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题_第1页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题_第2页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题_第3页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题_第4页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宜丰中学20232024(下)高一6月月考生物试卷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1.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肺部感染性疾病。已知阿奇霉素可抑制原核生物核糖体中蛋白质的合成;青霉素可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使细菌裂解,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肺炎支原体的DNA上可能有蛋白质与之相结合B.支原体自身的蛋白质均在宿主细胞核糖体上合成C.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的效果比青霉素的显著D.人患病毒性流感时,不宜服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答案】B【解析】【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详解】A、肺炎支原体的DNA上可结合DNA聚合酶或RNA聚合酶进行复制或转录,因此肺炎支原体的DNA上可能有蛋白质与之相结合,A正确;B、支原体为原核生物,具有核糖体,支原体可在自身细胞内的核糖体中合成蛋白质,B错误;C、肺炎支原体没有细胞壁,具有核糖体,阿奇霉素可抑制原核生物核糖体中蛋白质的合成;青霉素可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使细菌裂解,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因此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的效果比青霉素的显著,C正确;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无核糖体,人患病毒性流感时,不宜服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D正确。故选B。2.埃塞俄比亚高原上的画眉草种子是世界上最小的谷物,150粒才相当于1粒小麦,种子中富含脂质和蛋白质等,营养丰富。下列关于植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谷物种子中无机盐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形成的B.画眉草细胞的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几丁质C.精确检测画眉草种子中蛋白质的含量可用双缩脲试剂D.必需氨基酸种类及含量可用来衡量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详解】A、谷物种子中的无机盐主要通过根系从土壤溶液中吸收而来,A错误;B、画眉草是高等植物,细胞壁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没有几丁质,B错误;C、双缩脲试剂只能定性检测蛋白质的存在,或粗略估算蛋白质的含量,不能精确检测蛋白质的含量,C错误;D、必需氨基酸是人体不能合成的氨基酸,必需从外界获取,必需氨基酸种类及含量是衡量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重要依据,D正确。故选D。3.抗体是一种分泌蛋白,抗体的合成与分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②可附着在①、③,也可呈游离状态B.④在物质的囊泡运输方面起交通枢纽作用C.抗体分泌过程中,④的膜面积先增大后减小D.直接参与抗体合成与分泌的具膜细胞器有②③④⑤【答案】D【解析】【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由囊泡包裹着到达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囊泡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耗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详解】A、②是核糖体,有的核糖体可附着在①核膜、③内质网上,有的核糖体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A正确;B、高尔基体能不断地形成囊泡或与囊泡融合,在物质的囊泡运输方面起交通枢纽作用,B正确;C、抗体分泌过程中,高尔基体先接受囊泡,后分离出囊泡,因此膜面积先增大后减少,C正确;D、直接参与抗体合成与分泌的具膜细胞器有③④,线粒体的供能是间接参与,没有直接参与,D错误。故选D。4.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这些反应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下列与酶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溶酶体内水解酶的合成、加工和运输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参与B.细胞中各类化学反应能有条不紊进行,与细胞中酶的分布及酶的专一性有关C.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性,是因为酶能为化学反应提供更多的活化能D.酶制剂适合在低温下保存,是因为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降低且酶的空间结构稳定【答案】C【解析】【分析】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对相应的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因此酶具有高效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因此酶又具有专一性。【详解】A、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是蛋白质加工场所;溶酶体内水解酶的合成、加工和运输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参与,A正确;B、酶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细胞中各类化学反应能有条不紊进行,与细胞中酶的分布及酶的专一性有关,B正确;C、酶作用的实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性,是因为酶能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C错误;D、低温下酶的活性受到抑制而空间结构不改变,故酶制剂适合在低温下保存,D正确。