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阶段测试生物学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1章~选择性必修3第3章第2节。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丹顶鹤栖息于开阔的平原、沼泽、湖泊等地。每年的4月~4月中旬到达东北繁殖地,11月~11月中旬到达江苏盐城越冬地。下列对丹顶鹤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调查其种群数量时,若所做的标记容易脱落,则可能会造成调查值偏大B.对盐城的丹顶鹤年龄结构进行调查可以预测繁殖地丹顶鹤的种群密度C.直接影响11月份盐城丹顶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D.气温升高导致11月份盐城丹顶鹤数量减少,属于非生物因素的影响【答案】C【解析】【分析】1、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因此,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因此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2、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还有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等。【详解】A、对丹顶鹤一般用标记重捕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根据“标记数/种群数量=重捕时标记数/重捕总数”这个公式,如果调查期间标志物脱落,会导致种群数量偏大,即种群密度偏大,A正确;B、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密度大小,B正确;C、根据题意,丹顶鹤是候鸟,11月份迁入盐城,则直接影响11月份盐城丹顶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迁入率,C错误;D、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没有关系,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气温属于非生物因素的影响,D正确。故选C。2.如图为某种昆虫在双因素影响下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显著影响该种昆虫种群数量B.该昆虫生存的最适相对湿度与环境温度可能呈正相关C.32.5℃环境下该昆虫种群环境湿度的适应范围最大D.该昆虫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种群数量一定不同【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可知,影响该昆虫种群数量的因素有相对湿度和温度,且两者相互影响,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昆虫种群数量的变化是温度和湿度等外源性因素与种群内源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由图可知,随温度和相对湿度变化,种群数量也会显著改变,A正确;B、据图的温度和湿度范围可知,环境温度越高,该昆虫生活所需要的最适相对湿度也越大,B正确;C、由图可知,环境温度分别为30℃、32.5℃、35℃时,该昆虫对环境湿度的适应范围约为80~95、80~100.85~100,环境温度为32.5℃时该昆虫种群环境湿度的适应范围最大,C正确;D、环境湿度和温度变化均会影响该昆虫种群数量,三条曲线的交点即表明种群数量相等,D错误。故选D。3.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和空间时会出现激烈的种间竞争现象。而且两个物种越相似,生态位重叠的就越多,种间竞争就越激烈,这种理论被称为高斯假说。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位指的是某物种在环境中的空间位置B.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说明生态位完全相同C.种间竞争的结果可能会导致生态位发生分化D.生态位的分化会导致该地区物种丰富度减少【答案】C【解析】【分析】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群落中不同物种占据不同空间的现象叫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提高了群落对阳光等自然资源的利用。群落的种间关系:竞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详解】AB、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者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不仅仅包括环境中的空间位置,AB错误;.C、种间竞争使不同物种对资源的利用出现差异,所以会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分化,C正确;D、生态位的分化会导致生物利用不同资源,减少竞争,使物种丰富度增加,D错误。故选C。4.某山区由于人为的乱砍滥伐,导致该地区生物多样性急剧降低。后来通过封山育林等措施,该地区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乱砍滥伐和封山育林均会引起群落的次生演替B.乱砍滥伐和封山育林使群落朝着不同方向演替C.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阶段物种入侵难度相同D.封山育林后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可能会恢复如初【答案】C【解析】【分析】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1)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2)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3)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详解】AB、乱砍滥伐会出现逆行性演替,封山育林会引起进行性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AB正确;C、群落演替的早期,物种比较容易入侵,后期群落达到稳定时,物种很难侵入,C错误;D、封山育林后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可能会恢复到乱砍滥伐前的状态,D正确。