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鸿门宴》课堂实录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3《鸿门宴》课堂实录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3《鸿门宴》课堂实录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3《鸿门宴》课堂实录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鸿门宴》课堂实录一、整体结构把握同学:我把课文分成四部分,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是“鸿门宴”的背景;第三四段是第二部分,是“鸿门宴”的过程;第五段是一部分,是“鸿门宴”的结局;第六段虽然只有一句话,但它是单独一部分,是“鸿门宴”的尾声。老师:同学的思路很清晰,大家还记得我们讲《烛之武退秦师》,最后一段不是烛之武退秦师的结局,是烛之武退秦师的影响。但是,我还想问大家,故事似乎是从刘邦的角度讲的,如果从项羽的角度来把刚才同学划分的层次结构来梳理一遍的话,大家会怎么概括呢?先找同学把第一部分概括一下!同学:准备攻打同学:下定决心老师:不对,大家想想,项羽已经准备一举消灭刘邦了,这不假,但问题是,这里出现了问题,这才是这部分的关键,应该叫什么?同学:项伯泄密老师:很好,因为项伯泄密,项羽错失了第一次消灭刘邦的机会,于是进入了“鸿门宴”的环节,“鸿门宴”虽然也是杀机四伏,但毕竟比直接消灭已经缓和了一步了。那么,这“鸿门宴”一节怎么从项羽的角度概括呢?同学:犹豫不决老师:这是最后一次消灭刘邦的最好机会,不需要动用军马即可达到目的,从此之后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了。同学:错失良机老师:这是错失良机,那刘邦逃走是什么?同学:放虎归山老师:好,最后就是失去内应。二、内容分析(为了简明,我们只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宴会前(1—2段)补充史书中的不分内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宋义),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作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到新安。诸侯吏卒异时故徭使屯戍过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轻折辱秦吏卒。秦吏卒多窃言曰:“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诸将微闻其计,以告项羽。项羽乃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行略定秦地。函谷关有兵守关,不得入。又闻沛公已破咸阳,项羽大怒,使当阳君等击关,项羽遂入,至于戏西。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老师:形式——项羽强而刘邦弱;刘邦暴露了称王的野心(阻挡项羽入关,曹无伤范增);项羽下定了击败刘邦的决心转机——项伯救张良(私情);项伯为刘邦说情(废公);刘邦示弱(张良规劝)这些都不难理解,现在,我想问同学,你看到了什么?同学:项羽的果断同学:是鲁莽老师:这不过是一种性格的两面,他杀宋义,破釜沉舟,包括坑杀秦军,都是坚决果断的,现在也是一样,面对没有卓越战功却想妄自称王的刘邦,他就是要一举歼灭!同学:刘邦的善于纳谏,随机应变。老师:善于纳谏的刘邦是不是没有主见?同学:不是,他还是有自己想法。老师:纳谏的前提是自己能够判断意见的对错,孙权面对曹军,属下有人主战有人主和,怎么善于纳谏呢?他心里已经有所判断,所以周瑜一言,即刻决定。还有什么?同学:范增的智谋。老师:你怎么看范增的智谋?同学:他看出了刘邦的危害。老师:刘邦最可怕的地方是什么?同学:不知道(茫然)老师:是他有统一天下的志向。大家想想《三国演义》中曹操如何论天下英雄的,至于那些“冢中枯骨”“守门之犬”虽有势力也并不可怕,别看刘备没有势力,但他有匡扶汉室的决心,所有他才可怕,才配称英雄。范增的敏锐也在这里,他看破了刘邦不是满足小得小失的人,他有和项羽争雄的雄心。还有什么?同学:张良也很厉害。老师:怎么厉害?同学:他对刘邦很忠诚。老师:大家找一下,你认为张良厉害的语句。同学:大王料士卒足以当项王乎?老师:很好,但还有,比如“谁为大王为此计者”“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知道怎么厉害吗?张良不会为刘邦制定这样拙劣的计划——在敌强我弱的时候却暴露了自己称王的野心,这足以招致杀身之祸!第二,张良为刘邦献计——示弱。示弱怎么厉害呢?苏轼在《留候传》中说:“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古之所谓豪杰之士,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并且苏轼认为刘邦和项羽胜败的关键就在于刘邦不“轻用其锋”而项羽则“轻用其锋”,这都是张良之计。老师:宴会中,大家看到什么?同学:樊哙有勇有谋。老师:怎么有勇有谋?同学:他敢闯帐,还能问倒项羽。老师:是这样,他的话似乎和刘邦如出一辙,确实不是一个简单的莽夫。但我觉得还不够,我觉得司马迁在写樊哙的时候似乎主要在突出他的“鲁”,你们能看到吗?同学:他一下子就把卫士撞到了,还“瞋目视项王”。老师:对啊,他敢瞪项羽!同学:(笑)他还吃生猪肉!老师:还有更厉害的,他还“骂”项羽,说他是“亡秦之续”!你们说,鲁不鲁?同学:够鲁的,项羽应该把他杀了!老师:问题就在这里,项羽不但没有杀他,还对他表示了赞赏!我想,司马迁在这里,不只是在写樊哙,他还在写项羽,你们觉得项羽为什么没有杀他呢?同学:因为他们是惺惺相惜,项羽也是这样的一个人!老师:对,但我们可以这样说项羽,是个豪爽的直来直去的男子汉,他欣赏和他一样豪爽,一样直率的人。那么,他为什么也没杀刘邦呢?也是惺惺相惜吗?同学:不是,是他觉得在宴席上杀他胜之不武!老师:很对,项羽的直爽也在这里,他可以真刀真枪的把敌手杀死,但不愿意用这样的手段暗害人。同学:因为他吃软不吃硬。老师:对,项羽从不怕凶猛的敌人,但他看不了低头认错的敌手。还有什么原因?同学:他政治上不成熟,范增、刘邦都是老谋深算。老师:很对,和我们讲烛之武一样,他们是老谋深算的政治家,而在他们中间夹了一个年轻幼稚的项羽,他幼稚得可爱,也幼稚得可怜,他完全被自己的性格左右,而没有从战略上认清刘邦的危害!总结一下:第一,如何看项羽的迟疑1、能杀强敌,而不忍杀弱者2、听信臣(项伯)而不听贤臣3、听巧言而不识本质第二,如何看项羽其人:1、大丈夫光明磊落还是优柔寡断2、胸怀博大还是妇人之仁3、政治幼稚还是刚愎自用4、心有主见还是不纳忠言第一、如何看刘邦的示弱:1、审时度势,随机应变2、善纳忠言,从谏如流3、别无选择,冒险求生4、外柔内刚,柔而不屈5、主动防守,积极斗争6、有礼有节,走为上计第二、如何看刘邦其人:1、政治成熟,心有主见还是心无所主,左右摇摆2、知人善任,善聚人心还是胸有城府,虚情假意3、志在天下,仁德宽厚还是见利忘死,贪心无赖4、临危不乱,巧舌如簧还是厚颜无耻,奸诈狡猾如何看范增的评价:1、项羽不识战略敌手: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只有刘邦有夺天下之志(明修栈道暗度陈仓)2、项羽错失了战胜刘邦的最佳时机:我强敌弱,诸侯归附,一战可成;鸿门宴会,不费兵卒,束手可擒。3、刘邦赢得了第一次斗争的胜利:可刚可柔,善于机变,团结一心4、鸿门宴失手并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最终失败有复杂的原因人臣评价: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陈平:“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闻汉王之能用人,故归大王。”……“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