故选C。5.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研究发现,经常运动的人肌细胞中线粒体数量通常比缺乏锻炼的人多。下列与线粒体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氧呼吸时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都能产生ATPB.线粒体内膜上的酶可以参与[H]和氧反应形成水的过程C.有氧呼吸产生的ATP主要来自于丙酮酸分解成CO2的过程D.随着人体运动强度的增大,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会增强【答案】C【解析】【分析】有氧呼吸的全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一个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丙酮酸,在分解的过程中产生少量的氢(用[H]表示),同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这个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第二个阶段,丙酮酸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氢,同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这个阶段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第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产生的氢,经过一系列的反应,与氧结合而形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详解】A、有氧呼吸时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都能产生ATP,其中线粒体内膜产生的ATP最多,A正确;B、真核生物[H]和氧反应形成水的过程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故线粒体内膜上的酶可以参与[H]和氧反应形成水的过程,B正确;C、有氧呼吸产生的ATP主要来自于第三阶段氧气与[H]反应生成水的过程,C错误;D、随着人体运动强度的增大,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会增强,机体所需要的能量更多,有机物分解更多,D正确。故选C。6.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和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萨顿运用“不完全归纳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利用洋葱根尖制作有丝分裂装片时,15%盐酸是为了破坏细胞间的果胶C.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可以用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来予以确定D.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滤纸条上的色素带颜色自上而下依次呈黄绿色、蓝绿色、黄色、橙黄色【答案】B【解析】【分析】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叶绿体中的色素是有机物,不溶于水,易溶于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用丙酮、乙醇等能提取色素;(2)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分子量小的溶解度高,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所以用层析法来分离四种色素;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详解】A、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A错误;B、利用洋葱根尖制作有丝分裂装片时,15%盐酸是为了破坏细胞间的果胶,使根尖细胞在后续的操作中彼此容易被分开,B正确;C、酵母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都会产生二氧化碳,故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不可以用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来予以确定,C错误;D、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滤纸条上的色素带颜色自上而下依次呈橙黄色、黄色、蓝绿色、黄绿色,D错误。故选B。7.正常细胞往往会经历分裂、生长、分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分裂使细胞数量增加,细胞分化能增加细胞种类B.随着细胞的长大,细胞对物质运输的效率会逐渐降低C.细胞产生的自由基可使蛋白质活性降低而导致细胞衰老D.细胞凋亡受环境影响大,会导致细胞死亡,对生物体有害【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细胞衰老原因包括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详解】A、细胞分裂是细胞增殖的方式,可使细胞数量增加,而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可使细胞种类增加,A正确;B、随着细胞的长大,细胞表面积变小,运输物质的效率会降低,B正确;C、细胞产生的自由基可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降低,如与呼吸作用相关的酶活性降低,使得细胞代谢速率降低,进而导致细胞衰老,C正确;D、细胞凋亡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由遗传机制决定,是细胞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有利,D错误。故选D。8.玉米细胞中的A基因编码一种毒性蛋白,对雌配子没有影响,但会导致杂合子玉米一定比例的不含该基因的花粉死亡,通过这种方式来改变后代分离比,使其有更多的机会遗传下去。现让亲本基因型为Aa的玉米自交,F1中三种基因型的比例为AA:Aa:aa=3:4:1,F1随机受粉获得F2。不考虑突变和基因重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基因会使亲本1/3的不含A的花粉死亡B.F2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占比例为3/32C.F1产生的雄配子的比例为A:a=5:1D.