故选C。5.如图表示某地区的部分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草属于生产者,所有动物都只占据一个营养级B.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图中缺少的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若该地区麻雀的数量减少,则短时间内蝗虫数量会增多,鹰的数量会减少D.狐狸与鹰之间只存在竞争关系,狐狸与田鼠之间只有捕食关系【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营养级结束,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蝗虫→麻雀→鹰。【详解】A、该食物网中草属于生产者,鹰占据第三和第四两个营养级,A错误;B、图中还缺少分解者,B错误;C、若该地区麻雀的数量减少,则短时间内,蝗虫数量会增多,鹰可以捕食其他动物,其数量基本不变,C错误;D、狐狸与鹰之间只存在竞争关系,狐狸与田鼠之间只有捕食关系,D正确;故选D。6.火烧常被认为是草原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与生态健康的重要干扰因子,并日益受到重视,是与草原同生同灭的环境要素。草地的不同利用管理方式中,以火烧的影响最为显著。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火烧可以通过改变土壤养分状况和土壤温度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碳素循环B.火烧会使土壤表面碳化增加,加速火烧迹地的干燥,有利于阳性植物的生长C.火烧会使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反复利用D.火烧后的草原生态系统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原有状态,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详解】A、碳循环是指的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利用的过程,火烧可以通过改变土壤养分状况和土壤温度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碳素循环,A正确;B、火烧会使土壤表面碳化增加,黑色物质吸收的光能增加,加速火烧迹地的干燥,有利于阳性植物的生长,B正确;C、能量在生物群落中单向传递、逐级递减,不能实现反复利用,C错误;D、火烧后的草地生态系统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原有状态,这属于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D正确。故选C7.棉铃虫是棉田常见害虫,喷洒高效农药可以迅速杀死棉铃虫,但同时也会杀死棉铃虫的天敌。于是研究者采用放养其天敌——赤眼蜂的方法来控制棉铃虫的数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喷洒农药和放养赤眼蜂控制棉铃虫分别属于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B.农药作用下棉铃虫可能产生抗药性C.利用喷洒农药的方法杀死棉铃虫可能会造成棉铃虫的再次爆发D.放养赤眼蜂可以控制棉铃虫的数量,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答案】B【解析】【分析】一般而言,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反之,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详解】A、喷洒农药和放养赤眼蜂控制棉铃虫(属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别属于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A正确;B、棉铃虫抗药性突变在先,农药选择在后,并非农药作用下产生了抗药性,B错误;C、喷洒农药会同时将棉铃虫和其天敌杀死,棉铃虫失去天敌的控制,很容易再次爆发,C正确;D、放养赤眼蜂可以控制棉铃虫的数量利用的是自然界本来就存在的种间关系,这种方法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正确。故选B。8.从腐烂一周的青梅中筛选出10株醋酸菌,并接种于培养基中,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基中总酸含量和乙醇转化率,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实验的培养基中需加入醋酸菌发酵所需的底物B.醋酸菌在氧气、糖源充足时直接将乙醇转化为乙酸C.培养基中乙醇含量过高可能会抑制醋酸菌的生长和代谢D.据图分析可知,菌株J27最适于进行青梅果醋的发酵【答案】B【解析】【分析】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详解】A、醋酸菌发酵需要底物,故该实验的培养基中需加入醋酸菌发酵所需的底物,A正确;B、醋酸菌在氧气、糖源充足时直接将糖分解为乙酸,在糖源不足时,直接将乙醇转化为乙醛,再将乙醛转化为乙酸,B错误;C、若培养基中乙醇含量过高可能会导致醋酸菌发生渗透失水而死亡,从而抑制醋酸菌的生长和代谢,C正确;D、据图分析可知,菌株J一27的总酸含量与乙醇转化率均较高,最适于进行青梅果醋的发酵,D正确。故选B。9.在生产、生活和科研实践中,经常通过无菌技术防止杂菌污染。下列有关无菌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室可用紫外线对空气中微生物进行消毒B.玻璃和金属材质的实验器具可放入干热灭菌箱中灭菌C.通过消毒或灭菌,可将所有的杂菌、孢子和芽孢等都杀死D.