随即进行拌种,充分拌匀后晾干备用,注意晾干后检查是

否有种子粘连情况,以免耽误拌种。晾干后的种子避光保存,避免阳光长时间直射。

1

DB23/TXXXX—XXXX

4产地环境

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15618的规定,空气环境质量应符合GB3095的规定,农田灌溉用水质量

应符合GB5084的规定。

5选地起垄

5.1选地

选取土质疏松、地下水位相对较低,排水通气良好、肥力良好田块。

5.2整地起垄

采取机械联合整地,秋季深松深翻、松耙结合或翻耙结合,一般深松深度35cm-40cm,深翻深度20cm

以上,耙深12-15cm,白浆土、黑土、草甸土等地块在土壤干湿适度时及时深松,不起大块。沙壤土地

块不宜深松。

马铃薯起垄要求:垄底宽90cm,垄台宽60cm,垄高25cm,起垄要求垄沟直,垄沟深浅一致;大豆起

垄要求:垄底宽110cm,垄台宽60-70cm,垄高18-20cm,垄向直、无大坷垃。

6种薯(子)准备

6.1品种选择

根据生产目的和生态特点,选择高产、优质、抗病、广适性强、品种特性和生育期适于机械化栽培、

适于本区域种植的品种。

6.2种薯(子)质量要求

马铃薯种薯级别要求为一级种薯或二级种薯,种薯质量应符合GB18133的规定。

大豆种子质量和发芽率应符合GB/T4404.2的规定。

6.3种薯(子)处理

马铃薯种薯在播种前l5d~20d将种薯置于15℃~20℃的室内环境或塑料大棚,平铺2层~3层。置于

散射光下催芽,每隔3d翻动一次,芽长小于0.5cm为宜。播种前1d~2d切块。切块重量40g~45g。每个

切块带1个~2个芽眼。切刀可使用0.1%高锰酸钾进行消毒。种薯切块后,薯块可采用微生物拌种剂或杀

菌剂拌种。

大豆种子在播种前可进行微生物拌种剂拌种或使用化学种衣剂包衣,农药使用应符合GB/T8321和

NY/T1276的规定。

7施肥

7.1配肥原则

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养分状况和肥料效应,按照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底肥、追肥和叶面施肥

相结合的原则,实行测土配方施肥。肥料应符合NY/T496的规定。

7.2施肥量

2

DB23/TXXXX—XXXX

7.2.1马铃薯施肥量

种肥:在播种时施入,常用的肥料种类有尿素、磷酸二铵和硫酸钾或者复合肥。采用测土配方施肥。

一般土壤使用N:P:K=2:1:3.5的比例,每公顷施化肥纯量338.1kg。种肥侧深施,施于种薯侧10cm、种

薯下3cm~5cm。

追肥:每亩结合动力中耕机中耕上土时可施入N:P:K=14:7:24,每公顷追肥施化肥量为300kg。肥

料使用应符合NY/T496规定。追肥要求施垄的两侧,覆土厚度3cm~5cm。

叶面肥:在马铃薯苗期、花期、块茎膨大期,可视植株缺肥状态喷施适量叶面肥,以中微量元素为

主,大量元素为辅,苗期缺氮,可叶面喷施水溶性氮肥;进入花期后,每隔7d~10d叶面交替喷施磷

酸二氢钾溶液3kg/hm2和硼钙镁肥15kg/hm2,连续2次~3次,硼钙镁肥1次~2次,最后一遍宜为

磷酸二氢钾。

7.2.2大豆施肥量

施肥总量:根据测土配方结果确定化肥用量,一般N:P:K=1:(1.1-1.5):(0.5-0.8),总施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