从亲本到F2,A的基因频率会越来越低【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型为Aa的水稻自交,F1中三种基因型的比例为AA:Aa:aa=3:4:1,根据题意分析可知:A基因编码一种毒性蛋白,对雌配子没有影响,但会导致同株水稻一定比例的不含该基因的花粉死亡,综合以上可知:F1中aa占1/8,雌配子占1/2,则只有雄配子a=1/4才符合题意,F1中AA占3/8,雌配子A=1/2,雄配子占3/4,所以最终雌配子A:a=1:1,雄配子A=3/4,a=1/4,A:a=3:1,推测出A:a=1:1/3,而原来雄配子中A:a=1:1,所以是含a的雄配子中有2/3的花粉致死。【详解】A、根据雌配子A∶a=1∶1,产生的后代中aa占1/8,可推出雄配子中a占1/4,A∶a=3∶1,而原来雄配子中A∶a=1∶1,所以含a的雄配子中有2/3的花粉致死,A错误;BC、F1中三种基因型的比例为AA∶Aa∶aa=3∶4∶1,其中Aa植株中基因为a的花粉有2/3致死,F1产生的a雄配子占0+4/8×1/2×1/3+1/8=10/48,A雄配子占3/8+4/8×1/2+0=10/16,F1产生的雄配子的比例为A∶a=3∶1,F1产生的基因为a的雌配子占0+4/8×1/2+1/8=3/8,故F2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4×3/8=3/32,B正确,C错误;D、杂合子玉米一定比例含a基因的花粉死亡,故从亲本到F2,A的基因频率会越来越高,D错误。故选B。9.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和35S标记的T2噬菌体与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经搅拌、离心等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2噬菌体中P仅存在于DNA中、而S在蛋白质和DNA中都存在B.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将噬菌体的DNA和大肠杆菌的蛋白质进行分层C.32P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若培养时间不适宜、上清液中也可能有少量的放射性D.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说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主要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答案】C【解析】【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A、T2噬菌体的蛋白质不含P,DNA中含有P,而S存在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中,A错误;B、该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大肠杆菌分层,即让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分布在上清液中,被侵染的大肠杆菌分布在沉淀物中,B错误;C、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胞外,所以32P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若培养时间过短或过长,上清液中也可能有少量的放射性,C正确;D、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说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而不是主要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C。10.密码子决定了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以及翻译的起始和终止。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密码子是指基因上3个相邻的碱基B.一个密码子只能对应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必然对应多种密码子C.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一种tRNA可携带多种氨基酸D.特殊情况下终止密码子也可能编码氨基酸【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真核细胞的转录在细胞核完成,模板是DNA的一条链,原料是游离的核糖核苷酸,翻译在核糖体上进行,原料是氨基酸,需要tRNA识别并转运氨基酸,翻译过程中一种氨基酸可以有一种或几种tRNA,但是一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详解】A、密码子是指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A错误;B、一个密码子只能对应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一种密码子,也可能对应多种密码子,B错误;C、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C错误;D、UGA通常为终止密码子,但在特殊情况下,UGA可以编码硒代半胱氨酸,D正确。故选D。11.下列有关计算中,不正确的是()A.一个DNA的双链被32P标记后,在31P条件下连续复制4次,产生的子代DNA中具有32P的核苷酸链占总链数的1/16B.某蛋白质分子由120个氨基酸合成,则控制其合成的基因中至少有720个碱基C.若某含300个碱基对的双链DNA片段其中一条链上A+T的比例为40%,则其复制三次需要720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D.某精原细胞含8条染色体,用15N标记每个DNA的两条链,在含14N的环境中进行减数分裂,两次分裂后期含15N的染色体数分别是8和8【答案】C【解析】【分析】DNA分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与(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3)DNA分子一条链中(A+G)与(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等于1。