用平板划线法划线五个区域,接种环一般需灼烧灭菌6次【答案】C【解析】【分析】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的过程称为灭菌,常用的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消毒是指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体表或内部的一部分微生物的过程,常用的方法有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紫外线或化学药物消毒法等。【详解】A、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化学药剂消毒法和紫外线消毒等,实验室里可以用紫外线或化学药物进行消毒,A正确;B、能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如玻璃和金属材质的实验器具可放入干热灭菌箱中干热灭菌,B正确;C、只有通过灭菌,才可以将所有的杂菌、孢子和芽孢等都杀死,C错误;D、用平板划线法分离菌种,划线五个区域,每次接种之前需要灼烧接种环灭菌,最后划线完成也需要灼烧灭菌,共6次,D正确。故选C。10.马铃薯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开花后20天左右块茎增长速度最快。研究人员发现马铃薯脱毒苗的成苗率和脱毒率与外植体的大小有关,结果如图所示。佰分率/%下列关于植物繁殖及培育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的快速繁殖技术可以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B.选择马铃薯植株茎尖的原因是茎尖病毒极少C.茎尖大小为0.27mm进行脱毒苗培育较合适D.不能通过单倍体育种获得马铃薯的新植株【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茎尖外植体大小对苗的脱毒率和成活率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茎尖大小,因变量是成苗率和脱毒率,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植物的快速繁殖技术可以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A正确;B、选择马铃薯植株茎尖的原因是茎尖病毒极少,B正确;C、分析图可知,在茎尖大小为0.27mm时,脱毒率和成苗率均较高,故选择茎尖大小为0.27mm进行脱毒苗培育较合适,C正确;D、单倍体育种是指通过花粉或花药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经过诱导染色体加倍,马铃薯植株能产生花粉,可以通过单倍体育种获得马铃薯新植株,D错误。故选D。11.研究人员以白菜(2n=20)和甘蓝(2n=18)为材料进行植物体细胞杂交得到杂种植物,并对两种亲本和某个融合植株(待检测植株)进行体细胞DNA含量的检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未进行细胞分裂的白菜体细胞中DNA相对含量约为60B.植物体细胞融合成功的标志是杂种细胞生成新的细胞壁C.待检测植株是由白菜—白菜细胞融合发育而来D.白菜—甘蓝融合植株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应为38条【答案】C【解析】【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酶解法去壁获取原生质体→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再生出新细胞壁,标志着原生质体融合完成→经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通过组织培养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杂种植株。【详解】A、据图分析,白菜植株DNA分子相对含量为60左右和120左右,进行细胞分裂的细胞需要进行DNA的复制,故未进行细胞分裂的细胞中DNA的相对含量约为60,A正确;B、植物体细胞融合成功的标志是杂种细胞生成新的细胞壁,B正确;C、据图可知,没有复制之前白菜DNA相对含量约为60,甘蓝DNA相对含量约为80,待检测植株DNA含量约为150,不可能为融合的白菜—白菜植株,C错误;D、白菜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0,甘蓝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18,融合后的植株含有全部的白菜和甘蓝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故白菜—甘蓝融合植株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应为38条,D正确。故选C12.人肌红蛋白(Myo)是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塞的生化标志物之一。为制备抗Myo的单克隆抗体,科研人员通过细胞工程技术获得杂交瘤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培养骨髓瘤细胞时,为防止接触抑制现象,需进行传代培养B.用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时,只有能产生抗.Myo的单克隆抗体的细胞能生长C.将杂交瘤细胞注射到小鼠腹腔,一段时间后可在细胞培养液中获得单克隆抗体D.若利用制得的单克隆抗体进行检测,结果为阳性,则说明该患者可能患有急性心肌梗塞【答案】D【解析】【分析】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详解】A、骨髓瘤细胞能够无限增殖,进行细胞培养时,一般不会出现接触抑制现象,A错误;B、用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时,只有融合的杂交瘤细胞能生长,B错误;C、将杂交瘤细胞注射到小鼠腹腔,一段时间后可在小鼠腹腔中获得单克隆抗体,若在体外条件下大规模培养,可在细胞培养液中获得单克隆抗体,C错误;D、人肌红蛋白(Myo)是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塞的生化标志物之一,故利用制得的单克隆抗体进行检测结果为阳性,则说明该患者可能患有急性心肌梗塞,D正确。故选D。13.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探究不同储藏条件对棉花叶片DNA纯度及提取率(提取率越高,获得的DNA越多)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DNA能溶于酒精,故可用酒精处理棉花叶片提取DNAB.通过粗提取获得的DNA中可能仍然含有核蛋白、多糖等杂质C.用二苯胺进行鉴定时,相同体积下可通过比较试管蓝色深浅判断DNA含量D.进行DNA粗提取实验前最佳的处理方式为将棉花叶片冷冻处理3天【答案】A【解析】【分析】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原理是:①DNA的溶解性,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利用这一特点可以选择适当浓度的盐溶液可以将DNA溶解或析出,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②DNA不溶于酒精溶液,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可以溶解于酒精,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将蛋白质和DNA进一步分离;③在沸水浴的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呈现蓝色。【详解】A、DNA不溶于酒精,A错误;B、通过粗提取获得的DNA中可能仍然含有某些不溶于酒精,易溶于2mol/L的NaCl溶液的核蛋白、多糖等杂质,B正确;C、用二苯胺进行鉴定时,相同体积下可通过比较试管蓝色深浅判断DNA含量,蓝色越深说明DNA纯度越高,C正确;D、分析图可知,棉花叶片不同处理方式对其DNA的纯度和提取率都有影响,在冷冻3天的处理下,提取率和纯度均较高,D正确。故选A。14.基因工程过程中进入受体细胞的“分子运输车”称为载体,质粒是基因工程最常用的载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质粒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的小型环状双链DNAB.在基因工程操作中被用作载体的质粒都是天然质粒C.质粒DNA分子上需要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D.质粒上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便于重组DNA分子的筛选【答案】B【解析】【分析】最常用的运载体是质粒,它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的、独立于细菌染色体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详解】A、质粒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的小型环状双链DNA,可存在于原核生物拟核之外,A正确;B、在基因工程操作中被用作载体的质粒通常都是经过人工改造后的,B错误;C、质粒DNA分子上需要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便于目的基因的插入,C正确;D、质粒上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便于重组DNA分子的筛选,常见的标记基因有抗生素抗性基因等,D正确。故选B。15.实时荧光RTPCR可用于RNA病毒的核酸检测,其原理是:在PCR复性过程中探针和引物一起与模板结合,探针两侧分别带有荧光基团和抑制荧光发出的淬灭基团,新链延伸过程中,DNA聚合酶会破坏探针,导致荧光基团与淬灭基团分离而发出荧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可以用逆转录酶对病毒RNA进行处理获得DNA后再进行PCRB.扩增时引物与模板链之间通过碱基互补配对方式进行结合C.通常PCR反应需要在含有一定浓度Mg2+的缓冲液中进行D.通过RTPCR进行扩增时,PCR扩增次数越多,荧光强度越低【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可,PCR扩增时DNA聚合酶会破坏探针,使荧光基团和淬灭基团分离,荧光基团发射的荧光不被淬灭,所以随着DNA扩增次数的增加,荧光的强度会逐渐增大。【详解】A、由题意可知,目标病毒为RNA病毒,可以用逆转录酶对病毒RNA进行处理获得DNA后再进行PCR,A正确;B、扩增时引物与模板链之间通过碱基互补配对方式进行结合,B正确;C、PCR反应需要在一定的缓冲液中进行,真核细胞和细菌的DNA聚合酶都需要Mg2+激活,所以缓冲液中一般要添加Mg2+,C正确;D、PCR扩增时DNA聚合酶会破坏探针,使荧光基团和淬灭基团分离,荧光基团发射的荧光不被淬灭,所以随着DNA扩增次数的增加,荧光的强度会逐渐增大,D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16.中国松材线虫原产北美,是外来入侵物种。刚羽化的松墨天牛会分泌信息素吸引松材线虫进入天牛气管,在天牛气管中的松材线虫能释放信息素,加速天牛羽化,缩短天牛从幼虫发育到成虫所需时间,进而提高松墨天牛数量,同时松材线虫借助松墨天牛会更容易入侵到松树中。科研人员探究了线虫入侵,过程与结果见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1)松材线虫与松树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松材线虫和松墨天牛分泌的信息素属于______信息,说明信息传递具有______的作用。(2)单一松树接种3次松材线虫时,松材线虫对______(填松树种群)危害更大,松材线虫在不同松树间转移时,繁殖能力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3)图3是入侵到我国的松材线虫(中国线虫)与北美线虫中国线虫北美线虫的雌雄性别比,据此推测松材线虫成功入侵我国的原因是______提出一点防治松材线虫的方法______。【答案】(1)①.寄生②.化学③.调节种间关系(2)①.黑松②.上升(3)①.入侵到我国的松材线虫雌虫比例较高,其繁殖能力更强。②.抑制松墨天牛的繁殖;将病木、死木进行灭虫处理;利用性引诱剂减少雌虫比例,降低出生率等【解析】【分析】种间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关系):(1)互利共生: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例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植物向根瘤菌提供有机养料,根瘤菌则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含氮的养料,供植物利用。