【详解】A、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一个DNA的双链被32P标记后,在31P条件下连续复制4次,产生的子代DNA共含有24×2=32条链,其中具有32P的核苷酸链为两条,占总链数的1/16,A正确;B、mRNA中一个密码子(三个碱基)对应肽链中一个氨基酸,而转录时DNA的两条链只有一条是模板,即不考虑非编码区、终止密码子等对应的DNA序列时,DNA(或基因)中碱基数∶mRNA上碱基数∶氨基酸个数=6∶3∶1,因此若某蛋白质分子由120个氨基酸合成,则控制其合成的基因中至少有120×3×2=720个碱基,B正确;C、某DNA片段有3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A+T比例为40%,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该DNA片段中A+T的比例也为40%,且A=T,因此A=T=20%,C=G=30%,则该DNA片段中含有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目为300×2×30%=180个,复制三次该DNA片段时总共需要胞嘧啶脱氧核苷酸=(23-1)×180=1260个,C错误;D、用15N标记精原细胞每个DNA的两条链,减数分裂前的间期每条染色体的DNA复制,结果1条染色体含2个单体,每个单体的DNA一条链含15N,另一条链含14N,即每个染色体都含15N,每个单体都含15N,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有8条染色体含15N,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姐妹染色体单体分离,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含15N,D正确。故选C12.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在细胞内的增殖过程如图a,新型冠状病毒在细胞内的增殖过程如图b,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③、④过程都有氢键的合成和断开B.①和④过程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②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和解旋酶的参与D.病毒蛋白的合成需人体细胞中核糖体和线粒体的参与【答案】C【解析】【分析】科学家克里克首先预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并于1957年提出了中心法则: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对中心法则作出了补充:少数生物(如一些RNA病毒)的遗传信息可以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详解】AB、题图表示①逆转录过程,③表示翻译过程,④表示RNA复制过程;①、③、④过程都有氢键的合成和断开,①和④过程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B正确;C、②表示转录过程,②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参与,不需要解旋酶,C错误;D、新型冠状病毒蛋白的合成场所位于人体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D正确。故选C。13.Y基因中的部分碱基C在DNA甲基化酶的作用下发生了甲基化修饰,导致细胞中的Y蛋白含量减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DNA甲基化会引起Y基因中脱氧核苷酸序列的改变B.DNA甲基化后会导致Y基因的表达受到抑制C.DNA甲基化引起的Y蛋白含量减少不会遗传给后代D.抑制DNA甲基化酶的活性有利于DNA甲基化【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叫作表观遗传。表观遗传的特点:①DNA的碱基序列不发生改变;②可以遗传给后代;③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详解】A、DNA甲基化不会引起基因中脱氧核苷酸序列的改变,A错误;B、Y基因中的部分碱基C在DNA甲基化酶的作用下发生了甲基化修饰,导致细胞中的Y蛋白含量减少,因此推测DNA甲基化后会导致Y基因的表达受到抑制,B正确;C、DNA甲基化引起的性状改变属于表观遗传,可遗传给后代,C错误;D、抑制DNA甲基化酶的活性不利于DNA甲基化,D错误。故选B。14.科学家在研究DNA复制方式时,提出了三种模型:全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和弥散复制(如图所示)。将15N标记的大肠杆菌在含14N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两代(I和Ⅱ),先后提取每代的DNA并离心。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DNA的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酶等基本条件B.若为全保留复制,m个15N标记的DNA复制n代后子代中有m个15N标记的DNAC.子I代DNA离心后出现1条密度带,说明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全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弥散复制D.若为弥散复制,产生的子Ⅰ代DNA与亲代DNA的遗传信息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1、DNA分子的复制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分裂间期;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过程:边解旋边复制;结果:一个DNA复制出两个DNA;特点:半保留复制。2、相关计算:DNA的半保留复制,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则:(1)DNA分子数:①子代DNA分子数为2n个,②含有亲代DNA链的子代DNA分子数为2个,③不含亲代链的子代DNA分子数为(2n2)个。(2)脱氧核苷酸链数:①子代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链数目为2n+1条②亲代脱氧核苷酸链为2条③新合成脱氧核苷酸链为(2n+12)条(3)如一个DNA分子中含有A为m个,复制n次后,需要游离的A为(2n1)m个。【详解】A、模板、原料、能量、酶等是DNA复制的基本条件,A正确;B、因为是全保留复制,DNA复制后又恢复原来的双链,则m个DNA复制n代,子代中有m个含15N标记的DNA分子,B正确;C、子Ⅰ代DNA离心后出现1条密度带,可能是由于半保留复制形成的1条密度带,即复制而来的两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都含有一条含15N的单链和另一条含14N的单链。也可能是弥散复制形成的1条密度带,即复制而来的两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的两条单链都处于如图所示的弥散形态。因此,子1代DNA离心后出现1条密度带可说明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方式或弥散复制方式,不可能是全保留复制,C错误;D、若为弥散复制,子代遗传信息来自亲代,则产生的子I代DNA与亲代DNA的遗传信息相同,D正确。故选C。15.