(2)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例如,翠鸟捕鱼。(3)种间竞争: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例如,大小草履虫;水稻与稗草等。(4)寄生: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并通常对宿主产生危害的现象。例如,马蛔虫与马。(5)原始合作: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例如,海葵固着于寄居蟹的螺壳上,寄居蟹的活动,可以使海葵更有效地捕食;海葵则用有毒的刺细胞为寄居蟹提供保护。【小问1详解】松材线虫繁殖堵塞松树木质部,影响营养输送,造成松树死亡,因此松材线虫和松树的种间关系为寄生。化学信息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松材线虫和松墨天牛分泌的信息素是一种化学信息,说明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种间关系的作用。【小问2详解】A组与BC组相比,单一松树接种3次松材线虫时,黑松中线虫繁殖力指数最高,这说明松材线虫对黑松危害更大。D组与ABC组相比,松材线虫在不同松树间转移时,繁殖能力上升。【小问3详解】由图3可知,与北美线虫相比,中国线虫的雌虫比例较高,这说明松材线虫成功入侵我国的原因是入侵到我国的松材线虫雌虫比例较高,其繁殖能力更强。为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可以进行下列措施来防治松材线虫:抑制松墨天牛的繁殖;将病木、死木进行灭虫处理;利用性引诱剂减少雌虫比例,降低出生率等。17.某农场告别了使用化肥、农药造成枸杞林成片死亡、出果率低、果实品质差、经济收益低的窘境,种植的绿色产品可以作为牦牛、藏羊的饲料,养殖的动物粪便可作为绿色产品的有机肥,无需人为添加饲料、有机肥等,从而建立了“养殖→有机肥生产(动物粪便)→种植→养殖”的良性循环产业链,促进农牧共同发展,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输入农牧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牦牛种群同化量的去向包括___________(答3点),牦牛和藏羊处于_________营养级。(2)该农场土壤中有多种微生物,其主要作用与蚯蚓相同,该类微生物可以将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以促进种植业发展,减少化肥的使用。该方法相比于使用化肥农药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答一点)。(3)农场中作物秸秆可以用作饲料,动物粪便可以作为肥料,从能量流动角度考虑,其意义是_________。【答案】(1)①.生产者固定的能量②.自身呼吸作用消耗、分解者分解、流向下一营养级(包括畜产品输出到人类)③.第二(2)①.(动植物遗体残骸和动物排遗物中)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②.对生态环境污染小、成本低(3)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解析】【分析】每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去向包括:①自身呼吸消耗;②流向下一个营养级;③被分解者分解利用;④未被利用。【小问1详解】分析题意,本农牧区无肥料的投入,故输入农牧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能量;牦牛种群同化量的去向包括自身呼吸作用消耗、分解者分解、流向下一营养级(包括畜产品输出到人类);牦牛和藏羊以生产者为食,属于第二营养级。【小问2详解】该农场土壤中有多种微生物,其主要作用与蚯蚓相同,该类微生物可以将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分解者能够将(动植物遗体残骸和动物排遗物中)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该方法相比于使用化肥农药的优点是对生态环境污染小、成本低。【小问3详解】农场中作物秸秆可以用作饲料,动物粪便可以作为肥料,从能量流动角度考虑,其意义是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18.“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千家万户,食用变质食物,细菌污染的食物都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生物兴趣小组对某网红美食中的细菌数进行调查,如图是食物样品中细菌培养的简化流程。回答下列问题。(1)制备培养基时需添加____等营养物质,配制好的培养基要用____法灭菌。该灭菌方法需要在____条件下灭菌15~30min。(2)本实验所用的接种方法为____法,出现图B所示现象的原因是____。纯化培养时将单个微生物分散在固体培养基上,除上述方法外还有____法,这两种方法均可获得单菌落。(3)运用本实验方法计数的结果往往较实际值偏____,原因是____。(4)生物兴趣小组统计得到不同稀释倍数下培养基上的菌落数如下表所示,表中稀释倍数为_____时适合计数,该稀释倍数下统计得到的数值计算得到的原培养液每毫升含有的细菌数是____个。根据以上数据给出的食用建议是____。培养基不同稀释度平均菌落数/个101102103176598202760854638909326【答案】(1)①.水、碳源、氮源、无机盐②.高压蒸汽灭菌③.100千帕,121℃(2)①.稀释涂布平板②.涂布不均匀③.平板划线法(3)①.低②.当两个和两个菌体细胞连在一起时,在培养基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4)①.102②.9.2×104③.变质的食品应该丢弃,以免危害健康【解析】【分析】培养基的概念及营养构成(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的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2)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时需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微生物时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小问1详解】制备培养基时需添加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等营养物质,配制好的培养基要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为湿热灭菌法的一种。