在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中,若有4种碱基塑料片共20个,其中4个C,6个G,3个A,7个T,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14个,脱氧核糖塑料片40个,磷酸塑料片100个,代表氢键的连接物若干,脱氧核糖和碱基之间的连接物若干,则()A.能搭建出20个脱氧核苷酸B.能搭建出410种不同的DNA模型C.能搭建出一个4个碱基对的DNA片段D.所搭建的DNA片段最长为7个碱基对【答案】C【解析】【分析】在双链DNA中,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T、G=C,则A=T有3对,G=C有4对。设能搭建的DNA分子含有n个碱基对,则每条链需要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的数目为2n1,共需(2n1)×2个,已知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有14个,则n=4,所以只能搭建出一个4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详解】A、由分析可知,题中提供的条件只能建出一个4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即8个脱氧核苷酸,A错误;B、由分析可知,能建出一个4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由于A/T有3对,G/C有4对,因此能搭建的DNA分子模型种类少于44种,B错误;CD、由分析可知,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14个,只能建出一个4个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C正确,D错误。故选C。二、多选题(每题4分,漏选2分,共20分)16.下图为某一动物体内细胞正常分裂的一组图像,对此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①②③④产生的子细胞中有的不含同源染色体B.细胞①分裂形成的是体细胞,细胞④分裂形成的是精细胞或极体C.细胞①和④中的DNA分子数:染色体数=1:1,细胞②的子细胞叫做次级精母细胞D.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细胞②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细胞④中【答案】B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成为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细胞两极,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成为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图中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成为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细胞两极,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成为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①③产生的子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细胞②④产生的子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A正确;B、细胞①有丝分裂形成的是体细胞;由于②中细胞质均等分裂,为初级精母细胞,所以细胞④分裂形成的是精细胞,B错误;C、细胞①和④中的着丝点已分裂,所以细胞中的DNA分子数:染色体数=1:1;细胞②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其产生的子细胞叫做次级精母细胞,C正确;D、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均发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都发生在细胞②中,D错误。故选BD。17.下图表示25℃时,葡萄和草莓在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CO2吸收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M点时葡萄的固定CO2的速率为10mg·m2·h1B.已知葡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和30℃,若将环境温度改变为30℃,其他条件不变,则P点将右移C.对草莓而言,若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12h,则平均光照强度在Xkx以上才能正常生长D.光照强度为Yk1x时葡萄和草莓积累有机物的量相等【答案】ABC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光照强度为0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图中看出草莓的呼吸作用强度高。草莓CO2释放量为1,当CO2吸收量超过1时,CO2吸收量才会超过CO2释放量,因此平均光照强度在Xklx以上才能使该植物一昼夜的CO2吸收量超过CO2释放量。【详解】A、M点时葡萄的固定CO2的速率为=CO2的吸收速率(8mg·m2·h1)+呼吸速率(2mg·m2·h1)=10mg·m2·h1,A正确;B、图表是在25°C条件下测定的,此时是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将温度提高到30°C,光合速率下降,呼吸速率上升,导致P点右移,B正确;C、草莓呼吸速率为1,若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12h,当净光合速率超过1时,一天中CO2吸收量才会超过CO2释放量,因此平均光照强度在Xklx以上才能使该植物一昼夜的CO2吸收量超过CO2释放量,C正确;D、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光照强度为Yklx时葡萄和草莓净光合速率相等,即光照强度为Yk1x时葡萄和草莓积累有机物的量相等,D正确。故选ABCD。18.某豌豆品种的粒色(黄/绿)和粒形(圆/皱)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基因中某一对基因纯合时会使受精卵致死。现用黄色圆粒植株自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6:2:3: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B.控制粒色的基因具有显性纯合致死效应C.子代黄色圆粒植株有四种基因型D.