该灭菌方法需要在100千帕,121℃条件下灭菌15~30min。【小问2详解】图示接种过程中用到的工具为涂布器,因此,本实验所用的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出现图B所示现象的原因是在接种时没有将菌液涂布均匀。纯化培养时将单个微生物分散在固体培养基上,除上述方法外还可用平板划线法进行接种,该方法通过在培养基上连续划线操作也可得到单菌落,这两种方法均可获得单菌落。【小问3详解】运用本实验方法,即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的结果往往较实际值偏低,这是因为当两个和两个菌体细胞连在一起时,在培养基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小问4详解】生物兴趣小组统计得到不同稀释倍数下培养基上的菌落数如下表所示,表中稀释倍数为102时适合计数,因为该稀释倍数下统计得到的数值在30~300之间,计算得到的原培养液每毫升含有的细菌数是(98+85+93)÷3÷0.1×102=9.2×104个。该数据说明食品变质后其中的细菌数目较多,因而不适宜食用,对于变质的食品应该丢弃,且不要食用过期和变质的食品,以免危害健康,同时从节能的方面考虑,应该合理准备食品,避免过剩导致浪费。19.某科研团队用猪胎儿成纤维细胞构建重构胚,如图为部分实验过程。构建的克隆胚胎在激活后分别采用0、20、40、60、80、100nM的曲古抑菌素A(TSA)处理12h,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TSA浓度(nM)卵裂胚胎数(%)囊胚数(%)06915201002940103436010526801063010010434(1)图中细胞a是______________,过程②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法去除细胞核。成纤维细胞作为核供体比胚胎细胞核移植技术困难,原因是_____________。(2)融合后的细胞在发育成囊胚期的过程中需要依次经历____________(填时期),囊胚期的_______将来会发育为胎儿的各种组织。(3)TSA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推测当TSA浓度为________时促进胚胎发育效果较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卵母细胞②.显微操作去核法③.成纤维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2)①.卵裂期,桑葚胚时期②.内细胞团(3)①.促进卵裂、囊胚的形成②.40(nM)③.TSA
的浓度应是40(nM)时,囊胚数占比最高【解析】【分析】1、动物核移植的概念: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动物个体,核移植得到的动物称克隆动物。胚胎移植是指将雌性动物的早期胚胎,或者通过体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他雌性动物的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2、胚胎移植的生理基础:(1)供体与受体相同的生理变化,为供体的胚胎植入受体提供了相同的生理环境;(2)胚胎在早期母体中处于游离状态,这就为胚胎的收集提供了可能;(3)子宫不对外来胚胎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这为胚胎在受体内的存活提供了可能。(4)胚胎遗传性状不受受体任何影响。3、动物细胞培养条件:①无菌、无毒的环境;②营养物质: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③温度和PH;④气体环境:95%空气(细胞代谢必需的)和5%的CO2(C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小问1详解】动物核移植的概念: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因此根据图示分析可知,细胞a是猪的卵母细胞,过程②是去掉卵母细胞的细胞核,通常可以采用显微操作去核法去除。因为成纤维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因此在作为核供体比胚胎细胞核移植技术更加困难。【小问2详解】融合细胞一般需要依次经历卵裂期、桑葚胚时期、囊胚时期,囊胚阶段的内细胞团将来可以发育为胎儿的各个组织,滋养层发育为胎膜和胎盘。【小问3详解】根据表格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5214-2025人全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数据质量评价方法
- 人民币借款合同:外汇质押版
- 商业地产买卖合同样本参考
- 版劳动合同范本简易版
- 全新百货购销合同案例分析
- 医疗器械代加工合同
- 散货及快件出口运输代理合同条款
- 天然气领域内部合同承包合作框架
- 8《从猜想到验证》表格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一年级科学上册苏教版
- 贷款抵押合同担保协议
- 关于投资协议书范本5篇
-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知识考试题库150题(含答案)
- 2025年上海市各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打包16套无答案)
- 2024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 更新要点课件
- 《圆柱与圆锥-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 【8语期末】芜湖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2025年浙江省金华义乌市人社局招聘雇员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老年痴呆患者护理课件
- 铁路安全警示教育课件
- 2024年物资采购投标书:标准格式3篇
- 电气成套厂检验员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