自交后代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6【答案】ABD【解析】【分析】自由组合的实质:当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子一代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其实质是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与另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彼此间互不干扰的,各自独立地分配到配子中去。【详解】A、黄色圆粒植株自交后,由于某对基因纯合致死,子代植株分离比为6:2:3:1,该比值为9:3:3:1的变形,表明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即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且亲本为双杂合子,A正确;B、由于子代中黄色∶绿色=2:1,圆粒:皱粒=3:1,可知绿色、皱粒为隐性性状,且控制粒色的基因具有显性纯合致死效应,B正确;C、由于控制粒色的基因具有显性纯合致死效应,亲本(双杂合子)黄色圆粒植株自交,子代中黄色的基因型只有一种,圆粒的基因型有两种,故子代黄色圆粒植株有2种基因型,C错误;D、由于控制粒色的基因具有显性纯合致死效应,自交后代中,只有绿色圆粒、绿色皱粒中有纯合子,所占比例为2/12=1/6,D正确。故选ABD。19.霍尔等人发现,若改变果蝇体内一组特定基因,其昼夜节律会发生变化,故将这组基因命名为周期基因,他们也因此而荣获2017年诺贝尔牛理学及医学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用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果蝇细胞内周期基因的碱基序列B.周期基因突变是由于基因的替换、插入、缺失而引起的C.若果蝇体内周期基因中的碱基序列改变,其昼夜节律不一定发生变化D.周期基因能突变为白眼基因或长翅基因【答案】AC【解析】【分析】1、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2、基因突变的特点:普遍性、低频性、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3、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详解】A、基因的碱基序列变化属于分子水平上的改变,在光学显微镜下是无法观察到的,A正确;B、周期基因突变是由于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插入、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B错误;C、基因突变一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基因突变不一定能改变生物性状,所以果蝇体内周期基因中的碱基序列改变,其昼夜节律不一定发生变化,C正确;D、基因只能突变成其等位基因,不能突变成其它基因,D错误。故选AC。20.如图甲和乙是某二倍体动物体内两个进行分裂的细胞示意图(图甲中仅标出部分染色体,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其中一对表示常染色体,另一对表示性染色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动物为雄性个体,细胞乙表示次级精母细胞B.细胞甲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相等C.细胞乙具有A、a一定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交叉互换所致D.细胞乙一定能够产生两个基因型分别为AB、aB的生殖细胞【答案】ABD【解析】【分析】分析图甲:着丝粒分裂且含有同源染色体,为有丝分裂后期;分析图乙:着丝粒分裂且不含有同源染色体,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图甲中着丝粒分裂且含有同源染色体,为有丝分裂后期,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且B/b所在染色体形态有差异,为性染色体(XY型),故该动物为雄性个体,细胞乙中着丝粒分裂且不含有同源染色体,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故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A正确;B、细胞甲中着丝粒分裂且含有同源染色体,为有丝分裂后期,每条染色体上仅含一个DNA分子,故染色体数与核DNA数相等,B正确;C、细胞乙中A、a所在染色体颜色一致,均为白色,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黑白两色)没有发生交叉互换,故细胞乙具有A、a是由基因突变引起,C错误;D、细胞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AaBB),能够产生两个基因型分别为AB、aB的生殖细胞(精细胞),D正确。故选ABD。三、非选择题(每题10分,共50分)21.为了研究棉花植株光合作用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某生物兴趣小组测定了不同温度条件下,棉花植株在黑暗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氧气的消耗量以及光照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氧气的释放量,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测定棉花植株氧气释放量时,应保持_____________(答两点)等环境因素相同、适宜且始终一致。黑暗中棉花植株单位时间内氧气的消耗量,代表的是________速率。(2)据图分析,20℃时棉花叶肉细胞中合成[H]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长期处于30℃下,棉花植株_______(填“能”或“不能”)正常生长,原因是________。【答案】(1)①.光照强度、初始CO2浓度②.有氧呼吸(2)①.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②.能③.净光合作用速率大于零,有有机物的积累植株生长【解析】【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和CO2浓度。图上单位时间氧气的消耗量表示有氧呼吸速率,单位时间氧气的释放量表示净光合速率。【小问1详解】控制变量法,当温度一定时,实验中测定棉花植株氧气释放量时,应保持光照强度和初始CO2浓度始终一致;黑暗中棉花植株单位时间内氧气的消耗量,代表的是有氧呼吸速率。【小问2详解】据图可知,20℃时棉花细胞可以光合作用,也可以呼吸作用,所以产生[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若长期处于30℃下,棉花植株能正常生长,原因是净光合作用速率大于零,有有机物的积累,植株生长。22.玉米非甜味(A)对甜味(a)为显性,非糯性(B)对糯性(b)为显性,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现有甲、乙、丙三个品系的纯种玉米,其基因型如表所示:品系甲乙丙基因型AABBaaBBAAbb(1)若要利用玉米非糯性与糯性这一对相对性状来验证基因分离定律,可作为亲本的组合有____________。甲和乙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作为亲本进行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让乙和丙杂交得到F1,Fl自交得F2,则在F2中能稳定遗传的非甜糯性玉米占____________;在F2的非甜非糯性玉米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____。(3)从上述F2中取出一粒非甜糯性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培育成植株。为了鉴定其基因型,将其与乙杂交,预计可能的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①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非甜糯性种子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②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非甜糯性种子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答案】(1)①.甲与丙(或乙与丙)②.不能③.甲与乙之间只具有一对相对性状(2)①.1/16②.8/9(3)①.全为非甜非糯性②.AAbb③.非甜非糯性:甜非糯性=1:1④.Aabb【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小问1详解】要利用玉米非糯性与糯性这一对相对性状验证基因分离定律,杂交后代应含有一对等位基因(Bb),因此选择的杂交组合是甲与丙或乙与丙;甲与乙之间只具有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是AaBB,不含有2对等位基因,不能用于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小问2详解】乙(aaBB)和丙(AAbb)杂交得到的F1的基因型是AaBb,F1自交得F2,则在F2中能稳定遗传的非甜糯性玉米(AAbb)占1/4×1/4=1/16;在F2的非甜非糯性玉米(A_B_)中,可以稳定遗传的是AABB占1/9,所以不能稳定遗传的占8/9。【小问3详解】在上述F2中取出一粒非甜糯性种子,其基因型可能是AAbb或Aabb,若探究其基因型,可与品系乙(aaBB)进行交配实验。①若该植株为杂合子(AAbb),后代基因型为AaBb,即子代全为非甜非糯性;②若该植株为杂合子(Aabb),子代基因型为AaBb:aaBb=1:1,即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非甜(非糯性)玉米:甜(非糯性)玉米=1:1。23.下图1是某动物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示意图,图2为该动物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毛发蛋白质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催化过程①的酶是__________,若该DNA分子片段中腺嘌呤占24%,则该DNA分子片段中胞嘧啶占_____________。图2过程为__________。(2)图2中合成的多条肽链的氨基酸序列___________(填“完全相同”或“不完全相同”)。此过程中一个mRNA可以与多个核糖体结合的意义是___________。【答案】(1)①.RNA聚合酶②.26%③.翻译(2)①.完全相同②.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解析】【分析】图1是某动物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示意图,其中①表示转录过程;②表示翻译过程,a是tRNA;图2为该动物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毛发蛋白质的示意图(多聚核糖体是指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图中①是mRNA,②③④⑤都是多肽链,⑥是核糖体。【小问1详解】图1中①为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催化。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不互补的碱基之和为碱基总数的一半,即腺嘌呤A+胞嘧啶C=50%,所以该DNA分子片段中胞嘧啶所占比例=50%24%=26%。【小问2详解】因为图2中的多肽链合成的模板是同一个mRNA分子,所以这些多肽链的的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此过程中一个mRNA可以与多个核糖体结合的意义是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24.图甲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图乙是一个家族该病的遗传系谱图(控制基因为B与b),请据图回答:(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1)α链碱基组成为______,β链碱基组成为_____。(2)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属于_________性遗传病。(3)Ⅱ6的基因型是_____,Ⅱ6和Ⅱ7婚配后生一患病女孩的概率是_________,要保证Ⅱ9婚配后子代不患此病,从理论上说其配偶的基因型必须为_____。(4)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_________的替换产生的一种遗传病,从变异的种类来看,这种变异属于_________。该病十分少见,严重缺氧时会导致个体死亡,这表明基因突变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CAT②.GUA③.常④.隐⑤.Bb⑥.1/8⑦.BB⑧.碱基对⑨.可遗传的变异⑩.低频性和多害少利性【解析】【分析】图示甲中看出,由于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密码子改变,所翻译的氨基酸改变,导致产生异常的血红蛋白。图2中系谱图可以看出,“无中生有为隐性”,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又由于“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确定,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此判断各个体的基因型,运用基因的分离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